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道罚恶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为谁陨落

    这个天然的劣势,让通南府根本无法成为一个大型港口的可能。没有大型的港口,贸易自然无法流通。所以,就算通南府的地理位置再靠近沪上府,它注定无法走沪上府的路。

    耕地不够肥沃,地势不够优越,但通南府有着连绵的海岸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故而,出海打渔,成了靠近海岸线的百姓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是,自从倭寇犯境以来,整整半年,百姓们都没有人下海了。无法下海,光凭着贫瘠的土地根本无法养活一家老小。

    因此,百姓们的怨声越来越大,也有多个村庄集体来到州府向朝廷请命尽快荡平海盗还东海岸太平。

    朝廷的国家大计他们不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更不理解,百姓们只关心自己的身上有没有衣服穿,肚子能不能吃饱。

    只要能活下去,百姓就不会闹腾,可一旦百姓活不下去了,那闹腾起来就是野火燎原。

    倭寇犯境,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海防驻军。正因为如此,钱塘才会如此关注海防军军纪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立刻上书朝廷要求整顿军纪。

    大禹百年承平,对外没有大型战争,海防军的问题绝对不是特例。但军改却非一朝一夕所能实行的,其中触犯到的利益实在太多。

    东海海防军军营,就坐落在启海县东郊外,南可顾守吕四渔港,北可顾守到近海鱼镇。

    作为军营,其守卫应当严密,尤其是在倭寇时常犯境的前提下,海防军应该时刻进入到战备状态。

    但是,陆笙等人一身便衣,就这么大摇大摆的来到了军营之外。一路行来,没有关卡,没有梢台,没有人上前阻拦,更没有人前来问话。

    就这么顺利的,如入无人之境的来到了军营外,还能看到军营的操场之上杂草丛生,一只只兔子在草丛之中欢快的奔跑。

    “这是军营”看了许久,冯建忍不住道出了一句吐槽。

    飞凌卫出身的他,实在无法想象眼前荒草丛生,日上三竿都见不到几个活人的地方,竟然是军营要是换了飞凌卫的军营营地,这等情况伍长以上的士官估计都得军法处置。

    “这已经不能算是军营了……”陆笙心底早有预料,但却没想到现实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就连土匪窝都不如。”

    “起来了,起来了……出操了……”一声高喊响起。

    “去你的出操,才什么时候这么早就喊老子起床”

    “虎子,你他娘的昨晚什么时候回来的特么我怎么不知道你回来了”

    “出操出操,一旬才两天出操,你们他娘的抱怨什么快快快!咱们好歹还是正规军!最近倭寇犯境,上头盯得紧,大家把懒散收一收,万一朝廷真的要整顿军纪,你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哈哈哈……统领你就吓唬我们吧。我们上面有侯爷罩着,谁敢动我们”

    “就是!那个叫钱塘的……不是病死了么还整顿军纪……侯爷没收拾他,老天爷就把他给收了。”

    “闭嘴!别胡说,侯爷说了,咱们的军纪一定要改。否则,就算死了个钱塘还会有李塘张塘来找我们麻烦。所以,从今天起,每旬两次出操要改成三次。

    大家快点,站好队,把家伙都拿稳了。你他娘的,拿个芦苇杆子做什么你的矛呢”

    “不知道啊,昨天还在呢,不知道哪个王八蛋给顺走了。没事,训练嘛,芦苇杆子也能凑合着用!”

    站在远处看着操场中松散的队形,一行四人顿时感觉自己的三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这特么……是军队

    “大人,我想砍人!”冯建气的浑身颤抖,眼前的这一幕,根本就是对军人的侮辱。别说飞凌卫,特么就是沪上水师都不敢这么无视军法军纪吧

    “真想把这群酒囊饭袋宰了,难怪倭寇敢屡次犯境。要换了我,就算我是海贼流寇我都敢上岸烧杀。”

    “窥一斑以见全豹,整顿军纪刻不容缓。走吧,我们去周边看看。”

    虽然是眼见为实,但多少还是有必要从其他人哪里获得更加全面的讯息。

    陆笙走访了附近的百姓,出乎预料,那群已经烂到根子里的兵油子,竟然很少有欺凌百姓的事发生。有时候看上了百姓家的东西,还是会出钱买。

    他们军纪松散,在陆笙看来是怒火中烧。但百姓们却不懂这些,他们也不懂啥是军纪。所以在百姓的口碑中,海防军竟然还不错。

    走了大半天,陆笙几人来到了一个小镇。这个小镇,真的很小,只有两条横竖的街,每条街,也不过一里左右,换算成前世的距离就是两条交叉不过几百米的街道。

    一个菜市场,一些小商铺构成了这个小镇。

    叮叮当当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个小镇上,坐落最多的店铺反而不是杂货铺或者饭店,反而是一家家铁匠铺。

    陆笙几人在一间面摊面前坐下,在他的左手边就是一个铁匠铺。

    面店老板招呼着陆笙等人坐下,而正在此时,一个手里




第二百二十章 献策奏疏
    从启海县回到提刑司,陆笙的心情有些不好。不只是陆笙,随行的几个都憋着一肚子火。要是靠着这样的战士保家卫国,陆笙觉得老百姓还是自己抹脖子来的爽快。

    一个人坐在书房,陆笙再一次拿起那些卷宗资料看了起来。

    海防军已经烂到根子里了,这件事并非只有钱塘发现。邢阅作为节使,几乎每年都会向朝廷上报海防军的军纪松散,不思进取。

    按照常理来说,军部早就该拿海防军动刀了。但军部似乎对黄海边这一块区域忌讳莫深,最后干脆来了个冷处理。

    无论通南府上报多少次,从来都是音讯全无。难道是因为北坎侯陆笙脑海中不禁有了这个猜测。

    想到这里,陆笙蓦然回忆起,在自己动身之前,沈凌再三告诫自己除了使命任务之外,其余的最好不要多管。尤其是关于北坎侯的。

    北坎侯,这个浑身上下都充满着谜团和矛盾的人物。

    一个拥有道境修为的强者,甚至在数十年前,被誉为大禹第一高手的人物,竟然只是一个侯爵

    甚至,朝廷似乎有意的将北坎侯冷藏,关于他的资料,就连陆笙知道的也很少更别说普通百姓。陆笙所能接触的,只是北坎侯二十年前回到通南府,而后一直足不出户没有消息。

    足不出户是不可能的,段飞打听到的是北坎侯还是会经常外出访友,只是为人低调,很少和百姓接触而已。

    如今倭寇犯境,在钱塘连续三道奏疏之下,军部勉强给出指示,命钱塘着手整顿军纪,但一切的处理,必须得到军部的认同不可先斩后奏。

    这是什么意思堂堂朝廷四品大员,整顿军纪就连杀鸡儆猴都不准从这个回复上,陆笙看到了满满的敷衍。

    而显然,这不是军部的正常作风。就算并没有格外的关注军部是怎么行事的,陆笙也知道军部做事出了名的快准狠。

    而通南府这一块,却是特例。要换了别的地方,军纪成这样早就被杀的一茬又一茬了。

    而且不仅仅是军部如此,就是皇上的态度也那么的捉摸不透。海防军不堪重用,皇上难道不知道就算皇上不知,随身伴驾的南陵王也不知

    显然他们是知道的,但就算知道还是这么纵容

    纵容也就算了,倭寇犯境海防军没用却不调其他地方有战斗力的军队接管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通南府是朝廷的军队禁地不成

    陆笙想不明白,更想不通。

    如今钱塘已死,这封整顿军纪的公文就落在了陆笙的手中。看着上面的条条框框,在陆笙看来就是个笑话。

    不能打不能骂的整顿军纪逗我笑呢

    不过唯一一点好的就是这次军部拨钱了。而且数额不菲。

    原本陆笙从陈冬子口中得知海防军五年没有领到军饷是因为军官们私自克扣了。毕竟如此军纪的海防军,将官应该都不是好鸟。

    但查阅了卷宗之后才发现,陈冬子竟然没有说错,军部五年来从未给过一个铜板。

    这也是陆笙最感到矛盾的地方,海防军既然骂不得惹不得,这说明海防军在军部是心头肉。可现在,五年不给钱是什么意思自生自灭

    陆笙看着拨下的款项,抬起头揉了揉脑门,有点头疼啊。

    钱,足有二十万两,以海防军不足三千人的规模来看,这是要把五年欠的军饷都一次补齐了就算补齐了,那也是绰绰有余。

    朝廷常备军队,一年军饷才十二两,就算是精锐军团,一年军饷才二十两。

    这笔钱,真的用于整顿军纪陆笙瞬间把这个念头给掐灭了。从今天看到的来说,特么这群货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给他们还不如丢海里。

    思来想去,这笔钱就算训练一支新军都不曾问题。

    只是陆笙没有权利训练新军,更何况是通南府这个敏感的地方。但变通的办法还是有的,陆笙是通南府提刑司主司,提刑司也有守护一府安定的职责。

    倭寇犯境,这是很好的理由,以提刑司的名义招募兵卒是可行的。但是,这群人又不能挂在提刑司名下……

    脑海中灵光一现,民兵政策是个很好的办法。为了抵御倭寇,提刑司牵头组建民兵。民兵平时是民,战时是兵。

    现在因为倭寇的动乱,那些靠着出海捕鱼活命的百姓彻底的断了收入,他们现在正急的嗷嗷叫,隔三差五的去通南府衙,节使府请命。

    如果这个时候招募民兵对抗倭寇,估计那群闲得蛋疼又急的跳脚的百姓会成山洪那帮响应吧

    至于训练的教官,那就更好办了。段飞在这,这么多飞陵卫在这,五十个飞陵卫做教官,还怕得不到正规训练

    想到此处,陆笙的顿时意念通达,连忙展开奏折,“通南府提刑司,应对倭寇之急训民兵疏!”

    这一动笔,洋洋洒洒上万字奏疏便如行云流水一般书写下来。陆笙知道朝廷对通南府的忌讳在哪里,所以陆笙重点强调,民兵不是军,无需在军部登记注册,只需在府衙登记。

    民兵不是常备军,只是为了应对突发的事件临死响应组建的军队,目的只有一个,对抗倭寇。只要荡平倭寇,民兵就会解散,只有在府衙登记记载。

    假如哪一天朝廷需要这支民兵应急,也可以凭府衙的名册进行召集。而如果不需要,那么他们将一辈子作为百姓。

    民兵军饷以月为单位,发放一个月一千文到一千五百文,如果某个月没有召集没有训练,那么就不需发军饷。

    陆笙搁笔,再将奏疏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的确没有触及到敏感处的内容这才在最后敲上自己的官印。

    “来人——”

    “大人!”话音刚落,书房门就被打推开了,进来的是盖英。

    “呃你一直守在门外”陆笙看着已经蒙蒙亮的天色,原来不知不觉一夜过去了。

    “大人俯首办公一夜,卑下随时待命差



第二百二十一章 死人了
    “本官知道了,你回气复命吧,就说,三日之内,这份奏疏一定会摆在皇上的案前。”

    “好,那卑下告退了。”盖英躬身一礼,转身后院外走去。

    “老爷,什么人这么不知礼数堂堂节使府邸,他说闯就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比老爷您还要高几级呢……”刑阅的小妾曼声不快的说道。

    “就算他现在不比我高几级,比我高几级要不了多久了。这位大人无论在朝堂还是在江湖都是声名赫赫,手下也多是慷慨猛士。所以鲁莽点,也是正常。”

    对于陆笙,刑阅可不敢有半点的意见。拿着奏疏,转身向书房走去,“你替我将早点送进来,本官倒想看看,这为大人初来乍到就写出这么长的奏疏到底有何动作。”

    小妾默默的点了点头向厨房走去。

    节使府的早点也并不算丰盛,包子,粥,再加点咸菜。

    小妾深知老爷的饮食习惯,拿了一个菜包,一碗白粥一叠咸菜。端着餐盘,渺渺的向刑阅的书房走去。

    “好!嘣——”

    一声巨响,倒是吓得走到门口的小妾一大跳。连忙推开门,却见到刑阅站在案前,脸色涨得通红。

    刑阅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光,离开书案,在书房中来回的走动。

    “好!好!那怪能如此平步青云,难怪能如此深得帝心……仅仅一天,仅仅一天便能透彻通南府利害,趋利避害写出如此完美有效的策论。

    国之大幸,国之大幸啊!用时为军,不用时为民,既是军,亦是民,军部不可触,民生无需犯,这就是新军,谁能说三道四哈哈哈……快,快!德福!德福,快通知驿马,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刑阅这样子,在小妾看来是疯了。向来稳重的老爷,什么时候跟个三岁孩子一般上蹿下跳

    午后暮沉沉,陆笙一觉睡到下午神清气爽。

    刚刚端起碗筷打算吃饭。

    “咚咚咚——”

    激烈的鼓声突然间的响起,陆笙微微一顿,眼神中有些追忆。

    这是鸣冤鼓

    自从进入到金陵玄天府,陆笙再也没有听到过鸣冤鼓被敲响。玄天府门口不设立鸣冤鼓,有人报案直接去大堂有专门人接待的。

    所以那一瞬间,陆笙甚至感觉自己回到了苏州府提刑司一般。

    通南府如当初的苏州府一样,提刑司已经空缺很长一段时间了。想不到提刑司重开才没几天,就有百姓鸣冤报案

    没有半点迟疑,陆笙的心底甚至还带着一些小兴奋。

    换上官服,来到公堂。还没来得及喊一声堂下何人,报案者啪嗒一声五体投地的趴在公堂之上。

    “大人,死人了……出大事了……”

    “死人了你家”

    “不……不是……是我街坊家……平日里,我和老房每天都是一起去上工的。今天早上叫他上工,但他家没有回应,就连栓在门口的阿黄都没有动静。

    小人好奇,上前敲门,没想到老房家的门压根没锁,门被推开之后,里面全是死人……小人吓得六神无主,连忙跑来报案……”
1...8889909192...5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