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也不记得自己身上那一处伤势,是何时落在上面的。
只有等到晚上脱下铠甲之后,才知道原来已经受伤了。
不过,黄得功毕竟是将军,他一身铠甲,不管是外面的铁甲,还是里面的衬甲,乃至最里面的软甲,都是一等一宝物,乃是出自皇宫大内。
这铠甲不知道为黄得功挡住了多少伤害,即便不能完全挡住,也能卡出,让刀剑入肉不深,黄得功身上的伤势大多都是这样的,看上恐怕,有些体无完肤,但实际上,都是入肉不深。
不过,此刻的黄得功却有一丝落寂之色。
从来不表现出一丝软弱的黄得功,此刻却有一种虚弱之感。
他手中死死捏着一封书信。这一封书信并不是别人,正是马士英写过来的。
“马大人说得轻巧。”黄得功心中不无愤怒,暗道:“岂能说撤就能撤掉的。”
他下意思往城下看了一眼,距离寿州城数里之外,营帐林立,号角连天,不是别的,正是曹营的军营,几乎一眼看不到边的军营,就将寿州城的几座城门都看得严严实实的。
出城,必定是一场恶战。
即便是离开了寿州城之后,从寿州到凤阳,定然是一路恶战。绝无幸免。屡战之下,勇卫营伤亡不少,这一路打下来,即便是到了凤阳城下,勇卫营还能有多少人。
还有寿州城。
失去勇卫的镇守,寿州城会是什么样子,黄得功用脚趾头想,就知道。
他于心何忍啊。
但是此刻,他忽然想起数年之前,那时候是崇祯九年,东虏入塞,他因为在对战东虏之上表现出色,被调入禁军之中,第一次去见皇爷的时候,他不敢抬头看,跪在金砖之上,只听皇爷用疲惫的声音,说道:“黄得功是吧,好生做事。”
在勇卫营之中,黄得功待了一年,勇卫营是京营最后的家底,隶属于御马监。所以的支出都不走户部,走大内的帐,勇卫营的所有装备,供给或许不能说是最好,但比起黄得功在边军的时候。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崇祯十年,贼犯凤阳。
黄得功听闻凤阳失陷之后,皇爷在太庙之中斋戒三日,向祖宗请罪。
黄得功不懂是微言大义,但是知道主辱臣死。
黄得功请战。
那一次,他再次见到了皇爷。
第五十三章 凤阳城
第五十三章 凤阳城
纵然黄得功决心突围。
但也知道,突围之事,急不得。
黄得功看外面的情况就知道,曹营也在等着他突围。
所以走得太急,恐怕陷入曹营的陷进,故而只能等。等待机会,等待曹营上下麻痹的那一刻。
而且黄得功也知道,凤阳城墙何等坚固,只有数万兵马按部就班的把守,守上一两个月,绝对没有问题的。所以黄得功觉得他还有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张轩知道黄得功心思,绝对赞同黄得功的观点。
此刻张轩就在凤阳城下。一时间心中惊叹无比。
这是他见过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就规格来说,还在开封府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首都的位置其实有些犹豫,对南京的位置并不是太满意的,故而想在北方寻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大明都城,开封城就入选了,一度被称为北京,而凤阳作为朱元璋的老家,被称为中立府,为中都,开封城与中都是一个时期的建筑。
不过开封城因为黄河的原因,被朱元璋放弃了。开封城北京的地位也越来越下降。
朱元璋一度将无数百姓迁来填充凤阳府,想迁都于中都。
刘伯温竭力反对,但也挡不住朱元璋。
不过,后来朱元璋也醒悟过来,凤阳一地底子太薄了,各种自然灾害,实在不是一个立都的好选择,也就息了心思,但是对西安起了心思,于是朱元璋派太子朱标,也就是建文帝的老爹。去视察陕西,考察一下陕西可否为都。
谁知道朱标这一趟回来之后,却因病去世了,为后面的靖难埋下了伏笔。
而朱元璋也因为自己最喜爱的继承人就这样不在了,自己也垂垂老矣,这才息了迁都的心思,将南京改为京师了。这才确定了南京国家中心的地位,不过,这个地位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也因为朱元璋迁都的心思,故而中都规模宏大之极。不下于南京,即便是北京也有所不如。
不过,因为时代久远,数百年来,凤阳府灾荒不断,虽然大明朝廷非常重视,但是凤阳城外城还是比不上开封城,张轩看得分明,这些城墙有太多填补的痕迹了。
外城城墙是土墙,不同年份的修补痕迹都非常明显。张轩一眼就看得出来。
崇祯十年,义军攻入中都,一来是中都城墙不守,可以说数百年来没有怎么维护,早就破旧不堪了,再有就是就是官逼-民反。才能如此轻易的攻进凤阳府。不过,当时义军也不敢在凤阳多待,不过留了三日,就撤出了凤阳府。
自从那一次之后,崇祯皇帝下令对凤阳府的城墙加以修葺。
不过,这工程太大了。
整个凤阳外城城墙有六十里之长。
而现在大明早就没有国初的国力,即便上面分发下来的足够的银两,下面层层克扣,真正能用在城墙之上的也没有多少。看样子还是近几年的修建的城墙。痕迹都还很新。想来其中不少是马士英的手笔。
张轩忍不住笑了。
贺虎头问道:“大人,您在笑什么”
张轩说道:“我笑马士英不懂兵法,我如果是他,决计不会修这外城城墙,甚至会将城墙全部给扒了。”
“须知守城,并不是城墙越高大越好的,有人多少人,就守多大的城池,六十里的城墙,他想用多少人来守,难不成他想将凤阳府之中所有的百姓都登城吗”
凤阳府规模之大,在开封府之上。但是凤阳的人丁却远远不及开封府了。开封城之中有数十万百姓,这才是高士衡守开封城的底气所在,但是凤阳府百姓有多少
张轩手头没有数据,但是根据探子的汇报,恐怕凤阳城之中,大抵有十几万百姓,已经是张轩多算了。
六十里,一里用一千人来守,大抵要六万士卒,如果再加上换班什么的,城中的百姓即便都登城了也估计不怎么够。
处处把守,就等于处处不把守。
不过,张轩虽然再笑马士英,但是也知道,马士英对外城城墙弄得相当马虎,看上去,并没有坚守的意思,真正的硬仗,要在里面打。
随着张轩的一声令下,归德军与徐州军为先锋,进攻凤阳府外围城墙,一战之下,张轩发现果然城头之上的抵抗很
第五十四章 凤阳城二
第五十四章凤阳禁垣
当然了修建营地,本就很费工夫,更不要说修建一个在驻扎很长时间的营地,几乎就是一座木城了,需要的时间更长,张轩估计最少也要一两日时间。
张轩决定先去看一看凤阳禁垣。
不过,张轩更愿意将这称作内城。
张轩刚刚出营,就见秦猛说道:“南边起火了。”
“哦。”张轩心中一动,立即想起哪里就是凤阳内城的方向。
“去看看。”张轩说道。
张轩带着千余骑兵浩荡南下,没有跑几里,张轩就看见熊熊大火,几乎在面前升起一道火墙。
他脚下是一条大路,似乎是修建中都的时候留下来的。
他站在一处高处,他的眼前有一道河流,张轩不知道是什么河流,但是看上去也不是太宽。对大军来说,这样的河流根本不会成为进军的障碍,故而张轩也没有多看,他放眼向南,极目看去,只能远远看见内城附近密密麻麻的都是建筑。
大大小小的建筑,乃至还有一些高大的建筑上,从建筑规格来看,似乎是官府的衙门。
而这些建筑都笼罩在火焰之中。
火焰之中,隐隐约约有哭传来,似乎火焰之中还有人。
张轩一时间有救人的冲动,随即强制按捺下来,应该很明显,这火焰已经成势了。只要大火烧成这样子,即便在现代,也只能让他们烧完。
外城虽然很慌,但也不是说外城之中就没有人居住了,这些人都是内城附近居住,这一把火就这些房子都烧掉了。
张轩很理解马士英为什么这样做。
凤阳府外城大而不当,根本不能守,只能守内城。
而如果不清理一下内城附近的建筑,这些建筑就会给张轩带来很多方便,有这些建筑的遮掩之下,城头之上官军的箭矢炮弹,都能被遮挡不少。
守城之前,清理视界,这是任何一个守将的必选项,而以这个官军的执行能力,也只能将大部分人带走,不可能一个不漏,大火烧起来之后,居然还有人在火区,张轩也能理解。
但是张轩偏偏什么都理解,却无法原谅,不知道无法原谅马士英这种暴行,而且无法原谅自己。这一把火,最少有好几万百姓无家可归,想来大明朝廷也不会有什么国家赔偿,即便有,也分不到百姓手中。
一场大战,胜负还没有分,但是百姓已经为之付出了不知道多少代价。
血淋淋的现实,让张轩知道什么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更让张轩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的事情,就是张轩换位思考,自己如果在马士英的位置之上,或许会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长大之后,我就变成我最讨厌的人吗”张轩心中暗道:“还是我长大了。”
不管是什么,张轩也不忍再看了。这一会儿,也看不出来什么了。
毕竟张轩又不能靠近,能看见的只有熊熊烈火吗
张轩一回到大营之中,就命令杨绳祖来见他。
“杨将军。”张轩说道:“当初焚凤阳皇陵之事,将军有没有参与”
杨绳祖说道:“这一次,我参与过,不过,主要的事情都是黄虎做的,咱们曹营不过是打打下手而已。”
张轩说道:“我今日再请你烧一次皇陵,却不知道杨将军决断如何”
凤阳对大明最中央的建筑,又两处,一处就是凤阳城,整个凤阳城都是京师规格的建筑,政治地位非常重要,而另一处,就是凤阳皇陵了。
“大人,不是我老杨不肯卖力,而是凤阳皇陵不好弄啊”
凤阳皇陵是最先建造的建筑,根本不是一个陵墓,而是一座城池,也有三道城墙。最外面的城墙周长有二十八里。
这样的皇陵就是一座城池了。
“无妨。”张轩说道。
张轩并不是不了解情况的。对凤阳皇陵的建筑规格,张轩或许没有杨绳祖这个亲自到过皇陵的人知晓的多,但是也不是没有调查过的,他说道:“只是虚虚实实而已,你带兵去冲一下,查看一下皇陵那边的虚实,想来凤阳城尚且如此,凤阳皇陵那边的守军也多不到哪里去,如果能攻,就攻,如果不能攻,就在皇城外面放火,我倒要看看,马士英是不是那么沉得住气的
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
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
“父亲放心,有孩儿在,就一定能守住凤阳禁垣。”马銮说道。
他或许没有理解马士英话中的意思,单纯的以为马士英期望他能守住凤阳城。
“好。”马士英说道:“为父现在能依靠的人,也只有你了。”
马士英将马銮打发走了。
他心中暗暗揣摩道:“唯今之计,还是守住凤阳为上策。只要凤阳在手,即便皇陵失陷,想来陛下也不会苛责。为了守住凤阳请援,是第一等事情。”
这一段时间张轩还立足未稳,内外消息还没有断绝,故而马士英立即写下不少奏折书信。
第一封奏折,就是写给当今陛下的。
只是写凤阳岌岌可危之势,请陛下速发援兵。
不过马士英也知道,这一封奏折是表面文章,此刻朝廷手中所有的家当都在河南,在孙传庭的带领之下,与李自成准备一分高下的。陛下手中,再无一支可以调用的兵马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皇帝就是皇帝,这面子还是要给的。
第二封,就是写给路振飞的。毕竟淮安是距离凤阳最近的重镇了。
在明代的大部分时间,漕运总督都兼领凤阳总督,淮扬巡抚之类的官职。
只是如今兵为战急,将这个差遣分开了,不过如此也可以看见,淮安与凤阳唇齿相依之态。
且不少凤阳失陷之后的政治责任,路振飞恐怕也躲不过去。单单是凤阳一陷,淮扬首当其冲,这样的局面,就由不得路振飞不为凤阳方面出力。
第三封,就是写给黄得功的。
与上一次的内容几乎一样,不过语气之上哀切了一些。
路振飞回到淮安之后,那是越想越气。
在临淮临阵脱逃,让王心粹落到流寇手中,被腰斩。这一件事情简直是狠狠的给了路振飞一耳光。
路振飞每每想起都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觉得是平生的奇耻大辱。
他第一件事情,就是上书请罪,然后整顿兵马,征调船只,准备水陆并进,救援凤阳城。
只是路振飞也知道自己的麾下的实力,不好好整顿一下,这一去说不定就是肉包子打狗。
特别是水师,近百艘船只,损失了不少,被贼人俘虏了不少,纵然路振飞这个漕运总督,家大业大,一时间也觉得有些手紧,毕竟他这个漕运总督,不能总是抽调船只去打仗啊。
他还有正事,那就是保障漕运,再加上沈廷扬还从槽船之中,弄了不少船只,说要改成海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