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毕竟如果南边有大变故,一定会通知自己调整计划的。
剩下的书信,有罗玉娇的,有张质的,有周辅臣的,有罗岱的,还有王度的,王大炮的。
张轩恍惚之间才发现,其实他已经在曹营之中拉出一个派系来。虽然现在的影响力还小,这些书信之中,也就是张质的书信最厚,张轩决定将他放在最后,他首先看的是罗玉娇的书信。
罗玉娇的书信所写不长,似乎只是淡淡的问候,罗玉娇所写的字,也不是多话的,仅仅能说不丑而已,但是张轩似乎透过这字里行间看到了罗玉娇,心中微微一热,暗道:“玉娇,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能安定下来,再也不用颠沛流离了。”
每一想到玉娇,张轩就多了一分进攻江南的渴望。
看过罗玉娇的,随即张轩又看罗岱的。
罗岱的书信应该是别人代笔的,啰啰嗦嗦的说得一句话,就是他打败仗了,败给黄得功,很不甘心,非常不甘心,让张轩想一个主意,好弄死黄得功,为他报仇。
张轩见了不由暗笑,相距千里之遥,哪里有什么计谋,真以为他张轩是诸葛亮啊。
第二十五章 论东虏
第二十五章论东虏
徐州的雨,说来就来。随着一阵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一连数日大雨。
张轩暗自庆幸,幸好得了徐州城,否则在野外宿营,时间长了,恐怕要出事情。
不到古代是不知道生命之脆弱。任何一点伤风感冒都要人性命。大规模军事行动,最好不要在雨中行动。
随着徐州大雨的到来,大雨也覆盖了中原很多地方,西至陕西,北至河北山东,南至湖北,好大一片地域陷入雨季之中。夏季在悄无声息之间,宣告自己的威势。
大雨之中,张轩也清闲下来了。
“大人,在徐州城之中,弄到不少粮食,足够大军支撑三个月,还有不少铁料。只是军中的工匠不够,否则大军的军械之上的缺口,也足够补充了。”张素说道。
张轩看着张素拿来的统计数据,心中猛地有一丝冲动,想留在徐州不走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徐州是一个很适合现代人种田的地方,有煤有铁,有运河,交通方便之极,南北通达。徐州虽然不是有名的产量区,但是也在华东平原之上。只要用心经营,是少不了粮食的。
虽然现在的徐州不如元代的徐州重要,元代的大运河是从徐州北上的,而现在的运河早已在永乐年间,往东移百余里。商业繁华也远离了徐州,但是徐州的底蕴还在。人口不少,俨然一府之地,不比汝宁差。
不过,张轩很明白,他根本不是种田的料,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着手种田。而且现在已经是崇祯十六年夏季了,距离清军破关南下,大抵只有一年的时间了,一年的时间能做些什么
张轩也就熄了久据徐州的心思。说道:“征召工匠,多打造一些兵器,看着天气,我们恐怕要在徐州留上一阵子了。”
“是。”张素说道。
随即张轩也就各营的安置,后勤的补给一一交代之后。又冒雨巡视了一下各营的营房。各级官府的房子,还有寺庙道观学宫回回庙,统统被征用,还有几家大户的院落都被强征了。甚至在徐州城外富贵人家的别院,也统统征用了。
这些别院都是承平时节,大户人家用来踏青用的,虽然这年头一日乱过一日,将就一下还能用。
这才堪堪的容纳下数万大军。
张轩忽然想起了张国柱,对贺虎头说道:“张国柱如何”
贺虎头的脸忽然臭了,说道:“手下很硬。”
张轩见贺虎头的样子,猜到贺虎头恐怕在张国柱手下吃了亏,轻轻一笑,说道:“叫他过来。”
不一会儿,张国柱就过来了。行礼说道:“属下拜见将军。”
张轩轻轻一抬手说道:“坐。”
张国柱落座,挺直腰杆就好像是标枪一样,说道:“大人,要我过来,却不知有何吩咐”
张轩说道:“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想和你聊聊而已。”
对于自己想要大用的人,张轩不吝啬花一些时间,聊聊天,谈谈心,而且张轩也有一个问题想要了解一些,那就是关于东虏的战斗力如何,纵然刘泽清所部种种不是,但是张轩也知道,刘泽清所部毕竟是与东虏交过手的,比张轩隔着几百年去看史书要清楚的多了。
“你是哪里人”张轩问道。
“山东人。”张国柱说道。
张轩说道:“你与东虏交过手吗”
“崇祯三年,随刘总兵在遵化与东虏交过手。”张国柱提起东虏,脸色忍不住抽动两下,情绪有一些控制不住。
“东虏战力如何比我军如何”张轩问道。
张国柱看了一眼张轩,有一些犹豫。
张轩说道:“无须隐瞒,实话实话便是了。”
张国柱说道:“大人临颍营军纪严明,有戚家军之风。”张国柱先夸了两句,话音一转,说道:“不过在末将看来,却不是东虏的对手”
张轩心中有些失望,说道:“从何说起”
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
第二十六章论东虏二
张轩也不用其他营头,单单用临颍营来比。
以临颍营的体力,张轩自信,一整天的厮杀,还是能支撑下来的。
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虽然交战是消耗体力,但是实际上精神上的消耗要比体力消耗的快,一天反复交锋,冲阵几十次,张轩想想就头大。对临颍营能否做到,他心中也是存疑。
“火枪手的训练一定要排上日程了。”张轩心中暗道。
将临颍营训练成这个样子,已经消耗了张轩几乎所有的想法,想要更强大的军队,张轩也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了,只能在实战之中锤炼了。张轩想要赢了,只能想办法搞出技术代差。
“大人,你想打东虏吗”张国柱用期望的眼神看着张轩。
张轩一愣,说道:“吴王有志于天下,岂能容得东虏在中原肆虐,而今明廷不能护百姓,吴王定鼎之后,定然会派大军北上,直掏黄龙。”
“还请大人记住今日之言。”张国柱跪在地面之上,声音之中带着哽咽说道:“只要大人能诛尽东虏,我张国柱这一条命就是大人的。”
张轩不知道张国柱为何如此,连忙扶起张国柱说道:“这是自然之理,新朝开国自然要追亡逐北。”
张国柱此刻才是真正下定了决心,要跟着张轩干了。
之前不过是情非得已,为了保命使然。而在张轩军中也有数日,由于他是张轩的亲兵,还是有一些特权的。张轩出于培养亲兵的缘故,故而很多事情都不会瞒他们。
最让张国柱震惊的不是张轩军队的战力,说实话张国柱从军十几年,能打的不能打的他都见过,纵然张轩所部堪称能战,也未必比戚家军与白杆军能战。真正让张国柱震惊的是张轩士卒的待遇。
在张轩看来很简单甚至简陋的后勤补给,只能保证吃饱穿暖而已。甚至饷银都不多,只能靠分田这个大饼安抚军心。
但是对张国柱来说,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说句不可客气话,官军如果能吃饱穿暖保证后勤,那就没有东虏什么事情了。
再加上张轩刚刚的话,张国柱确定一件事情,那就是指望大明朝廷打败东虏,还不如指望张轩以及背后的李自成与罗汝才。
“张将军何止于此”张轩将张国柱搀扶起来说道。
“血海深仇。”张国柱双目好像充血一样,说道:“末将家住临清,是寻常一民而已,家中谈不上好,不过一家人靠着运河生活,日子还能过下去,如果不是武襄公的大公子,看我体格健壮,为我写了一封书信,我也不会从军。但临清,临清没了,没了。”
张国柱一个彪形大汉哭得好像一个孩子一样,涕泗横流,不能自已。
张轩吃了一惊,问道:“临清怎么没有了”
张国柱咬着牙说道:“东虏入关,破临清城,将临清中百姓杀之一空,末将家中老母妻子,叔伯兄弟,乃至邻里乡亲,全部没有了,全部没有了。”
张轩心中一冷,说道:“杀之一空”
张国柱声音之中,隐隐约约有切齿之声,说道:“临清百姓有百万之众,全没了,末将为了报此血海深仇,屡次向刘总兵请战,但刘总兵从来是置之不理,大人如果能为山东百姓报此血海深仇,何愁山东百姓不从将军。”
临清城,张轩是知道的。
在后世并不是多出名的城池,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颗明珠。
京杭大运河在后世几乎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是一条黄金水道,在这一条水道之上,也有一连串璀璨的城市,从杭州开始,扬州,淮安,临清在古代都是相当繁华的大城市,至于临清由于在运河之上枢纽位置,也成为山东乃至北方数一数二的大城市,繁华不让济南。有人说金梅瓶所写的清河县的原型就是临清。
有没有百万之众,张轩不知道,但绝对是一个大府。
张轩早就知道东虏不是什么好东西,却也没有想到穷凶极恶到如此程度。
&
第二十七章 黄河一水
第二十七章黄河一水
“如果冥冥之中,真得有天命的话。那么我的天命大概就是阻挡这一场大浩劫。”张轩心中暗道。
张轩几乎一夜未眠,到了后半夜才算是沉沉睡过去了,结果天不亮,贺虎头就叫醒了张轩。
张轩有些烦闷说道:“怎么回事”
这几天大军困在徐州城之中,事情并不多,否则张轩也不会有时间问东虏的事情。
“姐夫,黄河上游来了羊报。”贺虎头说道。
“什么是羊报”张轩问道。
贺虎头看着张轩,心中有一丝疑惑,暗道:“姐夫不是说他是郑州人吗怎么连羊报都不知道啊”不过贺虎头也知道,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立即解释道:“一旦上游涨水,立即派人乘坐羊舟顺流而下,将报告水情的竹签投掷到沿岸各处。”
“岂不是九死一生”张轩默默一想,吃惊的说道。
“正是。”贺虎头说道。
凡是放羊舟的时期,定然是黄河水暴涨的时候。那时候的黄河定然非常湍急,这样大河之中,一叶扁舟,几乎上根本没有控制能力,张轩瞬息想起一些作死的漂流视频。
想想就知道有多危险了。
由此可知,羊报传递的信息有多么的重要,因为下流一旦决口,那时候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张轩顿时惊醒了睡意,说道:“谁发现的。”
“河长。”贺虎头说道:“现在就在外面。”
张轩只来得及披上一身衣服,说道:“让他进来。”
“是。”
片刻,一个老人进来了。
张轩的房间是之前知府的房间,虽然谈不上金碧辉煌,但也是雕梁画柱,还有几乎一座小房子一样的步摇床,绝不是这一个满脸皱纹,蹑手蹑脚的老河长所能接触到的。
他一进来就不知道手往哪里放了。
张轩整理了一下衣服,古代的衣服对张轩来说,还是有一点不大习惯,他匆匆穿上,难免有一点这里高,那里皱,一边整理,一边说道:“老人家,不要紧张,说说这一次水情如何。”
老河长一想起水情,顿时紧张起来,也顾不得其他了,说道:“大人,这水情虽然并不是太严重,但是现在雨还在下,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弄不好就演变成天启四年那一次大水。”
“天启四年大水怎么了”张轩整理好衣服说道。
“整个徐州城都被淹了。”老河长说道。
张轩的动作瞬息一滞,随即深吸一口气恢复正常了。
老河长这一句,瞬间将张轩给吓住了。
不得不说,作为现代人,张轩对水灾并没有切肤之痛,他又不是多雨水的南方生活,后世的黄河只有断流的意思,绝对没有发大水的意思。张轩纵然匆忙起身,其实心中并不觉得有什么太要紧的。
但是老河长这一句话,立即让张轩想起了沉入水下的开封城。一下子将张轩的神经崩紧了。
要知道张轩的所有本钱都在徐州城之中,如果徐州城被淹了,张轩岂不是呜呼哀哉了,今后的事情想都不用去想了。
“虎头。”张轩说道:“召集众将。”
雨还在下,无数雨水顺着门前的滴水檐落了下来,就好像是瀑布一样。
袁时中,杨绳祖,金声桓,曹宗瑜,以及其他各营营官,马队千户都到了。
张轩将水情介绍一番,说道:“就是这个情况,大家说该怎么办吧。”
“大人,速速撤离徐州城吧。”金声桓说道:“既然徐州城已经成为险地,就不要在这里久留了。”
金声桓此言一出,就引起了不少的关注,现场之中传来一些人的私语之声。
虽然张轩无意为之,但是现在右军之中,已经形成张轩以为首,然后是袁杨曹金四人为辅的局面,剩下的军官只有在议事的时候旁听的份。现在这局面张轩也看得出来,似乎有相当一部分人赞成金声桓的意见。
比起自己的小命来,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万万不可。”曹宗瑜说道:“而今徐州归义军所管辖,即便朝廷在的时候,每到汛期都要登堤防洪,今日徐州为我所有,反而不如朝廷吗请大人立即下令
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
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
张轩看着老河长,心中已经有几分思量了,暗道:“今年黄河水情恐怕没有危机到什么地方这大堤看上去不惜工本,未必比现代的大堤差多少。这一次很大几率有惊无险。”
不过,张轩也很明白,老河长的担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