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只不过李忠信在这个时候选择忽略这样的一个问题,他和晴子在一起的时候,现在就是兄妹,考虑那么多,反倒没啥意思了,他们还小,以后的事情以后再研究吧!
李忠信觉得,在日本这几天他玩得很是开心,什么日本的美食了,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没人带着玩
李忠信对杰米诺说得很透,法国这边呢!因为中国科学家到这边来太费劲,暂时没有共同进行研究的可能。
如果有可能的话,罗斯柴尔德家族这边可以派出一定的科研人员到中国那边去,到时候,科研成果出来了,大家一起来搞这些事情。
现在忠信科研基地在不断地扩张当中,其中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都有,研究什么方向的也都有。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所以呢!在这个时候,他邀请罗斯柴尔德家族这边加入他的科研基地。
这个事情呢!李忠信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后做出来的决定,李忠信觉得,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赚钱。
现在的这个时间段,科学技术不断地更新,墨守成规,还捧着以前那些赚钱的摇钱树,对于今后的发展来讲,那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用科技来发展,不断地展望未来,那才是真正的成功,现在不把目光放长远,今后无论什么样子的产业,都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很庞大,可以说是涉及到了各行各业,拥有大型的钢铁厂,制药厂等等,也拥有着这个时代为数不少的配方。
可以这样说,他们指着专利配方等这些东西,每年赚到的钱就很多,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的那些赚钱的东西,慢慢就会被大浪淘尽,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前在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一种地位,现在又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地位简直是不言而喻。
李忠信在后世的时候听人分析过罗斯柴尔德家族,没有发生战乱的时候,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是欧洲的一个庞然大物,可以这样说,单单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要比很多小国的财富都要多。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仅在欧洲金融界占取了绝对主导地位,还通过扶植摩根财团发展壮大来牵制影响美国,并且力图全面控制美国。
当时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没有实力对抗过分强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当时,花旗、摩根、美国第一、第二国民银行都处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接控制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由于战争而下降的机会,在美国发起了反攻,力图摆脱受到控制的命运。
这个企图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似乎是成功了,美国摆脱了长期债务。
但是随着战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反攻,美国4大家族发现自己的力量还是无法对抗罗斯柴尔德家族。
容克财团在大战中损失惨重,德意志4大银行组成的德意志财团也屈服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意志。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顶峰,也是最高峰,这个家族可以说是已经控制了全球金融命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的旗下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
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许多资产被战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
正文卷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阴险的想法
现在李忠信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提出来的事情呢!其实很简单,其他的国家不想带你一起玩,咱们是合作伙伴关系,我的祖国中国现在马上就要强大起来了,他们不和你玩,我们一起玩,到时候指不定谁把谁赢了呢!
中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虽然现在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但是,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全世界都能够看到,中国每天都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以一种飞快的速度来增长。
现在呢!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忠信公司一起进行合作,慢慢的,忠信公司会为罗斯柴尔德带路,和中国的一些领导人谈一些合作方面的事情。
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处于一种围城当中,只有跳出来才会海阔天空,这个时候有机会跳出来,有机会在世界上做起来,为什么不做呢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发展的广阔前景,现在对于外资持保护的态度,从忠信公司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共同搞的那个汽车生产基地就能够看出来中国政府的态度。
可以这样说,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和中国合作,百利而无一害,中国人好客,有着博大的胸怀,更有着钱不是一个人赚的理念,大家强强联合起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这个事情呢!李忠信并没有直接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族长戴维特去说这个事情,因为李忠信心中清楚,戴维特虽然看上去很开明,但是,在这样的一种人的眼中,对于中国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的。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一种什么想法和态度呢那就是他们还停留在八国联军进北京,中国那边用小米加步枪打赢的二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家,他们不屑和这样的国家合作。
杰米诺到过中国,对于中国的印象很不错,因为杰米诺是从京城那边开始进入中国的,而且一路上到的地方是东北,虽然那个时候略微显得荒凉一些,但是,却也是改变了杰米诺的看法。
这次呢!李忠信也没有多说太多的东西,只是告诉杰米诺了他心中的想法,如果有机会的话,他邀请戴维特和罗斯柴尔德等家族的成员到中国溜达溜达,一是看看中国现在发展的速度,二是到忠信公司那边去看一看,看一看他们的合作伙伴所在的小城市发展成了一种什么样子的地步。
李忠信把到巴黎那边的事宜安排完以后,没有多少时间,就到了苏联的莫斯科。
到了莫斯科以后,李忠信和封半山依旧入住上次巴姆洛夫斯基安排的那家酒店,在这边,李忠信更是看到了久违的三舅王波。
王波是在七月中旬的时候从东北那边进入的苏联,一路从海参崴到的莫斯科,一是应巴姆洛夫斯基的邀请,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李忠信也要到莫斯科这边来。
最近一段时间,王波和巴姆洛夫斯基没少展开交流,毕竟李忠信那边和王波说了,最近的一年时间,忠信公司主攻的方向就是苏联这边。
苏联在这个时候比中国强大得多,特别是科研方面,中国和苏联差了足足几个大的档次,现在苏联离解体还有一段时间,他在这个时候好好和苏联这边进行合作,到时候少不了赚得沟满壕平。
在哪个国家或者是哪个地方赚钱都一样,想要赚快钱,而且对于今后忠信公司和中国发展有利的钱,那李忠信必须要赚。
 
正文卷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慢慢来
李忠信这次到苏联以后,先是通过巴姆洛夫斯基再次拜会了巴姆洛夫斯基的领导,然后便带着王波和封半山到苏联科研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开始进行系列的赞助交流活动。
这个赞助交流活动呢!李忠信想得很清楚,赞助学校一部分钱,赞助科研人员和学校的将是,获得学校和研究所的认可以后,然后进行学术性质的交流。
交流这种事情呢!有几种交流的形式,一种是忠信公司这边派到苏联这边一些学生和研究人员,到这边过来进行学习交流。
当然了,这个时候,中国到这边的人员,主要是以学习为主,毕竟这个时候苏联的科研水平,要远远高于中国的科研技术水平。
第二种交流呢!是邀请苏联这边的专家学者到中国江城那边去进行一系列的指导合作,这个呢!用一种半官方半民间的形式来做。
只要到中国江城那边的科研基地讲讲课,并帮助进行一些指点,那么,苏联这边的科研人员就会赚到很大一笔钱,至少要比这个时候在苏联这边赚得多很多。
当然了,李忠信还和巴姆洛夫斯基提出来,现在中苏开始友好,这边的科研人员和一些人都可以到江城那边进行交流访问,一切的费用呢!忠信公司来承担。
在补助方面,李忠信也会给予最高的补助,不光在饮食上,还有其他的方面,让他们到江城那边以后,能够感受到忠信公司的真诚。
李忠信有一种想法,先让苏联这边现在的科研专家和科研人员认识中国的江城,知道在中国有这样的一个适合搞科研,搞学术研究的地方,在那里,不但钱赚得多,生活更是无忧无虑,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当苏联一旦解体的时候,这些科研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脑海当中不光是想着中国,而且会想到在中国的黑省,有一个十分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那就是中国的江城。
苏联解体以后,可以这样说,苏联的高科技人才,以及军工专家等等,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都有,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一种理念,并喜欢选择他们喜欢的生活。
如果说在中国东北的江城市,有这样的一种他们喜欢生活的环境,更有着他们想要的生活,而且能够随时和苏联这边的人员进行联系而不受到任何拘谨,那么,李忠信相信,到江城的科研技术人员会相当多,对于忠信科研基地,对于忠信公司乃至国家,都是一件相当不错的事情。
人呢!有这样的一个思维方式,没有见到过的东西,没有实际去看过的地方,他们都会觉得陌生,觉得有种压抑的感觉,如果到了一个地方,而且喜欢上了一个地方,那么,一旦出现想要离开家乡故土的时候,就会想到那样的一个地方。
李忠信的想法很简单,趁着现在苏联还没有解体,忠信公司邀请这些专家学者到中国那边,让他们感受到忠信公司对待外籍专家学者的优厚条件,今后苏联一旦解体,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想起来江城那个地方。
商业合作以及购买苏联矿产,各种产业等等事情,这些东西,王波和巴姆洛夫斯基早就已经进行过沟通,只是具体的事情还在探讨当中,没有落实下来。
李忠信觉得,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事情,一口气吃个胖子的可能性不大。
苏联有输出的好东西,忠信公司也有输出的好东西,只不过呢!看力度的大小而已。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迂回路线
从意识形态方面的论争,一直到中国发生自然灾害开始,逐渐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逐步恶化。
与苏共两党关系中断,1985年戈尔巴乔上台后,苏联开始调整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才为中苏关系的改善带来了转机。
中苏两党两国关系不仅实现了正常化,而且基本上解决了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戈尔巴乔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的调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戈尔巴乔出于内政外交的需要,终于决定迈出实质性一步,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他和中国的领导人在莫斯科、北京两地举行过多轮的中苏政治磋商,终于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这一重大的外交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建立起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为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李忠信之所以和巴姆洛夫斯基以及巴姆洛夫斯基的领导不断进行接触,并开始准备进行大量的贸易,就是因为中苏恢复了良好的关系。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关系正常化,让中苏开始进行合作。
李忠信呢!在这个时候有着其他人没有的资源,他和苏联这边进行大量的贸易,是其他人想做也做不到的,这个也是李忠信最近一段时间要做的事情之一。
不但要做好这些事情,李忠信还要在这样的一个时候,烧一烧叶利钦的灶子。
别的人不知道,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是什么人,但是,李忠信却是清楚这个事情,作为和戈尔巴乔对立的叶利钦在刚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进入最高苏维埃民族院,成为最高苏维埃代表。
之前叶利钦担任过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因为说戈尔巴乔改革不利被撤了下来,这个时候,算是刚刚再次复出。
复出的这种事情,一种是人民的意愿,另外一种就是叶利钦的声望问题了。
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苏联解体以后,叶利钦会成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李忠信烧叶利钦的灶子,一是投其所好,二是加大叶利钦的资源和砝码,这些事情呢!都是李忠信这个时候必须要做的,和叶利钦扯上关系,再加上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需要外部的支持,那么,忠信公司在苏联这边之前弄下来的那些东西,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这个事情呢!李忠信还不能通过巴姆洛夫斯基,而是需要通过一些其他的关系来迂回地搞这样的一种事情。
巴姆洛夫斯基和他的领导都是苏联政府的铁杆拥护者,而叶利钦站在的是他们的对立面,李忠信虽然清楚,他怎么去烧这个灶子,得到的都不会有很多,但是,至少要让叶利钦知道忠信公司,知道忠信三井银行,以及忠信公司在这个时候为苏联做出了什么。
李忠信认为,烧叶利钦灶子的这种事情,并不十分难办,通过巴姆洛夫斯基最初认识的那些人,以及后续在苏联这边花出大量的金钱进行赞助,他慢慢地就会通过这些人接触到叶利钦,哪怕是通过关系只见上一面也是好的。
李忠信调查过叶利钦这个人,生活中的叶利钦善饮酒、抽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大方案
李忠信在苏联这次呆了足有二十天,在这二十天里,李忠信通过早年派到苏联这边封半山的战友,获得了很多有用的消息。
这个事情呢!也算是李忠信未雨绸缪的一件事情,封半山和王浩他们成立安保公司以后,其中就有很多人被忠信公司输送到日本和苏联以及法国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当中呢!他们都是以做小生意的商人和普通的工作者的形式存在,他们再赚取自身工作的财富之外,忠信公司还会每个月给他们一定的工资和海外补助。
他们在这些国家当中呢!正常该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不过呢!要按照忠信公司这边给予的东西来进行一些信息的收集,忠信公司如果想要这些数据,到时候自然会要这些数据,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他们只要自己生活好了就可以。
李忠信正是因为这些非国家间谍的忠信公司的人员,获取了一些他想要的一些情报,这些东西呢!并不是什么秘密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公开的东西,只不过李忠信他们在国内是获取不到这样的消息的。
通过掌握的这些消息,李忠信在苏联开展他想要的工作,就显得如鱼得水,短短二十天的时间里,就和苏联的几所大型学府以及一些学者达成了交流的意向,在李忠信回国之后的开学季,这些人将分批次地到中国江城那边进行一段时间的交流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李忠信和巴姆洛夫斯基以及他背后的领导也是达成了许多协议,这些协议当中涵盖了中苏贸易的一些东西,一些投资的东西。
这些投资涵盖的范围很广,忠信三井银行那边在苏联境内进行投资,投资比例呢!有一些能够让忠信三井银行控股的,会让忠信三井银行进行全面收购,不能控股的则卖给忠信三井一小部分的股权,忠信三井银行只享受分红和出售的权力,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而忠信三井银行则要给苏联政府这边继续贷款,这个贷款的期限还是一年期限,如果苏联政府不能履行还款,则需要给予抵押物品,这次的贷款额度是五亿美元,到时候巴姆洛夫斯基的领导会做出来书面的材料到日本忠信三井银行那边签署协议,并进行公证。
李忠信对这次的苏联之行十分满意,在收获了一些他想要的东西以后,便带着封半山直接飞回国内,而王波则留在莫斯科这边协调那些到中国江城交流的人员,以及处理一些关于贸易路线上面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