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小郎中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柳川
有了药香郡主的这番承诺,杨仙茅心里更踏实了。
两人又一番亲热之后,杨仙茅这才告辞离开。润王还是带着夫人一起把他送到了门口,并多次表示了对杨仙茅的欣赏,似乎想用这一点来增加杨仙茅选择她女儿的动力。
回去之后,杨仙茅很低调的请了媒婆,并让自己干娘带着媒婆亲自到吴王府登门求亲。
吴王哈哈大笑,很是开心,似乎中了大奖似的。其实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女儿跟三弟的女儿都面临选择的时候,对方选择了自己的女儿,说明自己女儿更优秀。这种相互攀比的心理,反倒比这门婚事更让他开心。
毕竟他对杨仙茅还不大了解,只是他早就放出话,女儿的婚事由女儿定,女儿喜欢谁,他就找谁做女婿。现在女儿告诉他,自己喜欢上了这个郎中。即使这郎中还只是个平头百姓,他也无所谓。不过,据说这小郎中医术很好,还治好了三弟那身患绝症,连太医院的太医都无法治好的女儿,这一点倒是让吴王很是有些赞赏。他并不要求女婿跟自己一样,想要门当户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女婿一定要有出息,不靠家族来撑腰。
对他来说并不需要锦上添花,只需要这个人是够本分,有本事,同时又是自己女儿真心喜爱的,这就足够了。现在终于找到了,虽然吴王还没见到过杨仙茅,但是那不重要,因为哪怕他再平庸,只要女儿喜欢就好。
当即吴王夫妻与唐氏商定了婚期,对了八字。八字也刚好,然后下了聘礼。
唐氏尽管出身微寒,但是做事非常稳健。知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现在是给儿子撑脸面的时候,因此拿出了巨额的聘礼,向王爷家下聘,这让吴王很是惊诧。
他原来以为女儿喜欢的一个平头百姓,应该只是喜欢他的才华。这人家里不会有什么钱,可是现在他知道他想错了,原来对方的经济实力并不弱,单就这聘礼来说,便完全拿得出手,即便是达官显贵家说亲,聘礼也不过如此。
这让吴王对杨仙茅有了一种新的感觉,至少心里更踏实。女儿嫁给这样的人,至少不会吃苦。
杨仙茅向吴王家求亲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润王的耳朵中,把他气的拍桌子大骂。而他夫人则更担心女儿想不通,出什么事,整天陪着女儿宽慰她,同时骂杨仙茅没眼光,这样的人不嫁更好。
他们却不知道,女儿心中早已吃了定心丸,跟杨仙茅有了约定,所以完全不当一回事,笑呵呵的反过来安慰母亲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倒把润王妃说的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不是女儿气糊涂了,不过细细观察,又不像。这让吴王夫妇搞不懂,女儿究竟怎么想的。





大宋小郎中 第797章 迎亲
不过既然女儿想的开,润王的气也就慢慢消了。他也不敢跟杨仙茅撕破脸,或者找人上门教训杨仙茅,毕竟杨仙茅已经明确告诉他,女儿的病没有断根,还有复发的可能。这样一来,自己还得求着这位让他颜面扫地的小郎中,好让他继续给女儿治病,这才是最紧要的。
尽管对方有眼无珠,没有向自家求亲。但是看着对方救了自己女儿两次的份上,润王也没有做任何对杨仙茅不利的事。
杨仙茅跟白芷郡主两人的婚事上报到了皇帝那里,宋神宗还多次询问自己的弟弟吴王,是不是真心要把女儿嫁给一个小郎中。吴王说是真的。而且这人是女儿的救命恩人,同时医术很高明,很有前途。皇帝这才答应了这门婚事。
婚事进行顺利,举行婚礼的那天,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亲王嫁闺女,这阵仗那绝对小不了。迎亲的队伍差不多有一里长,挑着各种各样的陪嫁物品,在鼓乐声中,跟中了状元似的,在城里绕着圈的走。引来了很多的人围观。
看见杨仙茅骑着高头大马,披红带彩意气风发地走在队伍前面,不少人都在相互打听这娶了吴王女儿的年轻人究竟是谁家的公子,有这样的本事。当得知只不过是一个年轻郎中,既无家世,也没有官宦背景时,这些人都惊呆了。似乎看见了一个只有在传说神话故事中才能看到的传奇人物。
而杨仙茅也通过这场婚事,迅速把自己的名气在京城扩散开了去,很多人都知道仙茅医馆的小郎中娶了亲王的女儿。洞房花烛夜时,杨仙茅喝的晕晕乎乎的。
把贵客都送走之后,在刘冬雁的搀扶下来到了新房,跟白芷郡主两人喝了合欢酒后,白芷郡主还有些羞涩的对杨仙茅说道:“你娶了我,我妹妹那边肯定很伤心,咱们找时间去去看看她吧。我觉得将来如果有可能,你还是把她娶过来,真的很喜欢你。”
杨仙茅打了个酒嗝,把她搂进怀里,把自己跟药香郡主两人商议的事情告诉了她。
白芷郡主毕竟年纪要大上几岁,对男女之事已经比药香郡主那懵懂少女要知道多一些,一听杨仙茅说要与药香郡主生米煮成熟饭,逼迫润王府去把女儿嫁给他。不禁又好笑又羞涩,啐一杨仙茅口,说道:“亏你想出这龌龊主意,不过也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既然有这么个打算和安排,我就放心了,不然我心里总对妹妹感到愧疚。”
…………
杨仙茅娶到了郡主,这使得他的知名度迅速攀升,而他的医馆也比以前客量大得多。生意一下火爆了不少。当然很多人来医馆,主要是瞧瞧这位娶到亲王女儿的小郎中到底是啥样子。
吴王在此之前曾经带着夫人来过杨仙茅的医馆和家里,临走时不着边际的提醒杨仙茅,如果经济允许的话,还是置办一座新的大的府邸。要不然让自己闺女待在这么简陋的屋子里,而且还是租来的,实在有些不妥。
杨仙茅当然也有这个想法,因为将来他要娶两个郡主的。虽然娶到郡主之后便要穿越离开,而这些钱能不能带走还是回事,倒不如先把钱花在享受上,现在有了唐氏这位干娘,自己赚的钱便稳稳当当的落进自己腰包。所以他马上在京城物色房子,若是要临时修建,一来工期太长,没有个一两年是修不出一个好宅子来的,二来这地皮也不好找,所以找个已经建好了的府邸是最适合的了。
很快,找到一个即将退隐返回老家的官员要卖住宅,占地很宽,也很豪华。杨仙茅看后很满意,立刻拿出钱把这豪宅买了下来。好在里头各种丫鬟仆从也都有,都是连在一起卖的。
杨仙茅选择将这些丫鬟仆从都留下,将来发现不中意再退掉就是。如此一来,他们便有了一个新的安身之所。
这处豪宅有一面墙是临街的,杨仙茅便把这面墙拆了,修了一个医馆,把自己仙茅医馆的门面搬到了这里,重新开始。
这新开的医馆比原先的要大得多,杨仙茅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然只能这样做,必须要先弄一个大的场所才行,然后他又花巨资请了十来个坐堂郎中,重新把仙茅医馆开了起来。
整个这些事情也就在几天之内完成的。就连杨仙茅的医馆也是如此,因为临街墙内就有不少房舍。直接把墙打掉,重新围成一个单独的院子,并把这些房舍稍微加以改造便可以用了。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只不过有一件事,让杨仙茅心中很是不安。那就是这些日子京城的雨水非常的大,除了杨仙茅迎娶白芷郡主那天天晴了一阵子之外,算是老天爷给他面子了。
那天他带着迎亲队伍在京城里兜圈子的时候,只是偶尔下了点淅淅沥沥的小雨,甚至都不用打伞。但是迎完了亲一回到家,那小雨立刻变成了瓢泼大雨。幸亏杨仙茅的喜酒都是安排在了酒楼之中,因为他没有足够大的院子可以容纳前来贺喜的宾客。这种安排也使得这些宾客门免受了暴雨倾盆被淋成落汤鸡的命运。
这几天里,杨仙茅每天都要花一定时间炮制麻沸散和消毒生肌汤,装好瓶提供给周馆主。周馆主每次都是用现银付钱,这条路给杨仙茅带来了滚滚财源。
看着钱财成箱成箱的不断运到自己库房里,杨仙茅心头的担忧更重了。想起了几天前他们在峡谷遇到的可怕的洪水。特别是他那次乘坐大鹏鸟的时候看见的那可怕的云层。他相信,那可怕的云层应该是造成他们在大峡谷里面遇到的几乎带来灭顶之灾的洪水的原因。
而现在京城的雨越来越大,很多低洼地带已经开始出现积水。但似乎京城的官员对此并不太在意,他们虽然也听说了大峡谷地带突然降下的暴雨,洪水冲毁了不少民宅。但那是相隔一百多里以外的山区,与他们没关系。而且,京城的城墙又厚又高,即便有洪水,只要把城门一堵上,洪水是进不了城的。因此,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没有对此警觉。一些文人墨客甚至还将这场远远大于往年的暴雨为绝佳命题,题诗作赋。呼朋唤友,一边欣赏雨景,一边喝酒赋诗。
杨仙茅新婚燕尔,与白芷郡主耳鬓丝磨,好的蜜里调油一般。但是他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时常想起那场可怕的洪水。最终他还是决定未雨绸缪,准备好应对措施。一旦出现洪水,也能有个应对之策。
他的应对之策就是造一艘有船篷、船舱的大船,以免将来城里闹洪水,可以救命。只有杨仙茅这个经历了那场可怕的洪水同时又看见那高达万丈的积雨云的人才能下决心。杨仙茅聘请了无数的木匠,白天黑夜感造这艘船。
这艘船是在他新买的豪宅的花园里修建的。
在造船期间,杨仙茅的医馆改造工作也已经完成了。于是杨仙茅让唐氏帮忙,选了一个黄道吉日,重新开张。
杨仙茅没有大张旗鼓的举行仪式,但周馆主还是带来了一个人,来拜访杨仙茅。这人就是上一次杨仙茅的医馆开张时,给他题写过匾额的蔡京。
蔡京在数十年后会成为宋朝奸臣之首。但这时候,他还只是是一个小小的推官。
杨仙茅承继了凌霄尊者的记忆片段,知道蔡京将来会成为大奸臣,不喜欢跟这种人打交道,所以对他很冷淡。
蔡京知道杨仙茅是吴王的女婿之后,极尽巴结之能事,送礼央求周馆主带他到杨仙茅府上拜访,并主动提出要帮杨仙茅重新题一副匾额。
因为现在新的医馆占地面积比以前大得多,门面也大得多,原来的匾额再用的话实在是有些小气了。
杨仙茅不能不给周馆主一个面子,所以勉强点头答应。当下蔡京打起了十二倍的精神,给杨仙茅重新写了一副匾额。
杨仙茅看他的字,觉得这人虽然品行不端,但这手字却还真是相当不错的。杨仙茅原本应该设宴款待,感谢蔡京的这幅字,但是杨仙茅并不想跟他一起喝酒。所以找了个借口,说自己还有应酬,一会儿要出去。
这蔡京也不是愚笨之人,赶紧便要告辞。
临出门前,蔡京说:“杨公子,在下已经调任京城为官,具体官职还没有确认下来。官家让我先出使辽朝,回来之后再安排职位。届时就有更多时间与杨公子多多往来,到时候还请公子多关照。”
杨仙茅一听这话,不由心头一动。因为在凌霄尊者的记忆中,这位蔡京就是因为出使辽朝处置得当,得到了皇帝的欢心,升为皇帝近臣中书舍人,替皇帝起草诏书,从此进入了权力核心。
杨仙茅眼珠转了几下,便想到一个阻挡这未来祸国殃民的大奸臣青云直上的办法。那就是不让他出使辽朝,兴许他不出使辽朝,后面就不会得到皇帝的赏识,也就不会提拔他为中书舍人了。
于是杨仙茅跟周馆主说:“我忽然想起还有件事要与蔡京蔡大人商议。要不你先回去。”




大宋小郎中 第798章 改变命运
这之前,周馆主见杨仙茅对蔡京不冷不热的,甚至没有留他吃饭,也不知道杨仙茅是怎么想的,正感到有些不得劲,忽然听到杨仙茅要留蔡京下来说话,顿时高兴起来。
蔡京更高兴,毕竟现在杨仙茅的身份不同了,他可是吴王的女婿,能够攀上这个高枝,那可是不得了的。蔡京也是花了大笔的钱才请动周馆主带他来拜见杨仙茅,现在杨仙茅要留他下来,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
于是周馆主便先告辞走了。杨仙茅把蔡京又请回家中书房,关上房门说话。
杨仙茅说道:“你给我两次题写匾额,我心中很是感激。我知道你来找我是因为你调进京这官职一直没有着落的原因。要不要我替你跟我岳丈吴王说一声,给你安排一个过得去的官职?”
其实蔡京找杨仙茅不是这个目的,他只是想攀上杨仙茅这个高枝。蔡京八面玲珑,但凡有关系的他都要想办法去结交。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只有关系广了,到需要用人的时候才有办法。
蔡京倒不是刻意来找杨仙茅,要他替他找一个官职的。不过杨仙茅既然这么说了,蔡京也不能否定,赶紧陪着笑说:“若是杨公子能够开金口跟吴王老人家说一声,安排我个一官半职,不管是什么职位,我都十分感激啊。不然一直闲着不能为国效劳,我这心里还是很着急的。”
蔡京这话半真半假,不过他相信,如果吴王真的开口替他安排职务的话,应该绝对是个好差事,不会弄个闲职的。而他现在之所以能调到京城,同时又能作为出使辽朝的官员,都得益于他的弟弟是王安石的女婿,这一点使得他在众人眼中成为了宰相王安石的人,这将为他拓展关系打下好的基础。
而现在,如果杨仙茅通过吴王替他安排官职,那在外人眼中,他就是吴王的人。这对他将来进一步扩展关系将会有莫大的好处。
杨仙茅点点头说:“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才能,你可以毛遂自荐说一说。我到时候也好跟我岳丈讲讲,安排一个能发挥你才能的职位。”
蔡京又赶紧拱手表示感谢,想了片刻,说道:“我以前是推官,在这个岗位上干得还算得心应手。若是能够在开封做个推官也是不错的。”
杨仙茅说道:“这问题不大,不过我也不敢来打保票。我先跟岳父说说,成不成的了也不知道。”
蔡京连忙赔笑说道:“那是自然,杨公子能够如此帮我,在下已经感激不尽了。”
杨仙茅又说出了关键的一句话:“我给你推荐到可以,不过据我所知,开封府公务繁忙。你若当了推官,只怕这出使辽朝的事就不能去了。要不然,你从辽朝回来,这职务究竟还是不是你的可就不好说了。”
蔡京一听这话,不由愣了一下,随即马上说道:“这个没问题,我很希望能谋得这个职位。我知道开封府公务繁忙,肯定是走不开的。实际上出使辽朝我并不一定是合适的人选。换别的人兴许比我更适合,但是这是官家的意思,而且都已经下旨了,我若不去,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杨仙茅听他说的很委婉,不由笑道:“这个没关系,皇帝的旨意我听说很多大臣是经常违反的,包括王安石宰相也是经常推辞不接皇上圣旨的。再说了,你可以技巧一点,让皇帝知道你没办法完成这项使命,他自然就会换别人了。”
蔡京挠挠头问道:“那在下找什么借口比较好呢?”
杨仙茅早已经想好,当下微笑着说道:“我给你一种药,吃了之后会跑肚拉稀。你在使团出行的前一天就把他服下,第二天就会发作。这样你自然就去不了了,因为它可以持续好多天,一直拉到你完全无法出使,但不会伤到你的根本。”
蔡京其实很犹豫要不要用这种方法来违抗圣旨不去出使辽朝。但是出使辽朝其实也不是什么重大的使命,因为这时候的宋朝跟辽朝是兄弟国,关系很不错。因此出使辽朝只是一种礼节性的出访,不会有什么难度,也没有什么危险,回来一般也不会得到什么嘉奖。所以相比而言,杨仙茅通过吴王介绍的开封府推官这个职位就对他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了。如果因为出使辽朝而失去这个职位,那就得不偿失了。
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决断的人,因此只是略一沉吟,便决定按照杨仙茅的安排,到开封府担任推官,不去出使辽朝。
成为吴王这边的人,这个诱惑力太大了。这会为他下一步在官场上起到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蔡京马上抱拳拱手说道:“在下完全听从公子安排。”
杨仙茅点点头说:“你按照预定计划,是多久出使辽朝?”
“五天以后动身。”
杨仙茅想了想说:“那我尽快跟岳父说,务必在你出发之前把这件事敲定。”
蔡京又是一番感谢,并压低声音对杨仙茅说:“我知道办这种事肯定是要花钱的,明日一早我就把银子给您送来。”
杨仙茅点点头,的确,办这件事肯定要花银子的。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是因为在跟白芷郡主成亲的时候,吴王曾跟他说过,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他,包括官员需要安排个好差事。杨仙茅从妻子白芷郡主那里也了解到,吴王私下里卖官赚钱,其他亲王也这样干。这种事情皇帝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身为皇亲国戚,当然有点小手段是允许的,只要不出格就行,他们所能左右的官职也不大,影响不了什么。
送走了蔡京之后,杨仙茅来到屋里对妻子白芷郡主说,让她跟自己一起去找父亲吴王说一下,看看能不能给好朋友蔡京安排个京城开封府推官的职位。
白芷郡主不想管这种事,但是这是丈夫第一次求自己。而父亲曾经当着她的面对杨仙茅说过,以后有什么需要照顾的人可以找他,于是便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蔡京果然送来了一箱子白银。杨仙茅便带上银子,并带着妻子白芷郡主到王府拜见吴王。
杨仙茅直截了当的说了要求,并把银子送了上去。因为他知道吴王在卖官,那就没必要拐弯抹角了。果然吴王很痛快的答应,三天之内办成此事,让他等候消息。
果然,只过了两天,吏部就下文任命蔡京为开封府推官。当然,这个事情跟出使辽朝并不抵触。因为出使辽朝是一个临时性的差事,都是由现任官员担任的,而且都是比较低级的官员,才会被派去干这件长途跋涉的苦差事。
蔡京一高兴,又给杨仙茅重重地送了一笔线,然后到开封府报道。由于他奉旨要出使辽朝,所以报道之后并没有被安排差事。
即将出使辽朝这天,蔡京吃下了杨仙茅给他的药丸,果然很快上吐下泻,持续不断。太医院的太医也来看了,开了药却没有任何用处。拉了两天,蔡京整个人躺在床上都起不来了。
宋神宗见此情景,便下旨另外遣派了一个官员替换蔡京出使辽朝,而蔡京则留下来养病。
蔡京成功达到目的了,于是便停止服用杨仙茅的药。病情也就渐渐好转起来。
这些天里,京城里一直暴雨持续不断倾盆而下,像是要将整个城都淹没在水中似的。城里的积水越来越严重,很多低洼地带房屋都被淹没了。
因为没有地下排水设备,城里的积水很难排除。官府才开始着急,征集民工用水车装水运出城去倾倒。
不过,对于东京汴梁城威胁最大的,不是天上降下的雨水,而是黄河。
黄河是从东京汴梁城以北五里的地方流过。两岸河堤的修建,对于约束河道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由于这一片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黄河完全靠河堤在约束河道。如果雨量太大,河水暴涨,很容易造成漫滩甚至决堤,冲出河道淹没附近的农田。因此历朝历代都注重对黄河河堤的修缮,宋朝也是如此。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黄河因为洪水冲出河道而多次改道的记录。在历朝开始重视修筑河堤防洪之后,依旧有多次洪水冲毁河堤导致黄河决口,造成黄河改道的记录。由于东京汴梁的重要性,这一带的河堤的修建和加固更是重点,以防洪水缺堤,对京城造成致命威胁。
但是,河堤只能防范一般性洪水。若是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仍然起不到防护作用的。若更大的洪水出现时,黄河决口几乎是肯定的。就看黄河在什么地方冲破河堤一泻千里了。
为了保证开封东京汴梁的平安,朝廷早就制定了预案,一旦洪水超过警戒线,可能危及到汴梁附近河堤的安全,或有可能造成溃堤危险时,朝廷就会在下游泄洪区掘开河堤泄洪,以保证汴梁安全。
这些计划也都是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实施的,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因为这次,东京汴梁遇到了数百年一遇的超级洪水。
负责京城一带河堤的维护任务的提举姓洪,他已经得到了多次警报,黄河上游出现了大面积降水。盘龙峡谷等地更是出现了可怕的前所未有的洪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大宋小郎中 第799章 洪峰来了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多很多,防洪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洪提举在进入雨季之后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天天带人在河堤上巡查,同时调集民工增高加固河堤。
他给朝廷的紧急奏折要求拨付专款修缮河堤,尽管皇帝已经批准了他的奏折,可是需要的大量的草袋子、运输用的独轮车,以及箩筐之类的东西却迟迟未能到达。他要求户部紧急调集的民工也一直没有到位。
他这负责河堤维护的提举,实际上权力并不大。加固河堤必须向三司要求拨付专款,同时要向户部要求调集民工,然后他才能够对河堤进行加固,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些都需要相应部门的协作,可是他需要的紧急协助却一直没有到来。他趴在河堤之上,看见黄河水慢慢往上涨,而且越长越快,已经接近警戒线了,把他急得团团转。一天几道公文紧急报送到三司和户部。但是得到的答复一直是正在加紧购买,库存已经没有了。
而吏部的回复是,京城附近民工能调用的已经差不多用完了,还要调用的话,需要从其他地方征集,需要时间。
实际上洪提举完全知道,这些说辞很大程度上都是推诿。每一年朝廷都有专门用于京城防汛的专用银子,但是这笔钱却一直迟迟不能到位。洪提举很怀疑这笔钱究竟是不是被三司的官员们挪作他用了,以至于需要用钱时拿不出钱来。
1...317318319320321...4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