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再过几天,跟随登陆舰队活动的另外几支支援舰队也将赶到,到时候还会增加20多艘快速护航航母。
反正就是,并不缺乏发起强攻的兵力。
等到各路舰队到达,随时能发起进攻行动,因此就算缺少了第二十二特混舰队,也没多大的影响。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第二十二特混舰队遭受重创而丧失作战能力的情况。
不要忘了,第二十二特混舰队执行的诱敌任务,遭受打击的概率很大,因此未必能全身而退。
如果只是执行一项秘密任务,3支特混舰队显然是绰绰有余。
在东望洋,拥有6艘大新航母的3支特混舰队,绝对是能够横着走的存在。
收到各特混舰队的回电之后,白止战才去吃了晚饭,然后就回去睡大觉了。
连着熬了几天,别说白止战,像周涌涛这些年轻人都已疲惫不堪。
也就在这几个小时里面,发生了很多事情。
他跟郑江明的推测,或者说六局的“预测”大多变成了现实。
当地时间的19日夜间,华莱士宣誓就任总统之后几个小时,纽兰国会在紧急召开的全体会议上,通过了由黑尔提交的一份法案,正式宣布华莱士在金湾宣誓就任总统的行为违反宪法。
随后,黑尔以国务卿的身份,签署了对华莱士的逮捕令。
不过在此之前,驻扎在金湾的纽兰军队已向新总统宣誓效忠。
更加重要的是,洛福斯的私人秘书已经到达西海岸地区,并且在黑尔签署逮捕令的时候见到了华莱士。
正是如此,华莱士随后宣布,黑尔为联邦叛徒,犯了叛国罪。
关键,华莱士的指控并不是空口无凭。
&n
第626章 尼兹的选择
吃晚饭的时候,郑江明还开玩笑,因为无法获得军队的支持,特别是陆军,所以华莱士多半会步丘尔后尘。
不同的是,他无处可去,因此很可能会飞往霍瓦依群岛。
关键就是,纽兰海军与陆军一向不和。
此外,尼兹是洛福斯一手提拔起来的海军将领。
也许其他人不会相信洛福斯的生活秘书提供的证据,不过尼兹肯定会相信,至少没办法自欺欺人。
如此一来,他就有很大的可能选择支持华莱士。
提到这一点的时候,郑江明还提到了一件事情。
当初在决定与华莱士搭档的时候,黑尔首先就表示反对,而且包括马歇尔在内,几乎所有陆军高级将领都觉得,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这个典型的保守派政客会是纽兰联邦参战的一大障碍。
只是,海军方面的立场却不一样。
在支持华莱士的将领中,就包括前任东望洋舰队总司令,在纽兰联邦参战后来转任海军作战部长的金凯德上将。
关键还有,在过去2年多里,华莱士筹集到的战争捐款,绝大部分用来为海军建造新式战舰。
这跟马歇尔等陆军将领跟他不和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传统保守派更倾向于打造海军,而不是扩充陆军,因为捍卫纽兰本土需要的也就只是海军。
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果。
不管尼兹是否愿意承认,在华城掌握话语权的黑尔与马歇尔等人,会把他,以及追随他的海军将领当成华莱士的人。
再说,尼兹之前也确实从陆军手里夺走了不少利益。
显然,只是出于维护政权稳定的目的,黑尔与马歇尔等人都不会放过尼兹。
如果只是个人安危,尼兹说不定会以大局为重,因为内乱只会让纽兰联邦提前输掉这场大战。
可问题是,涉及到的不止是个人安危。
像斯普这些由尼兹栽培提拔,在战火当中一路走过来的高级将领,也肯定在黑尔的清洗名单里面。
在失去最优秀的舰队指挥官之后,还有取胜希望吗
毫无疑问,斗争发展到这个份上,早不是个人安危的问题了。
郑江明才由此提到,华莱士会去投奔尼兹,而在权衡了利弊之后,尼兹很可能会选择支持华莱士。
在前往珍宝港之前,华莱士肯定得让尼兹宣誓效忠。
其实,这也是帝国高层让舰队停止发起进攻的关键所在。
如果按计划攻打霍努岛,华莱士就真的走投无路了。
简单的说,暂时停止进攻行动其实是一个给尼兹的信号,让尼兹知道,只要他能支持华莱士,就有望结束战争。
至于纽兰内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然,在获得了尼兹的支持之后,华莱士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反攻本土,而是跟协约集团停战。
没有后顾之忧,他才能够迎接来自黑尔的挑战。
关键还有,或许能够从协约集团获得支持。
不管怎样,失去本土的舰队,不过是无根浮萍,也长久不了。
只是靠霍瓦依群岛上的兵力,以及储备的作战物资,就算尼兹与斯普骁勇善战,也没有丝毫胜算。
由此可见,只要华莱士前去投奔尼兹,就必然得向协约集团投降。
换个角度,尼兹收留华莱士,也就等于选择向协约集团投降。
郑江明的这个判断,很快就得到印证。
晚上9点过后,也就是吃了晚饭之后不久,海军司令部发来具体命令。
前往指定海域,派战斗机为一架来自纽兰本土西海岸的飞机护航,并且做好营救机上人员的准备工作。
电报当中,还着重提到,让医务人员及时就位。
这也是安排白止战去执行这项任务的关键所在。
“秦岭”号上有全舰队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完备的医疗中心,还有几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
如果需要紧急救治,就得靠这些医生。
只是,在电报当中,没有提到具体的营救对象。
不过,也没有这个必要。
到了半夜,六局发来了最新情报。
部署在天使城的纽兰军队已经向华城方面宣誓效忠,并且在巴顿将军的指挥下,开始向金湾进军。
第627章 束手就擒
4日后的4月23日正午,东北东望洋。
那几架梁夏海军的战斗机在盘旋几圈之后,才窜入高空,朝着西边飞走了。
远处海天线上,已经出现了几根桅杆。
虽然在20多千米之外,但是透过望远镜就能辨认出来,那是梁夏海军的战舰,因为只有梁夏海军的战舰,才会在桅杆顶部安装防空警戒雷达。根据雷达的尺寸,那肯定是几艘战列舰。
因为雷达天线太过笨重,所以纽兰战舰上,雷达安装在后桅杆或者副舰桥上面。
盯着远去的战斗机看了一阵,斯普才不自禁的叹了口气。
虽然不是由他下达命令,但是得由他自行命令。
在“埃塞”号的飞行甲板上,准确说是在飞行甲板前端,整齐摆放着数十架舰载机。
附近,隶属于第52特混舰队的4艘小型航母也是如此,舰载机放在飞行甲板前端,飞行甲板处于回收作业的状态。
因为飞行甲板的前端被占据,舰载机没法从航母上升空。
此外,舰队里面的其他战舰,同样处于“非战斗”状态。
大型战舰的主炮炮管都处于水平位置,而且套上了炮衣。副炮炮口都指向后方,同样套上了炮衣。至于高射炮,炮位全处于开放状态,炮管呈水平状态,炮手在战舰内部,附近的舱门全都关闭。
为了便于观察,舱门边缘还涂成了醒目的黄色。
这样一来,只要有人打开了舱门,从战舰里面出来,即便在十多千米之外,侦察机的飞行员都能看到。
当然,所有战舰都按照要求,关闭了除短波电台之外的电子设备。
其中肯定包括雷达。
这些,全都是按梁夏舰队的要求做的。
斯普知道,在舰队四周,还有好几架专门执行监视任务的舰载侦查机,也可能是护航战舰搭载的水上飞机。
这些飞机上的飞行员肯定在用望远镜监视海面上的战舰。
此外,西边那些正朝这边驶来的梁夏战舰,全都做好了战斗准备,在接到命令之后就能开火。
只要纽兰战舰胆敢轻举妄动,那些战列舰的主炮就将获得发挥威力的机会。
不出所料,在那些梁夏战舰后方,还有几十架挂着鱼雷与炸弹的舰载机在低空徘徊。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梁夏海军的突击编队赶到。
为首的就是6艘“南珠海”级快速战列舰。
其实,这也是斯普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看到这种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战列舰。
虽然在斯普指挥的第3舰队里面,也有6艘快速战列舰,其中4艘“南达”级是不久前服役的后条约型快速战列舰,但是跟梁夏海军的“南珠海”级比,两者的差距之大,简直是一目了然。
最明显的,也就是大小。
舰体长度、桅杆高度与上层建筑的尺寸等,在巍峨的“南珠海”级的旁边,“南达”级根本就不像战列舰。
当然,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
别看斯普擅长指挥航空作战,但是在获得重用,成为特混舰队司令官之前,他在巡洋舰上服役了20多年。
要说的话,梁夏海军的“南珠海”级才是真正的后条约型快速战列舰。
如果一定要做一个对比,“南达”级所对应的,其实是梁夏海军放弃的“浊海”级,仍然是条约型快速战列舰。
最主要的体现,其实是在设计思路上。
条约型战列舰,在设计的时候体现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首先确定标准排水量,然后根据可以选用的技术设备,由海军确定具体战术性能指标,经过权衡与取舍之后,拿出详细的设计方案。
因为吨位有限,所以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
结果就是,条约型战列舰总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给人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
比如纽兰海军的“北卡”级,因为需要达到较快的航速,加大了舰体长度,导致纵向稳定性不够,快速航行时前甲板会严重上浪,而且在某些航速区间,还会出现危及结构安全的剧烈震动。
此外,“北卡”级的装甲防护
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
突击编队里面,除了有6艘“南珠海”级,还有12艘万吨级巡洋舰与至少20艘大型驱逐舰。
这些,全都是在大战爆发之后建造的新式战舰。
虽然出于习惯,严重了“重巡洋舰”这个称呼,但是实际上,这些在大战爆发后建造的战舰,早就不是重巡洋舰了。
道理也很简单。
“重巡洋舰”这个概念,本身就来自两份海军军备条约,特指那些配备8英寸主炮的巡洋舰。与之相对的轻巡洋舰,配备6英寸主炮。至于吨位等其他指标,两种巡洋舰并没专门区分。
在条约作废后,重巡洋舰的概念已经不存在了。
正是如此,在条约作废后建造的,一般称之为后条约型。
最主要的差别,也就是吨位。所有的后条约型战舰,都是通过增加排水量解决条约型战舰存在的问题。
在技术水准差不多的情况下,弥补战舰性能缺陷的唯一办法,也就是增加吨位。
要说的话,后条约型重巡洋就是大了一圈。
当然,在用途上也有明确的区分。
虽然梁夏海军一直不缺防空战舰,还专门建造了一批以防空为主的远洋巡洋舰,但是所有的大型战舰都格外强调了防空作战能力,还无一例外的加强了防空火力,全都成了货真价实的防空战舰。
在重巡洋舰上,这一点体现得格外的突出。
即便标准排水量提高到15000吨,梁夏海军重巡洋舰配备的主炮,依然是在战前研制投产的200毫米舰炮,并没采用更大口径的主炮,也没采用更长的炮管,甚至没为提高射速做改进。
那9门200毫米舰炮的最大作用,其实是用来为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
显然,纽兰海军就没这么专一了。
比如正在设计的17000吨级巡洋舰上,纽兰海军就提出,配备比mk15型55倍径8英寸舰炮更强的主炮,而且倾向于扩大主炮口径,而不是通才用长身管,以及改进发射机构提高射程与射速。
毫无疑问,采用大口径主炮就必然付出更大的代价。
关键还是数量。
只是3支特混舰队,就有足足12艘新锐重巡洋舰,而纽兰海军的新式重巡洋舰总共都没这么多!
“俄勒冈”级才完成了设计,而“得梅因”级也就只有一个技术框架。
即便是“巴尔的摩”级,也只有区区数艘!
何况,在重巡洋舰之外,梁夏海军还拥有更加强大的大型巡洋舰,而且已经有12艘交付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