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郎中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柳川
蔡京得到提拔和皇帝的勉励之后,非常的高兴,更加卖力,没日没夜的在城楼上主持民众运水。
同时,他还等待着皇帝能将皇宫中的粮食运出来送上城楼赈济饥饿的百姓。
可宋神宗并不知道城楼上已经严重缺粮,因为这时,城里几乎所有粮食都已经淹没在水下,唯有皇城里的粮食。皇城的城门结实,封闭严密,洪水无法入内,才得以保存。他还以为城外跟皇城一样,粮食也都得到了保障。
因为皇城距离北城城门楼还有相当远的距离,根本看不清楚城墙上的人在做什么。
城楼之上的暴乱是在三天之后的夜晚发生的。虽然这三天源源不断的通过人力传倒的方式将水运到了城外,水位有所下降。但是也只降了一人高,根本没办法重返家园。
而这时,城楼之上暴乱突然发生了。原因很简单,连续三天,城楼上的上百万民众每天只有喝天上降下来的雨水。只有少量带了食物上城的百姓还有干粮可吃。绝大多数的百姓都只顾着逃命了,带的大多是些金银珠宝,很少有人想到要带吃的,等到上了城楼,想到这一点时,反回去拿已经来不及了,洪水已经淹没了一切。所以城楼上百万人绝大部分在三天里没吃到一颗粮食。
有些头脑精明的商人,在逃上城楼时便带去了不少干粮。当下,以天价出售。人饿得慌了,也只能忍着掏钱买。而没有钱的和不愿意被高价盘剥的百姓,便动手去抢。如此一来,就发生了严重的骚乱。
城墙上的人并不知道骚乱的地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因为当时天黑了,四周都是漆黑一片,天上又下着雨。恐慌迅速蔓延,人人自危。而骚乱就像星星之火,只要有一处被点燃,很快就会席卷各处。因此这一晚上就发生了多起抢粮杀人的事件,死伤无数。
到了第二天天亮,情况反而变得更加恶化。因为东京汴梁城太大,整个城楼上面有上百万人,大部分都没有携带粮食。而为了生存下去暴力不可避免。所以到处都是杀人抢劫等恶性犯罪。之前被送上城的两万御林军没有携带武器,也没得到弹压的圣旨,所以没有镇压。
而且他们也没有收到这样的命令。当这个消息被蔡京用紧急奏折报给了皇帝之后,宋神宗才知道,城楼之上发生了因为粮食而导致的大规模骚乱。死伤已经达数千人。
宋神宗立刻下令,让上城的御林军维持秩序。对于抢劫杀人者可以格杀勿论。同时下令开仓,将皇宫中的粮食送上外城,熬成稀粥供百姓食用。
因为粮食有限,洪水也不知道多久才会退去,必须尽可能的以保证体力,以能够维持体力为原则,不能胡吃海塞。稀粥是最稳妥的维持生命的手段。
这个举措极大地稳定了民心,再加上两万御林军的弹压,暴乱很快平息了下去。
排涝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几天之后,终于将城里面的积水大部分都倾倒出来了。城中很多地势相对比较高的地面已经露出了水面。这些区域的百姓也从城墙返回了家园。
然而,返回家园的百姓被眼前一片疮痍惊呆了。整个家都被黄河水带来的泥沙给塞满了。要想恢复家园,还有很多事要做。
杨仙茅在看到水位开始往下降时,便下令将船开到了自家院子花园的空地上方,等到水位完全降下之后,他的船又停在了原先停放的院子中。等到洪水差不多排涝完毕,洪水退出宅院之后,杨仙茅这才与全府上下仆从们一起恢复家园。
这些人在这些日子里都在杨仙茅的船上,吃喝不愁。得知城楼上发生暴乱,死了数千人之后,他们更是感激杨仙茅帮助他们躲过了这场灾难。因此,杨仙茅让他们出力恢复家园的时候,人人都争先恐后的做着清理工作,都想回报主人的恩德。
他们首先需要清除院子里的淤泥。因为杨仙茅有大船,吃住不愁,所以整个清淤工作有条不紊。但是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很多人发现粮食被水冲走之后,惊慌之下,城里又再次发生骚乱。
但这一次蔡京有了准备。他已经得到宋神宗的授权,带着开封府的衙役,在守城兵士的协助下,迅速平息了这些动乱。同时他超强的组织能力再次发挥了作用。他马上征集民壮运送淤泥,将城里的淤泥全部集中起来堆放在北城的城墙内侧。因为这些淤泥太过沉重,运上城楼再到到城外去的话的确有些太费劲了,而且也没有这种必要。——淤泥是不会主动伤人的,不像洪水。
所以城里各处的淤泥都被堆积在北城的城墙内侧,这样做也可以帮助城墙加固加,以免城外的洪水将城墙冲垮。
城里的百姓知道自己家的淤泥该往哪里送了之后,心中也就安定了下来。城里的淤泥源源不断的被运送到城墙边,堆成一座座靠着北城城墙的斜坡。城里逐渐恢复了原貌。
这几项工作持续了大半个月,才基本上将城里的淤泥清理干净。
这大半个月里,城外的洪水稍稍退了一些,但依旧围着整个开封府。水位依旧达到城墙的一半高度。高水位的洪水持续给城墙施加着强大水压,有不少城墙开始垮塌。
因为宋朝城墙整个是用夯土夯实而成,而不是用青砖。在长时间洪水浸泡之下很容易垮塌。
城墙开始部分垮塌这个令人揪心的消息快传到了皇宫,让宋神宗稍稍放下来的心再次悬紧了。
但随即他又得到消息,新任开封府判官的蔡京,组织开封府的衙役以及数万民众,组织民壮在坍塌城墙处打上木桩,拉上围栏,再将城墙边上清出来的淤泥用草编的袋子装上之后,重新加固坍塌的城墙。
坍塌的位置全部修补完毕。而由于城墙的根基得到了清理出来的淤泥堆集的支撑,整个城墙没有出现致命的垮塌。蔡京的在这次抗洪排涝中的超强组织能力和非凡的智慧,得到了宋神宗的多次夸奖,下旨任命他为京城抗洪排涝都指挥使,直接领导抗洪排涝。
杨仙茅在将自家的宅院清理安家之后,他决定做的第一件重要事情就是预防瘟疫。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一点杨仙茅在很多医书上都看过。因此他很担心会出现这可怕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对京城带来的致命伤害绝对不是洪水所能比拟的,无孔不入的瘟疫,将会把东京汴梁城变成一座人间地狱。
大灾之后的防疫工作并没有人管,蔡京忙着抗洪排涝,开封府的知府在其中没能发挥什么作用。开封府知府系大宋开国功臣赵普的后代,出身名门,但是才能平庸。在大洪水面前慌了手脚,只顾自己逃命,也没有任何组织能力。
宋神宗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知人善用,他任用王安石变法,就是看人看得非常准。而这一次,他准确的发现了蔡京卓越的组织能力。从而将整个京城的抗洪排涝工作交给了这位新任开封府的判官。
蔡京没有辜负宋神宗仁器重,把整个防洪排涝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迅速而卓有成效。城里的百姓对这位开封判官所领导的抗洪排涝交口称赞。现在他的光环甚至盖过了驾船救人的杨仙茅。
杨仙茅当真有些哭笑不得,原本自己是想除掉这位未来的大奸臣,避免他未来祸国殃民。没想到阴差阳错,反倒让他更快的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而现在杨仙茅要想尽快防止城里头出现瘟疫,他就必须借助这位防洪排涝的组织者蔡京来达到目的。
杨仙茅探听到蔡京一直在北城城楼上领导抗洪,防止城墙长时间被洪水浸泡之后出现坍塌。
这天正好没下雨,杨仙茅独自一人出门去找蔡京,不带任何随从。
他走在大街上,眼见满城淤泥基本上已经清理干净了,但是空气中一直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带着尸臭的恐怖气味。靠近北城城楼的时候,这种味道更浓了。
大宋小郎中 第805章 举荐之恩
这尸臭不知道是从哪飘来的,杨仙茅跟着尸臭的味道寻找过去。很快他发现,原来是来自于城门楼的城墙下,人的尸体成排地停放在堆成斜坡的淤泥堆的旁边。而大量动物尸体则随便抛弃在附近,高度腐败的人和动物的尸体发出恶臭,苍蝇嗡嗡乱飞。
这都是无人认领的尸体,因为城外是洪水,城里又没有地方掩埋,就扔到了城楼边。
其实,死于洪水的无名尸体大部分都用淤泥暂时掩埋了,而有小部分跟死猪死羊一起丢弃在了城门楼边。无数的苍蝇正围着嗡嗡的转着,还没靠近就恶臭扑鼻。
看到这情景,杨仙茅的心更加揪紧了。这样的现状若是得不到改变,瘟疫很快就会在京城横行。
杨仙茅径直来到城楼之上,找到了蔡京。
蔡京正指挥一帮民工修补一小块坍塌的城墙,忙的不亦乐乎。而蔡京并不是一个只动嘴不动手的人,他也参与扛沙袋修补城墙,身先士卒。
当然,这种行为只是偶尔为之,但就是这一点点,也足以让那些民壮和手下的官员对他刮目相看。这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声誉,蔡京非常懂得在适当场合场合来展现这一点。
杨仙茅找到他时,他正在忙碌着,身上到处都是泥水,杨仙茅几乎认不出他来了。因为在此之前,蔡京是微微有些发福的,而经过这将近一个月的辛劳,他明显消瘦了很多,眼窝深陷,脸上身上到处都是淤泥,看着跟普通民壮没什么两样。
杨仙茅心中多少有些感慨,这大奸臣创业的过程中还是做了实实在在的事的。实际上,纵观历史上的所有奸臣,大部分在成为奸臣之前,也或多或少的做了实事,才有资格走到奸臣的地位上去,现在蔡京就是这样。
杨仙茅从蔡京身后叫了他两声,蔡京这才回过神来,回头一看是杨仙茅,不由的喜出望外。赶紧扔掉肩上的泥土袋子,跑过来想抓住杨仙茅的胳膊表示亲热,但是身上满是泥土,又有些尴尬的笑一笑,赶紧抱拳拱手一躬到地,说道:“原来是杨公子,我正想去找你拜谢。只是这些日子,官家让我负责防洪排涝,实在脱不开身,没想到公子却找到我了,真是愧不敢当。不知道公子有什么吩咐?”
杨仙茅勉强笑了笑说:“蔡大人身先士卒,带领民众防洪排涝,很是辛苦。不过我不是来慰问的,也没这个资格。我找你有些事情要说,——不过刚才你说你也要找我,却不知是什么事呢?”
蔡京忙说道:“是这样的,我一定要向公子表示感谢,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
杨仙茅皱了皱眉:“蔡大人言重了,我可没有救过你。”
蔡京急忙说:“公子就不要再见外了,咱们以兄弟相称如何?”
杨仙茅不想跟他这么近乎,摆手说道:“不敢当,你是官,我是民,如何能兄弟相称。”
“您这可是骂我呢。”蔡京很亲热的笑着,到底还是伸手在杨仙茅的胳膊上拍了两下,说道,“杨公子,说真心的,我非常感谢你,若不是你上次劝我不要出使辽朝,让我留下来,帮我当上了开封府的推官,我就没有今天。”
“那是你个人努力的结果,跟我有什么关系?”
“不是这样的,杨公子有所不知。那晚前往辽朝出使的使团,在路上遇到山洪爆发,全所有的人都死了。如果不是公子劝我不要去,我此刻早已被淹死在洪水之中。哪里还有机会来领着大家抗洪排涝?因此说杨公子你是我救命恩人,半点不假。”
杨仙茅一听,不由愣了,居然还有这么巧的事。当真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的脸上当然不会有这种表情,只是笑了笑说:“那是你自己的福气,跟我可没什么关系。”
蔡京忙说道:“怎么没关系,如果不是杨公子你向吴王推荐我担任开封推官,我就没有机会领着开封衙役、民壮参与到抗洪排涝之中,也就不可能得到皇帝的赏赐。公子举荐之恩蔡京永世不忘。今后有用得着蔡京的地方,杨公子尽管吩咐,蔡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说罢,蔡京又是一躬到地。
杨仙茅当真哭笑不得,想不到自己居然成了这位大奸臣的恩人,让他感恩戴德。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或许将来自己可以利用这层身份让这个能力超强的大奸臣做一些事,必要时采取措施阻止他这位大奸臣祸国殃民。
杨仙茅说:“蔡大人不必客气,我今日来找你也是与抗洪防涝有关。”
蔡京忙拱手说道:“公子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咱们换个地方说话,到前面城楼里去。”
蔡京指着不远处的城楼,那城楼里面是他办公的地方。他除了晚上在那睡觉,平素里很少在那呆着,都是在各地巡视指挥,并亲自参与抗洪排涝抢险。
蔡琴带着杨仙茅来到了城门楼,他简单洗了洗脸和手,换下满是泥浆的衣服,这才坐在杨仙茅旁边的交椅上,听杨仙茅说话。
杨仙茅说:“你公务繁忙,我不敢耽误太久,但我说的也非常重要,希望你能够按照我说的做。”
“那是当然,公子请讲。”
杨仙茅说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一点不知道你是不是有听说过?”
蔡京微微一愣,他不懂医理,但这句话他是听过的。可是,他对这句话的分量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摇了摇头,望着杨仙茅等着他下文。
杨仙茅说:“大灾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大疫,这个我就没有时间细细跟你说了,我只想让你知道,现在排涝工作基本已经进入尾声。你完全可以抽出一定的力量来进行防疫工作,免得瘟疫在城里流行。”
蔡京马上郑重的点点头说:“这个我不大懂,请公子详加指点。”
杨仙茅说道:“有几项工作必须要做,第一,将城里所有尸体,不管是人的还是动物的全部掩埋。如果没有地方掩埋,就直接用火烧掉。我刚才来的路上,在城楼边看见不少尸体,随意丢弃在城楼边上。这可是瘟疫的来源,它们会传染尸毒。”
蔡京脸上顿时现出愤愤然的神色说道:“这帮兔崽子,我都跟他们说了尸体必须掩埋,这些人就是不听。哎,没办法,京城太大,我一个人实在顾不过来。我的确这么要求了,大部分尸体也都掩埋了,你看到的可能是我的号令没有达到,或者下面贯彻不力的地方。公子放心,我马上派专人全城寻找,如果发现有没有掩埋的动物和人的尸体,我会命城里负责这一片的官员马上找人将尸体掩埋。”
杨仙茅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我有一种药水,配置之后,你组织人手喷洒在洪水过的所有地方,这种药水可以防止因瘟疫的发生,是我从古书上找到的。很多发生疫情的地方,使用这种药水之后,没有造成大面积瘟疫的流行。这种药水一定要尽快配置使用。”
蔡京一听便笑了,神秘兮兮的点点头说:“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公子这药肯定金贵,价格也绝对便宜不了。多少钱公子说个价,我报上去就行了。官家已经让三司尽力配合,所有抗洪排涝需要用的物资,三司都必须全力支持。因此购置药水的钱绝对会优先支付给公子。按照您定的价格,也算是我回报公子举荐之恩的一点心意。”
杨仙茅顿时愣了,这蔡京想歪了,还以为自己想发一笔国难财,从中渔利。杨仙茅皱了皱眉,一摆手说道:“我不卖药,我可以把药方给你,由你去配制药水,然后进行消毒,我一文钱都不要。”
蔡京有些尴尬地笑笑说:“那是自然,这个杨公子尽管放心,我一定会处理得很好的,放心吧。——公子义薄云天,为了拯救京城百姓免遭瘟疫之苦,甘愿付出药方,真是宅心仁厚。心系百姓。将来若是做了官,一定是个大清官。嘿嘿嘿。”
杨仙茅听他话中有话,似乎还想做什么手脚,于是说:“我说的是认真的,我一文钱都不要,我药方已经写好了,现在交给你,你按照这个配,一定要尽快把这些药水喷洒到各处去,明白了吗?这可关系到京城防疫的大事,切不可轻视。”
蔡京频频点头,说道:“那是一定,公子的吩咐,我绝对不会有半点拖沓,一定扎扎实实地落实。”。”
杨仙茅这才点点头,从怀里取出一张写的密密麻麻的药方递给了蔡京,说道:“你按照上面的方子配药之后,喷洒在所有被洪水淹没过的地方,特别是苍蝇很多的,还有一些不容易清扫的死角方,所有被洪水淹没过的地方都要喷洒到。配置的量要足够,才足以杀灭瘟疫。记住了吗?”
蔡京郑重的点点头说:“我记住了,这就安排。”
杨仙茅点了点头,想了想又说道:“虽然街上和各家各院的淤泥都清除得差不多了,但是城里面有很多死角的淤泥没有进行清理,那些地方有很多垃圾,包括动物甚至人的尸体。这些死角一定要派人仔细进行巡查,如果说这些地方清理不到,将会成为瘟疫的爆发点。就像草原上的星星之火,一旦任其发展,便会迅速地将火势蔓延到整个荒原,那时候同样会危及到整个京城的安全。”
蔡京郑重的点点头说:“我真心不懂医术,所以我会完全按照公子的吩咐去办,这一点你放心。”
大宋小郎中 第806章 连死三个
杨仙茅说道:“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杨仙茅摆摆手,离开了城楼。蔡京一直把他送到楼梯口,看他下去之后,蔡京露出了笑意,说道:“没有谁会无缘无故的奉献出药方,即便他是医生。杨老弟,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会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的,嘿嘿嘿。”
杨仙茅回去之后,便一直留意街上的动静。到了傍晚时分,街上果然来了不少民壮,手里拿着一种竹筒,竹筒上戳了个若干的小眼。并挑着一挑的散发出浓郁药味的药水,在街上各处进行喷洒。并且挨家挨户敲门,告诉他们说,是负责京城防洪排涝的开封判官蔡京大人的吩咐,挨家挨户各处进行消毒,这些消毒药水全部都是朝廷免费发放的。
杨仙茅的宅院也有好些民壮敲门进来到各处消毒,并把剩下没用完的药水留下,以便自己可以把没喷到药水的地方补喷。杨仙茅见到此情景,不由嘴角露出了微笑。心想,这蔡京办事还当真是雷厉风行,很是妥当。上午才交代的事,下午就已经付诸实施。
杨仙茅还是不够放心,尽管外面还下着雨。还是撑着雨伞去了各处巡查,特别是城楼那些散发出恶臭的尸体。他看见那些尸体已经不见了,而原先散发出恶臭的苍蝇满处飞的地方,也用土掩埋住了,苍蝇也没了踪迹。
杨仙茅又简单的到各处看看,没有发现暴露在外面的尸体,包括房前屋后等一些地方也有民壮,开始清理里面的淤泥和垃圾。不尽点头,暗叹这蔡京还真是不一般。
晚上,蔡京来了,用马车拖了几车的沉重箱子,来到杨仙茅门口。吩咐仆从将箱子径直抬到客厅边放下。
杨仙茅不知道他抬的是什么东西,蔡京让其他人都退出去,把房门关上,打开了一口箱子,里面竟然白花花的全是白银。
蔡京说道:“杨公子,这些钱是药钱,请收下吧。”
杨仙茅很是吃惊,问道:“什么药钱?”
“是你配伍药水,全城消毒赚的钱啊。”
杨仙茅皱了皱眉,说道:“我说了不要钱呀。”
“我跟三司打了报告,要从你这里购买药水进行防疫消毒。银钱很快批下来了,这是扣除本钱后的赢余。”
杨仙茅脸立刻阴了下来,说:“我都说了,这个方子是我免费给朝廷的,不需要钱,你干嘛又把钱给我?”
蔡京压低声音说道:“这是你应该得的,你要不收,这钱已经做了帐,我可没地方放钱。因为这钱本来就是三司拨的,并且将成本扣除之后的钱。我要拿给三司,三司都没法入账。所以还是请你收下吧,就当是帮我了,不然这笔钱我拿着跟烫手山芋一般,还也还不了。”
杨仙茅还是不要,但是蔡京说这钱反正是杨仙茅的,要是杨仙茅觉得不想要,这钱完全可以拿去做善事。随后拱手告辞,说他现在还要赶回去主持抗洪排涝。城外的黄河水的水位又往上涨了两尺,城墙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自己也不敢离开的。
说着蔡京便出门坐马车走了。杨仙茅无可奈和的看着那几口箱子的钱,叹了口气,还是让刘冬雁把钱收到了地窖之中。
这地窖封闭很严实,虽然这一次洪水淹没了城池,但是排涝完成之后,杨仙茅他们回到家,清除地窖上方的淤泥之后,打开地下发现,地下冰窖基本上没有进水。里面存放的东西都没有被淹。
这杨仙茅对这冰窟大加赞赏。所以他便让刘冬雁的把新的银子也重新转移到地窖之中。药房里的水被基本排出去之后,杨仙茅的医馆生意就一直很火爆,来他这看病的络绎不绝。
这是有原因的。洪水之后,来不及将药材转移的人家的医馆和药铺,药材都被水泡了,根本用不了。而杨仙茅的药全部都放在船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所以到他这里看病的都排起了长队。不过主要是来抓药的,伤风感冒的居多,还有跑肚拉稀的。
食物受到污染吃了之后很容易造成肠道疾病,这些病相对都比较简单,杨仙茅请的坐堂郎中都能够轻松搞定。
杨仙茅不敢掉以轻心,也参加了诊治。他诊治的主要是些疑难病症,如果坐堂郎中经治疗无法治愈,便会转到他这里来,往往能药到病除。
太医书院没有恢复正常上课,因为洪水警报没有解除。洪水犹如千军万马将整个京城重重包围,使京城与外界的联系完全阻断,成为一座孤岛,人人自危。皇宫里面的皇亲国戚,也有不少生病的,太医忙着给他们救治,哪有时间来教导学生。所以太医书院就没有恢复开课,学生都放了假。
花有影和花无缺姐弟俩到杨仙茅的医馆帮忙。花无香的珠宝首饰店已经卖掉,筹钱买了杨仙茅的煤矿。所以她也没有经商,一门心思的跟着弟弟一起在杨仙茅的医馆学医,两个人轮流给杨仙茅抄药方。
抄方是中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听老郎中给人看病,望闻问切后说出方子,然后在脑海中把方子记下来,这就叫抄方。通过抄方,能够了解老郎中针对每一种病症是如何用方的,如何配伍的,从而提高治病的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