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权术之王(一号红人)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山间老寺
宋朝阳点点头,道:“好,你马上去找秘书长,让他安排出行,咱们就再去西山村走一趟。”李睿惊讶的问:“还去干什么?”宋朝阳说:“去西山村,亲自了解一下扶贫工作情况。我要大搞扶贫开发,却整天在市委大楼里面闭门造车,那可不行。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天我们就要去扶贫第一线调研一番。”李睿问道:“带哪些领导同行呢?”宋朝阳说:“扶贫办王耀才主任肯定是要一起过去的,其他人就算了吧,这不是正式调研,只是我个人了解情况。”
李睿很快去杜民生那里汇报此事,经过一番简单的准备后,中午吃过饭后,宋朝阳、杜民生与李睿同乘一辆车,市政府扶贫办主任王耀才与负责联系双河县扶贫办的副主任贾玉刚同乘一辆车,两辆车赶赴双河县。
提到双河县,李睿很自然就想起了自己在双河的一位好朋友,九坡镇党委副书记李玉兰。上次,她来市里培训一个月,自己却只见过她一次,从头到尾没有请她吃一顿饭,心里很觉得过意不去。这一次,既然还是要往她的地盘上走,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好好跟她赔罪。
两点左右,一行人赶到了双河县城,县里分管扶贫的副县长与县扶贫办主任已经准备好了,两方汇合后,宋朝阳等人没有下车休息,直接赶赴九坡镇。又花了一个钟头左右,来到了九坡镇驻地。
九坡镇党政办已经接到了县里通知,早就做好了迎接准备。镇委书记与镇长还有镇里领导干部,只要是在家的,都出来迎接宋朝阳等人。
不用说,市委书记先后两次来到九坡镇,镇领导们很觉得荣幸,一个个都很高兴。
可惜的是,宋朝阳没有时间跟他们打招呼,直接发出了命令:“立即赶赴西山村。”
镇委书记与镇长共乘一车,赶在前面带路。两人都知道,上次宋朝阳过来视察灾情的时候,曾经由镇委副书记李玉兰陪同,而等他离开双河县以后,李玉兰就被选中去市里参加干部培训班去了,岂不是变相说明,市领导对她很满意?既然如此,那这一次还由她陪同好了。于是在临出发前,特意将李玉兰叫到了车里。
一行人赶到西山村后,宋朝阳与杜民生下车步行,李睿与王耀才等人随侍在后。双河县副县长与县扶贫办主任被叫到前面,向宋朝阳汇报西山村的扶贫工作。九坡镇的领导们根本没有露面的机会,只能小心翼翼的陪在后面。
李睿回头看去,就看到了落在镇委书记与镇长后面的李玉兰。李玉兰也正看向他。两人对视一眼,目光里交织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通过双河县扶贫办主任汇报工作,宋朝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整个双河县的扶贫工作,都以扶贫项目为基础立足。一般做法是,先由重点贫困村在广泛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向县扶贫办提出立项申请;再由县扶贫办会同项目主管部门深入村组逐项进行技术、投资及效益的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接下来,汇报到省扶贫办请求拨出扶贫专款。省扶贫办自然也有一套相应的审核制度,在确认无误后,就会下拨扶贫专款。县扶贫办拿到扶贫款后,下拨到村里,执行相应扶贫项目的建设工作。
以西山村举例,县扶贫办干部经过实地调研之后,最终确定了养殖项目,包括种植山核桃,养殖肉牛、绒山羊等等,做出项目计划书以后,经由县里批准,转发到省扶贫办请求扶贫资金。省扶贫办确实也下拨了扶贫款下来,西山村拿到扶贫款以后也以户为单位建立起了一两个小型养殖点。不过,这里面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与困难,导致扶贫不能大规模展开。整个西山村,最终开展养殖的农户只有三家。





权术之王(一号红人) 第471章:调研贫困户
宋朝阳关切的问道:“扶贫款已经到位,为什么老乡们还是不肯开展养殖项目?”副县长介绍道:“这里面存在的原因很多,譬如,壮劳力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青壮年都去城市里打工了,村里只剩老幼妇孺,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做不了;还譬如,老乡们的自救自助意识明显淡薄,思想落后,就算有人救济上门也不愿意干事儿;再譬如,一部分人有小农狡诈意识,领到村子用扶贫款购买的牛羊崽子之后,竟然偷偷贩卖掉,只看重眼前利益,不为今后着想。唉,扶贫工作很难做啊。”宋朝阳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情况,不由得有些震惊,道:“还有这样的人?”
县扶贫办主任插口道:“宋书记,您不知道,还有比这种人更人性次的呢。有个贫困村的特困户,通过我们县里扶贫,家里以六头猪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三十五头猪的小规模养殖场,家庭年收入从三千元提高到五万元。结果呢,村里有人眼红嫉妒,晚上跑到他家猪圈里,偷偷投喂了用农药泡制过的猪饲料,三十多头猪当场就毒死了一大半。后来那人被派出所的人抓获,问他为什么下毒手,他说见不得这家人比他过得好。”
宋朝阳皱了皱眉头,没说什么,吩咐道:“找一家没有开展扶贫的贫困户,我们进去坐一坐。”
副县长就招手把九坡镇镇长杜伟光叫了过来,现场安排任务。杜伟光又找西山村长,西山村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脸色晒得红膛膛的,闻言咧着嘴苦笑道:“上回发了洪水以后,村里人家都成特困户咧。”杜伟光知道宋朝阳这个吩咐的要点在哪,对村长说:“找一家原来就很贫困,也不接受县里扶贫帮助的农户。”
村长想了想,选中一家,让人先过去通知,自己陪着这些大领导们慢慢往那边走。
来到这家贫困户里,宋朝阳与家主促膝长谈。这家男女老少一共七口人,两位老人留在家里看家,顺便带看孙子孙女,家里的两个顶梁柱儿子与儿媳妇都去省城打工去了,家里在村子北边半山腰上有四亩山地,院子里养着两头猪与十几只鸡。留守五人的全部经济来源,就来自于那几亩山地种植的农作物与养着的几只畜类,平时三餐不是窝头就是喝粥,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点肉,生活可谓清苦之极。
宋朝阳问道:“老乡,你儿子儿媳在省城打工,过年的时候回家,能带回多少钱?”老头说:“他们在省城得租房,得吃饭,得买衣服,刨去这些,回家的时候能带回七八千块钱。”宋朝阳有些震惊,一家七口人,一年就只收入七八千块钱,问道:“两个人怎么才赚这一点?”老头叹道:“唉,两人只有儿子工作,媳妇过去是伺候他的,也不赚钱,加上省城花得多,也就攒不下几个钱。”宋朝阳说:“既然在省城也赚不多,为什么不留在村里?”
老头说:“省城赚得再少,也能见着活钱儿啊,在村里干一年,也没几个钱。”宋朝阳道:“县里不是有扶贫项目吗?你们为什么不参加?”老头说:“你说养牛养羊那些事?唉,干不了,咱没养过,不会养,养它们还得搭棚子搭圈,准备粮食,哪有那个闲工夫,也没那个闲钱。”宋朝阳笑道:“你们这不就闲着呢吗?怎么没有闲工夫?”老头哈哈笑道:“这样闲着不操心啊。”
宋朝阳就皱紧了眉头。
接下来又走访了几家困难户,基本每家家主都能说出似模似样的原因来,虽然经不起推敲,但人家就是认定了这些,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李睿已经认领了西山村当做自己秘书一处的互帮互助对子,还想在村子里好好的搞一下结对扶贫,争取在办公厅里做个典型出来呢,可等走访了这一趟下来,看到这里的贫困户们都是如此懒惰惫怠,心里就凉了半截,暗道:“如果村里贫困户们都是这种态度,自己也别来了,估计来了也没用。人穷可以扶助,人穷还懒惰惫怠可就扶助不了了。”
一圈走下来,宋朝阳对自己的扶贫大计也有了新的评估,眉头一直紧紧咬在一起,脸色也不大好。看来,这件事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自己当初想的是,在市里振臂一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会行动起来,打一场漂漂亮亮的扶贫攻坚战,并且会很快取得成绩,自己也就在省委黄书记那里有了地位。现在一看,扶贫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光是改变这些贫困户的生活态度就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他们的态度改变不了,就算给他们搬来金山银山,他们也会放弃不用。
回到九坡镇委政府大院后,宋朝阳立时召开了扶贫工作现场讨论会议,市县镇村四级干部全部参加,畅谈如今扶贫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并商讨解决的办法。这个会议一开就开了三个多小时,开到了晚上天黑。李睿记笔记就记了十几张纸,手腕子都酸了,才等到会议结束。
在镇里吃过晚饭后,宋朝阳没有赶回市里,也没回到双河县住宿,而是摸黑来到西山村,再次走访了几家贫困户。这次他有备而来,针对各种问题都有了应对之法,也有了新的计议,因此再次面对这些贫困户的时候,就多了几分自信与潇洒。
在其中一家农户,柴狗在院子里不停的吠叫着,宋朝阳等人与户主在客厅里就着昏暗的灯光谈笑风生。
宋朝阳问道:“老乡,你家里这么大的院子,为什么不搭几个棚子养几只牛羊?”户主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闻言叹道:“牛羊不好养啊,粮食秸秆草不少吃,出栏又慢,养少了没什么出息,养多了又养不起,不如索性就不养。”宋朝阳笑道:“牛出栏慢,但是羊不慢啊。你们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草地,养羊最合适。养上十几只或者几十只羊,大羊可以卖肉卖皮卖羊绒,小羊可以直接卖掉,大小羊两个梯次一起养,形成循环,还愁赚不到钱吗?”
户主摇头道:“羊不好养,要生病,要吃盐,还到处拉羊粪豆子,又脏又累又臭。”宋朝阳笑道:“要赚钱,还在乎这些个?现在哪有轻轻松松就能赚钱的好差事?”户主笑道:“我瞧你们当官的就不错,整天啥也不干就能赚不少。”
村长斥道:“别瞎说,啥叫整天啥也不干,啥也不干会跑到你家里给你讲扶贫的大道理?就因为你,宋书记连晚上的休息时间都耽误了。”
宋朝阳也不生气,笑着问道:“那老乡啊,你觉得干点啥才能赚钱?”户主道:“在这山沟沟里干啥都不赚钱,想赚钱就得出去,去大城市打工。”宋朝阳摇头道:“不对,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对。咱们老祖宗有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话肯定有它的道理在里面。你们靠着这么广阔富饶的太行山脉,我就不信不能因地制宜,找不到赚钱的法子?这里面,可能既有我们扶贫干部没考虑到的细微环节,也有你们自己的思想观念在作怪。想要致富,想要改变目前的贫困面貌,首要一点,就是你们自己的思想观念要先得到改变……”
从这户人家出来后,宋朝阳踏着漆黑的夜色,沿着坑洼不平的山道往村口走去,对杜民生等随行人员说道:“看来,想做好扶贫工作,首先要先改变贫困人员的思想面貌。另外,也要考虑发展一两家典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家看到他们赚钱了,就会争相效仿,说白了还是榜样作用不够……”杜民生点头道:“扶贫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但只要工作做到位,还是会有成绩的。”
众人都听得出他的言下之意,意指西山村扶贫工作没有成绩,要归咎于工作没做到位。
听闻此言,分管扶贫的副县长与县扶贫办主任心下就有些惴惴不安。
回到镇里后,宋朝阳等人下榻在镇里最大的一座宾馆里面,条件比较简陋,连洗澡间也没有。很多人就没洗澡,简单洗漱后就躺到席梦思上睡了。
李睿很想跟李玉兰聚一聚,如果今晚上不聚,明天怕是没有私下里相见的机会了,洗漱后坐在床边上,摸过手机刚要给她发短信,但听叮咚一响,她的短信已经先一步到了。
李玉兰问道:“你们明天什么时候走?”李睿回复:“估计是明天早上,你在哪?”李玉兰很快回复:“我在镇委小楼宿舍里,怕你们这些市领导有吩咐,被特意留下来值班。”李睿很想告诉她,用不着值班,可是想到这可能是县领导的命令,就算自己说了她估计也不会听,就只好作罢,发短信道:“抽时间见个面。”




权术之王(一号红人) 第472章:山乡夜会
李玉兰回复:“现在就有,见吗?”李睿回她:“好啊,在哪见面方便?”李玉兰回复:“在你们住的宾馆东北角是镇粮库,已经荒弃了,就去那吧,保证没人知道。”李睿回了个好,就揣好手机,偷偷从房间里摸下了楼去。
他们住的这座宾馆,有两个门,一个是宾馆当街的小楼正门,一个是小楼西边的侧门,侧门直通后院,从后院也能上楼。李睿从楼里下来后,假作上厕所,特意溜到后院,看看没人留意,就顺着侧门跑了出去,辨别方向后沿街往东行去。
此时已经晚上九点多,山村的人们睡觉都早,街道两边的人家大多都已经熄灯入眠。村里四面八方的时不时传来几声狗叫,给这寂静的山村之夜增加了几分生气。
李睿头顶着星星月亮,脚踩凹凸不平的砂石路,悄悄行进在街道的边缘。远处的太行山脉如同一座座虎踞龙盘的怪兽,矗立在东西北三个方向,险些与夜色隐匿在一起。半空里已经起了雾气,白蒙蒙的,在空中飘荡,给人一种升仙的不真切感受。空气中飘荡着村民们做饭时焚烧秸秆的味道,别有几分清新味道。
李睿可还从未有过山村夜行的经历,既兴奋又有些胆小,很怕遇到所谓的“扑街狗”,就是那种自家门口无论过人还是过车都要扑出来撕咬吠叫几声的疯狗,跟这样的狗没法说理,也没法与之搏命,因为它根本就不怕人,要是被这种狗咬上一口两口,除了认倒霉,似乎没有什么好办法。
“听说,山林里有种半人半鬼的怪物,名叫山魈,不知道九坡镇这里有没有?我不会碰到吧?”
一路提心吊胆的走着,走到街角的十字路口,转而往北行去。路上偶尔驶过一辆轿车,灯光会射得人眼睛睁不开,车过以后要走上一阵才能恢复视力。
李睿四下搜索着镇粮库的所在,心里想着,不知道李玉兰到了没有。两人这番深夜约会,又是在荒弃的粮库里面,会不会发生点什么事情呢?想起上次在市里公园,两人险些就要成了好事,这一次会不会再续前缘呢?
往北走了百十米,开始看到一堵高高的围墙,延伸出去不知道几百米,一看就是一个大型建筑,估计这就是李玉兰所说的粮库了吧。他拿出手机,给李玉兰拨去了电话。
李玉兰却没接,直接给他拒接了。李睿微微一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她突然有紧急任务了?还是另有什么要事?这次的约会要黄?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从前面不远处墙角黑暗里走出一个黑影,低声唤道:“这儿呢。”李睿听出这是李玉兰的声音,心中大喜,急忙迎了过去。
李玉兰直接把他拉到高墙下的黑暗里,道:“我刚到,你来得挺快呀。”李睿说:“这就是粮库吧?”李玉兰点点头,道:“跟我来。”说着拉着他的手,沿着墙角往北续行。李睿道:“我们从正门进去吗?”李玉兰说:“不是,正门锁着,我带你从墙窟窿里钻进去。”
听说还要钻墙窟窿,李睿忍不住好笑,这哪是约会来了,明明就是地下组织接头来了。不过,从中也能享受到一丝丝的野趣,这在充斥着钢筋水泥如同鸽子笼一般的青阳市区内可是绝对体验不到的。
李玉兰拉着他往北走,走了一百多米,粮库的西围墙已经到头儿,现出一个东西向的幽深静谧的小胡同,迈步走进,直直往东折去,沿着粮库北围墙又走了几十米,这才停下来。从始至终,没碰到一个人,这就更为两人的约会增添了隐秘刺激的气氛。
李玉兰低声道:“就是这儿了,我先钻,你跟着。”说着走到墙根底下。
李睿站到她身后,定睛瞧去,见这里的墙皮上现出一个“0”形的窟窿,窟窿下边接了地皮,高有一米上下,最宽的地方一尺左右,堪堪容一个成年人侧身钻过,从这个窟窿望进去,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不由得有几分心虚,低声问:“里边没人吧?”李玉兰轻笑道:“有人我还敢带你过来?”李睿柔声道:“你小心点儿。”
李玉兰嗯了一声,蹲下身子,侧着往里面钻去。
李睿少不得上前扶住她,想到这位镇委副书记为了自己,竟然甘心钻入这狗洞一般大小的窟窿,丝毫不顾及身份地位颜面,心里很是感动。
李玉兰很快钻了进去,转身招呼他也进来。李睿身形高大,钻进去有些吃力,最后以一个极其狼狈的姿势爬了进去,虽然狼狈,却避免了被墙窟窿两侧的红色砖灰弄脏衣裤。
此时,两人已经站在粮库北围墙内,脚下都是草地,提鼻子一闻就是秋草清香,竖耳朵辨听则是秋虫嘶鸣,四下里扫视,尽管天色黑暗,却也能看清粮库面积极大,建筑却少,只有东北两个方向建有几排硕大无朋的建筑,连绵成线,估计是用来储存粮食的库房。另外的空地,不消说,自然是晾晒场地。
李玉兰牵着他手往里面去,低声介绍道:“这座镇属粮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容量是三千吨,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完全不能使用,现在基本就是荒废的局面。”李睿道:“这么大的粮库,在镇中心空置着,太浪费了吧。”李玉兰道:“谁说不是呢,可不荒废着又能干什么?开发房地产?在镇里面根本就别想。找人承包?哪个老板也不是傻子,承包了这么大的地方干什么用?只能闲着。”李睿点点头,道:“是啊,在城里,地皮是寸土寸金;可在村子里,那是一文不值。”
李玉兰道:“我倒是有个想法,可以把这个粮库利用起来,还能结合我们九坡镇的独特资源,搞点事业出来。可惜啊,我一没本钱,二身为领导干部,不能经商,就只能算了。”李睿听得心中一动,道:“你说说看,要是可行的话,我给你找几个老板投资。”李玉兰道:“就算你拉来了投资,我身为公务员,也不能经商啊。”李睿笑道:“我的傻姐姐哦,何须你亲自出面?到时候你找个代理人不就得了,你爸妈,你公婆,你亲戚朋友,只要是信得过的,都可以用。你就当幕后老板,等着分红就是了。”
李玉兰眼睛一亮,道:“是啊,有道理,我怎么没想到?”李睿道:“你说说吧,想怎么干。”李玉兰道:“不在外面说……”李睿问道:“那去哪?”李玉兰笑道:“跟我来就知道了。”
两人手牵着手,朝东面一排库房走去。
李睿童年的时候,曾经在这种类似的废弃库房里面玩过,知道里面是什么场景:里面从上到下,到处都是蜘蛛网;屋顶梁椽之上都是麻雀的窝巢;老鼠在墙角里乱跑乱钻,每隔几米就是一个老鼠洞;地上覆盖着一层厚重的土灰,散落着无数的老鼠屎与鸟粪,还有蛀虫啃食梁椽所落下来的木屑;空气中飘荡着发霉腐臭的味道……只要是正常人,绝对不会有人愿意在里面停留过久。心中纳闷之极,她不是要把自己带到库房里去吧,那可不是歇脚的好去处,还不如就在晾晒场上呢。
李玉兰拉着他来到东边这排库房最南端一个门户,伸手一推,但听“嘎吱吱”几声响过,就把双开木门推开了,拿出手机,点亮屏幕,照着亮往里边走。
李睿随她走进屋里,刚走没两步,借着手机的光亮,已经看清,这个屋子面积不大,类似一个单身宿舍的大小,十几平米左右,里面堆了多半屋子的麦秸,最里面的麦秸已经顶到了房梁上,脚下也都是厚厚的麦秸,再打量四壁,可以发现这间屋子保养得还不错,墙壁没有脱皮,依旧是干净结实,屋里也没有任何发霉的味道,与想象中废弃库房的景象全然不同,问道:“这不是库房吧?”
李玉兰道:“嗯,这是当年粮库工人的宿舍,后来就被当地农户当做储藏麦秸玉米秆的地方了。要是没有这儿啊,咱们还真没有落脚的地方。”说着话,用手从深处的麦秸堆里抓了几把干净的麦秸抛在地上,连抓了四五把,笑道:“要请尊贵的市领导坐在这上面,实在有些寒酸,市领导不会嫌弃吧?”李睿哂笑道:“你别抬举我了,我算什么市领导?”说着大大方方的一屁股坐在麦秸上面,道:“在西山村抢险救灾的时候,咱俩连泥浆地都一块待过,眼下这又算得了什么?再说了,小时候我可没少往这麦秸堆里钻,这是我的游乐园呀。”
李玉兰听得非常满意,笑呵呵的伴着他坐下。此时,她手机屏幕自动锁屏,光亮没有了,屋子里就陷入了黑暗之中。




权术之王(一号红人) 第473章:商办企业
李玉兰似乎有些胆小,下意识抱住了李睿的手臂。李睿却将左手臂从她怀里抽出来,很自然的绕到她腰肢上,把她搂了过来,右手伸过去,牵起了她的柔荑。
两人都没说话,屋子里弥漫起一股暖昧的气氛。
李睿决定先跟她说正事,问道:“你打算怎么利用这个废弃粮库?又打算搞什么事业?”李玉兰兴冲冲的说:“我是这么想的,现在城市里的人们都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身体健康的要求无形中也就增加了,以前是食不厌精,现在却都喜欢吃粗粮了。像以前,粗粮都没人吃,现在超市里的粗粮动辄十数元甚至数十元一斤。”李睿连连点头,道:“小时候是吃大米吃不起,现在好嘛,是吃粗粮吃不起了。”
李玉兰道:“还有,干果一类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比如红枣、栗子、核桃、榛子等等,这些干果在城市里最便宜的也要几十元一斤,可在我们九坡镇山区,几元钱一斤都没人买。每年都有很多外地商贩来我们这里收山货,随便给点钱,这里的老百姓就很愿意卖掉。”李睿道:“是啊,山区物产资源丰富,就盛产这些山货。什么东西都怕多,一多就不值钱了。”
说到这里,他已经明白了什么,微微一笑,道:“哦,我知道了,你是想开个收购公司,低价从山区百姓手里收购杂粮与干果,再倒运到城市高价售出。”李玉兰摇了摇头,道:“现在当地百姓也都学精了,坐地要价,再这么干已经赚不了几个钱了。我的想法是,粗粮与山货资源在我们九坡镇非常丰富,而这两样又很受城市中人的欢迎,所以我想成立一个杂粮干果加工厂,对粗粮进行简单加工,对干果直接进行包装,这样就能使用这座废弃的粮库,一部分仓库就当做库房使用,另外一部分当做加工厂房使用。再在县里与市里开独家经营的专卖店,不搞分销与加盟,也不走量,主要经营品牌,应该会卖得很不错。没办法,城里人就好这一口儿。”
1...178179180181182...1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