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直到天色傍晚,能见度降低,指挥这一场大规模空袭的德国空军第三航空队参谋长科勒尔少将,才恋恋不舍的下达了返航的命令,就是在一天之内。科勒尔少将本人,就驾机起飞了三个架次,不能再往前追了。视野里,远处乌拉尔山脉积雪覆盖着的起伏连绵的山脉,是一个醒目的地理标志!
带队起飞之前,航空队司令官加里巴尔迪中将。一再告诫自己。乌拉尔山脉以东,那是中国人的地盘儿,第三航空队的机群,决不允许飞过这个界限,并且,这是元首阁下亲自下达的命令,司令官的告诫,可以稍微逾越一下。没有什么大麻烦,但元首阁下的命令。却是任何人都不敢违背的!
德军机群终于消失在如血残阳的天空之中,所有的苏军士兵和党政军机关的大员们,都松了一口气,斯大林已经疲惫得自己都无法走路了,被一名身材粗壮的警卫,背在身上,艰难的在雪地上前行,黄昏的暗光里,远处乌拉尔山脉连绵的山峰,就在眼前,只要是翻过这道欧洲和亚洲的地理分界线,暂时是安全的。
斯大林心里很清楚,最大的威胁,不是德国人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而是正在扑过来的几十万德军精锐的士兵,撤退的部队,必须不停的走,摆脱追兵,才有一线生机,至于撤到了西西伯利亚地区之后,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只能是到时候再决定了!
“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代表统帅部,向所有的士兵和党政军机关人员下达命令,必须坚持住,必须不停留的翻过乌拉尔山脉,要告诉全体同志们,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凡是部队里党员和共青团员,要积极主动的站出来,承担起领导责任!党政军机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趴在警卫背上的斯大林,对副总参谋长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吩咐到。
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带着几十名警卫走了,眼下混乱的局面,传达斯大林同志命令的任务,可是不好完成,都是些什么番号的部队,各级部队指挥官还剩下谁,统帅部的命令,又下达给谁?
自己身为副总参谋长心里都是一笔糊涂账,不过,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显然是精明强干的人,很快就拿出了办法,大约两个多小时之后,散兵游勇般的苏军士兵,开始有组织起来,那些苏联党政军机关的大员们,也都发挥着作用。
斯大林稍微松了一口气,忽然,前方传来密集的枪炮声,让他的心,又一次悬起来,心里有一种非常不妙的感觉,“难道,德军部队抢先占领了乌拉尔山脉的通道?”
斯大林的亲卫部队指挥官,很快证实了他的判断,这名挂着上校军衔的军官,满身是雪,连滚带爬的跑过来,“报告斯大林同志,前方的部队,与阻击我们的德国士兵交火了,是在所有翻过乌拉尔山脉的通道上,不过,根据战斗激烈程度判断,阻击我们的德国部队,兵力不是很多,前方部队临时指挥官,请求统帅部的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冲过去!”斯大林咬着牙说道,“你马上告诉各级指挥员同志们,这是我们苏联党和政府以及军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同志们一定要不怕牺牲,突破德军的阻击,胜利的翻过乌拉尔山脉,还要告诉同志们,斯大林跟大家在一起,也会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胜利一定属于伟大的苏联人民!”
卫队指挥官浑身热血沸腾的走了,还带着一大帮同样被领袖激励起斗志的士兵,“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留在统帅部,继续指挥部队,我到前线去,那里的红军战士们,更需要斯大林!”斯大林对刚刚返回来的副总参谋长罗科索夫斯基大将说道。
“斯大林同志,您是全体苏联人民的最高领袖,我们怎么可能让您到前线去那?”包括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在内,苏共政治局委员和一大帮党政军高级官员们,异口同声的反对,最后,还是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阿斯拉诺夫少将,义无反顾的代表统帅部和斯大林同志,冲上了指挥前线。
斯大林是个演说能力出众,不逊色于希特勒的人物,历史上一九四一年的苏德战场,在德军大兵压境,差不多包围莫斯科之际,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和红场阅兵的哪一次演讲,也不会被后世奉为经典演讲之一。
只不过,此时的斯大林,是穷途末路的挣扎,与此时志得意满的希特勒相比,心境和处境天地之别,但不可否认,斯大林的命令传达下去之后,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更有可能,是面临绝境的苏军士兵,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就在身后,不超过一天时间的距离上,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德军士兵,正在凶猛的扑过来,打不开乌拉尔山脉的通道,大家都得死在这冰天雪地的荒野上!
于是,被逼到绝路上的苏军士兵,爆发出了空前的战斗力,冒着阻击的德军士兵凶猛的火力,瓢泼的弹雨,悍不畏死的冲上去,又一片片的倒在德军士兵的枪口下在乌拉尔山脉通往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各个山口处,都爆发了惨烈的战斗。
尽管有第三航空队的大力协助,尽可能的出动运输机拖曳滑翔机,野外冒险迫降加伞降运输兵力,德军第二集团军群司令官冯伦德施泰特上将,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数量足够多的士兵,空投在苏军背后的乌拉尔山脉各个通道口上。
整个乌拉尔山脉一线,阻击苏军士兵撤退的德军士兵,不过一万多人左右,分布在多个阻击点上,每处不过几百人左右,面对已经拼了老命的二十多万苏军士兵,兵力薄弱的短板,不可避免的成为此次阻击战无法逆转的弱点!
德军士兵与苏军士兵,在乌拉尔山脉通往西西伯利亚各个通道上的阻击与突破的激战,持续到凌晨时分,必须杀开一条血路的苏军,硬是用数万具年轻士兵的鲜血和尸体,冲破了德军士兵的阻击,白雪覆盖的原野上,酷寒的天气里,苏军士兵冻得僵硬的尸体,几乎铺满了冲锋的道路,殷红的鲜血凝固了白雪。
负责阻击苏军的德军第二集团军群“克莱伯利”突击师师长西提纳特尔上校,只能望着不顾一切滚滚而去的苏军士兵,扼腕叹息,也是万幸,苏军残部急于夺路而逃,没有恋战之意,更没有趁机发起攻击,否则,自己指挥的一万多名士兵,都得战死在乌拉尔山脉,大部分的苏军残兵,消失在黎明前的曙光之中。
西提纳特尔上校命令所部,固守阻击位置,继续截杀还没有通过乌拉尔山脉的零散苏军士兵和车辆,各部不得进行追击,尽管他知道,此刻进行追击,至少还能留下近万条苏军士兵的性命,但他不能。
好战的德军上校,不是不想继续追击,而是集团军群司令官伦德施泰特上将,在自己带队出征之前,特别叮嘱,只要坚守占领的阻击阵地,等待后续主力部队到达即可,绝不能往乌拉尔山脉以东追击,这是元首阁下的命令!
西提纳特尔上校还清楚的记得,司令官阁下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相当严肃,两个多小时之后,战场上的枪声已经开始稀疏起来,没有多少落在后面的苏军士兵可以击杀的了,他已经听到了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就差了一步!”上校遗憾万分的想到。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两千七百七十七章 唐秋离的特使
;
突破乌拉尔山脉德军部队的阻击,让苏军残余部队,最少付出了几万人阵亡的代价,这条通往西西伯利亚的道路,是用苏军士兵年轻的生命和鲜血冲开的!
临近傍晚,惊魂未定的斯大林带着苏联党政军高官们,还有幸存下来的苏军士兵,丝毫不敢停留,一路狂奔,到达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库尔干,这里,已经是西西伯利亚地区,距离叶卡捷琳堡大约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
终于暂时摆脱了数十万德军精锐部队的追击,斯大林总算可以喘口气了,便下达命令,部队和政府就在库尔干休整一天,同时,斯大林命令还保持些许建制的几支师级部队,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下塔吉尔、谢罗夫等地布防,警戒和监视德军是否越过乌拉尔山脉继续追击?
库尔干同样是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个小城,不过几千名居民,对于自己祖国士兵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应有的热情,相反,还相当的反感,因为这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苏军士兵,不但强占了自己的屋子,还把家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填进饥肠辘辘的肚子里,让这些本来就过冬食物不多的居民,马上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当然,出于保密的要求,库尔干城内,对突如其来的苏军败[兵怨声载道的居民,并不知道,他们的伟大领袖,苏联人民的救星斯大林同志。就在城里,不过,倘若居民们知道这么个大人物就在身边。恐怕是也不会欢迎他们这位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领袖吧?
休息了一会儿的斯大林,总算能够暂时安心下来,享受一顿热乎乎的晚餐了,尽管西伯利亚地区食物的口味儿,很是不符合领袖的胃口,但他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儿。
用完晚餐之后,斯大林强撑着疲惫的身体。让卫兵把所有逃出莫斯科的政治局委员以及总参谋部和各个部队能够联络上的高级军官,召集到自己的屋子里开会,他必须考虑到。库尔干距离叶卡捷琳堡不过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只要德国人愿意,一天之内,就可以兵临库尔干。
还有。斯大林现在必须要面对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任何面对那个中国人唐秋离,另外,自己也应该了解,手里还有多少军队可用?
一个多小时之后,幸存的苏共政治局委员们,总参谋部的高级军官,以及撤下来的部队指挥员们,脚步拖沓的走进这间还算宽敞的屋子里。一共不到五十人,让斯大林看得这个心酸。当初在莫斯科召开军事会议,每一次不是有几百人参加,而且,还必须是相当级别的高级军官和政府要员,而现在呢,寥寥数十人而已,甚至,几个挂着上校军衔的军官,也有资格来参加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了。
满腹心酸的斯大林,没有什么开场白,直截了当,“同志们,毋庸讳言,我们伟大的苏联,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德国法西斯凶猛的进攻下,莫斯科失守,国土沦陷,苏联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斯大林的话,没有在参加会议的人员心里,引起丝毫的波澜,现实情况大家都清楚,否则,也不会跑到西西伯利亚这个苦寒之地的小城库尔干来,斯大林见自己的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脸色一暗,转变话题,“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们总参谋部是否掌握,撤退到库尔干的部队,现在还有多少人?武器装备如何?”
被问到的副总参谋长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显然是有所准备的,语气低沉的回答道:“斯大林同志,总参谋部出动所有的人员,经过初步统计,结果出来了,撤到库尔干一带的红军士兵,现在大约为九万三千余人,分别来自一百多支部队,番号就有五百多个,除去您派往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下塔吉尔、谢罗夫等地布防的几个师级部队,还勉强保持建制之外,其他的部队,都失去了建制!”
“至于武器装备,斯大林同志,情况很糟糕,我们丢掉了所有的飞机、坦克和火炮,只有三百余辆卡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士兵,手里只有轻武器,剩下的都是赤手空拳,轻重机枪加在一起,不到五百挺,还缺乏弹药,另外,还有大约一万多名伤员,就需要救治,但我们的药品寥寥无几!”
斯大林的脸色,阴沉下来,接下来,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话,更是把他们的心,推入到了深不见底的深渊里,“这些问题,还不是最困难的,摆在我们目前最大的困难,是食物,部队撤退时携带的给养,只够维持三天左右时间,斯大林同志,您也知道,现在的西西伯利亚地区,是严冬天气……”
接下来的话,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没有往下说,可大家都知道,三天之后,所有人都将面临饿肚子的现实问题,屋子内一阵压抑的沉默,斯大林更是脸色惨白,心,撕裂般的剧痛起来。
在叶卡捷琳堡滞留的时候,手头上还有二十多万士兵,并且,陆续还有从莫斯科战场突围出来的部队汇集过来,可是,仅仅几天的时间,就剩下失去建制,被打得丢盔卸甲的九万多人,这与全盛时期的苏联红军九百多万兵力相比,百分之一还不到啊!
就是这九万多人,还有一万多名伤员,没有重武器、没有药品,只够维持三天的食物,那么,三天之后呢?食物,是比德国人很中国人还要可怕的敌人!
参加会议的苏共政治局委员和军官们,都是脸色一片灰暗,一股绝望的气息,弥漫在心头,斯大林强打精神,说道:“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由你们总参谋部负责,尽快的整编所有撤到库尔干地区的红军部队,组建成几个满员的作战师,担负起作战任务来,由总参谋部现有的军官,担任各级政治委员职务!”
“除了担负警戒乌拉尔山脉方向的几个师之外,其他的部队,全部行动起来,在库尔干以及周边地区,在最大的范围内,向所有的当地居民,武装征集粮食,是所有可吃的食物,要对人民讲清楚,这是为了苏联的生死存亡,而必须承担的责任!要告诫部队,不可以越过那条该死的西经八十一度线,不要去触怒中国人!”
斯大林的话,说得很是高尚,但在座的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什么武装征集粮食啊,说白了,就是明抢,但是,谁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毕竟,这是唯一的出路,否则,包括斯大林同志在内,九万多名红军战士,都会饿死在西西伯利亚严寒的冬季,至于当地的居民,对不起,只能为苏联的生死存亡,承担惨痛的代价了!
“部队和粮食的问题,暂时有了解决的办法,下面,集中讨论一下,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走的问题!”斯大林阴郁着嗓音说道。
一片难耐的沉默,“如何走?”茫然啊,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心里都很茫然,莫斯科是回不去了,再往东,那是中国人的地盘儿,除了在西西伯利亚渡过严寒的冬季之外,还有什么去处?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心里倒是有个想法,只不过,不敢说而已,面对一片沉默,斯大林愤怒了,“同志们,在伟大的苏联,最危急的时刻,你们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智慧,而不是沉默不语!”
“报告!”屋子外面传来的报告声,打破了难耐的沉默,一个少校军官披着满身的雪,走了进来,斯大林的心里一紧,破船偏遇顶头风,可别是德国人追击下来的消息吧?
副总参谋长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暂时的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威严的问道:“你是哪个部队的?有什么事情,不知道这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吗?”
军官冻得脸色发青,颤抖着嘴唇说道:“大将同志,我是远东方面军的一个营长,我的部队负责库尔干城的警戒,士兵们在城外的雪地上,发现降落一架轻型飞机,机上有两个人,说是中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唐秋离派来的特使,要面见斯大林同志!”
“什么?中国人?”这个消息,顿时如同一枚重磅炸弹一般,炸得苏联人晕头转向,一阵嘈杂的议论声响起来,这个时候,那个中国人唐秋离的特使来干什么?
“那两个中国人在那里?”斯大林抢在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前面问道,以他的政治经验和智慧,隐约揣测出,唐秋离派来特使的目的,莫洛托夫眼中的亮光一闪,显然,他的想法跟斯大林的差不多。
“被我们的士兵,看押在城内的一间屋子里!”少校军官回答道。
“好,少校同志,你马上把那两个中国人,送到我这里来,记住,要有礼貌!”斯大林对和蔼的对军官吩咐到,少校军官显然是受宠若惊,也就是在库尔干,否则,自己一个小小的少校营长,那里还能亲耳聆听到最高领袖的命令!
“散会吧!”斯大林对参加会议的人员说道,“莫洛托夫同志和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留下!”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两千七百七十八章 请斯大林先生走一趟
;
西伯利亚,托木斯克,东指司令官刘铁汉的临时指挥部里,外面是呼啸的寒风、飞舞的雪花,屋内却温暖如春,与在库尔干城内的斯大林和他一干下属们,充满茫然和绝望的心情不同,唐秋离和刘铁汉两人,喝着热茶,轻松愉快的闲聊着,话题自然是离不开现在丧家之犬般的斯大林。
刘铁汉笑着说道:“天寒地冻的西西伯利亚,人烟稀少,补给无法就地解决,这个冬天可是够斯大林和他那些残兵败将受的,师长,斯大林见到咱们的特使之后,会是个什么样的表情?不会认为你是趁火打劫吧?还有,他敢来托木斯克吗?”
“斯大林吃了我的心思都有!铁汉兄,你可别忘了,要不是咱们在远东地区拖他的后腿,四百多万苏军精锐部队,及时回师莫斯科一线,莫斯科战役的结局,最终如何,尚不得而知啊!至少,德国人别想在今年之内结束战役!”唐秋离美美的喝了一口茶,微笑着说道。
刘铁汉大笑着摇头说道:“师长,你那一手啊,绝对够狠,不但让老毛子吃了大亏,还把小鬼子的远东派遣军消耗得差不多了,一箭三雕!走投无路的斯大林,即便是知道咱们是趁火打劫,又能如何?”
唐秋离笑得很开心,说道:“斯大林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是(..个玩儿政治的高手,不能小觑!他大概也能够猜测得出来,咱们派去特使的目的。无非是趁火打劫吗,以败军之将逃到西西伯利亚,又紧挨着我们这只老虎。来托木斯克,斯大林已经做好了被割肉的心理准备!”
“只不过,到时候我开出的条件,他可能无法接受,那可不止是割肉那么简单了!苏联人还有肉可割吗,至于斯大林是否敢来托木斯克,我想。他肯定会来的,不来,就是死路一条。但安排后手,来个孤注一掷也说不定!”他加重了语气,最后说道。
“怎么着?斯大林还有其他的歪心思?”刘铁汉的眉毛当时就竖起来了,“根据空中和地面侦察的报告。从昨天开始。在叶卡捷琳堡通往乌拉尔山脉一线,一千多架德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可是把苏军残部炸得够惨,血肉横飞,而且,德国人也学会了你的那一手,断其退路,在乌拉尔山脉西侧。空投了不少兵力,堵住各个山口。一番血战下来,老毛子怕是要折损大半儿的兵力,他有起幺蛾子的本钱?”
“没有!”唐秋离笑眯眯的说道,“但是,当惯了老大的人,突然间成为了小弟,铁汉兄,你说,换做是你,愿意吗?”
“我当然不愿意!”刘铁汉老实的说道,“只要是手里还有,哪怕是一丁点儿本钱,也不会束手就擒的!”
唐秋离乐了,刘铁汉也哈哈大笑起来。
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小城库尔干,斯大林的临时住所,征用的是城里最豪华的一栋房子,足够宽大,房子原来的主人,已经被士兵们撵到冰天雪地里,不知去向。
刚刚结束了一次会议,屋子里,只剩下斯大林和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副总参谋长罗科索夫斯基大将三个人,现在,这两位就是斯大林的左膀右臂,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留在莫斯科指挥巷战,生死未卜。
屋外,西西伯利亚冬季的寒风,卷着雪花呼啸掠过,屋子里的半人高的大火炉子里,桦木劈材绊子熊熊燃烧,温度高得穿着衬衫都可以,但斯大林的内心,却比外面的天气还要寒冷,冷得缩成一团,不错,他已经揣测出,那个中国人唐秋离,在这个时候,派特使找上门来的用意!
无非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罢了,但斯大林想不透的是,眼下的苏联,已经濒临于灭国的边缘,欧洲部分的领土,包括土地上的人民,都沦陷于德国人之手,而就在一天多路程之外,数十万德军精锐部队,还在紧追不舍,自己还有什么价值,可以让那个狡诈的中国人敲诈的?
想到这里,斯大林摇摇头,看着两个文官武将,问道:“莫洛托夫同志、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们对那个中国人唐秋离,在此刻派来特使,有什么看法?”
莫洛托夫一直都是斯大林的心腹,政治经验相当丰富,可以说,为斯大林分担了不少的压力,便当仁不让的说道:“斯大林同志,根据我个人的判断,唐秋离是派人来劝降的!”
“劝降!”副总参谋长罗科索夫斯基大将,一皱眉头,他是个军人出身,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在的时候,被压制得死死的,现在,压在头上的上司生死未卜,他自然就成了斯大林身边的头号武将,听到莫洛托夫这样说,便不高兴了。
“我们苏联红军没有投降的习惯,现在,我们手里还有九万多兵力,虽然缺乏重装备,但都是经过莫斯科保卫战战场考验的勇敢战士,面对中国人,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我是绝不会投降的!”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激动的吼道。
莫洛托夫唯有苦笑,他可不像这个赳赳武夫那样头脑简单,九万多人,一战之力?亏他说得出,别忘了,乌拉尔山脉以西,一天多路程之外,就是数十万精锐的德军,随时都会扑过来,如果再与中国人交火,夹在两大势力范围中间,前狼后虎,几乎失去一切的苏联,还有活路吗?
不管是德国人还是中国人,消灭自己大概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但斯大林没表态,莫洛托夫也不好驳斥罗科索夫斯基大将,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话,斯大林的判断,跟莫洛托夫的差不多,对于罗科索夫斯基的话,自然是非常不满意,要打也得有本钱才是!
见领袖没有说话,莫洛托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大将两个人,表达完自己的意见之后,也就无话可说了,屋子里,一时间沉寂下来,外面,传来不少人踩着积雪的“咯吱、咯吱!”声,“唐秋离的特使来了!”斯大林坐直身体,脸色恢复了平常那种威严。
房门推开,寒风夹杂着雪花,肆无忌惮的扑进来,瞬间就令屋内的温度下降不少,“报告副总参谋长同志,中国人的特使已经带到!”还是那个远东方面军的少校营长报告到。
“请他们进来吧!”看了斯大林一眼,见领袖微微点头,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对少校营长说道。
两名独立师的军官,走进屋子里,军衔都不高,一个是中校,另外一个是少校,那名中校看了屋子里的三个苏联人一眼,没有说话,脸色平静的等待着。
1...11011102110311041105...1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