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这倒是有点出乎意料了,多铎觉得优势在自己这边,他的骑兵更多,而且还占据了地利。所以明军很有可能会挖壕据守......没想到他们居然主动出击了!
他顿了顿,“传令各营,埋锅造饭,准备三天口粮,再准备一顿美餐......现在什么时候”
“寅时三刻!”
“好,卯时三刻,三军饱餐,辰时一刻,各牛录点集!”多铎深吸了口气,道,“再命令各营章京卯时三刻到中军参见!”
“嗻!”
......
史可法也是一宿没睡,因为今天要打得这一仗,直接关系到了东虏的存亡!
如果打好了,从万历年间就开始为祸的东虏,就要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了......也许还能拖延一点时间,拖五年也罢,拖八年也好,最终总是要败亡的。
而他史可法,也将因为这场“得胜淀之战”名垂青史......他低声嘀咕:“得胜淀......好名字啊!”
他的话音刚落,外面就是一阵叮叮当当的盔甲碰撞的声音,然后就看见大帐的帘子被掀开了,一群已经穿上了板甲,腰带上悬挂着刀剑的将军们都迈步走了进来。
将军的打扮都差不多,红色战袄加黑色板甲,头盔也是黑色的——明军的普通士兵,现在都是黑色胸甲加上黑色头盔,有些比较有钱的还会给自己配上臂甲,所以高级军官在战场上的装扮就不怎么引人注目了。
史可法看着众将,关切的问了一句:“都吃了吗”
“吃了!”齐齐
“都吃了!”
“儿郎们也开动了......”
开战之前,当然是饱餐一顿了!
史可法点点头:“好!诸位都知道今日所要承担之责吗”
“知道了!”
“属下知道了!”
“末将已经知道了......”
现在明军的指挥作战其实是通过参谋进行的,史可法这个总督就是动动嘴皮子,戚元弼和孔代亲王领导的总督府参谋团会把各个作战集群(通常是师或团,有时候也会抽调或加强一些部队,有时候会组成新的集群)的作战计划下发到集群参谋部手中,再由集群参军在集群主将的领导下进行布署。如果主将懒得管事儿,丢给下面的参军、参谋基本也坏不了事儿。
不过史可法还是要关照几句。
“高节帅。”他首先点了高杰的名。
“末将在。”
“你是头阵,可不能把东虏的步兵打惨了!”史可法道,“要把他们引出来......李副将率领骑兵迂回能否成功,就看你的了!”
高杰哈哈一笑,摸着自己的大胡子:“末将最善长诈败了......末将带兵多年,对于此道颇有心得啊!”
史可法点点头,心说:就知道你最会打败仗了,看来是错不了的!
“李副将,”史可法又对总督府骑兵副将李元胤道,“八个骑兵营都给你了!能过得胜淀吗”
“总督且放宽心,”李元胤拍着胸脯保证道,“属下的骑兵都打老了仗,最能打苦战混战,地形再复杂也不惧。”
“王总兵(师长现在也被称为总兵),”史可法接着又对王七道,“你是天子侍卫出身,所领之师也是精锐中的精锐......左翼之战关系全军存亡,本帅只信任与你。”
王七早在崇祯十七年就当上师长了,十年来就在师长、团长的位置上起起伏伏,总没办法再进一步——他和朱皇帝关系好也不等于可以逃过末位淘汰!其实王七带兵的水平也不怎么样,的确很难担当起方面之责。
所以总督、提督、军师的位子总也轮不到他......
不过他要是能在今日的决战中建立大功,那么再进一步就没什么问题了!
“请大帅放心!”王七大声道,“左翼有下官在,必定万无一失!”
史可法点点头:“好!”他抱起拳向空中虚敬了一下,“今日一战,关系我大明中兴大业,望诸君奋勇杀敌,以报君恩!”
......
“太祖高皇帝在世......战无不胜!”
“北伐中原,中兴大明!”
卯时一刻,震天的口号开始在明军大营当中响起,整个军营突然就沸腾起来了。
史可法麾下的几万将士,早就盼着这场可以大肆收割军功的决战呢!
北伐之战打到现在,东虏有多少水平,大家都已经有数了,也没有谁再会惧怕敌人。
既然敌人不怎么厉害,那么赚军功的机会就来了——北伐的军功早就标好了价钱,土地、房产、白银、爵位......朱皇帝不怎么搞民族主义的宣传,除了装太祖高皇帝转世,他还是用实实在在的好处去激励作战。
说实话,这北地打下来,多半的实惠都是这群将士的!
作为一个皇帝,朱慈烺对手下还是非常厚道的......
第854章 什么?大清没了! 三(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皇太叔令旨,斩首一级,赏土地50亩!斩首两级,加赏包衣奴才一户......”
清军这边,这个时候已经整队完毕,各个牛录的章京正在宣布赏格。
多铎所部的奖励方式比较随意,不像朱皇帝那边,已经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制度是需要强大的财力做保证的,要不然也实现不了啊!
所以每次打仗之前,都需要发布一下奖励的标准。
而多铎手头没什么钱,当然就发不出奖金,而且也不能给下面的人太多的官爵。官爵没有俸禄,也没实职,那就是空头的,给出去管什么用不过多铎有的是土地!关外人少地多,土地要多少都有。
所以土地一直是多铎奖励部下的标的。
不过,大清国的土地是“皇有的”,授出的只是使用权。土地的使用权只可以继承,不能以继承之外的其他形式转让,而且继承人必须是男性。因为有资格得到授田的人都是可以承担兵役的旗丁!
授给旗丁的土地,只需要缴纳很少的田租,但是得到授田的旗丁本人或是他的儿子必须承担相应的兵役——多铎这里的兵役可不仅是出个人那么简单,还得负担行装、甲械、马匹和一定数量的口粮。
这可是一大笔开销啊!虽然多铎会根据战争规模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自己的财政状况给予下面一定的补助(称行装银),但是十补九不足是肯定的。不足的部分,就得通过经营土地获得了。
而经营土地就需要劳动力了!
所以光给土地,下面的人也没劲儿......没有劳动力啊!开垦50亩土地得费多少气力没有人去劳动,就是一块荒地。
因此多铎给下面的第二个奖励标的就是包衣奴才,或者说是农奴,或者说是佃户。
在多铎这边,包衣奴才和佃户其实是一回事儿......因为多铎为了扩充兵源,放开了招募旗人,只要是自愿出关并且愿意给多太叔当兵的,都是旗人了。所以旗人大爷的成色也不大足了。
而不愿意当兵,也不愿意承担镶绿旗税银和工匠役的(出关的商人和工匠都被划入了镶绿旗),那就只有租种土地了——他们这些人在编制上就是包衣奴才了。
租谁家的土地,就是谁家的包衣,包衣奴才的义务就是纳租,理论上,妻女是不用去伺候主子的......此外,地租多少也不是“主子”说了算,而是多铎的小朝廷规定的,不能太高,要不然没有人愿意出关奴才了。也不能太低,要不然主子就亏了。
另外,包衣奴才不一定是“私有”的,也有“公有”包衣,也就是租种公地,向多铎的官府交租。
总的来说,关外包衣的生活还是过得去的,只是没有自由(除了镶绿,其他的旗人也没自由),“主奴关系”(其实就是承租土地的关系)一旦确立,就只有两种方式可以合法解除,一是死亡(包衣如果还有儿子,那儿子接着当包衣);二是军功晋升。
包衣也可以从军当兵,也可以获得立功。立功之后,也一样能得到土地和包衣。而包衣在得到包衣后,就会被顶替。也就是由自己得到的包衣顶替自己去给主子种地,而自己就是旗人老爷了。
所以一些当了几年包衣,攒下了一点家业,又想再进一步的青壮农民也愿意从军一搏。
因而多铎的军中也有不少包衣战兵。
此外,还有许多包衣奴才在军中充当辎重兵或辅兵的。前者一般是“公有包衣”,出阵可以免租。后者多是老满洲马甲的“私有包衣”,马甲兵的排场大,没有包衣伺候就太累了。
而辎重兵和辅兵有了军功一样可以授田授包衣......即便没有什么大功,只要多铎大军在关内的收益不错,他们也能分到一些财物。
说穿了,大清皇太叔多铎也是个把军队和战争当成买卖来干的“生意人军阀”,要不还能怎么玩
“章京老爷,咱们现在也没打进南蛮子的地盘,要上哪儿去捉包衣奴才”爱读书吧
“章京老爷,皇太叔准备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包衣奴才来”
正准备出战的清军当中已经有人在怀疑多太叔的“偿付能力”了,多太叔有的是土地,但是包衣上哪儿去捉
看现在的情况,好像也打不进明朝的地盘了......
对于这种质疑,多铎早就已经料到了,所以下面的牛录章京现在有话可说。
“你们就放心吧!皇太叔说了,北直隶这里有的是包衣奴才!”
“只要打赢了史可法,把皇上从天津卫捞出来,北直隶还不由着咱们折腾”
北直隶算是要毁完了......现在还有三四万蒙古勇士不知道在哪儿为祸呢!这些人本来是被顺治诳来当炮灰的,可顺治头脑一热自己溜达出北京,被困在了天津卫,同时也把明军都吸引到自己身边了。所以这帮蒙古人就放了羊,没人管了!他们现在正和北直隶的老百姓打仗呢!
不过北直隶的老百姓现在都聚族而居在堡垒一样的村寨当中,蒙古人想要饱掠也不容易,可多铎的正规军要上去,那可就另说了。
“皇太叔万岁!皇太叔万岁,万万岁......”
知道多铎不会当老赖后,整装待发的清军终于被激励起来,开始山呼万岁了。
多铎本人,这个时候则在2000名全副武装的巴牙喇兵的护卫下,穿着一身白色的板甲,骑着一匹肩高超过三尺的棕色的安达卢西亚骏马,出来自家大营的营门,出现在数万名列队整齐的“白色清军”面前。
在碣石山大战后,多铎的权威再一次上升,关外九旗的独立性则进一步下降。而为了进一步弱化九旗的存在感,多铎所部的清军就开始统一服色,以白色作为所部清军军服、旗帜、甲胄的主色调。
看到三军沸腾的模样,多铎松了口气,对左右簇拥的将领们下达命令道:“开始布阵吧!”
因为明军的大队人马正在靠近,所以多铎的军队就不必跑太多路去战场了。
战场就摆在了多铎的大营门外!
多铎所布的阵型非常简单,他手下“十衙”步军中的“九衙”,约21600余人,以牛录横阵为基础,摆出了前后两列的大横阵。
两列大横阵分别40个和32个牛录横阵拼在一起组成,每个牛录横阵展开后的正面都是百步左右,牛录横阵之间还留出一定的空间。所以前阵的40个牛录横阵完全展开后就形成了大约5500步的正面。
在两个大横阵的侧翼,则摆放了许多辎重车辆,以防止明军火枪骑兵的迂回。
两个大横阵的前方,则是8个野战乌真超哈牛录,一共96门3磅炮一字排开,火力还是非常生猛的!
多铎的骑兵,包括所有的骁骑兵(就是传统的八旗马甲)和前锋营骑兵,以及多铎自己的巴牙喇兵(其实也是传统骑兵)都摆在大阵后方和大营之前的开阔区域。
“辎重包衣兵”则都留守大营,替多铎看家。而“辅助包衣兵”则跟随在自己的主子(骁骑兵和巴牙喇兵)身边。
另外,还有一个步军衙门所属的8个牛录在得胜淀中埋伏,以防止明军从得胜淀进行迂回。
所以实际出战的清军人数,多达六万六千之多!
而一开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明军,却不到两万......这是怎么回事
第855章 什么?大清国没了! 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怎么那么少看着还不到两万人。
火炮也少,只有区区二十几门!
好像也没什么骑兵,清一色的都是步兵方阵......
难道就要胜利了
这幸福来得也太快了吧
看见三十二个明军的步兵方阵(都是营方阵)在距离自家阵前三里左右的空地上缓缓展开,也列出两个大横队(每个横队都有16个方阵组成)的时候,清军这边的将士心里面都快乐开了花了。
他们原本以为明军的人数比自己多,没想到才这么点人,这下可好了,总算能大获全胜了!
多铎站则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望台上,举着望远镜在往明军的阵后张望。不过看不大清楚,因为现在正是太阳逐渐升起的时候,而明军背光,清军则正对着太阳。所以看不太清明军后方有没有大军开进激起的烟尘。
不过多铎还是不会相信明军只有这么点数目的,他转身从高台上下来,尼堪和岳乐两人就在高台下等着。
看见多铎下来,尼堪就大声提出建议道:“皇太叔,南蛮子一定有后阵,现在应该没有到齐,这是咱们的机会,不如先攻他一阵,给南蛮子一个下马威!”
多铎又瞧了眼岳乐,岳乐道:“皇太叔,南军善于筑垒,咱们可不能给南军筑垒的时间,要不然就难打了!”
多铎皱眉:“岳乐,你认为南军可能用咱们面前的32阵步军掩护后队在筑垒”
“可能性很大!”岳乐说,“我军利于速战,南军利于持久......如果让他们完成筑垒,我军就会陷于进退两难之间了。”
多铎点点头。筑垒相持对他而言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他的军队半数是步军,不是说走就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