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所以到了东平大兴元年的时候,因为明朝的人地矛盾激化而崛起的大顺王朝,也面临着三四千万失去土地的四川和陕南劳动人民的怒火......当然了,大顺朝毕竟只建立了二十五年,第一代的创业者还没有消失,而且他们所培养的顺二代都非常能打。
作为一个统治集团,大顺朝还是蛮有活力的!
现在,大批活力满满的汉中、郧阳、巩昌三府的府兵户,正如潮水一样的涌入四川,涌向云南。
“皇爷,李晋王的奏报上讲,至少有四万户,超过二十万口正在南来云南途中,让朝廷一定想办法安置!”
“皇爷,保宁、夔州、龙安三府节度使司奏报,近日有大批北来府兵户路过,其中部分府兵户衣食无着,沿途滋扰民户,索要吃喝,稍有不从,就刀剑相加。不少州县的民户因为畏惧北来府兵,纷纷逃亡山林,又有白莲教妖人从中挑拨,煽动民变,形势非常混乱......”
“皇爷,成都、潼川、顺庆三府节度使司和重庆留守使司奏报,近日各地银钱充斥,物价腾贵,民生困苦,小民苦于征调,府兵户苦于兵役,而且人心浮动,各处都有白莲教妖人作祟,局面非常混乱。”
“皇爷,松潘军、西川军节度使司奏报,近日所辖各州县土人骚动,抗租抗征,啸聚山林,还有人打出残明旗号,试图抗拒天兵,请发大兵进剿!”
“皇爷,近日昆明府物价又开始上涨,斗米以涨至300文,布匹、铁器、火药等军需之物,则供应短缺......”
大顺东兴皇帝李来亨听着下面的大臣一条条报告着坏消息,烦躁的在金銮殿上走来走去。他只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袍子,这是为了提倡节俭。自李继成从天竺凯旋以来,本来就有奢侈苗头的大顺南都昆明,一下子就变得奢侈成风。高层都在追求胡马、胡姬和各种西洋玩物。中层则以大吃大喝为乐,各种肉类和酒类的需求量大增,从而增加了粮食的消耗。
与此同时,昆明府、大理府、曲靖府的工商业活动也因为“天竺金银”和“二征天竺”而加剧,也进一步推动了物价上涨。而上涨的物价和庞大的需求,又迫使大顺朝廷从成都、嘉定、叙州等府抽调物资,又加剧了那些地区的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造成了中下层府兵户的困难,而中下层府兵户又千方百计的将自己的损失转嫁给底层的农民,结果又激化本就非常严重的“府农矛盾”。
在这个当口,汉中、郧阳、巩昌三府又被明军占领......
大顺朝顿时就有点风雨飘摇的感觉了!
“他娘的,”李来亨骂了一声,打断了正在奏报的大臣,“难道就没有一点好消息吗?”
“有,有,有好消息!”左辅牛金星赶忙应道,“皇爷,抚军太子奏报,南征大军于一月中旬泛海至南天竺马德拉斯,围攻西夷英格兰国在南天竺的据点圣乔治堡二十余日,迫使英兵降伏......”
马德拉斯就是后世的金奈,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最早的据点,并不在印度帖木儿帝国的地盘上,而是在印度南部的罗曼科德尔王国的地盘上。因为李继成留在帖木儿帝国的奥里萨省地盘上的堡垒中去年年底被奥朗则布发兵攻破,所以李继成和他的荷兰朋友就决定找个“弱鸡”下手,在荷兰人的提议下,李继成就找上了英国人......
“别提天竺了!”李来亨现在一听天竺就来气,一挥手,“说点有用的!”
“皇爷,重庆留守司奏报,和石柱州、万州相邻的朱贼的剑南司日前发生民变,剑南司义军打出了迎闯王的旗号,还派人向万州、石柱求援!”





抢救大明朝 第1299章 反击,还是乐不思蜀?
“什么?现在还有人迎闯王?莫不是有诈吧?”
李来亨停下脚步,回头看着报告这事儿的刘文秀,露出了诧异的表情,还说了一句让满朝文武都有点泄气的话。
大军师宋献策出班上奏道:“禀皇爷,朱贼境内施州卫剑南司的民变并非有诈,而是我朝户政府贸易司的好汉发动的。”
“又是户政府贸易司的人所为?”李来亨,“不会和二月份那次一样,刚起个头就没下文了吧?”
“皇爷,施州卫剑南司境内的义军就是虎牙山的义军,”宋献策一脸喜色的说,“虎牙山起事的好办并没有被朱贼一网打尽,他们在朱贼大军合围虎牙山前就渡江而走,沿着荆门山和清水一路向西,三月中旬时就转移到了施州卫境内,三月二十二日在剑南司附近举旗,破了朱贼的守军,袭取了剑南司和万州、石柱交接处的十几个山谷,打出了迎闯王的大旗。”
李来亨皱着眉头,一脸的难以置信:“施州土兵颇是善战,境内碉楼堡垒不计其数,额们多次出兵都没能打破,现在怎么那么不中用了?”
施州卫不是一个普通的军卫,而是一个以军治民的军民指挥使司,是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所设。在洪武二十三年前,施州和施州卫是并存的,前者管民,后者管军。但是因为当地的土司叛乱,被镇压后朱元璋就把施州变成了一军卫管辖下的军管区。
一开始的时候只迁移了1500军户入驻屯田,还收编了一些土司,后来陆续又迁入了一些军户,开始在那里繁衍生息。而施州卫这个地方的地形有点奇特,是偏远山区,明初的时候人口很少。但是那里的山并不高大,从高空俯瞰,就是密密麻麻的馒头山,这些馒头山之间,都是可以开垦的坡地或谷地。此外还有几处很面积很大的山谷盆地,都可以开垦。
明初的时候,那些谷地、坡地都被森林覆盖,在之后的200多年间,不断被开垦出来,成为梯田或是高产的水田,养育了人数越来越多的军户。也正因为施州卫早年的人口很少,可开垦的土地又多,所以直到崇祯年间,那里的人地矛盾都不怎么突出。生活在那里的军户也没有穷困潦倒,因而保持着一定的武力,而且还互相联姻,形成了许多山区望族。这一群因为明朝统治而得益的军户阶层,对明朝的忠诚度很高。当乱世来临的时候,施州卫就成了大明在湖广和四川交界处的一个重要据点。
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朝在施州卫的抵抗一直持续到清康熙四年(1665年),没过几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1673年),施州卫又再度起兵响应,继续反清。吴周灭亡后,那里也不大太平,当地明朝军户后代继续抗拒清朝的改土归流,直到雍正六年才撤了施州卫和大田所,实现了清朝的流官统治.....
而在朱慈烺的治下,施州卫的军户(土司)和撤到遵义府的四川军户(土司),还有贵州的军户(土司),以及从云南跑出来的军户(土司),共同构成了大明陆军中的南军派系——明军当中素有南北矛盾,朱慈烺的军队并不都是新军,也有许多军队是在传统的明军基础上稍加改编而成的,其中改编力度最小的就是云贵川和施州的明军了。所以一系军队的独立性较强,封建化程度较高,也不大愿意离家太远。但是在守家的时候,却非常顽强,所以被大顺军蔑称为守家之贼。
而施州卫的明军比云贵川的明军更会守家,虽然施州卫的地形并不算特别险峻,但是架不住施州卫的明军特别热衷于修筑堡垒,而且施州卫的地形也能支持堡垒战——大量的小山包全都是修筑堡垒的好地方,山下的谷底、盆地、坡地又能为堡垒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援。
另外,那一带的明军军户也和大顺的府兵户一样,扎根在乡间,而且他们已经扎根二百几十年了,已经形成了密如蛛网的军户宗族。
所以大顺军对施州卫的进攻,每每会陷入大明军户的人民战争——前线攻不下堡垒,后方又被施州军户袭扰,而且大顺军也不敢在施州卫打持久战,因为湖广的明军新军很快就会来支援,最后只能狼狈撤退。
不过施州卫的明军也没兴趣进攻大顺统治的万州和石柱,所以两边的战争就越打越没力气了......到了共治十年后,明顺两军在北线打得热闹,施州卫这一带的战火却渐渐熄灭,倒是双方的走私贸易兴旺起来了。
宋献策道:“皇爷有所不知,被贸易司发动起来的江湖好汉大多都在荆门路(走私路线)上讨生活的,都是心向大顺的......”
“都心向大顺?不就是一些私商吗?”李来亨道,“这些人都靠得住?不会有诈吧?”
户政府尚书顾君恩出班奏道:“禀皇爷,能和户政府贸易司长久买卖的私商都是交了投名状的,而且他们大多都是荆楚江湖上的豪侠好汉,都仰慕闯王的英雄,愿意跟着干一番大事业!”
闯王也是一份可以换人干的工作,第一代闯王是高迎祥,第二代闯王是李自成,第三代闯王是李过,第四代闯王就是李来亨——自李自成起,闯王和大顺皇爷就连在了一起。
所以顾君恩所说的荆楚江湖豪侠仰慕的闯王就是李来亨了!
听顾君恩这么一说,李来亨终于有些信了,点点头,又看着宋献策。
宋献策道:“据报,跟随贸易司牛介自虎牙山西进的好汉中,有不少人极为熟悉剑南司一带的地形,而且和剑南司一带的几个土司都有交情,所以才能赚开城堡,占据山谷。
皇爷,这可是个难得可以反击残明朱贼的机会啊!莫说取下整个施州卫,就是取下半个施州卫,也能张扬额大顺的威名,同时吸引残明的兵马增援施州卫,减轻北线的压力。”
“汉王,你怎么看?”李来亨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向刘宗敏问计。
刘宗敏拈着白胡子,眼睛眯着,似乎在苦苦思考。
“皇爷,额以为出兵施州卫是个反击的机会,不过如今敌强我弱的大局已定,额们还是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坏的打算是什么?”李来亨明知故问。
虽然他早年说过自己愿意当刘阿斗,可刘阿斗当了四十一年的皇帝才“乐不思蜀”的,自己这才东平大兴元年啊,怎么就要“乐不思蜀”了呢?
刘宗敏缓缓道:“最坏的打算,当然是残明突破大巴山入蜀了......”
他的话一出口,大殿里面就是一片死寂。
过了半晌,才听见李来亨叹了口气,“秦王、唐王,你们俩也说说吧。”
秦王孙可望皱着眉头:“皇爷,残明入蜀看来是一定的,现在的问题就是额们要怎么战,怎么走了?”
“怎么战?怎么走?”李来亨问,“到底是战是走?”
“得有两手,”刘文秀说,“不,应该有三手准备!”
“那三手?”
刘文秀道:“第一手是反攻!第二手是决战巴蜀;第三手则是南迁......”




抢救大明朝 第1300章 ???额们都是忠臣啊!
“南迁?”李来亨一听这话就怒了,现在明军才打到阳平关,自己就要准备南迁了?这也太早了一点吧?比刘阿斗还不如了!比起崇祯和朱慈烺更差太多了......
而且他这个大顺皇爷从去年就开嚷嚷要御驾亲征,搞到现在人还在昆明没挪窝,这又要折腾南迁......以后的史书上不定怎么黑自己呢!说不定直接管自己叫“李阿斗”了。
“现在说南迁是不是有点早了?”李来亨低声道,“而且又要往哪里迁呢?现在朕已经在昆明了,再南迁岂不是要迁到缅甸去了?缅甸到四川太远了,朕还怎么指挥诸军抗御残明?”
刘文秀微微皱眉,知道这位皇爷误会自己了。
他连忙解释道:“皇爷,臣的意思不是让您马上南迁......”
“不让朕南迁?”李来亨的眉头皱得更紧了,“那让谁南迁啊?”
是啊!让谁南迁啊?自己这个皇爷不走,别人谁走也不合适啊!而且太子李继成早就在缅甸和天竺了。
李来亨看着下面的几个王爷,心里琢磨着,你们谁想抛下额跑路?
刘文秀知道李来亨还没弄清状况,于是又道:“皇爷,臣的意思是让汉中、郧阳、巩昌撤过来的府兵家眷们先走缅甸......另外再疏散保宁府、龙安府、夔州府的府兵家眷。他们这些人可是额们的根基,将来去了缅甸还要依靠他们的。”
原来是先让府兵户的家眷跑路啊!
李来亨思索着道:“额们早就在发动府兵户南迁缅甸了还许了种种好处,可却没什么人愿意南下......现在兵荒马乱的,什么准备都没有,他们还能南下?”
“皇爷,”刘文秀道,“正是兵荒马乱,他们才不得不南迁啊!留在巴蜀等残明的兵到了,还能有好下场?”
李来亨还是摇头:“巴蜀和陕南的府兵户有四十几万户,人口二三百万,那么人要如何南迁?额们一年又能安排多少人南迁?”
孙可望说:“就看巴蜀能顶多久了?若是能抵挡几年,一年迁个二三十万,倒也能迁走半数。若是形势紧急,各方面拼一下,一年迁走五六十万口也是可能的。云南这边还有不下十万户,多数是能迁走的。加上这些年已经入缅甸的,额们在缅甸怎么都能有二十万户,上百万口,足够再立一国了。”
李来亨有点无语,自己的这个老泰山倒是计划得不错,连云南都准备放弃了!大顺朝的形势真的紧张如此,非得逃出国去才能苟延残喘吗?
而且南方的缅甸是瘴痢之地,一百万人进去,几年之内怕是要病死三四十万啊......
另外,北线的战士们如果知道大顺朝廷已经有了跑路的打算,还愿意抵抗下去吗?北线要是军心浮动了,大顺朝会不会雪崩啊!如果军心崩溃,怕就跑不出去了!
“这不是叫额逃跑吗?”李来亨脸色一沉,“你看额像个逃跑天子么?”
“皇爷,您怎么忘记了,”刘宗敏摇摇头,“额们要是不能跑,怎么会到云南来?额们可是从山海关一路跑过来的!几千上万里都跑了,还在乎昆明到缅甸的一千多里?”
李来亨一下无语了,他还真是个跑路天子,皇爷的位子就是善于跑路才当上的!而且他家是当流寇出身啊!从他阿爷李自成开始就善于跑路,跑来跑去都没叫官军逮着,这才当上了闯王......跑路和打劫都是祖传的手艺啊!
李来亨脸色还是沉沉的,一副很不乐意的模样。
“那时额们是流寇......不,是流动作战!如今额们已经开疆立国二十余年,怎么还能到处流动?额决心已定,马上就要返回北都重庆,要天子守国门!”
李来亨的话说得很硬,但是他的心思大家还是知道的——他要真的想和大明朝拼了,也不必回重庆,直接从昆明出兵打贵州就是了,又没多远。如果从曲靖城出发,一百多里就走完了......用得着去重庆府吗?
“皇爷!”刘宗敏忽然站起身,走到大殿当中,扑通一下给李来亨跪下了。
李来亨连忙站起身,一边装成要去搀扶,一边开口言道:“汉王,您这是做什么?您可是议政汉王,三朝老臣,和额阿爷是同辈啊!额怎么受得起您一跪啊!”
“额是三朝老臣,更是三朝忠臣,今日额在议政殿上的言语,句句都是肺腑忠言,都是为了额大顺能够国祚绵长......皇爷如果不听额的忠言,额,额就不起来,额就跪死在殿上!”
跪死?还有这样的死法?李来亨正发愣的时候,秦王孙可望、唐王刘文秀、宋王袁宗第、左辅丞相牛金星、右辅丞相汪兆麟、大军师宋献策等等全都齐刷刷的在大殿当中跪下了。
“皇爷啊,额们都是忠臣啊!请皇爷一定要听额们的忠言,万万不可意气用事,一定得做好三手准备......如此才能万无一失啊!“
原来大顺朝满朝都是忠臣啊!
李来亨欣慰的点点头,然后叹了口气:“额们大顺和残明不同,不是皇爷独揽朝纲,而是八王议政,如果秦王、汉王、唐王、宋王都是一个意思,但还有晋王、隋王、楚王、魏王督军在外,额还得听听他们的意思。”
这个时候想起八王议政了!
不过话说回来,李来亨这里的八王议政比原先明朝的内阁票拟加司礼监批红的一套还是好用一些的。
因为议政八王不是大顺的打工仔,而是大顺的大股东......如果把现在的大顺朝看成一家公司,那它就是一家员工持股的股份公司。60万府兵人人都是股东!而议政八王是比较大的股东,同时也是董事会的董事,李来亨则是董事长,抚军太子李继成是个ceo。几十万人利益还是一致的,力气都往一块儿使,战斗力还是有的,就是他们的路子解决不了人地矛盾,就苦了四川云南的老百姓。
......
李来亨要向晋王、隋王、楚王、魏王问计的是南迁,并不是出兵施州卫剑南司——这事儿在李来亨和坐镇重庆府的隋王田见秀都不是什么大事儿,无非就是能不能在施州卫占块地盘,即便不能也没什么打紧的。
所以也不等李来亨同意的旨意送到重庆,田见秀就派夔州节度使太平侯吴汝义从云阳和万州出兵,还调集石柱、忠州、丰都、梁山等处的驻防府兵旅出兵,向施州卫的剑南司挺进。
也许是因为他们的行动还是迟了,没等他们翻过有万里城墙之称的七曜山(这是一座西南——东北走向的大山,将施州和重庆、夔州隔离起来,山势的宽度很窄,不到10里,但是长度却有300多里,其间只有7个山口,都设了关隘,全在大顺军手里),牛介和张秀才就带着四五千败兵走到了七曜山的牛栏关口。
吴汝义当然是非常小心的,七曜山屏障一旦被明军突破,那么万州、石柱、丰都可就难守了。
而万州和丰都只要失了一处,夔州府和重庆府之间的水路就会被切断,夔州就会腹背受敌!
而夔门一失,四川的东门也就大开了!
所以吴汝义决定亲自到牛栏关查看,看看到底是真牛还是假牛?




抢救大明朝 第1301章 王师真的来了!
位于七曜山中段的牛栏关位置非常重要,是施州卫通往万州、石柱的一处关键隘口。一旦被突破,整个夔州府都要抖上一抖!
这么重要的关隘,在过去的20年中却没有好好修缮过。这是因为大顺军在面对施州军和云贵川军的时候,都占有优势,处于战略上的攻势,不必考虑太多防守的问题——明军的战斗排名现在是这样的,最强的是近卫军,接下去的新军,再接下去是北方的藩镇军,然后才是南方的藩镇军,最后是地方土兵......而大顺军的战斗力则是弱于明军的北方藩镇军,但是明显强于南方的藩镇军。
李定国在陕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还被明军击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大顺府兵打不过吴三桂的安西军、河西军。偶尔取胜,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但是在面对云贵川和施州卫的战线上,大顺军却是比较轻松的。虽然他们对施州卫的进攻从没得手,但是战损比不难看,而且每次都能抢不少东西回去。
而大顺军对遵义府的进攻,则是屡次受阻于海龙囤——海龙囤位于遵义府城北面,原是播州杨氏土司的本据之城。在万历年间的播州之役中严重受损,后来马士英丢掉了成都,退到了遵义,就向朱皇帝要了一笔经费,重修了海龙囤,作为西川军节度使司的驻地。
大顺军的攻城能力本来就比较弱,面对海龙囤这样的要塞,当然无能为力了。
但是要让西川军离开海龙囤北上娄山关也是必败的!
至于面对曲靖府的明军云贵两军更是处于守势了,守曲靖的是可是大顺战斗力排大顺御营兵(第一是长征府兵),根本不是云贵军能打得下来的。
不过大顺军在南线的自信,却在东平大兴元年的时候消失不见了。
主持重庆、夔州、泸州、叙州等地军务的大顺重庆留守,隋王田见秀从年初开始,就大发四府民伕和罪徒,开始修缮各处的关隘城墙,同时还在重庆府城、永安堡(夔州府城)、泸州城、宜宾城等重要的城池囤积粮食(粮食当然是从劳动人民手中征集来的),做长期抵抗的准备。
另外,四府的府兵户都得到了命令,开始将老弱和财产向重庆、永安、泸州、宜宾四城转移......
而年初时在石柱城外因为“图谋不轨罪”被捕的李进学,也因为田见秀的命令,暂时没有被发送去缅甸,而是被派到了七曜山中段的牛栏关工地当苦力。
他可不是一般的民伕身份的苦力,而是罪徒身份的苦力!那可是往死里使的......说真的,还不如去缅甸呢!缅甸那边汉人少,哪怕是流放的罪徒也能有个平民身份,他还识文断字,说不定还能混个老师或是文书,只要不被疟疾虐死,他还是能混得不错的。
可是在牛栏关前线,他和其他罪徒一样,都是干最苦的活,吃最差的伙食,什么时候累死算完!
这一个多月干下来,原本还算结实的李进学,现在已经瘦得脱了形儿,也不想什么明王,也不想这么收拾那个杜木兰了,甚至都不想去缅甸了......就想着在死之前能吃口饱饭,白米饭,菜都不需要,美美的吃一顿,死了也闭眼。
可是这个小小的梦想,终究是不可能达成的,因为重庆府、夔州府的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张了。连服役的民伕都开始挨饿,何况罪徒?
这一天,他正和一群还能动弹的民伕,扛着大木头爬上牛栏关城头的时候,忽然听见了嘹亮的迎闯王的歌声。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正在牛栏关上忙活的民伕和罪徒们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啊?他们虽然听不大清歌词,但是这截至还是迎闯王,而且他们还听见了“闯王”两个字儿......现在还有人要迎闯王?
1...430431432433434...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