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你说烟花。”罗玉娇说道。
&
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
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
不过,情况还是出乎张轩预料的好。
杨庄店本是汝河水道之上一处要冲。朝廷在这里设一个巡检司。
准确的来说,码头并不是杨庄店,应该是杨庄店东数里,张轩下了船,就在入主杨庄店之中,没有过一天,真阳大大小小的寨主都络绎不绝的来到了这里。
如果仅仅这些人也就罢了。
张轩对这一点早有准备了。想来杨洪起一族,也不是白杀的。
但是之后的情况,却出乎张轩的预料了,新蔡,息县,罗山,光山,光州,固始,乃至信阳州的各寨都大老远的跑了过来,一个个恭顺的不像话,就让张轩有一点不可思议了。几乎除却商城之外,汝宁府之中各县全部都有人来了。
张轩自忖自己虽然还有一些震慑能力,不至于让他们这样。
“郑廉。”张轩说道:“私下打听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这样无事献殷勤。”
“是。”郑廉答应下去了,立即下去打听了,不过一会儿功夫他就回来了,说道:“将军,好消息。”
“哦。”张轩问道:“什么好消息”
“是襄阳那边的,左良玉退往武昌,大帅攻克承天,连皇帝的祖坟显陵也攻克了,进士出身的巡按李振声降闯王,闯王在襄阳设官治理,并派遣各将四处出击,湖广之地,几近望风而降,在信阳的官兵也不待了,撤往南边了,还听说,八大王从东来,攻入黄州,所以他们不敢怠慢。”郑廉这么一说,张轩有一种恍如隔世一样。
在他解决刘洪起的同时,李自成已经席卷大半个湖北了。看样子张献忠也会由南直隶入楚,湖广会成为的今后一段时间的风暴眼。
张轩也是在这一带行军过的,当初攻信阳州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更不要说,跟着李自成罗汝才入湖广就粮的事情,也不过是一年之前的事情。黄州,承天,都在信阳以南,这两地都分别被李自成与张献忠威胁。借这些人三个胆子,也不敢对张轩说一个“不”字。更不要说张轩自己也用刘氏一族的人头证明,他张轩也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
义军如此兴旺,天下义军又以闯王李自成为主,重重矛盾都在压制之中,如果张轩不是从后世而来,他此刻或许真想全心全意辅佐李自成一统天下了,偏偏不能。
这或许是清醒者的痛苦。
知道了原因之后,张轩立即端起架子,对这些寨主区别对待,对那些出身士绅的寨主,好生揉捏一番,好让他们话,对于那些出身流民的寨主,以贺一龙的身份好生套了套关系。
数日之内,任命了真阳,新蔡,罗山,光山,光州,固始,信阳的县令,知州。派人都派了一队士卒护送过去,建立起政权。
当然这些地方的控制,就远远不如其他几县了。
处理了这些事务之后,张轩又去一趟新蔡,特别乘船进入淮河之中,看了一下淮河的通行状况,被张质连连去信催促,这才回到汝宁。
因为分田授地之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张轩回到了汝宁之后,还没有一日,就与张质带着随从与文员,向东越过汝河,来到汝河东三四里的地方,张质就给张轩介绍说道:“我准备将军中的士卒全部安排在这里一段。”
张轩放眼望去,一片荒芜,皱起眉头,说道:“为什么不临河安排一下,反而要在这里”他虽然不太懂田地的事情,但是至少也知道水浇地与旱田的不同。
“将军有所不知。”张质说道:“自从黄河夺淮入海之后,泥沙堆积,淮河常常为患,一到夏季,河水倒灌也是有的。故而临河之地,反而不大安全。反倒是这里,却是一块宝地,不过需要稍稍整顿一番。”
“哦。”张轩看来看去,只觉得土地平坦,又是在冬季,也看不见郁郁葱葱之色,只能看见大片大片的枯草,有的土地还有耕作过的痕迹。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将军请看。”张质将张轩引到一边,看着一条河道,说道:“这是鸿?陂的引水渠。”
“鸿?陂”张轩对这
第三十八章 授田仪式
第三十八章 授田仪式
“下官代表汝宁百姓谢过将军了。x”张质躬身行礼说道。
“何须谢我。”张轩扶起张质说道:“这是大兄力争,要谢也要谢大兄你。不过这事情,不能坏了授田大事,而且授给士卒的田地,必须是最好的,这一件事情只能放在后面了。”
张质说道:“将军请放心,万万误不了事情的。这边请。”
张质与张轩一并骑马过来,站在高处,看见地面之上早已画出一个个方块,用木牌相间隔,张质说道:“这是崇王好几个庄子,连成一气,有十万亩之多,不过去年大兵过境,焚烧一空,但是田还是好田,很肥的。”
张质下马,从地面之上抓起一把土,说道:“将军请看。”
张轩接过这一把土,看了看,但是抱歉的很,他实在看不出这土的肥瘦,只是给了张元海,说道:“你们自己看看吧,你们的地也应该在这一片,现在有不满意的地方,还能说,如何分下之后,再叽叽歪歪,我可就军法从事了。”
“是。”张元海大声说道,脸色的喜色几乎遮挡不住,他双手接过这一分土,又是捏,又是闻,甚至好撮了一点放在舌尖舔了舔,说道:“将军,这是上好的地,我张家在临颍的地,也没有这么好。”
“这地早已分好了,等到时候抽签占地便是了。”张质说道:“这一片地,可是崇王的心头肉,岂能不好吗”
“等什么时候。”张轩说道:“传令,命邓和带着临颍营即可出发,目的地这里,中午之前到达,开始他们,如果不能准时到达的话,他们的地就没有了。”
“是。”张元海大声说道。立即派人去汝宁城传令。
似乎在中国任何事情一旦与地关系起来,就非常重大,故而邓和一听到这事。就立即督促全营出动,在中午之前就渡过汝河来到了此地。
张轩已经命亲兵搭起一个木台。全军立在下面,张轩念一个名字,就有一个人上去,因他的职位不同,分不同规格的土地,张轩亲手将带兵土地的木牌递给他手中。
木牌普普通通的,只有写着甲多少号,或者乙多少号等等,都是张质准备好的。
张轩表现也非常简单,只是拍拍来人的肩膀说道:“好好干,将来会有更大的前程。”或者说道:“是你小子啊,娶婆娘了没有”都是学者后世领导的那一套,对直接接触的下属,管的非常严,对不直接接触自己的下属,那是和蔼可亲之极。
这些士卒大多都是饥民出身,即便有几个家道中落,参加义军之中,但也是数量极少的,很多人根本没有见过这样平易近人的大老爷,不要说还是一个将军。
其实张轩也不是全部认识他们的。
一来扩军太快,二来他们的人数也太多了,三四千人,张轩也没有那么大的脑容量来一一记忆。
这个时候,郑廉的作用体现出来了。
张轩早已让郑廉为下面人做了档案,张轩一念名字,郑廉立即翻出档案,张轩瞄上一眼,比如这个人打过什么仗,是南阳人,还是临颍人。或者其他地方人。
故而张轩见人,几句话,让人觉得,大老板一直在关注着自己,不由的感激涕零。
不过,张轩这些名字,随口给他们改了名字。
“什么李驴儿,叫什么驴啊,我看你就是一匹千里马,你就叫李千里吧。”张轩拍着一个瘦小的士卒说道。
“谢谢谢谢-”这个刚刚被改名为李千里的李驴儿,顿时结结巴巴的,说不出囫囵话来了。
张轩笑道:“不用紧张,去看你的地吧。”
加上马队有三四千人分地,故而张轩一天都没有分完,分了两天的时间,才将所有的地都分了下去。张轩一分下去,张质立即派人去核实,填了田契。闯王早已传下命令,所有新得之地,都三年免征。
对于这个命令,张轩执行的并不是很彻底,比如说那些结寨自保的地方,不受张轩直接控制的地方,张轩还是命令各寨交出一些粮食来换平安,否则张轩大军一两万都要吃饭的,这饭从什么地方来,襄阳方面可不会拨下一文钱。
但是对于自己的亲信子弟兵,这个政策执行的非常严格,三年免征,一年也不少。甚至因为汝宁地面上的劳力不足,张轩都准备当农忙时期给军中放假,让他们回去帮忙了。
第二
第三十九章 授田余波
第三十九章授田余波
授田之事,远远的传开了,在汝宁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之前张轩虽然没有保密,但是大家听到的还仅仅是传闻,但是而今他们却看见了事实。一时间,军中大动。当然了王进才相当不高兴,他本来想跟着张轩南下打上几仗。万万没有想到,南下之后,连一个人都没有杀了,都统统臣服了。
不过,震动最大的,还不是保定营,而是西平营。
西平棠?村。西平营一部分在沈万登的带领之下,驻守于此,看护铁矿。
沈万登得到消息的同时,西平营上上下下都得到了消息。
“公子。”沈台在外面说道。
“进来吧。”沈万登说道。
沈台进来之后,看见沈万登拿着一封书信,正在愣愣的出神,他目光一瞄,只能从书信之上,看到授田,分地等字样,虽然不知道谁写过来的,但是却能猜到这书信之中的内容。
“公子,最近的军心有些不对头。”沈台带着几分吞吞吐吐的说道。
“发生了什么事情”沈万登说道。
“还能是什么事情,就是授田之事,下面的人传得沸沸扬扬的,一个个张将军叫得那个亲,还有新来的那些军官,吹的都很大,什么张铁壁,这样下去,这三千士卒,恐怕就不是我们沈家的了。”沈台是沈家的家生子,老管家的儿子,对沈万登忠心耿耿。所以对这种情况非常忧虑,这才过来向沈万登报告。
沈万登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了。”
“公子,我们不能这样啊”沈台说道:“再不做什么,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沈万登说道:“本来,就什么也做不了了。”沈万登对沈台说道:“你能做什么起兵夺了棠?铁矿,放弃西平,须知这一带都是流寇的势力,我们能跑得出汝宁,能跑的出河南吗而且,我们这样做,汝宁有多少倍牵扯出来的父老”
“而且,我真要起兵,下面的人都等着分田,有多少人会听我的啊”
“这-”沈台一时间也想不出办法,一咬牙说道:“总要想办法才是,这数千人马,可是公子你的心血,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让张轩给夺了去”
“心血。”沈万登苦笑道:“沙河之战的时候,你又不是没有见过,张轩如何以四千之众破刘洪起的两万之师。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不得不承认,张将军派过来的军官虽然不多,但是经过操练的士卒,远远比我们这些草台班子厉害,如此还说什么心血啊”
张轩转战中原一两年,从南阳开始积累经验,一点一点的完善的他张氏兵法,现在已经粗具规模了,而且他坚持不懈,有什么就给麾下的军官上课,既培养了一批亲信,也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下级军官。
张轩派道沈万登麾下的军官大多都是这样出身的。
沈万登麾下的将士,底子很好,沈万登不喝兵血,下面的人吃喝用度都不错,体格还可以,故而被稍稍一整顿,几乎立杆见影。
沈万登没有说什么,但是心中已经叹服了。每日不动声色,记下他们练兵的细节,夜里暗暗揣摩。张轩培养出来的军官,只是按着张轩的条例来,至于为何如此,却不知道了。
但是将一些文盲,交代这个程度,已经接近张轩的全力了。沈万登却不一样。他虽然读书不成,但是文化知识却不是这些文盲可比,更不要说,他好武,考过武举,即便在武举之中,也是要考兵法的。
沈万登肚子里的货不少,但是一直不明白如何用,见张轩的练兵之法,结合他读过的兵书,居然有触通旁类,豁然开朗之态。对张轩也是更加佩服。
“可是我沈家的兵怎么办啊”沈台愁眉苦脸的说道。
“记住,从今天开始。”沈万登厉声说道:“只有汝宁军西平营,没有我沈家的兵,记住没有。”
“记住了。”沈台被沈万登一吓,说道:“记住了。”
沈万登说道:“记住最好,今后一旦说错了。小心你的人头,到时候我保不住你,还要第一个杀你以自明。”
“是。”沈台不敢怠慢说道。
“你来的正好,有一件事情让你去办。”沈万登说道
第四十章 琐事
明末求生记第四十章琐事第四十章琐事
春耕是头等大事。
张轩为了保证春耕,停止了一切训练,只保留千余马队,还自己的亲卫战略值班,放出很多斥候到东边探查官军的行动,而其他士卒,全部去耕种各家的耕地去了。
而且为失地百姓授田之事,也在与士卒授田的同时也做了。
不过,张质也没有按照张轩为士卒授田的模式来,而是让百姓租种官地,虽然不收税了,但是每年却要收租。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真得什么也不收,张轩的汝宁军统统喝西北风去啊。
张轩还想给士卒发军饷的。
只能如此。
不过少了地主一层的剥削,官府所收的租子也不算管,最后官府得到的不少,百姓也觉得得利,可以称作官民两便。和后世的责任田,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了。明初朱元璋在江南就弄出不少官田。
但是后世制度破坏,本来是官田却层层转包,不知道过了多少手,但是官田的租税加在一起,比一般的民田重,也成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了。
可见天下间没有是新鲜事,特别是在土地制度之上。
忙碌的春耕过去之后,张质立即要张轩实行自己的诺言,就是重开鸿郤陂之事,张轩也按着诺言。将士卒轮番派出去帮工,再加上张质征召的民夫,倒是干得有声有色的。
张轩却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水利之上,反而放在匠作营之上。
王大炮得了千亩良田的赏赐,再加上下面的各级工匠都得到了赏赐,故而干劲士卒,再加上棠谿的铁矿供应充足,故而王大炮放开了手脚,最先补上的是长枪的数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