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虽然吴阿珂不会嫁给朱慈烺的那些儿子,但她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成为太后,甚至担任监国,所以朱慈烺还是要好好培养她。
另外,他也需要有人在女大当中充当耳目——盯着那些女学生,得让她们用点心,可不能只想着嫁人生孩子的事儿。
而吴三桂前脚刚走,武昌城后脚就热闹起来了,到处张灯结彩,好一派的喜庆。还是那个汉阳门码头,为迎接吴三桂而搭起来的黑白两色的牌楼全都换成了喜庆的彩色模样儿。
五月初一,汉阳门码头和附近的汉阳门外大街,再一次出现了警戒的防军和新军,宽阔的街道已经提前被前扫干净,两侧的店铺也都挂上了各色的彩旗,街道两边,再一次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不过朱皇帝并没有出现在汉阳门码头上,也没看见多少高官的车队,只看见了一家亲王的仪仗还有一些挂着外交部认旗的马车。
外交部的马车在武昌是挺多见的,但是亲王仪仗可就少见了。虽然现在大明朝的亲王、郡王很不少,大多集中在应天、武汉二府,但是他们都不怎么讲排场——想讲排场也没那闲钱啊!朱皇帝就给了亲王一万亩土地收租,还不是水田,撑死一年就是几千石米面,折成白银也就几千两。收入是不低的,但是要养一大家子人,还得负担一群子嗣的教育费用,实在不是很宽裕。
在这种情况下,那里还有讲排场的王爷?养那么多吃闲饭的有什么用啊?所以现在大明的王爷都比较朴素,出门都是轻车简从的。
不过亲王仪仗还是有的!毕竟亲王们有时候还要负担一些公务,比如去祭扫北方天寿山的陵寝,祭扫凤阳的皇陵,祭扫承天府的皇陵,祭扫山东的孔林,去各地的皇家寺庙和道观布施,去西藏给大喇嘛布施......有时候还要出国晃悠,去朝鲜,去日本,去暹罗,去安南,总之公务活动还是蛮多的。
这些公务活动都有补贴——跑那么老远替国家办事,不能白辛苦啊!
另外,国家还得给他们配仪仗,亲王、郡王没公务的时候不必讲排场,但是替国家办事的时候,那就不是他们自己的排场,而是天朝的脸面。
所以朱皇帝就在侍卫亲军(侍卫营)下面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仪仗部队,用了大旗卫的名号,编制差不多就是一个旅(比团大比师小),朱皇帝需要用仪仗的时候找他们,其他亲王需要仪仗的时候也找他们——为不同的人充门面,就换上不同的衣裳,扛上不同的旗帜。
但是在武汉这边,需要亲王出面的公务活动还真的不多,因为跟着朱慈烺从应天过来武汉的亲王拢共也没几个。
而今儿拉着好几百大旗卫来充门面的,则是在两京生活的所有亲王、郡王当中最有钱的那一位,人送外号包租王的福王朱慈炋。
朱慈炋这个时候正和外交部尚书罗大公一起,站在汉阳门码头上,看着一只打扮得金光闪闪的“土豪大象”,从一艘同样金光闪闪的大船上走上码头。
很显然,今儿来到武汉府的,一准是个阔得不能在阔的客人!





抢救大明朝 第1305章 不许乱扔银钱!
“王爷,这头金光闪闪的大象也是从天竺带来的?”
“当然不是了,怎么可能从天竺运过来?从苏拉特到广州有一万多快两万里海路,装一头大象在船上还不臭死?”
“那这头大象是......”
“是从金瓯军订得货,还让卖家送到广州的。”
“买个大象还给送货?”
“妮莎公主有的是钱啊!有钱能使鬼推磨,送个大象上门算什么?”
“那妮莎公主带个大象来武昌干什么呀?”
“当然是骑了......你看见大象背上的金色小房子了吗?公主会坐在里面。”
正在交谈的是朱慈炋和罗大公,原来他们俩是来码头迎接天竺帖木儿帝国的妮莎公主的。两人正说大象的时候,又看一些穿着色彩艳丽的纱丽裙装,手腕上、脖子上、头发上、耳朵上......甚至连鼻孔上都戴着金光闪闪的首饰的天竺国侍女,排成两队,从那条金色大船上通过长长的跳板走上码头。这些侍女总共是20名,都是小麦肤色,容貌有点妖艳的胡女,每个人右胳膊上还挎着个篮子,篮子里面银光闪闪的,也不知道是什么?
紧接着,一身白色纱丽,只在长长的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项链,显得异常高雅的妮莎公主就出现在了福王朱慈炋的视线当中了。
朱慈炋拉了一把正端详着妮莎公主的拉杰普特侍女的罗大公,低声说:“妮莎公主来了。”
罗大公听他一说,赶紧往金色大船上看,一眼就看见了一身白,还戴着白色头巾的妮莎公主。
“这位公主瞅着怎么和她的宫女不一样呢?”罗大公看着公主的五官和肤色,再看看那些拉杰普特宫女,完全不是一个种啊!
“当然不一样,”朱慈炋道,“公主是蒙古人,那些宫女是天竺国的拉杰普特人......本就不是一个种。”
“蒙古人?看着不像啊!”罗大公又瞅了瞅。
“走种了......她的波斯血统比较多,还有一点西域的血统,不过没有天竺本地的血统,所以很白。那些有点黑的,就是天竺本地的贵种了。”
“贵种?”罗大公问,“还有贱种?”
“当然有啊,”朱慈炋道,“天竺的种很多,高低贵贱分明......外人很难分清楚,我也就知道皮肤越白,种大约就越高了。”
“是吗?”罗大公看了一眼朱慈炋,半开玩笑地说,“王爷,咱俩都挺白的,到了天竺大概都是贵种吧?”
呵呵,这事儿可不能都看皮肤啊!朱慈炋其实研究过天竺的种姓,种姓其实和职业挂钩的。罗大公是宋朝大儒罗豫章的后人,600年的书香门第,搁在天竺应该是个婆罗门。而朱慈炋的祖上是要过饭的......也不知道妮莎公主知道这个事儿以后,会不会瞧不起朱皇帝?
他这胡思乱想的时候,妮莎公主已经在一群侍女的簇拥上走上了汉阳门码头,她的眼神挺好的,远远的就看见朱慈炋了,于是就笑吟吟朝他走来,到了跟前还学着中国女子的样子,行了个福礼。
“妮莎有礼了。”公主说的话也是汉语——她现在都能用汉语写诗了,语言天赋可真是不低啊!
朱慈炋赶紧拱手回礼:“小王见过公主。”然后他又把罗大公介绍给妮莎公主,“殿下,这位是大明外交部尚书罗大公罗阁老。”
朱慈烺取消了内阁大学士,改为首相和尚书共同辅政的内阁制,于是八部尚书都被称为“阁老”了。
“见过阁老。”妮莎公主也向罗大公行了个福礼。
罗大公则连忙还礼,然后笑道:“殿下,老臣和福王殿下是奉了皇命接您入宫的......东湖宫离这里挺远的,咱们还是快些赶路,别让陛下久等了。”
“都听阁老的。”妮莎公主向身后一招手,然后就看见两个黑漆漆的象奴,赶着大金光闪闪的大象就朝她走来。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看着很黑的奴仆,两人挑一个大箱子,从那条金船上下来。奴仆的数量很多,箱子也很多。直到妮莎公主在侍女的帮助下进入象背上的金色小房子,还有源源不断的奴仆从船上下来。
“福王殿下,我们出发吧!”妮莎公主看着她的奴仆都下了船,才笑着对朱慈炋道。
朱慈炋和罗大公对望了一眼,然后又看了眼已经站起来的大象,就吩咐各种的从人牵来了走马——他们替公主准备了马车,但是人家要骑大象,他们也只好骑马在前面开路了。
不过他们并不是走在最前面的,最前面的是朱慈炋的仪仗,走在仪仗后面的是妮莎公主的二十个杰拉普特侍女,然后才是罗大公和朱慈炋,再接着是骑在大象上的妮莎公主,公主身后是替她扛书籍和珠宝首饰的奴仆——她大部分的嫁妆已经存入了海商银行,直接汇款到了武汉府,只有一部分被她带在路上花用。跟着她一起来到的,主要是她的书籍和珠宝......她可是天竺国排第一的藏书家!整个天方教百年翻译运动的成果,都跟着她一起来了中国。
至于珠宝那就多得不像话了,印度那地方本来就盛产各种宝石和珍珠,帖木儿帝国在印度抢了那么多年,库房里面就这种东西多,妮莎公主还不是想要多少都有?
其实她也不怎么戴,她只戴一串珍珠,别的都不戴......不过妮莎公主还是带了许多来大明充门面。
队伍已经开始向前行进了,才走了一会儿,走在朱慈炋和罗大公前面的,就是20个挎着篮子的拉杰普特侍女。才一出码头,走在汉阳门外大街上,这些侍女就开始向道路两边看热闹的群众扔篮子里的东西!
“她们这是在干什么?干嘛乱扔东西?”罗大公看见小石子儿一样的东西被一把把丢出去,顿时就惊呆了,“这个会不会砸到人?砸到人怎么办?”
朱慈炋早在天竺的时候就见过这事儿,哭笑不得地说:“她们在扔卢比。”
“卢比?卢比是什么?”
朱慈炋解释道:“卢比是钱!是天竺帖木儿帝国的银币!”
“什么?扔钱?钱是可以乱扔的吗?这不是在糟蹋钱吗?”
“天竺那边就这样,”朱慈炋道,“涝的涝死,旱的旱死......帖木儿朝更是阔得没了边,年入都抵得上咱大明财入的半数了!这个妮莎公主的陪嫁还有她自己的私产加一块又好几百万两银子,另外还有三十多万两的年金!
我估摸着,她的侍女会一路撒钱,撒到东湖宫去的!”
罗大公心说:一路撒钱?这个公主也太铺张了,回头一定给陛下说说,得好好管教一下才行啊!
妮莎公主骑着大象,撒着卢比,带着不计其数的珠宝和书籍,穿过武昌城,奔东湖宫而来的时候,朱皇帝正一个在自己的御书房里面出考卷——这是给金陵女大招生用的考卷!可困难了,而第一个接受考验的,当然就是正往东湖宫赶的妮莎公主。
也亏得朱慈烺想得出来,他要用一场半公开的考试来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异国公主,而且她在后宫中的地位,也将由考试成绩决定,最高可以考到贵妃,最低只能当个选侍......所以妮莎公主可得好好考啊!




抢救大明朝 第1306章 ???拥有印度,拥有未来
天子居停,湖水环绕,一片宁静。
妮莎公主跟着朱慈炋和罗大公登上了一艘画舫,在湖水当中缓缓穿行。朱皇帝这些年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在这座位于武昌城东,风景如画的湖泊周围,如今这里到处都能看到亭台楼阁,时不时还能见到几幢充满异国情调的一袭白衣,站在船头,四下张望,欣赏着这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忽然间好像看到了什么,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建筑。妮莎公主
“公主,那是陛下专门请了来自天竺的波斯大匠修建的红堡,完全是天竺帖木儿帝国的风格。”
朱慈炋指着位于东湖东南部的磨山半岛上,依着磨山北坡而建的一幢红色的,拥有尖拱门、大圆顶穹窿、小圆顶凉亭等构件。外观呈红白两种色调,以暗红为主,采用了红砖和白色花岗岩构筑而成的城堡式建筑。
“这是陛下送给我的吗?”妮莎公主兴奋地问。
看着这个似乎陷入爱河的女人,朱慈炋叹了口气:“这是陛下为了庆祝您成为他的贵妃而建的红堡,在应天府的老山山坡上还有一幢。”
“真的吗?”妮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陛下会在这座红堡内接见我吗?”
朱慈炋点点头:“公主殿下会在红堡的觐见厅内见到陛下,并且行叩拜礼,然后是赐宴。宴会结束后,您会在红堡休息一夜。明天下午接受第一和第二场考核......考哲学和数学。后天下午接受第三场和第四场考核,考汉语和军学。大后天下午考武艺,也就是骑马、射箭、刀法。随后您还要在音乐、绘画、舞蹈三艺之中选择一艺,献于陛下。”
给妮莎公主安排的考试内容,当然和别人稍有不同了。别的考生不需要单独考核汉语,而是会把汉语考核并入儒学(哲学)考核。
而妮莎公主毕竟是天竺公主,汉语水平可能不大高,所以朱慈烺允许她用阿拉伯语进行哲学试(如果她愿意用汉语也行)、数学试和军学试,同时另行安排一场汉语试。
另外,妮莎公主没学过法语,所以就不考这一门了。而且他参加考试的少女,都必须参加法语考试。
另据朱慈炋报告,妮莎公主的武艺很不错,善于骑马、射箭和耍弯刀,所以对她的武艺试要求也比较高。骑马、射箭、弯刀都得考!
朱慈炋还说妮莎公主还精通音乐、绘画和舞蹈......总之,这就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且很有情调的女人,还很漂亮。
所以朱慈烺就给妮莎公主加了一门选考科目!对妮莎公主的考核最后就变成了三天六场考试......每一场考试的满分都是100分,6场的总分是600分。
另外还有60分面试分,今天的觐见和赐宴,其实就是一场面试。
如果妮莎公主在这实际上是7场的考试中表现完美,那么朱慈烺就会让她成为自己的贵妃。
听完了考试的内容,妮莎公主已经露出了自信满满的笑容,“听上去不是很难啊,而且我这一路上还看完了太学的儒学和数学课本,相信我一定能考出一个让陛下满意的成绩。”
朱慈炋点点头,心说:怎么会不难?那可是皇帝哥哥亲自出的卷子,而且不是按照入学试的标准,而是按照毕业试的标准来的。如果你能考得好,估摸着就能当女大的女先生了......
......
“妾身妮莎,恭请大皇帝万福金安。”
红堡的充满印度风情的觐见厅内,来自印度的女学霸正在叩拜朱大皇帝。
“朕躬安,赐座。”坐在一张松软的,奥斯曼帝国进口的沙发椅上的朱慈烺看着眼前这位身材修长,肌肤洁白,姿容艳丽,而且看着就挺聪明(额头比较大)的白衣女子,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掩饰不住了。
当然了,朱慈烺并不好色,他是公认的有道明君,怎么可能好色呢?他看见妮莎公主就喜形于色,是因为他非常看重大明和印度帖木儿帝国的友谊。
现在大明是世界首富,印度帖木儿帝国是世界二富,都是17世纪真正的土豪国,而且还都是泱泱大国。
如果明印可以联姻结盟并且互相提携,共存共荣,那么将来的世界一定会由明印联盟主导!
妮莎公主已经在朱皇帝对面端坐下来,姿态优雅,面带微笑,似乎在等待面试。
“妮莎,”朱慈烺笑着,“你能不远万里到朕这里来,朕非常高兴,因为朕从中看到了天竺帖木儿帝国愿意和我大明建立牢固友谊的诚意。当今世界,大明是第一富强之国,帖木儿帝国则是第二富强之国。我们两国如果能进一步建立同盟,必将共同主宰将来的世界。”
朱慈烺当然不会真的认为印度是世界第二,但他也没有把印度当成一个可以轻易征服的候补殖民地,毕竟现在主宰印度大部分土地的是奥朗则布这个强者。
另外,随着天朝帝国的兴起和法兰西在欧洲的崛起。未来的世界很有可能出现天朝帝国和以法兰西为首的基督教世界之间的竞争。
而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毫无疑问将是决定东西方竞争胜负的重要砝码!
可以说谁拥有印度,谁就将拥有未来!
而要拥有印度,并不等于马上就派出军队张牙舞爪的入侵。奥朗则布还在,而且还从中亚拉了一群打手回印度,还顺路征服了阿富汗......现在的印度可不是毫无抵抗能力的弱鸡。
所以先结个亲,交个朋友,然后再想办法征服,还是比较务实的办法。
妮莎公主微笑着回答道:“陛下不必吹捧我的祖国,我的祖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富国,但并不是世界第二强国。天竺帖木儿帝国只是一个富而不强的国家,所以我的父亲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宰世界......虽然他在天竺被人称为世界的征服者,但是他想征服的只有天竺。”
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妮莎,你能告诉朕,你父亲心目中的天竺有多大?”
妮莎公主说:“我父亲心目中的天竺向西包括整个阿富汗高原。向南一直到达西洋,向东则止于孟加拉省和阿豪姆王国、阿拉干王国的边境。向北则止于雪域高山......我父亲对撒马尔罕不再有任何想法,也希望陛下的藩臣准格尔王国可以收敛其野心,不要向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以南进军。”
西域的战争还在没完没了的继续!
这年头的战争就是这个节奏,要么不打,要打多半是没完没了!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朕会给准格尔王国、和硕特王国下旨,让他们不要侵犯帖木儿帝国的边境。不过帖木儿帝国也应该约束阿富汗的边境部落,让他们不得支持准格尔王国、和硕特王国境内的叛军。”
这段时间,西北那边的版图又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北庭和硕特部奉命西迁布哈拉——布哈拉的地盘虽然没有北庭大,但是富裕程度是不能相比的!
其次是准格尔王国将楚河府移交给了朱慈炯担任国王的天山王国,同时移楚河之人往填撒马尔罕。
再者则是费尔干纳盆地暂时脱离了准格尔王国的统治,而被希瓦汗国的阿努沙汗统治,同时在希瓦汗国的本土,也出现了一个汗王,是阿努沙汗的一个儿子名叫伊沙克的。
最后,罗刹人和哈萨克人的联军依旧在中玉兹占据上风,迫使准格尔王国的游牧各部南撤至楚河流域和伊犁河流域。
不过奥朗则布已经没有一点再返回中亚的心思了,他出征中亚的目的,已经达成。
妮莎公主笑着对朱慈烺道:“陛下,我的父亲将会把阿富汗以北的塔吉克部落尽可能的迁往印度,从而形成一真空地带。”
“很好!”朱慈烺道,“这样一来,我们两国之间就没有任何冲突的可能了......公主,现在就让朕看看你的智慧和才艺吧!”




抢救大明朝 第1307章 ???怎么那么难啊!
东湖宫,红堡。
这座为妮莎公主所建的印度式城堡,现在因为公主和她的二十名拉杰普特侍女的到来,真正充满了迷人的印度风情——当然只有迷人的一面,没有阴暗的一面。
因为跟着妮莎公主住进这所红色的城堡的,只有二十名刹帝利种姓的拉杰普特侍女。拉杰普特人居住在印度西北,据说是王公的后裔,他们的种姓在刹帝利人中也算比较高贵,拥有的雅利安人的血统也比较多。
所以妮莎公主带来的这20个侍女的五官都很立体,身材也比较婀娜,小麦色的皮肤看起来显得非常健康,而且个个都能歌善舞。
不过朱慈烺连着三日过来红堡,并不是为了欣赏她们的歌舞,他是为了给公主考试来的......虽然在第一次见面后,朱慈烺已经决定将妮莎纳入自己的后宫,但是考试还是要好好考的。不好好考,怎么知道这个印度女诗人的才华有多高呢?
朱皇帝得让妮莎公主带个好头,也不说让全天下,至少得让大明的中上阶层都知道,他们的明军不好女色,也不太看重女德,最在乎的还是女子的才华。
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可不是适用在帝王之家......
今天已经是妮莎公主个人高考(应该属于自主招生吧?)的第三天了,面试、笔试、口试(汉语口语)都已经结束,妮莎公主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至少她自己是不满意的,因为在已经结束的科目中,她总共只拿下了445分(总分460分),失去的15分全都扣在汉语上。
虽然妮莎可以写出非常优美的汉语诗词,一手簪花小楷也漂亮。但是她的古汉语水平毕竟有限,如果让她自己选题,再有其他人的诗集可以参考,她倒是可以写出优美的诗词。但如果让别人出题来考,也没有诗集可以参考,水准立马就下来了!所以只考了85分......
至于数学、哲学和军学,因为允许用阿拉伯语答题,所以全都是满分——她也不都是用阿拉伯语答题的,而是用了阿拉伯语和汉语双语,有些可以用汉语回答的,就用汉语。不行的话,就用了阿拉伯语。
看来出题的朱皇帝还是有点低估这位印度来的女学霸了......
而今天妮莎公主要展示的是自己的武艺和音乐本领了——公主的绘画技艺一般,毕竟天方教禁止绘画,她的身份也不适合跳舞给人看,不过她会使用很多种乐器,还会用乌尔都语、波斯语唱歌。
因为要考骑马和射箭,女学霸换下了白色的纱丽长裙,换上了一身汉式的箭衣,看着还真有点英姿飒爽。
考试地点在磨山南坡脚下的一处占地面积很大的跑马场中,这里也是红堡的一部分,同时也被朱慈烺选为即将开始的金陵女大武艺试的考场。
考骑射的靶子和木栅栏(避免骑士过于靠近标靶)和考骑术的各种障碍物都立了起来。
在木栅栏的尽头,还有十几根高矮不等的立木,立木的顶部插着用来考核刀法(剑法)的草靶。
朱慈烺已经在跑马场一侧搭起来的高台上坐好了,陪他一起来的还有东厂督公潘宇晨和时隔多年再任侍卫军提督的王七。两人都是军中宿将,现在虽然都退居二线,但是眼光还是在的——他们两人已经被选为了金陵女大入学试的主考,负责考武艺。
现场还有几十个穿着箭衣的大妈,都是登莱、凤阳、汝宁一带招募来的丧夫而且无子的新军女眷。她们多少都接触懂一些武艺,当了宫女后就成了后妃和公主们的女卫。
1...43243343443543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