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就姓何吧,我还叫何洛会。”
金多多点点头,最后瞧见尚可爱了,“可爱,你就不改了,还姓尚。”
“奴才听王爷的。”尚可爱顿了顿,又问,“王爷,咱真不管北京了”
他哥哥和一大堆侄子(尚可喜超级能生)都在北京城呢,他怎么都得问问吧
金多多摇摇头,叹了口气:“没法管啊......咱们现在割辫易服,其实就是个缓兵之计,如果能利用这段缓来的时间平了朝鲜,就有了昔日高句丽的局面,就能继续和大明周旋了。如果咱们要救北京,不就白割了辫子,白换了衣服而且得不到朝鲜国的钱粮财富,咱们又能支撑多久”
金多多当然知道朱慈烺不会放过自己,但是双方都需要缓口气。金多多这边要抓紧时间恢复元气,而朱慈烺则要消化已经到手的地盘,同时还要布置收复北京城的作战。
当然了,如果多铎跳得太凶,朱慈烺也可以先把北京丢一边,先打关外的金多多。
所以他得好好表演,装得乖一点......要是不够乖,史可法不来,来个钱谦益什么的,也够他喝一壶的!
......
多铎等人努力表演的时候,福临所在的北京城则来了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远方来客,就是那个坑死了左懋第后转投李自成的黄澍。
他是从重庆远道而来的,是奉了大顺皇帝李过的旨意来招降福临的!
现在大清没了,但是大顺还在西南那里眯着呢!而且这几年大顺朝发展的还比较理想,大清说穿了还是一个部族政权,多尔衮再怎么改,也离不开满洲为本这个基础。
而大顺朝就不同了,大顺朝才是真正的华夏重启,推倒重来的新兴王朝。刚开始的时候立足不稳,底蕴不够,被满洲人一顿暴打,可是在缓过来后,就发展的越来越好了。
特别是顺西两军在四川合流,并且开始推行“八王议政”和“圈地均田”后,更是走上了正轨,国力蒸蒸日上。
而且这几年利用明清对峙的有利局面,他们还抓紧时间在四川休养生息,在云南改土归流。就在不久之前,云南的明朝和封建土司的联军,已经被李定国彻底打败。沐天波率部远走西藏,投奔和硕特汗国去了——他们回通过和硕特汗国抵达河西,找吴三桂,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前往南京,这一路辗转,可是大吃苦头了!
在击溃云南的明朝和土司势力的同时,大顺朝还通过缅甸商路获取了西洋人的枪炮技术,聘请了葡萄牙工匠(因为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所以浪在外面的葡萄牙殖民者就没什么方向,很容易被各国封建统治者利用),在昆明和重庆开办了西式兵工厂,打造出了质量上乘的斑鸠脚火铳和3磅青铜炮。
而在武器装备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大顺军也进行了相应的战术改革,不过他们并没有照抄明军的办法——明军的方阵战术以长枪反骑兵,以火枪和火炮输出杀伤,忽略了肉搏能力。这是典型的欧洲打法,因为欧洲战场上的交战双方都有非常不错的冲击骑兵,所以持短柄武器和盾牌的步行战士没有什么大用。
而大顺军现在主要活动地点是西南山区,骑兵的作用不大,所以就不需要大量的长枪兵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配置了标枪的刀牌兵。
在完成了军事改革后,大顺军在西南山区的战斗力大增,不仅打败云南土司和沐家的兵马,而且还从明军的川西、川东两镇手中夺取了许多地盘。
但是李过、李来亨和下面的议政八王都知道,一旦大明完全消灭了大清残余,大顺的危机也就逼近了!
第880章 我不是李福临(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嚯,这北京城可真是大变样了,来来往往三层棱堡,最里面一层还是山城。咱大顺的北都重庆都比不了啊......现在还在开工加固啊!看来恭王殿下预备要在北京城和朱明朝廷的人马一决雌雄了!好!好!好!”
正在大发感慨的是大顺礼政府尚书黄澍,他现在一身寡淡的蓝色官服,头戴黑色乌纱,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索尼的陪同下进入了巍峨雄壮的北京堡垒。
黄澍中过进士,还在北京当过官,对北京城还是挺熟悉的,不过这回再见,却是差一点没认出来。
北京不但给改造成了内外三层的大棱堡,而且还有了层次,最里面一层的煤山堡垒层层叠叠的,看着就不大好攻打啊!
“北都重庆你们大顺还有南都”索尼对远在西南的大顺朝也很有兴趣,所以也打听了起来。
“有啊,”黄澍笑着,“大顺的南都是昆明府,筑堡于昆明府城内的五华山,称五华宫。这几年大顺皇爷多半时间都在五华宫居住,还在五华宫外的翠微湖畔设堂讲武,训练新军,预备北伐中原。”
在云南讲武练兵是为了北伐
索尼听着这话都有点将信将疑,“北伐怎么从云南出发啊难道不应该从汉中出发吗从汉中出兵可以直取关中啊!”
黄澍摆摆手:“差矣,差矣,如今早就不是据关中而有天下的时候了......关中天寒地旱,苦瘠至极,早就称不起天下雄兵了。莫说天府之国的四川,就连素称偏僻的云南,在我朝的苦心经营之下,也远胜陕西了。”
云南的经济其实是不如陕西的,但是大顺、大西两家都在陕西伤透了心,所以李过、李来亨和议政八王他们对北伐陕西都没有太大兴趣,反而对开发云南很有兴趣。
这云南的地盘可不小,而且可垦可耕的土地也很多,还有许多富了不知多少代的土司可以“吃”。所以这几年,大顺王朝的发展重心就从四川转移到了云南,还将在四川(包括汉中府、郧阳府、部分巩昌府)行之有效的军府制移植到了云南。
而且为了加强对云南的控制,大顺还在昆明设了南都,和北都重庆遥相呼应。还在昆明开办了训练府兵军官的讲武堂,还开办了铸炮造枪的官营手工业工场。
不过云南再怎么发展,作为北伐基地总还是有点不可思议。以云南为基地,南征缅甸倒更说得过去......
黄澍倒是能说会道,他压低声音,对着索尼道:“而且用兵还讲究一个出其不意!咱们大顺兵出陕西,朱明那边闭着眼睛都能想到,所以一定会准备充分,咱们万万不能如此啊!”
“那就从云南出兵”索尼问,“打贵州”
黄澍却故作神秘,“这可是军国机密,我一个文官怎会知道不过索中堂可以放心,只要明军大举包围北京的消息传到云南,我大顺一定会发起北伐......打他一个出其不意!”
索尼皱眉:“北京、云南相隔万里,消息传得可没那么快......如果朱明封锁消息,消息一年都传不到云南吧”
“怎么可能”黄澍笑着,“索中堂忘记本官是怎么从云南过来的”
“你是......”索尼想了想,“你是坐船来的”
黄澍笑着点点头,“是啊,本官就是坐船来的。”
“大顺现在有海口了”
“早就有了!”黄澍一脸的自豪,“还是本官谈下来的......现在缅甸是我大顺朝的外藩,我大顺在缅甸南方海口有个沙廉租界。所以本官就是从缅甸的沙廉出海,乘坐葡萄牙人的快船绕过马六甲北上,不过一百来天就到了旅顺口。在旅顺口包了条船去了永平府的海口,再从永平府来的北京。”文笔斋小说
现在永平府和大半个顺天府还在福临的统治之下——永平府接着山海关,而大明朝廷和安东都护府的陆上边界线就在山海关和金州关。如果明军现在就开进永平府,难免让金多多感到紧张,而且也容易产生摩擦。
另外,永平府一带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旗地,安定都护府的人正在努力动员那里的“旗人”外迁去东北当汉人......朱皇帝当然不想挽留那些人呢!永平府的地多少克难功臣都看上了,朱皇帝还得拿着赏人呢!
黄澍接着说道:“有这条海路在,咱们两方面互通消息就没多困难了。只要让咱们雇用的那艘葡萄牙船驶到永平府的祥云岛隐蔽......一旦明军大举围城,信使就能乘坐葡萄牙人的商船南下缅甸,如果一路顺风,最快三个月,消息就能送到昆明五华宫,到时我大顺的天兵就会北伐中原了!”
索尼想了想,“葡萄牙人的船能入渤海湾了”
“能啊!”黄澍道,“给钱就能进......现在明朝的北洋水师不怎么封锁渤海湾了,而且我找的那条船是西船硬帆,在东南海上非常多见。”
黄澍的船是一条载重不及百吨的小船,又轻又快,虽然是硬帆船,但是因为操船的水手都是老手,所以跑得很快。而且这条船该交的税一文也不短,该办的证一张也不少,就是条模范船,也不怕人查,安全的很。
索尼想了想,“这样就好......明军一准是秋天北伐,因为他们得利用春夏的东南风海运粮食和器械到天津。等到初秋收割之前出兵,又能抢咱们一季麦子!而秋天又多北风,你们的船一定是顺风的!”
还别说,大清倒数第一巴图鲁还是会打仗的,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明军北上攻打北京的时间,就定在洪兴八年(1655年)初秋。距离现在差不多还有整整一年!
拖延那么久的原因,当然是为了疏通卫河航运和囤积物资了。
现在大运河是通不了啦,所以就只能靠海运。而清军在撤退的时候用沉船封堵的办法,锁住了卫河的几处浅滩,得花点力气打捞疏通。
另外,现在风向已经不对了,虽然船只还可以勉强北行,但是终究不怎么便利。所以史可法就只能在天津卫等待到明年春季,卫河开冻后,才能大举囤积物资。
有了足够的物资,围攻北京城堡才有把握啊!
......
“什么要朕向流寇称臣!还要改姓李,这不是要认李自成当阿玛吗朕的阿玛还不够多”
煤山堡垒内,金福临听了黄澍提出的要求,立马就不乐意了。
原来黄澍带来了李过策封金福临为大顺恭王,幽州节度使的圣旨......对了,还有赐国姓。
大顺国姓是李,所以金福临要变李福临了!
不过李过并没有收儿子的意思,他有好几个儿子,所以不需要李福临去孝顺他了,他只是想和李福临结为同姓兄弟......
“恭王殿下,您误会了,皇爷没让您认老皇爷当阿达,”黄澍知道福临误解了李过结拜的要求,连忙解释道,“就是结为兄弟......没有别的意思!”
索尼也帮腔道:“王爷,就是拜把子认干兄弟,没让您给李自成,是太祖皇帝当儿子。”
“那,那为什么要改姓李”福临道,“这不成三姓家奴了我福临不改姓,就姓......姓爱新觉罗!”
第881章 大顺北伐军(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昆明城,翠微湖畔,现在出现了一处半是学堂,半是军营建筑群落。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云南讲武堂!
这名字听着就牛逼啊!
而实际上这所讲武堂也是极不简单的,看看讲武堂的堂长是谁就知道了。这所云南讲武堂的堂长就是大顺皇帝李过本人!
李过开办这所讲武堂的创意当然是来自朱慈烺的南京讲武堂了,而且他也有和朱慈烺一样的需求——大顺军队比明军还要杂乱,他们本来就是由许多股流寇拼凑起来的,刚开始的时候连内部的号令都不一样,必须统一。入川入滇后为了适应地形变化和本身的角色转换,必须进行军事改革。
原本的大顺、大西两军都是流寇,要“流”起来,当然得强调机动性了。所以两家都装备了大量的骡马,老营主力也以骑兵为主,步战、攻城、守城的能力都比较差。
在历史上他们遇上入关的清军便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就是最拿手的马战被清军骑兵所克制后,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战法了,连守城都不行了......
不过在这个时空,由于明清之间的长期战争,给了他们十年时间慢慢进化,结果还真的进步了。不仅完成了府兵化(大顺王朝的制度本来就学唐朝,发展出均田和府兵也是正常的),还发展出了适应西南崎岖地形的刀牌兵加火铳兵的组合,甚至还通过缅甸商路引进了西洋火铳和火炮。
而且李过、李来亨、李定国等人还从南京讲武堂那里得到了启发,三年前就在昆明开办了云南讲武堂。
不过云南讲武堂和南京讲武堂还是有所不同的,南京讲武堂更多是照抄了欧洲的方阵战术——这种战术其实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因为欧洲的方阵战术是需要强大骑兵配合的,而明军恰恰缺乏强大的骑兵。
同时,明军的对手也没有强大的冲击骑兵,哪怕是八旗老满洲也不是以骑乘冲击为主要作战手段的。他们更像是下马骑士,骑马进军,下马作战,最强悍的能力就是肉搏!
如果在得胜淀战场上,多铎肯豁出他的老满洲,用骑马接近,下马肉搏的战术打明军的莫里斯方阵,取胜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当然了,前提是八旗勇士能顶住明军的一轮火枪齐射和之后密集的乱枪,可能还要顶着明军3磅火炮的霰弹往上冲,踏着自己人的尸体硬冲。这样的胜仗打个三场,满洲老八旗也就绝种了......史可法一路失败着就把辽给平了,也算是奇迹了!
可谁让他们这些八旗老满洲比大熊猫还稀有呢这年头野生的大熊猫都比老满洲勇士多。
所以多铎基本知道明军莫里斯方阵的弱点,他也不敢拿老满洲的人命去填......
但是大顺军人多啊!
他们号称是农民起义,中国就是农民多嘛!
所以土生土长的大顺(大西)战术专家李定国,就在总结平定云南之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明了火枪刀牌阵。
在大顺共治六年的十月初十这天,垂拱而治的共治皇帝李过懒得上朝,一大清早就下了五华山,乘船过了翠微湖,去讲武堂看李定国典兵演武了。
李定国的火枪刀牌阵不是营级阵,而是百人阵,也就是连级军阵。也不是完全不要长枪,每一阵都是由三十名火铳兵、六十名刀牌兵和十名长枪手组成的。
另外,火枪刀牌阵的外形也比较多样,不仅有方阵,还有圆形阵和楔形阵。其中方阵是火枪在前,进行火力输出时用的。圆形阵则是用盾牌圈出个圆形,长枪从盾牌中伸出,火枪也架在盾牌上,是用来对付骑兵的。而楔形阵则是长枪在前,刀牌在后,是发起冲击时用的......
看着几个由在讲武堂受训的大顺军军官组成的百人快速变化,一会儿方阵,一会儿圆阵,一会儿楔形阵,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李过就大声叫起了好。
一旁的李定国也颇为得意,拍着胸脯对李过道:“皇爷,只要北伐军能练熟了这套火枪刀牌阵,就能所向无敌了!”一品书吧
李过点了点头,“那也不能轻敌......这一次咱们要深入敌境,稍有不慎,怕是要有去无回了!”
“皇爷放心,”李定国道,“只要咱们的五万北伐大军训练完成,敌人纵有二十万之众,也是不堪一击的!”
“北伐军什么时候能够完成编练”李过问,“火铳可够用”
李定国道:“依着计划,咱们的北伐军一共要编成四百个百人队,再加上一些炮兵、骑兵、辎重兵等等,组成一百个营,二十五个团......总共需要一万两千支斑鸠脚火铳,咱们在重庆和昆明的打铁场产量有限,一月只能打出四五百支斑鸠脚火铳,凑出一万两千支火铳得两年。现在的存货有近六千,再有一年就差不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