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北宋当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拢共凑在一起,甘奇已经有了四百多万贯的巨款。

    陪同甘奇巡边的,还有皇城司的李明,麾下带着一千多号军汉,这是皇帝派给甘奇押车的。

    甘奇自己也抽调了一些三司衙门的税丁,二三百号精锐的西军军汉,还是史洪磊与折克行带队。

    还有甘奇自己的一些心腹之人。甘奇还带了大量的账房先生,也是从各处产业里抽调出来的精干人物。

    用四百多万贯巨资,去扰乱一个拥有六七百万人口的社会物价体系。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真要摊开来算,一个人口一贯钱都分不到。

    但是甘奇还是出发了,前去河间府。

    河间府是河北北方的重要治所,边境线最重要的后勤重镇,河间府东边就是沧州,沧州外就是渤海。

    河间之地,也是繁荣富裕之地,依托着华北平原的产粮区域,也依托附近雄州的辽宋榷场的繁华贸易。所以这里也是很繁荣的地方。

    河间府的治所就是河间城,河间城很是雄伟高大,远比泉州城要高大得多,几十年前,这里还是战地,城池必须高大。

    要说这大宋为了防备辽国南侵,也是用尽了手段,边境没有高耸的山脉可以倚仗,大宋就想了一个奇招,在边境线上种植各种荆棘植物,到处都是带刺的树木,几十年下来,把边境线种成了一道荆棘线,用这一招来阻挡辽**队的步伐。

    想出这种招的人,也是个奇才。

    但是这可以挡住大部队的行进,却也挡不住那些走私份子的要赚钱的心思。

    甘奇到了河间府,见过大小官员之后,第一件事还真是去巡边的。

    看一看边境线上的荆棘丛林,看一看雄州的榷场。

    雄州是一座大城,边境重镇,这里是唯一一条有大道直通辽国的地方,所以雄洲城建得格外威武,四五丈的高墙,重兵在此驻守。

    雄州守将名为赵滋,此时正陪着甘奇查看榷场。

    要说赵滋其人,与狄青倒是老相识,当年同在陕西领过兵,不过狄青是正统的领兵大将,赵滋当时负责过陕西境内所有的捕捉清剿盗匪之事。也在范仲淹以及韩琦麾下听用。

    赵滋倒也是个有能力的人,当年就是靠着他,一举肃清了陕西以及陕西附近州府的所有盗匪,还平过叛乱。

    赵滋见得年纪轻轻的甘奇,倒也没什么敬重之感,只是配合一下工作的态度。带着甘奇来巡查榷场,榷就是商榷之意,也就是商场的意思。

    雄州的榷场极大,在这里做生意的人也极多,以汉人为主,辽宋两地的汉人。其次也有契丹人,乃至草原上的人。

    这里是两国的通商口岸,两国所有的生意都会在这里交割。

    甘奇走在前面到处看着,认认真真看着榷场里所有的交易货物,甚至还拿着笔在记录。

    后面跟着狄青与赵滋。

    赵滋虽然对甘奇这个小年轻没有什么敬重,但是对狄青那是敬重有加。

    赵滋陪着走,走得一会儿,与狄青说道“狄相公缘何跟在一个后生面前办了差事”

    赵滋倒也没有什么坏心,就是不忿而已,替狄青不忿。他不是很清楚京城里发生的那些事情,只觉得狄青这般的人物,又官居枢密副使这样的高位,怎么说也不该跟在一个小年轻身后办差。

    狄青笑了笑,说道“你可知他是谁”

    “甘奇甘道坚嘛,他都成了我的上官了,我还能不知道他是谁”赵滋大喇喇说道。

    “你可听说过他”狄青又问。

    “听说过,近几年了不得的文坛才子,写了什么诗词文章来者,我好似也听过一二曲。狄相公,你岂能不明白我的意思以狄相公的地位,岂能在这等小辈身后走动”赵滋倒也不是多么看不起甘奇,就是觉得狄青委屈。

    “哈哈……此子之能,不得多久你就知道了,你可别替我委屈,有些事情不便多说,我倒是心甘情愿在他身后走动。”狄青捋着胡须说道。

    赵滋倒是有些诧异了,看了看狄青,又看了看前面认真记录的甘奇,再问“狄相公,此番当真就是来巡边的巡边也用不着这么认真的记录榷场交易之事啊难道东京的官家还想知道榷场上买卖的细节不成”

    狄青摇摇手“非也,此番而来,虽然我也不知其中详细,但是可以肯定,此来定然是有大谋划,你只管听命办差就是。”

    “唉……狄相公,本来我都是想敷衍一二,以往来的上官,都是这么敷衍一下就过去了。不过狄相公此番既然这么说了,我也自然不会怠慢了,认真待他就是。”赵滋这还算是卖了狄青面子。

    狄青拍了拍老将赵滋的肩膀,说道“也由不得你敷衍的,甘奇可不是你能敷衍打发的人,此番还要整军,你麾下有两万多号人马吧有你劳苦的。”

    赵滋听得狄青还问起了人马,抬头问道“朝廷莫不是要调兵打仗了”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此番而来,甘经略可是有言嘱托,要整训河北两路所有的人马,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整训的思路他都提出来了,老弱剔除,青壮严格操训,补充甲胄军械,要可战之兵。”狄青对于赵滋,显然也很信任,昔日里共事的时候,两人显然有过一番交情。

    “诶……说得这么简单,老弱剔除,何以养之严格操训,伙食用度呢甲胄军械,天文一般的数字。哪里是一句话就能成的若是可行,我自己不就早做了吗”赵滋一脸的无奈,还有一些不屑。大概是觉得这种小年轻,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口号喊得震天响,真落到实处来办,啥也办不成。

    狄青老神在在“钱嘛不都是钱的事情吗甘经略有的就是钱,他以前就是靠有钱升官的。”

    赵滋一愣,问道“还能用钱买到红袍”

    “哈哈……新商税法,他的杰作。”

    “哦原来新商税法是此人弄出来的,那还真有点才能。此法甚好,雄州这边才推行不到一年,倒也让衙门里赚得盆满钵满。难怪此人年纪轻轻,就已经穿红袍了。只是河北十万禁军,厢军无算,真要整肃,可不是十万八万的事情,朝廷只怕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赵滋对甘奇的看法提高了不少,却也依旧不相信什么整肃军队的事情。

    “朝廷是拿不出来,但是他拿得出来!”狄青是一边跟在甘奇后面走,一边遛着赵滋玩耍。

    “他拿得出来怎么可能”赵滋连连摆手。

    “拭目以待就是。”狄青还卖着关子玩,却见前方甘奇忽然脚步一停,转头回来了,狄青又笑道“赵将军,你的苦日子来了。”

    果然,甘奇回身走到赵滋面前,已然开口“赵将军,从明天起,清查榷场,宋商,一律不准卖盐茶布匹,粮食更是一粒都不准出境。”

    “什么”赵滋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道“甘经略,这可是朝廷的意思”

    要说粮食,还有道理。但是盐茶布匹都不准出境,那就没有道理了,贸易之物,这些都是主要,商人们主要可靠这个赚辽国的钱。

    “嗯,盐茶布匹粮食,一律不准卖,但有我大宋商人贩卖这些物资给辽人,立马拿人下狱。”甘奇又认真说了一次。

    “甘经略,如此……怕不是个民怨沸腾啊,那些商户……”赵滋心中有担忧。

    “商户怎么了若是他们有什么意见,叫他们来找我就是。”甘奇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能在榷场做出口生意的,那都是后面有靠山的人,至少是在雄州本地有势力的,断了这些人的发财路,那自然是要民怨四起的。

    赵滋看了一眼狄青,见得狄青满脸的笑意,唯有点着头说道“遵命就是。盐茶布匹都不准卖了,这榷场倒也不知卖什么了……”

    甘奇还认真回答了这句话“卖瓷器,陶瓷皆可卖。”

    赵滋是一脸苦笑,真要做这件事,他的压力也会不小,好在后面还有一个甘经略可以当作挡箭牌。

    “大营里的部曲,都要派出去巡查边境,严防走私,但有走私者,皆擒拿入狱,担忧反抗者,就地正法!死伤无算。”

    甘奇手段狠辣非常,就是要杜绝边境走私,不能让一斤物资从边境运到辽国。这是保证贸易战成功的基础。

    赵滋面色变了变,这道命令,狠厉得有些吓人。抓到走私之人,那些人肯定是会有反抗的,哪里又乖乖等抓的那就是说一旦发现走私,立马正法,还死伤无算。

    赵滋心想,这些走私之人,毕竟都是大宋的子民,就算犯法,走私而已,也不至于都杀了去。

    “怎么下不去手”甘奇问道。

    狄青还在一旁打个圆场“甘经略有所不知,赵将军可不是下不去手的人,昔日他在陕西剿贼,那可是威震八方的。”

    甘奇点点头“那就好。但有走私而抗法者,就地格杀。”

    甘奇这个命令,更加清晰了许多。

    “唉……末将听令就是!”赵滋一拱手,还有叹息。

    “边境所有州府,皆传此令,此令可直接越过州府衙门,通传各地军将。过几日我会回京一趟,到时候便由狄相公来执行此令,严格督导各地州府按照此令行事。”甘奇暂时要把这些事情安排好,让狄青来严格执行,他倒不是要回京,而是要出海。

    狄青如今有一个经略副使的名头,所以还似模似样的拱手得令“遵命。”

    赵滋看得狄青模样,立马也拱手“得令!”

    “走,回营点兵!”甘奇这是要抓紧时间了。




第四百三十章 叫你们掌柜的出来
    ,最快更新回到北宋当大佬!

    雄州驻军,两万有余,编制是一个厢,厢是宋朝部队编制里的最高级别,厢下面有军,一个军大概两千五百人左右,军下面是营,一个营五百人左右,营下面是都,一个都一百人左右。

    都下面是队,三人小队,九人为中队,四五十人一个大队。大队有队头,都有都头,都以上的主官称指挥使。营指挥使,军指挥使。

    指挥使下有副指挥使、都虞侯这一类的副官。

    这种军制而言,还是比较先进的,也很合理,与后世军制大同小异,甚至可以简单的把中队理解为后世军队的班,组织方式是极其先进的。

    雄州的大营,旌旗招展,这里是大宋朝的门面,架势非凡。

    但是真正到了击鼓聚兵的时候,才会发现这里的军队,金絮其外,败絮其中。

    老弱病残,破衣烂衫,装备也不谈了。

    但是将台之下,倒也有一两千兵马算是甲胄鲜明的,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门面部队了,需要时不时出现在人前,所有凑出了这么多好军械。

    其他人的甲胄,那就真正难以入眼了,铁甲上打着皮甲的补丁,皮甲上打着麻布的补丁。

    甲胄这种东西,在战乱到开国的那一段时间里,朝廷置办下了极多,也是因为战场需要。从檀渊之盟后,朝廷就再也没有花过大钱来补充这些东西了。

    因为河北几十年没有战争,也因为朝廷穷,有多余的钱要置办军械,也是给西军了,那里还得与西夏打仗,那里的军队比河北的军队更需要精良的军备。

    狄青在将台上看得是连连摇头。

    甘奇也看得连连摇头,心中还想,难怪几十年后,这个大宋朝灭国灭得那么突然,金人南下河北,摧枯拉朽一般的威势。

    就看着眼前这支军队,岂能不被人摧枯拉朽打得一溃千里

    要整军,首先要钱。

    赵滋为了自己的面子,还左右下令,跑起了骑兵,换起了步卒战阵,算是小小操演了一番。

    狄青依旧在摇头。

    赵滋有些不好意思地走到狄青面前,说了一句“狄相公,见笑了。”

    狄青对于军队这种事情,一向是很严肃的,他直接说道“赵将军啊,倒也是难为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论领兵之能,你不该是这种水平。”

    赵滋尴尬答道“若是昔日在西北,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军械有军械,那就不谈了,奈何如今在河朔,我已是尽力了。”

    狄青只道“把部曲都散了去吧。”

    赵滋点着头“解散了,各自回营。”

    稀稀拉拉的大军,前后左右,各自散了去,犹如一窝蜂散向了四面八方。

    赵滋也觉得今日自己丢脸了,主动说道“狄相公,甘经略当真下定决心要整军了”

    狄青点着头,看向头前皱眉思索的甘奇。

    甘奇慢慢转过身来,问了一句极为直白的话语“赵将军麾下,若是要挑选真正能作战的军汉,能挑出多少数目”

    狄青还着重加了一句“要真正能上阵拼杀的,与西军汉子那般临阵不乱、心怀勇武的。”

    赵滋本来准备答个七八千的数目,听得狄青这么一问,言语一止,为难了几番,开口说道“许是……大概可以挑出个二三千号吧。”

    两万多人,只能挑出两三千号。

    这让甘奇再次皱起了眉头,这个比例低出了他的预料。

    无奈,甘奇头一点,说道“那就先把这二三千号人挑出来,独成一军,军械甲胄兵刃都有限配给,另外加例钱与伙食,由狄将军亲自操练,也由狄将军带在身边听用。”

    赵滋点着头“遵命。”

    挑出精锐给狄青,赵滋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能配得上狄青的,自然就是精锐,给一些老弱病残倒还给不出手,二三千号人也不多。

    “边境这里,其他地方整军之事,先以挑选精锐为主,这些事情都先拜托狄将军了,我明日就要先回京一趟,过段日子再回雄州来。”甘奇如此说道。

    “听道坚你安排就是。”狄青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小,不仅要巡查边境走私,还要在各地禁军抽调青壮勇武者亲自操训。

    甘奇风风火火的,点校完人马,也不多留,说是先回河间府。

    把狄青留在了雄州。

    甘奇走后,赵滋一脸疑惑问着狄青“狄相公,这位经略使倒也有趣,才刚到边境来,忽然又要回京,这差事也办得太轻松了一点吧代天子巡边,也能巡得这么敷衍”

    狄青知道赵滋言中之意,笑道“他可不是在偷懒。”

    “这还是不是在偷懒”赵滋又问。

    “时间久了,你就知道他是个什么人了。他这个人呐,心思极为深沉,谋事缜密非常,从来都不是一个敷衍懈怠之人,此去定然是有要事,不便多猜。”
1...165166167168169...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