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村奋斗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紫云露
 见瞿总一面真不容易,这几个人,一路上被兜得冒火:是你欠我们的钱,而不是我们欠你的钱,奈何你还装得像大佬似的?
 而瞿总,这时候虽然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多年高高在上的习惯,已经使他放不下身段来。
 当四五个代表走进政府为他安排的套房里的时候,瞿总一下子就怒了:“不是让你们派代表的么?怎么来这么多人?”
 政府工作人员连忙指着那几个人一个个解释:“这位是你老家村里的代表,这位是你工厂里的代表,这位是你公司所在地的代表”
 当政府人员介绍完毕,瞿总不说话了。
 是啊,当初为了集资,可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忽悠了一切能忽悠之人。
 投资数额最巨大的,就是老家村里的村民了。
 之所以瞿总能够忽悠他们成功,也是因缘凑巧,正好老家所在的郊区土地被征用,所有老乡都成了拆迁户,新房子要两年后才能拿到,瞿总就以高利息许诺,让他们把资金存到他那里。
 老百姓想了,反正存银行也是存,存他那里可以拿高于银行好几倍利息,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瞿总的名头很大,在老家人眼里是神一样的存在,放在他那里,他们就不会想到有可能不安全。
 至于工厂员工,他们看到公司里业务繁忙,对公司是无比的信任,再说瞿总许诺给他们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每一个员工,除了近期要用钱的,一个个都把家底都拿来了。
 现在公司大门被封,工厂停业,一个个小道消息出来,说瞿总这次新项目扩张太大,而且项目投资有方向性错误,有可能会一败涂地,投进去的钱都要打水漂,这些工人怎么会不紧张呢?
 高层、中层领导不敢出面,下层员工有什么可以在乎的?
 所以瞿总盯着员工代表看了半天,心里那个气啊,但又无可奈何。
 至于公司所在地居民,其实有一部分与公司员工是相重叠的,因为当初东方公司成立的时候,征用了公司所在地的土地,根据当时的政策,必须安置一部分居民就业,所以周边的老百姓有好多就进了东方公司当工人。
 当时东方公司集资的消息也通过这部分工人传播开来,这些人也自动投资进来,瞿总当然是多多益善。
 现在面对这几个的责问,瞿总无言以对,没法承诺哪一天能够还钱。
 “政府部门的人员也在这里,我现在已经在申请贷款,一旦贷款到手,我先把你们的这部分资金还了。”瞿总只能如是说。
 “那你们的贷款最迟什么时候到手?”代表们盯着瞿总问。
 瞿总把目光投向政府工作人员,说:“这就要问他们了,什么时候帮我们把贷款搞下来。”
 这贷款的问题,也不是这几个政府工作人员能说了算的,何况,贷款是银行的问题,这么多的资金,银行也要综合各方面考虑,才会把放贷。
 据这几个政府人员所知,瞿总这次确实投资失误,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与他投资当地的政府协商,及时止损,把项目停了。
 就这个问题,政府人员也已经与瞿总讨论过,可瞿总无论如何都不答应,说:“坚持下去,还有可能成功。现在停止了,就是失败了,所有的投入都成了流水。”
 既然这样,那还有哪个银行愿意提供贷款呢?
 所以这几个政府官员也很为难,顺着瞿总的话说吧,又有点欺骗老百姓的意思。
 要是不表态吧,老百姓又要继续闹下去,这个谈判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你们不要闹,你们不封公司大门的话,公司还能继续生产,只要一直在生产,公司就有盈利,你们的钱早晚有一天会拿到。而你们现在封了大门,影响了正常生产,现在他们的外场施工,都没有原材料供给了,只好到外面买价高质量还不能保证的材料,这样公司的盈利就打折扣了,这种情况下,受损伤的还是你们自己。”
 政府人员只能从这个角度劝说,避开贷款这个话题。
 这话倒也在清理之中,几个代表脸色有了松动。
 “我们会回去劝说,但是不保证我们的劝说有效,因为现在老百姓已经急红了眼,只有真金白银能够安抚他们,其他的大道理他们听不进去的。”其中一个代表说道。
 谈判反反复复,矛盾还是集中在这几个地方。
 代表们回去劝说,果然没起到有效作用,现在外面小道消息很多,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哪个才是最真的答案,可是他们宁可信其有,相信有最坏的可能。
 “不行,现在东方集团的新项目必须停止,明知道这是个无底洞,还在拿我们的钱往里面投,我们坚决不同意。”老百姓现在都听信这个谣传,说东方集团这个投资就是个大失误,所以在没拿到钱的情况下,他们坚决不肯从东方集团大门撤走。
 瞿总恼了:“老百姓怎么会知道我们投资失误的?一定是贺博远在幕后煽动的。”
 第478章 躺着也中枪
 
重生农村奋斗妻 第233节
 可怜贺博远,日理万机中,被人误解重伤而不得知。
 贺博远的新科技产品,除了用在非常场合,在普通的日常工作中,尤其有工艺技术需要保密的,在关键专利的核心环节,也可以用智能产品,这样就不会担心商业秘密有被泄露的危险。
 莫晓萱带着孩子去贺博远的新公司参观,贺博远把她带到实验室,莫晓萱搀着孩子,走马观花,笑着对贺博远说:“这个地方对我来说就是对牛弹琴了,学文的看不懂这些复杂的高科技。”
 “学理工的也不一定懂,隔行如隔山。”贺博远把她带到一个小设备前,指着它说,“你不需要懂,你只要会使用就行,就像空调、冰箱、洗衣机一样,不需要你懂它的工作原理,你会使用就行。你试试,按你以前的技能,你做个馒头出来。”
 “嗯?还能做馒头?”莫晓萱感兴趣了,走上前,“这怎么操作?”
 贺博远打开小机器,按下馒头键:“你看,这里有个‘标准’,你按下来,它就会显示各种配方比例。假如你选‘个性’,你就可以自主选择配方,而且还可以让它记忆下来,以便下次使用。假如你想要保密,你可以删除记忆。”
 “真不错。”莫晓萱笑道:“要是当初我们建加工坊的时候,就有这台小机器,那么我们的配方秘密就不会被泄密了。”
 现在的加工坊已经转型为一个食品加工厂。
 早就不做早点了,因为后来,加工坊的许多食品被外面仿制出来,毕竟食品这个东西,工艺虽有技巧,但只要潜心钻研,又有加工坊的产品在那里让他们模拟,所以这一步是避免不了的。
 莫晓萱说着,就到操作者挑了一些原材料,按记忆中的配方,把原材料扔进了小机器中,把盖子盖上。
 “等半个小时再来,我们先去别的地方转转。”贺博玉和莫晓萱两人拉着孩子,继续走。
 不知不觉,竟然转到了贺博远的办公室。
 “进去坐坐吧?”贺博远笑看着莫晓萱。
 办公室有什么意思?哪个办公室不都一样?莫晓萱想要摇头,却见两个孩子松开他们的手,像猫一样敏捷地闪了进去。莫晓萱这才笑着跟了上去。
 只是没想到,刚推开门,一个圆圆的镜头就对准自己。
 “这是干什么?”莫晓萱吃了一惊。
 “是政府部门想做一个推广。”贺博远说。
 “那干嘛不早说?”莫晓萱有点埋怨地看着贺博远。
 贺博远拉她对着镜头坐下:“早说你就不愿意来了,我也不愿意,但是推不过,所以要逼着你和孩子陪我一起。”
 “好吧。”既来之,则安之。
 虽然莫晓萱想低调,但是有时候难免身不由己。
 瞿总的这轮谈判,依然在政府安排的酒店套房里进行,每一方都不肯让步,实在谈不下去了,也不知是谁,悄悄地打开了大厅里的电视。
 几方人都不说话,一时都盯着电视在看。
 突然,广告结束,镜头切换,开始了一个访谈节目,台上坐着主持人,还有贺博远的一家四口。
 “贺总,据说你投资的新科技公司将开创该领域的一个先河”主持人含笑谦恭地看着贺博远。
 贺博远手持话筒侃侃而谈,莫晓萱坐在一旁,满眼笑意地看着贺博远。两个孩子在他们周围跳来跳去,场面幸福而温馨。
 “关了,关了,谁让你们开电视的?”一看到贺博远的身影,瞿总没来由地就烦躁不已。
 我们在这里有家无法归,他在那里骄傲得意地带着老婆上电视台炫耀,这口气瞿总哪里能忍?
 瞿总的手下连忙二话不说,跑过去把电视关了。
 本来当时就是因为陷入了僵局,才打开电视的,现在关了电视,倒是提醒了那几个代表。
 “怎么说?我们再给你们两天时间,再不解决的话,我们集体去政府门口静坐。”代表们冲到瞿总面前,他的保镖连忙把他们分开。
 政府工作人员只得再次调解。
 钱瞿总答应肯定是会还的,而且连利息在内一分不少,但是不是这个时候还,因为当初的合同上写的是两年时间。
 “你这个本来就是非法集资,合同没有任何效力,现在我们认识到了错误,所以强烈要求回到原始状态,我们也不要你的利息了。”代表们也做了好多功课,详细咨询了律师,掌握这件事的关键几个要点。
 “既然合同没有效力,那错也不在我单方,我们双方都是有过错方,现在为什么要我单方让步呢?你们要给我一定的回旋余地。”瞿总狡辩起来也是理由充足。
 这件事,已经有人报案,提上法律程序,但是政府考虑到这件事影响巨大,涉及到的人甚多,而且做大一个公司不容易,政府还是希望看到皆大欢喜的局面,而不希望瞿总真的因为这个出事,所以才牵头给双方这样一个谈判的机会。
 可是现在双方显然都没有考虑到官方的用心良苦,至今谈判没有任何进展。
 瞿总此时满脑子都是贺博远一家四口的画面,突然就很气愤:“贺博远的投资与我这次的项目也不分仲伯,为什么你们给他低息贷款,而不给我贷款?要是我也享受你们这个政策的话,我也不需要自己去集资了。”
 瞿总越说嗓门越大,最后竟然拍着桌子对政府官员咆哮:“我今天这样的局面,就是你们造成的,你们现在只要把给贺博远的待遇,也同样给我,什么事情就都解决了。”
 “瞿总,这就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了。”这个问题以前也说到过,没想到瞿总又要老调重弹。
 “那你们今天坐在这里干什么?你们连解决问题的话语权都没有,让我们坐在这里,陪你取乐啊!”瞿总拍着桌子,嗓门震破天。
 政府官员也无奈了,现在大概瞿总知道反正工厂已经被封,损失已经不少,要是不趁此机会要到贷款的话,就是恢复生产,工程公司盈利的钱,要填补新项目的大窟窿,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瞿总愈发不松口。
 第479章 伍宇晨透露消息
 就这样局面再次陷入低局,瞿总日夜无法入眠:“是贺博远这小子打破了我们一直平安无事的局面,现在他倒冒出了头,而我们竟然被逼到绝境,这个锅,必须他来背。”
 可是贺博远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走得很正,怎么背?
 曾经想算计贺博远,可这小子贼精,不但没上当,反而倒给他提供了一个好机缘,促成他和祁总两者强强联合,建立高科技公司。
 瞿总不甘心啊。
 “这小子不是喜欢秀恩爱吗?现在到哪里都带着他那个无所不能的老婆,那你们给他点颜色瞧瞧。”瞿总人在酒店,却还在操心江湖上的天下,说白了,就是自己日子不好过,也要想办法让贺博远也开心不起来。
 怎么给颜色呢,瞿总手下各种人都有,不乏心狠手辣者,但是因为没有一招即中,贺博远莫晓萱现在已经提高警惕,出行中总有便衣相随。
 最最关键,现在瞿总与贺博远的矛盾已经摆在明面,只要贺博远及其家人有任何意外,大家直接就会把帐按在瞿总头上。
 而且与贺博远的败是败在公司运作上,瞿总还是想从哪方面着手,那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
 伍宇晨在施工现场,一直愁眉不展,这一段时间,因为东方集团停产,施工原材料断供,瞿总派了专人从外面公司购买现成的材料来施工。
 这些材料品质高低不一,伍宇晨不放心,每批材料过来都要亲自检验,虽然现场没法做理化试验,但伍宇晨管理生产多年,凭着手感、气味、和外在感官,大抵也能目测产品质量。
 伍宇晨把品质相比要好一点的材料用在复杂的难以检修的工程地段,把品质差一点的安排用在进口和出口处,那样一旦出了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检测到,而且也偏于维修更换。
 虽然不满意瞿总的做法,虽然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是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做好自己所管理的项目,是职业道德所在,与服务的其他要素无关。
 伍宇晨在现场,带了新夫人在身边,对自己也做了深刻的反省,知道自己在好多方面做得确实不值得称道,但是至少在这一点上,还是越来越有圈可点。
 除了当初刚掌管新常瑞集团的时候,自己有点急功近利,更改技术方案,让项目出了问题。后来这样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吃一堑长一智,伍宇晨实在不想看到相同的一幕再次重演。
 如果说当初自己更改技术方案,是为了与贺博远在竞争中胜出,以较低的成本及报价拿到项目外,当初确实是不确切一定会出问题,还是抱着侥幸心理的。
 当初业界都谣传现在的工艺有点质量过剩,所以当初就耍了一点小聪明。
 要是知道那个方案必定会出问题的话,自己也断然是不会使用的。
 而现在就不同了,瞿总安排的采供人员买来的原材料,质量还不如自己当初在常瑞的技术产品,当初常瑞的施工出了问题,这样的产品必然也会出问题。
 伍宇晨想要跟瞿总据理力争,可是瞿总见是伍宇晨的电话,看也不看,直接掐了。
 这下是没有半点办法了,伍宇晨只得尽可能地按自己的判断来检查原材料。
 不过这天很意外,伍宇晨在检查材料的时候,发现今天的质量特好,根据他在江贺集团做过项目经理的经历判断,这次的材料极有可能是江贺集团的。
 可是这怎么可能?江贺集团从来自己工厂生产的材料不外卖,何况在这个非常时期,更不可能卖给东方集团。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要是将来东方集团这批项目出了问题,他可以说买的是江贺集团的原材料,向江贺集团索赔,不管能不能胜诉,但是东方集团已经走到这地步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怎么着至少也会让江贺集团惹了一身腥。
 要是东方集团并不知这是江贺集团的产品,那么就说明江贺集团内部也出了问题,至少有内部人在挖公司墙角。
 伍宇晨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贺博远一下。
 伍宇晨翻遍了手机通讯录,也没找到莫晓萱和贺博远的联系方式,大概当时从江贺集团离职,进入东方集团后,为了避嫌,自己把手机上的通讯录做了整理,把他们删除了,但是家里的笔记本上一定还保留了。
 可是现在没法回家,要是等到项目结束,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贺博远也没回天之力了。
 伍宇晨有点着急,烦躁地在通讯里翻来翻去,一眼看到了方浩文的名字。
 终于松了口气,还好,还好。
 贺博远当初成立工程公司,打的广告就是与a大合作,才让他才极短的时间内,在业界站稳脚跟,发展迅速。
 而方浩文就是这方面的博士,现在留校做了教授,所以方浩文与贺博远必定有联系。
 事不迟疑,伍宇晨即刻拨打了方浩文的电话,告诉他有要事找贺博远,请他速速帮联系上贺博远。
 方浩文这个教授,虽然对伍宇晨有很多方面看不惯,但是他知道,贺博远有他自己的辨识能力,不需要自己提醒,而伍宇晨,也已经好久没与自己联系了,听他的口气,好像很急切的样子,方浩文也没推托,即刻就帮他们两个人连线了。
 “贺总,对不起的话,我就不说了,现在我长话短说,你要相信我。”伍宇晨怕贺博远不相信自己,不待贺博远说话,一口气就把自己发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贺博远。
 说完,缓了缓,“我就是想提醒你一下,没有其他目的。接下来要怎么办,就是你自己选择了。”因为在现场,环境很不好,声音嘈杂,说话还必须大声,虽然伍宇晨找了一个相对安全处,但还是很快结束了通话。
 贺博远很感激,伍宇晨到底是成长了,虽然他被瞿总胁迫,进了东方集团,江贺集团上下对他骂声一片。不过能做到这样,也是算义气的了。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项目经理,有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异曲同工,要是他们起了异心,或者私心,那么对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贺博远决定要不露痕迹地开始整顿。
 第480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
 贺博远即刻就回到公司,让生产部把所有的各个现场的所用材料数据,做个汇总交上来。
 同样的规模,因为业主设计和需求不同,在施工、原材料方面会有所不同,但是总的差别不是很大。
 但是有两个项目,施工费、原材料费不成比例,原材料价格所占份额明显高于施工费的份额。
 贺博远不着痕迹地让亲信暗地调查,这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及现场施工人员的情况,以及他们平素里的习惯和爱好,还有结交的朋友等等。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两个项目经理一个姓缪,一个姓汪,他们俩都有一既是爱好又是习惯,喜欢逛酒吧,而大多次去酒吧的时候,都喜欢跟着一个叫夏冬的男子。
 而这个叫夏冬的男子,以前也是做现场项目的,虽说有自己的公司,但其实就是个皮包公司,没有自己的厂房,接到业务了,就拉几个人,到其他公司买一些现成材料回来,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过得自在,赚得也不少,比上班族好多了。
 但是因为买来的材料,质量没法控制,连续出了几次质量事故后,这几年赚的钱,基本也索赔得差不多了。
 最后夏冬不甘,想要东山再起,但苦于没有资金投入,只得在业界的现场项目中做做小管理,一次偶然的救急,让夏冬看到了,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在各大项目之间做起了经纪人,说难听点就是掮客。
 然后就新生了一个行业,也让各项目现场在施工不趁手的时候互相拆借。
 东方集团这次施工原材料缺乏,也就是找的他,他对各项目的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时候甚至比个别不兼心的项目经理还更了解。
 这下问题明了。
 
重生农村奋斗妻 第234节
 贺博远立刻召集会议,让各大现场的项目经理回归公司总部开会。
 会上。贺博远一句不提原材料的事,只说这段时间现场施工质量有些不尽如意,返修现象严重,有客户反映江贺集团质量有所下降。
 鉴于此,贺博远让现场项目经理,把目前的施工现状,写一个详细的报告上来,期限一天,报告必须包含项目名称,所在地,规模,现场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及生产一线施工人员,领用材料详细数据,已回收资金等等所有情况。
 在座项目经理心下一凉,一天时间要写出详细报告,确实有点困难。
 才开始出声,想要提出要求,贺博远像能洞察他们心境似的,直接就将众人堵了回去:“作为一个现场项目经理,每天的施工进度,及生产情况,不了然于胸,那这个项目经理也不用做了。”
 同样的意思,现场的各级管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也应该了如指掌,用一天的时间做总结,也已经足够。
 贺博远之所以只给他们一天时间,就是不给他们有互相参照的时间。
 事实上,即使项目经理不递交数据,贺博远也能够掌握数据,因为公司里有详细的领发料及工资之类的各种记录。
 给他们机会,看看他们递交的数据与公司内部记录能否一致,顺便也看看还有哪些人存有异心,同时也能顺便检测出哪些人是最适合的经理人选。
 也为后续的升级机制提供参考。
 会议结束,各项目经理无一不是立刻转身快步返回办公室,即刻就开始部署工作,现场的,办公室的所有人员都被指挥得团团转,一天的时间,确实足够交出这份报告。
 但是,一天的时间,也又确实很短,只要有一个环节拖了后腿,整体数据就出不来,这个报告就无法完美。
 最主要,这不中不晚的,既不是月终,也不是季度末,更不是半年总结,当然年终总结更谈不上,贺总突然丢下他的新成立的科技公司,亲自来过问这项工作,聪明人,已经嗅到了异常,所以越发重视这次的总结。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他们要求属下不需要修饰,直接把原始数据交给自己。而他们自己,也同样,摒弃了以前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很直观、很朴素的数据统计。
 这些是正常的项目经理接下来的一天内容,而那些现场有猫腻的项目经理,日子就不好过了。
 他们先是把数据汇拢过来,然后不停地修改,但总是矛盾百出,修饰了这里,那里有无法解释。
 最后缪经理干脆把总结一扔,打算找借口糊弄过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