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陈永福道:“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三路也有明军过来......这一次明军是分兵五路而来,每一路最多就是两万人,咱们正好各个击破,就像萨尔浒之战中的清军一样!”
“先打谁?”李定国问。
“先打略阳过来的这一队!”罗虎道,“出兵五万,在汉水北岸列阵而战。”





抢救大明朝 第1275章 ??如何成为忠烈——可喜小心
尚之信将一只单筒望远镜在眼上,运足目力望着远方。远方山地的尽头,地平线上飘浮着一层雾状的烟尘,又宽又扁,平而弥散。
是步兵,大约两万人。尚之信停顿了一会儿,应该在汉水和沮水的夹角附近。他一回头,看着身旁策马而立的孔廷训,孔大哥,真没想到流寇居然会在汉中盆地和咱们决战......他们还真是不知道吸取教训啊!
孔廷训也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前方的平原,没有作声。
尚之信又道:咱们这次带了1500甲骑,足以踏破敌阵,到时候小弟要带头冲阵,大哥可别和小弟抢啊!
孔廷训放下了搭在眼眸处的望远镜,回头对尚之信道:德符的马上功夫了得,带着骑兵冲阵一定能旗开得胜,愚兄怎么能和你抢?
他顿了顿,又道:汉水北岸,沮水西岸的地形比较狭窄,展不开太多的军队。咱们的一万五千人倒是正正好好可以摆开......而且咱们是背山列阵,他们是背水列阵,对咱们可大大有利啊!
尚之信已经有点跃跃欲试了,孔大哥,咱们赶紧回去向我爹通报这里的敌情,让他快些调兵出山吧!
孔廷训笑道:德符你一个人去就行了,愚兄留在这里,先把前队展开,占住山口险要,免得让流寇把咱们的大队堵在山里。
这样也好!尚之信一拱手,小弟去去就来!
就在尚之信拍马赶回自家中军去和老爹尚可喜商量着怎么建功立业的时候,两面大旗已经从汉水上的浮桥通过,这两面大旗不是由旗手举在手中,而是载在车上的。两丈高的旗杆上,青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飞舞,左边一面中间用黑色的丝线绣着一个巨大的晋字。
另一面大旗,同样是青色的旗帜,旗面上用红色丝线绣着三军司命的字样。
当这两面象征着大顺晋王李定国和大顺北线总帅的旗帜出现的刹那,一阵号角声响起,苍凉而高亢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战场。前一声号角未歇,后一声号角又紧接着响起。
正在行进并且展开的大顺军将士不禁放慢脚步,纷纷朝声音传来处望去,全都看见了李定国的王旗和帅旗。
本来有点士气低落的大顺军战士们看见了这两面旗帜,顿时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晋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顺军的欢呼声传到了五六里开外的坡地上,正在指挥明军先头部队的六个营依着山坡展开成六个方阵的孔廷训在马背上挺直腰背,拿去单筒望远镜,朝远方瞭望。
因为本就是居高临下,再加上望远镜的功用,孔廷训将山坡下方正在展开队形的顺军看得一清二楚。
顺军的人数约有两万,摆出了一个西南——东北走向的一字长蛇阵。
一字长蛇阵的西南是小小的沔县县城——这是一座非常坚固的棱堡,南依汉水,在汉水对岸还有一座棱堡,两堡之间用浮桥相连。再往南就是大顺军的定军山大营了!长蛇阵在东北方向的终点是沮水的西岸。
也就是说,大顺军的两翼都在城堡和河道的保护下,不大容易被对手的骑兵侧击。
倒是挺会挑地方!孔廷训咧了咧嘴,这仗有的打了!
用骑兵集群在火炮的掩护下冲击侧翼是吴三桂在关中平原上多次大战中打败流寇的一招鲜,看着非常简单,但是却屡屡可以奏效。
这个时候一阵马蹄声响起,孔廷训回头一看,发现尚可喜和尚之信父子已经拍马赶来了,和他们一起出现的,还有大队的甲骑。
情况怎么样?尚可喜在孔廷训身边勒住战马,大声问道。
叔父,孔廷训道,流贼左依沔县城堡,右临沮水西岸,摆了个长蛇阵。
尚可喜举起望远镜看了看前方,还是背水列阵,这要是败了,都得掉进汉水和沮水啊!而咱们是背山,可攻可守......这是谁在指挥?
好像是伪晋王李定国。
李定国?尚可喜愣了愣,他也是用老了兵,怎么越打越差了?
尚之信在旁道:大人,敌人的阵列好像还没摆好,不如让孩儿将着骑兵先冲一阵,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吧!
尚可喜又举起望远镜看了看,发现对面的顺军刚刚摆出前后两个步兵大横阵,每一阵都有约万余人,分为二十个营方阵。每个营方阵中的长枪数目都不大够,只有几十根的样子。他们的队形还有点散乱,显然还没有完成整队。
至于大顺军的炮队和马队都还没有出现,炮队应该还没到位,马队嘛......估计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骑兵。
也好,尚可喜点点头,趁着他们的炮队没到,先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他一直自己的左侧,骑兵沿着沮水冲,冲他们的右翼......如果冲不破就马上退回来,重新整队再冲!
孩儿明白!
长达八年的关中之战也让尚可喜孔廷训尚之信这帮军阀学会了不少本事。他们现在也知道骑兵的最佳运用方式是反反复复的冲锋!
尚可喜看着儿子拍马而去,又回头对孔廷训道:贤侄,吾儿多半能冲垮敌人的右翼前阵......第二阵就由老夫指挥12个步兵营冲敌人的中路,不让他们支援右翼。
其余部队就交给你指挥,先依着山坡扎住阵脚,注意护着咱们自己的右翼。然后等吾儿的马队退回,再派出步兵掩护他们冲敌人的右翼,直到冲垮!
尚可喜的打法还是非常专业的,他采取先进攻后布阵的战法,是因为跟着他一路到汉中的火炮太少,只有12门轻型的3斤炮。而对手很可能拥有12磅的重炮!
如果等李定国从容布阵完毕,这仗就不好打了......
尚可喜和孔廷训忙着将不断沿着山路快速开到的步兵调集上阵的时候,尚之信已经带着1500甲骑向着顺军的右翼逼近了。
双方的主阵地大约相距五六里,靠河曲马是冲不了那么远的,所以尚之信先得把队伍运动到敌方右翼前方两里之内,然后才能发起冲击。
不是以连或营为单位打车轮战,而是1500骑一起冲!
1500铁骑展开的冲击正面是很大的,所谓的墙势冲击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的队形还算密集,就是很大一群骑兵呼啦啦的发起了冲击,先是便步走,再是小步慢跑,接着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就是全力冲刺!
当尚之信指挥骑兵开始冲锋的时候,尚可喜在马背上挺直了身子,看着前方漫天的尘土,和越跑越快的骑兵集群,心跳也不知不觉的加速了。
隐约当中,传来了凌乱的枪声,应该是流寇军的火绳枪在开火。
齐射组织的不好!尚可喜想:他们应该没想到自己不等布阵完毕就派骑兵冲阵,有点慌乱了。
这时又是一阵枪声响起,比刚才那一阵要整齐多了......流寇的火枪手应该采取了轮射的打法。
不过临敌打两阵排枪也差不多了,流寇的长枪兵该上了,不过他们的数量不多,应该挡不住1500铁骑的冲锋。
尚可喜想到这里的时候,前方突然传来沉闷的嘭嘭嘭的碰撞声!
冲撞开始了!
尚可喜立即举起望远镜向前看去,发现前方一片混乱,但是没有看见己方的骑兵狼狈而退。
显然是冲进去了!
尚可喜马上兴奋的大声呼喊:孩儿们,冲啊!想立功,想发财的,都他娘的跟我冲!
:。:




抢救大明朝 第1276章 ??如何成为忠烈——大顺有铁骑
枪声、喊杀声、金属的碰撞声、火药爆燃的轰鸣声,在沮水和汉水之间小小的平原上,响成了一团!
三万数千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正在用火枪互相射击,用长枪互相冲刺,用绑着手榴弹的标枪互相投掷。哦,还一轮一轮的骑兵冲击!
由尚之信指挥的1500名甲骑无疑是尚可喜手中的王牌,他们发动的第一波冲击就冲垮了两个大顺军的营级方阵。
大顺军的步兵营一直存在反骑兵能力较弱的问题,他们中间的刀盾手比较多,长枪兵比较少,而火枪手的火绳枪虽然都配备了刺刀,但是大顺的火枪兵都是府兵老爷,他们更喜欢用腰刀而不是用插了刺刀的火绳枪进行肉搏......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刀法更有信心!
另外,因为存在一个80人的长枪队,大顺军步兵营的火枪队和刀牌队也习惯将防御骑兵的任务交给长枪队,所以在临阵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调度的混乱......
各种各样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使得明军重骑兵玩玩可以从正面冲垮大顺军的步兵方阵。
在尚之信结束第一波冲击,率领骑兵后退整队的时候,后方的12个步兵营也在尚可喜的指挥下发起进攻了。
尚可喜所部的步兵营都是所谓的“山地营”,和大顺军的步兵营差不多,也减少了长枪兵,同时配备了大量的刀盾兵。这样的编制虽然有利于山地战,但是在平原上对抗骑兵的能力却不大足够。
而且这种山地营的火力,也比不上大量配备燧发枪(四分之三的士兵配燧发枪)的近卫军。
不过现在两边都是差不多的装备和战术,倒也打了个势均力敌。双方的火枪手隔着三四十步对射,准头不怎么样,不过两军阵前的硝烟到挺大的,很快就有点看不清了。
在硝烟的掩护下,双方的刀盾兵几乎同时发起了冲锋,先是互相投掷“爆炸标枪”,然后再是刀盾肉搏......
大顺军的左翼也很快行动起来了,向着尚可喜、孔廷训的右翼包抄过去。不过他们是步兵,行动速度比不上骑兵,不等他们运动到位,在高处指挥的孔廷训就立即调集了8个步兵营顶了上去,暂时抵挡住了包抄的大顺军。
与此同时,孔廷训还抽出了6个步兵营去掩护尚之信的骑兵——具体的办法就是压上去用火绳枪和敌人对射,在战场上制造烟雾,然后用烟雾掩护骑兵再次冲击。
只要能冲垮大顺军的右翼,今天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的胜局也就到手了......至少在孔廷训看来,情况就是这样乐观!
就在这时,孔廷训忽然听见自己的一个亲兵在大喊:“总兵!流寇的骑兵......流寇有骑兵啊!”
多新鲜啊!流寇当然有骑兵了,没有骑兵他们怎么流啊?
孔廷训伸着脖子在战场上踅摸了一下,没看见骑兵啊!在哪儿?
“在河对岸,好多骑兵啊!”
河对岸?汉水?沮水?
孔廷训一愣,赶紧举起望远镜,然后扭头去看,一看之下,差一点从马背上跌落下去。因为他看见大队的骑兵正从沮水对岸的一大片树林当中浩浩荡荡的开了出来,数量怕是不下1000!
1000名大顺军骑兵当然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孔廷训通过望远镜看见那些骑兵胯下的战马的耳朵,全部都向内侧翻卷。
这是天竺折耳马啊!大顺军怎么又那么多的折耳马......对了!孔廷训这才想起来,流寇去年不才去过天竺大掠过一回?那里是折耳马的老家,牵个一两千匹回来也没什么奇怪的。
而1000名骑着天竺折耳马的骑士和1000名骑着矮脚滇马川马的骑士,完全不是一回事!
现在整整1000名骑着天竺折耳马的板甲骑士,正在向孔廷训所在的山坡而来,眼看着就要涉渡沮水了。
沮水不是汉水,不怎么深,也不算宽,现在又是苦水季,完全可以涉渡。
而且这支骑兵潜伏的树林位于孔廷训所在本阵的正东,距离他不到五里,一旦涉渡沮水,马上就会冲到孔廷训的跟前。
“总,总兵,流寇的大队步兵!跟在他们的骑兵后面......”那个亲兵再一次大声发喊。
什么?还有大队步兵!?
孔廷训连忙再用望远镜去看,一看之下,就是倒吸凉气儿啊!
潮水一般的大顺步兵,正从数量当中蜂拥而出,至少也有上万人啊!这要是冲过沮水,那可就什么都完了。
“快快,快跟我上,咱们得挡住流寇,不能让他们过沮水啊!”
“当不住......他们还有大炮!”
大炮也拉出来了,是荷兰造的6磅青铜炮,一门一门的从树林里被矮小的挽马拖拽了出来。
看到这些大炮,孔廷训就知道大势已去了。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带着3个营下了山,想去沮水边上布防。可是沮水挺长的,在孔廷训的侧面也弯弯曲曲的有七八里,3个营怎么守得过来?大顺的骑兵也不是瞎子,看见他们在布防,就远远的绕开,选了一处远离孔廷训所部的浅滩开始涉渡。
而在这个时候,在前方和大顺军激战的明军也发现不对了,背后要起火了!
原本占优势的战局顿时逆转,慌乱起来的官兵们再也没有办法维持阵形,开始乱哄哄的向北面的山坡退却。而他们当面的大顺军也趁机转入了反攻,杀声震天,全线压了上去。
看到苗头不对的孔廷训也不敢再抵挡下去,而且也抵挡不住,只好带着还算完好的几个营步兵向退往略阳的山口跑去。
而他这一跑,尚可喜的背后可就完全空了。
刚刚涉渡沮水的那1000大顺骑兵,只是稍稍整队,就开始向尚可喜、尚之信部的背后发起冲锋了。
这简直是一场教科书式的重骑兵冲击——骑兵绕到了敌后,向着敌人的后背猛冲!
首先崩溃的是掩护尚之信的骑兵冲锋的那几个步兵营,他们距离渡过沮水的流寇骑兵最近,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冲了个稀里哗啦!
率部冲击的是李定国的次子李嗣兴,早在去年冬天,他就受命组建一支装备折耳马的精锐骑兵。
组建骑兵对坚决实行府兵制的大顺来说不是难事儿,中上层府兵户出身的二代大多骑术不错,问题就是没有好马。
现在有了李继成从印度带回来的1000多匹折耳马,建立精锐骑兵军团当然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而这1000铁骑,就成了李定国手中的王牌!
冲垮了几个明军步兵营后,李嗣兴也没和散乱的明军纠缠,而是直扑马力已衰,正打算夺路而逃的尚之信部冲去。
只是一个冲锋,就将尚之信的骑兵冲散,刚刚还威风八面的尚大公子,也在死在了乱军之中,成了大明忠烈!
李嗣兴的下一个目标是夺路而逃的尚可喜,尚可喜长得高大,又骑着良马,在亲兵的重重护卫之下,目标明显!被千余骑大顺铁骑一追,哪儿还有活路,很快就陷入了重围,左冲右突了几下,就和一个大顺府兵骑兵撞在了一起,从马背上滚落下来,摔了个眼冒金星,还没等他缓过神,就被几匹飞奔而来的战马踩成了大明忠烈!
这回尚可喜一门又多俩忠烈,再加上之前殉国的那些人,真正是满门忠烈了!




抢救大明朝 第1277章 轮到吴三桂了
二月二,龙抬头。
尚可喜已经凉了有二十四个时辰了,而李定国、罗虎两人和他们俩麾下的四万五千将士却是人人心头似火。
因为又一场大胜,已经唾手可得了!
由于入侵汉中的明军有五路之多,所以在三十日的沔县之战结束后,李定国根本顾不上让部队休整,就命令部队再次投入了战斗。沔县战后剩下的大约五万几千人的军队(李定国在沔县战役前共集中了六万军队,其中一万人作为预备队没有参战,而在参战的五万人中,也有三千多人阵亡或负伤)被他分成了两部分。陈永福带着一万多人追击着孔廷训率领的败兵,向略阳而去。他和罗虎则率领其余的约四万五千人,急行军五六十里,抵达了汉中府城西北十余里外的褒河东岸,等待自马岭关而来的吴国贵部。
和上一回列阵迎战的打法不同,这一回李定国将自己带来的四万五千人中的两万分散布置到了褒河东岸的十几个非常坚固的村镇当中。随后又将两万五千大军摆在这十几个村镇的后方,隐蔽布署。从而制造出一个大顺军准备节节抵抗,死守汉中府城的假像。
吴国贵带到汉中府城以南的兵力多达两万,而且还有阎应元指挥的三个近卫军的步兵师正通过褒斜道、子午道和傥骆道赶来。四支军队如果能够汇合,总兵力可以达到六万五千之多!
另外,他也不知道尚可喜已经凉透了,还以为尚大将军正在沔县一带作战,很快也会赶到汉中府城附近。
所以吴国贵看见大顺军摆出了一个防守汉中府的架势,就很自然的以为优势在我。随即就制定了一个沿褒水攻击前进,夺取顺军固守的村镇,打通进攻汉中府通道的计划。
双方的战斗从二月初二凌晨开始,吴国贵的部队因为连战连捷,而且一路上又得到陕南劳动人民的热烈拥护,所以感觉很好,士气高昂,都能和近卫军一样打夜战了。
在少量的3斤炮掩护下,吴国贵派出了二十个营的步兵,分成三队,开始攻击三个顺军重兵把守的村镇。同时还派出骑兵在自己的左翼进行警戒,还派出七个营沿着褒水设防,以免自己的左翼遭到偷袭。
战斗从二月初二的子时三刻打响,在大炮的掩护下,士气高昂的明军首先杀入了紧挨着褒水的李家营子——看这个地名就知道这是个府兵户聚集的村庄,修得跟军营似的,非常难啃。外围有壕沟和土墙,内部又是棋盘布局,得一格一格的争夺。
在李家营子激战开始的同时,石家堡和河湾村也遭到了明军的猛攻!其中的石家堡也是个府兵户村,非常坚固,很难啃下来。而河湾村却是汉中当地农户的村子,明军攻入的时候,村子里面还居住着许多老百姓。看见盼了20年的王师终于来了,当时就激动得不行,不少梦想着当兵从军的年轻人还好防守的大顺军干上了,结果造成的顺军一方大乱,村子很快被明军攻占。
看到初战告捷,吴国贵的头脑更加发热,又投入了六个步兵营加上刚刚攻破河湾村的九个营中的八个,再分两路去攻打另两个村子。那两个村子中的一个是府兵村,一个是汉中贫苦农民居住的村子。所以明军很快夺取了那个农民居住的村庄,而在另一个府兵村中陷入苦战。而获胜的那一路明军,很快又在一个名叫安定营的府兵村陷入了苦战。
前线的鏖战进行到二月初二清晨的时候,双方的主将都投入了增援部队。李定国投入了十个营,而吴国贵手头的兵力有限,但还是拼拼凑凑拿出了三个营投入到最先打响的李家营。而他的投入在二月初二午时的时候终于得到了回报,依靠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十一营的明军终于把数量远少于他们的大顺赶出了李家营。
但是吴国贵的胜利就到此为止了!
当他命令得胜的十营步兵(留了一个营防守李家营)携带6门3斤炮,向另一个大顺军固守的村庄发起进攻的时候,等待他们的是罗虎亲自指挥的一万名大顺步兵和9门6磅炮!
双方在褒河东岸的平原上展开了决战,人数较少,又没有得到骑兵支援的明军背靠褒河,摆出了一个环形防御阵,依靠火绳枪、燧发枪(其中燧发枪占步枪总数的两成)和榴弹标枪打退了大顺军的三次进攻,但是也无法突围撤离。
已经知道敌军数量远多过自己的吴国贵,这个时候收拢了侧翼掩护的七营步兵和三营骑兵,前去增援正在和敌人决战的十营步兵。结果才走到一半,就遭到了李定国亲自率领的一万五千名步骑的阻击!
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吴国贵也只好下令各部放弃阵地,尽快和当面之敌脱离,然后向褒城撤退——他还想守住褒城等待阎应元的近卫军。
哪怕有一个师,不,有半个师的近卫军可以抵达,汉中府城依旧唾手可得!
不过李定国不会给吴国贵半点机会,看到明军开始撤退,就当机立断投入了所有的兵力,展开追击。同时还命令在褒河河边困住了四五千明军的罗虎放对方一条“生路”,以便在追击战中将他们彻底打垮!
二月初二申时的时候,褒河之战已经分出了胜负,陕西口音的喊杀声和欢呼声响彻在整个褒河战场的上空。从晋王李定国所站立的高处向北望去,就看见蓝色的大顺军官兵如洪水一样,猛冲向红色的明军,将后着冲得七零八落,四散而逃。
“王爷,褒城已经被额们收复了!”
“王爷,朱逆所部残兵正往鸡头关逃窜!”
“王爷,缴获朱逆总兵吴某的将旗和三军司命旗各一面......”
捷报也流水似的传到了李定国的耳朵里,让这位在陕西战场上憋屈了好几年的晋王殿下大大舒了口胸中的闷气。
这天下属谁,看来还未一定啊!
刚刚率部收复褒城的罗虎也带着几十个亲兵飞马过来了,上了李定国立马的高坡。
“晋王殿下,又是一场大胜啊!”
罗虎也是多少年没那么高兴过了,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跟随老万岁李自成东征西讨打得明军抱头鼠窜的时代了。
“各部伤亡如何?”李定国的问题犹如一盆冷水,顿时让罗虎清醒了不少。
“伤亡不小,”罗虎道,“这一路明军是吴三桂的嫡系,比之前遇到的尚可喜部能打,我军的伤亡恐怕不会少于六千!”
之前的沔县之战,顺军就损失了三千多人,加上这场褒河之战,损失怕是要过万了!
1...42242342442542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