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张素顺手将桌子上的抹布扔在地面之上,说道:“你难道不觉得,你自己太脏了一点。”
&n
第三十一章 铁
第三十一章 铁
“下官拜见节度使大人。顶 点 ”沈万登出迎数里恭迎。
张轩见状立即下面搀扶起来沈万登,说道:“沈兄何必多礼。”
随即张轩与沈万登携手入了西平城。
张轩对西平县根本不大感兴趣,西平县乃是一个破旧的小县城。这样的县城在河南大地之上,寻常可见。
不过,张轩还是在沈万登的陪同之下,召见各路士绅。
只是经过了刘洪起的折腾,各路士绅损失惨重,只剩下几家了。
历史上,明末清初这一段时间内,就是河南当地士绅换代的时间,很多明初,乃至宋元时期传下来的大家族,纷纷不见踪影,又有新的一批家族重新确立地方的控制权。
张轩对此也是乐见其城。
没有了大量士绅,一张白纸好做画,张轩当即选了这几家士绅的子弟为官,不过确实让他们即日启程去府城找张质报到。
对于这些,这几个家族也能理解。
毕竟在中国异地为官,对官宦人家来说,都是基本常识。
对于这些事情,都仅仅是插曲而已。
地方政务是张素的事情,张轩不想太过插手,他在意的却是西平城西的铁监遗址。还有矿山。
故而第二日一早,虽然下起了小雪,但是张轩依旧带着张元海,罗岱,王大炮,沈万登,张素,等数人,离开西平城向西而去。
朔风飞舞,寒风刺骨,出了西平城之后。就是顶风而行。
小小的雪花打在脸上,也如同冰雹一样,让张轩的脸上染了不少风霜之色。
身上的棉衣根本保留不住热气,整个人冻得僵直。
张轩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七十五里,走了整整两日,几乎是从张轩,第二日中午时分,才来到了目的地,棠?村。
一路之上,张轩听了沈万登说了不少,棠?宝剑之事,什么史记有云:“棠?宝剑,天下闻名。”
什么汉晋唐皆设铁监,全胜之时有七千户之多,天下赖以兵甲。在唐中吴氏父子作乱淮西,唐军攻之,拔铁监,收拢工匠西去,棠?遂废,不负旧观。不过,古来相传,依旧是当地有名的铁匠村。所产的铁器,为周围数府所用。
只是一到棠?村,就有一种见面不如闻名之感。
棠?是一个小村落,大抵有百十户人家,是一个大村子,在中原乱起的现在,能有这么大规模的村落也是难得,但也仅仅是难得而已。
不过,张轩一进棠?之后,张轩立即感到了热气。
不是别的,是火炉的热气。
叮叮当当的声音,连成一片,家家户户都打铁为生。
沈万登说道:“这里原为刘氏所据,月产良刀千把。粗铁千余斤。”
张轩顿时皱眉。
听起来不错,但是细细一算,一年才产一万两千柄刀,十几吨铁而已。
如果张轩还想打造火炮,盔甲之类的,远远不够。
“王大炮。”张轩说道。
“下官在。”王大炮说道。
张轩说道:“我命你为铁监官,整个棠?村都划给你,不过,这个产量不行,我不说具体数目了,总之我要铸炮铸甲,铸兵器,这一切都要你来做。”
“将军,”王大炮还没有说话,沈万登就说话了,说道:“此地不太平,如果在这里设铁监,有一点太显眼了”
“哦。怎么不太平。”张轩问道。
“此地距离西平七十五里,向西翻过山,就是舞阳县,各地的形式复杂,杆子从来不少,如果在这里建立铁监的话,一旦有变,恐怕救援不及。”沈万登说道。
张轩一想,也在理。
西平已经是张轩控制范围最西北的角落了,而这里又在西平之西,除非在这里驻扎大军,否则鞭长莫及。
“沈兄觉得该怎么办是好”张轩问道。
“将铁监设在汝宁府。”沈万登说道。
“岂不是太远了一点”张轩问道,各种钢铁企业的选址,张轩虽然知道的不多,但也知道要尽量靠近原产地。
其实如果这里不行的话,最好的地方,应该是西平县,不过,沈万登是聪明人,绝对不会说的。他在西平的影响力,将这铁监设在西平,恐怕就是身处嫌疑之地了。
“此地是汝水上游,只需放舟而下,一路路过西平县北部,上蔡县之西,到汝宁府。太平时节,也是繁华水道
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
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
张轩在棠?村过得春节。x
过了年之后,各县的船只才到,张轩放舟东下,临颍营全部上船,而罗岱的马队却在岸上跑。
从西平到上蔡,停留了数日。
这数日张轩根本没有费什么刀兵,就将上蔡县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
回到汝宁的时候,张轩已经将汝宁节度使的名义落实了三分之一,下辖,汝阳县,也就是汝宁府的附郭县,遂平,西平上蔡。附近各县,也有归顺之意,不过,张轩暂时派不出人手,只能等张轩在汝宁休息几日之后,再南下一趟,接受过来。不带兵震慑一下,仅仅派一两个县官接受,张轩实在是放心不下来。
汝宁东门码头上人流涌动,大多是汝宁府的文武官员。
这里本来也是汝宁水运交通要地。
只是战乱之后,一片荒芜,人烟不至而已。张轩一路沿着汝河而来,他发现汝河很多水运措施都是现成的,甚至河边张轩发现很多码头。
不过现在只剩下遗址了。
即便是现在,汝河水上交通也不少,否则张轩的船只是从哪里征过来的。
只是现在是冬季,正是枯水期。运输量不大,如果到了夏季,河水大涨,那是运输量也会大大增加了。
张轩想来,这在淮河上游的汝河水运尚且如此,那么下游的淮河,乃至运河的水运就更不必说了。
“水师。”张轩在心中默默记下这一件事情。默默的在心中的地图上划出一道行军图。
沿着汝河东进,汇入淮河之中,攻凤阳,破泗州,入洪泽湖,进入运河之中,下山阳淮安,转为南下,破扬州,攻南京。
一路水陆并进。只要水师强大,恐怕几十天之内,就能到南京城下。
不过,这个宏伟的计划,仅仅是计划而已。
想要落实需要太多的计划,还有足够的兵力,张轩不得不面对冰冷的现实。
他手中仅仅这一点士卒,执行这样的大计划想都不要想。
只有曹营主力在,才有一丝成功的可能。
罗汝才是他绕不过的人物。
“要不要去襄阳,再见一次罗汝才”张轩心中暗道。
这个没有人能给他答案。能给他答案的仅仅是他自己。
“恭迎将军回城。”张质与王进才带着文武官员在汝宁东门码头之上迎接。
“诸位免礼了。”张轩笑道:“有诸位镇守汝宁城,我才无后顾之忧。”
“将军缪赞了。”张质说道。
数人寒暄了几句,回到节度使府,张轩还没有坐下来,就看小丫乘着上茶的功夫在张轩的耳朵边说道:“夫人等了很久了。”
“我知道了。”张轩轻声说道。
张轩从腊月十几日出去,到现在已经快元宵节了。一走就是快一个月了。
这是罗玉娇与张轩成婚以来,离开的最长的一段时间了。
不过,张轩现在还不能休息,毕竟很多事情,他不在汝宁无法掌握,必须好好梳理一下情况。
“编户的情况怎么样了”张轩第一个问的就是这个事情。
“赖将军大破刘洪起的余威。”张质笑着说道:“汝宁城中已经编户完成了。”
“大人治下四县合计在万户左右,计口在十万人上下,不保护军户。与各寨百姓。不过计算之后,最多也不过是十五万人而已,由于各县编户程度远远的落红于汝宁府,故而要想要详细的数字,还要等一段时间。”
十五万人,这个数字给了张轩很大的震撼。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作为一个河南人,他了解的河南人口,估计没有一个县少于十五万人。还有很多人口百万的大县,而汝宁这四个县,加强起来才十五万人上下。而且他也明白,他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后世的驻马店市,也是人口大市了最少有数百万人之多,而他占据了半个驻马店,却只有十五万人。
让他不知道该惊叹于古代人口之少,还是惊叹于战争对地方伤害之深。
“这么少”张轩忍不住说道。
“是少了一点。应该还有些百姓藏于山野之间,不过招揽不来了。这些百死余生之后,宁可躲在山中与禽兽为伍,也不敢下山听官府的。”张质说道:“我查过府县的资料,只能查出,汝宁府在万历年间,太岳公清丈的数字,也是八万户上下,不过这数字也只能看看而已,以太岳公之能,也挡不住上下欺瞒。真实数字绝对在这个一倍或几倍之上,而今将军所据之地,不过不足汝宁府的四
第三十三章 刘氏跌倒,张轩吃饱
第三十三章刘氏跌倒,张轩吃饱
“够,怎会不够啊”张质说道:“有这些粮食,足以让全城百姓都支撑过这个青黄不接的人时节。而刘氏囤积的铁料也不少,我已经调拨到匠作营了。先支撑匠作营一段时间,等棠谿的铁料到了,绝对足以支撑四个营,还有数千屯兵的武器。”
“好。”张轩松一口气。
他爬冰卧雪,咬着牙在大冬天打这一仗,不就是为了这个东西。
虽然之前张轩在遂平的时候,就知道刘氏的家底不薄。但是有多少,张轩一时间却弄不清楚。现在心里悬着的石头,却是落了地。
“既然如此。”张轩说道:“赈济开始了吗”
“早已开始了。在将军在沙河大胜的时候,我就开始赈济了,今天冬天除却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身体熬不过去了之外,就没有冻饿而死的。”说道这里,张质起身重重的向张轩行了一礼,说道:“这就是将军的德音。”
张轩连忙扶起张质说道:“何必如此,这事情还是你做的。”
“没有将军的支持,质又怎么能做下这样的事情。汝宁城中所有百姓,都感激将军大恩。而今汝宁民心已经可以一用了。”张质说道。
中国老百姓,是最狡猾,最淳朴的。
说狡猾,是他们为了生存,有自己的小聪明,常常鼠目寸光,做出那些事情,让人气不打一出来,而且不自知。不见到实惠,是决计不会轻易相信人的。
说淳朴,却是只要让他们相信你是对他们好的,恨不得将整个心窝都讨给你。
不说别的,即便是现在,汝宁民间还有人念太祖皇帝的好,就可见一斑。张轩放赈之举,却是得了不少民心。
“我情愿永远不用这个。”张轩说道。
张轩又问了一些汝宁府的民情,张质一一回答之后,张轩就放张质走了,将王进才请过来。
“见过将军。”王进才一进来,就带着几乎谄媚的笑容,说道。
“最近训练如何”张轩问道。
“可堪一战。”王进才说道。
张轩看着王进才,目光炯炯没有一丝犹疑之处,王进才这才有几分讪讪说道:“寻常战事,的确可堪一战。”
张轩对自己麾下这几个大将的性情,也有几分了解了,如果是曹宗瑜说可堪一战,那的确是可堪一战,但是如果是王进才说的,却要挤挤水分了。张轩带着几分训斥之意,说道:“有
什么事情说实话便是了,无须隐瞒,一两月之间,将这些降兵整合的可以上战场,已经是不错了,其他的我也不多要求,只是万万不可胡乱说话,否则我真将你派上紧要处,你给我败了,不仅仅你自己恐怕活不了,还要坏我大事,此事决不可再,知道吗”
“属下知道。”王进才一副凛然听命状。
张轩也懒得说他了,对一个老兵油子,张轩也很伤脑筋,不要以为刚刚那一番话说到他的心里去了,恐怕未必。
“我出征这一段时间,附近有什么动静吗”张轩问道。
“有一支官军在信阳一带活动,不过没有北上的意思。附近的寨子也都老老实实的。没有什么异动。”王进才说道。
“那军中士气如何”张轩问道。
“军中士气很高,大家伙都等着分田的,下面的人都托我来问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分田”王进才眼睛直直的,几乎要将整个眼睛珠子给瞪出来了。
不仅仅是王进才部下盼着这个,连王进才自己也盼着这个。
那个千亩良田啊。
王进才在保定的家中,也算是有一点点积蓄,但也没有多少,都是他多年当兵收刮下来的银子,都送给家中置地了,却不想鞑子南下,他家中人丁一空,什么都没有了。
王进才没有了往上爬的心劲,变得浑浑噩噩起来,只是落了一个好人缘。他这个营官有千亩良田,让他每天晚上都睡不着,不为什么,担心张轩一下子反悔怎么办担心官军打过来怎么办
反复思量的就是一个“田”字,训练也用心起来。
全军上下都有盼头,这保定营才会迅速的安定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