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淘金国度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简牍
所以最终沙bo什尼科夫就是以最高统帅部代表的身份负责中亚方向的协调指挥,归入他协调的除了此前的南哈萨克方面军和中亚方面军外,还包括失去了铁路联系的西哈萨克方面军。
而被铁木辛哥取而代之的伏罗希洛夫则被jiā换到了西北战线,以最高统帅部代表的身份兼任西北方面军新任司令,全权负责指挥西北方向的战事。说起来也算是被委以重任了,虽然西北战线所辖兵力远不如东线,目前的地位自然也不如东线,但同样的这里的阿芬联军实力相对较弱,目前也主要采取守势,所以这个战线对于目前的苏联来说危险实际上也要低一些,只要不犯大错,就算不能胜,至少也能维持不败,不败,对于现在可能很危险的乌拉尔和中亚战线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了。
叶枫甚至怀疑,伏罗希洛夫这个老家伙接到这个任命时,只怕暗地里还会偷笑吧,至于取代他的铁木辛哥,叶枫也绝不认为铁木辛哥会高兴的起来,乌拉尔战线的形势有多么危急,相信只要不是军盲都应该能看得出来,在这里胜估计是绝没有可能了,最好的结果估计就是看能在乌拉尔以东保住多少个重要城镇。甚至一座也保不住也大有可能。
可以说铁木辛哥绝对是从米筐跳到了糠箩里。当国防人民委员固然值得高兴,但他若知道要由他取代布琼尼接管乌拉尔战线,只怕他一开始就会推拒这个有毒的职务了。
现在的乌拉尔战线对苏联将领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去向,阿第二方面军的强大军队即将渡河,这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了,乌拉尔战线处处面临威胁,在没有了足够多的机动兵力时,再出现败仗,局势进一步糜烂是大有可能的。
而布琼尼也被铁木辛哥取代后,怕是比伏罗希洛夫还要高兴吧,估计仰天大笑都行,他是真正的从陷井里爬出来站上了高岗赏风月了,因为他的新去向很有意思,做为统帅部代表,他主要负责联系沟通西线各大军区防务,另外还将兼顾高加索和黑海方面的防务协调,给秋列涅夫做后盾。
看似没有什么实权了,但只有这样也就不容易犯错了啊,也不用过分的耗用脑细胞了,更不用睡不安枕了。西线现在是苏联各个方向最安全的,至少一年内都没有可能发生战争。而高加索虽然两军对峙,但对峙不等于对战,只要不真正打起来,那这里就是安全的,他布琼尼自然也就可以省点心了。
相比在东线受尽折磨,布琼尼现在估计能安心的睡上觉了,至少短期内完全可以。a
1895淘金国度 第675章 乌兰贝尔条约
第675章 乌兰贝尔条约
除了这四个战略方向的军事领导人的确定,让叶枫关注的还有几个人。这些都是新的方面军司令,而且这些人当中,几乎所有人叶枫几乎都有印象,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算是名人。
首先是被拆分的东方面军,其中西岸方面军司令是基尔bo诺斯上将,第二个斯维尓德洛夫斯克方面军实际上就主要由的中乌拉尔军区部队组成,其司令自然也由原中乌拉尔军区司令日丹诺夫上将担任。
而车里雅宾斯克方面军的司令也是一个老熟人,就是丢了北乌拉尔,现在龟缩到下塔吉尔只能给日丹诺夫当助手的叶廖缅科,叶廖缅科这次居然东山再起,便是叶枫也颇感意外,同时也感受到了朱加什维利的无奈,怕是找不到更好的、更放心的人才会用一个败军之将吧。
至少叶廖缅科比其他将领要更有经验一些了,败仗也是经验嘛!何况叶廖缅科在谢罗夫阻了第一方面军不少时日,最后才带了几万残军逃到了下塔吉尔,倒比开战之初那样丢盔弃甲、一溃千里要好上不少,虽然终究还是打败仗,但有越打越有进步的趋势,估计正是因为这样,让朱加什维利寄予了希望吧,希望他接下来能把仗打得越来越好,能出彩?
而最后一个乌法方面军司令则是从白俄罗斯调来的巴甫洛夫中将。他所率领的乌法方面军兵力最少,但大半都是苏军从白俄罗斯和莫斯科调来的绝对主力,论实力绝不比其他三大方面军弱到哪里。当然他们现在实际上应该才刚刚开始调运结集,真到到达乌法成军,怕是没有一个月都不能完成。
中亚方面沙bo什尼科夫成为最高统帅部成员,协调中亚方向三个方面军,所以没有亲自兼任南哈萨克方面军司令的职务了,由原副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扶正成为司令。
由此可见朱加什维利现在可选的更好的将领应该也是不多了,相比之下,有过一场大胜的罗科索夫斯基显然还是最好的人选,仍然可以得到信任。不信任也不行啊,在苏联现在还能找到几个经验更多,能力比罗科索夫斯基更好、更强的将领?就算好和强,大部分也没有得到检验,是否真的好、真的强要试过才知。
就像从基辅军区调来的西哈萨克方面军新司令朱可夫中将一样,声名赫赫的新生代将领啊,在此前有过准确预测阿军可能向苏联发动进攻的表现,历来训练和演习当中表现极好,要说优秀,在此之前绝对不比罗科索夫斯基差,甚至更好,声名也更大,但现在看来,是否真的好,也只有在战场上用真正的表现来说明了,否则就不可信,这一点科涅夫、叶廖缅科和崔可夫等人就是明证。
最后东线七大方面军中只有中亚方面军司令阿纳帕先科未有任何变动,不过显然朱加什维利还是想在矮子里面拔将军,毕竟不管怎么说,中亚方面军虽然也打了败仗,但守住了最富饶的安集延以西,中亚方面军的兵力损失也并不是很大,这比已经全军覆灭的东南方面军相比,表现算是极好了,相比连战连败的东方面军,中亚方面军的表现也被衬托的好了不少。
当然也可能是想坚定阿纳帕先科等人在如今复杂不稳的中亚能重新立住脚跟,拼尽全力保住中亚吧,所以在沙bo什尼科夫大将成为最高统帅部成员后,阿纳帕先科也得到了肯定,与在高加索稳住了阿、保、土联军的秋列涅夫上将一起被晋升为了大将,成为了目前苏军军衔最高的几个将领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大清洗,苏联军方高级将领缺口很大,所以有大量少将担任集团军司令,中将担任方面军司令并不出奇。甚至连将军都不是却高居集团军司令的也不少,苏联军队军衔和职务不相称的情况本来也很普遍,所以阿纳帕先科这个大将是方面军司令,领兵不过五十余万,而罗科索夫斯基、叶廖缅科、巴甫洛夫、朱可夫这样的中将也同样担任方面军司令,领兵也是数十万之多,西岸方面军司令基尔bo诺斯做为上将领军足有近百万,是阿纳帕先科大将的近两倍,这些情况都不值得奇怪。
另外因为阿拉斯加的介入,这个时空苏联的多数将领的军衔本都与历史不太相符了。不可能跟历史同期对号入座了,像叶枫所知的几个人军衔就应该与历史不符,至少库利克那个俘虏是不可能在下个月当上元帅了。还有像朱可夫,因为日本早就萎了,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哈拉哈河战役给他l脸,因此现在他只是一个中将,连上将都不是,更不用说什么不久后就晋升为大将了。
还有基尔bo诺斯,历史上他还是接朱可夫的班担任的西南方面军司令,并在历史上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就中流弹牺牲了,是个悲剧人物。历史上他的军衔职务也一直都比朱可夫低,但在这个时空,因为两人经历与历史不同了,这些情况自然也不同了,基尔bo诺斯在这个时空,一直都在东方面军服役,东方面军实力雄厚,相比历史,这里才是苏联集结兵力最多的地方,而不是西线。
基尔bo诺斯在第一次苏阿战争时就到了东方面军服役,一直做到了此前的集团军司令,虽然三个月前他还是少将,但阿苏战争的爆发,让他捞足了资本。
苏阿战争爆发以来,东线连战连败,没有打过一场胜仗,但这一点对于基尔bo诺斯却没有太多影响,因为他负责的是西岸防线,他们守住了西岸,一直没让阿军实力最强的第二方面军成功渡河就是胜利。
虽然守是不容易做出成绩,也不会太显眼,但在其他方向连战连败时,他们成功守住西岸就变得相对显眼了,同样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方式,所以一个月前,基尔bo诺斯晋升了中将,而这次他不但担任了西岸方面军司令,还再次被晋升为上将。论晋升速度足以与打了一场大胜的罗科索夫斯基相比了。
这也使得他一跃超过了朱可夫和巴甫洛夫这些新星,与打了一场希姆肯特大捷的罗科索夫斯基并称为东线双星。
但从这次有了阿拉尔斯克和克孜勒奥尔达之败的罗科索夫斯基和丢掉了北乌拉尔的叶廖缅科两人正位方面军司令却仍然是中将,而没有再次晋升就可以看出,以前并不亮眼的基尔bo诺斯的地位显然要开始超过其他人了,大有后来居上的强势。
何况基尔bo诺斯现在可是领着百万大军,是东线最大的一个方面军,由此更突显出他的地位与众不同。
包括朱可夫等这样以前表现很优异的新生代将星在基尔bo诺斯面前显然都要低上一头了,不过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以前并不显眼,也鲜有亮眼成绩,在中央甚至也不算有什么名气,而这次他也是因为守而立功,但仗打到现在,很多人都能看出,阿军一开始就不是想在苏军集结了最多兵力的鄂木斯克西岸渡河,这里的阿军其实本就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而是以试探牵制为止,所以就算守住了这段西岸防线,仍然不足以说明基尔bo诺斯自身的能力就要超出别人一大截。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的实际地位,否则当时莫洛托夫和贝利亚两人左算右算朱加什维利想补充的新鲜血液是谁时刻意漏掉了基尔bo诺斯这颗新星了。
不过现在看来显然基尔bo诺斯是引起了朱加什维利的重视了,对他寄于了厚望,有了一个更好更高的,假如他在接下来能有不错的表现,真正超越以前压他一头的其他新生代将星,真正做到后来居上就大有可能了。
此外除了基尔bo诺斯这些历史上不太出名的将星,甚至包括铁木辛哥和沙bo什尼科夫两人因为经历不同与历史也有些不相符了,至少铁木辛哥没有在芬兰获得最后胜利,沙bo什尼科夫也比历史更早的从红军总参谋长任上下到前线,并犯了克孜勒奥尔达大错,所以他们两人是否也能像历史上那样在下月晋升为元帅就很难确定了,这都是因为阿拉斯加的直接介入,对历史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造成的。
东线七个方面军司令,都是未来阿中联军的直接对手,这些名人当然不能不引起叶枫的高度关注,而蒋百里之所以认为接下来阿军可能会有麻烦,实际上最主要的还是针对这七个方面军司令,以及苏联居然从西线及莫斯科、伏尔加ou调主力大军分别进入乌拉尔和中亚战区方面的担忧。
不过叶枫虽然对苏军领导层改组和这几个苏军方面军将星也很关注,但他却并不怎么担心,毕竟名人并不代表都是牛人。
这些人之所以有名,其实是因为苏联人的宣传,gd吧各行各业总喜欢树立一些标杆的,军事方面同样如此,大清洗过后,军队领导层几乎被洗了个干净,为了稳定军心,为了在民众当中树立新红军的新形象,增强民众信心,重新树立几个新生代将领标志人物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这些人的名气才会传出来,也才会被阿拉斯加等几个国家重点关注,使得名气更大,而且要说明的是,说是名人,但在蒋百里等不熟知历史的人看来,他们的名气就来自于宣传,而对叶枫来说,他是知道这些人的实际能力的,就算历史有所改变,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成长方式不同,能力可能会与历史有所出入,但他相信改变不会太大,至少历史上的能力可以做为参与,让他知道哪些人是真正的威胁,哪些人只是徒有虚名。知道哪些人马上就会成为威胁,哪些人是以后才会成为威胁。
像那个科涅夫,在历史上,前期败仗可打了不少,基本上没有什么亮眼成绩,可叶枫却知道这个家伙的天分在于进攻,到二战后期苏联转入反攻时,从库尔斯克战役起,像是脑袋突然开了窍一样,一场打得比一场漂亮,最后更是在1944年一举成为战时元帅,还获得了与朱可夫比肩攻入柏林的荣誉。
还有叶廖缅科也是一样,前期几乎是连战连败,简直就是一个灾星,到哪里,哪里就要吃败仗,但从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保卫战时起,脑袋也开窍了,一个接一个胜仗,打得其实也ing不错,虽然没能成为战时元帅,但到1955年仍然成为了元帅,凭得就是在二战后期的表现。
其他的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等人就不说了,他们败仗打得虽然少一些,但前期同样乏善可陈,即便是朱可夫,在后世历史当中,被人称为真正的天才,认为他是苏军将领中的真正的常胜将军,因为他在二战中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但叶枫却不这么认为,他更认为朱可夫运气好,虽然不能否认他的能力,比如二战前作为新生代将领和日本人打得哈拉哈河战役就很漂亮,也直接奠定了他的地位,并在德军入侵苏联之前成为大将,高升红军总参谋长。
但正是这次高升使得他避开了苏德战争中初期的那些战斗,事实上相信任何人只要熟知历史,都不会认为早期的苏德战争凭一两个人就能扭转败局,就算把朱可夫换到当时的西线,也不可能阻挡得到德军强大的闪电攻势,他同样会吃败仗,最多就是败得稍微漂亮一点罢了,死得人少一点罢了。
红军后来的胜利不过是在逐渐通过付出巨大代价损耗了德国大量有生力量,拖垮了德国后勤,通过不断退却拉长了德军战线后才取得的。这还是因为历史上的苏联拥有更广阔的领土,更大的纵深空间,换成现在这样面积大幅缩iǎ的苏联,苏德战争到底谁胜谁负还两说呢。比如像bo兰那样国土面积较iǎ的国家,他能怎么退,他靠什么消耗实力明显强于自己的德军?所以最后面对德军闪击,bo兰就亡国了,而苏联却能坚持到最后并扭转败局取得胜利。
所以说朱可夫厉害,叶枫绝不否认,但说他真是常胜将军,是不可能打败仗的天才,叶枫就得撇嘴了,世界上绝不存在真正的不败将军,那些从没打过败仗的将军只能说是运气好,没有碰到可能让他失败的战争,没有碰到可能让他失败的人。
何况,苏德战争早期的溃败,朱可夫这个时任总参谋长没有一点责任吗?鬼才信。
所以换到现在这个时空,叶枫面对苏军这一番调整他并不过分担心,不管这些人多么牛,多么有名,或者多么天才也好,叶枫知道现在的他们都是菜鸟,经验的积累不是那么容易的,天才只是比别人明白的更快一些而己。而叶枫相信这些牛人,朱可夫也好,科涅夫也好,罗科索夫斯基也好,或基尔bo诺斯也好,绝不可能很快的就明白出战争的真谛,至少在阿拉斯加完成乌拉尔的战斗前,这些人才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牛。至于以后,以后的他们的能力真正突显出来,自然有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战争、计划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相比之下,叶枫现在更重视的反而是铁木辛哥、沙bo什尼科夫、阿纳帕先科、日丹诺夫这些经验更丰富,有过实战检验的成名将领。他们的名气是经过很多次战争打出来的,不是宣传出来,也不是光靠演习胜利得来的。他们的大兵团作战经验绝不是现在的朱可夫之流可比的。如果是经历过历史上那样哈拉哈河战役的朱可夫,叶枫就肯定要重视的多。
“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说白了,苏军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实最重要的就在于政治干涉过多,大清洗后军事指挥官的经验不足,指挥能力低下,兵员素质差。而最高统帅部改组只能说是解决了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干涉,但指挥官的经验和能力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别看朱可夫和巴甫洛夫这些人名气很大,但除了有限一两个可能是超级天才外,他们的能力其实还很值得怀疑,像那个科涅夫,我以前很看好他的,但你看看他在芬兰的表现,还嫩得很啊,胡向东都把他揍了个半死,可见一般,还有罗科索夫斯基,一开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他毕竟也是个人,面对我们的阿拉尔斯克和克孜勒奥尔达攻势,面对绝对实力他一样要吃憋,面对现在分割包围的局势,他一样一筹莫展,这些人顶多可以说相比其他人更有希望,更有潜力罢了,但他们还需要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而且我认为苏联这一轮改组,朱加什维利还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乌拉尔战区现在的这个情况,通过换帅就能解决吗?铁木辛哥是人,也不是神不好,铁木辛哥初来乍到,表现的比布琼尼还差都难说呢,临阵换将是大忌,在生死关头换一个完全对该战区毫不熟悉的新帅,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蒋百里听了叶枫的话,呵呵摇头笑道:“总统,我担心的不是这几个人啊,就像你说的,这些人还嫩得很,在眼下这种情况下,即便其中有超级天才,但以一己之力扭转局势是没有可能的,最多就是像罗科索夫斯基打上一两场胜仗罢了。我真正的担心的反而是中亚的大局,相比乌拉尔的铁木辛哥和其他一些苏军新生代将领,中亚这里沙bo什尼科夫和阿纳帕先科这两个人,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了,水平绝不比铁木辛哥弱,而他们却不是初来乍到,他们已经熟悉了自己的战场,即便比新生代将领,罗科索夫斯基相对水平也算是表现的水平最好的,而且他毕竟有了几场战斗经验,还打了两场大仗,有一场大胜,同样不可忽视。而朱可夫虽然是新来,但他以前也在东线服役,调走不到三个月而己,不算完全的新手,从事实上来说,他的能力也的确是苏军新生代将领中最值得的重视的几个人之一,此外沙bo什尼科夫现在是最高统帅部代表,原来不与中亚战区搭界的西萨克方面军也归入他指挥,地位,实力都大有上升,以他的能力,这中亚战局可能比乌拉尔战区还可能产生更多变数。”
蒋百里这样一说,叶枫倒是默默的考虑了片刻,最后点了点头道:“嗯,你说的有道理,虽然乌拉尔的苏军才是主力,但中亚同样直接关系着整场战争成败,尤其是乌拉尔河和里海东岸,更是关系着关打狗计划是否能够实现。沙bo什尼科夫成为最高统帅部成员,阿纳帕先科晋升大将,罗科索夫斯基正位司令,此外一并归入沙bo什尼科夫统一指挥的西萨克方面军得到了西线主力和伏尔加苏军主力的增援,又换上了一个对东线战局其实并不算陌生的朱可夫领军,整体来说,中亚战线不管是苏军的指挥力量还是总体实力甚至士气都大大增强了,特别是西哈萨克方面军归入沙bo什尼科夫统一指挥对我中亚战区部队是一个威胁。我们要比以前引起更高的重视了。”
蒋百里这时说道:“我认为李明泽的第四方面军不能再留在阿拉尔斯克一带了,必须尽快西进,攻打乌拉尔河区域,现在朱可夫到了西哈萨克,但基辅和伏尔加的主力大批苏军还不可能都飞过来,李明泽应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尽快控制乌拉尔河以东,彻底断绝欧亚通道,与已经开始的乌拉尔山封锁之战形成呼应。那样,西哈萨克方面军也能就此被隔在乌拉尔河以西,就算沙bo什尼科夫统一指挥西哈萨克方面军的行动,也难以呼应,对中亚战区的威胁也降到了最低。”
叶枫站了起来,走到车厢壁上悬挂的地图前看了半晌,最后突然摇了摇头道:“不,现在我们反而要改变一下计划了,南哈萨克方面军现在被我们分割包围,中亚战区的最后攻击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应该集中力量尽快歼灭南哈萨克方面军的有生力量,这样哪怕不能全歼希姆肯特的南哈萨克大军,至少完成被我军合围的卡姆卡雷、阿雷斯湖的南哈萨克过半兵力可以被我们吃掉,这就等于削弱了苏军在中亚核心战区的实力,所以目前这个时候,第四方面军不能放开减弱阿拉尔斯克和卡扎林斯克的力量西进,以防阿雷斯河的苏军趁势从阿拉尔斯克突围甚至威胁到第四方面军的后背,应该集中第四方面军一起,与中亚战区部队以最短的时间把包围圈内的敌军肃清,然后安心西进。”
蒋百里也考虑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毕竟包围已经完成,差的就是最后一击,加上第四方面军数十万大军,可达三倍以上的兵力优势,阿雷斯湖和卡姆卡雷的苏军能活下来才怪。
“这样也好,毕竟西哈萨克方面军现在只有最多四十余万军队,多是新兵,基辅来的主力怕是一个月后才能赶到,而伏尔加的援军最快应该也要十天,也就是说十天内,朱可夫的西哈萨克大军都难以威胁到阿拉尔斯克,第四方面军只要有十万人扼守这里,投入其他大军总攻阿雷斯湖,最多三天可以解决战斗,然后西进完全来得及。”
叶枫呵呵笑道:“那时候,中亚战区的部队与第四方面军中间再不存在什么障碍,连成了一片,而苏军中亚主力则只能缩在中亚南部,与西哈萨克距离过远,再难以形成支援呼应了,第四方面军完全有能力专心的接待朱可夫,而严石的大军也可以集中jing力对付中亚的苏军主力了。而且那时对中亚苏军也有了绝对兵力优势和战略主动权,大势可定。对了,既然苏联西哈萨克方面军划入了中亚战区,那我们的第四方面军现在其实也主要是与中亚战区一起作战了,与北面乌拉尔战区的主力部队反而相隔甚远,我看,不如就此将第四方面军划入中亚战区统一指挥,算是与苏联人针锋相对的措施了。”
“我同意,第四方面军也算是在中亚区域作战,划转战区也很合理,只是封锁乌拉尔河战略很重要,未来第四方面军要面对的是实力增强的苏联西哈萨克方面军,实力怕是要处于劣势了,我们也有必要加强一下实力才有把握达到战略目的。”蒋百里才道。
叶枫沉片刻也点了点头,最后道:“这好办,立即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向中亚战区、乌拉尔战区和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发电,从即刻起第四方面军划归中亚战区统一指挥,并命令中亚战区应尽快对苏联南哈萨克方面军发起攻击,务必尽快肃清南哈萨克敌军。歼灭敌南哈萨克方面军主力后,原中亚战区第五方面军三十五、四十九两个集团军加特设骑兵六师、乌拉尔战区第三方面军的空军六师和闪电战机联队划入第四方面军指挥,并立即西进,向苏西哈萨克方面军发起攻击,务必尽快完成封锁乌拉尔河东岸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