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广州的八十年代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不过呢!却已经有了新时代开始了的气息。
从繁华街道上的小汽车,一直到百货商场当中各式各样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无一不说明了广州这座城市正焕发着阵阵生机。
八十年代的广州也是一座处处绿树成荫的城市。那个时候的东风西路、人民北路都是如此的宽敞整洁,处处绿树成荫。
这个时候,内陆的城市还没有开始绿化工程,很多方面,比广州都要差上很多,大多数的城市还沉浸在之前那种停滞的模式当中。
后世虽然李忠信到过几次广州,但是,在广州停留的时间都不长,甚至是顺德那边都没有去过。
后世在看过走进顺德的那个美食节目以后,李忠信心中一直有着一种无法释怀的遗憾,他觉得,后世的那些时间都白活了,居然连顺德那边都没有去过。
当他有想在中国好好走一走,顺便尝尝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的时候,他就重生了。
这次到广东这边,李忠信准备去尝试一下传说中的顺德美食。
李忠信和王波两个人租了一台出租车,直接到了顺德那边,不为其他,只为顺德美食。
顺德美食历史悠久,俗话说吃在广东,厨出凤城。
顺德的名厨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都颇有名气,顺德小吃来自民间,植根于千家万户、大街小巷,是千百年来顺德人智慧的结晶,它与顺德菜互相依存,共同发展,是顺德饮食文化的奇葩。
顺德的风味小吃种类繁多,简朴纯正,原汁原味,不掺假,不取巧,全凭店主的良心、诚信与德行,全凭祖训和家传绝技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历来以质段味佳、价廉物美取胜,赢得了大众的口碑和食家的赞誉。如清香润滑的双皮奶、香脆可口的蹦砂、清甜爽滑的伦教糕、松脆甘香的煎堆等。
提起广东,那么,就会想到煲仔饭,美食节目当中,没少提及顺德这边出名的煲仔饭,李忠信一到顺德那边,都有了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了。
寻味顺德当中讲述的煲仔饭,李忠信记得很清楚,貌似叫做什么牛展煲仔饭。
这个煲仔饭的年头很是久远,应该在八十年代就能够找到。
到顺德以后,李忠信一打听,就听到这边的中年人告诉他,这边没有叫做牛展煲仔饭的,只有一家万记煲仔饭比较有名,想要吃到顺德最正宗的煲仔饭,就要上那个万记小吃去
第七百六十九章没文化,可怕
王波自从到了广州之后,各种不习惯,无论从吃的方面,还是天气方面,他都感觉到一种不正常。
在冰天雪地呆惯了,这个时间正是穿着大棉袄二棉裤吃着酸菜炖猪肉粉条子的时候,哪怕不吃这个,也应该是吃一些火锅之类的东西。
到了广州这边,王波感觉到特别的不习惯,吃饭的时候,那饭菜看上去十分精致,做得味道也是相当不错,但是,那饭菜的量实在是太小了。
按照王波对李忠信讲的说法,在李忠信的四太姥家这边,哪怕是家宴,他都没有吃过饱饭,每次看到那么精致,那么少数量的饭菜,他就无法下筷子。
这次好容易请了大半天的假,按照李忠信的说法,领他到顺德这边吃美食,可是,这尼玛是什么情况?
那小鸡的肉当中还满是血丝呢!就给端上来了,这尼玛也是太扯蛋了吧!
“三舅,您这是怎么说呢这个是白斩鸡,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存在没有熟的问题。
您一直在江城那边,没有吃过这个东西,对于这个东西有误解是正常的,您尝尝看,应该很不错的。”李忠信慢慢对王波解释了起来。
对于他三舅这个半吊子吃货,他也是无语了,路上他和王波说的时候就说过,南方这边有道白斩鸡,是当地的特色,等吃饭的时候,他给王波要一道。
李忠信觉得,到了广东之后,至少要尝试一下这时候的白斩鸡是什么样子的,他也没有想到,这边的白斩鸡竟然只有三分熟。
不过呢!后世吃过几次白斩鸡的李忠信却是清楚,白斩鸡就是这个样子。
“三舅,这个白斩鸡又叫白切鸡。因烹鸡时不加调味白煮而成,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您先尝尝看,如果不合口味,您就换一个菜吃呗!啥东西都在于尝试,这个白斩鸡就是这个样子的。”李忠信一边对王波说着,一边用筷子夹了一块鸡肉,在旁边的蘸汁碗里蘸了一下,丢进嘴里慢慢地品尝起来。
这真的能吃!!
王波一脸懵逼地看着李忠信把那带血丝的鸡肉慢慢放到嘴中咀嚼起来,一副十分享受的样子,他眨巴了两下眼睛,把心一横,也用筷子夹起来了一块放到了口中。
王波感觉到,这个白斩鸡并没有他想象当中的那么生,也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腥,在进入口中之后,和那带有一丝海鲜味道的蘸汁混合在一起,居然有一种他说不出来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东北人第一次吃白斩鸡的时候都会相当不适,毕竟这种东西他们从来就没有尝试过。
吃鸡肉,东北人基本上都是那种小鸡炖榛蘑粉条。一只鸡要炖上个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那小鸡才会熟透,而广东这边的脚黄、皮黄、嘴黄的三黄油鸡,却和东北那边的鸡不同,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进行白煮,就能够把鸡肉煮好,而且吃起来口味相当不错。
王波和大多数这个时代的东北人不同,和李忠信到过几次东京那边,在那边虽然王波不很喜欢吃鱼生,但是,却也是吃了很多的生鱼肉,已经习惯了一些生鱼肉味道的王波来讲,这个白斩鸡要比东京那边的鱼生好上了很多。
就在王波品着这边店家推荐的最好的凤城液酒,吃着白斩鸡的时候,李忠信尝试起来另外一道菜豆豉鲮鱼。
豆豉鲮鱼是一道传统美食,属于粤菜系,是以豆豉,鲮鱼为主料的菜肴,营养价值高。把鲮鱼清洗切好,用豆豉、味精、胡
第七百七十章分公司是想法
李忠信和王波的广州之行是郁闷的,除了在顺德那边吃了一次美食,基本上就窝在四太姥爷的病房和家里面了。
王雅清和何淑清两个人带王波和李忠信过来这边,一方面是让李忠信看望病危的四太姥爷,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希望李忠信和王波两个人在经济方面能够给予这边一些帮助。
虽然李忠信的四太姥爷和四太姥他们退休之前的工作都非常好,一个是经贸委的领导,另外一个是轻工局局长,但是,他们都属于那种一本正的老干部,子女方面,并没有受到他们的照顾。
这个时候,他们最小的儿子王怀谦,只是在宾馆那边负责开车接送宾馆的客人。
虽说宾馆工作的活也很不错,但是,王怀谦看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变化,内心对做这个事情开始有了抵触,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王雅清想要让王波和李忠信帮助他一下。
李忠信四太姥爷家的这个小儿子,李忠信在后世并没有见过,但是,这个他叫做舅老爷的岁数不是佷大的年轻人,却帮过他的三舅王波。
他的三舅王波当时在南方的时候,就是投奔的他。
王怀谦这个人,后世的时候,从宾馆离职以后,认识了几个比较有钱的香港人,凭借着家里面的关系,吸引到了他们的投资,从一个小工程开始做起,十年之后,就已经做大做强,成为了一个拥有几十台挖机的工程头子。
那个时候,王怀谦搞的是三峡大坝那边的一个地段工程,也算是叱咤风云的老板。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在一次开车的时候掉悬崖下面摔死了。
李忠信心中清楚,像王怀谦这样的二代子弟,根本就不用他和王波他们去照拂,只是现在改革开放的时间短,这些二代还没有正式蹬上历史的舞台。
李忠信对于母亲的想法很明确,无非就是想让他们之间有连接起来的桥梁和纽带,今后哪怕是四太姥和四太姥爷没有了,他们也能够互相认同血缘的关系。
无论到什么时候,亲属就是亲属,血缘关系就是有血缘关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同意了母亲的想法,也是和王怀谦做了一些沟通。
李忠信提出来,他过几天回去江城那边以后,会派一个叫做王鹏的年轻人到广州这边来和王怀谦接洽,到时候他们两个人组建广州这边的公司。
李忠信觉得,忠信公司也是时候在广州这边应该创建一个大型的分公司了。
无论是忠信超市开遍全国的战略,还是其他方面,这个时候都应该在南方设立一个据点,对于今后忠信公司在全国开展业务也会启到相当大的帮助。
王怀谦是标准的二代,更有着很强大的经商头脑,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已经成为一个搞起来三峡工程基建的建筑商人。
有了他的参与,忠信公司在广州这边业务的开展也会顺利很多,一些官面上的事情,王怀谦也能够搞的定。
至于李忠信对准备派过来的王鹏,也是经过了他在心中一番推敲以后才决定下来的。
当时在京城那边剩下来的精华人员当中,王鹏也算得上是李忠信最为看好的人之一。
李忠信把王鹏派到沪市浦东那边以后,王鹏凭借着背后的忠信公司,在那边招兵买马,
第七百七十一章谈思路
李忠信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以后,更是对他的那个小舅老爷直言,这个事情是长期的,他和王鹏两个人的工资暂时定位为两百元钱,其余的奖金和提成之类的另算。
王怀谦如果在忠信公司工作,觉得适合自己,就长期在忠信公司做,如果有其他的事业或者是好的项目呢!他们这边也会给予扶持。
说白了就是,忠信公司会对你这边进行扶植,至于你想怎么去做,那就是你的事情了,路已经铺好。
忠信公司这边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无非就是让林霞那边的财务队伍中找一个扎实能干的人员,到广州那边担任那边的会计。
忠信公司当中现在最核心的部分俨然是林霞那边的财务队伍,林霞的财务队伍在这个时候搞得有声有色,已经有了近百人的专业财务会计,只要财会方面没有问题,一切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
李忠信和王怀谦谈得很好,基本上就把这个事情定了下来,只等李忠信过完年以后把王鹏和会计派过来,就开始进行分公司的筹建事宜。
李忠信和王怀谦谈得很好,更是希望王怀谦能够和王鹏两个人做大做强。
只是,他四太姥爷那里,他一点忙也帮不上,他四太姥爷的那个病,是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是脑出血后遗症复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是,如果身体素质好,说多活个三四年的时间也是正常现象,现在无非就是看个人身体的吸收能力会如何了。
李忠信的四太姥爷是军转的高级干部,现在这个时候住的医院,已经是最好的医院,医生已经是广州这边最好的医生,在治疗方面,李忠信他们根本就帮不上忙。
在生活方面,何淑清的岁数已经大了,王雅清基本上是专门陪同,护理等方面也没有可插手的事情。
眼看着八六年二月一号小年就要到了,王雅清和何淑清他们两个人呆了一个多星期,也呆不住了。
四太姥爷那边身体开始出现了好转,他们这些人在这边就显得是累赘了,原本家里面只有几个人吃饭,一下子多出来他们四个人,更是显得忙了许多,再加上何淑清岁数也大了,也是需要人照料,王雅清琢磨了一下,决定回家那边。
王雅清领李忠信和王波到这边来,当时主要是因为通话的时候,说是李忠信的四太姥爷快要不行了,她领着李忠信和王波到这边,让他们见最后一面,毕竟李忠信的太姥爷王秀太说过,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让弟弟看一眼第四代的孩子。
现在他们在这边呆了一周多的时间,李忠信的四太姥爷的身体出现了好转,那么,他们真就没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
小年过了就是年,过了小年,还剩下几天就过大年了,于是,何淑清和李忠信的四太姥这边提出回转江城。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李忠信和母亲太姥王波他们几个人终于坐着飞机飞到了省城。
在省城只停留了三个小时,李忠信连同学王珊珊他们的面都没有见到,便直接坐上了开往江城的快速列车。
尼玛!终于死回来了。
李忠信把身上的棉衣一脱,便四仰八叉地躺到了一楼特意留出来的火炕上。
小年一过,离过大年就剩下几天的时间了。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李忠信开始分批分次地请忠信公司的骨干人员和董国忠他们这些人吃饭。
饭店呢!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还能够吃好喝好,不受人诟病的想法,李忠信把吃
第七百七十二章春节
八五年的春节很快到来,李忠信家里面也是装扮得分外喜气,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大对联贴在了院门两边,很有那种过年的气息。
因为李忠信家里面的地方大,姥姥那边的一大家人和爷爷那边的一大家人都到李忠信家这边来过年,因为人多的原因,李忠信家里面成了欢乐的海洋,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相当高兴。
四大桌子的丰盛晚宴,是忠信鱼馆那边的厨师带领着几个学徒做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一家人吃得十分热闹。
李忠信对于忠信鱼馆那边过来的人也不吝啬,每个人都给包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一大家子的人吃完晚饭之后,大人们打麻将的打麻将,喝水聊天的喝水聊天,小孩子则在李忠信的带领下,到外面放炮。
到了春节晚会的时候,一大家人分在了三个屋子里面观看起来了八五年春节晚会。
李忠信看到,八五年的春节晚会,服装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女主持人穿上了洋气的套装裙,而男主持人穿上了红衬衣、白西装,显现了时代的进步,都是那一年的流行元素。
对于春晚上面的服饰,李忠信稍微地有了一些小郁闷,毕竟忠信服饰还没有开始大量生产,还达不到赞助春晚或者是主持人服饰的标准,不过呢!李忠信有信心,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会督促一下洪斌那边,争取把服装厂的规模继续扩大化,让忠信服饰能够尽早成为服装界的名牌。
这届春晚的主持人有马季、姜昆、张喻、朱苑宜、斑斑,演出节目的人,李忠信只有几个能够说得出来名字的。
老艺术家马三立的《大乐特乐》,陈佩斯和朱时茂的《拍电影》,另外的就是董文华后世最牛歌曲《十五的月亮》,整台晚会,只有这些人的节目最为出彩,张明敏的唱的歌曲,已然没有了《我的中国心》那个时候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后世的时候,人们评价八五年春节晚会的时候,评价很不好,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不足以支持这样一台大型电视直播节目,连对讲机都没有,灯光也不灵。
在偌大的工人体育馆,调度完全失灵,现场指挥成了瞎子和聋子。没有暖气,灯光昏暗,由于衔接不灵,节目拖了6个小时才完成,虽然有正值鼎盛的老女排助阵,有汪明荃等大腕加盟,当年的春晚仍被斥为“质量低下“、“杂乱无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