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成为三叔开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闲村野鹤
    这个时候他必须就场,只能硬头皮上,道:“二位,我想你们是不是有误会。”
    “杨小三,人家远来是客,好歹让人家进门儿喝口水。”
    杨小三很坚决,道:“不行,人家两袖清风,进我们家岂不是有……”
    “行了。”窦贵囤一挥手,打断了杨小三的话,道:“刘书记,回你们村委会,你详细给我们哥俩说说情况。”
    “估计,下面的人提供了模糊的信息,导致我们哥俩理解错了。”
    杨小三听到这话直接把大门给关上了。
    刘书记在门外喊道:“小兔崽子,你等着,回头鞋底子沾凉水抽你屁股!”
    杨小三嘴上不吃亏,也喊道:“你敢打我,我就打你孙子,打不过大的,我就打小的!”
    “你!你!你!”刘书记被怼了一下气的够呛,咬牙切齿的道:“杨小三儿,算你狠!”
    “你等着,回头让李靖远揍你!”
    杨小三乐了。
    这老爷子还来劲了。
    杨小三正觉得枯燥的生活很乏味呢,有个人吵架干嘴丈全当调剂生活,就继续道:“我让我大姐结婚以后收拾他,嫁妆里我给他准备两块搓衣板。”
    “一块儿让他洗衣服使,一块儿专门留跪着。”
    刘书记的声音已经渐远了,他其实在为杨小三开脱,道:“您二位大人有大量,别跟他个王八羔子一般见识,回头我肯定好好教育他。”
    “农村孩子,也没啥教养……”
    杨小三挺感激刘书记的,话里话外全是责备,但是尽是为他开脱断的话。
    二人脸色严肃,但是心里有自己的
154.月牙湾畅想
    窦贵囤看不出月牙湾的未来畅想,但是窦贵强看出来了,同时也赞同的连连点头。
    刘书记可没说月牙湾的规划设计是来自杨小三的,所以窦贵强对刘书记刮目相看。
    开玩笑。
    月牙弯可是后世某有钱人投资尝试过的,最后不得不用铁丝网圈起来了。因为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导致投资人的吃相越来越难看,但是即便这样买卖也一直不错。所以,杨小三拿出来的绝对是成熟可行的法子。
    不过,这时候的月牙湾比杨小三知道的大了一倍还多,将来可操作的空间自然也更大了。虽然很多构想并没有告诉刘书记,但是绝对不妨碍此时美好的畅想。
    三人并不是坐车过去的,刘书记其实很想坐车过去,但是太近了吧。
    刘书记指着路边的葡萄园,道:“这片葡萄园是刚栽的,所以看不到成片的葡萄藤。”
    “只要葡萄藤起来了,这里绝对是夏天歇凉的好地方。”
    窦贵囤撇撇嘴,道:“葡萄架下边,水坑子旁边,蚊子还不吃人!”
    其实,刘书记也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杨小三不以为然,并一句话把他怼回去了,所以他用杨小三的原话,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大不了傍晚四处点上黄蒿熏。”
    窦贵强赞许的道:“好一个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书记尴尬的笑了,继续介绍道:“你们看这片儿葡萄园,中间那块空地。”
    “以后葡萄园会修几条通往那里的甬道,甬道我们有意修成地主家门廊的样子,到那里修个大点儿的亭子。”
    “咋样,有没有地主老财家后花园的感觉。”
    “甬道里留几排长椅。”
    “将来,这儿都是搞对象的圣地。”
    刘书记继续照搬杨小三的话,也学着杨小三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瞬间找到了杨小三装x的感觉。当时,他就觉得杨小三特别欠揍,结果现在他居然觉得挺爽。
    当时刘书记抵制过杨小三,但是后来觉得也挺对的,干脆继续照搬,道:“整几个小摊儿,照相的、卖冰棍的、卖爆花的、小饰品的等等,不把搞象的钱掏光了不让他们回去。”
    窦贵强保持着微笑。
    窦贵囤也想象的到搞对象的惨样,道:“太阴险了,太坏了!”
    刘书记继续得瑟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水库里弄几个小船儿,划船、钓鱼,收费!”
    “整个小食堂,吃饭,收费。”
    刘书记想到了杨小三说的旅社,也露出杨小三当时的遗憾,道:“还不能办旅社,不然更爽了。”
    “一句话,来月牙湾先准备钱吧,对象喜欢看男人掏钱的模样。”
    “怎么说来着”
    “帅!”
    窦贵囤满脸黑线,直言不讳的道:“我儿子敢带对象来这,我打不死他!”
    窦贵强却笑着道:“他肯定会来,拦都拦不住!”
    刘书记得意洋洋的道:“是呀,润县第一份,他不来朋友都看不起他。”
    “等明年,让大红和李晓伟拍点结婚照片,占蓉和占华再帮我们一宣传,先把干部子弟吸引过来拍结婚照。”
    刘书记搓着手笑道:“嘿嘿……”
    刘书记不说了。
    窦贵囤板着脸道:“刘术同同志,我觉得你就是个奸商!”
    窦贵强已经笑不出来了,这里的计划是一环套一环的,他已经预见了这里的火爆。
    刘书记反驳道:“村里修这里不要钱吗”
    “国家又没有投资,我们收回投资不行吗”
    “这里也需要日常维护吧”
    “你这样儿,用不了几天,这还不成废墟”
    窦贵囤总是觉得那里不对,但是有找不出是哪里,只能闭嘴不说话了。
    说着话,三人过了堤坝,来到了养殖场。
    这时候天气已经暖和了很多,但是鸭子圈、蚯蚓棚的塑料布还在,所以看不到里边儿,但是附近围着一群小孩儿。
    猪圈、野兔场可以清楚。
    &n
155.堂舅的目的
    母亲不知道两个堂兄为啥变的这么快,但是猜到了可能是刘书记做了工作,含笑向刘书记道谢,道:“让刘书记费心了。”
    刘书记神秘一笑,道:“我去档案室看看,你们有事儿。”
    母亲把两个堂兄带到了简陋的办公室,开门看山的道:“既然都说开了,就算了。”
    “我也没有多埋怨你俩的意思,目前的日子也尚可,就不用二哥三哥费心了。”
    窦贵囤解释道:“贵蓉,你也不能怪二哥三哥,我俩莫名其妙接到调令,开年全部会回来。”
    “据说老四也在做交接,应该也会调回糖市,咱们不得谨慎。”
    窦贵强眉头紧锁,道:“三哥也不隐瞒你,我回到糖市担任副市长,专管润县事物。”
    “我们哥俩也怕有心人有动作。”
    “我只知道开年润县动作不小,到了咱们左坞镇,发现动作也不小。”
    “还有,你们村动作也不小,而且还完成了。”
    “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母亲给二人到了热水,道:“大伙都想过好日子呗。”
    “你还是去县里、镇里问吧。”
    “那里的信儿更准。”
    窦贵囤道:“这野兔子气性大,都养不活,你们这能行吗”
    “而且规模还不小。”
    母亲信心满满的道:“肯定性,我们在家里试养过两窝了,各个壮实。”
    “以前咋就养不活呢。”
    二人陪着母亲聊了一个上午,又看了看养鸭场和蚯蚓,这时候蚯蚓刚出来。
    中午,二人没在家里吃饭,而是去镇上食堂解决,然后直接去了县里。
    中午,杨小三跟母亲邀功,道:“妈,我给你出气了。”
    母亲笑盈盈的道:“妈知道了,干的好。”
    “不过,以后不用记恨他们了,他俩都给妈赔礼道歉了。”
    杨小三满意的道:“这还差不多。”
    此时,润县东边就是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不断有人喊着号子。
    窦贵囤和窦贵强已经见过一次了,再次看到依然觉得很震撼。
    现在全国那里不缺粮食,那里不缺钱但是,他们就觉得润县不缺。因为此时即将进入春耕,所有招募来的工人依然有干不完的活,根本没有放他们回家春耕的意思。
    再说这些工人,一个个干劲十足,也根本没有要回家种田的意思。
    为啥
    这里吃的好呀!
    中午油水充足的肉膘白菜汤,玉米饼子管饱,偶尔还能喝点大米粥。至于累不累,那都不是事儿,在哪儿干活不累
    很多人在村里根本没有十分。因为他们没技术,或者在村里人际关系不咋地。总之,留在县里出外工就是好,甚至很多心思活的都在想怎么留下了。
    润县在修建大工厂,而且还不是一个,必然需要更多的工人,最主要的是有人被选走了。所以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自然更加努力工作、表现。
    润县开年的建设计划年前就通过了市里的审批,并且市里还说要下派一个常驻副市长指导监督工作,整的马金生和李煜紧张的年都没过好。后来老孙解开了他俩的心疑,是因为事儿太大了,已经惊动上面了,可能怕他俩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
    还有,大伙就是为了做实事儿,别说一个人监督,就是全民监督也不怕呀。想通了之后的二人很快投入了工作,然后被铺开的摊子累的脚不沾地,甚至开年之后就没回过几次家。
    窦贵囤和窦贵强来到村委受到整套班子的热情接待,然后就是嘘寒问暖的打太极。
    润县大力发展工业,筹建的火电厂、水泥厂、炼钢厂、铸造厂可都是技术先进的大厂,而且经过专业人士评估了,甚至比老大哥援建的都要先进十几二十年。所以上级相当重视,派了一个加强旅的特别驻军,由窦贵囤担任旅长。
    &nb
156.老窗户
    一场雨以后,所有种了枣树的地全部种上了大豆子,由于村里并没有储备那么多豆种,刘书记和谭会计也是东拼西凑的连买带换凑齐的。
    剩下的荒山今年就只能暂停种植了。
    因为地只要一种上,就要用锄不停的除草,尤其是到了雨季,那是前脚锄完,后脚草就又长起来了。
    就算农村这么缺劳力,征调去县里的民工依然没回来。因为县里再次提高了待遇,全部十个工分一天,并且包吃,可以敞开肚子往撑了吃。但是,菜里的油水大不如冬天了。
    这一点县里给了解释,天气热了,肉实在是不好保存了。但是,肉虽然少了,每次菜里油依然很多,并且油渣子反而感觉比吃肉的时候多了。
    没错!肉全部变成了油渣子。
    也不知道谁想出来的方法,就在左坞镇准备了大量的铁锅,鸡膘一到就开始炼油。
    鸡油和油渣就好储存多了。
    这些都不是杨小三关心的事儿,他关心的是家里新房子的问题。
    后世,乔迁之喜肯定要吃饭的,然后还能收点儿喜钱。
    这时候肯定有的,但是家里居然没办。
    因为穷!
    家里盖房子不仅把钱花光了,粮食也被吃的差不多了,积攒一冬的腌肉、骨头、猪肝、猪蹄、猪尾巴也消耗了一个精光。
    大伯给了五块钱,但是拿走的东西是不是多了点儿不,是多了一些吧!
    吃亏了,但是父亲和母亲居然还笑的很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家里两只老母鸡都炸窝了,杨小三非常高兴,把准备的鸡蛋全部换成了商城出品的优质种蛋。
    家里的鸡就是普通的华北鸡,属于小鸡种,老公鸡最重也就五斤到天了。所以,杨小三全部换成了罗丝鸡。
    罗丝鸡的公鸡最大可以长到十多斤,所以超过五斤哪都不是事儿。罗丝鸡的母鸡即是很多蛋鸡养殖场的蛋鸡,公鸡则多是肉鸡养殖场的肉鸡了,可能地域不同有所偏差吧。(村里养鸡大棚即是如此)
    其实,还没搬家爷爷这边儿就换上了玻璃窗,可把老爷子乐坏了。
    爷爷摸着玻璃窗户,感慨道:“大地主家里都没有玻璃窗户,我都住上玻璃窗户的房子了。”
    “感谢,感谢党,新中国都是好啊!”
    爷爷没有那么多的词汇,来来回回就是美、好、忒美、忒好,然后就是不停的发表获奖感言。
    奶奶也是乐的更不拢嘴,学着爷爷感谢的话,说啥要给主席像上香。
    爷爷瞪了她一眼,道:“没听瞎子说,主席不吃香火供品,别瞎整。”
    其他地方不清楚,这边儿有主席不吃香火供品的说法,所以家里有主席像、画的家都不烧香摆供品,到了二十一世纪亦是如此。
    爷爷一换玻璃窗户各家儿待不住了,这怕比呀!玻璃窗户就是比窗户纸糊的好呀,木匠家里就是在爷爷这边换上的第二天也换了,结果导致村里的玻璃不够了。
    但是,杨小三不仅没有因为又要赔钱不爽,反而因为大伙都还窗户高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