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王孙胜只能无奈地放弃大胆的计划,他现在是巢邑大夫,同时统领群舒事务,但若没有令尹和司马的命令,被安排在群舒的诸大夫是不会听从他命令的,毕竟他虽然贵为王孙,却资历太浅。
“我在朝堂中话语太过不足了……”经历此事后,王孙胜也意识到了一点,面对楚国这王族专政的制度,他觉得自己是能够更进一步的,但是首先,得依靠足够的军功增加自己的名头和实力!
一念至此,王孙胜将目光投向了位于群舒东北方的夷虎……
夷虎,也就是后世的合肥,这里为淮上噤喉,江东唇齿。得夷虎,可以西问陈、蔡,在楚国内部占有极大的话语权,北向徐、泗,就可以跟赵无恤争胜于中原,继续东进,则可以尽取吴国江北之地,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
……
吴王夫差八年,十一月初,姑苏吴城。
“大王,胥门将军来报,言楚军居巢之师攻入夷虎,将军兵少,无从抵御……”
几个月时间里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吴王夫差仿佛老了十岁,他疲倦地抬起头,说道:“夷虎?随他去罢……胥门将军能守住卑梁、昭关和庸蒲即可。”
昭关和卑梁是吴国在江北的两处要地,也是夫差的底线,至于庸蒲,是大江上的一处渡口,附近有一处名为“小孤山”的山峰,屹立于大江北岸,孤峰峭拔,与南岸山对峙如门,大江奔流到这里,因为两山相扼,所以十分狭窄,水流湍急,深险可畏。楚国舟师在这里经常要小心谨慎,不敢贸然前进,只要吴国的水军守住了这里,楚人就没办法和越国会师,就无法对吴国造成致命威胁。
虽然多次破口大骂王孙期,但现如今,夫差已经没功夫去夺回淮南江北的失地了,望着面前被烧成一片白地的姑苏之台,夫差的心里在流血。
在大夫逢同帅舟师回到大江后,与越国范蠡的水军在江门打了一仗,因为吴船长途跋涉归来,兵卒极其疲倦,故而虽然占了船只的优势,但双方不分胜负。
但夫差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越国人退出了大江,返回越地,夫差正好带着两万残兵从乌江渡抵达江东,回到了吴国的本土。
他们回来的太及时了,当抵达吴城时,越国人正好攻破了外郭,杀入城中,就像吴人在会稽做的一样,大量洗劫财物,掳掠女子,勾践还一把火将夫差苦心营建的姑苏之台给焚了!
这座宫室,可是夫差耗尽人力物力,让伯嚭花了两年时间在姑胥山上营造的,重堂邃宇,层楼疏阁,连栋结阶,高台四周还栽上四季之花,八节之果,横亘五里,让夫差能在上面流连忘返,逍遥享乐。
然而现如今,却只剩下一片焦土和瓦砾,宫中的美人也尽数离散,所幸夫差最宠爱的郑旦及时躲进了内城里。
感谢伍子胥营造吴城时的用心,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使得吴城的内城比起外郭更加坚固,而且背靠灵岩山,易守难攻,吴国太子友带着千余兵卒,死守此地长达一月,终于等到了夫差回来……
吴军的人数比越军多,但也只是勉强将城内的越兵击退,根本无力追出三江五湖,越人就这么不慌不忙地带着战利品和辎重粮食撤离,只留下了一个残破不已的姑苏城给夫差……
看着几乎被毁尽的家园,吴国的万余残兵无比哀伤,夫差也在姑苏之台的残骸边上默然良久。
“烧得好!勾践烧得好!”
很久之后,夫差才猛地拔剑,劈了一根从大火里幸免于难的梁柱,其用力之猛,仿佛在斩断过去的自己。
从这一日起,夫差似乎恢复了他父亲吴王阖闾的”口不贪嘉味,耳不乐逸声,目不淫于色“,他没有住进逃过一劫的吴国宫室,而是在几乎没有一栋完好屋子的姑苏之台遗迹住了下来,而且每天早上出来,必然安排人在门口大声质问他:
“夫差,你忘了泗上之败、姑苏之耻了么?”
他定会大声回答:“唯,不敢忘!”
对于夫差而言,泗上之败是他永远的痛楚,但赵国仅是占领了淮北便收兵了,没有继续南下,赵无恤更派船送了季札的棺椁来,表明没有灭吴之意。
于是比起赵国来,楚国越国就成了吴国现在更加穷凶极恶的敌人,尤其是越国,勾践的欺骗和背叛,是夫差永远无法原谅的!
然而他却无奈地发现,吴国现在腹背受敌,更面临兵卒不足的困难,别说反攻收复失地,连防御都艰难。
于是在经过天人交战后,夫差下定了一个决心。
“召伯嚭来!”
不多会,穿着皂衣的伯嚭赶来姑苏之台,匍匐在夫差面前瑟瑟发抖,他已经被夫差撤消了太宰的职权,闲置一旁,反倒是王孙骆越发受重用。
夫差横眉怒目,对伯嚭斥道:“汝多次误国,寡人本该杀汝,但念在汝服侍吴国二十余年,对社稷也有功劳的份上,饶汝性命!”
伯嚭稽首如捣蒜,为自己逃过一劫庆幸不已。
孰料夫差又将他揪起,说道:“汝曾见过赵无恤,汝婿更是赵无恤之妾弟,再替寡人去北方一趟,就说延陵季子棺椁吴国已收到,多谢赵侯仁德,夫差愿意与赵国摒弃干戈,和平处之!还望赵侯能归还吴俘,夫差愿以铜锡换之!”
(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1091章 狮子回头望虎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吴王夫差在图谋重振国势,而另一边,越王勾践却在为未能一战灭吴而遗憾不已。
勾践回想起来,他距离复仇是多么近啊,若是赵国能全歼夫差主力,让夫差只身南归;若是楚国能进攻吴国狠一些,像越国请求的一样,出动舟师横断大江,截断夫差的回援……无论是哪个,勾践都有把握在年内攻破吴城,让吴国万劫不复。
可惜没有如果,夫差还是回来了,带着对勾践的愤怒。
越国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是在破国六年后便匆匆伐吴,虽然去势汹汹,但当吴军残兵归来后,勾践却发觉,刚刚重建的越军并没有完胜对方的把握。
吴军也一样,他们在中原遭受了重创,直到现在士气依然很低落。
姑苏北部虎丘山一战,虽然吴王和越王都恨不得生吞了对方,但双方兵卒都没有战心,只是试探性地接触后便分开了,勾践立刻选择撤兵,临走之前烧了姑苏之台作为报复。
此刻越军已经抵达携李,传统的吴国越国分界线,因为夫差的反攻,三江五湖的吴国诸邑,越人均不能守,纷纷焚毁放弃了,对此勾践感到十分可惜。
站在行军队伍的末尾,回头看着吴国,看着姑苏的方向,勾践恨恨不已。
“下一次,寡人必灭吴国!”
这以后夫差不用再故作大度地让勾践保留国家,勾践也不必假装乖顺,吴与越,夫差与勾践,将再度刀兵相向,站在同一地位上厮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十一月初,当勾践统兵回到浙江口时,范蠡和大夫泄庸所帅的舟师也刚刚抵达这里。
在周宗这处越国最重要的港口,范蠡登岸拜见了勾践,向他汇报了此次舟师在大江与吴军的交战情况。
“吴国舟师由王孙骆、逢同所帅,因为在琅琊大败赵国的缘故,士气依旧高昂,且拥有数艘大舟艅艎,于江河湖泊中越船难以战胜。”
“吴国的步卒虽然遭到重创,给了寡人机会,但舟师依然强大啊,看来吴国暂时是灭不了了……”
但勾践就是勾践,在吴宫三年生不如死的生活他忍过来了,在越国卧薪尝胆的日子他忍过来了,如今既然已经复国,他也不顾一切地将精力放在破吴复仇上,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自然,也包括礼贤下士。
勾践朝范蠡重重一拜,对他说道:“少伯大夫,寡人如今已知道伐吴之前,汝与种大夫劝我稍待数月是对的,现如今灭吴的机遇已经错失,夫差恨我,来年必然攻越,寡人虽然复国,但为了不再受耻辱,当如何去做?还请少伯教我!”
范蠡在战前提出的十二等爵制度,在战争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越人这次出兵是为了反抗吴国的奴役,加上军功授田的鼓励,自然更为英勇。对此勾践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认为范蠡还有更多的主意没说出来,此人不比文种,会对勾践掏心掏肺,往往会留着一手。
见勾践如此,范蠡也只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来了,他连忙将越王扶起来,说道:“只要是能让越国强兵富国的计策,下臣岂敢藏私?”
于是接下来,范蠡便对勾践讲述了在战争期间里,他思索的几个策略。
“其一,还是大王一贯的政策,招抚流亡,开垦荒地,轻徭薄赋,让越人能够蕃息,也感激大王恩德。”
“其二,既然各处失地均已收复,也是时候对境内的内越、外越各个越人部落实现编户齐民了。越国的情况,是部落太多,小邑太众,不如效仿赵国,在村邑实行十伍制,这样就能方便统计全国人口,征召他们入伍。”
越国很多地方依然处于部落时代,不同氏族的越人躲在深山老林里不露面,勾践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宗主,范蠡的建议,可以让越国加强国内统治,把分散各地的人口充分变成经济和军事力量。
“第三,此次作战,越人因为府库没有足够的兵器,只能拿着农具甚至竹木做成矛,仓促应战。越国本就有许多金锡,可惜过去都被吴国剥夺,如今越已复国,大王应当重新振兴采矿和冶铜。此外,赵国得到越国铸剑师莫邪后,如今已能制铁兵万余,环首刀、铁戟等惨如蜂虿,既然赵国能如此,越国亦能如此,大王不如在民间遍寻能工巧匠,大兴冶铁,数年之后,越人便可以手持利器,宰割吴国了!”
“其四,此番伐吴,大王受制于兵员不足,虽然国人在开战之初斗志昂扬,但随着水稻成熟,虾蟹可捕,大多数人都没了战心,甚至有成群结队自行返乡者。法不责众,对此大王只能诛杀带头者以儆效尤,但此事也说明了,越国不可不有一支常年能战的兵卒,就像赵国的武卒一般。大王不若以心腹肱股,建立一支君子军?”
“善!”勾践从善如流,这三件事一一允了,尤其是第四件,正中他大肆扩军的下怀。
“还有第五……”
一口气说了四条强越灭吴之策,范蠡却一点都不觉得累,他心中隐隐认为,赵国能够大败吴国,越国能赢得现在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是西子用她的身体换来的,每每想到这一点,范蠡就心中绞痛,只能将精力投入到助勾践兴越上,才能让自己好过一点。
他继续说道:“第五,大王当谨记,灭吴非一日之功,而灭吴也不是终点,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越国必须拓展纵深。”
勾践问道:“少伯说的可是三江五湖之地?”
越国的领土,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而在御儿以北,就是所谓的三江五湖之地,也就是后世的上海、嘉兴、湖州。
三江五湖,相为襟带,负海控江。不仅是舟师进出吴地的必经之处,更难得的是川原沃衍,鱼盐丰饶,是吴越之间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
对于这里,勾践是很重视的,虽然仅能控制住五湖以南,但对于三江,他也烧毁了所有的吴国城邑,让敌人无法固守,方便下次进军。
范蠡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不止是三江五湖,大王请看看越国的周边,除了北面的吴国和东方的大海外,其实无论是向南还是向西,都可以大肆扩宽国境,收纳人口。”
“比如这彭蠡湖以东的地域,又称之为番,长久以来被干越占据。干越曾降服于楚国,但吴国西侵后,楚国已退到彭蠡湖以西,这片比越国本土还大的地方顿时成了无主之地……”
“还有越国南方,乃瓯越之地,生活着瓯越之民,臣曾派人去探访过,此地东界巨海,西际重山,利兼水陆,若能开辟为越国的后方,再妙不过。”
勾践有些疑惑,范蠡为何会对这些穷乡僻壤的地方感兴趣?
“大王乃越人之王,无论是干越,还是瓯越,其习性都是被发文身,错臂左衽,与于越相仿,而且言语也没什么障碍。这两处没有大的邦国,各部落小邑只要稍加笼络威胁,便能臣服于大王,当地民风彪悍淳朴,只要稍稍给些赏赐,便可以作为勇士冲锋陷阵。如此既拓宽了越国的纵深,又增加了兵卒来源,何乐而不为呢?”
勾践大喜,同意了范蠡的建议,让文种负责国内制度更易,让范蠡立即着手去招抚干越、瓯越。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范蠡心里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出来……
……
十一月中旬,冬至日前夜,就在南方吴楚越三方在江淮继续角力的时候,赵侯无恤也终于回到了阔别半年的邺城。
是日,赵侯夫人乐氏带着无恤的夫人和儿女们在宫门相迎,这一次,才四个月大的新生儿赵偃成了赵无恤的新宠,不过小家伙看上去很懒,被赵无恤逗弄了一会就困得不行,由季嬴抱回去睡了。
这一夜,赵无恤选择在正室夫人的长秋宫里歇息,他换上一身常服,考了考赵国太子赵恒的功课,又对乐灵子说了说他对乐茷的安排。
乐氏自然喜不胜收,但喜中却依然在忧色,在赵无恤的询问下,她有些难过地说道:“这个月天气太冷,以至于夫子(扁鹊)也有了小恙,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扁鹊已经快九十岁了,这位老人活得比公子季札还要长,因为他精通医术,又注意饮食起居的缘故,过去几乎没有生过病,让人的感觉就是医祖百病不侵。
然而事实上,再高明的医生,也是人,是肉体凡胎,这次生病,可把老人折腾得不轻,自我诊疗后,好不容易才康复过来,但精神却差了几分,也难怪乐灵子如如此担心了。
赵无恤答应次日便去城中探望探望扁鹊,然而第二天一大早,他还没来得急换衣出门,赵国的司礼公西赤便欣喜地跑来告知赵侯一个“大好消息”。
“恭贺君上,天子派刘公前来致胙了!”(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听闻天子致胙,赵无恤倒是没有像公西赤这么在意和兴奋,而是先派人统治宗伯史赵,让他过来商议如何准备迎接仪式,同时也细细了解这“天子分胙”所蕴含的意义。
作为赵氏的宗主,赵无恤自然知道,胙(zuo),就是祭肉的意思,一般来说,是冬至或者腊祭时,祭祀给祖先使用的贡品。
春秋是一个宗法时代,而维系宗族的核心便是祖先。就赵无恤所见,上到天子诸侯,下到庶民百姓之家,每逢节庆,各家各户都要按照姓氏族别,宰杀专门蓄养的牺牲祭祀祖灵。祈福时以牲体通神,祖灵在享受祭肉之后,便将福祉寄寓在祭肉中,所以,在祭祀后将牺牲的肉加以分割,就称之为“分胙”。据说分到胙肉的人能够得到神的恩赐,因此,分胙往往是一个宗族祭礼的高潮部分。
对于普通的家族来说,分胙既有利于强化宗族的血缘关系,并巩固大宗的地位,分割胙肉的往往是德高望重者,称之为“家宰”,是卿大夫家臣之首,代家主行使权力。
而对于天子来说,分胙的意义更加重大,分割胙肉的人变成了“太宰”“宰相”,分胙的对象则是臣子、诸侯,不但可以明确君臣尊卑,更是拉拢同姓之国的一种方式,正如周公旦在制定周礼时强调的“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
“是故,这天子的分胙最初是在宗族内进行,受胙者只限于同姓,后来逐步扩大了范围,而延及与周天子有姻亲的姜、媯等国。”公西赤对此十分了解,不由侃侃而谈。
这是因为随着周王室的衰弱,为了广结联盟,保护王室的利益,不得已用胙肉向非姬姓诸侯示好。
开这个先例的是周惠王,因为忌惮齐桓公会不会有取代周室之心,想要拉拢楚国等与齐对抗,竟无视楚国当时仍然被视为“蛮夷”,赐楚成王胙:“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于是从这时候起,这胙肉的意义就变了味,乱了套。
到了齐国称霸时,刚刚即位的周襄王为了讨好齐国,也故技重施,让“宰孔”去赐齐桓公胙肉。这齐桓公好歹娶过王姬,而姜姓祖上也一直有女子嫁入周王室,姬姜如同一家,分胙在宗法上还说得过去。
这之后,因为晋国的崛起,国势更甚于齐,历代晋侯开始垄断了天子分胙的荣誉,而且每次都能得到最好的部位。
总之,在公西赤和史赵看来,谁能得到天子祭祀先祖用过的肉,那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这次天子派刘公来赐胙,相当于承认赵无恤抵御吴国,保卫中原的功绩,承认赵国对晋国的继承了。
看着二人激动莫名,赵无恤却淡淡地说道:“寡人还说呢,嬴姓与天子素无姻亲,缘何来致胙?”
他心里却依旧不太在乎,要知道,到了战国时代,这胙肉已经成了周王室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了,秦孝公强大时天子赐胙,秦惠文王强大时天子又赐文武胙,俨然是希望把秦国当做新的靠山。
这胙肉可不是大白菜,但送多了以后,却也像大白菜一样不值钱了。
虽然对此不感冒,但在迎接刘公的排场和仪式上,赵无恤却一点都没有马虎,他还让人将这件事在邺城和赵国各郡,乃至于盟国附庸里大肆宣扬。
到了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也就是腊祭当天,天子的使团到了……
……
一路走来,刘承心情复杂。
单平去年因意外坠车而死后,于是他成了周王的正卿,这项“天子致胙”的任务,也就得由他来承担。事前一个月,刘承就每天沐浴更衣,只吃素食进行斋戒。
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当日,祭礼刚刚完成,担任“宰”的刘承便以十分娴熟的手法将胙肉分割开来:必须割得方方正正,若是切口不整齐,让赵侯误会那可不得了。
从成周王城出来后,外面已经是银装素裹的寒冬,盟津几乎不能行进,可也只有这个季节,胙肉才不会坏掉。小舟破冰而行,刘承在船上小心翼翼地捧着装饰精美的漆盒,里面正是那块周天子亲自精挑细选的胙肉。不知为何,行到河中心时,他突然想起来当年周武王讨伐殷商,正是在这里的舟上,一条白色鲤鱼跃入他怀里……
邺城的位置,和殷商故都差不多啊,而武王伐商的季节,于是一个冬天吧。想到这里,刘承不由长吁短叹,他只求周武王保佑,这一趟任务能顺利完成,赵侯能够满意,也能够理会天子对他的垂爱。
因为赵氏对于道路的修缮和重视,渡过大河后,这一路都是坦途,刘承很快就抵达了邺城,在一队英武的羽林军护送下,进入外郭。
虽然曾经听说过邺城的繁华,但当亲眼见到此城景致时,刘承依然十分震惊。
首先是邺城之大超出了他的想象,从成抟治邺县开始,在经过十多年经营后,邺城已经从一个千户小邑,成长为人数近十万的大城市,比肩相邻的里闾从百里外就开始连绵不绝,结冰的漳水河畔,水车和各沟渠已经停止运行,但依旧可以看出开春时这里的农忙景色,种满冬小麦的农田被皑皑白雪覆盖,正应了在赵国那句比较流行的话: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因为小麦的大量种植,以及遍地水力、畜力磨坊的缘故,这种在成周尚属于卿大夫飨食特权的精细主食,在邺城却几乎人人都能吃上,只是精细程度的区别罢了。
充足的粮食养活了城内商贾、工匠,虽然是冰雪皑皑的冬日,但邺城外郭的各处市场依旧人满为患,洒了一层黑色的炭渣防滑的道路上车来车往,赵国各地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太行东西,乃至于卫、鲁的车辙都有了一个统一标准,所以交通无阻,马车牛车极多,一个不留神就会卷入车轮之下,或者堵在巷子里。
考虑到刘承这趟使命的重要性,赵无恤已经在城中专门清过场,好让天子公卿一路畅通无阻地沿着大道抵达目的地。刘承掀开帷幕,远远看到了城墙,果然如谣言所说,这堵城墙包了几层青砖,不但坚硬而且美观,但刘承担忧的是,这墙的高度显然是僭越了。
“也不知道,墙内的宫室又僭越了多少……”
正想着,眼看内城门口的临时祭坛已至,赵无恤一身玄端礼服,已经等候已久,刘承连忙收起了自己脸上的担心。
反正连鲁国的三桓都僭越了,赵侯僭越一二,也不足为奇。
于是刘承笑容满面地下车与赵侯见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天子有事于文武,祀事既成,祖考嘉飨,天子使吾赐赵侯胙,曰:予一人伏愿赵侯,备膺五福,保族姬姓……”
祝词说完后,刘承举起了装饰精美华贵的漆盒,想要站在他对面的赵无恤来接过。
赵无恤宽衣博带,玉佩将将,站在落雪的祭坛上,目光停留在漆盒上,看不出喜怒,只是双袖一展,做出了将要行礼道谢的架势。
刘承则按照规矩,又缓缓说道:“赵侯且慢,天子后面还有命令。命我告诉您:赵侯鞍马劳碌,加之对王室有功,特赐爵一级,不必下阶拜谢。”
他知道,赵无恤也知道,这其实是一句客套话,当年周襄王赐胙于齐桓公,被派去送祭肉的宰孔也是这么说的。
当时,齐桓公也十分忐忑,不知如何是好,召管仲商量如何处置这事,管仲回答说:“为君者不讲君威,为臣者不讲臣礼,这是造成祸乱的本源,君上当拜之。”
于是齐桓公很惶恐,出来接见宰孔说:“天子的威严离我不到咫尺之间,小白岂敢接受天子‘不必下拜’的命令?我不能如此失礼。”于是齐桓公下阶对着宰孔再拜稽首,然后才登堂接受胙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