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春秋我为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赵军不可敌,从这场战争里,韩虎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一点,但他仍然不服气。
“他真的会如此做么?”韩虎颇为悲凉地说道:“我执意不答应,让天下人看清他的真面目也不错。”
“看清又能如何。”段规掰着手指对韩虎说道:“国君被弑,魏氏已灭,秦国郑国实力大损,现在只能任由赵氏宰割,却无还手之力。更远的楚国刚死了国君,君位未定,暂时不会北上,还有齐国,虽然一直在与赵氏作对,过去半年里,齐国在东方可有什么作为?至于吴国,吴国太远,远水解不了近火,根本帮不上韩氏。”
“到了最后,我韩氏却得了个孤立无援的下场?如此算来,当年我家便不如投靠知氏……”韩虎咬牙切齿。
那韩氏可能早就灭亡了,这句话段规没说出来,他同样没点明的还有另一件事,虽然赵无恤的要求看似过分,可越是这样,就越证明他没有灭亡韩氏之心,只是想把韩氏赶到晋国的边鄙地区,与赵氏利益无赦,那样便能井水不犯河水。
说白了,就是让韩氏远离晋国中心,一边玩去,这种一脚踢开是段规比较放心的,反倒是表面温情蜜语,暗地里设计颠覆的行为让他更为忌惮。
“既然无法拒绝,也无法夺回,不如顺水推舟给赵氏土地,以增其贪婪之心,臣料想,赵无恤一定会习以为常,继续向别国索地,若有不从者,赵氏一定会挥兵讨伐。这样,韩氏就可以免于祸患,在河外静静等待形势变化……”
段规苦苦相劝,他对韩虎在晋国内与赵无恤角力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在他看来,与其争尺寸之地,逞一时之勇被赵氏灭亡,跳出晋国这个被赵氏填得满满的大瓮,或许对韩氏而言,会别有一番天地呢!
……
“韩卿和段规去了快一刻了。”项橐忍不住提醒赵无恤。
“不急,十多座城邑,三十万百姓归属,换做是我,也会犹豫踌躇很久。”
“韩卿会答应么?”连项橐也觉得赵无恤的要求有些过分,今日的上卿,不似平常的上卿。
“晋国夹于河中,横穿国土的太行就好比是脊梁,而河东则是其腹心,河内犹如肠胃,太原好比手足。晋国若分裂,则地势大泄,纵然能仗着祖先遗荫逞威一时,可终究会被外敌各个击破。反之,晋国若全,则天下无敌。消灭魏氏一统河东已经耗费了数年精力,我可没时间与韩氏纠缠数十年,慢慢理清那些犬牙交错的领地。”
“可这是不是太过霸道了……”
无恤大笑:“当年晋国举行邾南之会,面对齐、鲁等国的虚以委蛇,号称谦谦君子的叔向说了这么一番话。”
“叔向指着浩浩荡荡的晋国车阵,对齐、鲁使者说,寡君有装载甲士的战车四千辆在那里,即使要做点什么无道的事情,难道还有谁阻止得了么?牛纵然瘦,压在小猪身上,难道怕小猪不会被压死?现在赵氏就是一头强壮的牯牛,韩氏则是头瘦弱的小彘,一脚踩不死,那就两脚,三脚……”
他的声音低沉了下来:“只是我也不想赵韩两家快两百年的交情,以这种方式结束,韩厥庇护赵氏孤儿的恩情,决不能轻易忘记。故而给还是不给,我只问他一句话,屈服还是灭亡,只在韩虎一念之间。若他放下野心,服从于我,无论是名分还是荣华,韩氏可以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说话间,韩虎和段规一前一后进来了。
赵无恤停住话头,定定地看着韩虎,他并未起身迎接,只是默默地看着他的举动。
韩虎面色不豫,但还是走到赵无恤跟前,像是对待一位陌生人般,生硬地拱手道:“韩氏,唯赵卿马首是瞻。”
我又失去了一个朋友,也许是最后一个,赵无恤自心里叹了口气,地位越高,那里就越是一片孤寂。他起身对着韩虎长拜及地,随即挥走仅存的歉意,郑重地说道:“无恤在此立誓,不管今后形势如何变化,只要赵氏还在一天,这天下就有韩氏一席之地。“
……
风陵渡的这场筵席,不单将赵氏对河东、上党全境的占领确定下来,同时商定的,还有赵无恤之女和韩虎之子的婚事,赵无恤还请求,韩虎那刚出生不久嫡女,还望嫁与他的嫡子赵恒,以后两家将代代联姻,赵韩再度结亲合作,共同征讨外敌,也就是秦、郑。
其中,入秦作战定在五月中旬,届时风陵渡这边的战俘清点工作也接近尾声。
赵无恤手下不缺押送刑徒的人,伴随着国内战争告一段落,赵韩之战最后也没打起来,赵氏的数万征召兵在论功受赏后便要各自归籍。因为夏收近在眼前,河北去年已经受灾,全靠常平仓存粮才撑过来,赵无恤可不希望今年又是颗粒无收。
如此算来,秋收结束之前,赵氏将损失一半的战力,这也是生产力落后时期的战争法则:作战都是分季度分年份打的,打完一仗回家栽秧收粮,次年再集结重新开打,不然的话后勤撑不住啊,不想把国家府库拖垮,就得悠着点来……
好在赵氏还拥有大量职业的武卒、骑兵,以及新归附的魏氏降兵,这些人不用回去种田,可以继续作战,零零总总加起来,光是西线,赵无恤手头还有四五万战力。
他自己的后方要休息,却不想让敌人喘息,如今正是给秦国郑国致命一击的好时机,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赵无恤现在要忙着去收取胜利果实。
五月十日,赵氏主力西渡蒲坂,入秦!
(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1013章 入秦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早在一个月前,河西便被赵氏的两支骑兵打穿了,仅剩不多的秦军龟缩城邑,不敢出门。风陵渡决战后,乘着河西兵力空虚,邮城便充当赵氏先锋,开始攻城略地,大城难以攻陷,小邑却一举拿下。等赵无恤大军入河西时,便一路势如破竹,赵军行动很迅速,五月十日渡河,五月二十日便全取河西,横渡西洛水。
严格来说,河西一直都是晋国领土,故而直到赵无恤沿着浮桥抵达洛水西岸,才算正式入秦。
秦国能征召的总兵力不超过十万,其中四万赔在河东,被俘大半,万余赔在河西、函谷关,仅有数千人逃回渭南。秦国国内已空,虽说雍城那边还有部分守军,强行征发民间青年也能凑出一批人来,可他们的速度没有赵军快,这泾水以东,洛水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设防。
次日,赵无恤顺利抵达崇国废墟,他登上残存的夯土墙垣,放目望去,满目皆是平坦的平原、农田,期间点缀些许森林的绿意,八百里秦川就这么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赵无恤面前。
他不由默诵着前世在史记里张良评价关中的一段话:“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天下之脊,中原龙首也……”
不过眼下的秦国,既无巴蜀汉中,又无崤函之固,反倒是被赵氏打进国门来。而春秋晚期的关中盆地,也远不是秦汉之际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虽然《禹贡》里盛赞“雍州之域,厥田惟上上”,并且周代也曾大力开发,但骊山之难后这一带长期沦为戎狄的猎场,农田废弃,所以熟地不算很多。
比如泾水、洛水相夹的这片区域,汉代属于三辅之一的左冯翊,也就是后世的铜川市。此时尚有许多茂密森林和泽卤之地,要等郑国渠、白渠相继开凿后,这里才能成为全中国产粮最高的沃野,成为华夏文明的中心。
也正是在崇地,赵无恤凭吊了周文王,同时对三军宣告道:“当年周文王伐崇时说,‘崇侯虎侮辱父兄,不敬长者,听狱不中,分财不均,苛刻待民,余征之,只是为了崇地之民’。今秦国勾结晋国叛贼魏氏,出兵攻晋,掠我河东,惊我百姓,毁我田畴,对晋犯下大罪。今叛逆已灭,为祸河东的秦卒也稀疏投降服刑,本元帅率师伐秦,只为惩戒秦国君臣之穷兵黩武,并不涉及秦地豪长、氏族、百姓。军中将士毋杀民,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郑重宣告军纪和此战的目的后,赵无恤也不理会秦国大庶长那边三番五次发来的请平,而是继续让邮成、虞喜各帅三千骑兵西侵,分为两路直扑泾阳、麻遂,争取六月前全取泾水以东,他自己则带着羽林军和辎重部队,朝栎阳走去……
……
栎邑地处渭水之阳,故称栎阳,后来秦献公在此建立都城,加上郑国渠、白渠都从此经过,让此处十分富庶。
不过现在的栎阳远没有后世的繁华,只是一处不起眼的小邑,邑外栎树成林,黄土夯成的矮墙,城周长不过一里,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多半只有些低矮的陋屋,这就是大多数秦国城邑的模样。这里已被赵氏前锋控制,按照赵无恤的命令未加屠戮,当无恤车驾抵达时,一大群人已经黑压压地跪在城外相迎。
这些人多半是当地的长者、豪长、氏族族长,秦国的社会结构和晋国差不多,不同的是因为政局稳定,阶层间流动趋于固化。在朝堂,卿族和大夫实力羸弱无法对君权和公族庶长产生威胁,故而话语权不高,但在乡间,他们还是有一定势力的。
栎阳也是由几个中小氏族构成的,虽为小贵族,但今日的投降场合,他们都不敢锦衣出行,纷纷换上了色调灰暗的着装,携带牛酒并排跪着。
见到赵无恤撑着华盖的马车驾驶到跟前,一位高冠博带的中年贵族从车上淡淡地看着他们,众人心知正主来了,便纷纷俯首,口鼻对着地面,大声说道:“弊邑恭迎晋国上卿!”
有趣的是,一堆口音很重的秦腔里,却夹杂着一声字正腔圆的晋国河东话……
赵无恤越过前排那些老者、中年人向后看去,辨明发声者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
他挥了挥手,让那少年过来。
弓着身子,少年小心翼翼的踱到赵无恤车前,抬头看了一眼,又立刻挪开了眼睛,再拜道:“小子刘德,参见上卿。”说完,他就将额头紧紧贴在地面,等待赵无恤发落。
声音不大,但很有穿透力,赵无恤这下知道自己没听错,少年说的的确是标准的晋国话。而且此子表现不错,赵无恤身后就是气势汹汹的大军,他却没有怯场,而是将该有的礼仪一丝不苟地做完,跪在地上纹丝不动,像个雕塑一般。
“刘氏,莫非是范武子之后?”
“正是。”刘德说道:“吾家乃范武子入秦时留下的子嗣之后,几代人都世居栎阳,小子今日是随祖、父来迎接上卿的。”
“原来如此。”
赵无恤有些好笑,这里面还有一段缘由,说起范武子士会奔秦的过程,和他祖先赵盾脱不开关系。
当年晋襄公死去,晋国诸卿为立哪位公子为君争论不休,原本赵盾支持在秦国做大夫的公子雍,于是派士会入秦迎接。谁料驱逐政敌狐射姑后,赵盾觉得还是一个幼主容易控制,于是他改立晋灵公,又伏击护送公子雍继位的秦军。令狐之战,秦军大败,原本将有迎立之功的士会也里外不是人了,一气之下,索性调头回了秦国做大夫。
士会入秦后,一时间成了晋国大敌,比如他在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击败晋军。赵盾也为之苦恼,便又承诺给他一个卿位,这才用计迎回士会。
士会在秦国呆了许多年,也留下了一些子嗣,他们的后代为了与晋国的范氏、士氏加以区别,遂改为刘氏,至今已百余年了……
若历史再往后延伸,再过两百年,秦国的刘氏又开始向东迁徙,士会后第十代子孙刘清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丰县、沛县一带,后来这个家族出了个名叫刘邦的浪荡子……
后事且不提,赵无恤让刘德站起来说话,却见此子轮廓分明,身材修长,气质也不错,给人第一印象不错。
于是他便和蔼地问道:“刘德,你乃秦人,为何会说晋言?”“
刘德其实还是挺紧张的,表面镇定,手心里却全是汗,身后是祖父、父亲、叔父兄弟们的目光,家族存亡,或许都系于他接下来这句话。
“小子不是秦人。”他断然否认了自己的国别身份。
“祖父和父亲说吾等虽然流落在秦国,但根却是晋国的,所以打小便让晋国过来的亡人教小子说新绛话,以示念念不忘故土……”
赵无恤嘴上赞不绝口,心里却不以为然。念念不忘故土?别说笑了,且不说士会的那些儿子终生没有回过晋国,严格算起来,刘氏还算范氏余孽呢!
不过宗法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休说刘氏跟范氏之间的血缘已淡得跟水一样。就算在晋国本土,也有大量范氏、士氏的小宗子孙在为赵氏卖命,赵无恤不至于狭隘到对某个姓氏一棍打死。
归根结底,还是刘氏有点小聪明,他们从三年前河西被晋国夺回开始,便认为秦国必败,不断通过商贾跟晋国这边眉来眼去,请人教刘德说晋国话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最初是联络魏氏,魏氏也完蛋后,赵军入秦,刘氏就忙不迭地做了带路党,以栎阳降赵。
今日让此子来说这些,也是为了表忠心,不仅此子有胆识,他的祖父、父亲也是老油条。
纵使看穿,赵无恤却不至于将这些说出来,勉励刘德一番,并赏赐了他一柄剑后,才正式接见了刘氏为首的当地氏族,好言抚慰,并承诺大军不会入城。
“战争不会持续太久。”简陋的宴飨上,他对这些对自己又敬又畏的秦国小贵族说道。
“秦君和大庶长已是第三次求和,我也准备答应,在两国重新缔结和平前,栎阳和泾洛之间的稳固,还要多多仰仗二三子之力……”
这次入秦,赵无恤不打算空手而归,他要狠狠咬下秦国的一块肉,让秦地从此门户大开,对他再也构不成威胁。
可攻城略地容易,纳入有效统治却很难。
看着笑容卑微的刘德和他祖父、父兄,赵无恤若有所思。
他知道,要在远离晋国本土的地方建立统治,光靠军中莽汉和不通当地方言的外来官吏是行不通的,还得借助当地氏族、豪长的帮助。
像刘氏这种对秦国谈不上归属感,谁强大就依附谁的地头蛇,是赵无恤最理想的扶持对象!
无恤决定了,等他的两支骑兵前锋实际控制整个泾水以东地区,便是军事行动停止,和谈开启之时,他会逼着秦国缔结一个比“河西之耻”还要耻辱几十倍的城下之盟!
ps:要离酱龙套拿好,第二章在晚上(未完待续。)




春秋我为王 第1014章 泾渭分明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泾清而渭浊,还真是这样啊!“
五月下旬,天气炎热无比,泾渭二水交界的地方,一群赵兵一边饮马,一边盯着黄绿相交,仿佛有一条线将它们区分开来的水面看了半响,觉得十分神奇。
”渭水泥沙多,泾水泥沙少,故而一清一浊,泾渭分明。“统帅他们的一名赵吏整马背鞍,对此不以为怪。
兵卒们纷纷奉承道:”赵校尉说的有道理,不愧是在临漳学宫就学过的……“
”是副校尉。“赵葭不苟言笑。
骑兵们对这位唇红齿白的贵族青年赵葭十分恭敬,不仅因为他出身赵氏,还因为他先在临漳学宫学习,这场战争开始后才加入赵军,虽然来得晚,却颇有胆识,历次战役里冲锋陷阵都少不了他。
此番赵军大举入秦,上郡骑兵全数参战,代郡骑兵马匹损耗较重,虞喜带着大部分人回太原休整,只是让新稚狗带着千余人做邮成俯首。他们的任务是作为前锋扫清前路,为后续部队过来攻城略地做好准备。
赵葭所帅这百余骑属于上郡骑兵,他率先抵达了泾、渭交界处,若在此南渡,就算真正进入秦国腹地了,现在渭水南岸虽然还是一片田畴分布、森林茂密的乡野,可再过上两千多年,那里就会屹立起一座巨大城市:西安!
不过赵无恤的目标不是渭南,在查探附近没有敌人后,赵葭便带着着百余骑沿着泾水向北移动,赵氏两支骑兵分道一南一北,而最终汇合地点,是一处叫做”麻遂“的地方……
……
麻遂刚刚进行过一场小小的战役,一支秦兵妄图抵挡赵军前进,结果被邮成、新稚狗两支骑兵包夹歼灭,这会正在收拾战场。在剥去秦兵装备武器的时候,赵氏骑兵们会时不时惊喜地发出声来,他们在地上不断拾到残缺的兵器,上面铜绿斑驳,掩埋尸体时也会刨出大量集体掩埋的尸骸。
”谁挖出来的,都给我埋回去!并且要磕几个头赔罪。“上郡骑兵司马邮成很不高兴,对晋秦往事不太了解的屠何人新稚狗则有些不解,当赵葭到达时,邮成正在给他解释其中缘由。
”晋厉公时,曾让诸卿率领上,中,下及新四支大军讨伐秦国,参与进来的还有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之师,周简王亦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联军共计十余万。而秦军则有五六万人,便是在麻遂和联军交战的。麻隧之战秦军大败,多名大夫被俘,诸侯联军方面,曹宣公也死于军中,此役还有不少晋国将士死伤,便就地埋葬,从戈矛的铭文来看,这些应该就是他们的坟墓。“
邮成这么一说,新稚狗也肃然起敬起来。
”如此说来,的确需要尊敬那些战死者,对了,晋军最后打到了哪?“
邮成想了想道:”秦军残部败退后,晋及诸侯联军渡过泾河追击到侯丽,然后才回师,侯丽大概在泾水以西三十里外。”
新稚狗道:”我还以为吾等是攻入秦国最深的,不料先辈更厉害。“
谈及往事,邮成也有些心驰神往:“不错,麻隧之战让使秦国数世不振,不再对晋国构成威胁,从此秦、狄、齐三强服晋,中原诸国均为晋之属国,又过了三年,晋在鄢陵之战中战胜楚国,重建霸业……”
听到这里,赵葭没忍住,高声报告入内后,汇报侦查情况后,又下拜道:“小子妄言,二位司马勿怪,麻隧之战虽是晋国军容之盛,却不及今日的风陵渡大战,晋厉公击败狄、秦、齐,却无法改变晋国被团团包围的形势,远远比不上今日上卿威服诸侯,肆伐秦国。“
他挺直了胸膛道:”就像上卿在战前勉励吾等说的话一样,‘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赵的时代!”
邮成和新稚狗都是三旬之人了,看着这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如此宣言,一愣之下又是哈哈大笑。赵葭是曾经的温县大夫赵罗的次子,邹国执政赵广德的弟弟,他年幼时恰逢六卿战乱,当时的一些记忆锻造了他坚韧尚武的性格,所以在成年后被赵无恤送入学宫三年,便投笔从戎,带着一批学宫士人加入赵军。
赵葭没有凭借赵氏子弟的身份自傲自得,而是矜矜业业,一点也不像他那浮夸的父亲,赵无恤也对这个年轻后辈关注颇多,虽然赵卿没有直言让邮成关照此子,但看着他一副冲劲十足的样子,邮成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他将赵葭拉起来拍着他的肩膀道:“子芦说的不错,过去的辉煌都已化作枯骨灰土,至多为吾等起了个好榜样,现在是赵军横扫诸侯的时代!”
“所以吾等要比麻隧之战里的晋国四军走的更远。”赵葭却再度下拜,请战道:“葭请帅师渡过泾水,入秦国腹地,勒石杨威!”
……
“渡过泾水?”邮成和新稚狗对视一眼,恢复了严肃的神情道:“上卿的军令是兵临泾水,泾水以西,赵军暂时不必攻略。”
在太原、代郡、上郡几处军中摸打滚爬十年后,邮成见证了太多死亡,重担在肩,他早已不再是那个一脑子建功立业的功勋子弟,而是一名成熟的将军了,他很清楚赵无恤不让赵军冒进的原因,从河东河西数次大战里可以看出来,秦国人有一股子韧劲,虽然现在兵卒已去一半,可若被逼到危亡的地步,困兽犹斗之下,也会爆发剧烈的抵抗。
就好比麻隧之战二十年后,时值晋国明君悼公在位,为了报复栎之役战败之耻,便让上卿中行偃率晋师,会同诸侯,发兵伐秦。这场被称为迁延之役的战争声势不亚于麻隧,然而秦军抵抗激烈,联军损失不小。好不容易抵达泾水,又遭秦人在上游下毒,饮者纷纷腹泻生病,诸侯不肯渡河,晋军逼迫他们强渡后,抵达泾水以西二十里的棫林,结果这时候晋军自己闹起了别扭,于是大军只能无功而返,沿途还遭秦人袭击,死伤不少。
后来,晋人把这叫做迁延之役,迁延,退却之意也。赵无恤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了只取泾水以东的决定,因为现在秦国尚未丧失抵抗的能力,入秦这段时间邮成能看出来,秦人在集结战力……渭南已经有一两万,雍城那边若全民皆兵,只怕更多,越是向西,抵抗就越是频繁。
如此看来,赵氏想要一战灭亡秦国?至少现在不太可能,还不如拿下自己能控制的土地,适时结束这场战争,若深入太多,再来一场迁延之役,反倒不美,何况东方的盟友需要帮助,敌人也需要去惩处,何苦死死耗在广袤的秦地呢。
然而赵葭却也有自己的考虑和想法。
“小子认为,想要让秦国惊惧害怕,在和谈时任我宰割,就必须走到他们家门口示威。“
邮成思索一番后,觉得赵葭此言虽然有理,但骑兵孤军深入太过冒险了,正要好言劝他放弃,却见赵葭目视邮成,又目视新稚狗。
邮成会意,不动声色地请新稚狗去看看各路斥候是否都回来了,同时告诫士卒们不要饮用泾河里的水,以防秦人投毒。
新稚狗走后,赵葭才道:”司马,这一次赵军必须比麻隧之役、迁延之役里的晋军走的远!”
“为何必须如此?”邮成微微皱眉。
赵葭靠近了邮成,对他坦言道:“因为赵氏必须证明给晋人看,比起晋君,赵氏能更好地开疆扩土,保护百姓,驱逐外敌,其中的差距好比泾清渭浊!邮氏乃赵氏世代家臣,清楚家主之志,想必司马能明白我的意思,早则今年,迟则明年,上卿或有大事于晋!“
1...437438439440441...5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