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什么!!你再说一遍
李忠信觉得脑袋嗡的一声,整个人都感觉到不好了。
“忠信,你太姥爷买秋菜的时候和卖秋菜的发生口角,卖秋菜的那个农民的大秤砣掉下来,把你太姥爷的脚面砸坏了,现在正在江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呢!在407房间,你抓紧时间过来一趟吧!”李尚勇说完之后,直接挂断了电话。
李尚勇这个时候心情十分不好,这一早上刚到单位两个小时不到,还没有安排完车间当中的工作,就接到了李忠信所说一直负责他们家里面人安全的林伟的电话,说是王秀太在家门口买秋菜的时候脚面被砸坏了。
林伟告诉李尚勇,他没有联系到李忠信,给他这边打电话以后,正送老爷子到医院呢!他希望李尚勇能够先到医院这边来一趟,和他办理完王秀太住院的一些事宜,然后联系李忠信。
李尚勇听到这个事情以后,在第一时间骑车赶到了江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他和林伟两个人忙完了王秀太住院等事宜以后,便立刻给过去忠信公司总部那边的李忠信打去了电话。
这个时候,没有bp机,没有移动电话的不方便就体现出来了,负责李忠信家人安全的林伟给李忠信打电话,因为李忠信还没有到忠信公司总部,他找不到李忠信,只好先给李尚勇打过去了电话。
李忠信平复了一下心情以后,立刻从忠信公司总部的办公室冲了出去,找到总部办公室当中坐着喝水的封半山,让封半山开车,直奔江城第一人民医院。
怎么会这样怎么好好的太姥爷能够受伤了呢!!
脚面砸坏了,脚面砸坏了……
李忠信口中不断地念叨着,脑海中猛然浮现出来后世母亲同事和母亲聊天时候的一段故事。
李忠信猛然间想了起来,当时母亲的老领导耿姨和母亲聊天的时候聊起过,自己的太姥爷有一年买秋菜的时候,因为少了两颗秋菜的时候和那个卖菜的小贩进行理论,因为这个事情两个人吵了起来,互相拉扯之间,被秤砣砸到了脚面。
因为这样的一个事情,王秀太急怒攻心,一下子瘫痪在床,也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去世了。
我怎么能够忘记这样的一件事情呢
我重生之后,怎么就没有想到太姥爷是因为什么事情死了的事情呢!
李忠信陷入了一种深深的自责当中。
李忠信重生这两年的时间,实在是太顺风顺水的太过顺利,甚至忘记了事关至亲的这个事情。
林伟这个该死家伙,究竟是怎么搞的怎么在自己家那里还能够让太姥爷受伤呢!!!
封半山他们一共三个人到这边,封半山负责他的安全,林浩则负责王波的安全,家里面那边的安全工作李忠信自然交给了林伟。
一直以来,家那边风平浪静,丝毫事情都没有发生,甚至有一段时间李忠信都忘记有林伟这样的一个保镖了。
林伟是封半山的战友,和封半山钱浩两个人拿一样的工资,怎么连他家里面老人都保护不好,怎么还能顾让太姥爷那么轻易地就受伤了呢
不过呢!李忠信很快就把这种事情抛之脑后,他开始考虑起来到了医院那边,是不是让太姥爷进行转院,到省里面的医院或者是到京城那边的医院进行一下治疗。
如果事情真的按照正常的发展,是不是太姥爷在一个多月以后就会死亡呢
&nbs
第四百九十三章心态崩坏
看到病床上脸色苍白的太姥爷,李忠信的心就好像是被狠狠地揪起来了一般。
李忠信没有想到,这次太姥爷的脚被砸坏之后,太姥爷的反应会那么大。
正常情况下,无非就是脚面被砸了,有两根脚趾断了,并没有什么,但是,他的太姥爷的年事已高,已经七十三岁了,听说一年半载无法自己走路,对于老人的打击很大。
原本脚面被砸坏了就上了一股火,一听医生说这次脚面被砸得十分严重,一年半载自己无法走路,一股火一下子就让他半侧的身体不好使了。
李忠信在后世的时候清楚这种病情,主要就是跟自己上火着急有关系,像太姥爷这次一下子半身不遂,其实就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如果放在李忠信重生的时候,这种疾病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但是,在八十年代,一旦出现半身不遂,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瘫痪情况,基本上是治疗不过来的。
王秀太在这个时候的状态十分不好,更是自己念念叨叨地叨咕着这次他恐怕活不过七十三了。
我国民间有一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说,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时死亡。
李忠信的太姥和太姥爷两个人都很是迷信民间的俗语,基本上两口子一辈子就都是按照民间的俗语来过生活的。
王秀太今年七十二周岁,在东北这边按照虚岁来讲,正好是七十三,平日里呢!王秀太十分注意这个方面的事情,很多时候,连出远门都不出,就怕七十三岁这个坎过不去。
他没有想到,祸从天降,哪怕是在家里没有出去,就是买了个年年都买的秋菜,都能够遭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
也正是因为这个情况,导致老人的心态一下子就有些崩了。
李忠信心中清楚,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龄的数字,与我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周岁为七十二岁,虚岁是七十三岁;孟子生于公元前三七二年,死于公元前二年,周岁是八十三岁,虚岁是八十四岁。
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
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学说在我国也有巨大的影响,故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是不吉利的,也怕人的死亡年龄学习孔孟,故说是老年的“坎”,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在我们周围的老年人中,73岁和84岁死亡的,并不比其他年龄的多。
一个人寿命的长与短,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心情愉快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为这种毫无科学道理的信说法而忧愁,实无必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在逐年增加,后世的科学研究表明,人到70岁之后,衰老的速度和身体原有疾病的发展,反而因代谢迟缓而有所减慢,因此,73岁和84岁并不是“危险年龄”。
这些东西李忠信很清楚,但是,他现在却和太姥爷说不明白,更怕提起来七十三八十四这个岁数刺激到老人
第四百九十四章 暂时放手
“三舅啊!有个事情我想和你郑重地谈一下,这次太姥爷病重,我呢!感觉到心中十分愧疚,最近两年也没有好好陪伴太姥爷,要不然的话,太姥爷的心态也不会如此不好,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您在病房里面也听到太姥爷的话了吧!他可是说了,这次生病,他哪里也不想去,只想要在江城这边呆着,哪怕是死也是要死在江城这边。太姥爷相信落叶归根这个事情,他说了,这次死也要死在江城,省城和京城他都不想去了。”李忠信顿了一下,心情颇为沉重地继续说道:“太姥爷现在的身体不好,最为需要的就是陪伴,我父母两个人都是工作狂,他们也没有时间每天照料太姥爷,我准备雇佣一个专门收拾家务和做饭的阿姨,把家中的家务让那个阿姨去做,而我呢!则准备在这段时间专门陪伴太姥爷,公司的一切大小事务,就全权交给你和福天舅这些管理层的人全权负责处理,既定的事情按照既定的事情来做,其他没有定下来的事情全部暂时停止下来,我想您那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你说什么公司那边的事情你不再过问,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我和公司的管理层来全权处理,你就专心在家里陪二爷爷”王波听完李忠信的话以后,眉毛扭成麻花,脸抽巴得和包子差不多。
王波心中对于李忠信说的话十分明白,对于王秀太生病这个事情呢!他也是很难过,但是,日子该过还得过,总不能因为王秀太半身不遂了,公司的事情就全交给他来负责了啊!
虽然李忠信一直在当甩手大掌柜,但是,公司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李忠信总会进行过问,并拿出来十分好的建议,现在把所有的事情一股脑地都扔给他,他真就有一种抓瞎的感觉。
“忠信啊!二爷爷生病的这个事情,我们大家都十分难过,但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就不要太过于自责了。在很多事情方面,你做得已经足够好了。我觉得呢!你说的雇佣一个做饭的阿姨在家里面帮着做做饭,收拾收拾屋子的这个事情就很不错。不过呢!我还是觉得,公司的事情,你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处理一下,毕竟咱们公司今年的事情特别多,大方向方面,还是需要你来掌舵的。”王波微微沉吟了一下,把心中想的事情说了出来。
王波总觉得,二爷爷生病的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家中的生活条件好了,找个做饭做家务的阿姨,在加上家里面的大姐和姐夫照顾,王秀太那边不会有什么事情。
这边的医院的副院长也已经说了,现在就是半身不遂,暂时不会出现什么发展,只要病人的心态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个病真就算不得什么。
“三舅,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还是决定要暂停对公司那边的管理,专心陪伴太姥爷。你也能够看得出来,整个家里面,太姥爷最喜欢的就是我,如果我能够每天多陪伴太姥爷,兴许太姥爷心中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只要他的心情好了,那么,他兴许还能够好起来。”李忠信心中回忆起来后世的记忆以后,他心中就已经知道,他太姥爷的时日不多了。
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太姥爷不想折腾到其他的地方进行医治,
第四百九十五章离殇
八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七号这天,黑云漫卷,天色阴沉,灰色的天空中开始有大片大片的雪花向地面落下。
天阴沉沉的,李忠信的家中更是阴云密布,从冬至的前两天,王秀太就开始不吃,省里面请来的省城医院的专家到这边以后,并没有给予什么好的方案,他告诉李忠信的家人,老人的瞳孔有些放大,已经不行了,装老衣服要准备好,可以准备后事了。
王秀太躺在暖热的炕头上,突然精神了很多,脸上也是出现了一丝红润的气息。
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王秀太不吃不喝,甚至都不开口说话,这个时候猛然间精气神一下子上来了以后,开始对李忠信的家人说起话来。
王秀太的手颤巍巍地抓住身边呆望着他的何淑清,开口说道:“淑清啊!你跟了我一辈子,从黑油油的麻花辫到如今这满头白发,我都没让你过上太多的好日子,你跟着我受苦了,现在家里面的生活好了,你一定要好好生活,照顾好小清和忠信他们这些人。我是不行了,早在一个月以前我就明白,这一天早晚会来,我这一生能够活到现在的这个地步,也算是死而无憾了。我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生活,千万不要做傻事,更不要想我。人死不留念想,之前和你发的那些脾气,你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王秀太再次凝望了一下何淑清以后,目光转向李忠信的母亲王雅清,他缓缓说道:“小清啊!我和你奶奶两个人没有子女,把你一直当我们的子女来培养的,我走后,你和尚勇两个人要照顾好你的奶奶,一定要让她多享几年清福。我走了以后,不要大操大办,到时候把我送到富县老家那边的坟茔地就可以了,以后到清明或者是七月十五什么的,要是有时间,就到那边给我添把土送些钱,忠信这孩子现在还小,你们千万要看好了,让他成才,做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王秀太哽咽着说完以后,手颤巍巍地伸向了李忠信,看着李忠信还没有说话,胳膊就软了下去,整个人就好像是失去了气力一般灰白起来。
“爷爷。”
“老伴。”
“太姥爷。”
“你醒醒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快醒过来啊!”
李忠信在哭喊声中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力气,他心中知道,从小最疼爱他的太姥爷已经离他而去了。
每次亲人死亡,都是一种苦难的过去,都是一种心路上的修行,但是,李忠信情愿这样的心路历程从来也没有发生过。
李尚勇和提前到这边几天的亲属们把李忠信和王雅清一众人从屋子里面赶了出去,开始七手八脚地给王秀太穿装老衣服,屋里屋外,哭声一片。
李忠信和母亲王雅清劝慰完太姥何淑清以后,便在父亲李尚勇的带领下到了外面院子当中搭好的灵棚。
李忠信跟着父母走进了灵棚,望着太姥爷的遗像,眼泪再次喷涌而出。
灵棚是邻居主管民政火葬场的王家老三给找人搭的,用白色的帆布蓬搭在了院子正中。
棺材前面的方桌上摆上了供品,第一排是干果鲜果五盘,橘子,香蕉,梨,饼干,苹果。
第二排五碗底放馇,面上放过油上色的五花大肉片。最后一排是五盘高桩馍,再后面是王秀太的遗像,框上用黑绣
第四百九十六章出山
八十年代初期,殡葬改革还没有完全实行开来,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还有着土葬的想法。
老人的心中一直有一种说法,入土为安,也就是说,要完整着身体埋入地下,只有这样做的话,才会投胎转世。
这样的一种迷信一直深入人心,殡葬改革方面一直都是一种难点,大部分人都不想要火葬,很多人都偷偷摸摸地进行土葬这种事情。
李忠信的太姥爷王秀太,算得上是老员,他虽然一直以来有着一些小迷信,但是,他是属于民政单位退休的工作人员,在临死之前,王秀太就和家里面的人说过,他死了以后,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火化,千万不要搞那种特殊主义,更要给其他人启到带头的良好作用。
王秀太在到收容遣送站工作之前,做过一阵子关于殡葬改革的工作,他十分清楚,他们这些民政部门的干部,如果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进行火葬,会给国家造成多么坏的影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王秀太的遗体在家中停放了三天以后,便被送到了火葬场。
这个时候,火葬场和殡仪馆还没有分开,都在一处,人们在告别大厅告别以后,便进行火葬处理。
江城殡仪馆最大的牡丹厅打开以后,哀乐奏响,前来瞻仰王秀太仪容的亲朋好友开始陆续走进大厅。
王雅清站在棺木的最前方位置,神色低沉地开口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1984年12月27日21时58分,农历冬月初六,我亲爱的爷爷走完了他坎坷而又绚丽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寄托我们的哀思。
今天承蒙各位亲临出席我爷爷的追悼会,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代表我们家属,谨表谢忱。
我的爷爷王秀太为人谦和忠厚,毕生致力于党的事业,园满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他经常教导我们要加强修养,努力报国,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今后我们自当牢记爷爷留下来的训示,继承忠实家风,使爷爷得以安眠于九泉之下,并以此报答各位尊长、各位亲友的期望。”
和守灵的时候不同,守灵的时候,只要是亲朋好友到灵棚那边,家属都要披麻戴孝地对每一位到灵棚的人进行磕头答谢,只要是有亲朋好友到来,负责守灵的人便要对来人进行磕头答谢,而在告别厅这边,只是家属和众多的来宾握手即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