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所以,为了鼓励民间自发移民辽东,在辽东安家落户,朝廷实际上就是在鼓励民间武装移民辽东。

    这样一来,民间武装移民团体,会成为辽东官军的助力。

    但凡事有利有弊,这些武装商团武装移民进入辽东,管理起来很麻烦,这些团体之间极有可能发生各种冲突,同样会引发大问题。

    武装团体武装移民的具体管理,自然主要由新成立的辽东总管府负责,对于兵部来说,更头痛的事情还在后面。

    武装团体武装移民,在辽东是可以持有火器的。

    火器,包括发射铅弹的燧发火铳,以及发射炮弹散弹的小型火炮。

    燧发火铳,之前是新军才装备的新式武器,火炮,是官军才可以装备的利器,如今向辽东移民开放,一旦管理不善,很容易出大事。

    但朝廷还是决定允许移民以火器武装自己,为的就是给移民们以足够的信心,让移民们能在辽东站稳脚跟,大规模开荒,守住自己的开荒成果,然后不断扩张。

    辽东的情况很复杂,到处都是野兽,还有比野兽更可怕的人(番族),一个规模不过数百人的移民团,想要在开荒的时候保命,就只能靠火器来弥补人数不足导致的战斗力差距。

    燧发火铳的准头不如弓箭,但威力很大,可以破甲,在战场上使用时,需要士兵排队射击才能确保命中率,若民间使用,用来打猎正好。

    专用猎铳只要使用得当,可以轻易干掉熊野猪虎豹狼等野兽,也可以射杀各种寻常猎物,对于移民来说,是非常不错的打猎工具。

    一旦有敌人来袭,一个瘦弱的少年,手持猎铳,在十余步距离就能干掉一个着甲战兵,如此威力,让妇孺比例不小的移民团,拥有了可靠的自保武力。

    而射程百步左右的小型火炮,可以装在移民定居点里,轻松击退来犯之敌,这对于可能只有数百人规模拖家带口的移民团来说,是保家的利器。

    所以,为了鼓励民间自发移民辽东,宇文温决定放开火器管制(仅限于辽东),让中原的武装移民,在辽东安家落户,站稳脚跟之后,不断向北扩张,开垦更多的土地。

    火器的管理,是个大问题,兵部的责任重大,对辽东火器管理必须实行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辽东的火器,不会被人大规模走私进入中原。

    火器的威力来源于弹药,为了防止有人私下囤积火器造反,兵部会采取控制火药板簧(燧发火铳击发装置的关键部件)供应的方式,来控制辽东各武装团体手中的火器数量。

    相关的措施有很多,却要尽早实行,兵部尚书宇文理为此忙得不可开交,而现在,叔叔又他加了个任务。

    那就是军火买卖。




第二百六十章 买卖
    十年来,朝廷为了辽东投入了多少资源?宇文理不太清楚,只是大概知道花费不小,而宇文温却刻骨铭心,因为花在辽东的每一笔钱,都可以说是从他腰包里掏出去的。

    封建时代,家天下,国库的钱,理论上属于皇帝所有,所以自明德元年起,朝廷在辽东花的每一笔钱,都可以说花的是宇文温的钱。

    持续十年的投资,如今终于有了结果,那就是朝廷收复辽东,宇文温刷了名声。

    然后呢?

    战利品,俘虏,人口,这些加起来,都抵不上十年来的巨大投资。

    辽东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土地的产出和中原没得比,收复了辽东的周国,不但无法马上从当地获得丰厚的赋税来回本,反倒还得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开发辽东。

    所以,仅就做买卖的角度来说,收复辽东这个项目是大亏,即将开始的二期项目辽东大开发,还得追加大笔投资,距离回本遥遥无期。

    周国为了开发经营南中,已经让财政背负了巨大负担,若再加上开发辽东这个负担,短期还行,时间一长真的会吃不消,所以宇文温要想办法变现,让辽东项目马上盈利。

    变现的手法有几个,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军火买卖。

    军火买卖,这是从来没有的词汇,代表着武器买卖,实际上就是火器的买卖。

    军火在后世,是和毒品石油并称的三大暴利行业,宇文理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一点,但他看了资料之后,为军火买卖之暴利震惊得目瞪口呆。

    一杆刮风下雨天都能用的新式燧发火铳,军器监可以大批量低成本制造,而对外销售价是制造成本的十倍以上,火炮的利润更高。

    现在,光是北洋贸易公司向军器监下的订单,就是燧发火铳十万杆,火炮(小型)一万门。

    如果不是宇文理知道北洋贸易公司的底细,他真的会认为对方试图囤积火器造反,而北洋贸易公司不是火器唯一的买家,其他那些以经营新式农场为主业的商社,所下订单累计起来的数字也不小。

    若预期中的辽东大开发,真的能够吸引民间组成武装移民团前往辽东开荒,那么这些散户将要购买的火器,累计起来更是不得了的数字。

    宇文理让属下算了一笔账,发现若军火买卖真的顺利开展,那么从今年算起,连续三年的预期销售利润,就能抵得上头十年朝廷在辽东投资的六成。

    这是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结果,宇文理难以理解为何卖军火能有如此暴利,现在,宇文温作为叔叔,就得提点侄子一二,让对方开开窍。

    卖军火,光是卖火铳火炮本身,算是一次性买卖,毕竟只要保养得当,火铳和火炮可以用上几年,但是

    宇文温说到这里,反问:弓没有了箭,还有用么?

    这么一问,宇文理反应过来:这莫非军火买卖的利润,主要还是来自火药?

    没错,这就是耗材!你要知道,打印呃,用火铳打人打猎,会不断消耗火药,一杆燧发火铳,可能可以发射两三百发铅弹,火炮也是如此,所以会消耗大量的火药。

    宇文温差点把打印机说出来,但这道理却和后世打印机经销商靠耗材盈利一样,火铳火炮作为热兵器,需要有弹药才能发挥威力,所以,卖耗材(火药),也是军火买卖的利润来源。

    火药,必须做到薄利才能多销,当武装商团移民团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使用火器,那么火器的销路就能增加,随之而来的火药销售量也会上涨。

    而火药制作和供应,就是朝廷控制辽东火器的一个关键。

    即便真的有人囤积了大量火铳火炮,没有足够的火药,这些火铳和火炮不过是个废物,而迄今为止,火药的配方,对于外界来说,依旧是机密。

    对此,宇文理很明白,军器监归属兵部管辖,军器监的军火销售所得,那可是要走兵部的账,宇文理一想到自己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位靠着卖军火实现大规模盈利的大司马(兵部尚书),就觉得有些啼笑皆非。

    你不要学那些文人的臭毛病,说什么‘君子耻于言利’,想想,若是朝廷没有收入,如何养兵?如何赈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不是昧着良心赚钱,钱又有什么贵贱之分?

    宇文温拿着一份资料,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又开始给侄子洗脑,正如他给儿子们洗脑时一样:土地的诱惑有多大?你是知道的,三十年免税的土地,谁不想要?

    那些在家乡没地种的贫困户,面对这样的诱惑,加上有人组织,能不动心?

    移民团有了火器,才有胆量在辽东安家落户,他们开垦出来的田地,到了三十年后,那可都是熟地了!

    只有当地户口众多,赋税充足,有足够的余粮,才能养活更多的驻军,而有了驻军,朝廷委任的刺史郡守,才能在当地实行有效管理。

    朝廷想要在辽东站稳脚跟,想要守住辽东,与其靠着羁縻的番族高句丽遗民或者城傍,还不如依靠中原移民,而中原移民在辽东安家落户要靠什么?靠的不是官军的承诺,而是实打实的防身利器!

    不要因为怕造反,就限制火器的使用,你要知道,数百人规模的移民定居点,在辽地番族眼里,和羊圈没有什么区别,一次袭击,就可以在官军赶来救援之前,把这个定居点洗劫一空。

    只有用火器将他们武装起来,只有当一个个定居点变成坚不可摧的堡垒,才会让移民有信心定居下去,才会让更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

    高句丽在辽东登记在册的户数不过二十余万,少得可怜,而朝廷要经营辽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必须组织大量移民,借助民间的力量,来开荒种地,

    耐寒的水稻种子其他各种作物种子都有了,御寒的棉衣火炕有了,耕田的铁犁有了,提供青苗贷的柜坊有了,输送日用品的商社有了,但没有保命的火器,一切都是空谈。

    听到这里,宇文理完全明白叔叔在辽东放开火器限制的用心,他主持过汉沔大开发,知到要想动员百姓开荒,必须给予各项支持。

    在汉沔地区,百姓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开荒上,但在辽东这个危机四伏的地区,移民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而靠着官军那看上去可能不会及时到来的保护,移民们还不如靠手中的火器。

    这么一想,好像做军火买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宇文温见着洗脑效果不错,开始用煽动性的语言来给侄子‘打鸡血’:阿理!周国的火炮,要为周国百姓获得更多的土地,你说对不对!

    宇文理手握双拳,激动得点点头:对对!



第二百六十一章 买卖(续)
    傍晚,晚霞满天,行宫观景台上,灯火明亮,宇文温一边欣赏晚霞一边吃涮羊肉,惬意至极,此次为他涮羊肉的不是宦官,而是德妃萧九娘。

    萧九娘涮羊肉的手艺不错,火候把握得很好,让宇文温吃得津津有味,两人时不时互相喂几口,秀恩爱秀得旁边侍奉的宫女们都低下头。

    老夫老妻,总是油盐酱醋的话题太没情调,所以需要适当的调剂,根据情景不同适当调**就是其一。

    宇文温和自己的女人们相处,不需要什么铺张浪费,寻常的吃火锅,就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涮羊肉,就是羊肉火锅,据说是在宋元之际出现的,而随着火锅的发明,涮羊肉这种吃法自然就出现在这个时代。

    一出现,就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

    本来关中地区吃羊肉的饮食习惯就很普遍,涮羊肉所需很简单,只要有个铜火锅和木炭即可。推广的速度自然块。

    有了铜火锅,备好汤水,点起炭火,将羊肉切成薄片,辅以佐料,烫得刚好熟,吃起来十分可口。

    宇文温如今身在同州,吃的羊肉,来自同州有名的苦泉羊,这种羊肉质鲜嫩可口,烫好后不需要蘸佐料,吃起来也能让人齿间留香。

    同州州治附近有苦泉,饮用这些苦泉水长大的羊,肉质鲜嫩可口,故而得名苦泉羊,远近闻名,常年供应宫中,萧九娘也很喜欢吃,但因为宇文温的缘故,羊肉在冬天才会频繁出现在宫内食谱。

    不是宇文温有什么忌讳,而是他觉得吃肉太多不健康,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英年早逝,羊肉真的好吃,不知不觉间就容易过度食用。

    吃肉过多容易得病,这个问题,对于一个月都吃不上几次肉的百姓来说不存在,但对于锦衣玉食的皇族来说,肉食必须节制。

    其次,宇文温觉得同州沙苑这块水草丰美的宝地,若是拿来养羊就太浪费了,宁愿少养一些苦泉羊,也得多养马。

    他让马五从极西之地撒拉逊沙漠阿拉伯沙漠弄回来的撒拉逊马阿拉伯马,已经在中原几个主要牧场繁殖,同州沙苑监就是繁殖地之一。

    这些神骏将会为周国各牧监饲养的马群带来优良血统,所以待遇不是苦泉羊可以影响的。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宇文温要以身作则,为给马匹争取草场而少食羊肉,不然为了供应皇宫的巨大羊肉消耗,沙苑监迟早要被羊群占领。

    北宋皇室嗜食羊肉,羊肉成为宫廷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材,赵官家每日都少不了吃羊肉,皇室对羊肉的执着,带动了上流阶层以羊肉为上的饮食潮流。

    于是国内羊和马争草场,甚至每年还要从辽国进口绵羊。

    后果,就是国内本来就紧张的草场里,养羊多过养马,而没了足够的马匹,宋军对上辽军就很郁闷。

    宇文温不想周国出现这种局面,但为了解决羊和马争草场的问题,光靠禁吃羊肉可不行,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节流而是开源,只要牧场足够多,羊和马就能共存。

    河套地区有大片水草丰美的草场,能做到羊马共存,所以,关中地区对于羊肉的巨大需求,可以靠黄河航运从河套地区运羊来解决,关中牧场还是要以养马为主,所以

    真可惜,黄河冬天封冻,不然河套羊冬天若能输入关中,长安羊市就不会被陇右羊占据了。

    萧九娘以便涮羊一边感慨着,宇文温听了有些疑惑:陇右羊?并朔羊不是一样输入长安么?汾水航运冬天都不断,运煤船多到据说能从晋阳一直排到渭口,怎么说你是不是听到什么内情?

    啊,不是,妾是忘了并朔羊这回事

    是么?宇文温有些失望,他还以为萧九娘打听到什么不得了的内幕消息,然后自己就有事做了。

    长安羊市,如今在冬季可是西来之陇右羊和东东北方向来之并朔羊的天下,这是宇文温从调查报告里看到的结果,所以听到萧九娘所说,他还以为有人骗自己。

    黄河中游地区在冬天是无法行船的,这是一大遗憾,不过黄河航运开张没几年,轮船招商总局就实现了盈利,利润来源之一,就是北羊南运。

    河套地区的羊羊毛制品奶酪制品,被火轮船源源不断输入关中,为在河套地区驻屯放牧的军民带来大量收益。

    而轮船招商总局通过黄河航运,盈利来源之二,是南茶北运。

    来自两淮江南的茶叶,经由通济渠进入黄河,走陆路绕过砥柱山壶口瀑布等黄河天险之后,继续靠火轮船运抵河套地区,然后销往草原。

    随着周国和东突厥关系的缓和,加上周国的不断推销,草原对于茶叶的需求大增,所以茶叶买卖很有赚头,而黄河航运,成功降低了南茶北运的运输成本,使得商人们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

    北上的火轮船,满载着茶叶,到地方卸货后,装上绵羊羊毛奶酪制品返程,一来一回的利润十分惊人。

    虽然有壶口瀑布和砥柱之险,却因为有利可图,使得黄河中游航运快速发展,新运输方式的出现,导致新的商路出现,这正是宇文温所乐见的。

    科技改变生活,他经过不懈努力,小小的改变了时代,这种感觉,真的不错。

    正感慨间,见着萧九娘夹着一块羊肉伸过来,宇文温张口去咬却没咬到,他觉得自己大概是距离判断失误,便微微探头,再咬。

    还是没咬到。

    宇文温这次看得很清楚,是夹着羊肉的筷子往后移了,于是他的视线转到萧九娘脸上。

    萧九娘用挑衅的目光看着他,将筷子收回,然后将羊肉咬在嘴里,露出半截羊肉。
1...10741075107610771078...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