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而大顺一边,则不可避免的在向一个封建军事国家转变!
如果说大明那边是个到处都是深坑,需要谨慎小心向前进的地方。那么成为封建军事国家的大顺,则更像一个囚笼!如果没有投胎在府兵之家,那基本上就被关在囚笼里面,连外出走动的资格都没有了,所以也就不必担心掉进深坑里面出不来了——呵呵,一个是有资格掉进深坑,一个是连掉坑里的资格都没有!
真的让大明和大顺的劳动人民很为难啊!
当然了,再为难,也比历史上的大清要好。
因为现在这个1667年到来的时候,大明大顺两国治下的劳苦大众多达两亿几千万......而在历史的1667年,大清治下的人口只有几千万!
剩下的两亿,连牢笼和深坑都去不了啦!因为他们都不存在了!
大顺帝国这边的石柱州乡间,“迎明王”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东平大兴元年正月到来的时候,就已经到处传遍了。而且还传得有鼻子有眼,仿佛马上就要有一个人人美满的均平天下到来了。
“天要翻啦!明王爷来啦!抄家伙上山啦......”
正扛着锄头走在梯田间的小路上的石柱农民李进学忽然听见有人在山上大喊,心脏就是一阵急速跳动,整个人都呆住了——明王真的来了?造反真的开始了?
今天已经28岁的李进学原本是成都府人士,家境小康,年少时还读过书。如果不是大西老万岁张献忠杀进成都,他也许会和他的父亲、爷爷一样,走科举上进的路子。不一定能中进士,但是考一个能保家业的秀才还是没有多大难度的。
但是大西和后来的大顺朝,却让李进学的梦想变成了乌有,最后只剩下他祖父临死前给他改的名字“进学”,用以寄托老爷子想让孙子中秀才的遗愿——李进学的父亲被大西军杀了,他是祖父一把屎一把尿拉扯长大的,他祖父还把平生所学都传授给他,就是希望他有朝一日可以考上秀才......
但是李进学心里却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考上秀才的,因为他不是府兵,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府兵......在大顺只有先成为府兵,然后才能去考科举,最后才能成为文官。
没有府兵的身份,就只能务农、经商、做工......这不是三个选项,而是投胎的时候就决定好的,很难改变。
对李进学来说,他这辈子注定就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除非变天了!
而这天......有可能会变吗?
“天要翻啦!明王爷来啦!抄家伙上山啦......”
又是一声发喊!
李进学猛醒了过来!他日盼夜盼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想到这里,他扛着锄头就往山上飞奔,奔着奔着,又听见更多的人在喊:“天要翻啦!明王爷来啦!抄家伙上山啦......”
刚才是一个人在喊,现在是好多人在喊!
李进学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兴奋过,几乎一口气跑上了山,山头上真的有不少人,全都持着刀剑标枪弓箭,身穿蓝衣!
怎么会穿着蓝衣?
李进学完全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蓝衣不是只有府兵户才能穿的吗?怎么迎明王的人也穿着颜色的衣服。
“李先生,你也来迎明王幺?”
忽然有人开口发问了,还是小姑娘,声音嗲嗲的,还是川音。
李进学也没多想,就点点头道:“对头,迎明王......”
话一出口,他才觉得不对,定睛一看,说话的那小姑娘他认识,是个米脂的婆姨,姓杜,名木兰,今年才十三四岁的年纪,长得那叫一个如花似玉啊,而且还特别勾人,一颦一笑,都让人难忘啊。
打光棍的李进学可没少梦见她!
不过这丫头对李进学来说,也就是当个梦中情人,因为人家父亲是府兵,还是个掌旅。
“杜,杜三小姐,您怎么在这里啊?”
这杜木兰现在可是笑魇如花,手持利刃!
这模样......好像有点滲人啊!
李进学在看看杜玉兰的左右,有一半是熟人,都是石柱城内还没有成年的府兵二代——李进学有学问啊,所以在石柱城内的府兵学堂里面教过蒙学,没有正式的编制(他不是府兵嘛),但是这群二代还是管他叫李先生。
本来他还能继续教下去的,虽然没编制,但总比种地好点,可是他总色迷迷看人家府兵家的小姑娘.......结果被赶回乡下种地去了。
“你说呢?”杜玉兰还是笑吟吟的,“当然是引蛇出洞......李先生,你是蛇么?”
“我,我,我......”李进学顿时有一种掉进冰窟窿的感觉,想挥动锄头抵抗,可在看看眼前一帮手持利刃的小府兵,顿时就没了勇气。
别看人家年纪小,可都是打小习武的!
他在石柱城内的蒙学当老师的时候就知道,这帮小娃娃全都走允文允武的路线,虽然习文不深,但是武艺都很精......
杜玉兰还是笑眯眯的:“李先生,莫害怕,不砍脑壳的......换个地方种地而已。”
这意思是,不杀头,就是流放充军......李进学眼泪都下来了,扔了锄头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了。
一边哭还一边嚷嚷道:“你们骗人,你们骗人......哪儿有什么迎明王?哪有明王可以迎......呜呜呜......”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迎明王的事儿是真的,连起义都已经爆发了,不过不是在石柱,而是在保宁府的大剑山,就是剑阁关边上的大山上。
这次起义是由往汉中输送粮草的民伕发动的,幕后的组织者正是四川的白莲教势力,不过这群妖人也没有公开打出白莲教的旗号,而是顺着《迎明王》的歌谣,喊出了“迎明王、不纳粮、不当差、均田地”的口号!
根据后来大顺朝的调查,策划起义的白莲教妖人混在民伕当中,在路过剑阁关的时候放火烧粮,迫使运粮的民伕们承担了“失粮之罪”。又散播谣言,说大顺朝廷要把他们统统斩首!然后再趁机起义,先夺取了只有少量守军的剑阁关,抢走了剩余的存粮和一些兵器,最后上了大剑山。
这可是了不得大事儿!
大顺在四川立国20载,还没有遇上过农民起义呢!
所以刚刚参加完李过葬礼,回到重庆坐镇的田见秀立即下令重庆、夔州、顺庆、泸州等地节度使司严厉搜捕境内的妖人和朱明细作。
命令传达到石柱州,石柱州的刺史就琢磨出了这么一引蛇出洞的阴招......中招被骗上山的,可不止一个李进学,还有一大堆盼造反的苦人,陆陆续续的给喊上了山,最后光是在石柱这里,就捉了两百多个“笨反贼”,统统流放去了缅甸种地。
脑袋的确不砍,但是去了缅甸这个瘴痢之地,九死一生不至于,六死四生还是逃不掉的!
抢救大明朝 第1264章 得多抓一点反贼啊!
荆州府,夷陵州,虎牙镇。
镇上热闹了好几天的丁家大宅终于安静了下来,一连吃了好几天的流水席,终于在正月初五迎财神的这天结束了。
就在流水席结束的第二天,丁士骧丁扒皮的故主,张大善人的儿子张秀才,也就是那位醉鬼张突然在傍晚时分到访。
对于张秀才的到访,丁扒皮很有一点惊讶。他知道自己的这位故主虽然整天烂醉如泥,但却是个不吃嗟来之食的主儿。再拮据也拉不下脸来求自己这个昔日的家仆......而且这家伙也有自己的谋生手段!
这家伙写得一笔好字儿,而且还能仿那些书法名家的真迹,还会做旧......这可是个能来钱的营生。别看他整日喝得烂醉,好像没有来钱的路子,但是人家只要开一次张,搞到的银子就够他喝上几年的了。
所以这主儿家是发不了了——这几年喝太多,手艺总不长进,骗不到大钱!但是日子还过得下去,因此还可以继续摆他的臭架子。
用他的话说,他是从来不正眼瞧丁扒皮这个暴发户的......都不正眼瞧了,今儿还跑来干什么?
虽然一脑门子问号,但是丁扒皮还是亲自出迎。
这是礼数!
张秀才再落魄也是故主,丁扒皮哪怕当了官,也敬他几分,何况丁扒皮还是个白丁布衣。
“有要事相商!”张秀才难得没有喝酒,而且还把自己收拾了一番,就是一干干净净的白面老书生,哪儿有一点酒鬼张的模样?
“大公子里面请!”丁扒皮的礼数周到,称对方一声“大公子”,还恭恭敬敬的请他入了中堂——这种在道上混的人,都讲礼数,要不然会让人看不起的。
而张秀才也不客气,依旧气宇轩昂,入了丁宅中堂,大模大样的就在上首位子上坐了。
他虽然是客,但却是丁扒皮的故主,所以该坐上首。
丁扒皮立即让人准备酒席,还让下人泡了家里最好的绿茶,然后自己在下首的位子上坐了。
张秀才瞄了一眼边上伺候的丫鬟,丁扒皮立即挥手将她打发了,中堂之内,就剩下他和张秀才两人了。
这时张秀才才道:“子权(丁扒皮的字号),镇上有反贼了!有人要相应流寇!”
“什么?”丁扒皮吓一跳。
虎牙镇靠近四川,又曾经是李自成的大营所在,李自成在这里可施了不少恩德,有许多人还念着他的好。
另外,还有不少流寇的探子会在虎牙山附近出没!
这几个月因为李来亨虚张声势,摆出了东征荆州的架势,所虎牙山一带就更不安稳了。
身为虎牙镇的首富,可能还是整个夷陵州的二富或者三富,丁扒皮能不提心吊胆吗?
真要有人在虎牙山起义相应大顺国,他丁扒皮肯定第一个倒霉啊!
“大公子,”丁扒皮的脸色都有点发青了,“您,您怎么知道有人要相应流寇的?”
张秀才笑道:“我是在码头旁的那个酒馆里偶尔听见的......听那个跑船的王四虎说的!他很可能已经投靠了四川的流寇!”
“投靠四川的流寇?不能吧?”丁扒皮也认得王四虎,“他一个跑船的,怎么可能和流寇搭上边?”
“怎么不能?”张秀才笑道,“荆江上的船工是有许多帮派的,其中一些帮派还和流寇那边有些往来......子权你不会不知道吧?”
“帮派......”丁扒皮心说:这些江湖帮派的事情,你个张秀才又是怎么知道的?对了,你是个造赝品字画的,少不了和江湖人往来啊!
张秀才道:“子权,你知道王四虎那贼是在和谁说相应流寇的事情吗?”
“和,和谁?”丁扒皮问。
“和你家的长工杨三宝!”
“和杨三?”丁扒皮吸了口气,“他可是老实人啊!”
“老实人发起急更要命......你想想看,杨三宝的十年长工得干到什么时候?他真能甘心?”张秀才说,“子权啊!你得想清楚,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可好可坏,要是坏起来......你全家都得去南洋开荒了!”
“我全家......”丁扒皮脸色一青,看着自己的故主,一拱手道:“大公子,我老丁一介商贾,不知该如何应付,请大公子教我,若能逢凶化吉,事后必有重谢。”
张秀才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子,得意的笑了笑。
这事儿对丁扒皮家肯定不是好事,但是对他张秀才,那可真是人生最后的机会了!
所以那日偶然间听见了王四虎和杨三宝所说的话后,这几日他就一直在盯王四虎的梢。
还真被他发现了一点线索!
这个王四虎的出手明显有点大,他花出去的钱,不是他当个船工可以赚到的!
而且他除了拉杨三宝去码头边上的酒馆喝酒外,还和杨三宝一起拉了镇上其他几个贫苦人家的光棍汗去喝酒谈心......
另外,自打王四虎返回虎牙镇后,镇子许多苦人家的门缝里都被人塞过迎闯王的传贴!
不过这个王四虎和杨三宝毕竟是小虾米,能掀起多大的风波?抓了他们,又能有多大的功?恐怕够不上赐官吧?
想要当官,就得让王四虎把事情闹得再大一点,最好能把幕后的大鱼都牵到虎牙山来一网打尽!
想到这里,张秀才笑道:“子权,你有什么可靠的人可以安插到王四虎和杨三宝身边吗?”
丁扒皮想了想,点点头道:“有倒是有两个......也都是我的长工,跟了我许多年,还都成了家。”
“那就好!”张秀才笑道,“子权,这下咱们可以得一份能换个官身的功劳了!”
......
武汉府,武昌县内,刑部衙门。
刑部尚书马士英过完年回衙门坐堂的时候,就得到了更多来自荆州府、襄阳府、承天府、德安府的警巡厅的关于“谋反迎贼”的报告!
现在明朝的刑部有点像后世司法和公安两部的合体,主管警巡、刑狱两条线,并不负责审判——审判由大理寺和各地判官负责,拥有一定的独立性。
而刑部下属的警巡部门,也负有捉拿反贼,镇压地方的责任!
所以荆州府、襄阳府、承天府、德安府的警巡在发现反贼活动加剧后,就纷纷上报刑部了。
看到这些报告后,马士英立即就行文锦衣卫和东厂,把朱纯杰和潘宇晨二人都请到刑部,一起商量对策了。
“贵国公,实不相瞒,下官的锦衣卫这些日子也得到许多反贼活动的消息......荆楚一带看来还有许多流寇的党羽,都在蠢蠢欲动啊!”
说话的是朱纯杰,刚刚过去的春节,他可是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除了荆州府、襄阳府、承天府、德安府四府不安之外,大顺国的地盘上也传来了让人震惊的消息——大顺控制的四川地面上也出了不少乱子,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大剑山之乱!
大剑山那边好像闹得很大,连通往陕西的粮道都不通了!也不知道会不会造成陕西流寇的溃败?
另外,锦衣卫还向贵州省、施州卫、广西省西部派出了大量的特务,暗中监视那里的商路!
如果还有地方官敢于违抗朱慈烺的圣旨,允许物资从他们的辖区通过,贩往流寇的地盘,可就不是督察院的御史去查贪了,而是锦衣卫去捉拿通敌的反贼了!
抢救大明朝 第1265章????怎么总有刁民要造反呢?
“怎么总有刁民要造反呢?”
在东湖宫内发出这一声感慨的,是已经当了20年圣明天子的朱慈烺!
得知了荆州、承天、德安、襄阳四府都有民众勾结流寇细作想要造反,圣明天子朱慈烺也是很无奈啊!
大明在他的治理下可谓国富民安,蒸蒸日上,国土面积更是远迈汉唐!都可以号称是日不落帝国了。
都日不落了,怎么还有民众要造反呢?他们不看世界地图吗?不为大明日不落帝国感到自豪吗?
“陛下勿忧,如今我朝国力鼎盛,旷古罕有。两万万之民,也都丰衣足食,个把跳梁小丑,狂妄之贼,根本坏不了大局的。”实话实说的是首辅魏藻德,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就知道说的都是真话了。
朱慈烺赞同的点点头。大明都那么好了,你们还造反,就是跳梁小丑,就是狂妄之贼!
“陛下,”兵部尚书李岩上奏道,“本朝立国以来,各地民变就层出不穷,累计多达数千起,历朝天子当政的时候都有不少的。相比之下,还是陛下所治之世最为太平安乐,自洪兴元年至今,不算流寇、东虏所占之地,民变反乱次数总和还不到100次,算上这次,总共只有96次......”
只有96次?
朱慈烺翻了翻眼皮,造反啊!96次造反很少吗?自己才当了20年皇帝啊!就有96次造反了......天下的刁民怎么会那么多?
“真有96次?”朱慈烺的脸色一黑,“朕怎么不记得了?”
李岩笑道:“大部分造反都是洪兴初年的事情,而且规模都不大,旋起旋灭......陛下日理万机,许是忘记了。”
朱皇帝这个时候已经记起一些了,点点头道:“朕记起来了,主要都是奴变和粮价高昂所致的变乱......洪兴十年后就很少有人造反了。”
朱慈烺统治的初期,局面还是很乱的。即便在他的统治核心江南、江北,也发生了数十起民变。而引发这些民变的原因,一是废奴引发的奴变!二是缺粮引发的饥民造反!
而废奴和缺粮,又常常纠缠在一起发生......其实废奴也不是朱慈烺要保障人权,而是东南士绅失去特权后无力蓄奴,所以不得不大量废奴,在这个过程中又引起了许多冲突。为了维持东南的稳定,朱慈烺干脆就下了道《废奴诏》,算是顺应民意。
但是朱皇帝在废奴的同时,却坚决保卫了蓄奴的士绅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他不是李自成,他要发展资本主义,所以不能不保卫私有财产),不允许得到人身自由的奴隶占有原主的生产资料,而且也不愿意分配官有的生产资料给这些得到解放的奴隶。
结果就造成了许多得到自由的奴隶陷入了饥寒交迫......
不过到了洪兴十年后,随着东南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金瓯、静海的开发,以及黄淮运治理取得成功,大明的直省辖区内算是比较平静了,但还是造反年年有!直到这几年,因为北方中原、东北和大洋彼岸新洲合众国的开发都上了轨道,从而给了大明境内的穷人更多的出路,同时也带动了东南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才让大明社会真正稳定下来了。
“陛下,”刑部尚书马士英也道,“荆州、承天、德安、襄阳四府虽然有刁民造反,但是向官府告发反贼阴谋的义民也有许多。地方的警巡官员和厂卫官员也比较得力,单是在正月期间,就上报了十一起密谋造反案,其中六起已经收网拿人,还有五起正在放长线钓大鱼。”
“一共抓到多少个反贼了?”朱慈烺问。
马士英回答道:“目前收押候审的反贼共有286人,另有18名流寇细作,也全部收押在了刑部天牢和军法司牢房之中。”
现在没有锦衣卫诏狱系统的存在了,只有刑部主管的牢房,兵部军法司的牢房和都察院的台狱三个监狱系统。锦衣卫属于军师府管辖,所以被他们捕获的疑犯就押入兵部的军事监狱。东厂名义上属于内阁府,捕获的贼人就押入刑部监狱。而都察院主要是抓贪官的,刑不上大夫嘛,总是要优待的,所以就押入都察院的监狱,又称御史台狱。
“大概还能抓到多少?”朱慈烺又问。
“约在三四千人之间!”回答这个问题的是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
“那么多?”朱慈烺吃了一惊,“不会惹出太大的变乱吧?”
“不会,”朱纯杰道,“夷陵州有两位义民不仅向官府告发了反贼的阴谋,而且还派人打入到反贼身边,获悉了反贼要在二月初二大举,地点就在虎牙山!目前荆州、承天、德安、襄阳四府尚未落网的反贼,都在向虎牙山集中。据说到时候还会有流寇的大贼头亲到虎牙山主持造反!
臣等准备等这个大贼头抵达,再一网打尽!”
“如此甚好!”朱慈烺点点头,“这两位义民叫什么?”
“一个叫丁士骧,一个叫张浩然。”
就是丁扒皮和张酒鬼了!
“好!”朱慈烺道,“告诉他们,如果事成,都重重有赏!”
“臣领旨。”
......
“反了!反了!都他娘的反了......”
发出怒吼的,就是如今天下的头号大反贼,大顺“东兴天子”李来亨。
李来亨这个时候身在昆明五华山的御书房当中,并没有端坐在书案后面,而是在书房里面走来走去,看着有点气急败坏不安。
而让他气急败坏的,则是发生在大剑山的农民起义!
大顺治下当然不是没有人造反了,但是和大明那边起义的大多是贫苦农民不同,大顺这里造反的通常是土司——大顺的地盘在土司遍地的西南,当然不能像大明一样容忍众多土司政权的存在了。
所以自大顺统治川滇时起,这个农民政权就成了西南土司的死敌!20年来双方的较量可谓你死我活!
但是大顺治下的农民一直比较安分,哪怕被“均没了田”,也没发动过一次起义——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和大顺的府兵制有关,60万府兵户分镇各地,镇压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所以在大明治下,过去20年间发生了96次起义。而在大顺治下,如果不算和西南土司的战争,刚刚发生的大剑山起义还是第一次成规模的农民起义呢!
虽然这次起义多半是白莲教妖人发动的,但终究是农民起义啊!
“皇爷息怒......晋王、隋王和楚王已经调派兵马去大剑山围剿了,相信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把这群妖人都给剿灭了!”
“皇爷放心,这些妖人乱民不足为惧......根本不是我顺朝府兵的对手!而且额们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扫除一下各地的宵小!”
说话的是刘文秀和刘芳亮。现在议政八王当中,只有孙可望、刘宗敏、刘文秀、刘芳亮四王留在昆明,其余四个王都在外面督军。
而刘文秀和刘芳亮又是负责顺朝军务的王,所以就由他们向李来亨报告大剑山起义的事情了。
“可是陕西那边大战在即!”李来亨咬着牙,“大剑山又卡着剑阁关咽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