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匪首们却是另一种想法,打得注意差不多,打了这么久,就算是一颗硬核桃,也该被砸出几道裂缝,倒下的各路弟兄,也该有四五千人,就算两命换一命,独立师的部队,也伤亡了一小半儿,是被打得半残的老虎,这时候收手,那不便宜别人了,那个是傻子?
何况,还有三千多日本兵,那可是硬邦邦的扎手货,日本兵逮住独立师的部队,往死里打,也不知道双方咋结的梁子,这些武器弹药,就是白花花的现大洋,干完这一票,够本儿了,老子就插旗散兵,到上海、天津享福去,也省的过这种刀头舔血、有今个儿没明个儿的日子,说不定那天就抛尸荒野,落得个孤魂野鬼的下场。
帐篷外,大呼小叫的各路土匪,乱哄哄的也没个队形,一窝蜂似的,朝着独立第一旅撤退的方向追了下去,生怕别人抢先,白花花的大洋,装进他人的口袋。
巴达尔胡对三个日军大队长,面授机宜,命令他们,趁着土匪和独立师的部队,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突然加入攻击,所有的重武器一起开火,要求火力攻击无差别覆盖,首轮射击,就要给独立师的防守部队,造成重大杀伤,至于土匪的死活,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些土匪,本来就是起炮灰的作用,为的就是减少帝国士兵的伤亡,三个日军大队长,连连称赞,巴达尔胡阁下就是高明,在您的指挥下,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
巴达尔胡的心情,就像久阴的天空,忽然阳光普照,他和这三个日军大队长,军衔相同,何况他还是个血统不纯的半拉日本人,几个他认为,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属于大日本帝国的。
可这三个大队长不这么想,被调归把巴达尔胡指挥后,这三个鬼子,着实郁闷了一阵,心里的不服气,那是挂在脸上的,和他相处了这段时间,觉得这家伙还是有些鬼点子,直到他想出了这个毒辣的计划,这个三个老鬼子,才真正的佩服。
来自于纯种日本人的称赞,巴达尔胡把这个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他努力做这一切,包括出卖自己的祖宗,都是为了获得日本人的真正认可,为此,他不惜一切代价。
巴达尔胡朝着三个日军大队长,深深的鞠躬,“诸君,拜托了,此战必定大涨我大日本皇军的军威,创造歼灭独立师近万人的辉煌战绩!”
三个日军大队长,一齐立正,“请阁下放心,定不负阁下厚望,为大日本帝国建立功勋!”说完,三个老鬼子,杀气腾腾、信心十足的组织部队,跟在土匪后面嘴里下去。
巴达尔胡收起指挥部,也跟在日军后面,投进黑漆漆的也算之中,此一去,成为了他生命的终结,因为他过于自信和贪婪,一头撞进唐秋离为他和土匪们,精心编织的大网之中。
小五台山雄卧太行山脉东侧,属恒山余脉,位于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涿鹿南部山区,东邻北京门头沟南接保定。
东西长六十公里,南北宽二十八公里,有东、北、中、南、西台五个突出的山峰,因为东台为河北境内之最高峰,高度达两千八百多米,故小五台山有“河北屋脊”之美誉。
山体结构复杂,脉络交错,沟壑纵横,峰谷落差高达极大,大多山脊的北坡均为断裂面,苍松翠柏斜生其间,无路可寻;南坡山势相对平缓,山脊线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铺开,为涿鹿与蔚县的县界,同时也是一条巍峨的分水岭。
此处为天然的战场,便于部队大规模运动,隐蔽伏击。
凌晨两时,小五台山东南麓一处山间谷地,二十九军一一三旅旅长赵登禹,焦急的看着前方黑漆漆的夜色,除了山风掠过林间树梢发出的低吟声,四野没有其余的动静。
他的部队,经过几天的急行军,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会合地点,极度的疲劳,这些士兵们接到休息的命令后,疲惫的躺倒在山间小路上。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五十七章 小五台山战役(三)
赵登禹也是从士兵一步步干起来的,体谅弟兄们的苦处,自己骑着马,都很疲惫,何况这些凭着双脚,跑了几百里地的普通士兵,虽然如此,他没有放弃军人的警觉。
赵登禹发现,此处的地形极易遭到伏击,伏击者可以居高临下,能给密集在谷底的部队,以重大的杀伤,而自己却可以借助夜色的掩护,安然撤退。
他不敢大意,命令旅部警卫营,迅速抢占两侧制高点,控制附近区域,监视一场动向,赵登禹此举,使一一三旅,免于陷入一场灭顶之灾。
应巴达尔胡的要求,于一九三六年四月份新上任的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中将,命令华北的日军特务机关,利用当地游杂武装,不惜重金收买,从而摧毁这批武器弹药。
巴达尔胡把这批武器弹药作为诱饵,驱使土匪武装,从正面进攻的同时,早在两天前,就给田代皖一郎中将发去紧急电报,请求司令官阁下,务必派出别动队,在正面进攻无果的情况下,想办法炸毁这批武器弹药。
按照巴达尔胡的想法,无论如何也不能这批武器弹药,落在二十九军的手里,那样无异于使宋哲元如虎添翼,与大日本军队以后在华北的军事行动,极为不利。
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中将,深有同感,他根本不愿意看到,将要消灭的对手,得到任何有利于增加自己实力的补充,日军特务机关,启动了隐藏很深的情报员,找到了一股没有赶上大股土匪,而在燕山余脉游荡的一股地方武装。
在重金收买下,这伙有四百多人的地方武装,跟着日本特务,朝着小五台山地区搜索前进,他们的运气不错,昨天晚上,发现了赵登禹的部队,就悄悄的跟在后面。
日本特务推测,二十九军的大股部队,到了这里,肯定是与独立师护送的这批武器弹药有关,联想到巴达尔胡的通报,日本特务越发坚信自己的判断,他们这几百人,吃掉一个旅的部队,那是痴心妄想,不过,趁其不备,炸毁这批武器弹药倒是有可能的。
现在,他们就在赵登禹旅两侧的高地上面埋伏,等独立师的武器弹药一到,趁着双方交接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把二十九军拿到手的肥肉,在他们的嘴边给毁了。
这伙游杂武装,见到是和这么多的正规军交手,早就吓得腿肚子转筋,脚底抹油就要开溜,日本特务连哄带骗,又许诺了许多好处,这些人才勉强答应。
他们的首领告诉手下,一会儿看见大车小辆,每个人丢五颗手榴弹,打三枪就跑,至于效果咋样,就不管了,谁他妈干活不机灵,手脚不利索,被这些当兵的逮住,自认倒霉。
还别说,这小子的计划挺毒辣,不大的谷地,那么多车辆挤在一起,密度极大,一通手榴弹下去,保不齐那颗引爆了车上的弹药,导致连环爆炸,独立师费劲心血护送的这批装备,就会毁于一旦。
一一三旅警卫营,刚摸上制高点,就和这伙想占便宜的游杂武装交上手了,一阵排子枪,警卫营的弟兄倒下几十个,也暴露了这些打黑枪的家伙们的位置。
一一三旅机炮营的重机枪、迫击炮一阵猛打,这些游杂武装,想撤退已经不可能,处于绝对优势兵力的一一三旅,把这四百多人,团团围住,当场消灭了三百多人,剩下的百十来个俘虏,被五花大绑的压在山脚下。
那个日本特务,刚刚架起电台,没来得及发报,就被一发迫击炮弹,连电台带整个人轰上半空,这场遭遇战,不到三十分钟就结束了,赵登禹抹抹头上的冷汗,好悬,身为军人的他,很清楚后果,被这帮家伙伏击,弹药殉爆,自己这个旅,恐怕剩不下多少活着的人。
通讯兵送来,独立师参谋长冯继武将军的电报,通知一一三旅,武器弹药,已经接近约定地点,前卫营已经赶往约定地点联络,刚才的枪炮声是怎么回事?
独立师的护送部队,比规定时间,晚到了将近三十分钟,却因此躲过了一场有可能发生的灾难,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不过,因为迟到,独立第一旅旅长李洪刚,在战斗结束后,受到了师长唐秋离的严厉批评。
用唐秋离的话说,这是两回事,功过不能相抵,没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就是没有完成任务,任何的侥幸心理,都会葬送部队,尤其是和日军作战的时候。
这是独立第一旅自组建以来,第一次受到师长的批评,从血手团的第一大队,到一支队,再到后来的独立第一旅,李洪刚旅的战斗力,官兵的素质,都明显要高出其他的部队,打了不少大仗、恶仗。
尤其是在东北安东之战,当时的独立第一旅前身,血手团一支队,独自抗击日军一个野战师团的多次进攻,几乎打残了,减员几乎超过二分之一,这样的一支部队,因为小事儿,而受到严厉的批评,全旅一万三千多官兵内心的委屈,可想而知,有些干部战士的牢骚和怪话,不可避免的出来了,也传到了唐秋离的耳朵里。
私下里,他也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为了能按时到达约定地点,安全地把武器弹药,移交到二十九军手中,脱离大部队后,日夜兼程赶路,很多驾车的骡马,都要累倒了,独立第一旅四团的护送战士,每逢上坡骡马吃不住劲儿的时候,就把绳子系在车上,把自己当骡马用。
唐秋离也看到四团,不少干部战士肩上的勒痕,和手脚上的伤痕,心里也问过自己,是不是太苛求了?
李洪刚倒是没什么负担,他还特别召开了一次,全旅连级以上军官会议,把有牢骚和怪话的军官,狠狠批了一通,又让军官们分头做战士们的工作,这股风很快就刹下去了。
赵登禹带着警卫营,在前面等待着独立师护送部队,四团的先头营,很快就赶到,双方取得了联系,很快,后面一眼看不到头的骡马车辆,从黑夜里聚拢过来。
虽然有心里准备,一一三旅的官兵,还是被数量巨大的武器弹药给惊呆了,他们看着车上的机枪、火炮,一阵眼热,恨不得马上装备。
四团移交完武器弹药,全体军官和战士的心中,就像放下了千斤重担,浑身的骨头都轻松,这一路上,为了这些宝贝疙瘩,没少吃苦头,现在,任务完成了,该回去狠揍这些象疯狗一样,紧追着后面乱咬的土匪。
看着独立师的部队,迅速的消失在来时的路上,赵登禹的心里,百感交集,这么多的武器弹药,一路上都是山地行军,独立师护送部队,吃的苦头可想而知。
而他们马上就能返回去,投入战斗,自己一个齐装满员的旅,却像被保护似的呆在这安全的地方,毫无作为,副军长对二十九军的战斗力不放心啊?
军人的傲骨和自尊,使赵登禹不能置身事外,都是军人,二十九军不比独立师差到哪去,他就觉得心里在燃烧着一团火,是对战斗的渴望,还有为二十九军争口气的冲动。
他命令通讯兵,马上给负责战役指挥的,独立师副师长刘铁汉中将发电报,内容如下:“独立师副师长兼小五台山战役总指挥刘将军勋鉴,二十九军一一三旅,坚决请求参加围歼土匪的战斗,全旅将士,誓与独立师并肩作战,望阁下批准!”
正在行军途中的刘铁汉,接到赵登禹的电报,颇感为难,让二十九军接应部队,原地待命,作为战役总预备队,是事前制定好的作战计划,就是考虑到二十九军的部队,装备水平和单兵素质,与独立师的部队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双方之间不好协调配合。
现在,部队正在急行军,战士们几乎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离计划到达时间,还有是三个多小时,李洪刚旅的正面阻击任务,压力很大,在两翼包抄部队,没有到达指定位置前,只能像钉子一样,牢牢的钉在哪里。
把赵登禹旅配属给独立第一旅,担当正面阻击任务,也是为了战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增加保险系数,何况,从赵登禹的电报中,感觉得出,这位二十九军的高级将领,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不让上去,心里难免不舒服,会产生隔阂。
仔细考虑后,刘铁汉给赵登禹发去一个命令,命令一一三旅,抽出一个加强团的兵力,配属给独立师第一旅,投入小五台山东麓,孔涧至石门一线的防守,接受独立师参谋长冯继武将军的指挥。
另外,剩下的部队,必须保护好武器弹药,考虑到一一三旅现有的装备水平,可先自这批武器弹药中,装备一部分,以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刘铁汉把情况,同时报告给在冬暖泉一带休整的师长唐秋离,唐秋离很快回电,简单的几个字:“处置得当,甚好,一切按原计划进行,凌晨六时,战役总攻准时开始,”其实,唐秋离也考虑到了刘铁汉的想法,为了顾及赵登禹的心里。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五十八章 小五台山战役(四)
接到命令的赵登禹,心中一股暖流涌过,刘副师长真是一位有心人,设身处地的替一一三旅考虑,这仗要是打不好,都愧对人家一番心思。
他把战斗力最强的一团,配属旅属机炮营和旅部警卫营,组成了一个加强团,从这批武器中,挑选了十门迫击炮,六挺重机枪,二十挺捷克式轻机枪,弹药带的足足,是二十九军日常单兵弹药携带量是三倍。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很清楚,打阵地阻击战,是最消耗弹药的,另外,他特别嘱咐战士们,多带手雷和手榴弹,这玩意儿,有时候,比啥都好使。
赵登禹把部队拉上去的时候,独立第一旅,已经在前沿构筑好阵地,第一线同时展开四个团,见到冯继武和李洪刚的时候,赵登禹又吃了一惊。
怎么独立师的高级军官,都这么年轻,副军长倒也罢了,那是传奇人物,眼前这两位,都是少将军衔,年轻绝不超过三十岁,相比之下,自己倒是个老大哥,在二十九军,自己还是少壮派。
别管多年轻,级别在那摆着呢,赵登禹马上一个立正,标准的军礼:“报告冯参谋长,二十九军一一三旅奉命赶到,请示任务,旅长赵登禹。”
冯继武也没有太多的客气,军情紧急,后面两万多土匪,三千六百多日军,已经像恶狼似的紧盯上来了,马上布置一一三旅的防线。
按照计划,独立第一旅的所有部队四个团,组成两道阻击防线,每道防线配置两个团的兵力,为的就是加大防御纵深,骑兵第一旅一、二团和特种支队剩余的部队,作为战略预备队。
现在一一三旅上来了,冯继武手头的兵力,充裕很多,他准备把赵登禹的部队作为预备队,骑兵一旅的两个团,分别警戒主防御阵地的两翼,防止土匪部队,分兵迂回,威胁部队的安全。
这么做,也是考虑到二十九军的部队,在综合素质上,和独立师的部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阵地防御战,最考验部队的勇气,面对汹涌如波涛的进攻部队,火山喷发般的炮火,一步不能后退。
这不是赵登禹请求参战的目的,他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的对冯继武说了,大家都是军人,有什么话就直说,犯不上拐弯抹角,一一三旅这次来,就是来打仗的,不想像小孩儿似的被护着。
冯继武考虑了一下,答应了赵登禹的请求,把一一三旅安排在防线的右翼,和独立第一旅三团,共同防守,正好四团护送武器弹药很疲劳,换下来做总预备队。
赵登禹把部队拉上阵地,进入独一旅四团已经挖好的工事,看到独立师构筑的防御阵地,他傻眼了,也明白,为什么独立师的高级指挥官,把一一三旅作为预备队的原因。
这种防御阵地,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前后共三道防线,而且是前低后高,一道比一道高出一米五,三道工事之间,相距各有一百米的距离,而这之间距离,完全是开阔地,这就使得进攻的一方,被迫不断的攻击一道道人工障碍,不但迟缓了进攻速度,而且,在通过开阔地的时候,会遭到守军的大量杀伤。
各道工事之间,都有很多弯曲的交通壕相连,方便往各道防线输送兵力,或者补充弹药,又能保护士兵不受进攻一方的火力杀伤,而且,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可以给第一道防线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火力点、防炮洞一应俱全,让赵登禹感到奇怪的是,李旅长竟然把迫击炮,配置在第二道防线,按照常规,迫击炮可以提供火力支援或是炮火压制,应配属在阵地后方,这样的布置,倒是前所未闻。
独立师是怎么在短时间内,修筑好这么完备的工事,他忍不住像紧挨着他的三团长打听,三团长得意的告诉他,这是师长独创的防御方式,在东北和小鬼子打仗的时候,没少用这种防御方式,很管用,赵旅长你就看好而吧!
我们独立师在日常训练的时候,就把土工作业当做一项主要训练科目,根据什么地形、土质怎么才能以最短的时间,构筑最好的防御阵地,战士们早就轻车熟路,都不用各级军官操心,都知道该怎么干,赵登禹觉得,独立师上下都透着一股神秘劲儿。
赵登禹也只好按照独立师的防御方式,把机炮营的迫击炮,都布置在第二道防线,部队刚刚布置好,满山遍野的土匪,打着火把,就像潮水般涌了上来。
土匪们边奔跑边开枪,嘴里大声吆喝,声势惊人,子弹从战士们的头顶尖啸着飞过,眼看土匪们越来越近,还是没有接到开枪的命令,一一三旅的士兵们,都紧张的快喘不过气儿,没见过这么打仗的,敌人都快冲到眼前了,还不让开枪。
两发红色信号弹,冉冉升起在夜空,独立师的防御阵地,在瞬间被激活,第二道防线的几百门迫击炮,同时开始炮击,雨点般炮弹,拖着暗红色的尾焰,划着优美的弧线,落在土匪的冲锋队伍中。
赵登禹有些看不懂,战斗开始,第一道防线,应该是首先开火,哪有前面没打,后面倒想打起来的道理。
而且这炮弹落点也有问题,不是为了阻止土匪冲锋,好像是赶着土匪加紧冲锋似的,炮弹都落在土匪第一波次后面,倒是把第二波次的土匪,炸得人仰马翻,队形散乱。
密集的炮火,在第一波冲锋的土匪后面,打成了一堵火墙,把第一波冲锋的土匪,和后续部队,完全隔离开来,夜色中,爆炸的火光冲天而起,土匪成堆的被炸上天空。
前面冲锋的土匪,还暗自高兴,都说独立师厉害,看这样,也不咋的,这炮打得也没准头,都是落在后面,怕死不敢冲锋的家伙们倒霉,想保命,没想到,倒替俺们挨炮弹。
土匪距离第一道防线,已经不足一百米了,冲上来的土匪,有三千多人,赵登禹这时候,倒是有点儿明白了,心里一哆嗦,这位冯参谋长够狠的,用炮击把土匪的后续部队拦阻,使土匪们形不成连续进攻波次,这是要把这三千多土匪,都留在这儿啊,好大的手笔。
土匪们距离第一道工事还有五十几米的时候,沉寂的工事,忽然爆发,就像平地刮起一阵旋风,暴雨般的子弹,把三千多土匪瞬间淹没。
轻重机枪的狂吼,把一道道伤人夺命的火溜子,送进土匪的身体,夜色中,枪口喷出的火焰,有一尺来长,就像死神的镰刀,收割着罪恶的生命。
奇怪的是,第三道防线,到现在还没有开火,这么近的距离,这么密集的火力,三千多土匪,被当场干掉一多半儿,剩下的,被火力压制,利用同伙的尸体作掩护,紧紧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战士们的手雷可不放过他们,不时的有趴在地上的土匪,被手雷炸成碎块。
这些土匪,哭的心都有,真他妈阴损,这些当兵的都是谁调教出来的,这么近的距离,那是往死里打俺们那,没这样打仗的,连还手机会都不给,俺不服!
一直在隐蔽部里观察战场态势的冯继武,望远镜头,被一个奇怪现象所吸引,透过炮弹爆炸的硝烟,跟在大群土匪后面的几千人,一看就是受过训练的正规军,他们的战术动作,非常娴熟,队形保持不乱。
这些家伙,并没有随着大股土匪冲锋,而是在炮火的范围之外,停留下来构筑阵地,九二式步兵炮和山炮,也有三十多门,炮口昂起,指向独立师的防御阵地,一群人在那忙活,看那样子,在做炮击准备。
这帮家伙,不会就是师长通报的那个鬼子联队吧?他们把炮兵阵地,就修筑在前沿,也不怕土匪冲锋的时候,炮弹误伤了自己人?鬼子军官,不会这么没有军事常识吧?
冯继武忽然打个哆嗦,他完全明白了,鬼子炮兵,这是趁着部队和土匪搅合在一起,战士们都在战位上的时候,突然开始炮击,使战士们来不及躲避炮火,给部队以最大的杀伤,小鬼子真毒辣,想出这么个没有人性的招数。
他急忙命令通讯员,通知第一、第二道防线的所有部队,立即撤往第三道防线,不许犹豫,坚决执行命令。
随后,他又命令山炮和野炮兵,注意观测鬼子炮兵阵地的方位,一旦确定,立即以密集的炮火,予以摧毁,决不允许鬼子的炮兵,有第二次开炮的机会。
下达完命令,他紧张的观测着部队行动的情况,心里十分纳闷的赵登禹和一一三旅的官兵们,不情愿的撤离阵地,这打得正过瘾,剩下的一千多土匪,再有二十分钟,就全都消灭在阵地前沿,这当口,下什么撤离命令啊?
一个反冲锋,这些土匪就全完了,独立师这么打仗,透着邪门儿,也不知道他们在东北,是怎么和日本人打了好几年的?看着独立师的部队,携带轻重武器,之下命令毫不犹豫,迅速而快捷的撤离,赵登禹知道,军令如山倒。
撤退到第三道工事的赵登禹,抓起电话,直接向冯继武请战。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二百五十九章 小五台山战役(五)
在赵登禹看来,这就是个简单的战术问题,直接要通了冯继武,他在电话里很直接的说:“冯参谋长,一一三旅请求对土匪进行反突击,我部已经做好准备!”
赵登禹也有自己的想法,趁着土匪的后续部队上不来,而冲锋的土匪,又被打得晕头转向,伤亡过半,趁着这个机会,一一三旅一个加强团,两千多人,一起压上去,干把漂亮活儿给独立师看看,也张了二十九军的威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