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科举)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司徒隐
 因而见着这一碗碗的清水,顾云浩就知道今天下午得练字。
 小心的从书袋里拿出笔砚放好,又把墨锭拿出来放到一边,再是取出几张竹纸,最后拿出那本《三字经》压在纸上。
 他所用的文房四宝,都是市面上最便宜的,但即使这般,顾云浩也知道这并不是一笔小的开支,因而对这些东西更是珍视非常,使用起来也是能节省就节省。
 没过一会,学童们也都三五成群的回到讲堂。
 待到未时一过,顾明琮就准时地走了进来。
 果然如猜想的一样,今天下午就是练字。
 虽然只是练字,但顾明琮还是根据学童们学习的进度布置了任务,新生到散学的时候要交五篇大字,而顾云涛等人则是五篇小字。还要求全部没有墨点没有污迹,笔画要规整才行。
 在顾明琮认为,练字的顺序应该是先大后小再大。
 也就是说初学先练大字,等大字笔画顺了之后,再写小字,等书法有了长进之后,最后又练大字,以求有自己的风骨。
 因而给学童们布置任务,也是按着这个顺序来的。
 顾云浩对这些还不是很懂,但见着他们用的书上那工整的笔迹,就还是很相信顾明琮的决定。
 练字抄写的自然就是当前所学的文章。
 见身边的人都拿了《三字经》出来抄,顾云浩也开始准备起来。
 他已经能背下三字经,而且上面的字也记得很牢固,自然就不必再拿书出来,反而是将书放回了书袋。
 端起了桌上的大碗,往砚台里倒了点清水,在拿着墨锭顺时针的方向轻轻磨了两下,原本砚里的干磨就慢慢化开,跟新墨开始交融,几下的功夫,就差不多了,
 拿出一张竹纸,下面用垫本垫着,再用两块石头压着纸边,顾云浩就开始润笔沾墨写字。
 他一向都是一张一张的用垫本垫着写好了,再取第二张纸。不为其他,只是现在所用的纸最便宜,制作也粗糙,不仅写字的时候容易笔下有滞涩之感,更容易散磨浸墨。
 若是几张纸重叠在一起,上面一张写完了,下面的那张早就带着好些墨迹,自然也就不能用了。
 为了不浪费纸张,顾云浩一直都是用垫本垫着,一张一张的取纸来写。
 一般学童们练字的时候,顾明琮是比较清闲的。
 这个时候他多数会带来一本书,坐在讲堂里翻看。
 当然,顾明琮有时候看了会书,也会起来走走,巡视学童们练字,若是看着拿笔姿势不规范的,就当场纠正,看着哪个笔画运笔不对的,也会指点一二。
 “啊!”
 随着一个叫声响起,顾云浩拿着毛笔的手一顿。
 循声看去,就见坐在右侧的顾云升哭丧着脸站起身来。
 顾云升是顾家四叔的儿子,这位顾四叔跟顾长杰是亲兄弟,因着大家相处的很好,顾云升又跟顾云涛同岁,所以他们俩算得上是死党。
 此刻的顾云升倒是有些狼狈,只见他的右手手掌上尽是墨迹,而那根练字的毛笔却已经到了先生顾明琮手里。
 “入学两年了,就你这拿笔说了多少次?”顾明琮无奈地摇了摇头,“作为读书人,拿笔姿势若是不对,下笔的力度也会不同,写出来的字也不会好。”
 “下笔当重就重,该轻就轻,但是握笔一定要紧,笔就是读书人的命,连笔都握不住,还读什么书!”
 顾明琮显然是十分不悦,说话的语气也严厉了几分。
 看着顾云升手上的墨迹,众位新生们不由暗暗叫苦,顾云浩更是警醒,再次看下自己握笔的姿势是不是没问题。
 对于已经进学有一段的时间的学童,顾明琮要求要严格很多。
 因着已经学了两年的字,顾明琮就不再废话纠正拿笔,只在巡视练字的时候,见着谁拿笔不对,直接从上面抽了毛笔就是。
 若是握笔不紧的,这么突然被抽笔,笔上沾的墨就会弄污整个手心。
 刚刚顾云升显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顾明琮抽掉了毛笔。
 “你今天再多写一篇大字。”
 □□了顾云升两句,多罚了他写一篇字,顾明琮就叫他去洗手。
 把笔轻轻的放在顾云升的桌上,顾明琮眼神再往其他学童身上扫去。
 众人自然是不敢大意,忙又确认了下自己握笔的姿势,就继续写字。
 因着下午只上一个半时辰的学,故此时间过得要比上午快些。
 练好字后,排队交给顾明琮,等他看过之后,便可以收拾书袋,准备回家了。
 
宦海(科举) 15.第15章:小灶
 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暗了下来。
 因着这些天要耕田,家里的大人都在田里忙活,不到天色完全看不到,是不会回家的。
 二妞已经八岁,因着干活麻利,家里农忙的时候,基本都是她带着六岁多的三妞在管后勤。
 至于十岁的大妞,就要开始下田帮着翻土。
 顾云涛年纪大些,加上回来的时候几个孩子一起疯跑,倒是比顾云浩早些到家。
 “幺娃子,你饿了么?”
 见着顾云浩回来,顾云涛立马笑嘻嘻地缠上来。
 “咋了,你饿?”
 顾云浩见着他的样子,不由觉得好笑,不答反问道。
 这时,就见顾云涛眼珠儿一转,就攀着他的肩膀喊二妞:“二妞,我都说了今天上学功课多,我们早就饿了,幺娃子也是一样,快些给我们找点吃的。”
 二妞正在灶房忙活着洗菜,听到顾云涛喊,也擦了擦手出来。
 见着顾云浩回来,脸上一喜,脸上也有些犹豫起来。
 “要不,我在灶里的碳灰下给你们埋两个土豆,应该一会也就熟了。”
 除了红薯之外,土豆也算是农家的重要食物。
 只是因着红薯容易长,种的时候所要的种子不多,各家都是用厚肥养的土种上一小茬,然后剪了发起来的藤子种在地里就能长。而土豆就要难种很多,也更废种。
 再加上红薯个头更大,一般吃两个就能饱肚子,所以农家大多数都是种红薯,只在些许不好长红薯的地里种些土豆。
 一般而言,土豆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多都是用来和着野菜一起当下饭菜来吃,只有实在家里没有粮食了,才会用来当主食。
 顾云浩听了二妞的话,瞬间就反应过来。
 感情是顾云涛自己饿了,拉了自己一起,让二妞给找吃的。
 这也难怪,顾云涛本来被家里大人宠的有点小脾气,几个孩子里面,若是大妞、三妞,一般都会顺着他,而顾云浩也不爱跟他计较。
 但二妞则不同,她生的聪明又爽利,还是个急性子,加上跟顾云涛同岁,两人从小打闹到大,虽然很多时候被大人说的是二妞,但这么些年了,她还是没有什么改变,不会因此就让着顾云涛。
 说来也是怪,两人打打闹闹的长大,平时还互怼几句,但有的时候又能玩到一起。
 顾云涛知道二妞不好对付,要她帮着找吃的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见着顾云浩回来,立马就拉上顾云浩一起。
 不得不说,顾云涛也是个会动脑子的人。
 二妞最疼的就是顾云浩这个弟弟,即饿死了顾云涛她也是不在乎,但若是顾云浩,她必然想尽办法不让弟弟挨饿。
 “行行行,埋俩大一点的啊。”
 顾云涛见二妞松口,连忙满意地点点头,又叫嚷着土豆要埋大的。
 “二姐,你埋四个吧,你跟三姐应该也饿了。”
 无语地瞥了一眼顾云涛,顾云浩一笑,说道:“到时候奶回来问的话,就说是大哥自己去灶房里找到,埋起来的。”
 因着家里粮食有限,李氏管家很严,一般都不许二妞她们乱花费东西。
 为了怕被发现后,二妞因此挨骂,顾云浩干脆就让她把事情推到顾云涛身上。
 反正他是李氏心里的头号心肝宝贝,也不会多说他什么。
 顾云涛猜到里面的因由,也并不反驳,只没心没肺地点头答应。
 这里顾云浩先回了自己房间,把书袋放好,才又出了屋子。
 “大哥,你不温书么?”
 见着顾云涛还在院子里游晃,不免有些好奇的问道。
 “嘿嘿,今天先生才教了千字文新的几段,明儿应该不会抽书,不温习应该也不妨事吧。”顾云涛贼兮兮地笑道,显然他对自己的小机灵还是很得意。
 “今天不温书,赶明儿要是忘了咋办?”
 “你这说话的语气倒像是先生的紧。”顾云涛摆了摆手道:“明儿还会再教呢,也不着急。”
 见劝说无用,顾云浩也不再坚持。
 “大哥,把你的书借来我看看呗。”想了想,顾云浩试着说道。
 “你才开始念三字经,哪里看得懂我的书。”
 顾云涛说这话的时候神情颇为自得,那神态与其说是不屑,更像是哪位大儒点评一个蒙童的样子。
 “我就是想看看,也不知道千字文我能认识多少个字。”
 “行了行了,给你看看就是了,免得小孩子家家的,念了两天书不知道天高地厚,让你长长见识也好,只是里面的字你多半都是不认识。”
 顾云涛此时心情不错,加上顾云浩说话又讨喜,遂爽快地进了屋子拿了他的那本《千字文》出来,一面递给顾云浩,一面还不忘吩咐别弄坏或是弄污了书页。
 接过那本书,顾云浩道了声谢,就拿着去了院子浆洗台旁边,找个小凳子坐下。
 浆洗台旁边放着一个石墩子,上面平放着一块打磨的很光滑的石板。
 虽然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但家里人都知道这是顾云浩的东西,也没人去乱动。
 由于前世没有用过毛笔,在练字上,顾云浩就自然得更费功夫。因为想着竹纸太费钱,所以就特意让顾长光给他准备了这个平滑的石板。
 一般才认识的字,顾云浩都会先用自制的粗毛笔沾了黄泥水,在这石板上写顺了,才会在竹纸上写。
 这样一来,倒是让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练字,而不担心纸张的花费。
 拿着从顾云涛处借来的《千字文》,顾云浩就连忙坐下翻开来看,因着他先前在讲堂上跟着念过,而且还因着记忆力比旁人强的缘故,也很有些印象。
 将书上的文字跟脑子里的记忆一一对应下来,顾云浩不仅有些沮丧。
 果然即使差不多能勉强背下这千字文,但还是跟书上对应不起来,而且他真的还有好些字不认识。
 看来仅仅靠着讲堂上听,是绝对不够的,他现在真的需要一本实实在在的书。
 不过顾云浩也不懊恼,反而是直接拿着那本千字文,从第一个不认识的字开始熟悉笔画。
 他是能背下的,所以按着前后的字就能把那不认识的读出来,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字的音和形对应起来,然后记住就是了。
 记了一个字之后,顾云浩就单独去熟悉字形字音,在后面就用自制的毛笔沾了黄泥水,在石板上写,用以熟悉笔画。
 就这样不停地反复,直到天色渐晚,顾云浩就不再勉强继续学习,虽然视力比较好,但他还是不想变成近视眼,毕竟这个时代可是没有什么眼镜的。
 只在心里又把新学的字从头到尾的回顾了一遍,就舀水把练字的石板和粗毛笔冲洗干净,拿着那书去还给顾云涛。
 踏着灰蒙的夜色,在田里干活的人也回来了。
 因着这些天活儿重,一家人吃过了晚饭,只闲聊两句,就各自回房休息。
 顾云浩想了想,也跟着顾长光和卫氏回了屋。
 最初进学的时候,二房夫妻也经常吃了晚饭把顾云浩叫到房里,问一些有没有在学堂好生念书之类的话。
 不过后面看着儿子自己很是用功,而且做什么都像是很有计划的样子,顾长光夫妇两人也就慢慢的不再过问。
 因而今天顾云浩主动到他们房里来,两人都有些诧异。
 “咋了,是有啥事?”
 卫氏心思很细密,反应也很快,见着儿子刚刚在众人面前不显露什么,反而是等散了后跟到他们屋里,就猜到了顾云浩有什么事想私下跟他们说。
 “娘,我想要八十文钱。”
 想了想,顾云浩还是说了出来。
 他现在确实急需一本书,但又没有什么手段可以赚钱,也只得向父母伸手。
 听了这话,顾长光两口子都有些诧异。
 因着顾云浩的文房四宝,基本都是差不多快用完了的时候,顾明良亲自去城里买回来的,一般不用顾云浩跟顾云涛操心。
 现在顾云浩说是要钱,顾长光两人自然不知道是个什么因由。
 顾长光在城里码头上给人扛货,每天才能得二十文,除去一日三餐,只能剩下十六文,所以八十文钱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并不算少。
 “娃他娘,咱们的钱都在你那吧,拿八十文给云浩。”
 想了想,顾长光开了口,却是直接吩咐卫氏给钱。
 卫氏原本还是想问一句,但想着这个儿子一向与寻常孩子不同,是个很有主见的,且又行事如个小大人一样,极有成算,故而也不多问。
 转身走到墙角处,从衣柜后面的缝隙里摸出一个小布口袋,卫氏打开那布口袋,一面走了回来坐下。
 坐定之后,卫氏又似想起了什么,起身去把门给从屋里反栓上,方才回来给顾云浩拿钱。
 
宦海(科举) 16.第16章:考校
 都是些散钱,大多是十几文钱就用一根短绳串着系在一起。
 顾云浩一看就心下明了。
 这些钱都是顾长光进城做短工,以及卫氏跟家里的姐姐们织布、打络子、编草鞋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卫氏拿了几串钱,大略数了下,大概有将近九十文的样子,就直接用剪子把绳子剪断。
 “这些钱你都拿去,多了的就留着。”
 卫氏一面说,一面摸了摸顾云浩的头,就去找了个稍长些的粗麻线来,要把钱一文一文的给顾云浩串好。
 “娘,只要八十文就好了,多了我就是留着,也没处用啊,还是你收着才是。”
 顾云浩不由有点哭笑不得。
 卫氏跟顾长光一向节省,想来也是攒了好久才有这么点私房,现在一听说他要用钱,两人二话不说就直接给,甚至还要多给几文。
 可怜父母心……
 顾云浩心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但也坚定了要好生念书的决心。
 一定要走出一条出路来,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才不枉父母这样疼他。
 卫氏见顾云浩坚持只要八十文,就也不再坚持,反正他们两口子攒的钱也都是给儿子花,就麻利地数了八十文钱,再用麻绳串好系紧了交给他。
 拿着沉甸甸的铜钱,回到自己的屋子,将铜钱放到书袋里装好,顾云浩又把油灯拨亮了一点,然后开始温习今天下午新认的字。
 加深了一遍记忆之后,顾云浩就出了屋子,洗脸洗脚,然后回屋熄灯睡觉。
 ******
 第二天,到了学堂,顾云浩因着书袋里面装着巨款,所以也格外注意。
 随着顾明琮的一声“休息”令下,孩子们都忙着两下收捡了东西,像放了的兔子一样,没多久就跑的没影了。
 顾云浩也是收捡了东西,却不着急到后院吃午饭,反而是往前院顾明琮的休息室去了。
 到了屋外,果然见顾明琮还没离开,正坐在一个案桌前收拾书本和纸张。
 “先生。”
 想了想,顾云浩站在门口喊了一声。
 “怎么你没去吃饭?”
 因着顾云浩平时在讲堂上十分认真,练字也比旁的学童进步快,顾明琮对他还是很有些好感。
 见状,顾云浩走近了屋子,到案桌前站定,神情很是认真地说:“先生,我想要从学里买一本千字文。”
 听了这话,顾明琮不免有些诧异。
 “怎么,你现在才在学三字经,要千字文有何用?”
 顾明琮到没有恼怒也并没表现的很诧异,他只当是旁人走了顾云浩的门路,想要到学里来买书。
 毕竟学里的书都是他抄写的,只收了纸张笔墨的成本价,要比外面的书便宜许多,有人想来这里买书捡便宜也是说的过去的。
 “我在讲堂上听着先生讲千字文,也想多学一些。”顾云浩老实地回答道。
 “胡言乱语!”
 顾明琮却是生气了,面上也带着几分怒气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治学一道,要耐得住心性,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学方能有所获,你居然这样好高骛远!”
 “先生……”
 顾云浩话还没出口,就被顾明琮打断道:“讲堂之上,不好生用功温书,做这些三心二意之事!”
 见他教训的差不多了,顾云浩方才小声说道:“学生并不敢,只是三字经跟已经背完了,字也全都识得,因听着先生讲千字文,心里着急,就想多学一些。”
 “狂言!”
 顾明琮只当他为了逃脱责罚说大话,更是不悦。
 “学生所言乃是实话,恳请先生考校。”
 “好,那你现在就背给我听,假使你背对了,那么就是先生误会了你,假如背错了,不仅要挨戒尺,以后还要踏实地做学问。”
 闻言,顾云浩忙点了点头,开始背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他一面开始背着,顾明琮手里的戒尺也跟着举起来,很显然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给他点教训。
 “……戒之哉,宜勉力。”
 直到背完,居然果真没有一个错处。
 举着戒尺的手臂也有点微微发酸,顾明琮放下手里的戒尺,面色稍缓。
 “千字文是要学过了三字经跟百家姓之后,才能开始学,而且进学并非那么简单,现在你三字经虽然能背了,但里面意思能弄懂么,何况学完了三字经,还有百家姓呢。”
 想了想,顾云浩也觉得他的话很有几分道理,但是因在前世也念过《三字经》,加上他本来就是成年人的“芯子”,《三字经》的内容又比较浅显,理解起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意思我大概是懂一些,请先生听一听我理解的对不对。”
 言罢,顾云浩就开始对照着《三字经》的内容,开始一句一句的解释。
 因为早早的就背了下来,又没有旁的东西可以学,他也还是很下了一番功夫去理解里面的意思。
 待顾云浩说完,顾明琮也忍不住点头称赞。
 “看来你果然是很有读书的天份。也罢,你理解的没有错,但也不可因此自满,须知学海无涯这个道理。”
 听到说自己有天份,顾云浩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除了记忆力要比寻常人稍微强一些,实在也称不上有什么过人的天份。
 认真地点了点头,顾云浩道:“我知道了,先生。”
 他自然不会自满,而且顾云浩心里清楚,自己现在还只在蒙学阶段,后面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他从来不小瞧这个时代的任何人,更不敢小瞧科考。
 “既然你想学千字文,那么我问你,你百家姓可学了?”见他听进去自己的话,顾明琮的声音也柔和了一些,说道:“做学问须得循序渐进,不可心急贪快,否则容易移了性情。”
 “因着家里有我大哥的旧书,百家姓我也自己读了一些,只是还有些字不认识。”
 顾云浩老老实实地道。
 听了这话,顾明琮脸上也带着几分惊喜地笑意。
 他是真的把顾云浩当天资不凡的学童来看了。
 “既然你有这等天资,也就不必一定要按照旁人的进度走。”
 顾明琮摸了摸自己的长须,开始思忖着怎么教导这个学生,才能不使明珠蒙尘。
 “这样,今后每天中午,你还是先把百家姓上的字认全,若是有不认得的,中午的时候就来问我。”顾明琮想了想,就有了决断,“等百家姓学好了,我就许你学千字文。”
 闻言,顾云浩不由大喜,连忙道谢。
 “至于你说买书的话,那就算了,待到时候先去我家里借了书学就是。”顾明琮又继续说道。
 万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顾云浩心下感动不已。
 说实在的,虽然买书花钱是不可避免的,但现在对于他们家里来说,能省一些自然是更好。
 “谢谢先生。”
 真心地向顾明琮一拜,顾云浩道谢道。
 “行了,快去吃午饭吧,只是千万记着,不可自满。”顾明琮又吩咐了两句。
 连声答应下来,顾云浩就辞了顾明琮,往后院去吃午饭休息去了。
 晚上到家后,顾云浩又私下把钱交还给了卫氏。
 “怎么又拿回来了?是不够么……”顾长光有些不解地道。
 顾云浩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是的,本来是想在学里买一本书,结果先生说了暂不用买,可以直接到他家里借书用。”
 “琮大伯真是……”
 顾明琮是顾氏一族的族长,也是族里唯一的童生,平时行事又非常公正,谁家有个事情,他总能组织族里的人去帮忙。
 因而,不仅在顾氏一族里,就是在整个青坪村,都很有威望。
 听闻了顾云浩的话,顾长光跟卫氏更是觉得感恩不已。
 “要不哪天你从城里做工回来,带上一坛子酒,琮大伯这样教导幺娃子,咱们还是应该去拜谢一趟才是道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