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什么?这些大侠真的是这么想的?
那是当然的!
如今荆楚地面上的确有黑恶势力......明末就是这个世道,一官党和沙船帮这号组织,搁后世都得扫了!可是朱家皇帝哪有这样的实力?既然扫不动,就只能收编一些了。
当然了,扫还是要扫的......主要是让收编为官的,去扫荡还在跑江湖的!也不可能扫光,但总比不扫要好。
而在荆楚一带,因为还有个防贼反寇的大业,再加上有太多失地农民入城,一下子又没什么出路,所以江湖势力就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而朝廷对他们,则是尽可能的收编和控制。
至于荆楚江湖上的好汉,凡是能做大的,都是暗中投靠了官府,甘心充当走狗爪牙的。
连那几个巴东、归州一带山沟里来的寨主,都是一脚踏两船的家伙——不这样干早就凉透了!
不过这种暗中投靠朝廷的事情必须得保密,倒不是当走狗不光荣,这可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儿!只是这些大侠还得充当朝廷的耳目,监视荆楚一带的反贼余孽,所以身份必须保密。
当然了,荆楚地方上也有许多没找到门路投靠朝廷的江湖人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接到了“李公子”的邀请!
只是这些人要么没种,不敢来虎牙山投靠闯王。要么没品,向朝廷举报了反贼。要么在前往虎牙山的途中遇上了官兵扫黑,现在已经在发配天山的途中了!
张秀才将一众好汉都请进了院子,还给他们安排了吃喝,随后就领着晕晕乎乎的王四虎去向牛介报告了:“李公子!好汉们都到齐了,就等您训话放赏了......”
“好!”牛介喝了一声,“是时候了,要干大事了!”
他已经兴奋的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了,而且还有点紧张——他知道明朝的厂卫没那么无用,几千人聚集在虎牙山的事情一定会被他们探查到。
围剿的军队,一准在过来的路上了,现在自己就在和他们抢时间!
抢救大明朝 第1284章 什么?官兵来了?
牛介已经换上了一身蓝色绸缎的长袍,袍子外面还披上了一层链子甲,腰间挎着长刀,头上还顶了一只铁皮头盔,站上了两张桌面拼起来的高台,看上去还真有一点顺朝大将的模样。一面蓝面旗子被个壮汉高高举在他的身后,旗子上用黑线绣了一个斗大的李字。
另有两排披着锁子甲的壮汉立在他的左右,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台下站满了穿着蓝布长衫的汉子,一张张面孔都胡子拉碴的,看着就不像什么好人。他们现在已经领到了打赏,人人后面都有个大箱子,里面都是黄白之物——这个顺风行看来还是挺赚钱的,为了这次的起义,一下子就掏出了20万两银子,在打赏了一遍带着兄弟来捧场的江湖好汉之后,还剩下十几万两......待会儿打起来,还可以用来放赏!
“大顺东兴皇爷有旨!”牛介大声吼着,还抱拳向虚空当中一敬,“额大顺天兵百万,已经汇集永安,不日顺江而下,灭残明,救百姓,一统江山。下江好汉,凡是揭竿而起以迎王师者,都是大顺功臣,待王师兵到,皆可论功行赏......”
他用白话说完李来亨的旨意,然后目光灼灼的看着众人,将大家伙的目光都收入了眼底。
有点奇怪啊!
牛介发现院子里的这些大侠好像不怎么紧张,也不大兴奋。
这是造反啊!
成功了有荣华富贵,失败了是要抄家灭门的......这种事情能这样轻描淡写吗?
心里面有点吃不准,但是嘴上该说的话还得说啊!
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皇爷还传旨给额,”牛介大声道,“让额在虎牙山举事起兵......凡是随额首义者,立时就入府当兵为官!
现在,额就带着尔等在虎牙山举旗反明!自今日起,尔等都是额大顺天朝的府兵了!”
府兵?没兴趣......
下面的人实在提不起兴趣......忙活半天,冒那么大的风险,才当个兵?大家真想当兵还怕没地方收?
牛介看着下面的人不大热烈,连忙又补充了一句:“凡是当上府兵,每人可以授田40石......也就是授给可以收40石谷子的租子的土地!”
大顺朝的“40石”一开始是白米,后来改成糙米,现在最新的标准是谷子......
“皇爷万岁,大顺万岁!”
“迎闯王,反朱明......”
“万岁,万岁,万万岁!”
院子里面的人终于欢呼起来了,看上去还算兴奋。
牛介总算满意了,还没宣布起义的布署,就看见张秀才慌慌张张的跑到了他站立的台子底下,然后就压低声音道:“李公子,不好了......大事不好!”
怎么就不好了?牛介心说:我怎么就不好了?我这个起义刚刚开始,你就说不好,你咒我是吗?
他刚想开口喝骂,张秀才后面的话就说出来了,“官兵来了!”
官兵?牛介一下没反应过来——他自己就是官兵啊!四川、云南那边白莲教才是反贼......
在他身后站着的那个顺风行的刘胖子已经反应过来了,连忙补充了一句:“公子,是明军来了!”
明军?牛介吃了一惊,明军来的也太快了吧?自己这个刚刚才起义,他们就来了?
“来了多少?到哪儿了?”
“来了1000多,”张秀才道,“兵分两路,一路从夷陵州开过来,一路从上百里洲开过来。”
“1000多还分两路?消息可靠吗?”牛介是上过昆明讲武堂的,精通军略,当然知道有机会了。
“可靠!”张秀才点点头,“至少夷陵州过来的这一路错不了,因为夷陵州的守备营拢共就500。”
“才500......”牛介的呼吸都有点紧了。
如果能把这500人团灭了,夷陵州的州城不就拿下了?
牛介赶紧从桌子上下来,然后对刘胖子道:“老刘,你的人能出兵吗?”
官兵来的太巧,牛介还没有将虎牙山这里的好汉们编伍成行。所以能动用的,就是顺风行的1000人。
“能!”刘胖子拍了拍胸脯,“我的人都是四川、云南来的好汉......都能以一当十!”
“好!”牛介又冲手底下一个大胡子招了招手,“季胡子,这里的英雄好汉就交给你和张秀才了!”
“属下得令!”
“得令!得令!”
牛介又问:“有熟悉道路的吗?”
“有!”王四虎挺身而出,“属下对夷陵州的地形了如指掌!”
“好!”牛介大手一挥,“出发!”
王四虎并没有吹牛,他就是夷陵州的人,而且还跑过江湖,怎么可能不熟悉地形?有他带路,大顺的王师应该是不会中埋伏的。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给大明王师带路的那人比他还熟悉地形,人家在夷陵州生活了五十多年,而且还满夷陵州溜达——这人就是丁扒皮!
他为了巴结潘公公,为了能让女儿丁玉英攀龙附凤,也算是豁出去了,亲自给一个团的近卫军带路,在虎牙山西面的伍家岗一带设伏。
而负责指挥这场“有限歼灭战”的,就是东厂督公潘宇晨。他从夷陵州调了一个营的防军为饵,大摇大摆的从夷陵州城出发,吸引虎牙山的反贼来打。
与此同时,还调了一个营的近卫军,扮成江陵防军,从上百里洲出兵,后面还跟了一营黑骑兵。
所以无论“李公子”选哪头下手,都不会有好儿......
不过王四虎并不知道,二月十二日上午,他和他的好朋友杨三宝,都穿上了蓝衣,挎上了腰刀,喜气洋洋的走在1000名大顺“府二代”兵的前头,幻想着自己已经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这一个多月来,他们二人都有点活在梦里的感觉!
虽然还没混上大顺的府兵,但是已经提前享受起府兵的待遇了。张秀才给他们两个分了宅子——原主也是虎牙镇上的富户,跟着丁扒皮一起跑了。还给他们俩说了亲事,女家都是虎牙镇上的中农,原本是看不上他们的,但是在张秀才的劝说下都点了头......最多再有一两个月,他们就能当上新郎官了!
至于这次虎牙山起义能闹到哪儿,他们俩其实也不在乎......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能过把瘾也好。实在不行,就跟着李公子往四川跑。
只要过了长江,钻进荆山,就能往四川跑路了,到了四川,哪怕是个府兵,也比在夷陵州这里干熬着要强啊!
杨三宝想着想着,不怎么就想到了丁扒皮的女儿丁玉英了......不得不说,这是他的遗憾啊!
想到这里,他就想找王四虎聊一聊,就转过头,看着似乎皱着眉头在往路边的山林中张望的王四虎,刚要开口,突然......王四虎的脑袋裂开了!从额头这里裂开,鲜血一下飙了出来,溅了杨三宝一脸蛋子!
这可把杨三宝吓懵了,连忙抱住身体还在抽筋的王四虎,还用手去捂他额头的伤口,还大声呼喊道:“老四,老四,你的脑袋开花了......怎么办啊?脑袋开花了怎么治啊?”
就在这时,密集的枪声已经在他耳边响了起来,震得杨三宝耳朵都麻了,同时还有惨叫和呼喊的声音。
杨三宝还听见那位李公子在大呼小叫:“埋伏,有埋伏,快撤退......”
埋伏?杨三宝的心都凉了,他的这反贼才当了几天?这就要掉脑袋了?
抢救大明朝 第1285章 ??走,我们去四川!
李公子都说撤了,杨三宝当然就顾不得脑袋开花的好兄弟王四虎了,很不讲义气的把他留给敌人,自己跟着李公子就往虎牙山跑。不得不说,给丁扒皮当长工还是有利于打熬气力的。丁扒皮谈不上多大方,但是也不饿着杨三宝。而且丁家的农活也不是一年忙到头,杨三宝在农闲的时候经常上虎牙山打猎,久而久之,就打熬了一身气力,还能在山林之间健步如飞。所以他虽然从队尾(原本的队首)开始发力逃跑,但是没一会儿就跑到了队伍的中间,和不到谁撞了一下才停了下来,定睛一看,居然撞上了“李公子”。
牛介认出了杨三宝是带路的,赶忙喝了一声:“快,快带路,去虎牙山!”
“好,好的......”
杨三宝应了一声,拽起牛介,撒开脚丫子就往虎牙山跑去。拽着个人,一路上都不带停步的。
这个时候,喊杀声就从屁股后面起来了!越来越响,还伴随着不断响起的枪声,还有瘆人的惨叫声!
战场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杨三宝这个时候心里都悔死了,早知道这个下场,老老实实的当长工不行吗?有吃有喝,还有丁家小娘子可以......看!虽然只能远观,但是三宝眼神很好,看得清楚,也是很赏心悦目的!
现在可算是完了,什么李公子,什么大顺天兵,遇上几百夷陵州的土兵就给揍成这样了,要遇上皇帝老子的亲兵近卫军,你们家闯王来了也白给啊!
牛介这个时候也对起义失去信心了,他的骨干也就是一千四川、云南来的“府二代”,现在不知道能跑出去多少!
看来在朱明的地盘上搞起义是不行的,如果还能活着回到虎牙山,就赶紧散伙跑路吧!
......
“不能散伙!”
“怎么能散伙?”
“现在不过受了一点小挫折,怎么就散了?”
“对啊,虎牙山上还有三四千条好汉,怎么能散了?”
“散又能散去哪里?等官兵大至,四下搜捕,我等还能有命吗?”
“对!不能散!”
“和朱家拼了!”
出乎牛介和杨三宝的预料,虎牙山上的好汉们对大顺朝的农民革命事业都很忠诚,拒绝接受“李公子”的散伙提议。
牛介一时也没了主张,只好向张秀才问计。
张秀才是虎牙山这里的地头蛇,现在好像还成了一群江湖大佬的主心骨,看来是有点本事的。
“李公子,”张秀才摇着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一把鹅毛扇子,装模作样的数了数手指头,“沿着长江往西是走不通了,往东看来也去不得......为今之计,就只有渡江走荆门山和清江去四川了。”
“去四川?”牛介眉头拧了起来,心说:四川那边的府兵户已经多得没法安排了,你们这些人去了能有落脚的地方?
“能走得通?”牛介不敢和人说实话,因为跟着他从伍家岗回来的骨干才一百多人......压不住这里是三四千好汉了!
“走得通!”张秀才道,“荆门山和清江沿线素来是私商进出四川的孔道,沿途没有什么城池,倒是有不少荆楚好汉盘踞的山寨。哪怕一时去不了四川,也能在那里落脚。李公子,您别犹豫了,趁着江上还有不少船只,咱们赶紧跑路吧!”
牛介想了想,重重点头,道:“就依你所言!咱们......走荆门山和清江,去四川!”
......
枪声喊杀声在黑夜当中响彻山野。
陕西口音的呐喊声,南北两个方向直逼过来,架在木船上的轻型火炮不断开火,炮弹打在略阳的城墙上面,到处都是炮弹崩落城砖的声音。
略阳城上城下,和略阳城背靠的象山,火光熊熊。
吴三桂站在象山的山顶,伏在一堵土木垒成的矮墙后面,死死的看着眼前的战场,身边簇拥的全是吴家的亲兵,一个个都恨不能把他从矮墙上扛下来。现在整个略阳战场,都在看象山的山顶——略阳城背靠象山而建,由下而上有四重城墙。
想从下往上攻破略阳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略阳背靠的象山却高大了一些,如果略阳城要从山脚一路修到山顶,工程量可就太大了。所以略阳城只到山腰,同时为了防备敌人先占据象山,然后居高临下打略阳,所以又在山顶修了个木堡。
在大顺军撤离的时候,原本坚固的木堡就被一把火给焚毁了,只剩下基座还在。吴三桂决心死守略阳之后,立即就派人去修复山顶木堡。但是工程只进行到一半,李定国就打过来了。
现在吴三桂手头虽然有几万人,但是大部分都是没有好好训练过的“义兵”——府兵为本的大顺对民间武力的限制很严,非府兵户不得军械甲胄,也不得练习阵战。依靠他们守城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靠他们守山,的确困难了一些。
所以吴三桂就只好放弃了象山北坡,只守山顶和南坡。自己则亲自在山顶督战!
除了那十余万打小就苦练军事的近卫军,其余的明军打山地战就不如顺军,更别说现在这支只有少数明军为骨干,大部分都是“义民”的半民兵了。所以象山上的战斗打得那是一个险象环生啊!
打到二月十五日的时候,李定国的兵都渗透到了象山南坡,威胁到山顶堡垒和象山城之间的联络了。
吴三桂知道自己的兵不能在山坡上和人家拼,干脆就将城防交给儿子吴应麟,自己拉了几千人带足了粮食和饮水上了山顶(山顶城堡的基座中就有储水的石造水库,因为之前下了几天的雨,所以积满了雨水),准备死守到底了——只要山顶不丢,顺军大队是到不了南坡的,只好数百上千的精兵虽然可以在山林当中打败几倍数量的吴军,但是要去啃略阳城墙上不够的。
所以李定国就集中力量猛攻象山山顶——只要拿下山顶,略阳城就是囊中之物了。
收复了略阳,击毙了吴三桂,陕南战场至少可以稳住!
现在艾奇能已经督军入藏,一旦打下乌斯藏,拿住大喇嘛,大顺朝许就峰回路转了......
在李定国的督促下,又有一波大顺军的敢死队沿着象山的东北西三坡,向山顶堡垒涌了上来,冲在最前面的都是火枪兵,扛着上了刺刀的火绳枪,嗷嗷叫着往山顶上冲,也不乱打枪,一直冲到距离山顶堡垒三十步内才开始齐射!一阵弹雨打过来,堡垒上人仰马翻,惊呼惨叫声四起。吴三桂背后,一个亲兵惨叫都没发出就扑倒在地,子弹打在吴三桂周围的沙袋上,烟尘斗乱!
几个亲兵想把他拉下去,却被他猛的推开。老吴现在也是拼命了,冷着脸大声喝问道:“有没有临阵脱逃的?”
当然有了!已经被吴三桂派出的督战队捉了好几十,脑袋割下来用长枪挑着,血淋淋的看着就吓人啊!
吴三桂接着又中气十足的大喊:“弟兄们,近卫军正兼程而来,五万近卫铁军正在抄李定国的后路!李定国嚣张不了多久了,流寇也嚣张不了多久了......等近卫军一到,四川的花花世界就是咱们的啦!到时候银子、娘子、土地都有!”
:。:
抢救大明朝 第1286章 ???吴三桂!你什么时候死?
不得不说吴三桂在略阳军中还是很有威望的,略阳城内的安西、河西两镇藩军都是跟随他多年的,有些还是二代。而新附的那些义民,也都听说过这位“朱明吴国舅”的大名——从他们上面的府兵老爷那里听说的!
他们大顺朝好些个能征善战的王爷轮番上阵和这位朱明吴国舅怼了那么多年,也没拿人家怎么样,还被人家打进老家,把略阳这等紧要都抢了下来!
现在人家贵为大明皇后的亲哥哥,都上了前线,别人还有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拼命抵抗,死了的抬下去赶紧埋了。没死的就继续遵照吴国舅手底下的老兵们的吩咐,火枪是轮不到他们使用的,他们能干的无非是拉弓射箭(普通的猎弓不算军器,但是威力有限,很难伤到披甲的大顺官兵),或是投掷临时打造的梭镖,或是用临时打造的长枪(就是削尖的长木棍)列阵捅人,或是几个人合抱一根圆木去撞翻敌人的梯子......
城堡上下,双方对射的火力潮水一般往来涌动,不知道有多少支火枪在互相射击?不时还有点燃了火线的木柄手榴弹被人大力投掷出去,在进攻的人群或是城头上炸开。
双方都没有什么重火力,象山算不上多陡峭,但是也没办法把火炮运上来。原本大顺军驻守的时候,倒是在山上的堡垒中配备了3斤炮和臼炮。但是撤走时都炸毁了,所以双方现在都没有火炮可以利用。现在就是在拼火枪、拼白刃、拼命!
而吴三桂的亲兵装备很好,清一色的燧发枪,而且还有的是子弹火药供他们练手,燧发枪打坏了也能及时补充上,亲兵的来源又是安西、河西、川边三镇的老兵,上惯了战场,关键时刻不会手抖——老吴这七八年来,每每可以在关键时刻扛住李定国的重击,靠得就是这群亲兵死士!
在这群吴家亲兵的枪口下,大顺军的伤亡大增,不断有人翻滚下山,但是他们的后续部队却源源不断补上了。一架架临时扎起来的竹木梯子架上了城头,才一架好,大顺的死士就顶着枪弹往上冲!不断有人一头栽下来,但是却有更多的人填进去。
打了两三天后象山山顶堡垒之下,就已经是尸积如山了!
不过下面的尸体越垒越高,上面的城墙同样在不断加高!王有文也被吴三桂拉上了山顶,指挥着一群卖苦力去的民伕,拼了命的将一框框的泥土运上城头,就和死尸垒在一起!
城上城下,全都拼了命,全都知道这场略阳之战的意义!
略阳不仅是散关道、祁山道和金牛道的结合部,而且还有个大明川陕总督吴三桂被困于此。
如果能把吴三桂给打死了,陕西明军一定会发生极大的动摇!直接退回关中和祁山也是有可能的!
“吴三桂啊吴三桂......你什么时候死啊!”
远处的李定国举着望远镜,喃喃自语。身后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在默默向上苍祷告——吴三桂不是好人,赶紧收了他吧!
“王爷,汉中方面已经有12个时辰没有消息了......”罗虎充满忧虑的声音在李定国耳边响起。
汉中那边一定出事儿了!
根据李定国的命令,定军山大营每六个时辰就要发一队塘马到略阳军前。但是现在已经有12个时辰没有塘马过来了!
没有塘马过来只说明一个问题,由定军山大营通往略阳的道路已经被攻入汉中盆地的明军给切断了。
这事儿可有点出乎李定国的预料!
因为李定国在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都布署了不少守军,而且这三条道除了褒斜道的褒城——虎头关之间的栈道在大顺朝治下被改成了通行能力很强的碥道之外,别处道路都没有进行过修缮,现在已经很难通行了。即便是明军的近卫军,也不大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打通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中的任何一条通道吧?
但是略阳和定军山大营之间的塘马中断,却分明告诉李定国,明军不但入了汉中盆地,而且还截断了定军山大营和略阳之间的交通......实际上,李定国在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三处布署的守军是充足的。但是在十余日前的褒河之战中,却出现了一个没有引起李定国注意的疏漏——吴国贵在兵败褒河之时,派出了半个斥候营的精兵进入了褒谷!
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却让防守褒谷的大顺军大为惶恐,他们还以为李定国在汉中盆地兵败了!而且这群陷于绝地的斥候兵也挺能虚张声势,搞得褒谷内的大顺军以为自己腹背受敌,还从面向关中的防守正面抽调兵力去守屁股。结果顾尾难顾首,被阎应元亲率的一个近卫师打破了防御!
冲入褒谷的阎应元遇到了吴国贵部的斥候,知道汉中兵败的事儿,但还是大胆出击,用一次夜袭战打下了褒城。然后没有去攻汉中府城南郑和定军山大营,而是沿着山区边缘推荐到了沮水以西,切断了定军山和略阳的联络——这样他就挡住了李定国回师的道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