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张轩瞳孔微微一缩,心中暗道:“果然,我的玉娇才不是那种小女人。”
罗玉娇在张轩身边小鸟依人,但并不说罗玉娇真的是一个小女子,她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之下长大,见识过太多的人心险恶,对很多事情,都有敏锐的嗅觉。张轩的表情一个不对,立即让罗玉娇联想到了很多。
很多事情她只是不去想而已,并不是以为
第五十章 百里麦青青
第五十章 百里麦青青
张轩与罗玉娇的儿女情长,不过是乱世之中简单的点缀。顶 点 m.x
崇祯十六年,三月初七。张轩与曹宗瑜在汝宁城南门处,左右骑士都在百步之外,只有曹宗瑜与张轩并缰而立。
“我还是不赞成你去冒这个险。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也不过几百骑而已,不过三五年之间,就拥百万之众,而今你也有汝宁一地,有汝宁军。只需安心发展三五年,未必比他李自成差,何必这么急啊”曹宗瑜说道。
“时势异也。”张轩叹息一声,说道。
李自成能有今日之势,固然有李自成自己的能力,但也少不了天时地利的照顾,而如今的局面与崇祯十四年迥异,根本不可能相提并论。张轩每次推敲,都觉得如果不能南明弘光元年,占据形胜之地,只能被清军赶到福建,两广,云贵,等残山剩水之中,苦苦挣扎。
国手下棋,先争势,形势一去,想要翻盘,就千难万难了。
曹营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曹营实力能让张轩省去数年时间, 插足天下棋局。
“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再争论没有意义了。”张轩说道。
曹宗瑜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的确,张轩与曹宗瑜就这一件事情,已经争论了好久,张轩无法说服曹宗瑜,曹宗瑜也无法说服张轩。
“不过,凡是未虑胜,先虑败,我如果回不来了。”张轩说道。
“知道危险还去。”曹宗瑜闷声闷气的说道。
张轩郑重的说道:“我这番基业,就送给曹兄了。”
曹宗瑜忽然冷笑,说道:“你以为我曹宗瑜是何等样人,贪图你这万把人马吧”
“不。”张轩说道:“我只是想我的事业能流传下去,也不枉我在乱世之中,拼死一场。”
“放心。”曹宗瑜说道:“我即便是想继承,你临颍营中的张氏子弟也不允许的,不过,你如果真得折进襄阳城,我就拥立罗玉娇为主,从临颍张家为你过继一个孩子,按你原本的计划,南下投奔张献忠。想办法占据一处临海的地方,内练精兵,外营海贸,实在不行,就扬帆出海,在南洋占据一块地方。”
“多谢。”张轩说道:“如果天不佑我,玉娇就拜托了。”
“呵呵。”曹宗瑜头一歪说道:“你的小媳妇,可不是一个易于之辈啊。”
张轩顺着曹宗瑜偏过的地方看去,却见罗玉娇一身白衣,站在城头之上,犹如冯虚御风的,姑射仙子。捏着一片柳叶,轻轻的一吹。悠扬的声音缓缓的弥漫开来。
一股无形的力量一下子抓住了张轩的心。
“我好想留下来。如果能与玉娇生活在现代,哪怕做一个朝九晚五的小职员,我也心甘情愿。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生死离别,没有这么多不得已,那该多好啊。”这个念头缓缓的在张轩的心头弥漫开来。
“其实你现在还可以选择留下来。”曹宗瑜看出张轩的不舍说道。
“哈哈哈。”张轩大笑道:“有些事情,明知道危险还有去做,因为我最怕的不是危险,而是无能为力。”
如果不在清军南下之前,积蓄出足够的力量,当清军南下的时候,他所面对的恐怕只有无能为力了。
“曹兄保重。”张轩对曹宗瑜一抱拳,说道:“我去也。”
张轩一拉缰绳,纵马向南而去了。
早已等待在一旁的罗岱所部千余骑,再加上杨山的随从,已经袁时敏等数骑,卷起滚滚的烟尘,向南而去。
“保重。”张轩的眼角流下一滴泪,卷入滚滚烟尘之中,瞬息之间消失不见。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张轩去襄阳的路线是,从汝宁到确山,确山往西进入山中。经过竹沟小镇之后,就要翻过一座山。
这座山并不是太大,却是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这个时代,也是汝宁府与南阳府的天然分界线,当地人似乎称之为大狐山。
翻过此山之后,走不了多久,就来遇见一条从东往西流的河流,这一条河就是泌水支流,而泌水又是汉水支流,显然是进入了长江流域。
泌阳小县也就遥遥在往了。
沿着泌水南下,没有多长时间,就是唐县了。
看着唐县有些熟悉的城墙,张轩忽然想起了当初的小郡主,心中只有微微一叹,有些酸楚,却不知道给何人说,只能在自己心中暗道一声:“对不起。”
唐县的情况的与之前大大不同,城门之处有不少百姓出入,见了大队人马,虽然还有惶恐之色,但没有躲避的样子。
由于赶路要
第五十一章 贼营孤忠
第五十一章 贼营孤忠
张轩人还没有到襄阳城,消息已经传到了襄阳城。x
一个儒袍文人带着一个书童缓缓的从曹营之中走了出来。身边的士卒纷纷向他打招呼,说道:“陈先生,陈先生。”
他微微点头。
他就是罗汝才的新谋士黄州陈绍先。他是罗汝才东征德安的时候,主动来投军的。有举人功名,因为是主动投奔,受到了罗汝才的重视。
在曹营之中,筹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在曹营文员缺乏之下,自然而然成为被罗汝才重视的军师之一。
陈绍先带着一个书童,走出了曹营的营寨,不知道绕了几个圈,忽然消失不见,一个白发渔翁带着一个鱼篓走了出来,来到汉江边上一条小船只上,不过去不出发,忽然一个小童跑过来,说道:“他快来了。”
陈绍先摸着书童的头,说道:“我儿,害怕吗”
小童说道:“有爹爹在,就不害怕。”
陈绍先说道:“从今天起,不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要叫我爹爹,知道吗”
小童似懂非懂的说道:“知道了。”
陈绍先说道:“再背下一家训吧。”
“是。”小童站好,小小的脸上带着几分严肃之色,说道:“一、敦教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雍穆;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气;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律以儆愚顽;九、务本业以定民志;十、训子弟以禁非为;十一、息诬告以全善良;十二、戒匿逃以免株连;十三、完钱粮以免催科;十四、联保甲以弭贼盗;十五、解仇忿以重身命;十六、明礼让以厚风俗。”
“好。”一个声音忽然传来,说道:“果然是义门陈氏家风。”
陈绍先猛地站起来,说道:“丘兄你来了,快请。”
来人也是一个读书人,没有带随从,只带着一个鱼竿,提着一个鱼笼。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襄阳之中闯营新贵,挂兵部侍郎衔的丘之陶。
两人上了船,一个人持橹,一人垂钓,小童去生火温酒。放在丘之陶的手边,一叶扁舟置身于浩浩荡荡的汉江之中,江水,小舟,白发渔翁,垂钓,小童,温酒。士子。
好一副汉江垂钓图。
不过,在这一副垂钓图之下,却隐藏很多东西。
“陈兄,为什么这么着急见我不知道如果你我频繁接触,恐怕会引起有心人注意。”丘之陶手放在鱼竿之上,但是心却没有在鱼竿之上,在汉江之上,说话也不怕被人偷听,声音也放大了一些。
即便陈绍先扮成渔翁,但是很多蛛丝马迹是抹除不掉的。
“事情有变化。”陈绍先说道。
“什么变化”丘之陶说道。
“张轩要来襄阳了。”陈绍先说道。
“张轩”丘之陶说道:“就是曹操的女婿,号称铁壁的张轩张凭之”
“正是。”陈绍先说道:“我在曹贼营中打听过这位的过往,也算是智谋之士。早就劝说曹贼与闯贼分道扬镳,从太祖皇帝旧策,取江南以为根本,不过曹贼,胸无大志。自寻死路,居然一直与闯贼合营,还因为此事,将张轩出外,放在汝宁府。因我换马之计,闯贼与曹贼的关系不睦,曹贼麾下不少头目都想自立门户,想办法将张轩叫过来,想劝说曹贼。”
如果张轩在这里听到换马之计,定然能联想到刘宗敏与罗玉龙因为夺马的那一场对峙,这里面果然是名堂的。
“这又如何”丘之陶说道:“网已张开,他一个人能掀起什么浪。”
丘之陶一边说着话,一边将一条江鱼钓上来,随手放在鱼篓之中。
陈绍先一边摇着橹一边说道:“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也不会这么紧张,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一次张轩回来,居然没有带曹贼的女儿。我打听过,张贼与曹贼的女儿关系不错,而且这一次他来的名目乃是为曹贼祝寿。”
“哼。”丘之陶冷笑一声,说
第五十二章 闯贼魅影
第五十二章 闯营魅影
丘之陶提着鱼篓回到襄王府,见工匠忙来忙去,他知道闯王想要在襄阳立基,但嫌弃襄王府不够大,故而要扩建,这一件事情,还是他杰作的,他又怎么能不知道吗
“闯贼啊闯贼,待你知道什么是荣华富贵,什么是声色犬马,什么是予取予夺,到时候,被富贵泡软了。 m.x还能有几分战力。”丘之陶眼睛之中的杀意一闪而过,随即不见了,又变成了和煦的笑容。他换了一身衣服,向襄王府的正殿而去。他远远的看见了张鼐,立即上前几步说道:“张将军,闯王可有空,就说兵部侍郎丘之陶求见。”
“好。你等着。”张鼐一挥手,就有一名侍卫去里面汇报。不过片刻之后,里面传出来命令,令丘之陶进去。
丘之陶进去之后,发现李自成正在与牛金星,李信,顾君恩,宋献策等人议事。
他眼光只是微微一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在地面之上磕了头,说道:“闯王万岁万岁万万岁。”起身走上几步,再跪倒高呼:“闯王万岁万岁万万岁。”起身再磕一次,总共是三跪九叩。
“无耻之徒。”李信对丘之陶分外看不过眼了,觉得这个人实在是一个十足小人。
要知道这是明末,不是清,清才有对皇帝三跪九叩,而明代对皇帝也不是这样,唯有祭天祭祖的时候才会三跪九叩,或者在重大礼仪之上才会如此。而且闯营现在正是创业之时,礼节疏漏的很。众将领见闯王根本不下跪行礼,文臣也不过是作揖而已,他三跪九叩给谁看的。
而且闯王前脚杀了祖父,他后脚就投降,还谄媚到如此地步,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这也就罢了,他居然还建议闯王扩宫殿,选美人充左右。更是让李信觉得是十足的佞臣。
“也不知道令祖父泉下有知,有何感想。”李信语气之中带着讽刺说道。
丘之陶头还没有抬起来,瞳孔微微一缩,几乎怒极,但是在抬头的功夫,就恢复原状了,带笑说道:“不过是各为其主而已,家父家祖从来教授我忠孝大节所在,而忠还在孝之上,要移孝做忠。 家祖家父为伪明朝廷命官,自当为伪明效力至死不渝,而我身上却没有伪明的功名,见闯王雄才大略,气度不凡,乃是真龙天子所在,自然顺应天命,效忠闯王,如此大义在前,虽父子之情不可两全也,如闯王陷北京,我定然劝家父归降,一同效忠闯王,也是一代之佳话。”
“无耻之尤。”李信冷笑道,还想要反驳他这一番无耻言论。
但是李自成却发话了,说道:“好了好了。丘侍郎,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丘之陶不过是一个闲职而已,李自成虽然觉得丘之陶的马屁不错。但是在心中也鄙视丘之陶的为人。不过所谓小人甜如蜜,即便是李自成看不起他,但是不得不承认丘之陶不要脸皮到这种程度,李自成心中也是暗暗欣喜的。
毕竟丘之陶不是别人。而是当朝大学士的次子啊。
不过即便如此,李自成也没有派丘之陶什么正经差事。不过是让给故旧写信劝降,打听官府那边的消息而已。
“下官得到一个机密信报,不敢耽搁,只能速速来报。”丘之陶说道。
“什么机密”李自成说道。
丘之陶随即亲手呈上一封书信,李自成打开一看,一只独眼眯了起来,眼中寒光内敛似乎在酝酿着什么,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将这封书信传了下去。
李信结果一看“前接将军密信,已知就中云云,及打仗时又见大炮苗头向上,不伤我兵,足见真诚。一面具题,封拜当在旦夕,请再约期限,左军将西来,里应外合,大破闯贼。”
“离间计。”李信不等看完,就大声说道:“这一封书信,官军为之不过废一纸而已。却动摇军心。不可妄信。”
李自成目光看向诸位谋士,所有人都在沉吟,只有丘之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问道:“丘侍郎这书信是你带来的。你说说吧。”
“正如李军师所言。”丘之陶似乎对李信刚刚的恶语相向一点不在意,说道:“这区区一纸不足为信,这种官文样式,下官也能写的出来。不过,很多事情多了,可就要注意了。”
第五十三章 假痴不癫
第五十三章假痴不癫
李自成下的帖子,罗汝才不会拒绝的。
当天中午,李自成就在襄王府正殿延请罗汝才。
两人先叙旧情,可谓其乐融融。不过亲密之中带着一股疏离之感,耳昏脑热之后,李自成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微微一顿酒杯,酒杯之中的酒回荡出一片片涟漪。
“老罗,你我起兵当初在麾下混口饭吃,也有十几年了吧”李自成说道。
“是啊!”罗汝才眼光有几分迷离,似乎看到很久很久之前,说道:“跟着老大王的时候,好像是崇祯二年吧。”
“是。” 李自成说道:“那时候,老闯王,黄虎,你,还有我,老贺,都在老大王麾下。那时候为了求一口吃,不知道多少老兄弟都死在洪屠夫的刀下了。”
“是啊。那时候,”罗汝才带着几分醉意,用手比划着说道:“玉龙才这么高,玉娇还抱着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