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周朝当前,文武并立。兵部尚书只是类似于后勤部长和装备部长的职责。武官的考核、升迁权力都在五军都督府手中。前段时间,高尚书去职。这个位置便空下来。
南安郡王顿时笑容满面,等着顺亲王的下文。
顺亲王接着道:“小史候史鼐如何?”
在争夺武英殿大学士的前夜,顺亲王谈的却是兵部尚书。政治,时刻充满了各种交换。南安郡王在旧武勋体系中,有一些力量。
…
…
外城并不执行宵禁。京中极其的繁华。正阳门外的真理报报社在入夜之后,迎来访客的高峰期。似乎夜色能给某些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坐镇在真理报报社的萧梦祯迎来了一位客人:通政司通政使俞子澄的家仆。
来人递上一份文卷,道:“这是我家老爷的文章…”
萧梦祯笑着打个哈欠,打断来人的话,道:“真理报的规矩,你们都应该知道啊。俞纳言的文章,当然会刊登。”
来人笑一笑,道:“萧庶常,我家老爷希望等在头版上。”
萧梦祯胖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拿起文卷看了看,随即,毫不犹豫的道:“好。”
俞子澄的文章,归纳起来一句话:支持增收商税。这样的新闻,他如何能不放在头版中?
…
…
夜色中,许府亦迎来一位不速之客:大理寺寺卿梁锡。
许澄忙将他迎入厅,泡茶待客。
梁锡开门见山,道:“我刚才派人去贾府上问了,贾子玉不在府中,他去了北静王府。所以,我到承渊这里来。明日廷议,让我忧心忡忡。我看天子之意,明显是交换。以皇贵妃之位,换一个武英殿大学士。可何相似乎态度坚决。”
他们三个,在江湖传言中,同为何大学士的三大干将。这其实反映出三人在何朔那里的地位。
许澄脸上浮起苦笑,道:“所以,梁廷尉的意思是我们两一起去劝何相?这怎么劝?”三纲五常啊!
梁锡沉默。
有些时候,看起来,很简单,只要变通一下的事往往却很难做到。这种束缚,在人心中。
明日廷议,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幺蛾子!唉…。
…
…
只要不是王子腾晋升武英殿大学士,贾环就其实是处在一个看客的位置。他也想是何大学士亲近的朝臣拿下。但问题是,他决定不了。他都没有廷议的资格。
所以,他都没去何大学士府上坐坐。反而,是在今晚到北静王府中小酌。
北静王府的一处雅间中,黄酒一壶,小菜数碟。北静王水溶与贾环相对小酌。
北静王二十出头的年纪,人物秀丽,性情谦和。因祖宗的功劳,他在旧勋贵中颇有地位,明日廷议,他有资格参与。
水溶举杯和贾环饮了一杯,笑道:“子玉,你和你舅舅怎么回事?”他和贾环见过很多次。很欣赏这位贾府的庶子,名满天下的探花。
贾环道:“这正是我要和王爷说的事。”
武英殿大学士的事,和贾环关系不大。他要做的是另外的事:掌握四大家族的主导权。这句话,简化起来,其实是两步。第一,阻击王子腾。第二,自己升官。
贾环道:“我以为我们旧武勋集团并不适合在此时就开始押注,选边站。但似乎有些人很心急。我舅舅和晋王有些瓜葛。”
水溶明亮的眼睛看贾环一眼,点点头。
北静王今年不过二十多岁。可以预见,夺嫡之争,必然会波及到他。新皇登基,他正值壮年。这个时候,形势不明朗,天大的好处,他都不会下注。他认可贾环的想法。
贾环就是一笑。
他要是有北静王的地位,王子腾、王承嗣父子想要拖他下水,可不容易。他直接上奏章表态就是。但,贾府没人到部院大臣(六部侍郎以及之上)这个等级。王子腾的态度,就是四大家族的态度。
取得北静王的支持后,他面临的局面略有改观。北静王的态度会影响到一批人。这对王家是一种压力。接下来,该是做下一件事的时候。
他打算等武英殿大学士的事情平息后,上书朝廷,增设的文宣院。他是时候,从幕后走到台前来了。现在真理报的名义总编是魏翰林。
他要主导四大家族,必须要有足够的地位。
…
…
十月初五,真理报,照常派发至衙门,在京城各处售卖。早晨起了浓雾。九点许,阳光驱散着天地间的雾气。此时,身穿各色官服的大臣们陆续的抵达午门外的东朝房。
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六百一十章 第二回合
朝阳铺陈在巍峨的宫殿上。东朝房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很有些拥挤。资历浅的官员都只能站在走廊上。
能参加廷议的官员的范围,前文已经说过,不再赘述。但,外朝廷议,正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今日议论人事,不能说吏科给事中们没资格来吧?
再比如锦衣卫,他们要来坐听,这是不可能被赶走的吧?还有,记录的书吏,超品的勋贵们,等等。这些人,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看热闹可以,说话没资格。通俗点,叫列席旁听。所以,有资历浅的官员被挤在门外,情有可原。
此时廷议尚未开始,众官员自是各自与友人、同僚们议论着。
其实,若是按照惯例,廷议在清晨就要开始,绝不会拖到上午九点钟。大臣们常朝基本都在凌晨五点。各衙门上班时间是早上7点。哪有九点才开始廷议的事?
然而,任何制度、规矩在时间长了之后,就会慢慢的松散。像大周朝的常朝,只在逢三六九日,而不是每日常朝。真理报出现后,部院大臣们都习惯了先读报,再议事。
故而,何大学士将时间定在了上午巳时。这个举动,深得众位部院大臣们之心。
此刻东朝房中大臣们议论的焦点自是等会就要廷议的人选。九月底武英殿议事,共有四名候选人被廷推。然而,曾缙、殷鹏被天子否掉,只剩下宋溥、俞子澄两位大人。
而恰恰是,今天早晨的真理报上,头版头条刊登的通政使俞子澄的文章:建议增收商税。这显然是向何大学士交投名状。而宋天官与何大学士的关系恶劣。
就剩正反两方。今天将是摆明车马的较量。
宋天官拿出怀表看了看,咳嗽一声,宣布道:“开始吧。”天子令何大学士廷推,但主持廷推的依旧是吏部尚书宋溥。这是吏部尚书的地位体现。秉持铨政。
当即便有书吏在朝房正中摆好书案,放好书册,笔墨。
提名程序,上次已经走了。此次廷推,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只剩下两位候选人,投票等天子定夺而已。但朝争,恰恰是这种一力降十会,短兵相接的路子更令人热血沸腾。
安静下来的东朝房中,这时便有些微微的躁动,响起低低的交谈声。
这时,趁着书吏摆放东西的时候,宋天官忽然对居中前排而坐的何大学士道:“何相,我近日听了一则传闻,听说贾府有人在国孝期间偷纳小妾。”
“哦?”喧闹之声,忽而大起来。宋天官这是当面挑衅啊!
谁不知道贾环是何大学士的干将?贾环在推行一条鞭法的辩论中出了大力。负责京中的舆论。一干科道言官,被压的没法找何大学的麻烦。试想,附在真理报后面的言官奏章节选,谁在意?都在看头版头条吧!
国孝期间偷纳小妾,往大了说,对皇家大不敬,其罪当斩。往小了说,触犯礼法,要罚银或者打板子。宋天官在廷推投票之前,忽而说起这件事,明显是给何大学士施压。试图左右票数。
何朔六十多岁,身材高大、消瘦,一身正一品的文官绯袍,很有宰辅威仪,瞥了宋溥一眼,淡淡的道:“听说?宋尚书几时改为风闻奏事?若有实据,交有司论之。”
何大学士态度强硬,语带讽刺。当即就有人哄笑。至少有一半人在笑。
宋溥给何朔弄的无话可说,他没想到何朔竟然是这个态度。这让他后面准备的一箩筐言语都没法说。
宋天官鼻孔里冷哼了一声。一甩官袍,上前在书册上了写下他和俞子澄的名字。尔后,有:廷推资格的大臣们依次上前,在书册上签押投票。
稍后,中书科中书舍人费敏政上前统计票数:宋溥24票,俞子澄25票。
这个结果多少有点出乎众朝臣们的意料。宋天官站在何大学士的对面,竟然只差一票!
顺亲王微笑着看着这个结果,很明显他游说南安郡王起了作用。卖了宋溥一个人情。再用史家的史鼐上任兵部尚书,在这次朝政风波中,晋王就不亏。
结果出来后,宋天官面无表情的宣布了结果,道:“诸君还有何话说?若没有,就散了吧。”廷推结果,吏部报军机处。军机处送天子批阅。
短兵相接,结果是只差一票。还是要天子裁决。
从东朝房里看热闹出来的朝臣们,都有些意兴阑珊。虎头蛇尾嘛!剧本不应该是:宋天官挑衅何大学士,然后,何大学士“吊打”宋天官吗?
然而,当所有朝臣以为今天的事就这样结束时,下午军机处上报给天子的奏章被人抄出来,朝野哗然。
何大学士只向天子上报了一个候选人:通政司通政使俞子澄。显然,何大学士对宋天官很不满。
…
…
十月上旬的秋风在京城中肆掠,寒意阵阵,一如此时激荡的朝局:何大学士和宋天官的矛盾浮到水面上。
深秋时节,西苑里菊花绽放,而林木皆叶落枝疏。树蓠、园莆里,有风吹卷起来一阵阵的黄叶。几名太监将天子批复的奏章送往军机处。
文渊中,轮值翰林签署画押,接了奏章。他们打开天子批复十月初五廷推结果的奏章:再议。
消息传出,这又是令朝臣们极其意外的一个决定。
有些人作出解读:很明显,天子要册封杨贵妃为皇贵妃。只要何大学士上一个奏章,或者指使亲信官员,上一个奏章。这件事就会迎刃而解。
但,朝臣们会内心里会思考,自雍治十三年来执政的何大学士,地位是否不再是如日中天,是否是有机可趁?
雍治天子的这个决定,仿佛是将已经沸腾的朝局中加了一把火。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上暗流的漩涡正在不断的扩大。
十月初十,吏部尚书宋溥暗中见了顺亲王一面。谈了什么不得而知。
…
…
对于朝政局面变化,贾环自是有察觉,但他并没有费多少心思关注。斗争级别太高,他关注也没有。大学士和吏部尚书的斗争,他怎么掺和?
可以说,朝堂之地,绝无平静之时。区别只在于暂时平静的时间长短而已。斗争是永恒的。平衡是暂时的。
十月初六深夜,贾环去何府见了何大学士一面,东朝房里的消息自然瞒不住他。
而后,贾环的注意力都在思考,如何让朝廷同意增设文宣院,管理真理报。增设文宣院,自然最好是以他为主官。不过,这事,难度不小。
他想要掌握四大家族的主导权,必须要走到前台来,竖起旗号,和王家争。他的官位,不可能比王子腾高。但优势在于,王子腾不在京中。这就为他争夺主导权,提供了无限可能。
这天下午,贾环正在家中和庞泽、罗君子、乔如松商谈时,外头小厮来报:御史朱鸿飞来访。
贾环将他请进来,重新上茶,朱鸿飞迫不及待的道:“贾兄,都察院中有御史正在串联,要弹劾你把持真理报,阻塞言路。”
庞泽听得心里起火,拍着桌子怒声道:“什么叫阻塞言路?御史的奏章,我们哪一份扣押了,没有登在真理报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背后是谁?”
庞泽的水平是极高的,一言直指问题核心。
这个问题,朱鸿飞答不上来。御史串联,打的是旗号,谁会说背后是谁?
贾环沉吟着,道:“士元,先不要动怒。这事有点蹊跷啊!”
这时,外头又报,同科的进士,直隶华亭人,户部主事唐道宾来访。贾环的那一科,没有馆选,唐道宾名列二甲前列,但只得在六部任职。贾环外出,在前院的正厅中招待唐道宾,“元徵兄,今日怎么来访?”
唐道宾摆摆手,茶也不喝,急迫的道:“贾兄,我近日在户部,听到一些关于你的议论。在国丧期间纳妾,有无此事?”
贾环苦笑一声,解释道:“外头以讹传讹。唐兄不知道原委,是我的堂兄所为。”他脑子又没抽,怎么会在国丧期间纳妾?前几日给香菱、晴雯等人写的妾室的文书,不在国丧期内。
唐道宾松口气,他们乙卯科中,状元翁宗道正人君子,谏言天子,被贬贵。榜眼周慎行,品行不端。他是不想来往的。同年中,就剩贾子玉官位最高。这要犯这种低级错误,就太可惜了。
唐道宾提醒道:“恐怕已经有人上奏章了。你要注意。”通政司的奏章,并非每一份都会给真理报。真理报派人去抄录是大部分,不是全部。
唐道宾又道:“另外,我去其他衙门办事,听到一些流言。说你在外城南湖边建的澹轩,极尽奢华,藏污纳垢。勾结权贵,敛财无数。”
贾环稍感意外,驳斥道:“一派胡言。摘星楼,澹轩只是拍卖、会馆的生意而已,如何称的上藏污纳垢?里头有任何不法之事,在下甘受国法。”
唐道宾无奈的一笑,道:“我只是信得过贾兄。但三法司哪里,未必肯信。恐怕要早做准备。”
这时,外头的小厮又来报,同科好友,刑科给事中江西永丰范锡爵来访。贾环诧异的将范锡爵请进来。范锡爵尖嘴,形象突出,见唐道宾在,微微有些诧异
三人相互见礼后,寒暄了几句,范锡爵才道:“子玉,我在科中,听人议论,说你谄媚上官,排挤萧开之,把持真理报。恐怕不日就有人上书。”
六科给事中,科道言官。这是要准备骂贾环的人品不行。言官骂人,花样繁多:经济问题,作风问题,人品问题等等。
贾环要是还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那就智商堪忧了。
真理报和和楚王资助报社设在外城东荆园的大周日报,这两份报纸的出现,大大的压缩了京中流言的传播。但压缩不代表消灭。流言,路边社依旧有市场。比如官员串联,议论,报纸就管不了。
有流言缠身不是问题。比如庙堂大佬,谁没有过?但短时间内,密集的出现抹黑言论,而且,随随便便到处就能听到,这就很不正常了。这就说明背后有人蓄意推波助澜。
三人成虎!
即便贾环握有舆论大杀器——报纸,但他不得不认真的对待。贾环起身,拱手一礼,道:“谢两位兄长来告知。我知道了。”
唐道宾、范锡爵两人见贾环慎重对待,便不再多说,告辞离开。贾环一边沉思一边回到庞、罗、乔、朱四人所在的小院中,将情况说了说。
罗君子一脸凝重的道:“子玉,来势汹汹啊!”
贾环嘿的笑了一声。
他本来是旁观,但到底是被卷入到这场朝争的风波中。他享受何大学士带来的“便利”时,同时要承担“风险”。没有朝争会在一开始将矛头直指大学士。
他这位何大学士的三干将之一,似乎是最弱的一环。他给人盯上了。
…
…
十月十四日,弹劾贾环的奏章如潮。
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六百一十一章 秋雨中离去
十月中旬,针对贾环的弹章如雨,骂声如潮。大要将这位天下闻名的翰林侍讲骂死为止的架势。贾环上的自辩奏章,瞬间就被朝臣们的口水淹没。
一时间,贾环的负面新闻迭出,甚至爆出他侵吞他表妹林家的资产的言论。真理报一言不发,大周日报推波助澜。京城中的舆论风向正在转向,很不利于贾环。
但凡朝争,舆论先行。
傍晚时,整个贾府浸润在微寒的秋雨中。府中的气氛微微凝滞。因为,贾府的当家人贾环遇到了麻烦。
凤姐院中,王熙凤刚从王夫人的东跨院回来,俏脸上笑容灿烂,解开身上的斗篷,递给平儿,喝着丰儿递来的茶,笑孜孜的道:“我们爷呢?”
丰儿答道:“去三爷哪里了。”
王熙凤娇笑,“哈哈,谁让他图着一时裤裆里痛快偷娶。这会知道了?怕也没用。环哥儿,自身难保。”她和王夫人闲聊了一会,得到一些消息。
平儿将斗篷挂在衣架上,听着凤姐有些肆意张扬的话语,笑声,有点刺耳,心里长叹口气。她能理解她们奶奶此时的快意。这些年,她们奶奶给环三爷压得可够惨,跪都跪过。只是,不管怎么说,三爷到底是府里的顶梁柱。就这么出事,贾府能好?
…
…
贾琏确实如丰儿所说的,前往北园见贾环。一同求见的还有贾蓉、贾蔷。
傍晚时分,雨声淅沥。贾环背负着双手,在正房院落的厅中看着秋雨。玻璃窗外,庭院台阶如洗。菊花残落。
“环兄弟…”
叔侄三人进来,见贾环这样的情形,仿佛能感受他肩膀上所承受的压力。贾琏欲言又止。
贾环回过身,缓缓的笑了下,道:“坐吧。”说话间,如意进来倒茶。三人忙站起来接了。如意担忧的看了眼自家的三爷,他最近话越来越少了,心里难过的有些想哭,低头退出去。
沉默了一会,贾琏在贾蓉,贾蔷兄弟俩的眼光中,咬牙,放下茶碗,道:“环兄弟,我去官府里说明情况吧!是我在国孝,家孝期间偷娶。”贾琏心里很感激贾环拿出几万两银子为他父亲赎罪。再加上,贾环若是倒了,贾府绝对不好过。两害相权取其轻。他愿意出头认罪。抹掉贾环身上的一项流言。
贾环眼睑微动,道:“哪个官府?”摆摆手,“琏二哥有这个心就好。不用,没事的。你们回去吧。”
贾蓉有点气愤的道:“环叔,我昨日在教坊司里吃酒,给王家、史家那帮混账嘲笑。京城的话乱传,和他们肯定有关系。一群王八蛋…”
贾环点点头,做个手势。
贾蓉便没有再说下去。
…
…
薛蟠九月份就回了京城。但因为出京太久,水土不服,回家就病倒。那日,何夫人的寿宴他都没去。这天傍晚,宝钗带着香菱、莺儿两个回梨香院探望母亲、哥哥。
薛蟠已经能起床活动,只是还不能出门吃酒。薛姨妈让厨子整治了晚饭,一家人坐着吃饭。
薛蟠看了妹妹身旁,梳着少妇桃心髻的香菱,眉间一点红痣,越来越美丽温柔安静,心里一口气就上来,这本来应该是他的女人。喝着鸡汤,道:“好妹妹,近日外头有些闲话,想必你是知道的吧?你那个相公,不是个好东西…”
宝钗皱眉,又不好说她哥哥,忍耐着道:“妈…,你听哥哥这说的什么话?”
薛姨妈骂道:“你还没喝两口黄汤呢,就开始犯迷糊。环哥儿出事,你妹妹的日子能好过?我们家的日子能好过?”薛蝌已经从江南回来,据说一趟,就赚了数千两银子。眼下他在贾府里地位水涨船高。谁提拔的?
薛蟠固然是孝顺薛姨妈,也疼自己妹妹薛宝钗,但性子就是那么个性子,晃着矮冬瓜的头,嚷道:“妈,本来就是事实,还不叫我说?好妹妹,你也别叫我恶心,我知道你出嫁从夫。
我听说宝兄弟,原本喜欢林表妹的。硬给他拦着。我听外头说,笑他不要脸,人财两得。还有,和名妓拉拉扯扯的,不清不楚。我看他这次啊,肯定是要完蛋。”
薛蟠絮絮叨叨的说着,心中极其的快意的宣泄着。
宝钗食难下咽,放下筷子,委屈的道:“哥哥,没有你这样说妹夫的。你们关系纵然不好,也不要落井下石。他从来没在我面前说你坏话。”
宝钗说到伤心处,都要哭起来。薛姨妈忙劝着,将薛蟠骂走。
薛蟠晃着大脑袋,对天叫道:“这鬼病,嘴里都要淡出鸟来。”抬脚回房睡觉。
…
…
秋雨连绵,贾府中气氛如同天气般阴郁。当然,亦有一些地方,暗中偷笑。就不一一点名了。
贾环停了吴王府的课程,每日在报社中,收罗各种消息。同时,遭受各种骂他的奏章的轰炸。挨骂,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心里素质不好的人,很难忍受。
比如九悟。
朝廷局势依旧混沌,口水大战继续着。这天傍晚,贾环自正阳门外的报社回来,到正房大院相邻的院子中探望袭人。她被宝玉打伤后,留在北园将养。已经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小院中的房间中,布置的很有少女气息。贾环进去时,正巧鸳鸯在里头和袭人一起说话。两人坐在卧室的小桌边。见贾环进来,两人都站起来。
贾环着做个手势,“不用。你们坐。”
袭人细长的身姿,白白净净的少女,容貌姣好,如桂似兰,说道:“三爷,我已经没事了。想早点回姑娘屋里。在这里住的都要生出病来。”
贾环想了想,缓缓的道:“让医生说吧。不能听你的。”
坐了一会,贾环便离开。鸳鸯跟着送贾环出来,她已经有21岁,身姿高挑,穿着水粉色的掐牙背心,蜂腰俏臀,水葱儿般的女孩。白皙的鹅蛋脸上几点雀斑,更添她的温柔、俏丽。
鸳鸯走在贾环身侧,看着贾环的侧脸,忍不住温声安慰道:“三爷,你心里别压力太大。没有迈过去的槛啊。”
猜你喜欢