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燃情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肖邦乱弹琴
每每说起要和其他人一样,在大学里住宿舍的时候,抗抗眼睛里就全是不情愿。
上不成大学了,抗抗的眼睛里也没有多少哀伤和痛苦,只是有些恐慌和担心。她担心自己将来会配不上姚
102.糊弄哥哥
其实,说心里话,姚远是真的不愿意抗抗去改变什么。
有他在,抗抗永远都不用想那些让人学坏和伤脑筋的事情。他会替她想,让她永远保持着心里的那份纯洁。
姚远早就在心里发誓,他会爱抗抗一辈子,照顾她一辈子,跟她上不上大学,有没有文化,甚至是笨还是聪明,都不会有任何关系。
在这个晚上,姚远就把自己这些心里的话,都推心置腹地跟抗抗讲了。
抗抗把头枕在他的肩膀上,静静地听他讲心里话。
听完了,抗抗就咧着嘴笑,然后说:“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也有很多的污浊,这个我从插队的时候就知道了。现在我只是不想这些,就像你说的,不愿意想,因为想了心里会难过好久。”
就看着姚远说:“我不愿意想就可以不想,是因为我知道有你啊,你会保护我,所以我才可以不想。只是我怕你嫌弃我什么也不懂。你既然都这样说啦,不会嫌弃我,我干吗要上大学啊上大学就要和你分开四年,我想着都害怕。我就想你这样抱着我,一辈子也不要松开我。”
姚远就那样抱着她,哄着说:“咱不上大学啦,我天天这样抱着你,抗抗就是大傻,大傻就是抗抗,一辈子也不会分开。”
抗抗突然就不去夜校的补习班了,姜姨还纳闷呢。
这每天一到下午,大傻就催着吃饭,唯恐耽误了他宝贝媳妇去上学。这好好的怎么就不去上学了呢
终于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姜姨就忍不住问:“你们怎么不去上学了”
抗抗就没好气说:“我不考大学了,这下你满意了吧也不用天天给我脸子看了!”
姜姨就不干了,高了声儿训抗抗说:“你本来就不该考大学,不考就对了!”
接着就说:“你不考大学就不考吧,跟我发什么脾气呀我早就不让你考,你可也得听啊这会儿是你自己决定不考的,又不是我拦着你不让你去,你还怨得着我啦”
抗抗还想说什么,姚远就赶忙拦下她,对姜姨说:“妈,抗抗最听你的话了。这不她看你不高兴,就决定不考了吗”
姜姨没好气说:“她爱考不考!她要上大学我不高兴,那是我的事。啊,我心里不高兴,还得脸上装高兴哄着她啊我可没你那贱毛病!可她不考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呀,干吗对我这个态度”
姚远就说:“妈,是这么回事儿。抗抗吧,她又有了。她想要这个孩子,所以,就决定不考了。”
姜姨的脸立马就变了笑容,一脸欣喜地看着抗抗问:“真的啊,多暂的事儿”
抗抗翻白眼看她妈,撅着嘴不搭理她。
姚远就抢过话来说:“就这几天,才发现。过两天我腾出空来,再带着她去医院看看。”
听说抗抗有了,姜姨就不在乎抗抗的态度了,点着头说:“摇摇也满了周岁了,我一个人就能带她,你们只管着肚子里这个就行。
这回应该就能生个大小子了吧大傻你有空去你爸妈坟上看看,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
妈反对抗抗上大学,其实也是怕耽误了要孩子。你们姚家就你这一个独苗,摇摇又是个女孩,抗抗再去上学,这不把传宗接代这个大事儿给耽误了吗”
抗抗坐在那里,想想她妈说的话,觉得满有道理。自己去上大学,一去就得四年,的确就耽误生孩子了。
大傻虽说不在乎这个,可自己这么做,就当真对不起公公、婆婆的在天之灵了。还是她妈想的长远。
想到这里,心里也就释怀,不再和她妈别扭了,把摇摇从她妈怀里拖过来说:“来,妈喂你,让姥姥吃饭。这么大了,得学着自己吃饭,知道不”
姚远看着抗抗不生气了,就趁机对美美说:“你以后回来,得替你姐多干点活了,她带着孩子,就不能再去厨房了,烟熏火燎的,对孩子不好。”
美美就撇嘴说:“这才刚怀上,厨房就不能下啦我们车间里的女工,都快生了,还挺着个大肚子干活呢!我姐啥时候让你惯的这么娇气啦”
姚远说:“好啊,姜美美,你说的这句话我可记住了。将来等你有了的时候,我看你娇气不娇气”
姜美美说:“我这辈子打算一个人过了,还不要孩子了呢!”
姜姨就生气说:“你们俩胡说什么呢美美还是个闺女,大傻你咋跟她说这个”
姚远知道自己又犯忌讳了,立马嘿嘿傻笑着闭嘴。
姜美美一脸得意,刚想说话,也被她妈说一顿:“你个死丫头,胡说什么你谁家闺女有当一辈子老闺女的你要是自己找不着,妈就给你找!我看你赵婶子家那大小子就不错,年纪轻轻的,就是铸造车间的工段长了。哪天我托人给你说说他,你们见个面”
抗抗就插话说:“美美是大学生啊,咋能找工人呢再说干铸造翻砂的,那活可脏了。没听人家说嘛,宁死不嫁翻砂匠,白天弄一身,晚上弄一炕!”
姜姨想想说:“也是啊,铸造翻砂那活太脏太累了。可你赵婶儿那大小子,小伙子长的好啊,人也老实,和美美满般配的。要不大傻你去找找张代表,让他给调个轻快工作你是他干儿子,你说话他肯定能答应。”
姚远就摇头说:“这个肯定不行。我不能为这个让张代表以权谋私,再说张代表也不是那种干部啊。再说啦,抗抗说的没错,美美是大学文化,将来找对象,最少也得和她学历一样才行啊。要不然,两个人哪里会有共同语言找工人,那肯定不行的。”
姜姨不
103.张建国托父
姚远的东屋,现在已经让房产科给分配出去,在东西两套房子之间,垒了隔墙,院子也小了一半。
被分配过来住的,是铸造车间一个四十多岁的翻砂工人,刚把农村媳妇的户口转成城市户口,要把老婆孩子接过来。
这时候的户口关系,孩子是随着母亲的。
像这工人这情况,他虽然是工人,城市户口,他媳妇是农民,农村户口。那么,他的孩子就都是农村户口。
如果他媳妇是城市户口,他是农村户口,孩子则是城市户口。
那时代,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差距是巨大的,大家都想成为城市户口,特别是牵扯到子女。
城市户口的子女可以就业干工啊,农村户口,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修理一辈子地球了。
这工人还挺能生,仨闺女一个儿子,全家就是六口人。
为了这四个孩子,他也得设法把媳妇给变成城市户口。
为户口问题奋斗了二十年,这期间的心酸艰苦和花的钱,咱就不多说了。
要是这工人知道三十年之后,农村户口会比城市户口值钱的多,不知道心里会不会后悔
户口问题总算解决了,现在又得面临住的问题了。
姚远那个东屋,除了一间房分了里外间,就啥都没有了。
困难的时候,为了吃上粮食,姚远把外面的厨房都给拆了种地了。
这家大闺女已经上初中了,老小都上小学了。六口人有男有女,只有两个房间,这咋住呢
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有那时代的办法的。
男人过来看了房子,立刻就开始筹划六口人住两间屋的方案。
里屋当然是夫妻两口子住了。外屋可以在中间加一道隔墙,再分里外屋。外屋做客厅,夏天一家人在那里吃饭,冬天生炉子取暖。外屋夹出来的里屋,就给大闺女住。孩子大了,得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解决了大闺女的住处,还有俩小闺女和一个儿子呢。
人家也有办法。不让房产科给另盖厨房了,把院子的东西两边,各垒一间小屋。东边小屋俩小闺女挤在一张床上住,西边小屋儿子住。
这就把大家的住处都解决了。
可住处解决了,上哪儿去烧火做饭呢
这个也不用愁。原来姚远的院门是在院墙东面的,分成两户,垒了隔墙以后,姚远就把原来的铁大门挪到自己那边去了,原来装大门的地方,就成了一个断墙。
这户来住的人家,就决定把大门改在院墙中间。垒了东西的小屋之后,中间就剩一米半宽一个夹道了,人家就把生火做饭的厨房,放在了这个夹道里。
在东西两个小屋中间夹出来的过道里,再加个屋顶,下面垒一个烧柴的炉子,就是厨房了。
这样,推开院门就是厨房,左边是锅台用来烧火,右边走人。切菜的案板一类做饭工具,则放在锅台后面。
过了夹道,在原来主屋与自己垒的两个小屋和夹道之间,还留了一米半宽的空地,即不妨碍主屋采光,两边房子上面下雨留下来的水,就都淌到这个空地上,然后通过埋在夹道地下面的排水沟,流到外面的过道里。
加高两个小屋靠外面过道的围墙,在上面开两个高窗,小屋的采光也解决了。
要不说,智慧都是逼出来的。那个时代,多少人口多的家庭,都是靠这些个绝妙利用空间的办法,把自己的所有家人,都给合理安排在公家分的,那么点空间的房子里的。
兴许,这样的记忆,还保留在好多人的心里。
虽然生活空间狭小,可一家人这么紧密地住在一起,又是另一种现在无法感知到的亲密,从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以至于老了,过上了现代不错的生活,心里却依旧留恋那段燃情岁月,怀念那狭小的空间,希望能够穿越回去,重新过那温馨的日子。
两个小屋外加屋里的隔墙,所需砖瓦檩梁,也是不少。这工人孩子多,媳妇又长期在农村务农不挣钱,花不起钱买这些材料,光有这么个计划还是不行。
工人量好了所需房梁的尺寸和数量,就让媳妇在农村里准备。
那时候的农村,还没有人认真计较你去砍颗树来用。因为那树都是公家的,或者说是无主的,没有属于私人的。
于是,媳妇很快就在农村准备好了需要的房梁。工人就找运输队的领导,看厂里有谁出车路过他农村的家,顺便把他的房梁给捎回来。
那时候,大家都困难,就更容易互相理解。这种事情太多了,运输队都是无条件地给办。
这似乎就是一种规矩,不管认识不认识,运输队也只能无条件来办。如果你不办,你连这点人情味儿都没有,会被所有矿机工人唾弃的。
房梁有了,砖怎么解决呢
工人下了班,从厂里推个独轮小推车出来,满世界地推着转悠。
哪里有拆屋的,哪里有掉的碎砖块,工人就都捡了来,放到推车里,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积攒需要的砖块。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早晚有一天,工人会把需要的砖块攒齐的。
这个工程,唯一需要花钱的,就是小屋房顶的瓦了。
买不起好瓦,就买砖瓦厂里有缝和变形的残次瓦。这种瓦是非常便宜的,那时候一分钱一片,两间小屋的用瓦,加起来花不了五块钱。
买好了瓦,还是要求厂里出车,给拉回来,厂里同样会毫不犹豫地帮忙。
终于凑齐材料,要开工了,当然请不起建筑队,还是工人铸造车间的工友,特别是一个工作小组的,既是工友,也是朋友。
礼拜天的时候,就来几个工友,跳水的,和泥的,当瓦工的,开始干起来了。
104.哥俩好
姚远买摩托车的时候,东面邻居的“浩大”工程还没有开干,工人也正在满世界的捡转头。
工程完工之前,工人媳妇还是住在农村老家里,工人还住单身宿舍。只是修建科过来垒了一道隔墙,把姚远这边和东屋隔开,东屋依旧空着。
吃过了晚饭,姜姨就带着一家人到姚远这边来,看他新买的摩托车。
大家进了院子,姚远把院子里的灯拉开,就见东面的里屋窗台那里,并排放着两辆橘黄色的小摩托车。
车漆都是崭新的,只是有一辆上面有了不少的灰土,是姚远去小慧那里时骑的那辆,那辆新一些的,就是给美美的那辆了。
这种新鲜玩艺儿,大家都没见过,都爱的不得了。连摇摇都闹着要她妈带着她出去转一圈。
抗抗就哄她说:“今天太晚了,不行。明天妈带着出去,好不好”
摇摇就说:“那我明天不去上学了,妈你带着我去城里你工作的地方。”
摇摇管上托儿所就叫上学。
抗抗就沉下脸来说:“好孩子有逃学的吗妈平时都是怎么跟你说的等礼拜天的时候,摇摇不上学了,妈就带着你和媛媛,一起坐车玩。”
看摇摇小脸委屈地要哭,美美就拉过她来哄:“明天摇摇放了学,小姨骑摩托带你玩,好不好这辆是你爸给小姨买的,小姨也有摩托车呢。”
摇摇说:“那小姨你明天去接我放学,要骑着它去。我让我的同学也看摩托车。”
姜姨说:“你等你小姨去接你呀,估计托儿所里连老师都走啦。”
接着就问姚远:“这东西很贵吧,多少钱买的”
姚远说:“不贵,七百五一辆。”
“啥”姜姨吓了一跳,“我地个天,这东西比电视还金贵呢!大傻你一下就买俩,你这是得多有钱啊”
姜姨这一嗓子,估计二里地以外都能听见。
姚远就赶忙拦着姜姨的话头说:“妈,咱进屋说,进屋说。”
姜姨也意识到自己不该咋呼了,就跟着姚远进屋,一家人也就都跟着进了姚远的屋。
姚远是根据自己的记忆,将这种摩托车一年以后正式投产的价格告诉姜姨的。
那时候因为引进了国外的自动生产线,成本下来了,价格已经比现在便宜了一半还要多。
想不到姚远说了这么个低了许多的价格,还是把姜姨给吓着了。要是姜姨知道,这东西一辆就要一千八,姚远也不是只买了两辆,而是一下就买了三辆,估计都能让他吓出个好歹来。
姚远把服装做的连固定店铺都没了,只剩下租着的那个明清小楼,两口子在里面鼓捣服装样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