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清末英雄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哈哈,阴华。”杨锐大人物般的笑道,“不,应该叫你张大人了。”
张榕现在已经是满清的武馆了,叫做什么什么参领,反正官已经到了四品,牛的很。本来的官没有这么大,后面增祺在日俄奉天战事结束被朝廷免了盛京将军的之前,帮他说了不说好话,庆亲王那边按照标价买了个参领,最后李莲英那边找机会,向慈禧说了说这个“自家孩子”在辽东的“功绩”,如此三管齐下张榕的官立即就升了上去,而齐清源只弄了个破管带当,不过这也没什么,满清的官也当不了多久了。
张榕见杨锐叫他大人,急得立马就要跪下起誓,杨锐赶忙上前把他从扶起来,笑道:“阴华莫要如此,我可是说着玩的,你可不要当真啊。”
张榕见杨锐认真,这才松了口气,初为朝廷命官,他还是有些兴奋的,但是一入官场,年轻人的棱角对于官场的旧习就未必看的习惯了。其实在杨锐看来,象他这样的纯真少年,被革命吸引之后可靠性还是很强的,最少他的家世让他不会被名利所惑,同时他入了清营,几年之内革命之志是不会变的,当然,若是有个十年八年,意志一旦消磨,那情况就不同了。
“现在官面上情况怎样?增祺被免。新来的廷杰如何?”杨锐问道。
“廷杰他只是个点头翁,京里面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根本就抵不住日本人。听宫里面说。好像要把户部尚书赵尔巽调过来任盛京将军。”张榕的汉旗出身,家族的关系多在京里,所以一入官场消息灵通的很。
“赵尔迅?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杨锐问道。
“此人汉军正蓝旗,是御史出身,以前还弹劾过左宗棠,风骨颇佳。在任户部尚书前,是湖南巡抚。虽然是旧式人物,但崇尚新学,而据闻官声也是很好的。”张榕把此人的大致的事情都打听了一下。
“御史,那就是清流一系了。还通新学。怕是不好对付啊。”清流是不好对付的,杨锐不由的担忧起来,增祺要不是俄国人日本人拆台也下不去的,这个草包多好,只要给钱就行。“还是等他人来了之后再看吧。”杨锐说道。“现在你那么的事情如何?还有日本人,听说最近开始有点凶了?”
“团练都已经在办了,辽东办的不错,就是辽西那边已经有很多保险队,进展的不好。”张榕捡了最要紧的先说,“煤矿也在清理,俄国人撤退之前把所有的机器都捣毁了。矿井里面还灌满了水,我们抽了好几天才抽完。”
“俄国人是这副德行,以前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撤退的。”杨锐并不是把抚顺煤矿什么时候开工当回事,特别是现在日本人占着铁路,挖出煤也运不出去。“你还是说说日本人最近都在干什么吧。”
“日本人正在辽东各地四处探查。道路、河流、树林、矿产、人丁都在调查之列,辽东山林这边还好,辽阳等地每村都有村牌,记上该村户口若干,能住士兵若干。传染病有无、水源水质,林林总总,极为精细。”张榕说到这,还是有些惊惧,问道:“先生,这日本人不会把奉天并到日本吧?”
听到他这样说,杨锐倒是奇怪了,问道:“这是你猜的还是有人这样说的?”
“有人这样说,我看日本人探查的这么细,用心极为不轨。”
“不会的。朝鲜就是那样他都还没有吞掉,何况奉天。不过,”杨锐回头对着陈广寿道:“把这个谣言记下来,回头编一编再发出去。”陈广寿忙的记下。
“可日本人……”之前没有说到日本人还好,现在说起来张榕便义愤填胸了。“现日本人为使众人不去营口而去大连,限制华人坐车,到营口每日只发票百张,可……可日本人却是把票全扔在地上,看华人争抢为乐,轻侮之极。实在是……”(注1)
张榕说的激愤,杨锐脑子立马能想象出狗日的看着中国人趴地抢票的狼狈场面,不过,他只是舒了口气,然后道:“阴华,这就是中国啊。大东沟五十五万件木料也是被日本人当作俄国人的收去了。两百多万两说没有就没有,最后几经交涉,日本给钱钱还不及百分之一,商人再求,日本说什么,他们说‘你们都是亡国之民,能活着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商人无法,只好如此。满清之下的中国就是这个样子,俄国人走了,日本人来了,全都不是好东西。”(注2)
杨锐说完看着张榕还是气氛,又道,“我们反清就是不要让华人狗趴在地上抢票,不让华人的货物莫名的被没收,不如洋人在我们这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要实现这些就先要把满清推翻,我们的任务很重,你在清营那边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日后一待革命,举国响应的时候,东北便可以趁机起事。”
杨锐适时的思想教育让张榕革命意志更坚,他重重的点头道,“先生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的保护自己,留待有用之身以待革命功成。”
杨锐见他如此,当下欣慰的点点头,然后让让人送他出去,但关上门只一转身,就一脚把放茶盏的桌子给踢飞,骂道:“草泥马的小日本!”再一手把椅子抓起,甩到了墙角,又骂道:“的小日本!”再抽出前次激战缴获的日本太刀,开始乱劈,每一劈都是一骂。陈广寿待送人回来见杨锐发疯,也不见怪,忙站在门口警戒。
接下来的几日。杨锐都处于一种亢奋之中,之前他一直在军营之中,看到队伍越来越多,神情振奋。而来到通化之后,又见到工厂基本建成,兵工厂也有了谱,心中不免得意。可是现在一听张榕所说,又感觉自己做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微不足道,于是他不由的奋发起来,只想着怎么才能早日革命成功,早日让新中国站起来。早前极为关注的日俄海战也置之不理,印度的淘金行动和伦敦的收益也只是看了几个数字就扔一边,他现在脑子里一直在想革命是不是能早一些发动。白纸上把复兴会自身的各项数据写下来,可写完再盘算,又不得不把计划都划了,重新再想。
虽然现在复兴会看上去风光无限,但是实力虚的很。占一两省之地还好,枪够用数、钱够用、人够狗,但是一旦铺开就是杯水车薪了,特别是军官、文官还有技术人员完全不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什么都可以买,人才买不了。几日的思索只让杨锐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想通之后。他便开始起草教育会的扩大计划了。
杨锐在屋子里发疯的时候,杜亚泉倒是没有来,不过,这一天的下午他却是来了,看着房门还是关着,杜亚泉道:“竟成还是没好吗?”
“嗯。”陈广寿无奈的摇摇头。他只感觉先生似乎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容易动怒,以前在沪上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在南非极少,只有太炎和蔚丹被抓的时候发过怒。可到了东北,就时不时的要发发火,不过危害倒不大,都是闷在屋子里砸东西。
“哎!”杜亚泉拍拍大腿,真不知道怎么好,“你回头等竟成不生气的时候,告诉他华封先生回来了,现在就是……”
杜亚泉话还没有说完,屋子里就传来杨锐平均的声音,“是秋帆兄吗?华封先生回来了吗?”
杜亚泉很是错愕,他询问式的看了陈广寿一眼,见他点头,才推门进屋,道:“是啊,华封先生上午就到了,他听说你就在二道江,很是高兴,就要说来见,我怕……”
杜亚泉说到这才发现屋子里一片狼藉,一把没有入鞘的日本太刀就放在杨锐手边,地上全是一些碎木头和碎瓷片,他从来没有见过杨锐不正常的样子,很是吃惊。
杨锐见他吃惊,倒是先把那日本刀入了鞘,然后起身笑道:“天下不平事太多,听闻之后气氛无处发泄,只好拿些家具瓷碗出气了。哎,家不好当、反不好造啊!”
杜亚泉听着一愣,不过瞬间还是明白了杨锐的意思,当下整衣正色道:“竟成忧国忧民,实是为我辈之楷模。”说罢就是一礼。
杨锐见他没有把自己当神经病,反而郑重其事,正要说话又是摇头,“哎。不说了,不说了。说了不但忧心,更是伤心,还是先做能做的吧。”
徐华封自从去年四月赴美、再赴德、再回国,算是整个地球绕了一圈,那时到了德国和莱茵金属签完合同,便是忙开了,最紧要的是合成氨要选设备、开工厂——德国工业发展,冶炼技术先进,把合成氨放在德国实验要买什么零件,换什么设备、几天、十几天最多一个月就能办妥,若是在中国,即便是沪上买个零件也要等几个月甚至更久。除去合成氨,磺胺、柴油机(或者叫热球机)、以及冶炼技术、机器加工技术也是考察的重点,这次徐华封回来,前三项都已经有成果了,至于其他,则留下钟观光和他的侄子、徐建寅的小儿子徐尚武两人主持,一人负责化学、一人负责格物。
杨锐一见到徐华封便感觉他老了不少,不由的作了个大揖道:“华封先生辛苦了!”
徐华封在德国水土不服,同时还要负责各个项目的研发跟进,着实累了一把。不过,事情都是做成了,也算是值得了。他看到杨锐精神还是很振奋的,朗声笑道:“哎。我每日在西洋可是吃的好、睡的香,那像你们在山沟沟里辛苦啊。”他举着手道,“这通化新城之前可是一片滩涂,能有今日的规模,你们功不可没啊。”
徐华封这话把所有人都夸了一遍,众人都是笑。只待几人坐下,杨锐才道:“宪鬯可好?”
钟观光的病杜亚泉也是知道的。闻言也看着徐华封,徐华封笑道:“好,很好!他这病可是急出来的,当时工厂初建。德国人见我们不肯招募德国工人,只用自己带去的学生,就天天在工厂门口闹事,这时起他的病就开始发作,而后到机器安装之后,运转很是不稳,氨水出来极少,他又是急出血来了。”说到这,徐华封感叹了一句,“宪鬯的性子太急、做事又细。所思所想甚多,有的时候半夜都拉着学生去开工,他这样不病也要弄出病来。”
徐华封只是感慨,杜亚泉不解道:“那现在宪鬯好了么?”
“好了。以后他只要不急,那就没事。当日在洋人医馆。一听到试运转成功,他就从医馆里逃出来了,哈哈……”说到这徐华封抚着胡子笑了起来,似乎想起当日成功之时的情形。
徐华封所说让杨锐松了口气,不过他还是不放心,一开始在科学仪器管研发味精的时候,他就知道钟观光是个不要命的。做事不急,但是性子太急,做研发可是比干革命还难的事情,他这样迟早还是会出事的,想到这,杨锐道:“我会给他写信的!他那边要有个人管着。不然身体还是会垮。”
徐华封点点头,他也是知道钟观光那个性子就是那样,不过现在德国那边进行的项目都是格物类的,钟观光每日都在柏林大学学习,怕是能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了。
“昨日献庭兄说即使合成氨成了。由氨再造硝酸怕也是很难,可没有硝酸,那火药怕是……”说完人事,待众人走开之后,杨锐不由的的说起了那一日的担心,化学书上面可没有说这个怎么弄,他很担心这个时代还没有氨合成硝酸技术。
“竟成不必担心。氨合成硝酸之法,德人奥斯特瓦尔德已经解决了。早几年就已经申请了专利。”徐华封说道。“只是……这专利一直在德人手上,我不好前去商谈购买一事,只是按照他所说的办法实验过。该法能产稀硝酸,再脱水即可为浓硝酸。”
徐华封一句话就把杨锐的担心给解决了,他笑道:“好啊!我们在山里面生产,不必要什么专利,就是要买的话……”杨锐不由的想到了德国一战战败,既然战败就不要买了,直接用好了。“不买了,我们自己造着用。”
合成氨项目商业价值巨大,若是再配上杨锐之前说的侯氏制碱法,那将对全世界的洋碱市场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即使不生产烧碱,只生产硝酸,那么也要比用硝石硫酸法便宜的多。合成氨除了研发、设备的投资,唯一需要的原料只是焦炭、水以及空气,成本极为廉价。
杨锐的意思徐华封明白了,即这个技术先不商用。他想了想说道,“若是这样,那我们就要先买进大批的铂,还有……”说到这徐华封倒是停住了,研发合成氨他在做,可是研发完成之后干什么他就不了解了,现在听杨锐说不用于商业,要秘密生产,可要秘密生产,那,“稀硝酸可有氨合成,但是要脱水成浓硝酸,怕是要再见一个硫酸厂了,或是……”
思考了片刻,徐华封还是摇头道:“还是建硫酸厂吧。不过采购原料怕是会被外人所知。”七道沟的铁矿不是硫铁矿,硫酸的原料只能是用硫磺了。
徐华封一说,杨锐也是沉思起来,“也未必要外购,长白山本就是火山,硫磺不少,现在的黑火药用的硫磺就是本地的。我们只要建硫酸厂即可。”
事情看起来已经解决了,需要的无非是要多建设一个硫酸厂而已。杨锐对此很满意,只不过徐华封一直是在思考着什么,一会他道:“竟成,这合成氨可是未必只能用在军工之上,现在我们的设备转化率可以达到一成,如此廉价的氨其实是可以用于耕作的?西洋现在制氨都是用电击法,氨价太贵,百姓用不起啊。”
合成氨对于农业的意义杨锐是知道的,后世稻子亩产千斤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水田亩产四五百斤、旱田亩产二三百斤便是极限了,这里面除了种子、农药的关系,氮磷钾之中的氮最为要紧。若是大规模的制造氮肥,那中国的农业产值的增长将极为恐怖,不过,这个东西杨锐是另有用途的。
“华封先生。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自罪。一旦合成氨被外界所知,那不要说我们这些人守不住它,便是满清朝廷怕是也守它不住,现在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先生产火药,同时一边再改进工艺,他日待革命成功,我们将建成百上千个合成氨厂,你看如何?”杨锐不好跟他解释这个东西用处,只能这样说了。
徐华封之前不敢问奥斯特瓦尔德购买氨合成硝酸的专利,就是怕奥斯特瓦尔德会根据这个推断出他已经有成熟的合成氨工艺。当然,一般的洋人是不会相信中国人能研究出这种高精尖的技术的,但是万一呢?徐华封阅历颇丰、处事也很老练,所以只敢根据公开的资料暗中研究。
“那磺胺呢?”徐华封又问道另外一个军国利器,他完全知道这个东西的意义。
“磺胺啊?”杨锐皱眉道。“这个时候也封存自用吧。”
听到杨锐又是封存,徐华封大急,“竟成,这可是救命之物,一旦封存可是……”徐华封实在是说不出什么词语来,最后只道:“可是有干天和啊!”
“华封先生,我的封存的意思是暂时不对外使用。而不是说以后永远不用。”杨锐知道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却是有仁人之心,特别是像徐华封这种一直专注于技术的人,更是单纯。
“那为何现在不能对外使用?即便是为了赚钱,那也可把售价提升啊,洋人若是威胁咱们,那我们可以不售予该国。甚至,我们在山林里偷偷的造,运到沪上再发卖,这样不行吗?”徐华封还是不解。
徐华封说的在理,但是杨锐还是摇头。“华封先生,磺胺一旦售出,那洋人会不会仿制?”
徐华封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不过他道:“那即使是以后发卖,洋人也会仿制啊?”
“是。我知道,洋人只要看了好东西都会仿制的。磺胺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只要明白其成分,要造不难。”杨锐这个事情可是考虑很久了,不说到这个他是不想细说原委的,“但是,若是我们选择一个洋人即使仿制也来不及的时候呢?比如,等欧洲大战之时,开战之前我们大规模建厂,战事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开始发卖,这样即使洋人要仿制怕也是来不及,那时候战场上等着要救命,而只有我们大量有货,那即使洋人仿制也不是不怕。等大战之后,我们钱挣到手了,便可以把它的价格降下来,如此,即挣到了钱为国所用,又能普惠众生。”
杨锐说的掷地有声,但是徐华封在欧洲虽然了解欧洲大战,但还是摇头,现代商业思想和儒家之下道德观念格格不入,特别是杨锐大发战争财做法在他看来是趁火打劫。他道:“竟成、你准备在欧洲大战时挣多少钱啊?”
杨锐没有感觉到他的失望,他只在想一战到底能捞多少钱,记得当时日本可是挣了十亿,“若是中国做的好,能有二十亿吧。”
“什么?”徐华封不明白杨锐说的单位。
“二十万万。”杨锐按照现在的单位说道,又加了一句,“这是一切都顺利的情况下,我想最少要有十五万万吧。”
徐华封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胡子都捏断两根,“能有这么多?”
“会有的。生铁、商船、炸药、磺胺,还有猪鬃、桐油、矿砂。加起来会有的。”杨锐扳着指头算到,“以前赔出去的钱,就靠这次收回来,还有以后修铁路、办学校、开工厂、修水利等等等等,一切的钱都在这里,所以合成氨和磺胺在欧洲开战前绝不能外泄。”
“可要是欧洲大战没有呢?”徐华封刚才激动了一下,现在冷静下来发现杨锐的二十万万都是建立在欧洲大战的基础上。
“会有的。华封先生,会有的。”杨锐看着他,不由的笑了起来。
ps:
注1:事情真实存在,来自于盛京将军赵尔巽的谈话
注2:事情真实存在,日本官员的原句是:尔等皆亡国之民,得保尔躯命巳属望外,乃复晓晓渎费请,何不自量如此。
.全部章节





清末英雄 第三十章 违背任务罪(前章 序列错误)
. .
杨锐说的很肯定,其实他能肯定的只是一战一定会爆发,现在的摩洛哥危机就是征兆,难以肯定就是革命是不是真的能成功,而且对于日本在一战中的收益,他只凭借记忆认为日本挣了十亿,其实是不止的,整个一战日本不但还掉了之前欠的三亿外债,同时对外债权增加到了十七亿之多,这样算起来日本在一战挣了二十亿。.不过日本能挣二十亿,中国却是未必能,排除工业化基础、工人规模等因素之外,关键是要看日本同意不同意中国挣钱,毕竟中国把商品高价卖给英法,和中国把商品低价卖给日本,再由日本高价转卖给英法是两回事,到时候是哪一种结果就看复兴会能做到哪一步了。
对于近代的中日关系而言,是中国的血肉养育了日本这头怪兽,明治维新只是让日本有了工业化的萌芽,马关赔款让日本的工业化有了雏形,而后的一战中借着转手高价倒卖中国物资和抢占欧洲退出后的中国市场,让日本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可中国要是忽然崛起了,那第一个要冲出来阻拦的便是日本,一战之时中日必有一战,要么复兴会象袁世凯一般,接受二十一条,要么双方打一战:中国赢了,日本崛起之势被打断,从此没落;日本赢了,历史按照原来那样发展。
当然,杨锐毕竟不是一个历史研究者,他不可能想到这么深的地方,他现在所想的是革命如何才能尽早成功,同时在怎么样在技术上为一战做好准备。他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是徐华封还是神情严肃,中国从来就没有说道理的习惯,只有讲人情的传统。杨锐的为国之谋虽然无可指责,但有良药而不祛病,与天理良心相悖。
杨锐在和徐华封商谈后的次日,陈广寿把一封紧急电报送了过来。杨锐只看到“范蠡”二字就吃了一惊,再细看内容,才松了一口气。范蠡其实是一个代号,本身是民间几大财神之一。但在复兴会其代表的就是关东银行的张坤。
“给小徐……不要,给秋帆……也不行,还是给含章发报吧,让他最好能拜访一下美国驻沪总领事,说一下关东银行是通化铁路公司的关联银行,让美国人施加些压力,争取早日把人放出来。”杨锐交代道。当初王季同、蔡元培的复兴会会员身份暴露,自己可是欠虞辉祖一个交代的。
杨锐的电报发往虞辉祖处,只不过此时的虞辉祖还在生气。王季同出事的第二天,虞辉祖除了去医院看望众人之外。就一直闭门谢客。他只觉得自己被欺瞒了,杨锐、王季同、钟观光等人根本不相信自己,甚至阿德知道的都比他早。虽然出事的当天上午,王季同向他坦言了一切,但是他更希望的是杨锐亲自向他解释说明。而杨锐,身在东北,顶着座山雕王启年的名头,辽东各处都挂着通缉画像,在没有彻底清除这个影响之前,出东北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虞辉祖不理公事。天天自娱自乐了。
“含章还是不见客嘛?”蔡元培问道。当初前面一排就他毫发无伤,弄得一回去黄仲玉就把他抱着痛哭了一场,现在王季同养伤,沪上的事情都是他在管着。
“是的。我敲了门还是不开,和上回是一样的。”穆湘瑶说道。
“那我要亲自去了。”蔡元培接过电报起身,便要出门。
“先生。怕是不行吧。他那个门房阿贵说过了。说是除了竟成先生和宪鬯先先生,谁也不给开门。”穆湘瑶虞府可是去了不少次,但是每次都是不让进,门房电报也不收,塞进去也扔出来。
蔡元培也才想到这个。不过现在安东出了事情,他可是知道这个范蠡的重要性的。“就是爬我也要爬进去,走吧。”
虞辉祖的府邸也是和其他有钱人一样,建在法租界宝昌路上,蔡元培到了门口照样被门房拦着,里面只说老爷不见客,蔡元培灵机一动,说自己就是杨竟成,门房请示之后便开了小门把他迎了进去,虞辉祖已经在在客厅等着了,不过他一见是蔡元培,脸色立马是变了,不悦道,“孑民,你为人师者,怎么也学小瘪三一样哄人。”
蔡元培早就猜到会被他骂一顿,毫不在意的道:“只要能见到含章兄,再怎么小瘪三,我蔡元培能认了。”
虞辉祖见他如此,又怒的把端着的茶盏重重的放到了桌子上,蔡元培不惊不怒,直接坐下,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张报纸来,“含章兄,看看这个是谁?”
虞辉祖瞪了他一眼,只待接过,一看便是吓了一跳,这是一个头戴俄国大毡帽的华人,长发遮脸、胡子拉碴,很是凶恶,但眉目间长的和杨锐有些相像,他又再看旁边,上书:辽东巨寇王启年,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十恶不赦,赏白银万两缉拿归案,若有匿藏,罪同……
1...134135136137138...6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