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虽然明军那边的损失更大,但人家的收获也不小!
沔县、褒河两战都是在汉中盆地打的!
这意味着整条散关道和整条祁山道都会被明军占领,褒斜道、子午道和傥骆道的情况不明,多半也会落入明军之手。
也就是说,沔县、褒河两战的战术胜利,是用放弃了五条战略通道以及在关中平原的据点换来的。
这两战即便能消灭三万明军,大顺这边还是亏了。
因为丧失了祁山道、散关道、褒斜道、子午道和傥骆道,汉中盆地早晚不守,汉中一失,郧阳府也得丢!
“王爷,”罗虎道,“接下去咱们打谁啊?”
接下去还有四个目标,从褒斜道、子午道和傥骆道而来的三股敌军,还有留在略阳的吴三桂——通过审讯俘虏,李定国和罗虎已经知道吴三桂到了略阳!
“当然吴三桂了!”李定国沉着脸,“下一个该轮到吴三桂了!罗侯,你带兵追着当前这股朱逆残兵扑马岭关,断吴三桂的退路,本王去扑略阳!”
“王爷,那汉中怎么办?”
“不怕,有定军山和南郑两座堡垒可守,走褒斜道、子午道和傥骆道而来的敌军暂时奈何不了汉中的!”
抢救大明朝 第1278章 吴三桂,挺住!
大明洪兴二十年,二月初三日。
晨风从略阳的城头冷冷的吹过,几日前还一片火热的城池,现在给人一种凉凉的感觉。
在低矮的第一层城头上面,稀稀拉拉的布署了一些个守军,一面三军司命旗和一面绣着“凉国公吴”字样的旗帜,在略阳城头迎风舞动。
这座略阳城并不是老城,而是大顺朝发动了数万民伕,耗时几个月修建的新城,位于嘉陵江和犀牛角的夹角处,背依象山,面前是一个狭长的半岛。并不是棱堡,而是依着象山南坡修建的山城。城墙低矮,但是却层层叠叠的修了四层,其中最高的一层都修到象山的半山要了。
这座城堡的地理位置有多紧要就不必说了,看看吴三桂的将旗和三军司命旗还在城头上高高飘扬就知道了......孔廷训这个长腿将军在二月初二上午就带着几百个败兵逃回来了!到了初二下午、晚上和初三上午,还陆陆续续跑回来三千多人,全都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从这些后跑回来的败兵口中,吴三桂知道了尚可喜、尚之信父子俩都成了忠烈,还知道大顺朝在汉中盆地至少摆了六万大军,其中还有至少1000名拥有折耳马的精锐骑兵。
有那么多的流寇精兵摆在汉中盆地,由马岭关进军的吴国贵多半也得吃瘪!
另外,这几日吴三桂还派出小股部队去试探了阳平关,发现那里的守军数量不少,而且颇为精锐!
但是吴三桂还是不舍得放弃略阳。
因为略阳太过紧要,只要守住了略阳,散关道和祁山道就被明军牢牢把控住了,援兵、辎重、粮草和火炮就能源源不断的从关中平原运过来。而且流寇手中的汉中、金牛道、阴平道就随时处于明军的压力之下,在战略上将会陷入极度被动。
而对李定国而言,略阳的得失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和汉中盆地的得失相比。
因为略阳是散关道、金牛道和祁山道的结合部,如果不能夺回了,不仅散关道会在明军的牢牢掌控下,连祁山道也会被明军占领——李定国可没打算放弃祁山道!他在仇池山、成县、阶州、临江关、文县、阴平寨等地都驻了重兵。如果明军只是从祁山进攻,那些地方守军是可以坚持很长时间的。
可是明军如果从略阳和祁山两头打,腹背受敌之下,祁山道上的顺军可就扛不住了......祁山道一丢,不仅阴平道会受到明军的威胁,连松潘卫搞不好也得出问题!
所以略阳城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这场大明入川之役的成败!
已经下了决心要保卫略阳的吴三桂,从二月初三清晨开始,就开始和几个幕僚在略阳城内的中军大堂内,计算着手头的物资可以让他手下的军队和跟随的义民在略阳坚持几日......略阳的地形险要,城池也算坚固,倒是可以坚守的。问题就是存粮不怎么够,流寇撤退的时候一粒米都没留下,而吴三桂军中携带的行粮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不是略阳、凤县一带的“义民”携粮投军,吴三桂恐怕想守都没米粮可以支撑了。
“大帅,不大够啊!”刘茂遐已经扒拉好了算盘,苦着脸对吴三桂道,“现在略阳城内的兵丁超过八千,义民和各处涌来的难民多达五万四千余人,还有许多骡马......”
“不要算骡马,”吴三桂一摆手,“人都顾不过来了......牲口都宰了充军粮!这样还能支撑几日?”
“不宰牲口最多可支撑十五日!”刘茂遐道,“即便宰了牲口,再省着些吃用,最多就能支持二十日。”
吴三桂的另一个心腹幕僚郭壮图道:“大帅,如果想要多支撑几日,就得......”
他没有再往下说,不过吴三桂也知道他的意思——想多支撑几日就得撵人了!把城内的百姓都撵走,人少了,粮食就够吃了。
这个家伙的数学还是很好的!
不过吴三桂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因为略阳城内的这点粮食,大部分都是前来投靠的义民提供的......老吴干了大半辈子的军阀,还是头一回那么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呢!这就翻脸不认人了?
“大帅,”郭壮图明白主子的意思,于是想了个办法,道,“可以迁百姓至凤县,由关中运来的粮食,今日就该到凤县了。”
吴三桂又看了眼刘茂遐,刘茂遐连忙摇摇头道:“凤县至此地有200余里......百姓步行而去,至少走十天,这十天吃要什么?难道让他们带着十天的行粮出城吗?”
这当然不行了!
刘茂遐又道:“吴总兵如果也败了,流寇很可能会包抄马岭关。到时候这四五万人,都会被李定国所得!这些人大多可都是精壮......李定国得之,一定会驱之攻城!
与其让他们为流寇所用,不如将他们尽数编入官军。草草训练15日,而后就使之出城与贼死战!”
吴三桂皱着眉头,正犹豫的时候,大堂外面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看见吴三桂的亲兵营官走了进来,行了一礼:“大帅,有大股的流贼正沿嘉陵江逆水而来......属下在城墙上都能瞧见了!”
“什么?”
吴三桂吸了一口凉气,猛的起身,大步流星就出了大堂。这处大堂位于略阳城的顶层,外面就是依山而建的城墙。城墙正对着嘉陵江,而且实现不错,可以看见十余里外的嘉陵江江面——再远景看不见了,被嘉陵江两岸的大山给挡住了。
举起望远镜,吴三桂就清晰的看见狭窄的嘉陵江水道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两列并行的船队,船队不知有多长,反正只能看见个头,根本望不着尾。所有的船只都由纤夫拉扯着缓缓而行,甲板上坐满了“蓝衣人”,其中一部分还在努力划桨。
“看来李定国是早就准备要打略阳了......”吴三桂紧锁起了眉头。
沔县那边才打完几天啊?反攻略阳的流寇已经开到了!这说明李定国一开始就做好了在汉中决战后反扑略阳的准备!
郭壮图和刘茂遐二人也跟着吴三桂出了大堂,都从吴三桂亲兵手中接过望远镜,看见江上的大顺军船队了。
“大帅,”郭壮图道,“流贼势大......城中的百姓当中说不定还有他们的细作,绝不可有妇人之仁啊!”
刘茂遐反驳道:“城中丁壮至少有两万数千,奸细能有几人?现在正好打散其众,再补入行伍,由老兵监督管束,与贼力战!”
“川人未必愿意与贼力战!”郭壮图摇摇头。
“川人苦贼久矣,如果大帅可以许以军户土地,如何不肯为国尽忠?”
“大帅哪有权力授川人田土?”郭壮图还是不大相信人民群众。
刘茂遐道:“大帅有便宜行事之权,且事情紧急,有什么不可的?而且土地军户又不白给,都是让人拿命来换的!”
两个人正商议着,孔廷训又急急忙忙跑来了,还带来了个噩耗!由汉中方向过来的大股流寇(陈永福部)已经到了飞狐岭......随时都能切断略阳和马岭关之间的交通了。
吴三桂咬了咬牙,道:“也罢,老子就相信这些川人一回了......玄初,你去和王有文说,让他挑选百余个说话有人听的义民头头,本帅有话和他们说!”
抢救大明朝 第1279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祝大家新年快乐)
王有文很快就帮着吴三桂把一百个义民头目挑出来了,都是两类人,要么是二三十岁的川人,要么是上了点年纪凤县、略阳县当地的陕人。
前者都是民伕里面的出头鸟,因为打小看着府兵家的孩子耀武扬威,都有了出人头地的梦想,又因为投胎的技术不行,空有一身力气没地方使,现在有机会跟着王师混,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后者则大多是读书人,就是和王有文一样,流寇打来以前家里有几个钱,所以念过点书,也许还是秀才,20年来都梦想要考科举而不得的人——大顺朝对这帮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镇压还是不够啊,居然让他们活到现在,有些人还成了陕南农民当中比较有威信的人物!这帮人想大顺的科举想不来,现在大明朝又回来了,能不拥护吗?大明朝的科举他们都有资格考啊!
当然了,这两伙人现在还有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无论他们是什么出身,在大顺朝的统治下,都成了没有土地的佃户......大顺朝又是重农抑商的路数,在其统治下的民众也难免受到影响,将土地看得很重。
而吴三桂和大顺朝打了那么多年,对大顺这边的老百姓的想法也有点数目,最近又收了王有文这个带路党,当然是什么都知道了。
所以马上就拿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口号——土地会有的!军户会有的!科举会有的!
吴三桂拍着胸脯打包票:“我吴某人是皇后的哥哥,是太子的舅舅,是大明朝的国公,领有两镇节度,还是川陕总督!你们听我的没错......只要能拿得动武器,还愿意跟着打流寇,土地、军户、科举,统统都有!”
吴三桂看着大堂上一群目瞪口呆的义民头目,觉得还得加把劲儿,又嚷嚷道:“凡是从军力战者,土地一人分50亩,发给田契约,可以传子传孙!愿意当军户的吴某也保你们有地方可以建功立业,天下间所有的藩镇随你们挑,想去哪儿都行!想考科举的,统统都有加分,可以加20分应四川文官试!
如果作战勇敢,建立功勋的,还会有重赏!”
多好的机会啊......要土地给土地,要当军户可以挑藩镇,要考科举还给加分!立功的还能有重赏,这是真王师啊!
这消息通过百余个义民头目往下一传,略阳城内顿时就沸腾起来了,欢呼之声,直冲云霄!
“大明万岁,大明皇帝万万岁......”
几万人欢呼的声音在嘉陵江两岸的大山中回荡,一直传到了登上了飞狐岭想要眺望略阳城的陈永福耳朵里。
“这是......”陈永福愣了愣,然后看了看左右。
陈永福的儿子陈德告诉父亲道:“大人,这是一帮川蛮子在喊什么大明万岁。”
陈永福的这个儿子不是真正的顺二代,而是个顺一代,他跟着父亲投靠大顺的时候已经二十出头了,之前他还当过明朝的军官,对明朝的腐朽堕落印象深刻。
现在听见带着川音的欢呼,就是一声冷笑:“这帮川蛮子在大顺朝的朗朗乾坤都混不出头,还想去朱家那边碰运气,简直是做梦!”
陈永福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这几年百姓的确是苦了一些......”
陈德道:“百姓再苦,也比在朱家手里要好,至少人人都有口饭吃,哪里像崇祯年间那样到处都是饿殍!”
这倒是事实,大顺统治下的人民虽然没什么奔头,但终究还是有饭吃的。这是因为大顺朝的经济政策比较平均,总体上而言是抑制剥削的。现在之所以出现大面积的贫困和生活水平倒退,是因为府兵地主阶级的人口增长太快,而和大明的长期战争又迫使大顺统治者不得不尽可能满足府兵阶级对土地的需求。
另外,四川在被大顺朝占领前并没有经历过人口数量的“推倒重来”,被推倒的只是大明朝混乱的土地制度和统治。因此在大顺朝统治四川的初期,人均土地占有量就比较少。20年来,因为均平、重农和抑商等政策,又使得大顺统治区内的人口增速一直较高,人地矛盾变得愈加突出了!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在大顺王朝统治下安稳了20年四川,现在变得动荡不安了。
不过大明王朝的境内,现在也不安稳,也有一群人已经聚集到了荆州府西部的虎牙山上,准备大干一场了。
虎牙山下的虎牙镇,这个时候也成了从荆州、襄阳、承天、德安等府赶来的英雄好汉们的天下、
虎牙镇上的首富丁扒皮已经跑路了,赶跑他的并不是王四虎和杨三宝,而是那个好酒如命的醉鬼张。这个醉鬼张和他家的一个老长工,现在是丁扒皮家的长工头头刘老七联手,又煽动了一伙张家的亲族,一起闹事,找丁扒皮的麻烦,是丁扒皮侵占了故主张家的产业。
丁扒皮家虽然有钱,但是也扛不住张秀才煽动起来的那么多人,而且虎牙山周围的气氛也不对,所以他也只得鼻子一捏,包袱一收,带着一家老小跑去荆州府城避风头了。他家的大宅子还有几仓米粮,全都被张秀才、刘老七,还有一群张家人给占了去。
借着驱逐丁扒皮的风头,张秀才也入了某个重庆府来的大人物的法眼,派出王四虎为信使,来丁家大宅,要拉张秀才入伙了。
“秀才公,我家李公子说了,只要你愿意入伙,大家一起打朱家、迎闯王,事成之后,少不了你一个县官的!
你也别担心这次的事情闹不大,老实和你说了,大顺天朝的百万天兵已经云集夔门,不日就要在大顺东兴天子的率领下东征了......咱们只要据住虎牙山十天半个月,就是大顺朝一统天下的功臣了!
而且现在汇集虎牙山的好汉也有两三千了,还有打永安府过来的大顺朝的英雄,还怕打不过夷陵州的那些废物官兵?”
王四虎说得眉飞色舞,好像他自己真的相信一样!
张秀才也是一脸的兴奋,搓着手掌道:“太好了,这可太好了!大顺天兵一来,咱们夷陵州的天就能翻了,我张某人也能风光几日!对了,你说的那位李公子到底是干什么的?”
李公子就是个代号,之所用李公子之名,是因为李姓是大顺国姓,可以往大了吹。
王四虎神神秘秘的笑了笑:“这位李公子可厉害了,他是大顺朝的一家郡王,龙子龙孙啊!”
“真的?”张秀才感兴趣的问,“他人在哪儿?在下有缘一见吗?”
其实王四虎自己都没见过这个李公子,不过干他这行的一定得会吹啊!
“李公子在什么地方,”王四虎还是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我只能说他人已经到了夷陵州......原本咱们计划在二月初二举事,不过因为边境上查得严,所以耽误了时日。不过李公子总算是到了,这几日就会上虎牙山,秀才公如果想跟着咱们干,等李公子一上山,就能带你去相见。”
“好好好!”张秀才连连点头,脸上全是喜色。
他能不高兴吗?一个流贼的伪郡王啊!这鱼得多大?这功劳得多大?
抢救大明朝 第1280章 真正的大鱼(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二月初五,未申前后,一辆挂着贾布斯行认旗的骡马车大摇大摆的来到了东湖镇入口处。东湖镇是一个附属于东湖宫的镇子,和应天府那边的老山镇差不多。镇子入口处有高高的木栅栏,还有侍卫营和近卫军的官兵在那里站岗。骡马车迟疑着才在木栅栏前停下,就有人呼喝起来了。
“站住!东湖禁地,闲杂人等不得擅入!”
骡车停了下来,赶车的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虎头虎脑的,坐在车上身板挺得笔直。被人喝了他也不生气,嘻嘻一笑,回头冲骡车里面叫道:“丁先生,丁小姐,到地儿了!东湖镇不容易出入,我就不进去了,就在门口等着。”
一个穿着红色军服的侍卫营的军官从栅栏里面走了出来,看见赶车的小伙子就是一笑:“贾六,今儿送谁过来?”
被人唤作贾六的小伙子似乎和这军官挺熟悉,笑着答道:“一个员外,一个是员外家的小姐......员外是送小姐来考试的。”
“是吗?”那军官笑着,“我瞧瞧。”
这时候丁扒皮已经从骡车上下来了,还背着个大包袱,接着他又从马车上搀扶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这少女个子不高,长得却是不错,清纯的脸蛋中透着几分狐媚,五官秀美,皮肤雪白滑嫩,最难得的是小小年纪已经有了几分曲线玲珑。
“呵呵,真是个美人胚子!”那军官赞了一句,然后走到丁扒皮跟前,“员外,可有通行文书?”
“有有......”丁扒皮立即摸出一份文书,双手奉上。
那军官取过一看,的确是金陵女大签发的通行文书,上面还有丁小姐的姓名。军官点点头,又看了眼丁小姐,嘟囔了一句:“还是个才女......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芳龄几许?”
“小女子丁玉英,荆州府夷陵州虎牙镇人,年方二八。”小姑娘的声音甜腻腻的,让人听着非常舒服。
“都对......”军官点点头,对丁扒皮道,“丁员外,下官先祝令爱高中了!里边请吧!”
丁扒皮笑着:“借吉言,借吉言......”
说着就摸出一叠海商行的钱票想要往上送,却被那军官挡了。丁扒皮也没坚持,就笑呵呵的拉着闺女进了东湖镇。
东湖镇上的道路非常开阔,建筑都很气派,大多是高官的府邸或是什么衙门,也有一些酒楼、商铺、旅店。不过无论干什么买卖的,看门面都很有气派。丁扒皮走在这里都有点不自在,倒是他的闺女胆子挺大,瞪着一双水汪汪的眸子四下打量,看什么都好奇。
丁扒皮突然看见了一个什么衙门,就是他要找的,马上就拉着女儿走了过去。到了衙门外头,他女儿咦了一声:“怎么是东缉事厂?”
原来衙门入口挂着的牌匾上写着“东缉事厂”四个大字儿。
丁玉英心想:自己是来考女大的,将来要当后妃的......不是当女探子啊!
丁扒皮对女儿道:“爹爹在东缉事厂有熟人,可以拖他照应你一二。”
照应?丁玉英心说:这是什么意思?要作弊?被抓到可怎么办?而且爹爹怎么会在东厂有熟人?
丁扒皮找到了守在东缉事厂门口的卫士,哆哆嗦嗦摸出了一张帖子子,双手奉上。帖子不是丁扒皮的,上面的名字是“潘宇晨”。
没错,这是东厂督公潘宇晨的帖子。
原来丁扒皮的女儿丁玉英并没有通过金陵女大的入学初试,丁玉英虽然冰雪聪明,书也念得不错。但是和那些出身书香门第,或者打小就接受新式教育的贵族女子还是不能比的。
不过丁扒皮不知走了什么运,居然和东厂督公潘宇晨搭上了关系,潘督公好像有事儿要他帮忙,所以就给他开了个后门,给丁玉英弄了一张入学试的准考证和进入东湖镇的通行文书。
......
“真是个美人坯子啊,还有几分狐媚......不错,不错!好好考,若是能中,一个王妃是少不了的。即便不中,只要考得还好,也是有机会侍奉天家贵胄的。”
东缉事厂内的一间小会客堂里,丁扒皮父女二人终于见到了东厂的潘督公。就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黑脸堂,身板非常结实,除了没胡子,还真看不出是个太监。
听了潘公公的话,丁玉英小妹妹的脸蛋就是一红。
潘宇晨接着又对丁玉英道:“咱家现在就接住在东缉事厂的衙门里,还有空房,也没有什么人,就是咱家的对食。你如果不嫌弃,就借住在咱家这里,等着参加考试。”
东湖镇和武昌城内的朝廷各部院衙门里都配置很大的宅院,供官员和家属们居住,东缉事厂也不例外。
“那就多谢潘公公了。”丁扒皮连声称谢。
潘宇晨立即就叫来一个家人,是个老妈子,领着丁玉英去了后院安顿了,会客厅里面就只剩下丁扒皮和潘宇晨二人。
“丁员外,”潘宇晨已经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一脸严肃的对丁扒皮说,“你和张浩然的名字已经上达天听,陛下对你二人期待甚高,希望你们可以为朝廷建功立业。”
丁扒皮说:“督公,小的正有贼情要报。”
“什么贼情?”潘宇晨问。
丁扒皮道:“据说有一个流寇的伪王要到虎牙山来!”
“呵呵,假的!”潘宇晨道,“扯个大旗蒙人而已......不过你也不要失望,咱家这些日子和锦衣卫的朱卫帅商量了个放长线钓大鱼的法子。”
“还要放长线钓大鱼?”
潘宇晨笑着点点头。
丁扒皮问:“不知督公想钓多大的鱼?”
潘宇晨笑道:“很大,很大的鱼!”
......
“陛下,现在汇集在虎牙镇和虎牙山的贼人已经过了2000,很快就会有5000了!”
“根据可靠消息,二月初八日,这群贼子就要在虎牙山举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