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外面天气寒冷,加上公子刺有点怕生,进了船舱就不再出来,只是隐隐能听到嘤嘤的哭泣,慢慢声音变弱,化作轻轻的鼾声。
两位赵氏官长也在背着手观望两岸景色,同时也在谈论这位质子。
“昔日贵公子,明日阶下囚,这秦国公子小小年纪便要受这羁旅之苦,子轲,你也是秦人,你怎么看?”阚止身居高位,言语里多了几份自信的傲然。
年轻的刘德连忙说道:“小人乃赵国冯翊郡人,不是秦人。”
阚止见他吓成这样,大笑道:“要等明年元月一日,赵国才算正式建立,你初入赵氏,可能无法理会吾等的心情。从君上在鲁国建立基业,到现如今威服中原,列为诸侯,十多年来的辛苦筹划,总算是有了回报。”
他又遗憾地叹息道:“可惜我要镇守冯翊郡,无法亲自去观摩此等盛况。”
“君上一定不会忘了郡守的功绩。”刘德虽然才加入赵氏幕僚不到半年,却因为他嘴甜懂事,又十分了解秦国事务,遂被赵无恤看重,经常使唤他跑腿,若不出意外的话,未来恐会是赵侯身边的新红人。
但现在的话,他只是一个跑腿小厮,许多高层的事情都不得知晓,此刻既然提及,便试探地问阚止道:“小子听闻,君上正式建国后,将更易制度,不知未来赵国的六卿会是哪些人?”
“六卿虽然尚在,可与晋国六卿完全不同了。”阚止哑然失笑,“赵国只会有一个挂名的上卿,那就是永镇三川的韩子寅,但他又不会担任任何中枢实职。国内军政,将由五位亚卿承担,分别是相邦、大理、大司马、计相、宗正,自此以后,政、军、财、法将分离开来。”
阚止虽然对位列百官之首的卿一级别十分眼热,但他也知道,以自己的年纪和资历,是暂时无法企及的。赵国相邦自然是老臣董安于,也有人猜测,等董子告老后,在鲁国掌权的张孟谈会被调回来接任。大司马则是邮无正,但兵权实际上控制在赵君手中。管理财政的计相不必说,计然是也。法律专家邓析任大理,可见赵侯对律法重视到了何种程度,至于宗正,赵氏家族里最年长的史赵将担任此职,不过这也是最没有实权的一个。
至于阚止等稍年轻一些的,顶多能做一郡之长,按照“宰辅必发于州部”的原则,想要再往中央爬,先在地方上做出一番成绩来罢!
不过阚止并没有丧失信心,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且赵国六卿除了韩氏外,都不再是世卿世禄,而是随时可以替换。
何况赵无恤也在酝酿更多的改革,比如改易爵位,比如在策侯建元后,给诸多功臣的封赏,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阚止。
受到刘德的吹捧,阚止心里舒服了一些,拍了拍他,勉励道:“赵氏为官不论出身,唯才是依,子轲也要多努力……”
刘德唯唯诺诺,不知不觉,百里山河转瞬而过,天色近晚,“渭阳”号也驶入了风陵渡口,按照行政划分,这里已经属于河东郡的范围,赵律规定,郡县长官无故不得越境沟通,阚止也就送到这里,让刘德和百余赵卒继续护送秦国公子入邺……
远看一行人在河东地方官迎接下远去,船上的阚止又叹了口气。
“届时邺城一定是明堂大开,君上高坐君榻,享受诸侯朝贺,只可惜,我看不到这一幕……”
……
人生第一次长途旅行的秦国公子刺晕船了,在傅姆怀里吐得七荤八素,好不容易大船靠岸,本以为可以歇一口气,谁料旅途才刚刚开始。
好在河东官吏考虑周到,给秦国质子配置了一辆四轮大车,白色羽绒做成的轿帘,里面还烧着暖炉,鹅毛填充的丝质枕头垫着公子刺的脸蛋,毛皮镶嵌的壁墙在头上汇成拱顶,瑟瑟的寒风中车内却温暖宜人。但不管整修得多么平整,路面总会有颠簸,亏得四轮车子十分稳健,只是轻轻摇晃着,令人安慰的晃动让公子刺感觉自己仿佛还呆在母亲臂弯里。
一队骡子跟在他们后面,驮着秦国献上的礼物和河东官吏认为足够养活秦国质子的食物。比起秦国那不太讲究的宫廷食谱,赵氏的各种面制甜食显然更合公子刺的胃口,不考虑外面的天气的话,一切都还算不错。
沿途下车小解时,公子刺只感觉寒风几乎要冻掉自己的小鸡,抬头望去,整个河东平原一片白雪皑皑。不过他们运气不错,在翻越太行山时,天气开始转晴,虽然积雪给车子前进造成了很大困扰,好在沿途每隔二十里便有一处亭驿,裹得严严实实的亭长和亭卒们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氓隶过来帮忙推车搭桥,在无数双手的推攮下,车队得以继续前行。
不过公子刺忘不了那些在寒风中冻得满脸发红的氓隶,他们神情苦闷,头发长期没有清洗都板结了,在这大冬天里依然散发着一股哄臭。最让他惊惧的是,有一次竟有人乘隙靠近,跪在他面前陶陶大哭,声称自己是秦国兵卒,希望秦国公子能把自己带走,带回家去……
那个人很快就被赵氏的亭卒拖了下去,赵氏官吏过来出言安慰,这场惊吓也并未延缓他们的速度。
公子刺不知道的是,他们所走的这条釜口道,过去车不并轨,马步并鞍。多亏了战败后数万秦、郑俘虏没日没夜的劳作,才拓宽成现在的模样,因为劳作强度太大,几乎每前进百步,都有一个俘虏丧命。这条连接邺城与河东,跨越太行山的道路因为是横向的,故被称为”横道“,据说赵无恤还有意再修一条从河内一直延伸到柏人“直道”。
十二月下旬,换了一辆双轮车后,他们终于翻越了层峦叠嶂的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
邺城,已然在望了。
……
公子刺是在雍都出生、长大的,在他眼里,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直到车队抵达邺城郊外,掀开车帘,他看到眼前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结冰的漳水河畔,农田被皑皑白雪覆盖,阡陌整齐划一,一个又一个里闾相连,一直延伸到天边,人口的密集远胜岐阳。笔直的大道在此交汇,被洒了一层黑色的炭渣防滑,道路上车来车往,繁荣的市场点缀其间,哪怕昨夜刚刚降下大雪,也无法冷却商贾们的热情。
“人口近十万,富丽甲天下……公子,欢迎来到邺城。”曾经的秦国人刘德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赵的一员,骄傲地给公子刺介绍邺城,冀州最璀璨的明珠,未来赵国的都城。
“若是在晴天入城,会比现在更多几分热闹与喧嚣。”一边说着,刘德一边和从邺城出来迎接的鸿胪寺官员接洽,他本人便是在鸿胪寺任职的,这是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相当于昔日的行人署。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八,秦国质子正好赶在明年元月一日的策命典礼前抵达,让鸿胪寺的主管公西赤松了一口气,这些天总有外国使节络绎不绝地赶来,可把他们忙活坏了。
前来朝贺聘问的外宾,一律都要接到内郭的馆舍好好保护起来,所以一行人开始横穿邺城,朝内城走去。
所谓“大都无防”,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城市太大,并且时刻都在扩张,城墙很难围起来,邺城这种新兴城市更是如此,今年修了城墙,明年城墙外又会增加许多街巷,对防御不利,于是索性把防御交给都城周边的附属要塞,只在内城修墙。
当穿过车水马龙的邺城大道,远远看到白雪中屹立的赤黄色城墙时,所有初到邺地的秦人都张大了嘴。
这是他们从未见识过的雄伟城池,高达五丈的高墙又用砖包了几层,不但使城墙更加坚固,比起夯土墙也美观了不少,何况鲁班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外观的美感,此刻阳光一照,整个城池仿佛是金色的……
赵国的新城已经不考虑是否逾越了诸侯规格了,赵无恤一改刚搬到此处时的简朴,对鲁班的要求便是:要把邺城建成独一无二的雄城,冀州的中心,天下的中心!
“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来自秦川的刘德不由生叹,这是对邺城,对河北最恰当的评价,此处真是霸业肇兴之地。
公子刺也坐在车帘边抬头仰望,仰之弥高,连脖子都酸了。这就是他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要生活的城市么?
也不知这面城墙后,会是怎样的光景,又能带给他怎样的震撼?
孩童总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在旅途的消磨下,离开故乡,离开母亲的悲伤已经略为淡去,他那颗小小的心脏,已经不知不觉充满了期待。
还不等他们从缓缓开启的城门洞下通过,公子刺便听到头顶传来一阵少女的吆喝。
“喂!”
他再抬头,却看到一群人高马大的赵军侍卫满脸慌张,被他们护在中间的,是一位扎着发鬟,紫衣金饰的贵族少女,她正努力踮着脚,试图爬上比她还高的城垛。
公子刺何曾见过这等人物,不由惊呆了,却见那少女也不用旁人帮助,自己跳上了城垛。
她叉着腰,居高临下,虽然才十岁不到,却像极了一位睥睨众生的女将军,伸手指着城下的公子刺道:“我听兄长说,从秦国来了个质子,唤作赵刺,便是你了?”(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1038章 长乐未央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ps:新的一个月到了,求下月票啊!
赵氏迁入邺城时没有大兴土木,直到今年列为诸侯的大局已定,才开始加紧修筑宫殿,因为赵氏的臣子们都认为宫室”非壮丽无以重威”,纵然财政困难,也必须把君上的寝宫和朝堂给补上。
于是鲁班亲自规划了两座宫殿,分别名为“长乐宫”和“未央宫”,取自当时“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的吉祥话语。其中未央是朝会用的大殿堂,重在威仪。长乐是寝宫,更为生活化一些,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规模虽然比起虒祁、铜鞮略为不如,但式样的新颖和舒适却更胜几分。
长乐宫中也有让赵无恤办公的偏殿,名为“日居”,取自《邶风.日居》,“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总之任何一座宫殿的名字,都拥有其独特的含义,显得古风十足。
十二月二十八这天,日居殿内,赵无恤坐于君榻上,虽然正式的典礼在夏历元月一日才举行,但他已经开始称孤道寡,冠冕衣服也换上了诸侯的式样。不过他现在却没有诸侯该有的高高在上、深不可测,而是像一个寻常家庭的父兄般,对一个立在殿内的小女孩训斥道:
“胡闹,简直是胡闹!城墙高十丈,若是脚下打滑失足落下,你现在已是粉身碎骨了!”
女孩十岁左右,鬟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白狐裘内是紫衣金饰,此刻正撅着嘴背着手站在赵侯面前。
一般女孩这时候会哭哭鼻子,钻到父兄怀里撒撒娇,然而赵佳却还有些不服气,倔强地说道:“我身轻如燕,绝不会失足,此事本来就没什么大不了,都是那些羽林侍卫告状……”
“休要怨别人,你可知道,我虽不责打你,但侍卫却是要连带受罚的,你每一次犯错,侍卫便要被鞭打几下,日积月累,跟在你身边保护的谁不是一身伤痕?”
赵佳这下知道自己不占理,她脸皮厚,又仗着兄长宠爱,自己受罚无所谓,身边人受责备却会很伤心,顿时垂认错道:“佳错了,还望兄长不要责罚侍卫们。”
“在你真心认错改过之前,身边人的受罚便不会停止。”赵无恤叹了口气,十分无奈,也有些欣慰,其实只要本心不坏,年幼调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国内大夫贵族面前,赵无恤是对他们生死予取予夺的可怕君主;对国外诸侯而言,他是贪得无厌的霸道强邻;对他的儿子们而言,他是令人畏惧的父亲。可唯独对这个调皮的小妹,赵无恤偏偏就无计可施。
许多次在她惹祸调皮的时候,无恤都气得想要举起竹棍,扒下她裙裳狠狠打一顿屁股让她知道教训。可每每举起手来,看着她那双颇似父亲赵鞅的倔强目光,心却又软了下来,怒火烟消云散,最后只是将高高举起的手在她头顶轻轻拍了几下。
长兄如父,邺城赵宫内的人都知道,赵侯疼爱这个小妹更胜他的子女几分。
于是也滋生了她的娇惯和放肆,渐渐愈演愈烈,四处飞鹰走犬,在宫室里荡秋千已是常事,如今更是跑到城墙上撒欢……
这种危及她生命安全的事情,赵无恤就不能容忍了。
“佳这不是想见远房堂弟心切么……“见兄长真动了怒,赵佳便换上带着酒窝的笑,开始坐到赵无恤怀里,揽着他的脖子撒娇。
看着小妹脸上的酒窝,赵侯的怒气消散了,直到这时,他才正眼看了看一同被领进来的秦国质子,恢复了威仪的声音问道:“汝便是秦国公子刺?”
“小子正是……赵刺。”公子刺才七岁半,眼前赵无恤与赵佳兄妹情深的场景,让他又想起了母亲的怀抱,鼻子一酸差点哭了出来。好在这一个月的羁旅成长了许多,勉强忍住泪花,努力按照雍城大郑宫里的规矩给赵无恤行礼。
在秦国见过他的鸿胪寺也在赵侯耳边证实,这的确是秦伯的嫡长子,对此赵无恤很满意,虽然还不能放心,但这是秦国屈服的标志。
“按照渭水之约,我……寡人与秦伯以兄弟相称,你应该是孤的子侄辈才对。”
赵无恤拍着赵佳笑道:“他应当称你一声姑母。”
“姑母?”赵佳眼睛顿时就亮了,抬起尖下巴对公子刺道:“快叫我姑母!”
“姑母……”公子刺小声喊了一下,赵佳便欢喜得不行,手舞足蹈,跑过来绕着他看了又看,最后拉着他的手道:“佳又多了一个侄儿,你以后便跟着我了。”
这让公子刺脸都红了,他从小在雍城,从没跟这么漂亮的同龄人接触过,虽然少女的手并非柔夷,而是极为有力……
看着赵佳一副将公子刺”罩着你“的神态,赵无恤哭笑不得,其实非但是这外来的质子,就算是他的儿子赵恒,以及赵氏的长孙赵周,在长乐宫里都是跟在赵佳身后乱跑的小跟班……
这样下去是不是不太好?唐朝公主干政之患,是否要提前防范一下?赵无恤也有过这样的顾虑,他打算在自己列为诸侯后,也要让夫人们在宫中立立规矩,请一些傅姆给未来赵国的公女、公子们上一上礼仪课,诸侯之家跟寻常百姓家毕竟是不同的。
但在此之前,就让她们尽情享受童年吧……赵佳正在和七荤八素的公子刺商量等会是去玩雪还是冰嬉,无恤笑了笑,不想剥夺独属于孩子们的快乐。
不过对于公子刺的处置,还是要谨慎的,考虑到赵氏强行将秦变成了小宗,公子刺改称赵刺,也算赵氏宗亲的一员。于是他便嘱咐宫人在长乐宫附近为赵刺安排一个居所,配备一些照料起居成长的人员,待遇一如赵国公子,平日允许他进出长乐宫。
在勒令赵佳不得欺辱公子刺后,无恤将这两个孩子打了出去,正了正衣冠,继续开始办公。
一个国家建立的前夜总是忙碌的,无论是军、政、财、法、礼,都要考虑许多事情:旧的制度要废弃,新的制度将确立,还要安排对臣下的封赏。
不过眼下最为迫在眉睫的就是两件事:其一是建国典礼的演习,二是大开明堂,广迎宾客……
就在秦国公子刺入邺的次日,来自楚国的使节团也驶过了漳河桥,进入邺城,行人王子圉当日就被迎入内城,赵无恤在未央宫中接待了他。
……
和一副古典园林范的长乐宫不同,未央宫继承了商周以来宫殿的规整大气,连接邺城南北二门的笔直中轴线正好从这里穿过。
未央宫的大殿名为“含元殿”,左边的偏殿为“宣仁殿”,右边为“宣德殿”,对外来使节的接见,一般在“宣德殿”举行。
尽管赵无恤本人是排斥使用太监的,但为了避免人言可畏,长乐宫里还是使用了铜鞮、虒祁二宫中淘汰的的小寺人。与其一墙相隔的未央宫则不禁男子出入,基本使用竖人,只因赵无恤不想大规模阉割少年。
在竖人的指引下,楚国使者王孙圉步入宣德殿。
王孙圉一路上没少观察,他现不论是未央宫,还是这宣德殿,其威仪都不亚于楚国郢都宫室。
宣德殿前,中央为有蛟龙浮雕的斜坡,用于得到特许的人乘车而上,左右为洁白的石台阶,供一般臣僚使者拾级而上。
王孙圉登上台阶,一抬头,但见大殿础石之上耸立着高大木柱,屋檐上对峙着一双彩绘的玄鸟,展翅欲飞,其下木兰为栋椽,杏木作梁柱。青石板的地面延伸在整个视野内,数十名持戟的羽林侍卫站立于此,个个都燕颔虎头,魁梧雄健,穿披铁甲,手持长戟,威风赫赫。
经过层层防卫后,便是宽敞的殿门,门扉上有漆染的花纹,门面上装饰着鎏金的铜兽。
进入殿内后,回廊栏杆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图案,窗户上镶嵌着赵氏独有的“玻璃”,采光极佳,这倒是在其他诸侯的宫殿里见不到的奇景。
“久闻赵氏国力强盛,能在与诸侯大战之后,便建起这样一座宫殿,而民间却还没有凋敝之色,这赵国,真是可怕啊……”
“楚国使者到!”
“请入内!”
随着引导者的两声长呼通报,王孙圉收回自己的惊异,将佩剑卸在剑架上,褪下鞋履,只着足衣,趋行入殿。等走了十数步后,他直视前方,却见殿内君榻上坐了一人,身着诸侯规格的常服和冠冕,衣黑绶赤,配玉玦,腰带干将宝剑,也在看着他,大概就是赵侯无恤。
“楚国外臣王孙圉,代寡君问赵侯安好,恭贺赵国之立!”
以外臣见诸侯的礼仪拜见后,王孙圉高高举起国书,子夏将其接过交给赵无恤过目。
虽然楚国称王,但过去与晋外交时,一贯只称“君”,以免两国在称谓上尴尬,这封帛书里也一样。信中说,楚君对赵能列为诸侯充满欣喜,希望能延续楚晋之间互派行人常驻的传统。这番作态,明显是想与新兴的赵国做朋友。
“楚国国君、令尹之愿,亦寡人之愿也……”经过多日练习,赵无恤依旧习惯了称孤道寡。
两边又是一阵寒暄,赵无恤还表达了对楚昭王薨奄的沉痛心情,对他率师伐赵6浑只字不提。虽然从他这里叛逃的王孙胜很有可能跑去楚国,但与楚国化干戈为玉帛,对赵国而言有利而无害。
随后王孙圉又从袖中抽出这次北上所带的礼物名单,希望赵侯笑纳。
无恤粗略地看了看,无非是楚国特产的苞茅、犀角犀皮、象牙、梓木、铜锡之类。扫了一眼后,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笑道:“久闻楚国多宝,敢问王孙一事,和氏之璧犹在乎?”
(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1039章 和氏璧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ps:晚上还有一章,求月票
和氏璧,是一个在当世流传甚广的传说:两百多年前,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获得了一块不起眼的璧,将它奉献给了当世的楚君蚡冒,声称是美玉。蚡冒让攻玉之人鉴别它,攻玉之人却说:“这是石头。”蚡冒认为卞和在说谎,便一怒之下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蚡冒死去,雄才大略的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瘸一拐地把璧献给他。武王同样让让攻玉之人鉴别,依然认为这是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再度被砍去了右足。
又过了许多年,楚武王死于征途,楚文王即位,没了双腿的老人卞和抱着他的“玉璧”在丹阳哭泣,三天三夜还不停歇,眼泪流干,从眼眶中滴落的是血。宅心仁厚的楚文王听说此事后,派人问他:“楚国受到刖刑之人何其多也,汝为何如此悲伤?”卞和则说:“小人不是因为受刖刑才伤心,是因为如此罕见的宝玉却被世人看作石头,小人的一片忠贞被当成谎言,寒素清白被冤枉成浊泥,何其哀也?”
楚文王十分怜惜卞和,于是派攻玉之人剖开这块璧,才发现在粗糙的外表下,果然是一块璀璨夺目的宝玉,于便命名为“和氏璧”,从此藏于深宫,作为楚国之宝。
当是时,若要论天下美玉,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晋有垂棘,楚有和璞。这些都是举世罕有的重宝,和璞也就是和氏璧,所谓的“结绿”,则是宋国乐氏世代流传的“不贪之玉”,当年乐祁认为比起儿子来说,女儿和女婿更能托付大事,便将结绿传给乐灵子保管;而垂棘,就是当年晋献公听荀息建议假虞伐虢时,用来贿赂虞公的宝物,本来一直藏于晋国宫廷,晋殇公和太子死于铜鞮宫变后,晋国名存实亡,这在府库里蒙尘已久的美玉也落到了赵无恤手中。
故而赵无恤的“赵侯之印”,乐灵子的“赵侯夫人之印”,便是用垂棘璧和结绿璧制作而成的,这足以让其余诸侯艳羡无比,可在赵无恤心里,它们的分量加起来,仍不如和氏璧重……
和氏璧之所以闻名天下,两千多年后还让人津津乐道,不仅因为它的瑰丽华美,更因为那些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价值连城,完璧归赵,传国玉玺……
凝结了这些故事的和氏璧,才算一块完璧,才算“无价之宝”。
在赵无恤心里,还是颇想将此玉弄到手把玩把玩的,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然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王孙圉看来,赵无恤言语之中,对他们楚国的国宝和氏璧颇有觊觎之心啊……
王孙圉顿时心中一紧,宝物是小,国家荣辱是大,赵氏已有轻楚之心,值此之时,绝不能让他认为楚国低赵一头,可以像秦、郑那样肆意讹诈!
于是王孙圉一笑,说道:“和氏璧当然还在楚宫之中,但对于楚国而言,却从来没把它视为宝物过。”
“噢?王孙请说说看。”赵无恤顿时来了兴趣,他正襟危坐,开始觉得这个楚国贵族并不简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