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周辅臣眉目之间,不禁有些难色。

    杨绳祖也看出周辅臣来了,说道“放心,这一战,我们损失不少,东虏那边也伤筋动骨了,伤得只比我们多,不比我们少。只要抓紧时间,从这里到汉城之下,应该没有大战了。”

    收拢败兵到再次战斗,是需要时间的。

    这一战,不管是多么艰难,夏军总算是胜利了。胜利随即带来了高昂的士气,以至于大军即便是伤亡不小,但是军中的士气还过得去。但是清军军中的士气,却不行了。

    最少日之内,是无法恢复到出战的程度。

    而日之内,大军进入汉城却是足够了。

    清军营地之中,阿济格铁青的脸色,一股怒火在心中左冲右突,却找不到突围的地方。也不知道该向谁发泄这股怒火。

    阿济格厉声说道“陈福何在”

    “报王爷,陈将军已经战死了。”一个汉军将领颤颤巍巍的说道。

    阿济格一眼看过去,眼前这数名将领都是从阵前退下来的,开战之前,一个个趾高气昂,但是而今却一个个就好像是落水的鹌鹑一般,不敢抬头看上一眼。

    阿济格冷笑一声,说道“便宜他了,给他报个战死吧,至于他们拉下去,就地处决,以正军法。”

    这几名将领大吃一惊,还想求饶,但是被护卫们一把捂住了嘴了,随即拖了出去,不一会儿下面的人就已经明正典刑以报。清军的军法从来如此残酷,也正是这样残酷的军法,将那些如同烂泥一般的前明降军,到了清军手中,立即爆发出不一样的战斗力。

    只是这军法如果遇见了满人将领,该有的处罚还是会有的,但是轻易不会处死,毕竟要为国族保全人才,但是遇见汉人,却从来没有手下留情,只有从严从重,以儆效尤的。

    而且阿济格尤其如此。

    博洛见了不敢说什么,担心心中暗道“如此下去,大军之中还有多少将领够用。”杀人容易,一刀下去,身首异处,但是培养一个人却不容易。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仅仅独领一军的大将难求,即便是合格的中层底层军官,也不是太好得到的。

    阿济格却不知道博洛怎么想,他立即说道“传令下去,点齐人马,今夜袭营。”




第一百一十四章 汉江之役终
    第一百一十四章汉江之役终

    “万万不可。”博洛大吃一惊,说道“王爷,不可意气用事,当以大局为重,而今朝鲜的局面已经不利于我了,今日突袭如果能大胜,则不必提,一旦有失。大清在朝鲜之经营,必将毁于一旦,却不知道王爷,以何面目见摄政王。”

    “大胆,你是在训斥我吗”阿济格大怒说道。

    “不敢,只是此事还请王爷三思之。”博洛说道。

    一些事情阿济格并非不知道,只是下不去这一口气而已。

    这里是朝鲜并不是中原,虽然清军与夏军在朝鲜的土地之上大战,但是有一点却不能忽略,那就是这里是朝鲜的主场。

    阿济格趁着冬日,大举入侵,不过十余日,就打到了汉城之下,并将朝鲜各路人马都打了一个遍。

    看似不可一世。但是实际上,阿济格能控制住的地方,也就是从辽东到汉城这一条线上的城市而已,其余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由朝鲜人控制的。

    阿济格很清楚,他顿兵于坚城之下,已经不利了。如果手中兵力折损太多了,固然击败了夏军,恐怕他也不可能留在朝鲜。

    虽然朝鲜是小国,但毕竟是一国,这一场大战,并不是楚河汉界,而是三国演义。决计不能忽略朝鲜的存在。

    而虽然冬天的过去,朝鲜各地,特别是南三道,已经陆陆续续的恢复过来,征召了不少士卒,虽然不能打仗。但是数量上决计不少。

    有这些人在,阿济格不能轻率的做出决定,孤注一掷。

    “王爷,夏军素来谨慎之极,甚至有些死板,据说南人的军中条例,连如何如侧都要有要求,夏军各部,还没有那几个被夜袭击破过。”博洛低声说道“且即便放他们过去,未必没有好处。”

    阿济格听了,说道“有什么好处”

    博洛说道“王爷,而今汉城之中粮草不支,已经有人夜出禀报了,夏军远道而来,又能带多少粮草,王爷何不,放他们入城,再绝壁长围之,不出两个月,他们要么拼死突围,如此我们坚壁以待,定然要他们好看,如果他们不突围,就困死他们。也不用我们动手脚了。”

    阿济格脸色稍稍好了一点,但也是一点而已。

    博洛说得很好听,对某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文官来说,或许会有很好的说服力,但是对阿济格却没有多少说服力。

    因为他们知道,不管说得多么

    花团锦簇,到头来这仗,还是要一仗一仗的打的。不是靠舌头打的。

    不过,好话谁都爱听,博洛说的,又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他自然听博洛说下去。

    博洛见阿济格没有反驳,心中轻轻松了一口气,说道“而今最要紧的事情,是向京师请援兵。”

    阿济格本来有一些松开的眉头又挤在一起了。说道“请援”对这一件事情,他有些难以接受,他向来自傲,并不觉得多尔衮比他强上多少。出兵的时候,他与多尔衮说得好好的,而今却要请兵,这面子上,自然时候抹不开的。

    博洛说道“不管怎么说,这朝鲜不能留了。而我们带来的士卒,却不足以灭了朝鲜。再加上南朝的插手,也只有请兵了。”

    朝鲜与南朝的联合,已经是铁板钉钉了。即便而今攻克汉城,也未必能改变这一点了。

    博洛也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他们在朝鲜其实是不得人心的。

    而满清又决计不允许,朝鲜成为夏军进攻辽东的跳板,如此一来,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将朝鲜这个国家灭掉。

    只是,不管怎么说,朝鲜都是海东大国,传承有序。哪里是轻易能够灭掉的,即便是能够灭掉,也不是这区区数万人马,能够做到的。

    请兵是必然的趋势。

    博洛还有一些话不敢说出来,他其实有些觉得,汉城之战,打到而今,在战略上已经失败了。此刻不应该是纠结于汉城城下,而是好好的安抚朝鲜北方,让朝鲜北方的人力物力,为清廷所用,减少转运之苦。

    也为将来与夏军长久相持,做好准备。

    他有一种直觉,这个直觉不是别的,而是他觉得朝鲜一战长期化,已经成为定局了。如果清军不能海战上取得胜利,无法剪短双方的联合,朝鲜想要安稳下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阿济格思量好一阵子,终于叹了一口气,说道“就听你的吧。放他们入汉城,等他们入城之后,征召附近的朝鲜民夫,我要在汉城之外,建造长围。”

    “喳。”博洛说道。

    清廷的这些动静,却不是夏军所知道的。

    故而当第二天一早,夏军小心翼翼的继续前进的时候,因为没有清军的围观,还有一点不适应。

    清军不从中阻拦,朝鲜人自然与周辅臣通了消息。

    当消息传到了汉城之中,汉城之中,无数人兴高采烈。这是从清军入侵以来,整个汉城之中

    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了。

    被封为韩王的朝鲜王,更是喜不自胜。感激涕零的样子。

    而周昌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在汉城之中,威势几乎直逼韩王,韩王恨不得与周昌同吃同住,言必先生,退则小王。周昌几乎是汉城的无冕之王。不过周昌不会被这样的待遇而迷惑。他知道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待遇,固然有他保全汉城之功,但是更多的是看在大夏的脸面之上。

    而且等大军入城之后,周昌就没有代表大夏权利,哪个的他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大夏官员而已。绝无今日之风光。

    不过周昌高兴不起来了。

    因为他深深的了解汉城内情,知道汉城军心民气,几乎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这个时候大夏援军的到来,对朝鲜人来说,自然是一针强心剂。但是这个在崩溃边缘的汉城,在大军进入之后,就真的能够保住吗

    会不会已经成为一处死地的。

    虽然罗玉龙败给清军,败得惨烈无比,但是张轩嫡系人马,与清军交战,很少有被歼灭的战例。他担心一不小心,这汉城就成为夏军这两三万将士的埋骨之地。

    只是不管他而今如何的担心,也不可能说出来,动摇军心士气。只能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韩王亲自出迎,在城门口迎接周辅臣大军。一副下属的摸样,周辅臣倒也没有居之不疑。反而相当的客气,他知道按照张轩的计划,将来用到朝鲜人的时候多了去,先打好关系,最好不过了。

    大军一入汉城之中,就被周辅臣下令修整了。

    这数日以来,不管是行军还是交战,夏军上上下下,都绷着一根弦,吃得都是干粮,雪水,连一点热水都有是奢侈。

    好容易来到了安全的地方了,自然要好好修整一下了。也算是犒劳一下将士们,毕竟一根弦崩得太紧了,容易断。

    一张一驰,也是文武之道。

    只是大战在即,周辅臣也没有要什么太过分的东西,不过是酒肉,房子,热水,再加上足够暖的房间而已。

    但是,周辅臣看来,这非常简单的要求,却不想韩王这边居然做不到。房子都是有,但是木材没有。酒还是有一点,但是肉也没有。

    这让周辅臣大吃一惊,这才知道,汉城之中,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心也沉了下来,他意识到,进入汉城之中,恐怕不是这一场朝鲜之战的告一段落,而是一场新战事的开始。

    这一战不好打。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汉城的困境
    第一百一十五章汉城的困境

    现实从来比想象的残酷。

    周辅臣一直觉得,汉城作为朝鲜都城,应该有足够的储备,就如同南京一般。张轩一进南京城后,就开始往汉城之中,积蓄物资。如果南京遇见汉城这样的处境,坚守数年不敢说,但是半年决计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而今汉城才坚守了几个月

    不足两个月,就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处境了。

    一时间周辅臣脸色铁青,他太高估了朝鲜人的实力,将自己陷入几乎是绝境的地步,他默默计算,即便是再有大军支援,也在等大队人马登上江华岛,恐怕也要在二月上旬了。

    距离而今还有半个月。

    即便是半个月之后,过来的援军也不会有多少,甚至更多的是粮草辎重,毕竟而今江华岛上粮草也不多。如果没有足够的辎重,派再多的援军来,也不过是送死。

    难不成让他们喝西北风,吃海水不成。

    撤退也是不成的,别的不说。单单是而今大军的状态就不行,毕竟大军从江华道到汉城,区区数日的路程,其中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自然不用多提。将士们咬着牙,提着一口气,跟着周辅臣走,目标就是在汉城。

    而刚刚一进城,就要往回走,且不说清军会不会让他们撤回去,单单说这前后矛盾的命令,就足够让下面的士气崩溃。

    再精锐的士卒,也不能这样用。

    周辅臣目光微微一眯,对着韩王说道“王爷,我们万里迢迢是为了朝鲜而来,而今将士们提着脑袋为王爷做事了,连这一点点要求都不能满足,下面兄弟们可不会答应。”

    周辅臣语气不重,但他毕竟是一路杀过来,带着凛然杀气,让韩王一时间心神剧震,结结巴巴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王爷,而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周昌大声说道。随即对周辅臣行礼,说道“枢密,下官知道,城中何处有粮食物资。”

    韩王知道自然周昌说道是什么想要说什么,却被赵翼一把拉住,赵翼说道“此事,不捞上国大军动手,我等必然为上国大军准备好一切。”

    周辅臣不去管这些,说道“那就快。”

    赵翼扯着韩王下去了,韩王说道“如此一来,孤的生死就在夏人手中了。”

    赵翼说道“请大王放心,臣家定然出粮千石,并劝说各位同僚为陛下出力,共度时艰,而且有几家亲附清廷的家

    族,也是时候处理了。”

    韩王才不是不想杀人,他是太明白了,这些朝鲜世家大族,虽然在很多事情上与他闹别扭,但是确实是他的统治基础,今日之事一出,恐怕失了朝鲜上下之心。

    而在借来夏军援军的时候,他就意思到,他注定要受到夏军一些摆布,他想要保全自己的位置,就要与这些朝鲜世家合作。

    只是而今却什么也顾不得了。

    随着韩王一声令下,亲附韩王的世家,一时间出钱出力,而当初亲附清廷的世家,也被高高的举起了屠刀,一时间汉城之中,腥风血雨,这一场腥风血雨,为大军带来劳军的物资。

    不过,此事周辅臣已经没有心思在这上面了。

    “看如今的情况,汉城坚持不了多久了,特别是城墙。”北门城墙之上,周辅臣说道。他轻轻的在城墙上一摸,就感到一手泥,这泥还是薄薄一层,说明里面还没有化开,化开的仅仅是外边一层而已。

    但是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不好的征兆了。

    一旦这冰化开,这城墙即便不倒塌,也簌了。然后大炮一轰,会是一个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枢密。”周昌说道“下官有一愚见。”

    “哦,说来听听。”周辅臣说道。

    周辅臣对周昌的印象不错,一来是,周昌姓周,籍贯距离不远,二来,就是周昌会说话。杨绳祖称呼周辅臣就是叫将军,是的,周昌头上是有一个征东将军衔,称呼将军没有错。

    但是周辅臣头上最显赫的头衔,是枢密副使。

    不过枢密院也是本朝的创制,故而不如内阁,直接沿用前朝的称呼,叫阁老,而枢密院之中,多为武人,也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所以多称爵位。周昌这一句枢密,称得上别出心裁。

    让周辅臣暗暗高兴,他决定回去之后,让所有人都这样称呼他。

    周昌说道“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既是对我方有不利,也对我方有利。”

    周辅臣眉头一挑说道“这利在何方”

    周昌说道“在汉江。”

    周辅臣被周昌一提醒,心中顿时一动,汉城,自然是说在汉江的北边。汉江虽然不是一条多大的河流,但是也是能够通行船只的。等汉江之上开冻了,就可让水师逆流而上,直入汉城附近,不管是撤退,还是作为补给线,都再好不过了。
1...535536537538539...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