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派苏京去做这个,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孙传庭只能下令,在汝州修整一日,继续进军,攻宝丰。预备就粮于敌。

    宝丰县也如汝州这样坚守,一连攻了两日终于拔下来了,不过区区宝丰之粮,根本不可能支撑大军,即便是倾尽宝丰之粮,也不过支撑大军十几日而已。

    而十几日之内,孙传庭能否大败李自成啊

    孙传庭自己也不知道,只是知道,现在的局面,已经容不得他有半点犹疑了。只能有进无退了。

    大军前进郏县,正是当初柿园之败的地方。

    而李自成也得到了消息。

    他得到的,不是正是孙传庭大举东进的消息。可以说两军交战之时,大军行止,很少有密可保的,不敢说孙传庭的一举一动,李自成都了如指掌,不过,孙传庭大军行踪,一直在李自成的视线之内。

    反之也是一样的。

    李自成得到的是唐县的消息。

    李自成低头一看,顿时脸色铁青无比。厉声说道:“李养纯,朕不杀你,誓不为人。”

    牛金星接过情报一看,立即说道:“殿下,立即封锁消息,否则军心难免动摇。”

    “不。”李信看过之后,眼睛闪闪发亮,说道:“孙传庭大军压境,胜负就在这数日之内,我军已经不可能退了,应该将这消息传来,以示官军卑劣,与斩尽杀绝之意,取哀兵之势。”

    “上下同仇敌忾可胜。”

    李自成大




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难
    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难

    李自成与孙传庭都决定在近期决战,这一场从八月以来,互相接触,互相试探的战事,从这一刻起,才真正的进入**之中。

    不过,在东南一带,还有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事,也在进行之中。

    并不是罗汝才正在进行的淮西战役,而是左良玉与张献忠之战。

    这一场战事之中,左良玉占据绝对上风,因为罗汝才在寿州,左良玉的确犹豫了一阵子,不过他派下面的人试探了一下,终于发现罗汝才与张献忠之间,张献忠才是软柿子。

    在方国安,常国安等诸将,对张献忠作战之中都取得胜利之中,再加上李自成兵马都调到河南了,他终于决定,大举西进。

    “义父,我们该走了。”张可望在身边说道。

    “哎。”张献忠有一点舍不得。

    他从五月攻下武昌城之后,就杀了楚王,将楚王宫当做他的西王宫,好生过了一阵瘾。不过,好景不长。左良玉的大军从江北,江南两路攻过来了,一路之上势如破竹。

    这武昌城眼看就不保了。

    不过张献忠也没有什么办法,李自成倒是下令,让张献忠镇守武昌城的。

    但是张献忠不鸟李自成。

    张献忠倒是想过守武昌,只是张献忠太清楚自己的底子了。

    从崇祯十四年之后,李自成与罗汝才几乎没有打过大败仗,大战小战不断,也就新卒锻炼成老卒了。而张献忠与他们唯一的差别就是大败了一次,差一点死在黄得功手中。

    这一次将他的老底子丧尽了,他不得已去求李自成,差点被李自成给杀了。

    重新经营起班底,到了去年才算有一些起色,但是并不能与当初的老底子相比,为了壮声势,收纳了不少官军降兵,乃至各路起事的义兵,张献忠麾下的兵力一跃几十万之多。

    但张献忠自己明白,这都是虚的。

    果然左良玉一打,张献忠安插在各地的官员,都纷纷崩溃。根本抵挡不住。

    是左良玉太厉害了

    不,是张献忠麾下的实力太差了。

    张献忠既然明白这一点,事先就有安排。

    他的安排就当初当流寇的老一套,跑。

    故而左良玉大举进攻的同时,张献忠根本没有往东边派什么兵马,而将麾下的精锐全部放到西边了。此刻已经打下岳阳城了。

    张献忠准备攻下岳阳之后,向南攻略。看左良玉是打李自成,还是打他。

    如果他都这样了左良玉还不放过,那就继续跑,反正这种东奔西走的事情,张献忠早就已经习惯了。

    张献忠最后看了一眼武昌城,最后带着数千骑兵向南而去。

    这是张献忠最后一支人马,这些人马一走,整个武昌城之中,就变成了一座空城了。

    没有了义军将士,城中的士绅百姓,先是不可思议。随即大喜过望。

    随即欢喜起来,不过片刻之间,他们打听到了是左良玉大军要到了,一个个两股战战。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城中逃兵,想逃到乡下去。

    不过,迟了。

    数千骑兵从东门进入武昌城之中,他们二话不说,就开始熟悉之极的动作,那就是劫掠。

    北京给左良玉的兵额也不过数万而已,而左良玉号称几十万之众,当然多是虚张声势,但十几万人马还是有的,这十几万人马之中,很多都是左良玉到处吞并的后遗症。

    这些说是官军,其实就是一些土匪披了一层官皮而已。

    他们从武昌撤到九江的时候,已经洗劫过武昌城了,这一次再次过来,简直是轻车熟路了。

    似乎各路官军知道张献忠放弃武昌城了,都爆发出之前谁也想不到的速度,向武昌城而来,唯恐走得迟了,东西被别人抢光了。

    不过,这个时候,何腾蛟到了。

    何腾蛟本来跟着左良玉一路,不过听闻武昌城已经落入官军手中了,何腾蛟大喜过望,他身为湖广巡抚,驻地就应该武昌城中才是。也就乘船到了武昌城。

    还没有到武昌城之中,何腾蛟就看见城中起火,再听到城中无数声音,他的脸色铁青一片,厉喝道:“无法无天。”

    “给我换官袍。”何腾蛟说道。

    随即有仆役将大红官袍给他换上。几十随从也打起巡抚的仪仗,进了武昌城。

    何腾蛟毫不手软,当街斩杀数名乱卒。并号令全城士卒,让各级将领,立即来拜见他。顿时一城皆惊,消息立即传到方国安这



第六十章 武昌之难二
    第六十章 武昌之难二

    何腾蛟已经下定决心了。

    如果真有人敢无视他进入贡院抢劫,他一介书生,虽然没有杀人之力,但还有一腔颈血在。不过血溅五步而已。

    何腾蛟身穿三品官府,大红官袍还真有震慑力。贡院附近的百姓纷纷进入贡院躲避,一时间有数万之多,贡院的面积虽然不少,但也撞不了这么多,一时间,就变得人挨人,人挤人了。

    不过何腾蛟能护住的,也就这么多了。

    要知道武昌乃是天下大邑,城中百姓几乎有百万之多。即便是屡遭兵乱,但是城中百姓也在昔日开封城之上。

    就这样一夜过去了。

    何腾蛟官袍端坐,一夜都没有合一下眼睛,乱军见状纷纷躲避而去。

    第二日早上,数百骑奔驰而来,一群人簇拥着左良玉而来,左良玉见了何腾蛟如此,立即下马行礼,说道:“何公,何公,你怎么如此。”

    “左将军。”何腾蛟满眼血丝,说道:“国家交付大军于你,是让你击贼的,不是让你劫掠百姓的。”

    左良玉做痛心疾首状,说道:“左某御下不严,是左某的罪过。”

    左良玉转过头来,对他胖乎乎的儿子大声训斥道:“左梦庚,你还在这里干什么,快去传令,各部敢擅自出营者,皆斩。”

    “是。”左梦庚胖乎乎的就好像是一个肉球一样,立即下去传令了。

    有左良玉的命令,这一场持续一天一夜的劫掠,才算是告以段落了。

    何腾蛟恨不得现在就杀了左良玉。

    他能以举人之身,到今天这个位置,岂能不知道,今日的猫腻。只是现在他必须依靠左良玉,只能忍了下去,说道:“昨日之事,决计不能这样算了,必须军法处置。”

    左良玉有一点不高兴了,面子活也不想做了,说道:“何大人,何必这样啊,儿郎们爬冰卧雪,才是击败张贼,说起来这武昌城中,大抵都有通贼之嫌,这也是要正国法的。”

    “从逆之辈,国法自然不容。此时我会细细斟酌的。”何腾蛟却不能让左良玉大肆攀咬,如此一来,恐怕武昌城之中,就要人人自危了。毕竟张献忠在武昌城中数月,一旦深究起来,先栽赃太容易了。

    “军中事务,本将军也会看着办。”左良玉微微一笑说道。

    “好。”何腾蛟说道:“劫掠之事,本官不过问了,但是杀人者死,以及淫掠妇女之辈,必须给武昌百姓一个交代。”

    左良玉心中暗道:“看样子必须给何腾蛟一个交代,否则过不了这一关。”

    左良玉虽然跋扈,但是对大明朝廷还是有一些敬畏的,说道:“既然大人,如此说了,左某岂敢不从,我回去就搜查全军,杀人者与淫掠妇女之辈,借军法处置。

    他口中虽然这么说。但是心中想道:“收罗百余兵痞,砍了脑袋给何腾蛟送过去了事。”

    左良玉决计不会真去查的,因为他太知道了,他的左营是经不起这样的查的。

    到了这一步,左良玉与何腾蛟之间的气氛才缓和了一些。

    左良玉请何腾蛟移步于巡抚衙门。

    何腾蛟虽然已经派了属官去安抚城中百姓了,他虽然也想去看看,但是他有几件事情,必须要处理。而这几件事情,都与左良玉有关。

    “何公的意思是,让我部移出武昌城。”左良玉脸色冷了下来,说道:“数月以来,朝廷没有拨下一个大子,是我左某人维持这军心士气不散,乃至于击张贼,夺回武昌,大人的意思,是以我左良玉住不得这武昌城吗”

    “左将军何处此言”何腾蛟说道。何腾蛟之所以这样做,其实被左良玉的军纪给吓着了。

    何腾蛟之前也知道左良玉的军纪不行,但是却没有想到差劲到如此地步,简直是目无朝廷。如果可能何腾蛟不吝啬于将左良玉全军上下给清洗一遍,但是何腾蛟却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何腾蛟手中无兵无饷。

    即便如此,何腾蛟也不愿意与左良玉乱军同处一城。

    只是话却不能这样说。

    “而今真是用武之时,张贼大败,岂不是追亡逐北之时。”何腾蛟说道:“本官不过是请左将军先行一步而已。而且本官愿意从蕃库之中,拨出一些饷银,犒赏诸军。”

    何腾蛟



第六十一章 临淮争夺
    明末求生记第六十一章临淮争夺第六十一章临淮争夺

    “末将拜见路公。”一个大汉说道。

    这个大汉一身盔甲,身上挂着短刀火铳,脸色有些粗糙,一双大手粗糙无比,上面还有不少老茧,一看就是练武人的手,看上去不过三十岁上下,对路振飞毕恭毕敬。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郑鸿逵。

    郑鸿逵,原名郑芝凤,是郑芝龙的四弟。

    与路振飞相交时间并不长,但是路振飞却给了郑芝凤很多指点。

    崇祯六年,路振飞在福建当巡按,派遣郑芝龙与黄斌卿出击刘香,那个时候郑鸿逵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愣头青,是郑芝龙麾下的一员骁将。不过,仅仅是一员战将而已。

    路振飞见他是可造之才,就叮嘱他走正途,又送他很多兵法书籍。让他考武进士。

    靠着郑家的权势,以及郑鸿逵自己的努力,在崇祯九年成为武进士。

    虽然武进士的含金量,比不上文进士。但怎么也是大明正途出身,郑芝凤也改名为郑鸿逵,从明面之上,与郑芝凤划分界限。或者说两兄弟之间,有了意见分歧。

    郑芝龙非常明白他郑家的根基是在海上。即便有一个官身,也不过是照顾海上买卖而已。

    但是郑鸿逵却觉得郑家这种亦官亦盗的状态是不能长久的。郑鸿逵想让郑家竭力效忠朝廷,成为将门世家,如九边将门,乃至福建俞家一样的将门。

    郑芝龙却觉得郑鸿逵太过幼稚了。

    不过,再怎么说也是兄弟,郑芝龙也要帮忙,故而郑鸿逵带着家里的支持,离开了福建,先是在天津一带,然后调到安庆附近。身上挂着参将衔,麾下也有几千精锐。

    也算是敢战之将。

    路振飞大喜,搀扶起郑鸿逵说道:“圣仪,让老夫好等。你来了,老夫也就放心了。淮安的人马都交给圣仪了,事不宜迟。凤阳那边情势危机,明日圣仪就出发吧。”

    路振飞心中有数,他知道自己并不是领兵作战的长才,临阵指挥什么,根本不懂,而郑鸿逵也算是他提携过的旧部,有敢战之名。他不相信郑鸿逵,还相信谁。

    郑鸿逵心中一惊,说道:“凤阳城都已经危机到这种地步了吗”

    路振飞叹息一声,说道:“曹贼的女婿是一员悍将。”

    凤阳城下。

    凤阳城门附近的浮雕,都一残破之极了。

    无数龙凤图案,都被打碎了,或少了尾巴,或少了爪子,甚至有些都看不出到底是什么奇珍异

    兽了。

    汉白玉栏杆纵然坚固,但也挡不住炮弹,无数栏杆都被打断,只留下断断续续的栏杆,似乎有一种颓废的美感。

    四座城门,以及城门外面的四座大桥,是双方交战的要点所在。

    毕竟,凤阳城在当初修建的时候,从来没有想有人打到这里,这四座桥梁修得结实之极,一时间想要拆除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轩派徐州军与归德军分别进攻三门,是围三缺一之法。将金声桓与杨绳祖两部,在外围游曳,数百里之内,大队人马的调动,根本瞒不过张轩,而张轩自己坐镇大营,将自己的亲兵,与汝宁军,作为后备,随时准备应付,可能有的进攻。并以张素为主,征调民夫。
1...157158159160161...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