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从不同青霉里提取出的青霉素,其中到底有多少有效青霉素成分都是未知数。
总而言之,即便有了青霉素制品,患者活命的概率也很低,所以按着当前技术提取的青霉素制品,完全没有实用化的意义。
天子投入重金研究的青霉素,距离突破遥遥无期,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研究中衍生出来的菌落培养技术,转做豆腐乳,居然能盈利。
自那以后,吕文华和同事们继续努力,青霉素提取技术后来又有了一些进步,可以改做兽药。
长安某作坊里,一直具备大批量生产青霉素制品的能力,但这些所谓青霉素,全都是为养猪场养鸡场准备的药品,专门用来治猪瘟鸡瘟。
尤其是治鸡瘟,大型养鸡场因为养鸡数量大鸡笼密集,所以很容易爆发鸡瘟,一死就是一大片,而有了神奇的兽药,养殖场主们至少有一成半的概率止损。
正是因为如此,当吕文华收到天子的命令时,马上就能拿出制备好的许多青霉素制品,虽然这些青霉素制品是打算用作兽药,却一样可以应急救人。
但现在,病人对他们带来的全部青霉素都过敏,肺炎已经没有治好的可能,不如来个废物利用。
吕文华和同事们经历过大量临床实验,亲眼目睹一个又一个病人注射了青霉素后,和家属一起满怀希望盼着痊愈,却溘然长逝。
这种场面见多了也就麻木了,所以大家练就一副铁石心肠,不会触景生情,也不会心生愧疚。
即便距离成功遥遥无期,但临床试验绝不会停止。
他们入府时已经和唐国公讲清楚,此次救活患者的概率不到一成,生死有命,对方表示认可,所以没什么好纠结的。
不是没有人在注射青霉素制品后痊愈,但很明显,李二郎并不是幸运儿之一。
不知不觉间东方露白,距离全剂量注射已经过去三个小时,第六次体温测量结束,吕文华和同事看着测量结果,目瞪口呆。
前五次测量,患者依旧高烧,体温从四十一度降到三十九度左右,而现在
体温三十七度半,重测了两次都是如此。
看着已经退烧又出了一身汗的患者,吕文华和同事交换眼神,各自从对方目光里看到了惊喜:生效了?
有人喃喃着:怎么可能皮试都通不过的人,怎么就
快,快!马上准备取样,马上取样!吕文华低声喊起来,其他人赶紧打开便携式冰鉴(放着冰块的木箱),从中拿出具塞试管玻璃皿等用具,开始准备取样。
舌苔鼻涕痰,全都取样,带回去!
你,马上回去,把十七号青霉素制品多带些过来!
第二百六十八章 礼物
上午,阳光明媚,多日阴霾为太阳驱散,唐国公府内亦是如此,一处小院寝室里,白发苍苍的医生正用听筒给年幼的李世民听胸音。
李世民此时气色不错,躺在榻上,老老实实按着医生的要求用力呼气吸气。
坐在榻边的医生仔细听了一段时间,收起听筒,面色惨淡,站起来时有些摇摇欲坠,被随行的僮仆扶住,站在一旁的窦氏见状面色一变,期期艾艾问道:
先生,这这病
窦氏的询问,未能获得对方半点回应,医生愣愣的看着李世民,呆了片刻,喉结艰难的动了一下,随后抬手擦了擦自己额上冒出来的汗珠,喃喃着:
难以置信难以置信竟然,竟然痊愈了
窦氏听到这里,心中不安瞬间消散,看向卧榻,却见李世民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哪有一丝病恹恹的模样。
医生看了看李世民,又看向窦氏,想说些什么,却还是没说出口。
那晚,有几个道士声称有机缘,来为唐国公次子治病,当时他也在场,觉得这是唐国公病急乱投医,李二郎所患肺炎,根本就治不好。
结果,是自己医术不济。
他真想请求唐国公夫人告诉自己,那几位道士在何方丛林修行,自己也好上门当面请教一下,他想知道对方到底是用了何种良药,才能起死回生,将肺炎治愈。
但转念一想,自己机缘未到,怕是不好强求。
见唐国公夫人看着自己,他回过神,赶紧说:夫人,令郎呼吸听不到杂音,应该是痊愈了。
多谢先生,多谢先生了。窦氏闻言十分高兴,医生却摆摆手:某无尺寸之功,受不得夫人如此夸奖。
不不不,犬子这段时间以来,多亏先生照料,否则何以熬到机缘区区薄礼,还请收下。
夫人不可!某医术不精,无颜受此谢礼!
窦氏极会做人,不顾医生婉拒,硬是让人端来谢礼,其中包括白银一百两,还担心医生身边小童拿不动,派人提着礼物,护送医生回去。
她送走了医生,转回房间,却见李世民正在喝粥,而食案上已经多了个空碗。
窦氏坐在儿子身边,轻轻抚背,说道:二郎,多吃些,吃饱了才会有力气。
嗯。李世民应了一声,放下碗,正要开口说话,却被窦氏制止:嘴里有食物,不可以开口说话。
李世民又应了一声,将嘴里的粥咽下,随后问:阿娘,孩儿的病好了么?
二郎的病好了,没事了。
那,孩儿可以出去玩了么?
可以呀,不过二郎的千字文怎么办呢?窦氏笑眯眯的拍拍儿子肩膀,耽搁了许多日的学业,二郎要赶紧补回来,对不对?
哦
李世民被母亲这么一说,兴奋劲瞬间就消退大半,这段时间对他来说,真是又好又不好。
不好的是生病真难受,不能出去玩,而好的是母亲天天陪在自己身边,他每日都可以睡觉,不需要早起,不需要读书,不需要背千字文练写字。
窦氏见着儿子恢复如初,心里十分高兴,再想想那日的奇遇,真是百感交集。
四日前的那个晚上,李世民高烧不退,眼见着就要没了,窦氏伤心欲绝,但突然登门的几个道士,让事情有了转机。
次日清晨,一夜无眠的李渊夫妇等来好消息:李世民退烧了。
持续发高烧的病人退烧,意味着病情好转,若无意外,病就一定能痊愈。
窦氏当时喜极而泣,而这几位道士在府里住了下来,一直在为李世民治病。
道士们如何治病用的是何良药,旁人无从知晓,反正李世民的病情逐渐好转,随后病症消失。
那几位道士诊断李世民痊愈,于昨日告辞,不知去向。
今天,窦氏请名医上门复诊,确定李世民已康复,她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窦氏根据种种迹象判断,这些道士一定是天子所遣医者假扮,用一种神奇的药物将儿子所患肺炎治好。
对此,窦氏感激涕零,但因为夫君李渊一直不动声色,她只能佯装不知。
因为此事,她心中对于天子的敬畏又多了一分:天子到底还有多少神通不为人知?
如此大恩,自当回报,不过窦氏觉得夫君既然瞒着他,那么谢礼一事,就由夫君自己准备。
天子可是什么都不缺,她倒要看夫君能送出什么像样的礼物。
母子正说话间,李建成从外而入,他见着弟弟大病痊愈,自然也是很高兴的,所以今日专门带来礼物给弟弟赔礼道歉。
跟着李建成进来的两名仆人,一前一后抬着个长方形的大木箱,李世民满怀期待的看着兄长将木箱打开,然后看清里面装的是什么。
随后欢呼起来:哇!是铁甲舰船模呀!
李建成点点头,笑道:嗯,这是兄长从宫里借来的船模,为期一个月,二郎随意玩,好不好?
好!李世民继续欢呼着,围着木箱转悠,恨不得整个人都扑进木箱里,李建成赶紧交代:二郎,这船模要爱惜些,莫要弄坏了。
嗯!
窦氏在一旁看着儿子欢喜的模样,又看看这样子丑陋的船模,觉得很奇怪:呃这船模,没有帆,有烟囱,是烧煤粉的吧?怎么没有轮桨莫非是那什么桨推进?
阿娘,这是烧煤粉的火轮船船模,是螺旋桨推进。李建成答道,李世民随后补充:阿娘!这船可不得了,将来要是造出来,那可就是铁甲舰了,好厉害的!
窦氏闻言反问:这样啊,二郎说说,这船会有多厉害呀?
就是就是反正很厉害就是了!
听得儿子这么说,窦氏笑而不语,见儿子精神很好,她很欣慰,随后感慨良多,想起了一个人。
想起了舅舅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因患恶疾,时值壮年忽然去世,随后继位的太子宇文赟各种肆意妄为,实在太不像话,窦氏现在觉得,即便宇文赟后来没有暴毙,恐怕江山也会被这位折腾得够呛。
她看着儿子捡回一条命,想到了英年早逝的舅舅,觉得若当时有如此神药,让舅舅熬过来,之后哪还会有那么多事?
第二百六十九章 奇葩逸丽
死了?怎么会死了?不是说唐国公的二郎君活了吗,怎么会死了?
回陛下,唐国公的二郎君是痊愈了,但那十七号青霉素在另外的试验中,依旧有患者去世。
也就是说,这次李二郎痊愈是纯属偶然?
回陛下,这倒不是偶然,毕竟陛下,请这边走。
某作坊内,恒温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带着帽子口罩的宇文温,在吕文华的带领下参观青霉培养室,一个个玻璃橱窗内摆着大量玻璃皿,里面培养基上长着大大小小的青霉菌落。
一行人在一个玻璃橱窗前停下,宇文温仔细看着其中几个玻璃皿内青霉菌落,看了一会,看不出什么不同之处。
在他看来,实验室里培养的所有青霉都一个样,而李二郎被青霉素治好的天大好消息,现在看来要打个折扣。
那日,面对一个父亲的苦苦哀求,宇文温决定伸出援手,让自己的秘密医疗力量小试牛刀,不过用青霉素治病的成功率很低,他提前给李渊讲明白利害关系。
首先,治病的办法是有,能不能治好却要看造化,成与不成,听天由命;其次,此事无论成或不成,都必须保密,如果走漏了风声,呵呵。
病急乱投医的李渊当然一口答应,而最后,事情有了个圆满的结局:幼童李世民的病好了。
对于宇文温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青霉素的研制工作很可能有突破了。
他马上命令手下进行试验,满怀期待的等好消息,结果现实是残酷的。
李世民注射的那种青霉素,其同批制品用于长安城内其他肺病患者的治疗,接受治疗的五个人当中,死了四个。
所以,李二郎被青霉素治好一事,更像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得知结果的宇文温,郁闷不已,让人把提前准备好的庆功酒(自饮自酌用酒)拿去浇花,自己闷在书房发呆。
他是在咽不这口气,便微服出宫,到实验室转转,这一转,又得知另一组试验的结果:另五个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又死了四个。
活下来那个患者,是不是得益于注射青霉素还两说。
此刻,郁闷的宇文温看着玻璃皿内一团团青霉入神,吕文华在旁边继续讲解:陛下,其实这一次,真的是一个突破
十七号青霉,是我们精心筛选出来的菌种,在实验室培养,提取液杀菌效果不错,其效力,比之前的青霉要强许多倍
这一次,之所以还会有患者过敏而死,微臣以为,不是菌种的问题,是提纯技术的问题,因为无法有效清除杂质,所以其中所含杂质引起皮试过敏
但其所含青霉素确实有效,所以唐国公之子才能痊愈,至于别的患者注射了同批次制品却因为严重过敏而身亡,微臣以为,是提纯技术不行,导致同批次制品的纯度也多有不同。
宇文温听到这里,思索片刻后发问:也就是说,即便真的找到了高效青霉菌种,若提纯技术没有突破,就无法稳定提取青霉素?
是的,这个技术难关,比寻找高效菌种还要难,不解决的话,青霉素想要用于治人,没有任何实用化的可能。
吕文华随后举例:以此次这十七号青霉素制品为例,同一批次提取的青霉素,其中一些可以救人,但大部分制品却会让人过敏而死,如此不稳定的药剂,用来治病形同赌博。
提纯宇文温沉吟着,看向吕文华:你们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陛下,恐怕要把技术方案吕文华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恐怕要把技术方案推倒重来,也就是说,现有的提纯技术,恐怕研究方向不对,再研究下去,恐怕很难有突破。
宇文温看着吕文华,忽然心生无力之感,他为了研制青霉素,已经投入不知多少资金,然而到了现在,还是
深吸一口气,宇文温再问:朕想知道,这个问题,只要舍得花钱就能解决么?
陛下,花钱不一定能研究出来,但不花钱,研究是开展不了的。
这样啊宇文温看着眼前玻璃皿中的青霉,沉默片刻后开口:你们尽快申请,所需资金,朕必然批准。
吕文华闻言大喜:是!
其他几位陪同参观的实验员,闻言也面露喜色,他们为了研制青霉素,已经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如今好不容易找到高效菌种,就怕半途而废。
宇文温聚精会神看着玻璃皿,仿佛看着一个个无价之宝:这个菌种真的高效么?
是的陛下,我们花了十几年,终于找到合适的菌种了。
嗯宇文温不认为吕文华会骗他,他知道,研制青霉素的第一个难点,就是要找到高效的青霉菌种,就像种田需要有高产稻种一样。
如果种子不行,浇水施肥再勤,也不会有好收成,对于青霉素而言,这就是好菌种的作用。
有了好种子,到了收获的季节,如果给稻米脱壳时技术不过关,会导致大量白米损失,还掺杂各种杂质,直接影响产量,对于青霉素而言,这就是提纯技术的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