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若水墨白沈心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香盈袖
心中懊恼,自己怎么就这么傻,理所当然的认为对方会送自己去订好的酒店,就没想到那位七公子还有别的心思。
“很抱歉,我暂时不能告诉您,很快您就会知道了。”年轻少校不好意思的说道,眼神充满歉意。
沈清如就闭上嘴巴,不再多问了。
吉普车很快就离开了京城的中心,向着城郊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风景秀美,沈清如索性摇下车窗,欣赏着美景,让凉爽的风吹进车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四十分钟后,吉普车停在了一处山脚下。
向上看去,山腰处隐隐约约建着数栋别墅,像是隐藏在其中的珍珠。
沈清如有些诧异。
她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座山很有名,叫龙盘山。
在京城,只要提起龙盘山,几乎是人人皆知,因为山上风景秀丽,空气绝佳,在寸土寸金、尘嚣喧天的京城,这里就像是一处世外桃源。
所以这里的房价高得离谱。
光有钱是买不到这里的别墅的。
不但要有钱,还要有权。
能住在龙盘山的人,绝对不会是一般的人物。
沈清如曾经来过几次龙盘山,为其中的几位大人物瞧过病,也算是熟门熟路。
只是她不知道那位七公子派人接自己到这里来是为了什么。
山脚下设了岗哨,岗哨里站着十几名荷枪实弹的警卫。
年轻少校摇下车窗。
很明显,警卫是认识年轻少校的,直走到车前对年轻少校敬礼。
京城应该刚刚下过一场雨,道路两边的冬青树被雨水冲刷得十分干净,树叶碧绿,生机勃勃。
山顶上的住宅就不是有权有钱的人能够想象的地方了。
驶上盘山公路之后,沿途又遇到了五六道岗哨,每次年轻少校都停下车来检验。
沈清如暗想现在这里的警卫比自己之前来的时候还要戒备森严,不知道是又住了什么大人物吗
年轻少校点点头,拿出通行证。
“报告首长,我在执行公务,请谅解。”
可她还看到,再往上走,有一个更大的岗哨,戒备更加森严。
吉普车停在一所中式风格的小楼前面,门前是一大片修剪平整的草坪,没有院墙,也没有门楼。
可是沈清如却留意到,在一辆黑色的轿车从他们身后驶来,却一路畅行无阻的直通而上。
很显然,那车里坐着的定是位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年轻少校在前面带路,白色鹅卵石铺成的小径在绿色的草坪上,格外的悦目。
“沈军医,请进。”
吉普车到了山腰处便停了下来,年轻少校下了车,沈清如就知道来到了目的地。
警卫仔细看了几遍之后,才将通行证还给年轻少校,再次举手敬礼,然后放行。
就连沈清如也没有上过山顶。
第1748章资深专家
第1748章资深专家
沈清如心里就有了几分欢喜。
这宅子的主人并没有像刘雪梅一样,附庸风雅的在院子里种植很多名贵花草来彰显身份地位,炫耀品位。
真正有品位的人却是返璞归真,光这一片碧油油的草坪,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两扇大门也是旧式的,朱红色填了漆,上面还有亮澄澄的铜钉。
年轻少校放轻了脚步,在两扇板门上轻轻敲了敲,才推门而入。
进了门,里面是一间很大的客厅,摆设着中式的家俱,家俱不多,样式简单,但一看都是年深日久之物,家俱已经磨得油光发亮。
沈清如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些家俱全都是最少用了五十年以上的紫檀红木,随便一个小板凳的价格都是无法估计。
客厅里坐着好几个人,都穿着白大褂,但是有两三人白大褂的里面穿着军装,一看就知道是军医。
另外几个也都是老成稳重的模样,没有一个是低于五十岁的。
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份病历,一边看着病历,一边低声研讨着。
突然看到进来的两个人,几名专家都露出诧异的表情。
“这位是沈军医,是为程老夫人看病的。”年轻少校介绍沈清如道。
闻言,几名专家全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太儿戏了吧!
当这里是什么地方,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给程老夫人治病的吗把老夫人当成什么人了!
这小丫头片子看上去连二十岁都没有,治病
就算她在娘肚子里开始学医,也没有他们在座这些人的医龄长。
有一名胡子花白的专家看了沈清如一眼,打鼻孔里发出一声“嗤”的声音。
“沈军医你是哪个部队上的军医”
沈清如没想到进门来会是这样一副情形。
和她之前所料想的完全不符。
她本来以为这里是靳少北的住宅,哪知道全都想错了。
她又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
再辉煌的往事都已经变成了过去。
一个又一个疑团。
“可以给我一份患者的病历吗我想先了解一下患者的具体情况。”她对身边的年轻少校说道。
这位程老夫人是什么人,和靳少北又是什么关系,靳少北为何要千里迢迢的把她骗过来
“我以前是军医,后来出了一场变故,现在已经不是了。”她简单的说道,不想说出自己以前的来历。
靳少北派了专机去接她,哪里是为了什么慈善晚会,而是想让她给程老夫人治病的!
因为那几名资深的专家根本不待见她,就算她想向他们咨询一下,他们理都不会理她。
看到这里好几位专家在,也知道这位程老夫人不但是个大人物,也看得出来,她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否则不会请了好几位专家来会诊。
既来之,则安之。
不过她身为医者,治病救人乃是天性,不会因为靳少北骗她来,她就负气而走,对病人袖手不理的。
至于那几位专家全都是一副瞧不起她的样子,她也并不生气。
她犯不着去碰一鼻子灰。
第1749章论资排辈
第1749章论资排辈
在医术界最讲究的就是论资排辈,年老的大夫永远看不起年轻的,不管年轻的大夫治好了多难的病症,都会被年老的大夫们视为“偶然”或是“运气好”。
当然,这指的是没有师承来历的大夫。
像沈清如这样没有师承宗派,年轻又轻得过份,他们不正眼瞧她,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医术界还有一个怪圈,就是西医看不起中医,甚至就连中医也看不起中医。
在座的专家也有一位是中医,可他连半点发言权也没有,几名西医专家在讨论程老夫人的病情,他连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只好低头在那儿猛研究病历,好像手里的病历上突然长出了一朵花一样。
这时候看到和自己同样受了冷遇的又来了一个年轻姑娘,他的心里登时舒服了许多,在几名专家中,他是看向沈清如的目光最为平和没有敌意的。
“沈军医,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患者的病情吧。”这位老专家姓伍,五十多岁,红光满面,看样子平时很懂得点养生之道。
他递给沈清如一份病历。
“大约是三个月前,患者得了感冒,并伴随着发烧有呕吐的现象,经过治疗后,发烧和呕吐的症状都消失了,但是之后的两三个月,患者开始了持续不断的低烧,每次治疗后都会好转,但好转之后又会再度发烧,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完全治好。”他说道。
“然后到了这个月,患者的病情突然加重,烦躁,失眠,开始厌食,甚至闻到饭菜的味道就会呕吐,患者又得了非常严重的便秘,已经有十天没有排过大便了。”
“现在患者的情况更加严重,已经到了水饭不进的地步,吃饭吐饭,吃药吐药,就连喝水都会吐出来。”
“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只能每天给患者注射点滴,可是患者全身又发生了水肿,已经快要无处下针了。”
他说得很简单却很扼要。
沈清如一边听,一边飞快的看着手中的病历。
等伍老专家说完了,她也看完了,发现和伍老说的一模一样。
伍老早就想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可惜没人听他的意见。
“请问您对患者的病有什么看法”她问伍老,很是谦逊客气。
但这个疑团很快就破解了。
只是她觉得奇怪,有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怎么会治不好程老夫人的病呢
沈清如不由微微颔首,认同他的观点。
这位伍老专家的经验不但十分丰富,而且断症也十分准确。
这时候便抓住了机会说道:“依我看,程老夫人得的是老年热病,因为热症会导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还会引起病人失眠烦躁。”
伍老专家叹了口气道:“可惜我开出来的药,患者根本喝不下去,甚至她一闻到药味就会发生呕吐的现象,患者现在的肠胃非常的虚弱,再也受不得一点刺激,要是强行让患者服药,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现在患者主要是靠静脉注射来维持,可是长时间的失眠和便秘,已经把患者折磨得痛苦不堪,患者年纪这么大了,要是再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来,这后果……”
第1750章怕担责任
第1750章怕担责任
几名西医专家仿佛根本没有听到伍老专家的话一样,他们个个面色凝重,因为程老夫人身份特殊,他们不敢乱开药物,只能采取最保守的治疗方法。
可这保守的疗法治疗的后果,就是让程老夫人继续失眠加便秘,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情况更加严重。
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是不敢用药,只能每天给程老夫人输一些葡萄糖,然后加一些补充维生素的药品,维持着程老夫人身体里的基本需求。
就这样,程老夫人的身体就等到是在他们这些专家们的眼皮子底下一点点的恶化,一日不如一日,可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谁也不敢给程老夫人开药。
他们都怕担上责任。
要是下了重药,治好了程老夫人自然是上上大吉。
可是程老夫人年纪这么大了,身体的器官本来已经老化,加上病了三个月,整个人已经是衰弱到了极点,就算是天天这么养着,都让他们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事。
给程老夫人用药他们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
除非是不想要脑袋了。
伍老专家是最后一位被请来的,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医。
可惜他被请来的时候太晚了,程老夫人已经到了水米不进的地步,他就算是有再高明的医术,开出的是能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可是患者服不下去,又有什么用
沈清如了解了情况之后,又看了伍老专家开出来的药方,的确是非常对症。
要是在病人的病情还没到这般严重的时候就请了伍老专家来,相信这个时候程老夫人的病早就已经治好了。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对几名西医专家心头有气。
说起来患者的病就是被这几个老成持重的家伙们耽误的。
起初程老夫人得的只是普通的老年热病,只要对症下药,应该不难治愈。
可是这些人却害怕担责任,给病人开的都是不痛不痒的补药。
病人本身得的就是热症,再加上一大堆的补药下去,无异于是火上烧油,在干柴上又添了一把火,程老夫人的病势怎能不日渐沉重
但现在不是追究这些专家们责任的时候。
她进来之后,看到客厅里的家俱摆设全都是中式的,感觉程老夫人应该是个比较守旧而且念旧的人,那套红木家俱固然价值不菲,但是在程老夫人眼中,怕是根本没有考虑过它的价值,而是在于它的意义。
“不肯用中药”沈清如就纳闷了。
要是有一人不同意,这药方就要再重新斟酌。
她凝思半晌,问伍老:“可有试过针炙之法”
沈清如曾经是御医,她理解专家们的顾虑,越是为大人物看病,就越是要慎重。
中医一般都懂得针炙,伍老也是个中高手。
这应该是上一代传下来的。
他摇摇头:“程老夫人很排斥针炙,她不相信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不肯用中药。”
一张药方开出来,要经过好几名专家的辩证和讨论,要全数一起通过才可以给病人依方治病。
只是这么守旧又念旧的人,为什么不相信中医,反而信奉西医呢
第1751章庸医所误
第1751章庸医所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