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1895淘金国度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简牍
“走,这里看不太清楚,我们去前线指挥部,通知卢克勋,加强进攻火力,要求第二十,二十六集团军展开地面进攻,不能让他们轻松撤退,虽然我们要的就是他们撤退,但也不能让他们真的大摇大摆的撤退,总要让他们留下点纪念品才是。”
“是!”自有参谋们去发电报。
而习正保和范迪等方面军指挥部的几个主要领导则纷纷登上的越野车,快速向前方的前线指挥部驶去。
前线指挥部就设在阿克莫拉城外十公里的一处河岸丘岗之上,不过十分钟,习正保等人就到了前线指挥部,远远的就能清晰的感觉到,城内枪炮声确实越来越稀疏。而且隐隐的还能感觉到阿克莫拉城内人声鼎沸,极为嘈杂,连枪炮声都不能完全遮掩,想一想也是,数十万人的撤退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卢克勋,火线提拔的第八集团军副司令,库哈斯率第八集团军去往阿克莫拉东线后,卢克勋并没有一起前去,因为第四方面军和第五方面军及中亚战区,乌拉尔战区司令部的组建,第三方面军的指挥力量有所减弱,卢克勋又被紧急借调到方面军指挥部充实指军层,这些时日,他和范迪都是轮流指挥第二十、二十六、二十七等几个位于阿克莫拉正面的部队对阿克莫拉实施试探进攻和炮击,今天正好又是卢克勋负责指挥。
习正保等人到达时,卢克勋显然已经得到方面军指挥部的通知,早已经等在了前线指挥部口相迎。
双方也没有废话,习正保一下车,便朝指挥部走去,因为这个指挥部正位于丘岗之下,观察角度很好,所以直接通过指挥部的观察窗口就能很清晰的看到对面阿克莫拉的大致情况。
从这里观察就要清晰许多了,习正保看了半晌,最后看向卢克勋道:“老卢,你什么时候发现他们开始有撤退迹象的。”
“就在一个iǎ时之前,当时我还以为是他们看到我们没有发起地面进攻,准备趁势轮换休整,所以枪声才有所减弱,直到发现阿克莫拉车站陆续开出几辆军列,我就意识到情况不对头了。而二十二军出城沿铁路北上,就更证明了他们是在撤退。所以当即向方面军指挥部发报。我估计从这个时间来算,他们应该是在三四个iǎ时前就开始做撤退准备。”
卢克勋说到这里,又想起什么似的道:“不过,总体为说枪声减弱,但我通过观察发现,城外防线的火力并没有丝毫减弱,今天负责城外防线的应该是苏第二十三军,这是亚柳特卡的嫡系,这支部队很可能会成为撤退的殿后部队。”
习正保点了点头,又一次举起望远镜,此时战场上还是炮声轰隆,硝烟弥漫,爆炸的火光随处可见,已经被连日炮击打得面目上全非的阿克莫拉城外防线在硝烟当中若隐若现,但喷发的火红炮口和密集的枪声非常猛烈,与城内稀疏枪炮声和人声鼎沸声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这是在撤退无疑了。”这时习正保非常肯定的道,再没有任何怀疑,立马走到面前的地图前看了一下,最后命令道:“命令第二十九集团军从叶西尔东进,第十九集团军从叶尔缅套西进,开始收缩包围圈,给阿克莫拉苏军进一步制造压力,让他们的撤退更匆忙一些,正面的所有部队即刻起分成两组,轮番向阿克莫拉防线发起总攻,务必不能让他们轻松的完成撤退。”
这时自然有参谋上前记录命令,卢克勋作为今日指挥正面攻击的指挥官,闻言马上就亲自前去组织发起地面攻势去了。此前他已经接到方面军指挥部传来的电报,第二十和二十六集团正在做地面进攻准备,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这时习正保沉片刻又道:“给战区司令部和祖文辉将军电报,将阿克莫拉苏军开始撤退的消息传过去,通知第十八集团军暂时取消攻击马金卡和马金斯克的命令,改为在敌军撤退中途发起袭扰式攻击,包括铁路破袭等等,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在自身不会有太大损失的情况下,延误阻挠敌军的撤退行动。”
撤退不是那么简单的,阿克莫拉城至科克切塔夫城足有三百公里,中间有数个要站,若周边没有敌军干扰,通过铁路线撤退自然快捷无比,但德尼索夫知道没有这么简单。阿军是不会让他们轻松撤退的。
就在铁路线以西,有阿第十八集团军存在,在科克切塔夫城外有阿第八、第十四集团军等数十万部队,他们随时可以ou出一部分兵力破袭铁路。甚至沿途袭扰,撤退之路也有可能是一条血战归途。
这当中出现任何迟疑或配合问题,就可能带来大麻烦。所以德尼索夫现在很着急。
一是时间,二是jiā通线的安全,而最后一个就是来自军队内部的阻力。
“德尼索夫同志,谁给你权利下达撤退命令的。”在阿克莫拉车站,德尼索夫正在紧张的组织分派部队分批登车撤退,此时才得到消息的政委安克尔扎科夫中将急吼吼的冲了过来,几乎是指着德尼索夫的鼻子大吼。
“克尔扎科夫同志,这是撤退的命令,是亚柳特卡将军亲自签署的撤退令。”德尼索夫厌恶的看了一眼这个靠着镇压自己的同志,拍着那些上官的马屁坐上政委位置的家伙,没有一点好脸这些家伙除了会告状,会拍马屁之外还能干什么。对军事指挥他们一窍不通。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至少以前的政委们大部分都是能让人服气的,以前的那些政委不但自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也明辨是非,好多也是有一定军事能力的,只是大部分都被清洗了,即便没有清洗的,也变成了大清洗的帮凶,而许多新换上来的政委,大部分都是连一天军校没有上过,连一天战场也没有上过的政客,许多人甚至根本就不是军人出身,而是从政fu系统甚至国营企业系统ou调的官员,至少这个克尔扎科夫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赶马车夫靠着溜须拍马,在革命后挤进国营铁路系统,步步高升,大清洗后,又跳入军事系统,居然高居到这数十万大军的政委之位上,这样的人他们除了会耍官威,对军事又懂多少?
平时德尼索夫也许还不得不对这个克尔扎科夫客气一些,但现在有了亚柳特卡的自我牺牲,克尔扎科夫这样的人在亚柳特卡将军的衬托之下更显卑微和无能。德尼索夫现在没有jing力去与这个克尔扎科夫争执,他需要时间,他还需要做很多事情,他不希望亚柳特卡将军的牺牲成为没有任何价值的举动。
“这上面根本没有我的签名,这是一张完全违背规定的命令,德尼索夫同志,我郑重警告你,立即停止执行这种违背了中央jing神的命令。否则一切后果将由你承担。”克尓扎科夫接过那张命令看了一眼,气急败坏的大叫起来。
“中央jing神,中央jing神就是让我们数十万军民被敌军彻底包围,然后困守在这个的阿克莫拉什么也不能干,白白的流尽鲜血吗。”
“不,中央绝不会让坐视我们被包围的,最高统帅部已经下达了第二次动员令,将会有更多的优秀士兵踏上战场,他们将会来支援我们,我们必须守住阿克莫拉,等待援军的到来。”
克尔扎科夫闭口张口都是中央,德尼索夫气急而笑,最后一点不让的瞪着克尔扎科夫道:“援军,一个月,还是两个月,克尔扎科夫同志,任何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多三天内就将被全面包围,被包围之后,凭借阿克莫拉的条件,我们数十万军民连一周都撑不过去,援军可以在那个时候来解救这数十万军民吗?等他们到来,我们早已经成为了枯骨,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到的枯骨。那样就叫做有用吗。”
克尔扎科夫一阵哑然,他虽然不通军事,但这个时间他还是知道算的,现在东方面军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来解救他们了,要等就只有等第二次动员令征召的新兵,但那至少也是两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但克尔扎科夫并不会就此服输,而是厉内荏的吼道:“一步也不许后退,这是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阿克莫拉现在关系着整个东方面军南翼的安危,没有方面军司令部或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这里没有任何人可以下达撤退命令,包括亚柳特卡同志,也包括你德尼索夫同志。你们现在的做法是在叛国,叛国知道吗。”
对这一点德尼索夫也无法反驳,不许再撤退一步是最高统帅部,是总书记亲自下发的命令,就连布琼尼都要犹豫,何况是他德尼索夫,但他知道现在撤退是他们唯一的生路,否则就是真正的毫无价值的白白牺牲。
亚柳特卡将军已经做出了决定。德尼索夫希望完成撤退的任务,而不是在克尓扎科夫的威胁下退让,眼睁睁的看着数十万军民被包围,然后成为一堆无用的枯骨。
“克尔扎科夫同志,根据军事法规,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首先,我需要服从的是我最直接的上司的命令,所以我只需要服从亚柳特卡将军的命令,亚柳特卡将军命令我率领军队撤退,我就必须完全这个任务。否则我首先就违背了军事法规。”
克尓扎科夫似乎感觉到了德尼索夫的示弱,颇有些得意的道:“那么德尼索夫同志,你不要忘记了,伟大的红军是属于党的领导之下,我,克尔扎科夫,做为阿克莫拉军事集群的政委,守备司令部政委,我有权利推翻军事首长所做出的任何违背党中央政策的命令,所以现在我命令你立即停止执行亚柳特卡同志的不当命令,因为这个命令不但违背了党中央的政策jing神,也违背了一条重要的军事法规,因为命令没有同级政委的签名。”
“在战时,我们只需服从军事指挥首长的命令,所以克尔扎科夫同志,如果你要我停止执行命令,必须去找亚柳特卡将,必须由他下令,否则我不会停止执行已经生效的军事命令。”德尼索夫沉默一阵后,坚定的对着克尔扎科夫说道。
面对克尔扎科夫如刀一般盯着自己的眼神,德尼索夫毫不退让,此时他的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亚柳特卡将军注定将要牺牲了,有了这个克尔扎科夫打iǎ报告,就算亚柳特卡将军现在取消命令,只怕也不会有任何好处。既然如此,德尼索夫没有理由看着亚柳特卡将军白白牺牲,没有理由看着数十万军民白白牺牲。
就让这个无理蛮横的家伙去找亚柳特卡将军吧,他相信此时的亚柳特卡将军会有足够多的办法解决克尔扎科夫这个麻烦。
“哼,你等着,德尼索夫同志,你需要为你现在所说所做的一切负全部责任。”克尔扎科夫见德尼索夫油盐不进,气得一脸通红,甩手便朝着城中心的指挥部冲去,作为同级的长官,又分管军政,他和亚柳特卡两人的关系就像大多数部队的军、政首长一样不是那么融洽,显然此时抓到了亚柳特卡把柄的克尓扎科夫已经迫不及待想去找亚柳特卡的麻烦了。
只是克尓扎科夫跑到指挥部时,却被告知亚柳特卡已经去了城外前线。
城外前线枪林弹雨,车夫出身的克尔扎科夫虽然是军队政委,拜中将军衔,实际上一天战场也没有上过。当然指的是最前线。
听到亚柳特卡去了城外前线,克尔扎科夫犹豫了许久,最终没有架住在亚柳特卡面前耍威风的召集了自己的警卫员及政治部的一些亲信工作人员,护着自己然后排场浩大的向城外前线跑去。
只是克尔扎科夫不知道他这一去,将是他在世界上的最后时刻,否则他绝不会去耍这个威风。
已经下了战死决心的亚柳特卡此时没有了任何顾忌,当他在前线看到克尔扎科夫,并且听了克尔扎科夫厉内荏的声声警告后,似乎愿意再费任何口水,而是做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直接掏枪顶在克尔扎科夫的眉心,没有理会克尔扎尔夫吓得子的跪在地上求饶,毅然扣动了扳机。
完了他还对自己的警卫连长大吼道:“立即给方面军指挥部发报,1940年3月28日下午四时三十七分,阿克莫拉军事集群政委,守备司令部政委克尔扎科夫同志在战场形势危急之下,亲自走上前线与敌军死战,不幸遭流弹击中,为国捐躯!”
当然与此同时,克尓扎科夫带来的数十个警卫和政治部亲信也很不幸的成为了牺牲名单中的一员。当然不是都被流弹击中,这些人不是克尔扎科夫,没有资格单独上报中央和方面军指挥部,放到后来高达十万的伤亡名单当中,谁会去追究这些iǎ卒子到底是如何身亡的。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牺牲与后来所有伤亡将士一样,为大部队的撤退争取了时间,正是他们的英勇狙击,让绝大部分官兵安然撤出了阿克莫拉,回到了科克切塔夫,为东方面军保住一支强大的经受过艰苦战争考验的大军。
当然在事实上克尔扎科夫等人的‘牺牲’只有一个最根本的好处,那就是亚柳特卡为德尼索夫扫清了最大的障碍,让德尼索夫再也不用心任何人的阻拦,得以全身心的投入撤退指挥工作当中。a





1895淘金国度 第666章 重要人物
第666章 重要人物
克孜勒奥尔达既是州名也是市名,不管是市还是州都是两年前才开始建立的,克孜勒奥尔达州建立于1938年1月15日。面积为30.6万平方公里。但居住人口全部加起来只有三十多万人,
全州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在咸海东北岸图兰低地,横穿克孜勒库姆沙莫北端和别特帕克达拉草原之间的锡尔河贯穿全境,包括克孜勒库姆沙漠北部,最南部同另一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克孜勒奥尔达州盐的储量较丰富,其他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但在该州人口中,哈萨克人占80%左右,是哈萨克族人口比重最高的一个州。
因此不管是种族清洗也好,还是其他政治原因也罢,或者是这里特殊的地理条件也罢,朱加什维利掌权后,克孜勒奥尔达成为了整个中亚最大的一个集中营所在,而这些集中营当中又以该州中心城市克孜勒奥尔达市最为集中。
克孜勒奥尔达市是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克孜勒奥尔达州首府,克孜勒奥尔达州建立始建市,在锡尔河下游右岸。人口10万,1820年始建为要塞。但却曾在年为哈萨克行政中心。
由于正位于该州中央位置,南面是克孜勒库姆沙漠,北面是图兰沙漠低地和荒原,可以说其地理环境是比较恶劣的,但因为锡尔河呈东西向贯穿全境,加上沿河的欧亚铁路穿过,这里的东西向jiā通却并不闭塞,是一个较大的铁路要站。所以要说设立集中营,这个地理位置确实是具备非常好的条件的。
这也是克孜勒奥尔达市集中营设立后,中亚大部分集中营陆续向此集中,使得该城常住人口不过十万,但集中营关押的人口却达数十万之众,算上这些人口,克孜勒奥尔达甚至可以称得上现在整个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之一的。
当然正像曾关押百余万人以上的沃尔库塔集中营一样,克孜勒人虽多,但绝大多数都是被限制自由,缺乏消费能力的囚犯,所以城市却并不繁华,倒是有不少荒地在这些囚犯的开垦下形成了少见的荒漠粮食生产区。
不过苏阿开战之后,这里倒是显得更繁华了一些,特别是南哈萨克方面军控制这里之后,克孜勒奥尔达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jiā通优势,成为了沙bo什尼科夫最为放心的后方基地,大量中亚调来的物资或欧洲调来的物资补给大多以此为中心仓储或配送调运,使得克孜勒奥尔达火车站也俨然成为了此时整个中亚难得一见的繁忙大站。
只是这个让沙bo什尼科夫最放心的后方基地在3月26日之后,变成了现在沙bo什尼科夫和整个南哈萨克方面军甚至整个中亚苏军最让人心碎的地方。
在这一天,克孜勒奥尔达西面的阿拉尔斯克被阿第四方面军攻占,向西欧洲通道被截断,也同在这一天,阿第五方面军第三十五、三十六两个集团军及数个特设兵种师瞒天过海,突然攻破了克孜勒奥尔达北部的阿希科尔湖防线,至此一西一北两扇大彻底开。
而此时南哈萨克方面军其他部队都在遭到阿中联军攻击,根本无法调动大军来抵挡敌二三十万大军的攻击了,所以克孜勒奥尔达在西、北两大户同时开后,沙bo什尼科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就已经知道克孜勒奥尔达保不住了。
当务之急,就是要保住存储在这里的物资补给,武器弹把它他及时转运走,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把克孜勒奥尔达集中营里的不少特别政治重犯给转移走,无法及时转移就必须立即处决。
哈桑诺夫,谢尔绍夫就是这些要立即要转移或处决的特别政治重犯之一。
之所以说是之一,是因为这个集中营当中关押着至少数十个跟他们情况相差不多的政治要犯,这些人当中有伊斯兰宗教政治犯,也有民族政治犯,也有大清洗当中镇压的许多党内中亚政治人物甚至军人,当然也少不了一些遭到逮捕关押的原沙俄时期的军人或政治犯。以及集体农庄和工业化进程当中镇压的富农,地主和i营企业主。
对这些人当中,虽然有不少人原来只是一般的政治犯,重要政治犯根本不会关押,早就处决了,但最重要的政治犯处决,剩下来的也就逐渐成了最重要的,因为集中营里面很容易实现抱团,特别是那些宗教政治犯或民族政治犯,长久下来,多以宗教信仰或民族成份组成了一个个秘密iǎ圈子。
以前中亚地区基本安稳,这些iǎ圈子关在集中营里也闹不出什么大风但若这些人落到敌人手里,就可能掀起大风bo了。
像哈桑诺夫,出生在希姆肯特的哈萨克人,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他是支持哈萨克脱离沙俄独立时的主要人物之一,只是后来哈萨克加入苏联时,哈桑诺夫持支持态度,所以暂时得到了信任,且曾在哈萨克刚刚加盟苏联时担任过卡拉干达州州长,地位虽不如独立时显赫了,但他的影响力还是不iǎ,在大清洗时,以莫须有罪名被关进了当时的阿希科尔湖集中营,后来随这个集中营一起迁并到了克孜勒奥尔达集中营。
被关押六年时间,据沙bo什尼科夫从内务人民委员部得到的名单上显示,此人已经成为集中营内哈萨克人领袖之一。即便是狱外也还有不少他的秘密支持者,对这个人,名单上只有一个红叉,红叉的意思不言自明。
再像谢尔绍夫,出生在高加索的乌兹别克斯坦族人,曾在十月革命前期受中央委派潜回乌兹别克斯坦活动,是当时乌共的创始人之一,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加盟苏联后,他担任乌兹别克斯坦军区(二级军区)司令,少将军衔,后来还曾担任中亚方面军副参谋长,不过他比哈桑诺夫更倒霉,在真正的大清洗开始之前,他就因曾信仰伊斯兰教而受到审查,并在1930年即关入了当时的沃尔库塔集中营,一年后,他又莫名其妙的被放出来,重新回到中亚,担任土库曼军分区的副司令,当然属于降职使用了。但能从集中营出来,这已经是万幸了。
只是好景不长,1934年,真正的大清洗开始,以他曾受过审查的经历,他当然没有好果子吃,又成为中亚第一批被大清洗的军官之一,关入了克孜勒奥尔达集中营,现在他同样是集中营里乌兹别克斯坦族的领袖,甚至还是集中营内的前军人领袖,威望比哈桑诺夫还高。所以在名单上,他得到的当然也是一把大大的红叉。
当然除了这两人,得到红叉的还有好几十个人,且基本上都是中亚五个加盟国身份的集中营内的民族领袖或宗教领袖。
如哈萨克族的卡里莫夫、奥塔巴耶夫,前一个是曾经的乌拉尔河地区大农场主,后一个是以前的哈萨克民族运动中坚分子。
还有乌兹别克族的沙茨基赫,是前乌兹别克斯坦独立运动的基层领导人之一。
土库曼族的穆罕默多夫、别亚佐夫,前一个是典型的伊斯兰宗教狂热分子,是现在集中营内的伊斯兰教派领袖,后一个更曾是土共书记,他入狱的原因就是在暗地里支持宗教运动。所以虽是土共前领导人,但他现在的信仰绝不值得苏共的信任。
吉尔吉斯族的乌谢诺夫、捷克巴耶夫,都曾是吉尔吉斯独立运动的中层领导人,沙俄时期吉尔吉斯独立有他们的份,那些高层领导早被杀了,他们的身份自然就要上升了,所以同样属于绝对不能放出去,更不能落在阿拉斯加人手里的特殊政治犯。
还有塔吉克族的马赫马达利耶夫及米沙夫,两人都曾是塔共成员,马赫马达利耶夫甚至曾担任过真理报的编辑,在回到塔共担任副书记后不到半年就被清洗到了集中营,米沙夫则更为特殊一些,他出生在中国新疆的喀什,后来加到塔吉克,加入塔共,曾在国内战争时期参与镇压高尔察克军队的战争,也曾参加过第一次阿苏战争,最高职务曾担任东方面军参谋部的作战参谋,上校军衔。虽然才被关押不过三年多,但他们同样不能再得到信任了。
事实上被自己人清洗关押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信任,他们的信仰也同样可能早已动摇,所以加上他们特殊的民族身份,在这种特殊时期毫无例外,他们所能得到的都是一把大大的红叉。
只有那些并不是中亚五国民族成份,只是在中亚任职斯间关押在克孜勒奥尔达的一些特别政治要犯才有可能得到绿圈,还能保住命,暂时转移到中亚后方的撒马尔罕等iǎ集中营当中去。
至于剩下的数十万犯人,能转移多少就算多少了,转移不了的,还能挑一些基本上信仰还相对可靠的人武装起来,帮助已经不足两万人的克孜勒奥尔达守军抵抗阿军的攻击。
不过此时集中营内威望最高的两个人,即哈萨克族领袖哈桑诺夫和乌兹别克族领袖谢尔绍夫此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如同往常一样,做为室友之一的两人半蹲在沙地上,清理着石块,看着另一批人正在卖地的开垦着这片荒地。
集中营内数十万人,长久下来,也会形成一批特权阶层的,比如哈桑诺夫和谢尔绍夫,因为有威信,集中营看守有时直接借重他们这样的人的威信管理更多的囚犯,所以他们的特权就是劳动时,活要轻松许多。
1...619620621622623...7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