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夜,一间破房子,一个孙悟空,连续着唉声叹气,还有残了的灵魂。
凌晨也不知具体什么时辰,五公里外的镇子沸腾了,喧嚷的声音就算是十公里,二十公里外的都能听得到,这一点儿都没有夸张。
不用多想,一准是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孙悟空内心瞬间狂热了起来。好奇心随即被调动的一发不可收拾。
可有意思的是,孙悟空的困意也随之来了,两眼皮像坠了很有分量的重物,难挣脱开,所以只能遗憾的入睡。
对新鲜事物,它的新鲜,没一个人能抵挡得住,这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规律。
除非像孙悟空这般,两眼皮坠了很有分量的重物。
至于听得见看得见的,这算不上稀奇,然而听得见看不见的,方称得上稀奇。
镇上的喧嚷声持续很久,孙悟空猜测阵仗一定不小。
武林帮派之间的乱斗是不可能了,难道是正常的地球人跟不正常的地球人,争辩正常或者不正常究竟哪个正常?
突然发现,孙悟空很不正常。
别的什么孙悟空现在不会去操心操劳的想了,更没有资格去想,孙悟空他要为之后的日子做打算了。
孙悟空特别不想再碌碌无为的混下去。
特别不想也只是想想,然而真正做起来的话,孙悟空打算还是再想一段时间。
可能强者孙悟空达不到,但弱者孙悟空绝对绰绰有余了。
为此,孙悟空真的感到骄傲,傲到飞起。
所以,孙悟空必须要找些很容易就能够升华的东西。
谈起升华,孙悟空他还真不知从哪儿入手才好,毕竟他是突然的来到这里,毕竟他认为他自己俗气惯了。
所以前提须对自身降低一定的标准,避免升华不起来,而后自惭形秽,哭笑不得了。可想而知,升华与丢人现眼有直接的连带关系,对某类人而言,也算得上骨肉相连了。
三十公里对两个轮子和四个马蹄子来说并算不上遥远,但对两条腿来说,对孙悟空来说,就算得上山南海北了。
三十公里外,是一片面积不大的沙漠,四周被绿色植被衬托着,万绿丛中一掠黄,也是颇有诗情画意的。
差强人意,对心中所想的升华也有了稍稍的交集。
不管怎样,想过了就应当经过,跋涉了十五公里的山路,穿过了五公里的葱郁,走完十公里的朝天大路,再调转方向,把北当成南,那片面积不大的沙漠就在那里。
沙漠的正中央传说在月圆之夜会出现一潭池水,池水的颜色每十五分钟会发生一次变化,所呈现的色泽也绝对是世间罕见的,语言形容不出,眼睛也可能辨识不清,因此到底是什么颜色,很难归属。
沙漠东侧的绿林深处,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牧民,独自一人养着三十头羊,五头牛和四只瘸腿的鸭子。
在孙悟空见到他第一面的时候,孙悟空就认准了,他一定是隐居的高人,一定是世上最懂升华的。
“第一次见面,不知老伯喜好,这是我们那里的特产,千万别嫌弃,望老伯笑纳。”
孙悟空提着两只脱了毛的瘸腿鸭子,一脸客气的说道。
老伯笑逐颜开,更是客气应道
“不嫌弃,怎么可能嫌弃呢,这年头像你这么好的小伙子不多了,正好,刚会儿去放羊的时候,跑丢了两只鸭子,这也算补齐了。”
说着,他接过孙悟空手里提着的鸭子,笑容更是灿烂了。
天色稍黑,老伯将那两只瘸腿鸭子大卸八块,炖了好大一锅汤,色香简直俱佳,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没放盐,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孙悟空他认为自己本来就口淡。
。
第487章 快成千里马了
老伯实在的可怜,这年头如此实在的老伯简直是太少了。
而孙悟空是那么的虚伪可恨,这年头像孙悟空如此虚伪可恨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那晚,孙悟空和老伯两人喝了不少酒,酒的度数貌似很高很烈,他俩的兴致也很高。高到好像看到了煮熟的鸭子飞了,临飞之前还留给孙悟空一句恶狠狠的话“你这个虚伪的杀鸭凶手。”
老伯家的床是用那种粗藤条编织成的,既雅观又舒服,很符合升华的感觉。
孙悟空发现老伯很会生活,而且他还发现自己这么些日子算是白活了。
老伯醉醺醺的讲述着比清醒时都要清醒的话,故此孙悟空愈来愈觉得黑暗是异常可怕的。
月圆之夜在沙漠中央出现一潭池水,也无谓是低劣的炒作,不过就是几年之后把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变成管辖地的金罐子。
孙悟空认为自己是最瞧不起的就是这种手段,无可奈何,他也只能是在眼神上,下点儿鄙夷的功夫了。
老伯的热情和沙漠相辅相成,四周的绿洲看来也好像就多余了,他对孙悟空通宵达旦的人生哲理也应该倦了不少,缺少了水分,再多的人生哲理从本质上来说,也就叫人好接受多了。
老伯很风趣,但有不足之处就是,话越讲到最后就越像在讲风凉话。
“我是人间一俗人,不讲高雅与风骚。”这是老伯出现频繁最多的一句话,从这可以很明显看出,老伯的文采大大超过他的学识文化。
第二天孙悟空打算到沙漠中央白眼一顿那潭无中生有的池水,可雨来得急,便就耽搁了他的计划。
于是,孙悟空又必须选择了继续听老伯滔滔不绝那人生哲理。
孙悟空想说的谁,哲理听多了也就没理了。
之后,孙悟空在是理非理中挣扎了很久。
雨来得急,走的却很慢,一场雨居然下了整整三天,在这三天里孙悟空的耳膜在承受着老伯的折磨。
之后,孙悟空他若再听到大于三十分贝的声音,一准就破。
孙悟空在担忧他的耳膜,同时也在担忧老伯的嘴皮和嗓子。
孙悟空猜想老伯上辈子说的话加在一起一准没超过三句,憋到下辈子,遇到了孙悟空,才得以释放。
所以老天爷为何要下三天雨,就是因为要圆老伯巧舌如簧,出口成章,喋喋不休,泛泛而谈的梦。
故此,孙悟空发现自己的耳朵和老伯的嘴缘分极深。
雨在第三天的午后停了,但天还依然阴着,阴的就像坏蛋硬在无耻的说自己是好蛋的丑恶嘴脸,虚伪的好蛋们看着天在汗颜,同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对此,孙悟空的看法是,现在的好蛋,好着好着就成了坏蛋,而坏蛋坏着坏着却出奇的坏成了好蛋。
不知道谁能明白孙悟空突然的看法,可能只有孙悟空自己明白。
孙悟空离开老伯的家,离开沙漠,再往南走了十公里,到达另外一个小镇,孙悟空他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在独自旅行,而且是徒步的。
也许这对于孙悟空而言是他重生镇之外的升华的另一部分,或者就是升华的另一部分。
这处小镇与孙悟空重生的重生镇镇皆然不同。
建筑不同,设施不同,包括阳光,空气,水,花草树木都不同,就连人也不同。由于人的差别,叫孙悟空忍不住又沉思起来。
这处小镇子的最东边,有一间茶馆,茶馆的装潢跟茶的品味简直是相得益彰,真的不得不佩服掌柜的那超凡脱俗的脑子,毕竟在唐朝这个时代这个茶馆的掌柜的脑子是那么的先进。
但若是相比不考虑实质和后果的炒作,这间茶馆掌柜的脑子就要大打折扣了。
孙悟空走进这间茶馆,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他就显得很小心,拘谨,免得既花了银子,又丢了面子。
在孙悟空刚刚坐到靠近木窗的座位上时,门外急匆匆跑进两名穿着类似与道袍装束的小孩子,年纪看上去十三四岁左右,他俩的脸部表情跟肢体动作统一着着急。
其中一个小孩,跑到柜台前,用手狠得砸着柜台,高声道
“小二,小二,小二,两杯上等的南山清春绿茶,两杯上等的南山清春绿茶,两杯上等西的南山清春绿茶。”
茶馆里唯一的一名小二,正站在孙悟空的身边,准备为孙悟空服务,他见那个孩子如此暴躁,便不耐烦的厉声喝道
“干嘛?想拆我家柜台啊,是想死,还是活腻歪了?”
两个小孩听到小二的厉声空喝,立马很识趣的消停下来,用极其细微的声音,齐声说道“两杯上等的南山清春绿茶。”
小二得了势,乘了上风,声音更是厉道“你俩小崽子没看到我正忙着呢。”随即,甩出一张恶妇的脸。
孙悟空站起身来,轻声对小二说道
“我不着急,您先忙俩孩子的,俩孩子急得都快成千里马了,小脸上都快憋出便秘的表情了,先忙俩孩子的,我不着急。”
小二听孙悟空说完,满脸贱笑,孙悟空猜测他的外表一准叫他有所迷惑,以为孙悟空他是哪个管辖部门的知镇,知不道什么的官呢,所以小二他不敢冷淡孙悟空。
这也足以证明孙悟空的外表和气质是很唬人的。
小二贱气溜溜的点头哈腰的说道“好的,官人,那还请您受累稍等一下。”
说完,那小二竟冲孙悟空深深鞠了一躬,这导致孙悟空很不好意思。
孙悟空心想“难道人的尊严真的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一文不值了?真的很不值得,有必要把孝顺精神发扬到每一个人身上吗?”
小二给两个小孩倒好了两杯上等的南山清春绿茶,挑逗了他俩一阵,才递给他俩,说“你们老师换口味了?以前不都是喝婆罗多红茶的吗?”
其中一个小孩,操着一口纯正的中原话,一看就像是私塾里头的学习了不起的头号学霸,或者是二号学霸,他东瞅瞅,西看看,压低声音,说道“嘘,大哥,知道就好,别声张,这次不是我们老师要的,是我们私塾的校长要的,我们老师今天没敢要。”
小二嘴角一撇,饶有兴趣的问道“那么银子由谁来出呢?不会是让你俩小孩子出吧。”
另一个小孩,浑身抖擞出“不可能”三个字,说“怎么会是我们俩出呢?”
小二舒了一口气,放心的说道“这样说来那还算是行,你们老师还算不上是丧心病狂,还有一丢丢可以抢救的机会。”
。
第488章 脱俗仙人的风范
其中一个小孩,高调着嗓门,样子看上去很自豪的回道
“我们老师老好了,我们私塾校长也好,他让我们买茶水,从来不会让我们出银子,用的都是我们班班费,我们一致认为我们老师和我们的私塾校长,是全天下最能为我们考虑的,可爱的老师跟私塾校长,因为我们只要给他们买过茶水的,逃课,早恋,打架都不会受到处分,还有我们的私塾中校规其中一条是,‘想做好一名学生,先要做到会买茶水’,同学们都争着抢着买茶水的,我们俩可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买茶水优秀代表。”
那个小孩出神的讲着,孙悟空入神的听着,听得孙悟空恨不得成为他们私塾里的老师。
说真的,他们私塾里的老师可真是为人师表,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啊。
两个小孩走后,小二立刻跑到孙悟空跟前,举止很是恭谨的说道“官人,让您久等了,您想喝点什么呢?”
孙悟空指着柜台左侧的展示架,问道“那是什么?”
小二转头一看,立马回过头来,回道
“哦,官人,那是我们茶馆特别推出的高级贵宾专享,醇香味浓,回味悠长是它的特点,很符合您的气质。”
孙悟空假意附和着笑了笑,说“符合我的气质?胃还是身体?体内还是体外?”
小二一知半解,故装完全了解孙悟空的意思,回道
“官人,不管您身体的哪个部位,包括那个那个,都非常符合。”
听完小二的话后,孙悟空的强烈兴趣被引发了出来。
于是,没有异议,孙悟空连买了好几壶,因为孙悟空他认为他的那个急需大补。
走出茶馆已经是正午了,孙悟空出来之后,又有两个小孩走了进去。
这座小镇总体给孙悟空的印象还算可以,最起码的东西还没丢,简单的舒服可以叫外人感受得到,在唐朝那个时代像这样的地方真的不多。
从小镇的最东边到小镇的最西边,中间需跨过一条没有桥的河,河水深度一般十岁以上的都可以很轻松的渡过。
如果非要干着去到小镇的最西边,那么至少要走五公里从最北边绕过去,一般思维正常的都会选择湿着去到小镇的最西边。
当然,孙悟空他也不例外。
小镇的最西边是一眼看不到边的湖,不知道的很有可能把这当成海。
因为孙悟空他认为自己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大的湖,所以见到它的第一眼,孙悟空的脑海里便蹦出“神奇”这一词语。
湖岸边一排垂钓者为这片湖拉起了很长一条的长线,更是显的格外壮观。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鹤骨霜髯,梨眉艾发,脚下踩着一个四方盒子,左手执着一根深黑色的鱼竿,右手拿着两科圆核桃搓摸着,穿着一身纯白色的道家长袍,颇有脱俗仙人的风范,在众多垂钓者中,唯有这位老人钓鱼的技巧属得上乘。
孙悟空走到老人一旁,小心翼翼的蹲下,生怕扰了老人雅致。
过了将近半个时辰,老人将垂在水中的绳勾揪起,收了鱼竿,接着放进那个四方盒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