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和他想象的一样,不多时过后,从上庸的东方,刘封的旗号渐渐出现在了一直站在城头上的庞统眼中,刘封不但没有食言,并且比之之前他向庞统承诺的还提前了一夜的时间,这就是刘封,他不但可以做到自己承诺的事,还能够制造出许多惊喜。
几乎是在魏军的眼皮底下,刘封大摇大摆的率领大军进入了上庸城中,这一下,不大的上庸城中已经是驻守着数目可观的大军了,司马懿再想攻破上庸,已经是难上加难,但司马懿在夜色中并没有发现,刘封率领的大军,好像并没有之前那名细作所说那般庞大的规模了,因为司马懿此时正在极力的掩护着曹彰进行他接下来的计划,所以对于一定会回到上庸城中的刘封,他并没有过分的关注。
在大军全部进入上庸城门的那一刻,刘封将五花大绑的许褚和于禁二人推出了门外,并且给他们指了指魏军大营的所在,他们身上能够自由活动的,只有他们的双腿,就连口中也是被刘封用破布堵得严严实实,见到自己人之前,就连话都说不了,许褚二人无奈之下,只能磕磕绊绊的向魏军的大营方向跑去。
而刘封,迅速的进入上庸并且见到了庞统,一一确认了上庸的数个主要将领全部都安然无恙后,刘封这才松了口气,他之所以倾尽一切的向上庸赶来,最怕的不是城池被魏军一举攻破,而是城中他最为倚重的庞统和魏延,法正,孟达等人有什么意外,如今看到他们都并没有受什么伤,只有魏延和孟达的身上有着一些浅浅的伤痕,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这一次极速营救,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当庞统和魏延等人知道刘封成功的将许褚和于禁捉住但又在进城之时将其放了回去后,庞统微微颔首,而魏延则是连呼可惜,在他看来,既然魏军已经数次对他们在阵前意欲行那不仁不义之举,那么对于刘封最好的做法自然也是将于禁和许褚二人的头颅斩下来挂在城头,以震慑魏军。
刘封当然能够不顾自已和司马懿之间的那封书信,在进城后将许褚和于禁全部斩杀,但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些老迈之态的二人的死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实在的好处,反而容易被司马懿以此为由将魏军的士气大大的激发出来,这样反而不如让二人狼狈的逃回,那样的情形被魏军看在眼里,才会生出对刘封的畏惧感。而从神情上来看,庞统对刘封的这个做法显然是十分认同的。
将和司马懿与曹彰交战的情况向刘封说了一番后,庞统看着城中的大军和跟在刘封身后的黎闯,颇有些好奇的问道:“陛下莫非只率领这三万余人便将司马懿震慑住让陛下入了城?”
原来,在城外驻扎时还跟在刘封身后的赵云和马超,此时已经不知去向,唯有数个赵云和马超的旗号还由一些军士扛着带进了城,庞统看到这种情况心中也是有了些猜测,这才面带笑意的想要让刘封解释一番。
“若不给司马懿和曹彰使一个障眼法,又怎能仅仅凭借许褚和于禁二人就顺利进城,如今城中已经有了五万大军,可以暂时保上庸无忧,子龙和孟起已经趁着夜色火速赶回了宛城,司马懿如此轻易的就答应了我的条件,定然是心中有了其他算盘,若我所料不错,他极有可能去图谋此时应当守卫空虚的宛城去了,希望子龙和孟起能够先其一步赶回,不然的话,宛城就危险了,城中此时只有邓艾率领五千军士,若当真魏军攻城,怕是连一个时辰都扛不住。”
显然,刘封在此事上是想要和司马懿玩一个障眼法,再打一个时间差,但是赵云和马超能否比敌军先到达宛城,却是刘封不敢保证的,毕竟在接到那封书信之中,司马懿足足过了一些时候方才撤军,本身就比刘封占了先机……
“那万一司马懿并没有想到去攻取宛城,而是在许褚和于禁回到阵中之后再来攻击我上庸,我等城中人马岂不又是不足?”对于刘封的说法,庞统也是又提出了新的疑问,毕竟魏军攻城的战斗力在这一日多的时间内他是有了深刻的体会,这和之前杨修所率的魏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至少有八成的把握,司马懿并不是这样教条的人,当有一个新的机会闪现在他脑中的时候,他是一定会抓住的,就算今日他当真没有想到,那么我上庸城中尚且有五万多人吗,并且有三万余生力军,司马懿再来攻城,我等誓死守卫便可,黎闯将军自会将消息传到襄阳与宛城,到时他们再来救援,我军就与魏军在这上庸城外决战一番,相信也并不是司马懿原本所期待的结果。”
听闻刘封早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庞统这才微微的放下心来,但依旧是叹了口气道:“此战无论如何发展,我军就算是将这数个城池郡县全部守住,损兵折将也是在所难免,司马懿和曹彰的能耐,比之那杨修不知强了多少,这一战,有陛下在,曹植势必不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说到底,这一战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江东诸葛亮了……”
庞统的思维十分深远,刘封见其提到诸葛亮,也是微微颔首道:“诸葛亮盘踞在江东风平浪静,所等待的不过是我与曹植之间相互攻伐数次而无结果罢了。”
对于这些曹植发动起来的战斗,刘封除了全力应对实在是别无他法,但是诸葛亮的发展,他自然也是时时看在眼中,诸葛亮,是一个他永远也不会忽视的存在。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99章 邓艾的坚守
听到刘封如此评判诸葛亮,庞统目光一转,一个在他心中早已经想了数次的想法登时到了嘴边,于是直接向刘封言道:“不知陛下心中是否想过,此番我等单独对付司马懿和曹彰,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损兵折将后将司马懿的大军击退,但我军的损失按照此番攻城的情形来看,就算比魏军少上一些,也绝不会少太多,这对陛下来说,绝非好事,等到我军恢复了元气再想攻取魏国的时候,魏国岂不是也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我等虽坐拥荆州和益州,交州等地,但恢复能力却是不比魏国,如此往复循环,其结果如何,陛下心中必然早已想到。”
庞统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刘封,刘封的面上果然如同他想象的一样波澜不惊,庞统知道,自己心中所思所虑,刘封怕是早已经想到了,只不过没有说出来而已。
“士元先生所想,是否是将诸葛亮拉入这场战斗中来?”
刘封看着庞统,直接一言就切中了要害,庞统知道,刘封一定是一早就存有了此想,于是再不转弯抹角,直接走到刘封近处言道:“陛下既然早知如此,我等为何不谋划一番,将诸葛亮引入这场战斗之中,一旦成功将曹植之军击退,不但能够减少我等的损失,还能让诸葛亮和魏国之间结下更深的仇怨,如此一来,此消彼长之下,对我方无疑最为有利!”
显然,庞统这是在力劝刘封,毕竟此时刘封大军和魏军已经在上庸有了一场激战,对于对方的能耐和决心,庞统都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他深知单独和魏军较量实在是不智之举。
“那士元先生以为,如何才能将诸葛亮心甘情愿的拉入到这场战争中来?”
刘封这样问,显然是对此事已经颇为感兴趣,庞统连忙趁热打铁道:“诸葛亮所想要得到的结果,无非是我军与魏军尽皆损伤严重,只有如此他才能够安稳的在江东之地观看这发生在荆州的好戏,若是我军如同之前一样将魏军挫败,伤了曹植的根本,诸葛亮多半会趁机掠夺一些魏国与江东接壤之地,就像他之前对江东进行蚕食一般,但若是我荆州被魏军大败,诸葛亮这厮多半就坐不住了,荆州与江东,那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荆州被曹植得了去,我军还可以退回到益州择日再战,他那江东可是直接暴露在了魏军的铁蹄之下……”
“那不知士元先生是否想好了万全之策,到底我军应当如何,才能将诸葛亮拉入这场战斗之中?”
“诸葛亮此人,智计过人,并不在我之下,故直至今日,统也并未想出甚完美的计策,因此事而冒了大的风险,又不知是否值得……”
面对着诸葛亮和司马懿这样的敌人,庞统也不敢在刘封的面前大包大揽,其实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些计策,只不过的确如他所言,并不能百分之百的确保诸葛亮在得到消息之后能够出兵,并且从之前刘封的表现,庞统发现他对于这件事也应当是思虑了良久,故而庞统并没有第一时间将自己的计策说出,而是想要看看刘封是否已经在心中有了些计策。
“此事我等倒是不必太过做作,若故意为之,诸葛亮定会看出端倪,且莫要急切,此时的宛城是什么结果,方才是诸葛亮真正关注之事。”
“宛城?原来陛下心中早有计较,我军尽力之后却不得之事,方才是诸葛亮会相信之事,陛下为救援上庸而只在宛城放置数千守军之事,端的是很难瞒过诸葛亮的,宛城一破,襄阳则危矣,襄阳一破,江夏也定会不保,若当真如此,江东绝难自保,诸葛亮乃是事事都要洞察先机之人,若他当真看出了这些,逼迫他出兵也就有了希望。”
“我倒是希望邓艾和子龙,孟起能够保住宛城,若宛城当真有失,局面就复杂了,纵使诸葛亮出兵将魏军消耗一些,对于我军的士气也并非是好事。”
在刘封的心中,硬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若是到了依靠宛城的危机来吸引诸葛亮的程度,的确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存自身的实力,但是这样的话,又将宛城的守军和宛城城中的百姓置于何地?城池陷落,承受苦难的并非只是守城的将领和军士,而是城中的百姓,刘封如今既已经称帝,心中所装的东西自然也比之之前多了不少,有时,他深感责任之重大,从后世来此的他深知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而此时,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的确并非他心中所愿。
但刘封没有想到的是,他认为宛城的争夺不过是赵云和马超与曹军何人能够率先抵达的问题,事实却并非如此。
第一次单独镇守如此重要城池的邓艾,在刘封等人率军离去之后并没有守着他的那五千人马在宛城之中坐以待毙。
他知道,仅仅凭借这五千人马是绝对难以守住宛城的,而邓艾也是敏锐的察觉到,一旦敌人发现刘封前往上庸救援乃是倾巢而出,此时宛城和襄阳皆是守卫空虚,万一分兵前往宛城,后果不堪设想,宛城丢失事小,长驱直入之下襄阳也会有闪失,那样必然会动摇刘封的根本,毕竟襄阳乃是刘封称帝的都城,并非其他城池可比。
念及此处,邓艾在苦思冥想了一番后,一面命麾下之人死死守住城墙,一面独自带领着数个对宛城十分熟悉的军士到了城中,径直奔着一处高门大户之中去了。
邓艾所做的事,只有他自己清楚,刘封不知,正在急急赶回宛城的马超和赵云不知,在马超和赵云之前就已经率领着全部的虎豹骑和一些精兵赶往宛城的曹彰自然也是不知。
夜色深沉之下,邓艾又重新出现在了宛城的城头,目光炯炯的看向远方,面上尚且带着几分紧张的神色。
未及子时,正是一夜之中最为黑暗的时候,忽地城外的斥候来报,远方似有阵阵马蹄之声,由远及近,正向宛城赶来。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500章 失算的曹彰
“莫不是子龙将军和孟起将军从上庸归来了?”庞统身侧的一员副将听到此事,面上带着几分笑意问道,刘封离去时,也的确是说一旦上庸之围顺利的解了,赵云和马超是还会回到宛城的,毕竟宛城是襄阳的屏障,不可能一直让区区五千军士镇守。
但邓艾却显然没有那样乐观的猜测,这个时间和他推算的赵云和马超以最快的速度往返于宛城和上庸之间可是快了不少,却和他心中的担忧不谋而合,于是邓艾一摆手,示意那副将莫要再言,自己下令道:“传令下去,众军按照之前布置好之事速速行动起来,另外再去城外查探,务必探听清楚到底前来的是不是子龙和孟起两位将军,若非两位将军,到底有多少人马!”
邓艾虽然是第一次独自指挥,因为紧张还微微的有些结巴,但他冷若冰霜的神色却让那副将生不出一丝的轻视之心,在这样一个兵力十分不足的情况下,谨慎是完全没有坏处的,于是他连忙按照邓艾的指令传了下去,城中的军士们全部都行动了起来,城门外,斥候也再次迅速的消失在黑夜之中。
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刚过,之前的斥候再次回到了城中,但这一次,他面上可是再没有任何轻松的神色了,而是迅速的到了邓艾的面前,四下看了看后迅速的向邓艾报道:“那队骑兵足足有两万之多,并无步卒,所来的方向的确是上庸的方向,但是孟起将军麾下只有一万余步卒,并且这队骑兵只有头前之人点燃了数个火把,显然不想被人发觉,故多半并非是我荆州军士,极有可能是敌军……最多再有两炷香的时间,就会兵临城下。”
说到这,那斥候的声音已经极小,看着邓艾,他知道,邓艾虽然贵为刘封朝中的中郎将,但却是个没有上过战场的毛头小子,这深更半夜遭遇了数倍于己的敌军攻城,宛城多半不保。
但邓艾听完他的回报之后,面上并没有什么紧张的神色,之时下意识的眯了眯自己的双眼,口中自语道:“两万骑兵……来得正好!”
略微斟酌了片刻,邓艾让那斥候退下,又命守军将城门紧闭,这才转头向自己的副将下令道:“一旦敌军兵临城下,按照我今日布置的策略行事,才能保我宛城无事,要是被敌军发觉并且强攻,我等就唯有誓死抵抗,与宛城共存亡,再无他法!”
那副将此时不由得在心中对年纪轻轻的邓艾有了几分敬佩之情,当下跪拜道:“中郎将且放宽心,我等定当尽力完成中郎将的布置,若不能使敌军退去,我等心甘情愿战死在宛城城墙之上,也要为陛下争得一点时间!”
这副将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并且声音极大,于是乎,邓艾周边的军士全部都对着邓艾跪拜在地,以示和宛城共存亡的决心,这个年轻的中郎将半日所做的事情他们都看在眼里,心知邓艾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这样的将领,在知人善用的刘封麾下,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只要此番能够安然度过宛城的劫难,日后定会在全新的大汉发出耀眼的光芒!
正如那斥候所报的那样,这一队两万多人的骑兵,正是曹彰的先头部队,至于步兵和攻城之物,已经被他这两万多骑兵甩开了不近的距离,按照司马懿的分析,刘封在宛城之中几乎不会剩下什么守军,就算剩下了,也不过是数千老弱残卒,几乎等同于不设防,并且剩下的守军没有大将压阵,也断然不会想到曹彰会在刘封刚刚抵达上庸之后就分兵来取宛城。
虽然司马懿建议曹彰将骑兵和步兵一起带到宛城城下,顷刻间就能够将宛城攻破,但是曹彰还是因为担忧赵云和马超的部队从后方赶上来而选择了率领虎豹骑先到宛城,若能突袭成功一举将城池拿下的话,就算赵云和马超回来,也是无计可施。
眼看着宛城距离自己越发的近了,曹彰面上露出了嗜血的微笑,宛城的城墙上并没有一个守卫森严的城池应该有的星星点点的火把,而是漆黑一片,这显然给了曹彰突袭甚至是偷袭的机会,这样的战斗正是他所擅长的,也是虎豹骑所擅长的,他心中已经想好,先派遣一小队精锐从侧面偷偷的攀爬进入城中将其搅乱,而后自己再率军直奔城门,只要破了门,让虎豹骑们在宛城之中冲杀起来,那这些守军几乎是无人能够逃出升天。
渐渐的,曹彰让虎豹骑们放慢了速度,并且阵型也并不像原本那样的密集,渐渐分散开来向宛城靠近,显然是想要减缓自己被守军发觉的时间。
终于,曹彰的虎豹骑借着星星点点的月光越过了宛城的护城河,紧紧向宛城的城门方向聚龙而去,此时的宛城城墙上依旧悄无声息,见此情形,曹彰一个手势,一小队百人左右的人马迅速的集结,然后下马,准备向宛城的一侧而去,显然,这就是曹彰想要派出的尖刀小队。
但是,就在那一小队人马刚刚和大部队分开的时候,只听得城墙之上一声哨音,而后呼啦一下,一整面城墙几乎全部亮起了火把,将城墙上照射得如同白昼一般,那火光让刚刚适应了黑暗中策马而行的虎豹骑将士们的双眼一阵恍惚,一时间并没有看清城墙上的动静。
久经沙场的曹彰虽然也被火光晃的不轻,但他却心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早已经被发觉了,城墙上的一切定然是为自己所准备的陷阱,于是未及双眼恢复请命便大喊撤退之言。
但是邓艾显然不会给曹彰全身而退的机会,一挥手,城头上上千军士手中早已经拉满弦的弓箭齐齐射出,魏军还未反应过来,已经有不少人中箭,声声惨叫从城下传来。
经过了这一阵慌乱,折损了上百将士后,曹彰这才率军退到了一箭之地以外,细细的打量着宛城之上的情形,这一打量,曹彰原本志得意满的心境不由得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501章 邓艾的表演
只见迎面对着曹彰的城墙上,一排守军手中紧紧的握着弓弩,显然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此等候他们,他的这一次突袭,失败了。
更加让曹彰感到憋闷的是,在那队拿着弓弩站在前面的军士身后,影影绰绰的全部都是荆州守军,几乎已经站满了城墙,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准备,这样的士气,让曹彰不得不怀疑,自己多半又中了刘封的计策。
一时间,率军站在宛城护城河之外的曹彰有些进退两难,他为了追求速度,此番带过来的全部都是骑兵,并且也没有攻城所必备的器械,这一次被守军发现,实在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若是在此地等候那些跟在后面的步兵赶到,至少也要近一个时辰的时间,但那样无疑会让城中的守军更加的做好准备。
无论如何,此时的曹彰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城中当真只有三五千的老弱残兵,曹彰自然不会有任何惧怕,甚至会率领着这两万虎豹骑绕到宛城的侧面去寻求机会,但此时的情况显然并不是那样,宛城的四面城墙上全部都布满了火把和守军的身影,这让曹彰不论从哪里都不敢太过靠近城门。
曹彰思考了片刻,实在是不想就此放弃,他定睛一看,见在城上站在正中间的主将在火光的照射下乃是一个年纪十分轻的将领,顿时心中一动,虽然刘封在这宛城之中很可能留下了重兵,但是知名的将领却是全部都带到了上庸去救援,并且周瑜和陆逊在江夏之事曹彰也是知道的,所以这个少年将领,在曹彰的心中很可能会成为这一战的突破口。
心中盘算了一番之后,曹彰做出一副狠辣的样子,之后开了口。
“我乃是当今魏王的亲兄曹彰,刘封虽率军前往上庸救援,但已然被我与司马懿破了上庸之后截杀在了上庸城外,此时刘封和赵云等人怕是已然凶多吉少,我先行来此正是想要将尔等劝降,若尔等归降了我魏国,日后在我麾下一样可以大展拳脚,你这小将年纪轻轻,莫要不识抬举,一旦冥顽不化,等到我身后的大军到了将这宛城攻破,你可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曹彰的这套说辞,要是面对的是经验丰富的将领自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但是此时左右也不能强攻的情形之下,他想要先诈一诈这个年岁实在是有些小的将领,一旦能够用这样的办法将其引导出城,那么这几乎会是对战局起到重大作用的一次行动。
初时,城头上的邓艾并不为之所动,邓艾心中明白,曹彰所言一定不会是事实,若当真如他所说一般,他是不会如此急切的想要用骑兵潜入的方式攻取宛城的,他大可以带领着大队人马慢慢的来到宛城城下强攻,而曹彰此番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因为他不能保证身后是否有荆州的人马也在赶往这里,通过这一点,邓艾心中已经判定了刘封等到在上庸肯定完成了他们的计划,而那样的话,不知多久之后,赵云和马超是一定会赶回宛城救援的,所以,邓艾只要在此和曹彰尽量的消耗时间便可。
其实,要是仅仅依靠着城中的那五千守军,更别说其中还有数百的伤兵,邓艾知道在敌军到达了城下之后是一定会看出城中守卫的空虚的,所以在白天的时候,邓艾忙着的事正是迷惑敌军之事,他逐一拜访了宛城之中的名门望族,对其晓之以理,告知了其宛城一旦被破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很快,这些原本就对刘封十分仰慕的望族争先恐后的将自己府中的壮丁以及城中和自己有关的家族中的壮丁尽皆招募而来。
这样一番招募之下,邓艾顿时又得到了万人之数的壮年,他将这些人打扮了一番,命其穿上铠甲拿起兵器扮作守军站在真正的守军身后,这样一来,才给了曹彰这宛城之中至少有两万守军的错觉。
虽然暂时将曹彰稳住了,但是邓艾也是深知,一旦自己和曹彰搭话,却因为经验不足被其看出了什么破绽,万一曹彰用这两万虎豹骑绕到城池的侧面去突袭城门,宛城距离破城也就不远了。要知道,侧面城墙上的那些所谓军士,几乎全部都是由城中的百姓假扮的,就算敌军到了城下,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见邓艾不为所动,曹彰却并未放弃,他暗中思量,以邓艾的年纪,自己刚才的话是一定会对他的信心造成极大的冲击的,只要自己能让邓艾的心境不稳,那么等到步兵到了,还是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宛城攻下的。
数次出言之后,城头上的邓艾身形微微松动了一下,终于也是开了口,他所说出的话,也的确让曹彰的心中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只见邓艾微微上前一步,高声道:“你……你怎能证……证实你所言不假?”
曹彰自然不知道邓艾自小就有这口吃的问题,在他想来,邓艾定是被他之前所言给吓得不轻,这才连话口说不利索,这样一个小将在已经久经沙场的曹彰面前,他自然是有信心将其蒙骗一番。
“只要你打开城门,我自然如我之前所言一般不会为难于你,我乃是魏国国主之兄,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蒙骗你有何意义?”
曹彰这番话说起来中气十足,的确是有着几分不怒而威的气势,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和他交谈的并非是一般的小将,而是心思几乎赶得上一个中年将领的邓艾,其实就连刚才的口吃之症,也是邓艾故意为之,只是因为他之前就有这样的问题,此时说出来更加的逼真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