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春秋我为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王孙胜急道:“此一时彼一时!”
“不,当时和今日的情形是颇为相似的,楚庄王有大敌晋国,我亦有大敌吴、齐,何况南方的楚国也与郑相邻,想要一战亡郑,赵氏并无把握,反倒容易陷入战争漩涡。入郑这些日子你应该也看到了,郑国人宁可抛弃自己的房宅田亩,也不愿意轻易屈服。他们汇集到新郑,老弱妇孺都登上城头防御,郑的抵抗之心,比当年的卫国要强十倍有余,若我强行攻取,只怕要付出不小代价。加上郑人极为开化,不是不知礼仪廉耻,容易驭使的蛮夷,若我贸然灭亡郑国,只怕其公室虽亡,社稷虽灭,大夫、士、百姓却仍不会服我。”
若郑人化整为零,流窜入济水旁的各个沼泽反抗,断赵氏航道,麻烦更大。跟后世西方列强的心思差不多,赵无恤宁可和一个软弱的,投降的政府打交道,也不愿意面对一群心怀亡国之恨的流寇。
更何况,赵无恤从王孙胜眼中看到的并非是理智,而是一种被仇恨折磨到病态的疯狂……
言尽于此,虽然王孙胜还想说话,但赵无恤挥了挥手:“更何况,军国之事,不是你一区区大夫、校尉能干预的,今日之过暂不深究,下去养伤罢!军令与虎符暂时收归中军保管,待你伤好之后,再观后效!”
王孙胜又被羽林卫架下去了,当离赵无恤的案几愈行愈远时,他眼睛里的目光是……
绝望!
……
是夜,月明星稀,虽然郑国投降在即,但赵军仍未放松戒备,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排除郑人突然毁诺偷袭的可能。
所以还掌着兵的校尉、旅帅等中层军官还得轮番起来巡视营中,但惟独押送辎重的后军,一个孤零零的凄冷营帐里,王孙胜像一头病虎般,无力地趴在行军毯子上。
赵无恤没有放任他自生自灭,而是派最好的医者来为他疗伤,在用烈酒消毒后,灵鹊医者退下,只剩下王孙胜一人。
上了草药后,臀部的伤口似乎更痒了,而皮肉下的那种肿痛更是让王孙胜欲死不能,他经常受伤,但从未有过如此的经历,他能感到赵无恤身边羽林卫们对他那深深的恶意……不过让一只骄傲的凤凰更在意的,还是被惩罚本身所带来的屈辱感!
耻辱啊!
他投入赵氏,就是希望能乘着赵卿在北方雄起的时势,干一番大事业,顺便报了父仇。现如今非但一事无成,因为赵氏愿意与郑国达成和约,连私仇也报不了了……
他终于明白父亲太子建的感受,被夺走本该属于自己的妻子,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王位,寄人篱下,一辈子都有人嘲笑他,所以不得不铤而走险,可惜最终失败,但也比碌碌无为强。
熊胜啊熊胜,汝生于此天地之间,还有什么用?
骄傲的祝融血脉,火凤之嗣,如何会落到这种地步,只能寄人篱下,甚至连眉间赤、伍林那种只能飞到鸡舍顶的家鸡都不如?
在王孙胜看来,赵氏虽然号称是诸侯中最为公平公正的地方,只要是有才之士,不论出身都能一展所长,可等他进入这个体制内部后,发现其实也就那样。
除了那几个被外放到傀儡国,可以与小国诸侯分庭抗礼的赵氏子弟外,赵氏内部晋升的途径大抵有这么几种:
首先,赵氏的旧臣,董安于、邮无正、杨因、尹铎是赵鞅时代的老臣,现在基本都是郡守级别的封疆大吏。这些人的子侄辈也得到照顾,如邮成等,常常能凭借父辈的关系,年纪不大就获得青睐。
其二,便是“猛将起于行伍”的武夫,也就是跟着赵无恤从底层和国外一路杀上来的将帅们,虞、穆、田、伍、漆五人等便是代表,这些人出生低微,比较感激赵氏恩遇,掌握着军中实权,平日作战赵无恤也喜欢点他们去做主帅。
其三,“宰丞发于郡县”,赵无恤喜欢培养一些他看好的年轻人,带到身边做笔吏,参与政事,等到稍微成熟点就放到县上历练,十年之后,便可以做郡一级别的封疆大吏,再十年,可为宰辅之臣,像是之前的成抟、项橐、任章,现在的子夏,都是如此。
其四,就是已逐渐成型的羽林卫了,赵无恤把大量战争孤儿抚养长大,教之以书数、武艺,显现出才干的人重点培养,这些人在他身边做一段时间宿卫后,一般会被放到边疆做中层军官,虽然跟邺城想比苦了点,但前途无量。
其五,是被赵无恤当做垫脚石的孔门子弟,原本占据很大比例,但随着晋国取代鲁国成为赵氏中心,那些孔门子弟也就能在鲁地混个资历了。
至于学宫的士人,因为没开起来几年,在官场的影响并不大。
而像王孙胜这种从外国来投奔的,便常受前四个集团排挤,想要在这种体制下打出一片天地来,还是很难的,何况与他从未真正效忠赵氏一样,赵无恤也从未真正信赖过他。
“良禽择木而栖,或许是你没选对地方,才会十年无鸣,十年不飞……”他心里有个声音如此对他说。
这念头像是春天播下的种子,迅速在他心里发芽生根,茁壮成长。
越想越心寒,他便从贴身衣物的夹层里抽出一张帛来。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言简意赅的一句话,但蕴藏的信息却无穷大。
这是八月份时,一份从南方递送给王孙胜的密信,写信者是他的另一位叔叔,楚国令尹子西……
楚昭王之死,王孙胜虽然感到震惊,却并不为他伤心,诚然这位王叔人格魅力极大,但他毕竟是夺走了王孙胜父亲王位的人,也被伍子胥追得满云梦泽跑过。不过出于贵族应有的礼,王孙胜回到河内休整时,还是为楚王戴了三个月的孝,联系起他在陆浑给楚王那不卑不亢的回信,赵军一些较为传统的将帅还是很赞扬王孙胜这种行为的。
这件事不知为何传到了楚国去,所以才有了令尹子西的来信。
从信中明明的字上,王孙胜分明看到了这样的暗示:“王孙兮归来,异乡兮不可久留。”
“楚人没有记恨于我?”对子西的招揽,王孙胜也有些意想不到,因为楚昭王的死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他本以为楚国君臣恨透了自己,他再也回不去了。
他不知道的是,“忠于其主,不忘其仇”也是楚人认可的一种价值观,甚至连曾助晋与楚为敌的苗贲皇、巫臣,甚至是伍子胥,楚人也没有过多抱怨,因为这些人的出奔都是楚国自己造成的。甚至于到了后世屈原时,还把伍子胥当做楚辞里的正面形象,多次提及称赞他。
加上楚昭王对他的评价极高,死去念念不忘要众人若有机会一定要让王孙胜归国,于是子西听闻王孙胜在赵氏不得志,便萌生了招揽的念头。
当时正值赵无恤要征伐郑国,王孙胜心存侥幸,故而只是犹豫,可现在……
“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当晚他发起了烧,过了一天,烧又退了,因为体制硬朗,伤口痊愈的不错,已经没最初时那么疼了。到了第三天,王孙胜已经能站起起来,一瘸一拐地穿戴好衣裳,这时候听见外面传来一片欢呼声。
当他出帐时,一些开心的年轻兵卒正从外面跑过,大喊着:“郑人出城投降了!”
敌人投降,战争结束,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入冬前回到故乡,过一个好年,也意味着论功行赏不用拖到明岁。
但王孙胜一脸冷漠,拉了拉皮冠,遮住眼睛,他与那些交相庆祝,与有荣焉的欢快浪潮而逆,孤独一人朝马厩走去……
……
郑国的投降仪式刚结束,赵无恤就接到了一个消息。
“王孙胜走了,在后军营地击晕饲马人两名,夺马两匹而去。”伍林阴着脸,请命道:“此子刚受责罚,腿上有伤,肯定跑不远,臣愿带人去将他捉回来!”
赵无恤问道:“是多久前的事?”
“两个时辰前……”漆万有些脸红,郑人已降,赵军绷紧的神经也松懈下来,辎重营的人还以为那两个马夫上哪庆祝去了,谁料一直被绑在草料堆下面,所以这时候才发现。
“两个时辰,只怕已经在二三十里外了,此处并非赵地,没有驿站可以一路索拿通缉,随便绕一条小路,便能让不熟悉地形道理的汝等难觅其踪……”
不过看着伍林那殷切的目光,无恤挥了挥手:“想追便追一追罢,若无法追回,让他去也无妨。重要的是,让军中理官将王孙胜所帅之师接管,把他的亲信筛选出来审理,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不得有叛臣遗毒在军中留下!”
众人应诺而退,羽林卫们摩拳擦掌地许诺一定会把那叛臣捉回来大卸八块,以解其恨,因为这是赵氏第一位叛逃的中级将吏,在他们看来简直无法容忍。
不过赵无恤却没感觉到多大的愤怒。
他知道王孙胜其心难测,其人难以驾驭,所以一直留着一手,纵然用他,也不给他兵权,所以常常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同样是从国外来投奔的,计然,邓析因为没太多私心,如今已经位列高官,被邓析带出来的理官们,甚至渐渐形成了一股赵氏官场里的清流,唯君与法是依。
至于失去王孙胜会不会感到遗憾?也不多,诚然,王孙胜也算一位一流的人才,但赵无恤需要的,是伍井那种哪怕要他与仇人握手言和,气愤得咬牙切齿,却也能顺从地去做的人,这种臣子才是好臣子。
剑是用来杀人的,若不听使唤,不安主人的心意挥动,再锋利也是无用之物。
所以说嘛,他为何要为一个心思难测的臣子私仇,而误了真正的大事呢?
臣之志,必须服从于君之志!
何况王孙胜叛逃,很有可能会回楚国,那也不算一件坏事,一山不容二虎,楚国的老虎可不止一头。
赵无恤摇了摇头,又审视起手里赵郑歃血而盟后确定的和约。
第一,郑国割大河、济水沿线荥阳、大梁十五邑,方圆百里地予赵。
第二,郑国彻底放弃陆浑、伊洛之地,悉数交给韩氏,不过郑国手里所剩本已不多,仅有小邑两三座,方圆六十里而已,仅相当于赵氏赏给韩氏的残羹冷炙,谁让韩虎这次兵都没派。
第三,郑国将十多年前非法占有的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六邑归还成周!
如此一来,郑国的国土顿时少了三分之一。
不过赵无恤更看重的,还是第四条:
“十月,郑伯将随赵卿入成周王城,朝天子!”
ps: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句唐诗是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虽然是汉代仿古之作,但是全文与王孙胜的处境倒是十分相似。
2.屈原的作品中,有三处提及伍子胥:一是《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二是《惜往日》“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三是《悲回风》“浮江淮以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这里面的伍子胥基本是忠贞的形象,而非“楚奸”。
今天只有一个大章(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1031章 朝天子(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ps:回来晚了,1点半还有一章,早睡的不用等
十月份,成周王城。
一阵秋雨一阵寒,随着隆冬降临,成周的穷人们无衣无褐,难以为继,很早就起来张罗生计;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则暖烛高照,完全可以窝在被褥里饱睡终日。
然而这一日天还未亮,周天子的公卿刘承便起了,他让御者快马加鞭,火急火燎地跑到单府登门拜访,不想在门口撞见了单平的车马,刘承也顾不上公卿的体面,跳下车一把搭住单公的车栏,吓了车上的人一大跳。
“单公听说了么?”刘承仰着头急促地问道,面色不知是激动还是被霜降冻得,有些病态地发红。
“刚刚闻讯,正要去告知刘公。”单平的确没说谎,他也是睡眼惺忪地爬起来,穿戴好衣冠朝服正要出门。
“那吾等便一同入宫?将此消息告知天子?“
”还是谨慎些,待此事证实后再张扬为好。“单平面色犹豫,这也怨不得他,毕竟刘承乍闻郑伯将入周朝见的消息时,也是惊得目瞪口呆……
原本,在西周时周公就规定了这样的礼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所谓的朝,就是朝觐,乃诸侯亲自朝见周王,向他报告治理侯国的政绩,并献奉职贡。聘则是在路途遥远不便亲来时,派遣国内的卿代劳。
朝聘制度是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封建关系的依据,表明诸侯对周王仍然顺从,若怠慢此制度,诸侯就会遭到贬爵、削地、讨伐等处罚……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周天子东迁,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朝聘制度也慢慢朽坏了。
别说其他诸侯,诸姬里,和王室血缘最亲,距离最近的郑国,自从郑庄公和周桓王翻脸后,不痛不痒的聘问倒有过几次,朝见则是快两百年没来了吧……
到了周王匄这一代,因为郑国窝藏乃至公然支持王子朝之党,并侵吞王室领地的缘故,周郑关系更是低落到历史冰点,十余年来无任何往来。
现如今郑伯胜不但破天荒地要亲自朝觐天子,更连带着归还非法侵吞的六邑土地,换了以往,刘单二卿肯定会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过这一次,他们都知道,一向对王室爱理不理的郑国为何会如此作态,这件事情背后的真正推手是谁……
这让他们即兴奋,又不安……
这种不安在卫、鲁两国国君同时发出朝觐请求时,达到了顶峰。
……
卫、鲁之君请求与郑国一同朝觐天子的消息,让整个成周都沸腾了。
和郑国这初封时区区畿内伯国的份量不同,卫鲁是周初分封时数一数二的大诸侯,鲁伯禽、卫康叔,都是做过东方伯长的,进入春秋以来,卫鲁虽衰,可会盟论次序时总能排到靠前的位置。
不过卫国鲁国之君朝见甚至聘问天子,那也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了,尤其让人心寒的是,号称继承了最多周礼的鲁国君主,春秋以来朝聘周王仅有两次,朝聘晋君却有十二次之多,卫国也差不多,宁朝霸主,不聘天子已经成为姬姓诸侯共识,可知周王混得多寒酸。有时候死了天子,或者坏了王城修不起,还得派公卿腆着脸一国一国地去讨要帛币,跟叫花子似的,后来末代周王甚至闹出了”债台高筑“的闹剧。
那是后话,不过眼下鲁、卫之君一改常态,积极地前来朝见,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读了几遍周人古礼后洗心革面了,而是因为遭人胁迫,不得已而为之……
若要他们说心里话,郑伯胜,鲁侯将,卫侯辄,他们只希望天子能拒绝朝见请求,让这件事无果而终。
然而对此,王室却不能拒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虽然落魄,但一直没忘记昔日的辉煌,谁没梦到过恢复旧时万国来朝,蛮夷率服的荣光呢?之前没人来也就算了,百年来头一遭有三位诸侯联袂来朝,岂能拒绝?就算要动用周王的私库钱帛来张罗仪式、排场,也得咬紧牙关办下去啊,因为这事关天子脸面!
好面子这件事,从周到清,自视为天朝上国的朝廷从来没放得下过。
另一方面,刘、单二公也不敢拒绝此事。
因为这次三君来朝背后的推手是赵氏,在九月底逼降郑国后,赵军又借道成周返回,但回去了一半,尚有万余人盘桓在周室边境,控制了来往要道,说是要在诸侯朝见天子时维持秩序,装点门面。
归还城邑,三君朝见,赵无恤给足了周天子实惠和面子,可他一手硬一手软,有这万余人施压,若周室不识抬举的话,那真的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假如王室直接拒绝,刘单二公不敢想象对这件事志在必得的赵卿会做出什么来,虽说现在赵军还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可二公从未忘记盗跖路过成周时对着天子宫阙撒的那泡尿……
既然如此,还是遂着赵卿心意为好。
于是天子下诏,“鲁将、卫辄、郑胜,汝三人封兹东土,不忘故周,尊礼朝觐,王若曰:可!”
……
时值仲冬严寒,北方都开始降雪,这种情况下,宋国的内战在芒砀山僵持住了,商丘奈何彭城不得,彭城也奈何商丘不知。
而两边背后的势力,赵氏在击败郑国,割取济水一线土地后心满意足地休兵,今年赵氏一直在打仗,急需休息,为来年再战养足力量。吴国人也因为受不了北方的严寒,没有北上的欲望,加上楚国也在舔舐楚昭王死后的阵痛,一时间天下进入了短暂的和平。
在这种情况下,十月底,鲁、卫、郑三位诸侯便陆续上路。
他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国内,因为鲁卫本就是赵氏傀儡国,国君只是提线木偶,郑国也有暂时亲赵的五穆掌握,只是苦了三位国君,滴水成冰的天气里还要在路上跋涉。
尤其是郑伯,刚被逼着签订了城下之盟,又要跑这趟苦差事,一路上他不知道跟旁人暗暗抱怨了多少遍。
不过对像是被关在鸟笼子里的卫侯、鲁侯而言,这次朝见也是次难得的远足……
但毕竟和寻常人家的远足串亲戚不同,觐礼,是周礼中极其庄重繁复的一项,鲁、卫、郑三君没有分开前往,而是约定好时间,十一月中旬在成周东边的巩地汇合。
巩,商代称阙巩,周为巩伯国,周王室东迁后,小小巩国的领地被东来的卿大夫们圈占,慢慢也消亡了,如今便设了帷宫,作为三君朝周的汤沐邑。
帷宫一如其名,是由帷幕布置成的行宫,这大冬天里住这种地方实在冷得够呛,郑鲁二君第二天起来都哆哆嗦嗦的,还没成年的卫侯差点给冻病了,他们的随行人员就更惨了,百多人的队伍喷嚏连天……
不过这也没办法,王室条件有限,帷宫里的炭火都供应不够,偏偏要固守宗周礼制,不能去巩邑里住,只是苦了朝见队伍,不少人已经暗暗开骂,说难怪没人来朝周,原来是趟苦差事。
好在成周那边没有再拖延,次日刘公就穿着皮弁服,带着玉来慰劳三君。
相见以后,又少不得按照周礼演一出戏,可惜的是那天又下起了冬雨,在临时搭建的坛上,三位诸侯听刘公宣读天子之命,稽首受玉的仪式没有想象的庄重,反倒在雨打风吹下有点飘零萧瑟之意……
好不容易完成了前戏,三位诸侯终于能跟随刘公抵达成周了。
当遥遥望见成周和王城这对双子城时,本来满心期盼能一览赫赫天子宫室的鲁侯将和卫侯辄满眼失望……
卫侯辄是个半大孩子,在他父亲被推翻死去后稀里糊涂地戴上了君冕。鲁侯将虽然年长一点,但深锁宫中不得见天日,每日与寺人女婢玩乐,也没什么见识。
不过同样是傀儡的他们,也偶有出入宫内的有心之人向他们灌输:上到天子,下到诸侯,姬姓才是正宗,其余不过杂姓臣子,而洛阳,更是天下的中心……
所以他们对周,便有一种“郁郁乎文哉”的虚幻想象。
然而今日一见,却大失所望!(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1032章 朝天子(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城墙怎么还不如邺城的气派……”
”是啊……“
虽说是深锁宫中的傀儡,可卫侯鲁侯好歹比盗跖军中那些群盗氓隶出身的人有见识,他们因为担心刚结束战乱的郑国境内不够安全,这次是绕道邺城,从赵氏领地过来的。所以见过邺城新修的高墙,再与成周比较,便有些失望了。
他们哪里知道,邺城的内郭城墙是鲁班亲自设计亲自督造,虽然不长,却是这时代第一座包砖城墙,更有瓮城等超越时代的设计,二十年前工艺垒起的夯土墙自然没法相比……
“道路也不若邺城的宽,不是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么?”
“门上的漆虽是新刷的,但成色不佳,堂堂天子怎能用这等劣质品装点门面?“
”我看那些沿途夹道欢迎的兵卒外面披着新甲,抬头挺胸,内里却穿着破衣烂褐,这也太寒酸了吧……“
”百姓也有不少面带菜色,想来城中并不比邺、朝歌繁华。”
快到城门边时,两人抱着见面用皮帛,一边走一边在那小声嘀咕。
作为长辈,走在他们前面的郑伯胜回头瞪了俩人一眼。
“汝等以为周是什么样的?”
作为与周最亲近,最紧邻的国家,郑最了解这位“长兄”不过了。
自打周桓王以后,周王室便缺钱缺粮,无兵无将,连城池也只剩下洛邑周边二十余座,还被郑国、晋国诸卿、蛮夷占去了许多,休说与秦晋齐楚这些大型的诸侯国相比,比之鲁郑宋卫之类的中等邦国也是大大不如。
据说周天子治下百姓已不足三十万,又层层分封出去,直属的王田三五万亩而已,还不如赵氏一个资历十年的军功地主。天子六师也所剩无几,名额有万五千人,实际上只有六千多,且以老弱病残居多,兵器甲胄已是年久失修,面前这些拿出来的,只怕是临时刷了层漆的旧货吧。
至于城墙之类,他们眼前这座成周城,本来就是王子朝之乱后重建的,当时周王室拿不出一张帛来修,在前代刘公单公的苦苦哀求下,只能由晋国的卿士们出面号召天下诸侯募捐……
诸侯们当然是不乐意的,最后你拉来几千石米,我派遣几个人,这边搬来点砖木,东拼西凑才有了成周城,修筑期间还几度停工,若是细心点,甚至能发现这城墙并不是方方正正,而是偏斜的,因为本来打算修很大,最后圈子却越绕越小,墙也越筑越矮,也就这正面迎客的东门比较高大上,但也无法和邺城相比。
1...444445446447448...5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