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1895淘金国度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简牍
结果这一次侥幸证明是极其错误的,气势如宏的阿拉斯加还没有发动新攻势,德国人却已经如狼似虎的发起了全面进攻。
而这次失误后果是极为严重的,薄弱的防线、低下的兵员素质和士气、指挥官浅薄的指挥经验使得在德军发动闪电突袭时,边境苏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一触即溃。
德军的突袭打lun了朱加什维利所有的计划,在收到战争爆发的消息的第一时间,他便召集莫洛托夫等人商议出了目前唯一能做的对策,要调集更多的军队抵挡德国人的兵锋,只有稳住阿拉斯加人,只有与阿拉斯加及其盟友议和,消除其他三面的战争威胁,他们才能把那三面云集的数百万大军ou调大部分调往西线参战。为了达成议和,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行。
也正是因为这样,阿拉斯加才会在苏德战争爆后不过短短一个多小时后就收到朱加什维利发出的由美国转jiā的亲拟议和电报。
让朱加什维利有些兴奋的是,这一次阿拉斯加回复非常快,而且还是一个让朱加什维利有理由感到高兴的回复。阿拉斯加答应就停战事宜进行初步磋商。并表示同意按照苏联方面的意见,为争取时间,在目前伏加尔地区双方控制区相邻的边境小镇新乌津斯克进行和平谈判。
朱加什维利是高兴的,这个小镇处于双方大军控制区边缘,双方控制一半,在收到回复的第一时间,朱加什维利即命令外长莫洛托夫即刻飞往新乌津斯克,等候即将到来的阿拉斯加外长杨国平,而英美两国收到阿拉斯加有意和谈的消息后,也大受鼓舞,现在苏联形势严竣,英美两国也不想多耽误时间,所以两国已经就近命令两国驻苏大使和驻阿大使同机前往,担任临时调停代表,而英国正式特使哈利克斯爵士和美国正式特使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则预计三天内可以乘机抵达。
8月9日,当杨国平与英美临时调停代表相继抵达新乌津斯克,与莫洛托夫的苏联代表团展开第一轮非正式磋商,阿拉斯加方面表示出希望和谈成的意愿后,朱加什维利便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将苏阿议和已经初现曙光的消息公布出来,然后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这代表着苏阿战争中途停顿后,苏德战争正式全面爆发。
而这次演说中并没有提到侵略苏联更厉害的阿拉斯加和其盟友,单只针对德国,反而大肆散布苏阿议和的消息,朱加什维利此举的用意何在,叶枫当然非常清楚。
苏阿议和,那德国人怎么办?光靠德国人的力量,这场仗就会出现无数变数,再也不是以前所想的那样轻松容易,百分百的把握了。德国人由趁火打劫变成正面对抗。且未来苏联有可能同时获得阿、英、美等国的支持,德国人随时可能陷入泥潭。
这个时候,希特勒有些后悔了,他认定苏阿之间不可能议和,无议和,才敢在阿拉斯加人之前提前发动攻势,为了就是叶枫当初的那句话,抢先夺取更多的苏联土地。但是现在看来,阿拉斯加人的作为完全颠覆了希特勒的想,如果只凭德国人,那这场战争提前发动就有些冒失了,事实上德军的准备并不算很充分。至少后勤方面准备就不够充分,如果阿拉斯加不和苏联议和而按原计划发动新攻势,那德国人现在的后勤装备足够用了,但若拖得久了,德军的后勤将出现**烦。
不过希特勒并没有沮丧多久,不久后,他突然向下属收起了那可以燃烧世界的滔天怒火,向着前线下达了新的命令,命令只有几行同样的字:“进攻进攻进攻”rh





1895淘金国度 第712章 最后条件
希特勒突然收起对苏阿议和之事的愤怒外人不太清楚,但德国入侵苏联的事情从爆发伊始就引得全世界万众瞩目,原来以为苏阿议和的事情会让德国人的攻势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影响德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进而立即中止攻势,以防阿苏议和成后,被苏、阿、英、美等国联合打压。-=会员手打=*
可事实却不是这些人所想的那样,德国人的攻势狂猛无比,甚至于在苏联开始和谈的消息公布后,德国人的攻势似乎变得越发凶狠,德军把所有的怒气都撒到了这场战争当中,要把对苏阿要议和的怒火发泄到苏联人身上似的。
总之纳粹兵锋锐不可当,几乎是以一日五六十余公里的速度闪电般推进,一切挡在德军面前的苏联障碍都是顷刻间就灰飞烟灭。
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德军从1940年8月8日凌晨5时开始,在北起b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向苏联正式开始发动突然袭击。
其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围歼白俄罗斯的苏军,兵源达50个师另2个旅,进而进攻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是29个师,任务是歼灭b罗的海沿岸的苏军,进攻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向基辅和整个乌克兰总方向进攻,把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以西,兵源达57个师另13个旅。
战争刚开始,苏联西部66个机场遭到猛烈轰炸,苏军半天之内就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飞即被毁于机场,苏联西部城市、海空军基地、通讯设施,在德军航空兵袭击之下严重受损,边境军区指挥机构基本陷于瘫痪。
德军在战争的第一天就前进了50至60公里。苏联国防委员会在战况不明的情况下,于当晚不切实际的命令,要求边境军区实施猛烈反击,消灭入侵之敌,这种盲目的指挥使前线战况更加恶化。
而在8月9日,苏阿议和后,德军攻势一点未见放缓,反而如同吃了兴奋剂一样,在整个西部发动了á水一般的攻势,至8月11日,苏联已经有超过11个师的部队被德军全歼,近20个师的人员武器损失过半,战线被德军强行后推一百四十余公里,西部大片土地沦陷在德军铁蹄之下。
正是在这种强势兵锋这下,希特勒甚至放言两个月内彻底消灭苏联,底气十足。
算一算苏联现在在西部的总兵力,也就是说三天之内,苏联西部的军队已经损失超过五分之一,按这种进度,希特勒的确的胆气放言两个月内消灭苏联,如果苏联人再不向西部增兵的话,希特勒的话将很可能成为事实。
这也是苏联的现实处境,虽然在西部苏军总兵力不过百万,现在最多就剩下八十万还是且战且退,但苏联并非就没有其他兵力了,苏联在乌拉尔西坡还有大军七八十万,伏尔加有大军百万,高加索也有一百多万,在西北也有八十余万,加上就近的列宁格勒的军队,事实上也有百万之数,在莫斯科等地也有数十万军队,但现在除了莫斯科的军队还能u调外,其他的军队苏联充其量只能有限度u调几支,根本不敢大肆调动。
一切只因为这几个方向的军队同样属于前线军队,他们面对的是同样强大无比的阿拉斯加及其盟军,曾在乌拉尔和中亚打得苏联红军狼奔鼠窜的军队。
空放着这么多军队却不能西调,苏联从朱加什维利以下谁不痛惜。这也进一步让朱加什维利感觉到了与阿拉斯加及其为首的海约组织议和的迫切ing。
虽然8月9日,阿拉斯加外长杨国平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已经展开过非正式会谈,阿拉斯加也表示出了对议和的兴趣。但毕竟只是非正式会谈,还没有任何协议,在这种情况下,朱加什维利还不敢大规模的调动其他方向的大军。
8月10日,海约组织其他成员国派出的多国联合代表团抵达新乌津斯克,8月11日,哈利克斯和科德尔.赫尔乘机抵达新乌津斯克,直到8月12日,这些人全部到齐,第一次正式和谈才正式召开。
而此时朱加什维利同时发出了两条命令。
第一条是向西部前线发出的,指定布琼尼做为统帅部代表负责指挥对德作战,要求收缩兵力退守明斯克、基辅等大城市,凭借坚城要塞尽量拖住德军的前进脚步,为未来东、南、北三线兵力西调增援反攻创造最好的基础。
第二条是发给莫洛托夫为首的苏联和谈代表团的。要求代表团以最度完成谈判,为大军能尽快西调奠定基础。当然同时有一封密电是jiā给了莫洛托夫的,在这份密电上,朱加什维利只有一个指示,以保证和谈成为前提,可以对阿拉斯加及其盟国的要求给予最大限度满足。
这个最大限度的满足,已经足以表明朱加什维利对这次和谈成的迫切心态了。按照朱加什维利的说就是现在的苏联已经没有选择,苏共也没有更多的选择,苏联人民更没有其他选择,只要保住政权,只要保住苏联的存在,获得阿、英、美三国在未来苏德战争中提供最大的支援,那么苏联的希望就还在,西斯军队就永远也不能侵占摧毁苏联。至于阿拉斯加这些帝国主义侵略者,未来的苏联终有一日可以强大起来,现在的付出终有一日可以百倍索偿回来。
密电是在上午的第一轮会谈无果的情况下,朱加什维利特别发给莫洛托夫的,在这封密电的指示下,8月12日当天下午,莫洛托夫强烈要求立即召开第二轮会谈。
在这次会谈中,莫洛托夫一改此前的态度,对于阿、中等国的要求几乎都是一口应承,应承之爽快,大出杨国平的意外。
按照莫洛托夫的态度,阿拉斯加几乎已经可以保证拿到超过预期的收获了,不过和谈对于阿拉斯加来说只是一个幌子,除非苏联可以付出更大的代价。代价大到可以与苏联覆灭后阿拉斯加所能取得的收获相比,只有那样,取消新攻势才有意义。因为那时即便发动新攻势也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发动新的军事行动了。
新乌津斯克,正位于萨拉托夫东南三百余公里处,阿拉斯加南乌拉尔省乌拉尔河以西土地的西北边缘的一个人口不过万余的小镇。
这个小镇不属于南乌拉尔省的范围,虽然阿拉斯加军队控制了这个苏联边境小城的一半,但包括镇区在内的另一半都是苏军控制之下。是阿苏双方对峙的第一线。
当然在和谈预定在此召开后,双方军队已经各退三十公里,阿军退回南乌拉尔境内,苏军也撤出了镇区,整个新乌津斯克现在来来往往的基本上全是苏阿英美中等国的外jiā谈判代表和随员以及负责保护这些人员的jing卫人员。至于这里原来的居民早在阿拉斯加打到这里后就已经逃往了后方的萨拉托夫等地。
小小的新乌津斯克现在就分成了四部分,东部是由阿拉斯加及盟友也就是海约国成员的代表们和随员的居所,西部则是苏联代表和随员及jing卫的居所,英美调停代表则全部居住在南部,而最后剩下的北部也是原来的镇中心所在,镇中大部分设施相对较好的办公场所都位于此处,所以这里就成为了双方和谈的地点,每天居住在东、西、南三面的代表从住所出发齐聚这里进行谈判。
一切都表现的经渭分明……
东城,一座原本只是民居的两层小楼,现在是阿拉斯加代表团团长杨国平的居所。
此时的杨国平就坐在当中的单座沙发上,在他的两侧连排沙发上则坐着中情局副局长马长福,以及刚刚到达的军情局局长马天上将。
“苏德战争现在具体是什么情况?”杨国双手平放ing前,沉思片刻然后看向马天道。
马天马上回答道:“堪称势如破竹,有如雷霆。到今天为止,战斗一共进行了六天了,德军凭借突然进攻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军队早已经动员和集中并有作战经验等优势打得极其顺手,其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推进到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南方集团军群的前锋,已经bi近至通向基辅的接近地,北方集团军群则已经渡过了位于拉脱维亚和白俄罗斯北部的西德维纳河,总体来说,六天时间,德军已经在苏联西部推进了三百多公里。”
马天停顿了一下又接着道:“面对有备而来的德军,苏军猝不及防,苏联政fu虽然采取紧急措施,把前沿军区改为方面军,成立了苏军统帅部,但由于大量工作未能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就绪,因而在战争开始时严重失利,由于苏军装备陈旧,指挥人员素质较差,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等原因,致使到现在苏军已经有20个师被全歼,33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还已经损失了超过千辆火车的军火,千mén大炮和近千架飞机,近千辆坦克,被俘的苏军已经超过十余万。保守估计,苏联原在西部的可战兵力已经不足七十万人,大部分正在向基辅集中,而明斯克只有不到二十万人,估计很难抵抗德国人的进攻,随时可能沦陷,一旦明斯克沦陷,苏联包括整个b罗的海沿岸可能都会面临崩溃。”
“这么说,苏联的形势是很不乐观了。”杨国平微微点头道。
这时马长福呵呵笑道:“不但是很不乐观,而且可以说是极其不乐观,现在在西部肯定不会有什么作为,他们唯一能做的其实就是尽快完成与我们的和谈,然后尽快大规模u调东、南、北三个方向的大军去抵挡德国人,而且估计最快也只能赶在德国人之前扛住德军对莫斯科、列宁格勒及哈尔科夫、顿河地区的攻势,若慢一点,那就算从其他三个方向u调大军也来不及了,毕竟这些大军要u调,光是路程也要时间。”
杨国平m了m下巴然后嘿嘿一笑道:“难怪莫洛托夫这两天态度大变,我们提什么要求他几乎都是一口应承。这样看来,想要让莫洛托夫不能随口答应,把时间拖过去,就必然要开出一个他们根本无承受的条件才行。”
马长福也点了点头道:“不错,不过现在苏联人保证和谈成的愿意很强烈,我们开出的条件其实已经有些强人所难了,正常情况下他们根本不可能答应的这么爽快,所以我认为能让苏联人不敢轻易答应的条件我们很难开出,毕竟一旦开出那样的条件,苏联人和英美等国都能马上看出我们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让苏联人提前jing觉,那我们这几天的努力就白费了。”
“我们之所以要和他们谈,无非就是想让苏联人提前调走部分大军,那么现在苏联人是否已经有限度的从其他方向u调大军走了?”杨国平看着马天道。
马天呵呵一笑道:“不可能不调的,虽然和谈还没成,但我们这几天态度很不错,对和谈的兴趣也表现的相当明显,虽然开出的条件都很苛刻,但这种局势下谁都不会客气,所以苏联人显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只是在演戏。何况现在他们不调也不行,除了这些地方,他们没有别的地方有兵可调。所以多调不行,有限度u调还是办得到的,根据我们的情报,事实上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苏联就已经从b罗的海、列宁格勒u调了将近十万大军前往西德维纳河一带。只是他们还没有到,德军就已经过了西德维纳河。另外前几天喀山、乌甚至伏尔加和高加索都陆续u调了共计数十万大军,估计这些苏军今天应该和德国开始jiā上火了,而且据我们所知,从8月12日进行正式会谈后,苏军已经又陆续从高加索、伏加尔、喀山、乌、莫斯科等地u调了共计超过五十万兵力离开各自战区,方向当然都是前往西部,不过绝大部分都还在路上,或沿莫斯科西部、哈尔科夫、布良斯克、第聂伯河一带布置第二道防线,估计最快也要到明后两天才可能和德军jiā上火。”
“这样算一算,前后u调往西部的也差不多有百万大军了,也就是说,我们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基本任务,就算现在被苏联人发现我们的意图,他们也已经来不及在明天之前重新把调走的部队再调回来了?”杨国平马上倾前身子问道。
马天抬腕看了看表道:“除了今天才开始u调刚刚离开现有战区的,至少有八十万人我保证他们三天内都不可能再调回原战区。另外莫斯科一带数十万大军现在主要也布置到了西面,明显是用来防备德国,就算我们发动攻势,他们也不可能从莫斯科西部再马上调往东线增援。”
“好”杨国平闻言站了起来笑道:“那就好,今天已经是8月14日凌晨,我们上午与他们磨一磨时间,下午提出一个让他们无接受至少无在12小时作出决定的条件,就算他们意识到我们没有诚意,再作准备也来不及了。如果他们真的可以在12个小时内应承那样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他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我想总统也会愿意放弃发动新攻势了。”
“什么条件?”马长福和马天闻言同时下意识的好奇道。
杨国平嘿嘿笑道:“我还没有具体想好,不过漫天要价还怕找不到由头么。到下午还有大半天呢,等我好好想一想,一定要在今天下午让莫洛托夫张大了嘴不敢轻易应承了。等他请示莫斯科,来回开会研究,我想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正在这时,房mén被推开,阿拉斯加代表团的副团长、外jiā部主管欧洲司的副部长阿兰.威尔走了进来道:“部长,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及英国特使哈利克斯爵士想要见你。”
杨国平考虑了一下,抬手看了看表道:“还有两个小时,上午的正式会谈就要开了,他们这时候来见我,不用想都是想要来威bi利you一番,让我们见好就收了。看来苏联人的形势真是十万火急了。英美也已经等不下去了。”
自和谈开始,英美两国一直摆出公正态度,并没有与苏阿双方的代表i下进行过会晤,到现在终于还是来了,杨国平自然知道他们是真急了。
这些天阿拉斯加条件开了一个又一个,看到苏联人答应了跟着又开出新条件,颇有些得寸进尺的架势,但就是这样,也还没有看出阿拉斯加有收手正式签订和约的意思,赫尔和哈利克斯还能坐得住才怪。
威尔呵呵一笑道:“他们来意的确很明显,不过部长,我认为见一见也无妨。”
“那就见吧。”杨国平笑着起身道。
马长福和马天不是和谈代表团的成员,当然不会参加这样的i下会晤,最后就是杨国平和威尔两人联袂去了隔壁的代表团正式驻地。
两人到达相隔只有一条街的代表团正式驻地,一座新乌津斯克当地的小宾馆时,赫尔和哈利克斯已经等在了宾馆小会议室内。不过杨国平和威尔进来后,两人的表现却显得很平静,看不出一点着急的样子。
做惯了外jiā官的人,喜怒不形于è是最基本的素质,杨国平自然不会因为两人表面平静的态度就以为他们两人只是过来闲谈的。
“国务卿阁下,特使阁下,今天什么风把两位吹来了,不会是看中了我那瓶b尔多产红酒吧,事先声明,如果找我喝酒,那我一定让两位尽兴,如果是谈公事,我们大家还是避嫌的好,对这次和谈,我们阿拉斯加是很有诚意的,我不想因此引起苏联方面的误会。”
杨国平进来就哈哈大笑道。却把赫尔和哈利克斯两人给憋得有点难受。阿拉斯加有诚意?鬼才相信,虽然不排除阿拉斯加只是贪得无厌,趁着苏联人现在急着谈和的心态拿到更多的利益,并没有戏耍苏联人的意思,但阿拉斯加连日来不断得寸进尺,那诚意到底有多少还真让他们拿不准。他们绝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部长阁下,你认为现在这个时间是喝红酒的好时间吗?也不可能让我们尽兴吧,如果贵国及贵国盟友能在今日与苏联方面签订和约,那我和爵士倒是真的可以在晚上陪部长阁下开怀畅饮,当然,我们会准备最好的红酒和美食。”赫尔与哈利克斯相视苦笑后,才对着杨国平正è道。
“坐”杨国平没有马上接话,自顾自坐到了会议室主位上,然后让两人坐下,威尔则陪座下首,直到外面的随员分别上了咖啡和茶,杨国平轻抿了一口浓茶后才缓缓说道:“看来两位特使阁下这次来只是为了公事。”
一头白发的哈利克斯见挑明了态度,也没有心情故作平静的喝咖啡了,点了点头,盯着杨国平道:“部长阁下,这两天来,贵国及你们的盟友已经提出了很多条件,而苏联方面基本上都已经答应,在我看来,苏联答应这些条件已经足以表明他们诚意了,你们阿拉斯加能得到10亿阿元战争赔偿,还能得到目前未占领的伯朝拉河以东,伏尔加下游右岸,我想这已经足够补偿你们在战争中的损耗了,至于贵国盟友的损失主要在于芬兰,但这方面苏联也已经答应如数归还原芬兰领土,并赔偿高达相当两亿阿元的物资和金钱,我想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签署正式和约了。”
杨国平和威尔在一旁很平静的喝着茶,饮着咖啡,静静的等哈利克斯说完,看到杨国平示意,威尔才看了看哈利克斯及赫尔一眼道:“苏联人之所以答应这些条件,是形势所迫,并非表示他们就真的有很诚意,我想这种情况下,签订和约也只能让苏阿两国暂时化解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真正实现和平,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随时有可能像曾经对付我们的朋友芬兰那样再回头来对付我们阿拉斯加和我们的盟友。我想这个说,两位特使阁下都不会反对吧。”
赫尔脸è微变,颇有些不高兴的道:“这就是签订和约的好处了,有和约约束,就算苏联人可能会因此对阿拉斯加产生一定的仇视态度,他们也必须遵守和约,维系双方的和平局势,不可能轻启战端。而且我们不认为苏联人能在未来拥有威胁到你们阿拉斯加的能力。何况我们美国和大英帝国都将为此作保。我想苏联人未来不可能冒着同时与我们三国对抗的风险回头来对付阿拉斯加吧。”
“和约?”杨国平放下手上的茶杯轻笑一声道:“和约是否有效,有约束力,要看针对什么人,有时候,和约放在某些人手上,跟一张废纸差不多,就看看现在的苏德战争吧,他们不是有一纸互不侵犯条约吗?可是条约签订才多久,但是现在两国已经打得你死我活了。谁能保证未来的苏联就一定会遵守和约呢?至于英美两国作保,我虽然不质疑两国的诚信,但你们能保证希望苏阿实现和平的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直在位?当他们不在位了,到时你们两国的态度会不会有变化?我想你们也说不准吧,想当年在巴黎,我们都曾经与德国人签订过和约,可是现在呢,国已经臣服在了德国人的铁蹄之下,当年英支持的b兰现在又在哪里?还有其他的我想不用多说了吧。”
1...679680681682683...7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