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或许有一两军官会想得多一些,但是更多官军的下级军官根本不会多想,他们也不需要多想。
见敌人撤退,立即就追杀过去。
南阳营的撤退,是非常有秩序的,殿后的全部都是刀盾手,盾与盾之间,不过相隔一拳左右,就好像是一道盾墙一样,
而且南阳营,并不是所有人都撤退的,就是中间冲得最为厉害的那一批人撤退了。两侧士卒早有准备,就好像从一个方阵,变幻成两道锋矢阵。
纵然刘良佐中军大举反扑,给了南阳营极大的压力,让这变阵有一点变形,但依旧中到了。
此刻张国柱也看见了,南阳营为他们让出的一个通道。
是一个并不宽的通道。
大概只能容纳十人并行而已。
不过,对张国柱来说,已经够了。
此刻张国柱身上披了三层铠甲,最里面一层是锁子甲外面一层棉甲,最外面是一层铁甲。身后背了数根短矛。
其实对张国柱来说,他喜欢用手斧。
这一身铠甲是张国柱在官军之中厮混数年唯一的积蓄,全部都是精工良匠打造。即便是火铳在稍远一点的距离打上去,也不破甲。
唯一的缺点,是重了一点。
但是对张国柱来说,这并不算什么。
张国柱放下面甲暴喝一声,从身后翻出一根短矛,砸了过去。
对,就是砸。
张国柱之前没有试过这个东西,不过好在飞矛这东西,并不难学,张国柱手上功夫还是有一点准头。
数根短矛,几乎在呼吸之间,砸了出来,两根短矛将冲在最前面的两个官军士卒,从胸口直接砸了进去,整个人好像是被人狠狠一推,腾空而起,向后面砸了过去。
而另两根短矛,却与冲过来的官军士卒擦脸而过,重重的钉在地面之上,大半根长矛都插进了地面之中。
&nb
第四十七章 破刘良佐三
明末求生记第四十七章破刘良佐三第四十七章破刘良佐三
刘良佐刚刚得到前面的兵报,说是贼人中军被冲开了,刘良佐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自己的亲兵准备好。
如果贼人大军真得崩溃了,就派出自己最后的精锐,给贼人最后一击。
只是刘良佐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变化太快了。
快到刘良佐刚刚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瞬间之间,就掐灭了。
打了刘良佐中军一个措手不及。
随即无数士卒再也坚持不住,开始节节败退。
而刘良佐还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好一边派人去问,一边将手中的士卒全部给填了进去。
而此刻,在曹宗瑜的指挥之下,曹宗瑜为临颍营所准备的通道越来越大。
临颍营就好像是一根竹笋一样,从南阳营之中冲了出去。
张元海最为积极不过了,见张国柱威风如此,心中生出了比较之心,也在拼命的向前冲。
临颍营是张轩的最中要的本钱。
临颍营之中的下降军官,伍长什长百户等等,大部分都是张轩亲兵出身,即便不是也,张轩也给他们讲过课。
而且很多人都是临颍张氏出身。
张质三兄弟,知道张轩的底细,但是绝对不会对族中别人说,故而这些临颍张氏的弟子,一心为张家打天下。也是敢拼敢杀。
有张家子弟带领之下,其他临颍子弟也都将张轩视作自己人,是张轩的铁杆心腹。
有这一批人在,张轩在军械之上,又为临颍营倾斜,训练之上,邓和虽然没有太多建树,但是对张轩的命令一项是执行的很好,再加上临颍营几乎一直跟随张轩行动,而且张轩帅帐的外围保护力量。几乎就在张轩的眼皮底下,训练从来不敢落后。
纵然曹宗瑜的南阳营战力出众,但是也未必是临颍营的对手。
而此刻南阳营与刘良佐中军相持有一个时辰了,刘良佐中军早就疲惫了。
而此刻临颍营又猛烈一击,刘良佐的中军自然是如同热汤泼雪一样,瞬息崩溃了。
这大军崩溃的太快,太猛了。
快得让刘良佐几乎反应不过来。
在刘良佐感觉到情况不妙的时候,刘良佐中军,就变成了溃兵倒卷而来。
“刘良佐留下人头。”张国柱发现刘良佐已经在他视线之内,具体他不过几十步的距离,顿时大喜过望,抡起手中的长刀,似乎将长刀挡成飞斧。猛地扔了出来。
长刀在空中转得飞快,就好像是一个轮子一样,向刘良佐
砸了下来。
刘良佐反应极快,反手拔剑,长剑与飞来的长刀一碰,火光飞溅,这长刀插在刘良佐坐骑脚下,颤颤巍巍的刀身还在轻轻的晃动,上面有不少地方卷刃了。
在张国柱看见刘良佐的时候,刘良佐也看见张国柱了,张国柱作为刘泽清的部将,刘良佐不知道见过多少人,自然是认识了。
“哼。”刘良佐才没有说什么废话,拔马就走。
刘良佐一动,刘良佐身边的数百亲兵自然也跟着动了。
张国柱见刘良佐跑了,顿时大急,猛地去追,但是两条腿哪里能跑得过四条腿啊。
张国柱跑到刘良佐的帅旗之下,已经跑不到了,只觉得喉咙之中,好像有无数个小刀在割一样,喘上一口气,就生疼生疼的。
张国柱顿时知道,他打不动了。
冷兵器时代打仗,始终是一个力气活。
张国柱杀得兴起,但是此刻一口气散了,就聚集不起来的,他固然勇力过人,但是身上的负担也是寻常士卒的数倍,三层铠甲可不是说说。此刻正是大热天,张国柱的汗水早就将棉甲给打透了。
他都感觉自己似乎要中暑脱水一样。
也幸好这一战是早上打的,现在太阳才刚刚有一点毒。
但是放刘良佐就这样跑了,张国柱也有一些不甘心。他重重一巴掌拍在旗杆之上,此刻才注意到这杆帅旗。顿时大喜过望。暗道:“斩将得不到了,弄一个夺旗也是不错的。”
随即重重的一刀劈再去旗杆之上,三两刀下去,这个旗杆就被张国柱给劈倒。
帅旗乃是三军性命所系。
帅旗一倒,张轩就看见了。
而且不仅仅是张轩看见了,整个战场之上,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
张轩大喜过望说道:“虎头,拔旗。进军。”
“是。”贺虎头立即将张轩的帅旗拔出来,张轩前进,帅旗就在张轩后面跟着前进。
这个是再明显不过的进攻命令。
当然了
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
明末求生记第四十八章血色河面第四十八章血色河面
金声桓心中一愣,暗道:“的确,比起刘良佐来说,官军的水师才是一个大麻烦。”
此刻张轩与罗汝才之间,已经有了联系。
而联系通道是什么
就是淮河。
不过,淮河下游到洪泽湖一带,都是被官军水师控制的,如果能解除官军水师的控制。
那么整个淮河上下,就任之遨游了。
说不定曹营可以通过淮河调兵,将寿州城下的曹营主力,一两天之内,调到凤阳城下。
这样的大好处在眼前,区区刘良佐自然不重要了。
“是。”金声桓立即答应下来。
随即带着士卒向东而去。数千战马敲击地面的声音,渐渐远去,渐渐无闻。
“大人,您觉得金将军此去,能不能功成”张素问道。
“能不能功成并不重要。”张轩冷笑说道:“只需惊动他们,让他们更换驻地,想来也要数日忙活。如此一来,我们就清净一些。”
水师打不过,那就袭击港口。这也算是朱元璋的故智了。
不过,张轩的浮桥终究没有让他们全部渡完,当下午时分,袁时中所部渡过的时候,数十艘战船,从下游逆流而上,数十面船帆张扬无比。
一时间浮桥之上的所有士卒大为慌张。
袁时中的永城营最为倒霉,那个时候正好轮到他们过桥,一见下游有船只出现。整个桥上大为慌张。
这个永城营本就是新建营头,大多都是官军降兵,不乱还好,这一乱哪里能控制得住,数里长的浮桥之上,为了夺路,他们自己就动起了刀子。
此刻袁时中就在张轩的身边。袁时中看得脸色惭愧之极,说道:“下官治下无能,还请大人责罚。”
张轩轻轻一笑说道:“此事责营官即可,又怎么能怪到大哥身上啊。”
对这种情况,张轩早就设定了预案,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所有士卒都以浮桥中间线为基准,向两边撤退的。
这个方案已经教给各级军官了。
可以说,按理来说,连一个小兵都知道当发生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
但是执行方案的能力,要比制定方案重要多了。
明明之前,已经有了方案最后还弄成的槽糕之极,让张轩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而且官军水师似乎要为了报昨夜那一箭之仇。也凶残无比,他们将浮桥之上泼火油,引燃之后,两条断桥顿时燃起熊熊大火,并随着水流的流动而摆动,一时间
好像是火龙之中,即便是死抓着浮桥不放是士卒,也必须在水火之中,选择一个了。
这也就罢了。
却见船上的炮矢,箭矢,居然想水面之上射了过去。
他们打得不是别人,就是浮在水面之上的永城营士卒。
永城营最少有千余士卒落水,被这些弩箭,炮矢打中,顿时在水面之中,浮出一片片的血花,
一瞬间好像要将河水给染红了。
张轩决眦欲裂。
杀人他见多了,但是如此不留一点余地的,杀毫无反抗之人,还是让张轩大怒,更不要说杀得是张轩的部下,更是让张轩怒不可遏。
但是张轩能怎么办,他又不能飞到河面之上,去打沉官军的座船。
“官军水师将领是谁”张轩几乎一字一顿的说道。
张素说道:“大人,从营中的俘虏得知,之前击破周将军的官军是沈廷扬所率领的。”
“沈廷扬”张轩问道。
张素随即将沈廷扬的履历给张轩讲了一些,说道:“沈廷扬因为皇命在身,不能久留,故而胜过一次,就撤回淮安了,似乎要准备出海了。”
“沈廷扬是一个能臣,如果能为我所用,则下江南何足道哉。”张轩叹息一声,随即在将沈廷扬的名字,写在衣袖之上。
这是张轩一个新习惯了。
就是给衣袖之上写名字。
张轩渐渐脱离的第一线,将来也恐怕没有让他亲自动刀子砍人的事情了。故而张轩身上的衣服破损程度也好了许多了。
没有条件的时候,自然是什么都可以。但是有了条件了,张轩现在每每都身穿一身素白棉布单衣。虽然袖口还是做收紧处理,但是在身上写字,也不至于看不见了。
张轩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本来想弄一个小本子随即记录,但是他发现了毛笔写字,是需要吹干之后,才能收起来,他白日记下来的东西,到了晚上再看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一团团了。
行军之时,也没有功夫弄什么铅笔炭条,只好随手写在衣服之上。
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
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
时间倒转半日。
在金声桓从渡口直奔临淮县,却没有沿着淮河走。
无他,淮河弯弯曲曲的,沿着淮河走并不是最近的道路。
不过,金声桓数千骑兵奔袭,根本没有一点遮掩的意思,还没有临淮县,路振飞也就知道了。
金声桓得到情况之后,不用大惊失色。
由不得他不大惊,毕竟他这一次并没有带多少,带得都水师,路上人马,还滞留在淮安没有带来了,遇见这个局面,临淮县虽然不是一座空城,但也不过数千人马。
他担心金声桓过来,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大队大队的贼人,这数千人马,守一小县,根本不行。
当然了如果仅仅路振飞自己,路振飞还不至于惊慌失措。
毕竟路振飞读书人出身,当初也在荷兰人见过阵势,并不是没有打过仗的文臣,但是他手中有一个烫手山芋。
这个烫手山芋不是别的,就是藩王。潞王,周王,崇王,还刚刚继承王位的福王,四个王爷都在这临淮小城之中,还有一些囚禁在凤阳高墙之中的罪宗,比如唐王也在其中。
兵危战急,马士英已经嗅到了不好的味道,几乎在张轩与刘良佐交战的同时,马士英当机立断将滞留在中都的这些宗亲全部给送到临淮了。
无他,马士英已经在为中都失陷而坐准备了。
这些藩王,都是这一段时间,因为义军四起,流离天下的,其中周王,崇王的事情,还和张轩脱不了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