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初试只有文比没有武比,而复试是有武比的。”郑建功道,“这个吴阿环不仅貌美绝伦,而是自幼练习武艺,骑马、射击、开枪、击剑、长枪,无一不精。而且还精通军学!她文比排在255,武比应该可以排第一,被女大入取是没有问题的。”
听他这么一说,在场的几个人都明白了。吴家的吴阿环就是根据朱慈烺的要求,为朱和幸“定制”的。
“驸马爷,”罗大公问,“可知道复试都考什么吗?”
“还没确定,”郑建功说,“不过武艺和军学肯定要考......因为太子妃和亲藩的王妃、夫人会有机会摄政监国,不懂军事是不行的。
另外,理财肯定也得考!有钱有兵,皇帝的宝座才能稳当。如果君王没有驾驭军队和管理财政的能力,就得让后妃来辅佐了。”
朱慈烺的这个做法是打破常规的,也就是他这样的中兴雄主可以办到。但是细细一想,也是挺合理的。因为太子、世子可选择的范围不大,也不能考试选拔啊!
但是他们的妻子是可以精挑细选的,当然要选择有能力帮着丈夫和儿子治国的女子了。其实过去明朝选秀条件也很严苛,但是标准不对,不考文韬武略财计,而是选了一堆“女德班”出来的,需要她们帮着小皇帝或懒皇帝执政的时候基本靠不住,所以只能由着文官和内臣去把持权力。
更糟糕的是,因为皇帝、皇后、太后都不懂,所以也分不清朝廷当中谁忠谁奸,谁是办事的能臣,谁是吹牛的狂生。
因为铁定要考军略和武艺,在场的几个南人重臣都觉得没底,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郑芝龙。
郑芝龙看了众人一眼,缓缓道:“现在的关键不是考什么,而是太子妃怎么产生?除去太子的同姓和表亲,是不是考分最高的就当太子妃?这事儿可没敲定呢!”





抢救大明朝 第1290章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朱慈烺和吴三妹的长女朱天凤按照十七世纪的标准,已经是个老姑娘了。她都二十出头,还没正式出嫁,只是订了个亲。也就是朱慈烺和吴三妹这对大明天字第一号爹妈不着急,如果换成寻常人家的父母,早就该急得团团转了。
而耽误女儿婚事的人,当然是朱慈烺了!吴三妹可没少为闺女张罗,各家公侯的世子,只要年纪相当的,都被她寻来给朱皇帝和朱天凤看了。却被这对父女以同一个理由给拒绝了——不能误了学业!
朱天凤得上学啊!
不上学,没文化,小小年纪就随便找个人嫁出去哪儿能行啊!
虽然金陵女大还没开业,太学、京学等大学都不收女生,但是朱皇帝可以在自己宫里开办提供大学教育的家塾啊!
这个家塾由朱皇帝的学霸妃子徐尔霖主持,朱慈烺的几个女儿,还有金东珠、阿吉格、玛丽.曼奇尼、德川高子、高田美穗等人都是这个家塾的学生。
至于这个家塾的课程,则是朱慈烺亲自确定的,有儒学(哲学)、法语、财务管理、会计、税法、军学(包括武艺)等六门必修课,另有音乐、绘画、舞蹈等三门选修课(三选一)。
看这个课程设置就知道了,这所“宫内大学”其实是一所财经学院,儒学和军学的课程都比较粗浅,只需要粗通即可。而财经类的专业课则有三门,占了必修课的一半!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课程设置,当然是为了金陵女大这个“后妃摇篮”积累教学经验和培育教师了。
没错,金陵女大也是一所财经学院!
因为在朱慈烺看来,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还是财政和军事!
而大明的国情又不能再搞封建军队,而且直省范围内也没有什么封建领主。所以大明王朝的军事力量依靠的是职业军官(主要是贵族)和国家募兵,而这两者都要依靠一个强大而且健康的财政。因此大明帝国的统治者或是自己精通财政,或是身边有可靠的财政人才。
在君王本人不一定能精通财政的情况下,他的后宫之主必须精通财政事务。
另外,朱慈烺在为国为民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往自己的兜里装钱......这当然也是为了更好的为大明百姓当皇帝了。
可别说皇帝不花钱之类的瞎话,根据朱慈烺这些年来的经验,皇帝的小金库直接关系到皇权的强弱!
如果皇帝没有小金库,那么这个皇帝要么去贪户部的钱,要么就得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前者会扰乱财政纪律,后者会让皇帝无法得到身边人的效忠,本人的安全都没有保障,更不用说拿钱去搞金元政治了......
所以皇帝爱财,取之有道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朱慈烺这个有道之君的经营下,皇家商会牢牢把持着大明第一财阀的位置。所以朱皇帝就有足够的财力去收买心腹,去建立藩国,去推动各种改革和改良。
但是朱皇帝终究是要驾崩的,到时候皇家商会交给谁?谁能来保证它的稳健运营?
职业经理人当然需要,但是所有者也不能缺位!
所以金陵女大,不仅是大明后妃的摇篮,同时也是未来皇家商会掌门人的摇篮!
现在金陵女大还没有开张,不过朱皇帝的长女朱天凤倒是在朱慈烺和徐尔霖的悉心教导下,修完了女大的全部课程,还和朱慈炋一起,成了“女大招生办”的负责人!
就在郑家人低调庆祝六喜临门的时候,朱天凤刚刚给吴阿珂和吴阿环补完课,来到了东湖宫的坤宁堂,见自己的母后吴三妹。
看着女儿走进了坤宁堂的西暖阁,吴三妹也不等她行礼,就冲她招了下手,“凤儿,不必跪拜,行个福礼就行了。”
朱天凤嗯了一声,然后就是盈盈一福,“女儿恭请母后万福金安。”
“坐吧。”吴三妹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脸盘子和五官稍稍显大,但依旧非常漂亮的大姑娘,点了点头,脸色似乎有些忧愁。
这个女儿是她和朱慈烺的长女,打小就身体健康,聪明伶俐,比她的弟弟朱和幸可强多了......如果她是儿子,那吴三妹也就不那么操心了。
“谢娘亲。”朱天凤说着话,就在一张早就摆在吴三妹身边的绣墩上坐了下来。
“你们都退下!”吴三妹也不等大妈宫女们给女儿端茶,就让她们全都退了出去。
看见诺大的西暖阁会客厅中只剩下自己和母亲两人,朱天凤才有些焦急地问:“娘舅还没有打赢?”
“没有呢!还被困在略阳城内,”吴三妹叹了口气,“不过你那郎君倒是无恙,已经跟着阎应元入了汉中,打完这一仗怎么都能升个团长......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提前公主的未婚夫骆克敌,吴三妹脸上就有了点笑容。不是对骆克敌多满意,而是她女儿总算有了归宿。
而且骆家也是老字号的勋臣,骆修身封了克难永州侯,他哥哥骆养性更是封了克难永国公!
而骆克敌在甲申之难时已经出生了,是个小娃子,跟着娘亲一路逃难到了南京。后来又在南京求学,是朱天凤的小学同学(两人的年纪差了三四岁),后来又上了陆军中学、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就在近卫军担任军官。在和朱天凤订婚前,他曾经和朱慈炯的女儿订过一次婚。可是没等过门,那位郡主就染病身亡,所以就耽误了骆克敌的婚事。
而骆克敌在讲武堂毕业又忙着带兵,没功夫再相亲娶亲,又拖了两三年,去年回武汉的时候被吴三辅拉来给朱天凤相看,不知怎么就看对眼了,可把骆修身给高兴坏了!
这可不仅皇帝家的闺女,还是天下“最富”的女儿,嫁妆怎么都得上百万吧?而且朱慈烺当政后就放开了宗亲和外戚参政从军,骆克敌娶了公主,将来仕途还能差得了?
听到自己的未婚夫能当上团长,朱天凤心里也是喜滋滋的——大明没有世袭军官了,哪怕皇太子从军,都得从排长开始干,二十多岁能到团级(战时机会多),将来的前途自不待言。
说完了这事儿,吴三妹又问起了女大招生的事儿。
“凤儿,你父皇到底是什么意思?你打探出来了么?”
她问的当然太子妃到底怎么选?
现在的大明朝除了陕南之战,就属这事儿最大了!
吴三妹最中意的人选当然是阿珂,但却被“不得表婚”的规定给排除了,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吴阿环了。可是这吴阿环哪儿都好,就是读书成绩不是特别好,考上女大没问题,但是很难名列前茅。如果能让朱和幸在一群美人当中挑选一两人,吴阿环肯定能入选,可要是只看分数,恐怕就一点机会都没了!
朱天凤点点头道:“女儿旁敲侧击了好一会儿,总算听出一点口风了。父皇的意思是除了伦理不合或并非大明臣民者,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人人平等?”吴三妹一愣,“难道小门小户的丫头,只要考得好就能当太子妃当皇后了?”
“父皇多半是这个意思......”朱天凤道,“而且这次几个年长的皇子,都只能选一人为妃!等生下三两个子嗣或五年无子后再或者正妃去世后,才能再选侧妃一人。
另外,凡是有嫡子的皇子和亲王、亲藩国王,都只能从复试落选的女子中选择侧妃。”




抢救大明朝 第1291章 吴三桂,快来武汉吧!
朱天凤说完了朱慈烺的意思,吴三妹的眉心已经拧成一个团了。
什么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啊!
郑家有11个闺女,个个都考得不错,第一名多半会姓郑!
而且朱皇帝还不允许太子同时纳个侧妃,那就是说吴阿环如果考不上太子妃,连当侧妃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是欺负吴家的女儿不会考试吗?
吴三妹哼了一声,咬着银牙道:“一定是姓郑的狐狸精在作怪!”
她是不敢骂朱慈烺的,不仅不敢骂,连和朱慈烺理论一番都不敢,甚至都不敢自己去打听,所以才让女儿去打听。
朱天凤知道自己这个娘亲怕老公,见到自己的父皇那叫一个服帖!叫她东就东,叫她西就西,绝不敢给朱皇帝一点脸色看的。
而且她也知道朱慈烺的主意很大,根本不是郑茶姑能左右的。而且郑茶姑在朱慈烺的后宫中也没多得宠。
现在真正得宠的是玛丽.曼奇尼,还有个老挨罚的阿吉格看着挺可怜,实际上也是得宠的......打是亲,骂是爱嘛!
不过这两位的地位都在摇晃,因为天竺国来的妮莎公主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皇帝的新宠。
这位天竺国的公主人挺会勾人的,她人还没到,却已经把朱皇帝的半条魂勾去了——原来妮莎公主到了大明境内后,就因为旅途劳顿和水土不服病倒了,在韶关调养了几个月,现在刚刚启程北来。
不过在韶关养病期间,她可没忘记勾搭朱慈烺,不仅让人给朱慈烺送去了自己的肖像画,而且还每天给朱慈烺写情诗写情书。一开始写得不怎么样,字也比较难看。但是进步很快,现在的情诗写得连才女徐尔霖都佩服她的才气了......
“母后,”朱天凤看着母亲气呼呼的模样,小声道,“父皇的主意大,已经敲定的事情很难改变。不过郑家的十一个姐妹中也不见得有人能拿下魁首,因为女儿发现应试的少女中才女很多,至少有二三十人的才学不相上下。究竟谁能考上,还得看发挥。”
吴三妹哼了一声:“还有武比呢!江南才女是多,但大多能文不能武。即便学过一点,也不能和郑家的那些丫头相比,郑家到底是一家将门!
而且你父皇重视财技,郑家人都是天生的奸商,那帮士大夫的女儿怎么比?”
“母后,那还有崇明沈家的几个闺女,”朱天凤道,“还有莱阳左家的闺女.....都很有本事的。”
沈廷扬的背景和郑芝龙差不多,他的儿子也和江南士大夫联姻,也有许多学霸孙女。
至于莱阳左家(左懋第他们家)就更厉害了,不仅是山东首富,还是勋贵功臣,又是科举世家,而且还是北人党的中坚,当然也要全力备战金陵女大!
“那又怎么样?”吴三妹的脸色依旧不大好看,“崇明沈家和莱阳左家终究是外人......阿珂不能选,阿环又选不上,这可怎么办?凤儿,你一定要给为娘想个办法。”
“这......”朱天凤看着老妈着急的样子,也跟着急啊,她是孝女啊!怎么能不急?
“娘亲,”她的脑袋瓜子到底好使,已经有主意了,“咱们再等等......等娘舅从汉中凯旋回来,让他去和父皇说说,总能为阿环争一个侧妃,说不定还能争到正妃。”
“真能争得到正妃?”吴三妹有些吃不准,“难道不考试了?”
“怎么可能不考试?”朱天凤摇摇头,“母后,父皇是在为大明后世立祖制啊!”
吴三妹问:“那阿环怎么可能考得上?”
朱天凤低声说:“只要好好复习,就有可能了......如果父皇能给孩儿一点提示,孩儿就有办法了。”
这一回金陵女大的入学考试题目,是朱慈烺亲自出的......
吴三妹已经明白了,她叹了口气:“看来也只好如此了!可是战场上刀剑无眼,你娘舅又太不小心......”
现在略阳之战胜负难料啊!
吴三桂到底是得胜还朝还是马革裹尸,真不好说啊!
“母后,”朱天凤低声说,“如果娘舅有什么不测,那父皇更要安抚烈士功臣......所以女大取士之事,最好能往后拖一拖。
而且女儿也能利用这段时间给阿珂、阿环再好好补一下课。”
“可是这事儿要怎么拖延呢?”吴三妹还是向女儿问计。
“母后可以给六叔写个条子,我带去给他。”朱天凤道,“六叔足智多谋,而且又是女大司业,一定会有办法的。”
“对对,”吴三妹道,“慈炋这孩子听话,一定会帮我的。”
朱天凤的主意还是挺好用的,朱慈炋的确是吴三妹这边的人——之前郑芝龙他们在计算南北两党实力的时候,忘记算上以朱慈炋为代表的大明宗王了。
这些人现在解了套,可以光明正大的参政做官了!
而朱慈炋一出手,还真的把这事儿又往后挪了挪——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建议让妮莎公主也参加考试。当然了,妮莎公主不是大明皇帝的直属臣民,不能成为太子妃和藩国王们的正妃。她参加考试是不会影响到太子妃选拔的,但是却可以满足一下妮莎公主和朱慈烺的虚荣心。
另外,也能凸显出大明帝国和天竺帖木儿帝国的牢固友谊!
正在被一个白富美的印度公主追求的朱皇帝,当然不会拒绝这个建议。而且现在陕南那边正打得紧张,朱皇帝也没心情主持女大考试啊!
可是吴三桂是竖着回武汉,还是躺着回武汉,就不大好说了。
......
象山堡垒城上城下,已经是一片尸山血海。
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的主帅都明白,现在就是在玩心跳,在堵最后一口气了。
对于李定国而言,他已经闻到了熟悉的气味——这是一股功亏一篑前特有的味道!在李定国和吴三桂之间发生的多次较量,都是差不多开局,差不多的中场,差不多的结尾。
每次都眼看着要胜利了,却总是差那么一口气,就差一口气打不死吴三桂,你说气不气人!
这次的情况也差不多,围攻略阳前的仗打得多普漂亮?都可以进云南讲武堂的教材了。可是打到略阳这里,李定国集中了八万多人,都是精锐府兵,愣是攻不下来!
略阳城干不下来,吴三桂的援兵却已经大至了,现在飞狐岭、马岭关和三河口(略阳西北祁山路上的要害)都遭到了明军的攻击。只是靠着李定国派出去的守军给力,这才挡住了援兵。
但是李定国的军队连续作战时间太长,而且大家都已经知道汉中凶多吉少,所以士气开始不断滑落。再加上这段时间不停激战,部队的伤亡越来越多,真的有点打不动了。
李定国现在之所以不肯放弃,是因为从俘虏那里打听到了略阳城的存粮不多,而且吃饭的人不少。所以就存着把守军的军粮耗尽的打算!
可是现在眼看都三月份了,吴三桂怎么还有军粮啊?略阳之战是二月初开始的,打到现在都快一个月了,怎么还没把吴三桂饿死呢?
不仅没有饿死,而且守军的气力还很足!
“怎么又没冲上去啊......吴三桂还真能守城啊......”
李定国举着望远镜,看着自己的士兵再一次被人从象山山顶的堡垒城头赶了下来,已经有点灰心了。
就在这时,他的长子李溥兴带着人,押着几个鼻青脸肿的老百姓从山上下来,看见李定国就大声喊道:“阿达,阿达,额弄清楚吴三桂那狗贼在吃什么了!”




抢救大明朝 第1292章 ???吴三桂之死!
李定国一愣,自己这儿子是怎么了?怎么打听起吴三桂的食谱了?这几个老百姓又是谁?难道是吴三桂的厨子?
“快说,快说!”李溥兴冲那几个老百姓吼了吼,“老实说了,饶你们不死,发配乌斯藏充军......那可是好地方,就是高了一点。”
那几个老百姓看见李晋王,扑通一下都跪了,听见要被发配乌斯藏,全都哭成了泪人儿。
但是哭归哭,老实交代还是必须的,要不然连乌斯藏都没得去!
“王爷饶命,小的老实说了,象山堡垒早就粮尽了......10天前就粮尽了!”
“胡说!”李定国一瞪眼,“10天没得吃就算不饿死也打不了仗!而且你们几个看着也不像是饿殍!你们几个刁民,以为额当了王,就忘记挨饿是怎么回事了?”
是啊!李定国有这方面的经验,他是农民起义出身啊,见过的饿死鬼太多了!
“粮尽了,但是有吃的......”一个“刁民”哭着说,“凉国公,不,是吴贼从10天前就开始逼着大家吃肉了......”
“吃肉?”李定国似乎想到了什么,顿时就是一阵反胃,差一点把午饭吃得水盆羊肉给吐没了。
“阿达,”李溥兴一脸兴奋,“吴三桂那贼在吃人肉啊,吃战死之人的肉啊,他娘的都变成个吃人的妖魔了!”
吴三桂成妖魔了!
李定国横了儿子一眼:“胡说什么?吃个人肉嘛,怎么就成妖魔了?你阿达我当年......”
当年逼得没办法的时候也吃过!现在不是好好的,也没成妖魔吗?
不过这话实在说不出口,最后还是瞪了那几个“刁民”,道:“这人肉可不好弄,弄不干净吃了会得病的......吴三桂有没有病倒?”
几个“刁民”都用佩服的眼神看着李定国,其中一人点点头道:“王爷英明,王爷真是无所不知,连吃人肉的事情都懂!”
“胡说!额哪里懂吃人肉了?额那时候还小......”李定国又喝了一声,“快说吴三桂怎么样了?”
“他三天前就病了,上吐下泻,一开始还硬撑着,从昨天晚上开始就不行了,开始发烧,还一个劲儿的说胡话,眼看就要不行了......所以咱们几个才翻墙出城投靠大顺天朝。王爷饶命啊!”
吴三桂快不行了!
谢天谢地!
李定国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吴三桂一死,大明入川之役就得往后推了。大顺就有时间安排西进和南下,实在不行,许还能去天竺再开基业。
“既然吴三桂都快不行了,”李定国又一瞪眼,“象山上的人为何还不投降?”
一个“刁民”哭哭啼啼的回答:“吴三桂是不行了,但是他手底下的亲兵还死硬得很......他们个个手里都沾着大顺天兵的血,不敢降啊!”
“还有一个王有文的川人也甘为朱贼的走狗,拉了一批和他一样的奸贼,逼着咱们这些好百姓抵抗天兵,我们几个还是趁着天兵登上城头才找到机会逃出来的......”
李定国咬着牙,“他娘的一个个都不是东西!将来捉了他们,乌斯藏也没得去,统统杀头!”他一挥手,“都押下去,回头都送乌斯藏充军!”
还是要去乌斯藏......几个“刁民”听到李定国的判决,哭得更凶了,不过押着他们的大顺府兵不管这套,拉着他们就走。
李溥兴凑到父亲跟前,一脸兴奋地说:“阿达,额带兵去攻,趁着吴三桂这个恶贼病死军前,一鼓作气拿下象山堡垒!”
李定国一摆手:“别想了,你打不下来的!”
“阿达......”李溥兴一愣,“为什么呀?”
“他们连人肉都吃上了,额们还凭什么去打?这是死硬到底了,再扛个几天没有问题啊!”李定国说,“额们自己也在险地当中,周围三路朱家大军在猛攻,只有一路突破,额们就走不了啦!
如果都折在略阳,以后还怎么西上南进?额之前不肯走,是担心吴三桂趁着额撤兵的时候出兵追赶。现在看来不会了,额可以从容退兵了。”
“阿达,额们这一退,祁山道、散关道,还有汉中和郧阳可就......”
李定国一摆手,“莫说了,额尽力了,兄弟们也尽力了......但是朱明气数未尽,额们也没办法!传额的命令,叫各军统军都来参加军议吧!”
......
“流寇撤兵了!流寇退了!咱们打胜了......”
“终于胜了......”
1...427428429430431...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