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十步九歌
对于研究与蒙古人作战的这些战术,徐辉祖觉得告诉自己夫人也没有什么关系。他还是很相信自己的夫人不会到处去乱讲的。想到这里,徐辉祖就吃了一口菜对陈氏说道:“是发生了一件事,不过,这件事我要是做好了。那我们这魏国公府以后就会更加辉煌腾达了。至少后面的几十年我们是不用担心家族的发展问题了。”
听到徐辉祖这样说,陈氏马上就来了兴趣,她有接着追问道:“老爷,那这件事到底是什么。能够让我们魏国公府能以后保持几十年的繁荣?”
“说倒是可以给你说,不过,这件事你必须要保证以后不会出去到处乱讲。”
“这是当然的了,这可是有关我们这魏国公府以后几十年的命运,妾身一定会守口如瓶的,请老爷你放心吧!”陈氏作为一名也是大家族嫁过来的女子,她当然明白徐辉祖说这话的意思。所以,她马上就向徐辉祖郑重的进行了报证。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二百零三章最终商议的结果
“那好,那我就给你说说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今日早朝结束后,陛下就召见了本公和兵部尚书齐大人俩人去议事。主要商议的事情是对于军队改制的问题。商议之中,我就提出了现在军队的改制必须要从如何提升军队战斗力这一点上。同时,我也说出了我们大明军队现在目前所要面临战斗的敌人就是蒙古人。”
“所以,陛下就让本公我回来好好的研究一下对蒙古人的战术。并且有时间的限制,给了我三日。三日过后2,陛下会让人来带我去京城的禁卫军大营里面。到时候,陛下就会让我用研究出来的战术进行演练一番。整个事情就是这样的。不然,我怎么一回到府中就将自己关进了书房里面不出来。”
徐辉祖将朱允文吩咐他办的这件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自己的夫人陈氏,陈氏也很认真的听完了自己这位大明第一国公老爷告诉自己的这件事情。
“老爷,这件事现在难道陛下就只是吩咐您去做?”陈氏觉得朱允文应该不会将这么重要的事情就只交给徐辉祖去做,她在徐辉祖说完话后就马上问道。
“这就不用本公去操心了,陛下他想让什么人去做就让什么人去做。本公虽然是魏国公,但毕竟就只是臣子,我可管不到这些。本公只要能研究出几种能有效的对蒙古人作战的战术出来,那陛下还是一位会继续重用本公的。我们这魏国公府也会长盛不衰的。”
徐辉祖没有陈氏想的那么多,他觉得就算朱允文还让了其他人去办这事也没有关系。只要他自己能想出一些能适用于对蒙古人作战的战术出来,那他们这魏国公府的未来几十年就可以保持住现在的繁盛,还能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
陈氏见徐辉祖这样说了,她也不好再怎么说这件事了。毕竟她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对于这些男人们做的事她是不该去多说的。
“嗯,既然老爷这样想,那妾身一定支持老爷你。这三日老爷你就在书房好好的研究那战术吧!府中的其余诸事都由妾身来处理就行,你不用担心。要是有什么人来找老爷你,妾身也会想个什么适当的借口给搪塞过去的。”
陈氏表现出了对徐辉祖的最尽可能的支持,能让徐辉祖安安心心的在这书房里面研究兵法战术。这就是有一位贤内助的好处,家里的事情自己不用太过去操心。
“好,那就辛苦夫人你了!等到三日后这件事办妥了,一切就好了。”
“嗯,老爷说的是。那妾身就不打扰老爷你了,我先出去了。有什么事,老爷可以让人来叫妾身。”
“夫人先去吧!府中这几日的所有事物都劳烦你了。”
“嗯,妾身走了。”
陈氏从徐辉祖的口中知道了朱允文吩咐徐辉祖办的这件事后,她就很快离开了这书房。接下来这三天里,陈氏就会短暂的成为这大明魏国公府里的主人。府中的事务都要陈氏一人来决断,吩咐人去处理。这对一般的女人来讲是很困难的。不过,作为大家族走出来的女子,陈氏还是有能力办好的。
不过,此时的魏国公府中的一些下人都在议论徐辉祖一回府就进书房这件事。但是,作为这大明国公府的下人,他们都是经过了层层选拔的。这些人的口风都还是很近的,没有用陈氏去吩咐,他们都没有往外说,就只是私下里在府里面聊聊。
这时,另一边的曹国公府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李景隆和他的这个小团体正在热火朝天的商讨着要和那一方阵营去结盟的事。有的人觉得他们要结盟就要找在朝中实力最大的,影响最强的。当然,目前在朝中的影响力最大的就属于那几位朱元璋亲自留给朱允文的辅政大臣了。
这些辅政大臣就是方孝孺和齐泰,以及黄子澄三人。现在这三人在朝中的影响力确实是很大的,尤其是方孝孺和齐泰二人。方孝孺因为在朱允文亲征期间和陈迪暂时主持这朝中的大小事务,所以,他现在在朝中的影响力无疑是最高的。其次就是齐泰了。
齐泰虽然这段时间都不在朝中,但是,他是跟着朱允文一起去出征平叛朱棣去了。所以,现在他一回来,他所代表的兵部真的是十分的强大。再加上朱允文对齐泰的信任,齐泰他所代表的阵营无疑是和方孝孺一方差不多的。
现在,黄子澄他在朝中的影响力反而相较于以前朱允文没有亲征之前降低了很多。黄子澄这段时间里,既没有随着朱允文去亲征平息朱棣的叛乱,又没有像方孝孺那样被朱允文安排主持朝中的日常事务。所以,他所代表的阵营现在是较弱的一方了。不过,仍然是不可小觑。
李景隆和在场的这些人都在讨论他们现在到底要向那一方靠拢,和那一方结成同盟。其中,李景隆的意思是和方孝孺结成同盟。他提出的和方孝孺结盟的原因有:第一,方孝孺在朝中的影响力目前是最强的。第二,他觉得方孝孺这个人比较年轻,他们与其结成同盟会更加容易。第三,李景隆这段时间和方孝孺的关系也十分的不错。
但是,李景隆的这个观点一提出来之后,马上就有人对他提出了疑问。提出疑问的那位大臣觉得,这方孝孺就是因为太年轻了,在朝中的底子还不扎实。现在虽然他是影响力极大,但是,保不齐很快就不被朱允文重用而遗弃。他觉得和方孝孺结成同盟是最不合适的。
他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在场一些人的认可,不过多数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大臣。其余的年轻的公侯和那些官员,包括李景隆在内,都觉得这些人太胆小了。他们要结盟就应该和方孝孺这样在朝中实力处于上升期,势头强劲的一支潜力股。
最后,讨论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要去和方孝孺结盟。那些个年龄较大的大臣再怎么劝说李景隆也无济于事,最后,倒是把在场的这些年轻的公侯给惹怒了。李景隆本来是想给这几位大臣的面子的,但是因为众怒难平,就只能将这几位大臣给“请出去了”。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二百零三章纪纲上报朱允文
将那几名大臣“请出去”后,李景隆就作了一个总结。
“诸位,今日我们既然已经商讨出了最终的结盟对象。那我们后面就尽快去找方孝孺谈谈,将这件事给最终确立下来。要是方孝孺有眼不识珠的话,那我们就只能再重新去寻求一个结盟的对象了。好了,那今日我们就先到这里。后面再有什么情况,本公会再通知你们诸位的。”李景隆直接就下了逐客令,让这些人可以先走了。
“好,那我等就告辞了!”这些人也都觉得再在这里待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纷纷向李景隆告辞后就离开了曹国府。虽然说李景隆的保密措施做得很充分,但是,这么大一批的京城官员和公侯的行踪还是漏出了一些蛛丝马迹给锦衣卫逮到了。
锦衣卫一得到这个消息后,他们就立即上报给了统领纪纲。纪纲一听到竟然有人在他们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这些官员进行如此密切的联系,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纪纲自己也不敢擅作主张,采取一些进一步的行动,因为这股势力太强大的了。再次确认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后,纪纲便马上去求见朱允文了。这个点已经是下午快傍晚了。
朱允文这一天除了早朝和见刘兰以及吕太后,他一直就没有出过这御书房。也不是他不想出去走走,只是奈何这奏章实在是太多了,他就算是这样还得晚上要继续加班赶才能赶完。但是,接下来,纪纲带来的这个消息又让他头大了。
“启禀皇上,锦衣卫统领万大人在外面求见!”一名小太监在纪纲说要见朱允文后,立马就进来给他报信了。
朱允文一听纪纲这个时候要来见他,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他停下了手中的笔,“快传!”
“是,皇上!”
纪纲很快就从外面进入到了御书房里面,“微臣纪纲拜见皇上!”
“平身吧!”
“谢皇上!”
“纪纲啊!你这个时候来见朕,莫非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朱允文为了赶时间,也就直接的问纪纲了。
“启禀皇上!微臣确实是有一件大事要向您禀报。”
“那就快说吧!”
“事情是这样的,微臣下面的人得到了情报,说是今日在曹国府聚集了一大批的官员和公侯。他们在曹国府里面待了很久才出来。具体在里面做了什么现在暂时还没有查出来,不过,这些人的确是在曹国府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微臣觉得其中必然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特来禀报皇上您!”
“你说什么?有不少的人今日聚集到了李景隆的府上!”朱允文对这个消息很是激动。
“是的,皇上!这个情报是微臣确认再三后才来禀报您的,是十分可靠的一份情报。”
这时,朱允文脑海中想了想历史上的李景隆。他知道的李景隆是在京城被破之前就投降了朱棣的,所以,李景隆对大明并不是最忠心的那一批人。但是,现在朱棣的势力已经完全被瓦解了,他又召集一群人到自己的府上是干什么呢?朱允文有些想不通。
暂时想不通的朱允文对纪纲说道:“纪纲,你马上对加派人手对这些已经知道今日去曹国府上的官员进行严密的监视。一有什么发现就立马来禀报朕。现在只是知道这些人都到了李景隆的府上,不能断定他们到底在里面做了什么事。只有先将他们监视起来,看看后面的会发生什么。”
“是,皇上!微臣遵旨!”
“嗯,这件事你一定要先保密。除了你们锦衣卫需要知道的人以外,其余的人都不得透露。要是提前将这件事给透露出去了,那朕就会直接认为是你们锦衣卫的人故意透露出去的。到时候,就别怪朕对你纪纲和你们锦衣卫不客气了。”朱允文先警告了纪纲一番,让他一定要做好这件事的保密工作。
“微臣明白!微臣回去一定严令下面的人,将这件事的保密程度提到最高。请陛下放心!”朱允文刚才这一番话对纪纲来说还是很有威慑力的。或许是朱允文经历了亲征平息叛乱这几个月的战事,他对下面臣子说话的语气都有所不同了。应该是受到了在军中将军对士兵发号施令的影响,更加的有气势了。
“嗯,那你就先下去吧!记住,多派点人手去监视这些人就行。但切记不能在没有朕的旨意下轻举妄动。”
“是,微臣告退!”纪纲退出了御书房,回去执行朱允文的旨意了。
纪纲走后,朱允文又继续接着批那些剩下的奏章,并没有接着去想纪纲禀报给他的关于李景隆府上的这件事。对于纪纲上报的这件事,朱允文必须要等到后面纪纲派出的那些监视的人带回来的消息。在没有知道到底今日李景隆的府中发生了什么事之前,朱允文是不可能采取一些措施的。
李景隆此时还不知道他们今日的这次“非法集会”已经在几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被朱允文给知道了。现在的李景隆还在为刚才自己提出的那条和方孝孺进行结盟的建议被大多数的人同意而感到高兴。他现在已经是踌躇满志的想到了后面他们和方孝孺结成同盟后在朝中的发展了。
说到底,李景隆也是太年轻了。而且他个人对于朝中的政治嗅觉度也不够,自身的能力也不是很足。所以,就算身边有一些年龄大的老臣和他处在一个阵营里他也是不能去多听听这些人的意见。
现在,只要李景隆和他的这个团体要是做出了任何事情,都会被锦衣卫第一时间给发觉。纪纲此时已经按照朱允文的旨意,将在京城的凡是没有任务的锦衣卫都派出去监视曹国府和其他今日在曹国府来的官员们。
纪纲自己也很清楚,他们锦衣卫这次一定要好好的在朱允文面前表现一下。这件事要是办好了,朱允文才会继续接着信任他。毕竟,这锦衣卫统领的职位可是一个让很多人馋涎的位置。他纪纲要是能多坐几年就多坐几年,趁着这些时间多捞一点。以后说不定哪天被朱允文给撸下去了自己也可以靠着自己捞的钱财好好回家养老。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二百零四章抵达禁卫军大营
这件事现在并没有被传出去,所以,京城里面也还是很平静。最近这几日,徐辉祖的魏国公府会一直是京城权贵所关注的焦点。京城的所有权贵都在议论魏国公徐辉祖又重新被朱允文启用这件事。很多人都还是觉得很正常的,没有出乎他们的意料。
徐辉祖的能力是经过了太祖爷朱元璋的认可的,所以,在确定他对的大明的忠诚后,朱允文又开始重用他是不意外的。而且,徐辉祖的背景可以说是比一般的皇亲国戚还要强大。他的父亲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这可是朱元璋亲自在徐达死后给他封的。所以,徐辉祖他这个魏国公是很多人都必须要小心对待的。
朱允文处理奏章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几日,他每日做的事就是在御书房里面去批那些奏章。中途朱允文就是早上抽了点时间去看看刘兰,但是也没有待的太久。另外,已经快要生的陈淑妃朱允文也要经常去看看。
持续这样的处理奏章,朱允文越到后面越觉得吃不消了。终于,在处理一大批的重要的奏章之后,他不得不抽出时间去做另外一件事。因为,三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和他给徐辉祖下去研究对蒙古人作战的战术的期限已经到了。
这一天,朱允文也起的比较早。在去看了刘兰和陈淑妃等人后,他就马上让人去带徐辉祖去京城的禁卫军大营。而他自己则是带着王中和一些侍卫就先行去了禁卫军的大营里面。
朱允文要到禁卫军的消息没有第一时间传到京城禁卫军大营的驻扎地。所以,当朱允文的车架到禁卫军的大营外的时候,让所有驻扎在里面的禁卫军将士都措手不及。他们根本就没有做任何迎接朱允文到来的准备,大营里面的一些将领在朱允文来的时候还在带着底下的士兵进行着日常的常规训练。
当外面的守卫的一声“皇上驾到!”,里面正在训练的禁卫军将士都停了下来。此时的禁卫军最高统领并不在这军营里,他带着人去巡视皇城的防卫情况了。当值的是一名禁卫军统领的副将,名字叫做刘兴。
朱允文走进军营里面,刘兴带着一众校尉就来到了他的面前。
“我等拜见皇上,接驾来迟,还望皇上恕罪!”
“好了!都不要做太多的虚礼,大家都起来吧!朕看到了,你们都在训练,迎接朕就可以免了。”
“谢皇上!”
刘兴带着几名校尉就又马上站起来。他们此时都还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朱允文会这个时候来他们禁卫军的大营。不过,刘兴反应过来后马上就让人去通知禁卫军统领回来了。这个时候,就他这一名副将来接待朱允文是不合适的。
“朕记得那禁卫军的统领好像不是你吧?”朱允文对禁卫军统领还是有点印象的,毕竟禁卫军是负责皇城的安全的。有时候,朱允文在外面走的时候就会碰到禁卫军统领。所以,他看着刘兴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启禀皇上,末将是禁卫军的副将刘兴。您可能没有见过末将,所以还不知道。”
“噢!是这样啊。那你们统领哪里去了?怎么不见他出来见朕。”
“禀报皇上,我们统领现在正在皇城巡视里面的防卫,一时半会可能回不来。不过,末将已经让人去通知统领回来了。相信要不了多久,统领就会回到大营了。”刘兴马上就把情况告诉了朱允文。
“原来是这样!那好吧,朕现在也还在等人。等到朕等的人到了,你们统领可能也就回来了。走,现带朕进去看看。朕好像还没有来过你们禁卫军大营的。这次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瞧瞧你们这大营。”
“是,皇上!末将这就带您去看我们这禁卫军大营。”刘兴在边带着朱允文去看着禁卫军大营的时候,他的心中就在想朱允文刚才说的话。是什么人能够让当今天子等,而且是来他们禁卫军的大营里面等。刘兴想了很一阵也没有想到这人会是谁,后面就直接放弃了。他还没有忘了自己现在在伺候当今天子,所以,必须要专心了。
这边,被刘兴派出去的禁卫军士兵骑着快马很快就到了皇城,并且见到了正在巡视防卫的统领丁忠。
“统领大人,卑职有是禀报!”
被这名士兵拦下后,丁忠也就没有再继续去巡视防卫了,他看到这名士兵的语气这么着急,想必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什么事?直接说。”
“刘将军让卑职来通知您,陛下到了我们禁卫军大营了,让您马上回去。”
“什么!皇上到我们大营去了?怎么前面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出来。走,马山回去!”
丁忠也没有再多问这名士兵什么了,骑上自己的马,带着人就向着大营的方向飞奔而去。
就当丁忠快马向着大营赶的时候,徐辉祖这时已经先一步到了禁卫军的大营里,正在和朱允文聊天。
“徐爱卿啊!这三日过去了,朕想着你应该想出了对蒙古人作战的一些战术了吧?朕看你这眼睛都是黑的,想必这几日都没有好好的睡觉吧?”朱允文这是明知故问,徐辉祖眼睛上的黑眼圈,很明显就是这几日在研究对蒙古人作战的战术而没有充足的睡眠导致的。
“皇上,您就不要打趣微臣了。微臣这几日自从一进府就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面,直到今日您派人来叫微臣来禁卫军大营微臣这才从里面出来。这几日微臣哪敢睡觉,整天就在想着研究出对那些蒙古人作战的战术。晚上就是实在是困得不行了才睡一会,醒过来就又去研究。不过,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微臣还是研究出了一些战术。”
徐辉祖其实不用说朱允文也知道他这几日的状态。不过,听到徐辉祖说研究出了一些战术,朱允文这就马上不去关注徐辉祖这几日是怎么过来的了。他的心思就马上转到了徐辉祖说的那些战术了。
“那徐爱卿你研究出了那些战术?现在先讲给朕听听再说,等会我们就用你的这几个战术在禁卫军中进行演练一番。”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二百零五章徐辉祖的战术
朱允文现在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徐辉祖到底想到了什么对蒙古人作战的战术,他想先听听到底靠不靠谱。要是靠谱,等会就接着禁卫军这些将士来进行实际的演练一番。要是不靠谱,他就可以直接回宫了。徐辉祖现在要是知道朱允文是这样想的,他得不知道心里有多难受。不过,谁叫朱允文是领导,他只是一名部门经理呢!
不过,徐辉祖还好真的是有点真材实料。这三日里,他把自己关书房里面,还是针对蒙古人的战斗风格研究出了一些战术的。
徐辉祖理了理头绪,十分严肃的对朱允文开始阐述自己研究出来的战术。
“皇上,微臣这几日针对蒙古人的作战方式研究出了几种可以克制蒙古人的作战战术。蒙古人所依仗的就是他们精湛的射速和骑术。所以,微臣就针对这俩点研究出了一些战术。第一个就是,我们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用一些部队将蒙古人给引出来,然后再派出一支大军去袭击他们的驻地。”
“这个声东击西的战术的要求就是我们能得到充足的情报支持,只要情报能及时的送达,我们就能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
“第二个战术,微臣觉得我们不能和蒙古人打太多的机动性太强的战斗。他们的马普遍比我们大明的马要好,耐力更强,我们是绝不能与其在野外打的太过于纠缠。针对这一点,微臣想到了我们可以派出几十上百支的小股部队。让他们伪装好,进入蒙古人控制的草原,尽可能的去毒死他们的战马。”
“对于这一点,微臣是想了很久才觉得可以去一试的。蒙古人要是没有战马,他们的战斗力将会减弱半成不止。虽然将那么多的好马给毒死,但是,我们要是能彻底的解决蒙古问题的话,以后还是会有这样的好战马的。”
徐辉祖说的这个派人去给蒙古人的战马下毒确实是一个能有效的减低蒙古人战斗了的方式。不过,那么多的好的战马要是被毒死了,就是有些太可惜了。
“徐爱卿,你的这个方法朕是觉得可行的。我们没有好的战马,我们也不能让蒙古人用好战马来和我们为敌。徐爱卿,你的这条建议提的很不错,比起你提的第一个还更加有针对性。不过,这条战术实施起来相对来说也是有很大的难度。朕后面再找爱卿你具体的商议一下这个战术。”
“是,皇上!”
“嗯,爱卿应该还没有说完吧?就这俩条,根本就不用朕要禁卫军来配合演练。”
“皇上,微臣还有没说完的。前面俩点可以说是在交战前就可以做好准备了,但是敌人要是不上当,或是我们的目的没有达成的话,那我们就只能和蒙古人硬碰硬了。”
“我们大明的军队要是作为守城的一方的话,微臣还不是很担心。要是我们在野外,尤其是草原上和蒙古人遭遇了的话,那微臣研究出的这几点就可能有用处了。”
徐辉祖这慢吞吞的让朱允文觉得有点不爽,他直接对徐辉祖说道:“徐爱卿,你直接说你的战术是什么就行了,其他东西朕都明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