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他抄一首纳兰容若的精品词,本意是要打消雍治天子的揣测,顾虑。并不是要装一个深情的款儿。那不是他的风格!然而,饮水词的威力,似乎超出他的想象!
纪兴生缓了缓自己的情绪,再问道:“那么,天子现在未赐婚,子玉你打算怎么办?”
贾环想一想,如实相告,道:“我想请方宗师主持我和林妹妹的婚礼。我已经去信到金陵。”
纪兴生一听就懂,但是,他并不赞同贾环的想法,教导道:“你太急躁了!林侄女才十五岁,你还可以等几年。方宗师作为文坛盟主,还差了点份量。
这桩婚事,非得天子赐婚不可!否则,你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唯有皇权,才能突破礼法的禁锢,世俗的目光。将你和林侄女的婚事变成一桩美谈、逸事!”
贾环轻轻的叹一口气,诚恳的道:“纪叔父,我等不起!”
他当然知道纪侍郎的话是对的。任何法律、法规,都是可以有特例存在的。何况,大周律?比如,一夫一妻制度下,建国之后,有开国元勋,有娥皇女英的故事,当时传为美谈!
他为什么不能做一个例外?武则天之前,谁能想到女子能当皇帝?天后是如何称孤道寡的?
所以,他想是请天子赐婚,迎娶黛玉!以皇权打破礼法,法律的制约。这是一个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然而,雍治天子不用想了。他肯定不会赐婚。而林妹妹的年纪,等不起了。
纪兴生叫贾环将厢房门口候着的小厮离得远远的,这才压低声音道:“子玉,自洛皇子后,宫中已经有三年没有听到新生儿的哭声,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洛皇子,就是贾皇子之后出生的两名皇子之一。是雍治天子最小的孩子。
贾环微怔。这话太推心置腹了!他要是转头去举报,信不信纪家会被抄家?
他和纪兴生的关系,没到这份上的。然而,纪兴生还是和他谈的如此透彻!
纪兴生看看发愣的贾环,沾上茶水,轻轻的在高几上写了一个“五”字。然后,手指用力的一戳!意思很明显,最多五年,雍治天子必然驾崩!
三年前,雍治天子四十三四岁。这个年纪,有新生儿出生很正常。而没有,这说明天子的身体,已经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再结合,天子在西苑肆意的享乐;听闻永昌公主还在时时进献美女。这就不难得出结论。
剩下的话,就不用再说了。以贾环的手段,换一个皇帝,难道还不能求一封赐婚的圣旨?这本来就不是很难的事情!
贾环的脑子中在高速的运转,权衡,然后在几秒钟之内,下定决定。起身,作揖行礼,真诚的道:“谢纪叔父点醒。我险些自误!”
他请求方宗师主持婚礼,确实急躁了些。他当时是在巨大的失望情绪下,启动备用方案,安抚他和林妹妹。人不能没了希望。然而,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是请皇帝赐婚,最合适。
纪侍郎谈的是非常透彻的。令人豁然开朗!他当知道如何抉择!林妹妹那里,他要再去解释。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日后没有麻烦的长相厮守。
纪兴生伸手虚扶,畅快的一笑,道:“哈哈,孺子可教。不过,你也别忙着谢我,我等会还有事情要和你说。方宗师那里,我会去信,表明我的态度,请他不要同意你的请求。另外,蔡伯宗、汤元放那里,我会去解释。”
翰林侍讲学士、周仁宗实录的常务副总裁官蔡宜,吏部文选司郎中汤奇,再加纪兴生,是林如海的至交好友。
贾环再拱手一礼,道谢道:“谢纪叔父。纪叔父请讲。”
贾环下了决定,对迎娶黛玉的方案做出修正,心中反而轻松起来。请方先生主婚,这个备用方案,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麻烦。不如皇帝赐婚,一劳永逸。
最多再等五年!
贾环对雍治天子的死期本来就有一个大致的预判:他认为是十年左右。有些事情,不在于他想不想得到。而是,多一个人的支持,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判断、感受。何况是份量很重的高官的态度?
纪兴生的态度,让贾环感受到一股暖流、清风。同时,亦敏锐的意识到他和黛玉的感情,在舆论场中,将会发生转变:从抵触,变成惋惜。
这不同于纪小娘子的看法。一个尚书的态度,将会影响到很多人。而国朝的事情,向来是官场风气引导社会风气。这叫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这个人情,他要认。当然,也有那首词的功劳。
纪兴生笑呵呵的做个手势,叫贾环落座。
贾环依言坐下来。心里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时至今日,被雍治天子拒绝赐婚后,他真正的才感觉到心里的情绪缓过来,才感受到凛冬将去,春天温暖的阳光,落在他心头。
当然,溜猴的事,还得做!看看,到底谁耍谁?
…
…
纪兴生还没开口,这时,贾政带着小厮出现在门口,笑呵呵的走进来,“子初兄,让你久等了。犬子在东庄镇上酿酒,名太禧白。我府中正备着,今日一醉方休。”
纪兴生,贾环起身。纪兴生笑道:“正当如此。”寒暄几句,纪兴生道:“正和子玉说着,正好存周兄来了,我正好说出来。家兄有一子,年方19,在京中,准备参加今年的春闱。我想为他求娶贵府三姑娘,不知道存周兄意下如何?当然,并非今日就要定下来,只是有这么个意愿。”
纪家是政治世家。纪兴生的父亲,大伯,都曾是朝廷重臣。纪兴生的的父亲官至宰辅,文华殿大学士。而19岁的举人,出自福建这样的科举强省,可谓少年英才。必然是纪家下一代的家主。
贾政刚想点头。心里似乎想起什么,看向贾环。
纪兴生微微一笑,喝着茶。京中早有传闻:贾环执掌贾府。要求娶贾氏女,肯定要问一问贾环的意见。他不同意,什么都白搭。
贾环一声苦笑。
宰辅手段啊!
朝堂中,除开军机处的三位大学士。要分成几派。数位重臣。比如山长就是朝堂重臣。
而纪侍郎,虽然是排名靠后的工部侍郎,掌部事,但纪家在朝堂树大根深,乃是闽人领袖,自成一派。纪家的势力如何呢?晋王、楚王的夺嫡之争,他都可以不表态,不站队。换言之,不管谁当皇帝,都得倚重他。
所以,朝堂之中,最想进军机处的,大概是楚王党的干将,刑部尚书白璋。但,最有希望的,却是纪兴生。阻碍他进入军机处的,只有资历!
这才是真正的储相啊!
…
…
贾环心里要领纪兴生的人情,但若说纪兴生在算计他,随后提出为侄儿求娶探春,这倒不是。
第一,纪兴生的话,讲的非常大胆。贾环要是不满的话,找天子实名举报,纪家被抄家的概率高达九成。
没有谁,会用这样的方式去算计。
第二,纪兴生为其侄儿的求娶,话说的很温和。其实,古代的婚姻,正常情况下,都不是三言两语,就仓促的定下来。双方有个意向,先谈着。
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
没定下来之前,双方觉得不合适,还可以回绝。与现代的区别在于,谈婚嫁的双方,是男女双方的父母在谈,不是当事人。所以叫做包办婚姻!
贾环认为纪兴生这是宰辅手段。原因有两点。
第一,纪兴生气氛营造的不错。谈婚事,顺理成章。让人不反感。这是上位者的手段。
第二,一个人在庙堂上,能不能上位,不在于他有多少支持者。而在于他有多少反对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纪兴生,现在,就是在团结贾府。
婚事若成,纪家、贾家自是一条船上。婚事不成,就这样良好的互动氛围,贾府不可能去反对纪兴生进军机处。
政老爹和纪侍郎的私交很好。但两人的政治派系不同。这在庙堂中很正常。亲兄弟政见不同的都有。而且,贾府的力量,并不完全掌握在贾政手中。
…
…
脑子里想的很多,但实际上,只是一瞬间,贾环对看着他的贾政,纪兴生轻轻的点头。
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破防盗章节
奋斗在红楼 第七百一十四章 华相、红人党
十三,十四,十五,三天时间,京中元宵灯会。到元宵当晚,京中几条主干道,闹市,俱是流光溢彩,彩灯如楼,层层叠叠,争奇斗艳。贾府外的宁荣街上,一样张灯结彩,儿童们在街巷中奔跑、欢笑。以贾府的戏院处最为热闹。
而贾府之中,大观园里,贾环一贯是不喜欢搞面子工程,都是各处的丫鬟们自发的购买灯笼,挂起来,赏灯。宝玉的怡红院自是大出风头。
探春、迎春、惜春几人处亦同样很热闹。黛玉财力最为雄厚,自是她年前生病才后,年中心情不佳。湘回了史府,邢岫烟、李纹、李绮已经出嫁。
宝钗忙着琐务。宝琴今年就要和宝玉成亲,亦忙着做嫁衣。桃花社这几社都是耽搁起来。连由黛玉主笔,众金钗们协力的《桃花扇》都停下来。
…
…
元宵灯节,美中不足之处,在于雍治天子在城楼上,与皇后、妃嫔,百官们赏灯片刻后,便返回宫中休息。随后,十九日、二十三日的常朝,天子依旧不露面。
这在朝臣之中,引起了一些微微的波澜。有御史上书询问天子龙体如何:请陛下明示中外,以定人心。奏章被留中不发。
二十六日常朝,京中百官照例在皇极殿中,由大学士华墨押班,参拜御座。完成常朝的仪式。稍后,百官们纷纷从皇极殿中退出来。
皇极殿外的广场上,早春时节,寒风刺骨。百官分成不同的方向,各自出宫。往东走的,都是军机处的大佬,以及由翰林官充任的中书舍人。
翰林中书舍人,顶替的是原有的军机处章京的职能。充当大学士们秘书的角色。军机处中,另有小吏,书手,也称中书舍人。区别还是很大。
往南直走出午门的,都是六部等衙门的大佬。六部就在大周门外。往西走,出西华门的则是三法司的官员: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的衙门在西城。
文华殿大学士华墨时年60岁,头发斑白。他这个年纪,对于大学士而言,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身量中等,一身绯袍,很有威仪。身边跟着几名官员。他在广场中,略等了等,等到工部左侍郎纪兴生走过来。
华墨微微笑着,做个手势,邀请纪兴生一起前行,道:“子初,真理报上的报道,你都看了吧?贾子玉闹的不像话啊!你和林如海是好友,怎么看?”
常朝结束,不过早上六七点许。光线蒙蒙亮。华墨在寒风中,眼睛微微眯着,眼神有点冷。
自去年十一月底,贾环请求天子赐婚的消息传出来,京中以大周日报为首的七八家报纸,大肆报道,批判。而经过整整一个春节的酝酿,真理报上,爆出了林如海托孤给贾环的始末。还有贾府修建省亲别墅的银子来源。
这种报道,一看就是当年在扬州的旧人才知道的。而且,还需要对贾府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要知道,真理报可是官方报纸,行销天下,影响力大的可怕。放上这样的一篇报道…,对贾环而言,恶意慢慢。称得上是,居心叵测!
纪兴生笑了笑,道:“华相。传言多有不实之处。贾环和他表妹两情相悦。这事,令人感叹、惋惜啊!近日京中各处都在唱新词,华相没听说?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唉…”
又微笑着看着华墨,道:“华相怎么关心起这样的小事来?我听闻运河上的漕工似有复叛的迹象,令人忧心啊!”
纪兴生这是顶了华墨一句。
要知道,贾环和黛玉的事,在京城中,顶多算个名人花边,奇闻异事!而庙堂诸公应当关心的是国计民生。你堂堂执政宰辅,只关心这种事?
招抚漕工,是华墨的政绩工程。他因此而在军机处执政。若是出了问题,会影响到其政治声望。
华墨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点点头,笑眯--眯的道:“看来,还是子初了解内情啊!”说完,带着身边的官员,往东行,去文渊。
纪兴生看看华墨的背影,脸色平静的继续往南走,出午门。内心中,对华墨颇为不屑!
据闻,大理寺卿李康适雍治十一年时,就在扬州当分巡道。此人是华墨的门生。而真理报代理主编周慎行,身上烙印着鲜明的楚王党的痕迹。
华墨打的什么算盘,他当然一清二楚:无非是准备整贾环,博取天子欢心。
然而,堂堂宰辅,不关注着如何治理国家,而是想着如何讨好天子,这成什么了?占着茅坑不拉屎。
华墨执政一年,毫无作为。国家的情况,正在日益的恶化。整天只想着各处平安,欺下瞒上,粉丝太平。然后,就是搂钱。所作所为,令人不齿!
华墨和纪侍郎短暂的对话,稍后,便传遍京城。
纪侍郎一个“惋惜”之词,说到许多文人心中,很凄美的爱情故事!若是想陆放翁和他表妹那样…,那可就…!前有“凤头钗-红酥手”,国朝有“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纪侍郎的表态,让对贾环大肆鞭挞的舆论如同缓缓复苏的春风,吹拂而过!
…
…
正月底,教坊司里的生意逐渐的火爆起来。夜色如墨,点染着天空。本司胡同中,丝竹声阵阵,丽色笑语如浪。
胡同某处精美的绣楼中,光禄寺少卿袁壕宴请同为红人党的御史礼部主事胡璁、翰林检讨李斯。
胡璁时年四十七岁,浙人,丙辰科的二甲进士。在礼部当主事。他这个年纪,比袁壕还要大。
翰林检讨李斯三十九岁,翰林庶吉士任期三年。留任者,授官翰林检讨,从七品。
他们几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步入仕途后,不怎么如意。不是谁都像贾环那样,少年得志。三四十岁才考中进士的,大有人在。所以,功名进取之心,非常的强烈。
因而,刻意揣摩圣意,在朝中逢迎天子。天子时时倚重,赏赐不少。被人戏称为“红人党”。
名妓成琪儿打扮的花枝招展,带着侍女,给三人添酒。她二十多岁,已经过了一个当红姐儿的最佳年龄。一般二十二岁左右,就算步入职业生涯末期。
袁少卿迷恋成琪儿多年。京中皆知。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他已经就没有将其赎身,娶回家中。
袁壕拍拍成琪儿粉群下挺翘的臀儿,道:“琪儿,你先去后面稍等。我和秉用、子实谈谈事情。”
“袁大人何故惩罚奴家?用这么大的力道?奴家一会可要灌袁大人三杯。”成琪儿娇嗔,再笑盈盈的带着侍女们离开绣楼的正厅。
胡璁、李斯两人对此视而不见。
袁壕拿着酒杯品了一口酒,道:“昨日常朝结束,华相和纪侍郎的话,想必你们应该都听说了。”
胡璁道:“袁大人,这事,就这么算了?华相这…,虎头蛇尾啊!”华墨,若是归类,一样是红人党。袁壕等人同样是华系的一部分。
“不错。”袁壕点点头,再嘿嘿一笑,道:“嘿,纪兴生在朝中的份量很重。他和林如海又是世交好友。他的态度,在舆论中,很有说服力。
不过,华相给他当众顶了,心里肯定有些想法。咱们这一杆枣没打上,没什么损失。嘿,放心,荆园里的那个秀才,比我们急。”
这件事,本就是楚王的幕僚韩谨一手操盘的!
真理报的主编周慎行,密报华相,然后,在真理报上整出一篇文章。然而,纪兴生的态度一出,京中最近的舆论,明显转向。韩秀才不急才怪!
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破防盗章节
奋斗在红楼 第七百一十五章 逆转
任何舆论的爆发,必然有着背后深刻的道理。
就比如贾环,以他致仕官员的身份,诗词大家的地位,在士林中,可以说名满天下。但是在朝堂中,他已经出局了。他的个人私事,有这样的关注度,不正常。
背后的推手,便是大周日报,韩谨。还有红人党,试图讨好天子,踩贾环一脚。
小雨淅沥,棋盘街中的几家茶馆中挤满了人。其中,以宾楼对面的成丰茶馆生意最为火爆。
自古以来,朝廷公论在科道,地方公论出自学校。京中的路边社,主要聚集地便是各衙门外,各学校中。
然而,自报纸大兴以来,消息的来源,传播,便是在酒楼、茶馆中。酒楼消费更贵,更高。以京中各种大小茶馆为主。这有点像英国当年报纸出现后,咖啡馆生意兴隆的局面。
打个比方,报纸,他就像论坛,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发帖的。那么,逛完论坛的人想要讨论、点评怎么办?拿着报纸,在茶馆中,谈天说地。各种真假消息,就在这闲侃中,冒出头来。
京中三十多家报纸的记者,尤其喜欢在茶馆中扎堆,收集、发布各种消息,并享受景仰的目光。
“天街小雨润如酥啊!”成丰茶馆的一楼,一名文士模样的中年人,衣衫半旧,看起来有些落魄,临窗而坐,感叹着。
这年头,社会正在急剧的变化当中。读书人,首先是走科举正途,或者,谋求官职。其次,是各种体面的营生。最后,才是当报社的记者。
“章兄缘何叹气?看到最近京城日报的报道了吗?纪侍郎为贾探花背书啊!我是人间惆怅客。确实令人惋惜啊!”
“屁的。听闻纪侍郎帮他侄儿向贾府求取其府上的三姑娘。贾府的玫瑰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嘛!哦,这话是贾探花说的。”
“哈哈。”
“诸位,我有最新消息。听闻纪公子对贾府三姑娘庶出的身份,不是很满意。”
“哦…”
成丰茶馆中一片哗然。各种议论,被这个话题带起来。茶馆角落里,刘国山,张四水,柳逸尘三人坐在一张茶桌边,旁听着众人的议论。
刘国山是贾环的情报部门主管,京城日报主编,负责收集京中的各种消息。而近段时间,他的工作的重点,就是关注着京中对贾环的舆论风向。
刘国山摇摇头,轻声笑道:“以讹传讹。事情完全走样。”
就在消息场中混,他知道,不管什么消息,都不能完全信。所以,纪公子不愿意娶贾探春,这么劲爆的消息,他都无动于衷。事后,报给贾环就行。
柳逸尘低声笑道:“说不定是大周日报那边的线人放出的消息。”
张四水点头,道:“有可能。”贾环那一批的书院精英弟子,各有才能。但,他觉得韩秀才其实还是很厉害的。他内心中,很重视。
刘国山笑着道:“去。你们俩都是笑傲江湖看多了。哪有那么多卧底,哪里有那么多江湖暗战?”
柳逸尘、张四水两人跟着笑起来。三人的心情比较放松。因为,坐在这里一下午,很明显,京中的舆论,对贾环而言,已经转变的有利。不再全是抨击,抹黑的言论。
刘国山喝口大碗茶,笑道:“子泰、四水,你们俩怎么想的,一个去西域,一个留在贾府?”
贾环最近在安排人分头去西南、西域军中效力。柳逸尘打算前往西域。而张四水决定留在贾府中。
贾环的很多想法,并没有传到刘国山、张四水他们这一层。很多事,他和庞泽,乔如松商量后,就定下来。他们还不知道贾环最近的打算:准备搞事!
柳逸尘家中世代小吏,放弃了咸丰商行的领导者职位,追随贾环,博取更大的前程。他的心思要活泛一些。而张四水,性格朴实,勇猛。有大将之风。
柳逸尘叹道:“国山兄,我不瞒你。子玉如今致仕在家,天子这样拿捏他。铸币、圣寿节,这样大的功劳,连一封赐婚的圣旨都不愿意。可见…。我和子玉谈过。我打算去军中效力。”
他对贾环在雍治朝的前程很不看好。雍治天子不按常理出牌!继续给贾环当幕僚,于他而言毫无前途可言。当然,他没有脱离贾环,书院团队的意思。对他们这些人而言,雍治九年那场由贾环主持的救灾,铭刻在生命的记忆中,根本不法忘却和背叛。
他只是,在体系内,换一条路走。
刘国山点点头,笑道:“看来,族学又要招募先生咯!”这话,说的大家都笑起来。
…
…
小雨到夜间,还滴落在芭蕉叶上。潇湘馆的房间中,灯火通明,温暖如春。
史湘正拿着一叠剪切后的报纸给黛玉看,笑嘻嘻的道:“林姐姐,你看这家报纸说的…”
她并不喜欢住在史家。她年后又重返贾府,回到大观园中,和黛玉住在一起。
黛玉近来心情不佳。湘在安慰她。“武器弹药”自然是改口的报纸。京中的舆论风向已经变化。
黛玉一袭青衫,读着报纸,娥眉微微舒展。有着绝代风华的风姿。
史湘拍手笑道:“真不知道环哥儿怎么做到的。要我说,到底还是纪侍郎明事理。关键时候,肯帮忙说话。”纪家有意求娶探春的事,贾府中现在已传遍。但,以她对贾环的了解,绝不可能是用三姐姐的婚事,换取纪侍郎的支持。
薛宝琴也在,粉雕玉琢,容貌精致的少女,掩嘴咯咯娇笑,道:“史姐姐,纪家小娘子可不像你这样想。没准她还以为林姐姐傻呢。”探春招待客人,她事后听说了。
史湘不以为然的道:“她一个小娘子,懂什么?不过是多走了些地方。如今报纸同行天下,足不出门,一样可知晓天下大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