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但就是这种看似不怎么严厉的处罚,还是让大明的官员们感到非常恐惧。

    因为被发遣去台湾岛的前官员不仅被一撸到底,还几乎没有起复的可能,而且一定会整到倾家荡产......那么多御史都盯着呢!

    看见群臣们都起身就位,朱慈烺笑道:“朕一回来就召集大朝会,就是和大家说说这次北伐的事儿,本以为要花个两三年时间才能兵临北京城下,耗费十年时间才能大获全胜的。现在看起来不必那么久了......明年就收复北京,五年之内应该就可以平辽成功了!”

    说到这里,他的口气忽然放沉:“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东虏虽然被咱们打散,但是大半的实力还在,多铎掌控山海关外的沃土,麾下能战之兵不下八万。福临拥有北京坚城,部下战兵也有两三万众。另外还有济尔哈朗、常阿代、尚可喜等贼,各拥精兵,对抗天朝。塞外还有蒙古诸部兵马,亦不下十万!

    如今多铎、福临虽然蛰伏,但依旧是穷凶极恶之寇,我等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存着得胜还朝的心思......而是要鼓足余勇,围攻穷寇,复北京,平辽土,扫荡蒙古,同时还要修耕植,蓄军资,安黎民,一举平定北疆!”

    他跑那么多路回老山宫,为的就是继续推进战争政策——现在大清没了,福临和多铎看着都服了软,但现在绝不是放过清国余孽的时候,而是宜将胜勇围穷寇的时候,绝对不能松懈。

    听朱慈烺挑明开说的这些喊打喊杀的话,在旁边学做皇帝的崇祯却在心里面直打鼓——这种围攻穷寇的话在两府会议上说说也就行了,怎么拿到大朝会上来说了

    大朝会上人多嘴杂的,怎么可能保密一准传到金福临、金多多耳朵里,到时候他们都做好准备,你还能那么容易复北京、平辽土吗

    不对!崇祯忽然想到自己的这儿子何等狡诈凶残,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该不会是在使诈吧

    ......

    “陛下,咱们真的要放任多铎入侵朝鲜吗”

    大朝会已经结束了,现在是两府开小会了。正在提出问题的是“大明第一相”魏藻德,这段时间大明的内阁府一直在和朝鲜王国进行秘密接触。

    朝鲜王国希望借助明朝的力量摆脱多铎的压迫,同时也想在讨伐满洲势力的行动中捞取利益。

    而魏藻德主持的内阁府看不上朝鲜的力量,也不愿意让朝鲜从满洲分一杯羹,所以和朝鲜人谈了几个月,啥也没谈成。

    但是魏藻德也不希望多铎入侵朝鲜,因为多铎的入侵不利于在未来将朝鲜重新纳入大明的宗藩体系。

    朱慈烺笑道:“不是放任不放任,而是援朝无利可图......治大国虽然不是做买卖,但还是要考虑赢亏,无利可图的事情不能做,而是要量力而行,不可一味喜功而不逐利。”

    这话也是换了别的明朝皇帝,除非是朱元璋、朱棣,否则早就挨批斗了。

    但是朱慈烺的威望和开国皇帝也差不多了,魏藻德和其他几个尚书、副军师、军司使都不敢同他顶嘴。

    朱皇帝又言道:“多铎要入朝就由他去......咱们拿住朝鲜半岛南面的几个点,必要的时候挺一下,维持住李家的存续就可以了。救亡存续才是大恩,咱们两次救朝鲜于必亡,朝鲜才会真正感恩,才会由外藩而内藩,才能真正被咱们掌握!”

    魏藻德终于明白了,“陛下圣明,臣受教了。”




第878章 把歪脖子树都砍了!(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皇上,皇上,好消息!好消息......”

    被人称为“皇上”的人是金福临,他现在不是公开的皇上了,但是在北京城内,手底下的人还是管他叫皇上。福临也不制止他们瞎叫......他挺得也顺耳,能听一天是一天吧!

    至于朱慈烺的讨伐,他也无所谓了......因为各方面的消息汇总后,都指明了这样一个现实,就他和大明之间的战争还没完!

    因为他是不能让出北京城,土默川更是去不得的。土默川的水土比北京周围差远了,甚至连燕山北面的坝上草原也比不了,真要是去了,也就是个慢慢饿死的命。

    而且归化城因为清军早年的破坏,已经残破不堪,根本守御不住。土默川周围也没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天险,很容易遭到代王朱慈炯和周遭蒙古部落的侵扰。

    特别是那个代王朱慈炯,他麾下有许多恨清朝入骨的大同兵,一旦福临西迁土默川,几乎肯定会遭到朱慈炯所部的攻打,到时候归化就会变成第二个大同......

    所以再三权衡之下,福临和他的大臣们都认为不交出北京比较有利。

    而且北京城中福临也不是没有一点底牌的,他还有坚城可倚,还有大兵可用,还能多年的积攒下来的军粮可以吃——想到这些粮食,福临就忍不住要掉眼泪,那都是多尔衮留下的遗产。是多尔衮在五年停战期省吃俭用存下来的,总共有近三百万石的面粉、小米、黄豆啊!这些粮食足够守城的兵士和家眷吃上几年的!

    果然世上只有阿玛好——朱慈烺这个阿玛不算!

    福临就不信了,朱皇帝真有能力将几万到十万人的大军置于北京城下长达几年!

    虽然卫河水道被明军打通,天津卫也变成明军的囤粮之所,但是天津到北京这段的运河可有多处淤积损毁,不加修缮是难以大用的。所以明军的粮食转运成本还是不低的......如果吃饭的大军多达十万,再加上牲口,加上转运的民伕,怎么都是巨大的消耗。

    除了北京坚城之外,在洪兴七年秋天,福临手头又多了一张王牌,就是天下汉奸归心。

    朱皇帝对范文程、孙思克、李率泰、许定国、耿继茂等大汉奸的处分太严酷了,到了凶残的地步,虽然震慑了中州的人心,但同时也有副作用,就是让还没有落入明军之手的大汉奸绝望恐惧。

    其实朱皇帝这么干,也不完全是因为恨汉奸,他要真那么恨汉奸,祖大寿怎么还好好的朱慈烺用酷刑处罚大汉奸,也是为了杀鸡儆猴,震慑人心!

    中州从崇祯初年到现在,连年战乱,兵匪横行,百姓也不得不结寨自保,地方豪强也就应运而生。

    而这些豪强的中坚力量,又大多参与过反对大明王朝统治的各种斗争的——真要坚定拥护大明的豪强,早就跑去南朝当功臣了。

    所以朱慈烺要迅速在中州建立地方政权、检查土地,并且将一部分土地用于奖励功臣和战士,很有可能会惹恼这些小豪强。如果现在不能表现得凶残一点,真要乱起来,麻烦就更大了。

    而围绕中州的土地起来的矛盾,同时又促使一批不大的汉奸,也都团结在福临这个“二环内皇帝”的周围了。

    因此这些日子传到福临耳朵里面的好消息也就多了起来......

    正在煤山堡垒上看着一棵曾经出现在他的噩梦中的歪脖子老槐树发愣的福临回头一看,来人是“小学士”索尼。

    福临不是皇帝了,手底下的人当然都得降级。索尼挺大一大学士就给改成了“少学士”,俗称小学士——听着有点像小学毕业时发的学位。

    “索尼,”福临收起满腹的心思,露出了一点笑颜,“又有谁来北京投靠咱们了”

    “尚可喜来了!”索尼道,“他带着一万五千精兵和五万多家眷,从山西开过来了,还带来了几十万斤的解州盐、几万石山西小米、数万匹大牲口。”

    尚可喜因为在碣石山之战中站队正确,所以被封在了平阳府,因而不在明军的第一波打击范围之内。不过看到耿继茂、范文程的下场,他也不敢继续留在平阳了,而是带着部队逃跑到了北京城投靠福临了。微书吧

    “好好!”福临笑着,“又多了一万五千精兵,守住北京城的把握就又多了几分。”

    “还有呢!”索尼接着又说,“耿仲明和孔廷训二人也带着一些旧部从大同过来了......两人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有一千多人,虽然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兵,但是个个都上过杀阵,和明朝有血海深仇。”

    耿仲明和孔廷训在碣石山之战中站错了队,所以失去了藩王的位子。不过多铎也没杀了他们,而是将他们交给济尔哈朗看管。即位的耿继茂和范文程则派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兵去大同府护卫他们。

    “果是忠臣!”福临点点头,“我大清名号虽然不存,但只要有这样的忠臣在,就必能复兴!草原上有消息吗济尔哈朗和常阿代什么时候能到”

    相比尚可喜、耿仲明、孔廷训三个大汉奸,福临更希望得到老满洲和草原蒙古的支持。

    因为他需要老满洲和草原蒙古的骑兵去袭扰明军的后方,而且他也不能困守北京这座孤城,要不然多尔衮留下的粮食再多,也有吃完的时候。

    必须有人守住北京附近的燕山山脉中的据点,比如怀来卫、延庆州、居庸关、渤海所、潮河所、白羊口这些地方,以便分散明军的实力。

    同时也方便福临在北京城被攻破时突围逃走。

    “草原上......暂时没有消息。”索尼刚才还溢满喜色的面孔,已经变得有点僵硬了,“至于济尔哈朗和常阿代,则派人送来了奏章......”

    说着话,两个信封已经拿在索尼手上了。

    福临看见信封,脸色也一下放沉了。

    这不是奏本!

    “朕不看!”福临说,“你说吧!”

    “常阿代说,他将率领太原府的精兵进驻宣府,为北京之强援。”索尼道,“济尔哈朗说,大同府有他守着,当可固若金汤......另外,他还派人去土默川修缮城池,招抚民众,为陛下移驻做准备......”

    “混账!”福临脸色铁青,“济尔哈朗这条老狐狸是自己想去土默川避难吧”

    其实济尔哈朗和常阿代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他们都派精兵支援多铎,打了得胜淀之战,全都损失惨重。

    索尼低声说:“皇上,奴才听到一些传闻......”

    “说!”

    “如果陛下不去归化,明朝皇帝要封济尔哈朗当归化郡公,土默川宣抚使......”

    “济尔哈朗罪该万死!”福临声音颤抖,两眼冒火,抬头就往西看,也不知道是不是想一看千里之外济尔哈朗的嘴脸了,结果济尔哈朗没瞧见,却看见一棵歪脖子老槐树了。

    “来人呐!”福临大喊一声。

    索尼当时就给吓着了,扑通就给福临跪了,“不可啊!皇上,现在可不是讨伐济尔哈朗的时候......”

    福临瞪了索尼一眼:“谁要去讨伐济尔哈朗”他抬手一指那棵歪脖子老槐树,“快找人把煤山上的歪脖子树都给朕砍了!”



第879章 辫子太油(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金王,安东大都护,金多多......嗨,就这样了,多尼动手吧!”

    多铎现在终于决定要当金多多了,名字挺好,喜庆吉祥。多铎已经找人算过命了,他五行缺金,所以才越过越穷,现在改了金姓,又改名多多,那是一定能发的。

    “阿玛,真的要割”多尼手里拿着一把匕首,看着自己的老子,有点下不去手的意思。

    “割啊!”多铎瞪了儿子一眼,“磨蹭什么呀割个辫子,又不是割脑袋。”

    原来多铎要儿子帮着割掉的是自己的辫子,辫子不能留啊!要留着辫子,那脑袋就得搬家了。

    多铎又道:“而且我的辫子太油,总是粘灰,要不就得天天洗,太麻烦,还是割了干净。”说完他又看了看周围一圈满洲将领,“你们说呢你们的辫子油不油啊”

    “油啊!就跟抹了猪油一样......”

    “割了好,割了干净,奴才早就想割了!”

    “对,对,后脑勺拖根辫子太不方便,总是钩到东西,还是割好!”

    “王爷说的是啊,奴才也觉得留辫子不好......”

    多铎笑了笑,“既然如此,那本王先来......多尼,动手吧!”

    “嗻!”多尼被众人一说,也觉得自己的大辫子油油的,一天不洗就有味儿......的确是割了干净。于是也不犹豫,走到多铎身后,手起刀落,就把多铎的辫子给割了,只留下一小撮头发散开耷拉在后脑勺。

    “哈哈,”多铎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果然干净了......好,好,轮到你们了,一个个来吧!今儿大家伙都把辫子割了。割完辫子,再换衣裳......大明天子给咱发衣裳了,以后大家就是蟒袍乌纱了,还要说汉话。都会说吗不会赶紧学去!”

    割辫子,穿汉服,说汉话这三条都是要检查的!衍圣公亲自带检查团来关外查,查好了,多铎才能正式当上安东大都护和金王,这才算是大明的内藩了。

    如果通不过检查,史可法就要来五年平辽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多铎现在根本就拿不出足够的钱粮去支持一场和大明的长期战争。而且和大明打仗太亏了!

    根本抢不到东西,还会被那帮打黑枪的骡子兵反抢,说不定还会有明军从海上登陆来烧杀抢掠......打个三年五载的,不把多铎打死有能让多铎穷死。

    所以在鳌拜带着朱慈烺所赐的一大堆官服、乌纱、辫子盘(装辫子盒子)回来沈阳后,多铎二话不说,就安排了今天这场集体剪辫易服活动。

    没一会儿,一群大清王公大臣模样的家伙,就摇身一变,成了明朝的武官。

    多铎瞅着大家伙的模样,满意的点点头,开口就是汉话了:“好好,看着还真他n的有点像啊!

    还有个事儿,大家伙的满洲姓氏也改了吧!皇上给咱都赐了汉姓,姓爱新觉罗的都改了金,我就是金多多了。”

    “好名字!”

    “好听!”

    “富态......”

    “一定能发的!”

    大家都觉得不错,纷纷挑着大拇哥夸了起来了。

    金多多又对儿子,“多尼,你是金多尼了。”豆豆盒

    “谢阿玛赐名。”多尼不大情愿,但是也没办法啊。

    “不要叫阿玛,”金多多道,“叫父亲大人!”

    “谢父亲大人。”

    金多多接着说:“尼堪,你是金尼堪了。岳乐,你是金岳乐。巴哈纳,你就叫金巴哈纳......四个字儿好像不行啊!”

    “就叫金巴,”巴哈纳道,“两个字,干干净净,也好写。”

    “好,就叫金巴。”金多多又道,鳌拜,你姓瓜尔佳,现在就是关鳌拜了!谭泰,你姓舒穆禄,改姓舒,就叫舒谭泰。冷僧机,你是那拉氏,就叫那僧机吧。图海,你是马佳氏,就是马图海了......何洛会,你是失其氏,姓什么好”
1...288289290291292...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