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何大学士,在真理报的归属上确实不好发言,但是谁执掌真理报,肯定是要争的。否则,言官们天天找茬,还有宋天官敌对,他怎么执政?
何朔今年六十多岁,籍贯山东,身材高大而消瘦。穿着正一品的文官绯袍,很有宰辅威仪。他面无表情,一动不动。看起来,根本不像要提名的样子。
就在朝臣们感到奇怪时,外朝大佬方阵中,一名正二品的绯袍大员开口道:“本官推荐贾环!”说话的是刑部尚书华墨。华司寇的声音不大,但清晰的传到众人的耳朵中。
这个推荐人选,顿时让武英殿中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又如若热油中到一瓢水进去的那种感觉。
贾环微微低头。关键的时刻到来了。今日之前,他与何大学士、吏部左侍郎许澄、大理寺寺卿梁锡密谈了一次。何大学士承诺:若是廷推真理报主编,将会提名他。但贾环怎么都没想到,居然是刑部尚书华墨推荐他。
一名掌道御史怒道:“敢问华大人,贾环有何资格可以被推荐?他刚刚已经请求致仕。”
面对众人的目光,华墨淡淡的道:“真理报是贾环一手开创的,谁能比他更合适担任主编?贾环确实请求致仕,但天子同意了吗?”
我日。华墨这是公然的耍流氓!掌道御史火冒三丈,睚眦欲裂,但却无言以对!如宋天官、韩副都御史等人心中都在骂娘。
天子同意了吗?当然是同意了。天子口中没同意,但等会散场后,贾环回去自觉点,再写个两三次辞呈,天子就会批准。流程就这是这么走的。你华墨当大家都是三岁小儿吗?
但是…
值此之时,谁敢公然说天子同意贾环乞骸骨?天子刚才金口玉言,亲**留贾环!
如果这是网络时代,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数以万计的***正在愉快的从武英殿某些人心头,撒欢一般的疾驰而过。留下的,是他们风一般潇洒的背影!
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六百一十九章 鹿死谁手?
武英殿坐北朝南,晚秋时节,约上午九点多,和熙的秋日驱散浓雾,落进殿中。
御座上,雍治天子微微有点错愕。他没想到华墨竟然是用这样的“借口”驳斥其他人的质问。他想起前日他华墨在西苑求见时所说的话。当日,他刚刚听燕燕说完甄家的事。
而被华墨提名贾环刺激的沸腾的朝臣们,此时都是哑口无言。场面一阵安静。有人眼角余光偷偷看向御座上的雍治天子。但,雍治天子没做任何的表态,似有所思。
天子没有表态反对,贾环的提名通过!
…
…
站立在前排担任纠察御史的朱鸿飞看看贾环,心中惊讶难言。这样也行?靠!
刚才觉得贾环可惜的卫弘,曾缙,魏翰林等人都不得不感叹:朝堂,果然是风变化之地!贾环竟然又起死回生。虽然最终如何,还要看等会投票的结果。
武英殿西侧,勋贵方阵前排,南安郡王冷笑着这一幕,目光从贾环身上扫过。
满朝文武都知道天子同意了贾环的请辞,连贾环自己也是默认的。华墨现在翻手为,堵的宋天官等人无话可说,强行提名贾环。但这是挟持君上,违背圣意,他和贾环落得了好?
他不认为。
…
…
武英殿大臣们心思各异时,宋天官上前到书案边,提笔,在书案摆放的文册上写上几名候选人的名字,包括贾环。
此时,贾环被被刑部华墨提名,并且通过。这个转折,出乎意料,但迅速的被接受。朝臣们开始思考这件事的意义、影响。殿中的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微妙的变化。
大臣中的佼佼者们开始意识到,今天武英殿里的这场大剧似乎才刚刚开始!
相比于王子腾的战功确定,相比于贾环、真理报的结果,武英殿大学士花落谁家才是今日议事的重中之重!
这数月以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件事而进行的。贾环为什么遭受朝臣们的辱骂?核心的,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宋天官和何大学士的朝争。贾环是何大学士的干将。
而宋天官为什么要与何大学士朝争?除却私人恩怨因数外,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反对何朔,进入军机处。任何帝王术,都讲究制衡。宋溥想做朝堂中制衡何朔的那个人。
这一步棋,不得不说,是非常精妙的。
虽然,刚才宋天官带领着朝臣们攻讦何大学士,何大学士以乞骸骨应对,而天子拒绝何朔致仕,且决定了真理报的去向:由通政司右参议掌控。
矛盾的焦点,由此转移到对真理报控制权的争夺上。但是,华墨突然出手,甚至不惜故意曲解天子的话,推荐贾环继续担任真理报的主编,改变了这一态势。
按照原剧本,宋天官若在处置贾环、真理报的较量中占据上风,则可以顺理成章的将火烧到何大学士身上——贾环、真理报的问题,难道不是何朔的问题?
当然,以“领导责任”这点罪名,要罢免、治罪何大学士,是不可能的。但宋天官的本意、目标,本来就只是入。何朔退一步,他自然进一步。武英殿中的大臣们,对这种朝争的套路,自是非常熟悉。
天子接受刘大学士的建议后,剧本应该是:廷推通政司右参议,而后,争夺武英殿大学士。
而华墨提名贾环后,剧本的剧情就变了。先不说华墨的推荐,充满着浓浓的政治妥协和政治阴谋的味道。假设,贾环得票最高,意味着什么?
贾环复官,升任通政司右参议,继续掌控朝堂舆论大权。这叫天子如何看待宋天官呢?很没有水平嘛!
所有合适担任武英殿大学士的人选中,现在只剩宋天官一个。其余全部被天子否决。而何大学士,毫无疑问,等会在御前还会推出他的人选。两人摆明车马较量。
然而,武英殿大学士的人选,最终还是要由天子敲定。天子的看法,将决定谁成为武英殿大学士。贾环胜,宋天官就会丢分!反之,贾环败,宋天官就会加分!
所以,无容置疑,接下来,关于真理报主编的投票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武英殿大学士的结果。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朝堂中,难以走的更高,更远。
现在,这里武英殿这场大戏的剧本,在此时,大约已经开始偏离了宋天官的预设!
…
…
吏部尚书宋溥很快就将贾环、卫康等四人的名字写好。程序如此。他没有反对的理由,只得捏着鼻子认了。但,接下来。鹿死谁手,尚无可知!
宋天官能担任吏部尚书,政治水准,自不用说,他明白这场投票对他的意义。
贾环的资历担任真理报的主编确实没有问题。甚至按官场逻辑来看,正六品的翰林侍讲升正五品的通政司参议,算是贬谪。词臣清贵!其他三名候选人,都比不了贾环。至于年龄,贾环能站在武英殿中,这就不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了。
但是,贾环在一条鞭法辩论时得罪了多少人?真以为,骂贾环的人都是他指使的?
宋溥面对群臣,道:“人选既然已经拟定,现请诸君开始画题。”
画题,就是投票。
当即,殿大学士,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六部侍郎、左副都御使、六科掌科给事中、十三道掌道监察御史,右都督魏其候,都督同知南安郡王,勋贵代表北静王,成国公共计44人一起出列,在书案前,面北而立。
勋贵们在通政司右参议的议题上没有话语权,但他们的投票权还在。吏部尚书宋天官已经出列,所以,算下来,参与投票人数总计45人。
当即,众大臣们按照各自的顺序,在雍治天子的注目下,依次上前,在四名候选人(元武、卫康、戴琮、贾环)下面画题(投票)。
…
…
两位大学士画题之后,宋天官上前落笔,投票给元员外。接着,户部尚书卫弘上前,他想了想,在贾环的名下落笔。
文官们依次上前,而后才是武勋。
魏其候在贾环下面画题后,南安郡王上前。他将票投给了元员外。他虽然是旧武勋集团的人,但他此时可不会投票给贾环。贾环不顾大局嘛!而晋王一直在通过顺亲王拉拢旧武勋集团。
北静王人物秀丽,穿着红色的郡王服,倒数第二个上前画题。他画在贾环名下。贾环今天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背叛“了旧武勋集团。但他和贾府还是交好的。
由于投票是在文册上,不像现代社会有大屏幕显示。很多朝臣们是既好奇又无法。不知道投票的大臣们到底投的谁的票。只能等待这场较量最终的结果。
文官方阵后排的官员中,有人小声议论投票的情况,“朱兄以为如何?贾环能否当选?”华墨提名贾环,给朝臣们的震动不小。看起来,势不可挡。
“难!他确实是执掌真理报最合适的人选。但这些天有多少朝臣在上书骂他?科道几乎全部参与。这就有19票。而何大学士在朝堂中还没有当年谢大学士的影响力。”
贾环站在翰林方阵中,脸色平静,但心中飞速的计算着他可能拿到的票数。雍治十四年的朝堂,大致可分为数派:何系、刘系、宋系、晋王系、楚王系、新旧武勋集团、中间派。
派系如此多,由此可见朝堂中水之深。当然也说明朝廷的朝争,并不算激烈。否则,就剩下黑或者白两种,亦或被人一统江湖。比如严嵩、张居正。
这些派系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比如,何、刘两相和而不同,宋天官和晋王在此次朝争中,是政治联盟。那么,决定谁来掌握真理报,实际上取决于“中间派”的态度。
贾环心里苦笑一声,越计算越觉得头大。政治之难,难在人心。人心往往是最复杂的东西。天高不算高,人心最高。
其实,他心里是很想拿下这个通政司右参议的。词臣固然清贵非常。如他这样的翰林侍讲、侍读,正途应该是谋求日讲官。日讲官,既是混资历,也是在天子面前混脸熟。
然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不受天子待见,往天子跟前凑,等同于找死。他已经被打发到吴王府教书,靠边站。因而,他是不能走正常的词臣升官路线。他曾计划外放的。
所以,他拿下执掌真理报的通政司右参议,绝不能算贬谪,而可以算升迁。
要知道,他去年底才升的翰林侍讲。一年的时间没到,就官升两级。这不是火箭干部,是什么?
但是,结果会怎么样呢?以贾环沉稳的性情,这是也忍不住有些紧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宽松的青色官服下,贾环右手轻轻的紧握。现在投票决定的是他的政治生命!
他想起那日傍晚在潇湘馆宝姐姐、林妹妹的温柔:宝姐姐说留饭给他,林妹妹叫紫鹃给他拿蓑衣,美眸充满柔情的看着他。他如何能承担此时失败的后果!
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六百二十章 武英殿三章
雍治十四年秋末,秋日已经升起。武英殿中的朝争,达到最高--潮时。大餐的正菜已经端上来了!
投票投的是通政司右参议人选,而实际上在天子、重臣们心中,决定的是武英殿大学士的人选!
不再废话、嘴炮,何大学士、宋天官双方,于此时短兵相接,直接以票数(影响力)定胜负。于无声之中,刀光剑影闪烁,鼓角争鸣!
在这紧张的时刻,贾环心中并没有想着同学、书院的期望,以及他在何系、旧武勋集团的地位等等。他想到的是家中的娇妻,红颜。无情未必真豪杰,惜花如何不丈夫?
武英殿中,投票已近尾声。雍治天子似有所思。何大学士站在前排,宋天官在书案旁监察投票。两人都是面无表情,心里怎么想的,不得而知。
刘大学士,户部尚书卫弘,礼部左侍郎曾缙,刑部尚书华墨,工部尚书白璋,兵部左侍郎鲁侍郎,左都御史殷鹏、通政使俞子澄、大理寺卿梁锡等人,表情各异:有人平和,有人不动神色,有人微笑,有人忧心,有人严肃,有人冷着脸。
其他朝臣们,亦是神情不同。这构成武英殿此时此刻的众生相,如若一副官场百态画卷,铺陈在晚秋时节上午的紫禁城中。
…
…
十月白露降,湖中水已老。京城外城东,荆园。北湖湖畔韩秀才的小院中。
楚王宁瀚与韩秀才在小轩中品茶下棋。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
一名中年太监在一旁侍奉着。武英殿中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过来。比如:顺亲王被贾环一本参倒,摘了亲王的帽子。刚刚传来的消息是:刑部尚书华墨提名贾环。
楚王双指拈着黑棋,看着棋盘,微笑着道:“我四哥要气死咯。白辛苦一场。”
韩秀才一身月白色的直裰,国字脸,有着一种落拓,潇洒不羁的气度,神光内敛。微微一笑,“坐看风卷舒,殿下是赢家。”
大周日报刊登反对增收商税的文章,再加上今日白尚书的提名,楚王在朝臣们心中,就已经竖起一面旗帜。政治旗号,很重要。
楚王哈哈一笑,在棋盘上落下一子,道:“全赖先生谋划。哦,先生觉得贾环能过关吗?”
韩谨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他心情有些复杂。他相信贾环的水准,但今次贾环要面临的敌人的强大。旋即失笑,和他何干?眺望天边。武英殿,那里的风华、舞台,亦是他所向往的!这一天不会太久。
…
…
随着成国公投票完,退回班次。宋天官和吏部左侍郎许澄上前,各自统计结果。由于廷推是不记名投票,且是在文册上画题。结果很容易统计。
少顷,吏科给事中再上前复核一遍。随后,宋天官当众宣布结果:“贾环20票、元武18票、卫康5票、戴琮2票。”
“这怎么可能?”
消息一出,武英殿中一片哗然。朝臣们很有些失态,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这个结果实在太出乎意料。令人看不懂。
要知道,反对贾环的仅仅是科道,就有19票啊!再算算其他人呢?这个票数,说明十三道掌道御史和六科都给事中当中有人反水了,给贾环投票。
左副都御史韩伯安脸都黑下来。目光往左侧的口水官方阵中扫过。鲁侍郎轻轻的叹口气,宋弘济尽力了:切入,造势,攻讦,联盟,都很用心。只是,人心难测,非战之罪。
南安郡王嘴角抽搐了一下。他认定贾环不顾大局,但是和贾府交好的力量,恐怕还是投了贾环的票。比如,河南道掌道御史宇文锐,户部左侍郎赵侍郎,北静王。他感觉自己的脸上被人抽了一个耳光。所谓的大局,到底是什么?
“肃静!谁敢君前失仪?”
监察御史朱鸿飞怒视全场,维持议事纪律。只是,他脸上的喜色已经掩不住。朱御史还是年轻了点。像此刻翰林方阵中的魏翰林就只是露出矜持的微笑。
部院大佬方阵中,吏部左侍郎许澄木讷的面无表情。但心中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虽然,他不确定何大学士会提名谁为武英殿大学士,但总算是定下来了。这样的情况下,天子不可能还以杨贵妃的事为借口做交换。
关于投票结果:别看满朝官员骂贾环骂的很凶,但有多少人是跟风上书?很多。法不责众!而投票前,天子没有任何的表态,这其实就是一种表态。
天子确实不好否决关于贾环的提名。但是要影响投票结果,实在太简单。比如,谈一谈前明权相的教训。天子的这种态度影响到不少人。当然,他是事后诸葛亮。刚才投票时,他同样很紧张。
武英殿左侧,大学士之后,翰林方阵中,贾环脸色沉静,并无变化。但心中紧绷的情绪,却骤然释放出来,如清泉喷涌。如释重负与欣喜的情绪交织。正所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提名,投票,计票。武英殿中这场大戏,到此时总算是唱完。完全脱离宋天官的剧本,反转之后,给予其重重的一击。
以贾环的智商,他自然明白武英殿大学士的人选已经归何大学士所有。这一场朝争至此,算是落下帷幕。
胜负已分,大局已定!
但其中有一些疑窦。贾环眼角余光瞟了眼左侧下方部院方阵中的刑部尚书华墨。华司寇应当和天子,和何大学士谈过。只是,怎么谈的,就不得而知。
…
…
吏部尚书宋溥时年62岁,湖广石首人,历经世宗、仁宗、雍治三朝。进士出身。在世宗朝因得罪天子下狱六年,在狱中读书不辍,融会贯通。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宋天官在此时,面对巨大的政治失败,心中发苦,脸上表现的很平静。不管喧闹着的朝臣,向天子奏道:“廷推结果,臣已统计出。以翰林侍讲贾环得票最高。臣请圣裁。”
雍治天子颇有些诧异的看了眼,距离他御座不远的贾环。翰林方阵就在大学士之后。裁决道:“可。以贾环为通政司右参议,掌真理报事。”
接下来,贾环可以出来谢恩。毕竟刚才的事,闹的满朝汹涌。从贾环被攻讦,到他弹劾顺亲王,再到致仕,再被提名。完全是今天武英殿中的风人物。
但贾环还没来得及动,通政使俞子澄出列,奏道:“陛下,臣举荐刑部尚书华墨为武英殿大学士。”
雍治天子笑了笑,看了华墨一眼,竟然让他运作成功,询问道:“何卿以为呢?”
何大学士很干脆的道:“臣伏唯圣裁!”
武英殿中,一片寂静。宋天官一方没有人出列推荐他为武英殿大学士。大势已去。雍治天子略作沉吟,点头道:“可。诏书,由军机处拟上来。”
君臣奏对完,这时,贾环从方阵中走出来,向雍治天子谢恩,“臣谢陛下隆恩。臣当尽忠职守,不负圣恩…”
武英殿所有人以为贾环要走君前奏对的形式,表忠心。没有人关心他讲什么,都在回味着今天武英殿中的一幕幕大戏,想着华尚书入,朝局的新形式。
这时,贾环话锋一转,朗声吟诵道:“力微任重久神疲,重掌真理诽谤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今天下,报纸日多,良莠不齐。内容纷杂。臣奏请陛下,当立制度审查报纸。不得诽谤圣君,不得出现违法、违禁之事。”
“哦…”
武英殿中的群臣,顿时沸腾起来。这不比刚才对廷推结果的惊讶,而更多的是一种兴奋的情绪。
好诗!
当年曹魏时期,人道天下之才,曹子建独得八斗。唐宋(周)之后,诗词写尽。明有三大才子,而本朝幸有贾探花。后人不至于笑本朝诗坛无人。
顷刻成诗,佳句天成。这种本事,今天当众见闻,当真是令人赞叹,兴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用来总结贾环执掌真理报以来的风风雨雨,何其之贴切?
有一种“就算我觉得你是在说假话,但我还是被你感动得流泪”的感觉。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贾环执掌真理报时是为秉公国家做事。但,他们承认,这句诗确实好!
御座之上的雍治天子都微微动容。盛名之下无虚士。贾环有神童之名,名满天下,果然是名不虚传。
但是…
武英殿中的群臣中,不乏五六十岁的宦海老手,怎么可能为一首好诗而动容?注意贾环说的话:他奏请天子加强对报纸内容的审查。那么,审查对象是谁?
天下之大,若要审查报纸,必以京中为先。京城中,除了真理报,第二大报纸是大周日报,余者不足一提。大周日报前段时间骂贾环,可是推波助澜,充当急先锋!
大周日报是楚王资助的,是楚王的喉舌。这是人皆尽知的事情。想想贾环刚刚在武英殿中做了什么事?弹倒顺亲王。
换言之,贾环在已经得罪晋王的前提下,接着要找楚王的麻烦。那么,他这不是找死吗?但恰恰相反,这在雍治天子心中是加分的。
这可以看着是贾环的第三本弹章。
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六百二十一章 猛人!
武英殿中沸腾一片,议论纷纷。贾环,再一次成为武英殿中的焦点。
工部尚书白璋心里苦笑:贾环找楚王的麻烦,自然是因为大周日报前段时间骂了他。
鉴于贾环刚刚在武英殿中“每弹必中”的强势表现,白尚书不敢掉以轻心,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妥。审查报纸,则必然言路堵塞。此非朝廷之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殿中群臣的喧嚣顿时小了一些。诗是好诗,但此时不是品诗时。现在还在武英殿中。
因好诗句略有些激动的某些大臣明白贾环的用意。其一,报大周日报一箭之仇。其二,贾环同时得罪晋王、楚王,是在向天子表态做孤臣。
贾环的用意很深啊!不愧是朝中重臣们都交口称赞的人物:权谋机变,俱是一流。
贾环争辩道:“白尚书,朝廷自有科道台垣为言路,何以言言路闭塞?朝廷不是以报纸治国的吧?报纸上的内容妖言惑众,难道不该审查?”
朝廷中枢当然不是以报纸治国。所有的政务批复都在官员的奏章上。对于朝政的发言权,在官员们手中,而不在报纸手中。
贾环连开三炮。白璋愣了愣。
倒不是说白尚书水平不行。而是一个正二品的高官,谁料到贾环一个正六品的小翰林(右参议的告身、牙牌还没到手),就敢当面这样质问?而且是连发三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